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捌涞芪麓笥形鞘遥苹埽涫繌ξ埽跽帷⒋奚莆⒄诺涝次Р埽何竟Σ尉に锼车隆⒘鹾牖Ⅰ肩⑼醭ば场⒔σ攴直鹞笥彝尘⒏蓖尘

    这样,从五月甲子到六月癸巳,仅用了四十八天的时间,李渊便基本完善了自己的军政组织。

    在这段时间里,李渊还效法李密当年的做法,在太原开仓放粮,赈济贫乏,附近百姓欢喜雀跃,踊跃从军,数旬之内,又增兵员三万。
………………………………

第19章 进军长安

    六月的天空,飘过大片云朵,无垢抬头仰望,心中的那一抹温柔,在眼中凝结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园中的栀子花,沁人心脾。'燃^文^书库''''774''buy'''收到哥哥的来信已有几日,哥哥在信中说,他已与一富商之女成亲,女方很是喜欢他的才华,无垢由衷地为哥哥高兴。迎面,碰上练兵归来的李世民,夫妻二人相携步入卧内。

    “二哥,累了吧?”无垢为李世民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还好,这几日你很高兴嘛,就因为有了个新嫂嫂?”李世民微笑着看向无垢。

    “是啊,这也是母亲的心愿。如今,母亲可以安享晚年了。”无垢沉思片刻,问道:“二哥,是不是快要攻打长安了?”

    “快了,现在正在加紧练兵,我想……用不了几天,就该兵发长安了!”李世民说着,身子已躺在了床榻上。

    无垢走过去,坐在床榻边,握着李世民的手,“二哥,我想……随你出征。”

    话音刚落,李世民便从床榻上坐了起来,“什么?不可以!两军交战、刀箭无眼,万一伤着你怎么办!”

    “二哥,与其让我待在家里担惊受怕,倒不如……让我陪着你,照顾你的起居,随时知道你的消息。再者,我也想……早日见到母亲和哥哥。”

    无垢说的恳切,李世民听了有些触动,“可是……随军很苦的,我哪能让你受这份罪!”

    无垢知他不会轻易点头,“二哥可知,对我来说,这世上最大的苦莫过于……和你分离,你说过会疼我一辈子,不会让我再受委屈,难道二哥只是随便说说,哄无垢开心而已吗?若二哥真疼我,就答应我吧!”

    李世民一怔,她拿自己的话来说服自己,但是转念一想,把她放在太原,自己就真的放心吗?倒不如带着她,他将无垢轻揽入怀中,“好吧,不过……你要听我的话,没有我的陪伴,不得离开军营半步!”

    无垢抿嘴一笑,“二哥,我保证不离开军营。”

    七月初五,清晨,东方天际淡青色的鱼鳞云被染成了橘红色,一轮黯淡无光的残月正在渐渐隐去。太原城从沉睡中醒来,开始了崭新的一天。

    太原大校场内,旌旗飞扬,鼓角齐鸣。一队队新换上军衣铠甲的年轻士兵们,就像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一般,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赶赴校场,在场内东、西、南列成了三个大方队,人人昂首挺胸,肃然而立。

    太原城的百姓们似乎早就得到了消息,一大早便万人空巷,扶老携幼拥进了校场,抬头看看校场中央高高飘扬的“李”字大旗,禁不住想起了“李姓之人当有天下”的那则传闻,一个个激动的心嘣嘣乱跳,不停地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突然,随着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太原留守唐公李渊,银盔铁甲,身披一袭猩红色战袍,带领十几骑人马,威风凛凛地急速驰入校场。来到正北点将台处腾身下马,左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柴绍,右有刘文静、裴寂、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前呼后拥登上了点将台。

    李渊跨前数步,双手抱拳于胸,对场内军民团团一揖,然后以洪钟般的嗓音高声喊道:“弟兄们、将士们、太原城的父老们,当今天子无道,盗贼蜂起,民不聊生。我李渊不才,却不能眼看着江山社稷日趋沦丧,庶民百姓啼饥号寒,尸填沟壑。为挽江山于败亡,拯万民于水火,决定即日伐兵长安,拥代王杨侑为新帝。从今日起,各郡县均宜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之色。”

    话音刚落,校场里立时响起雷鸣般的欢呼之声,人们心里都明白,说是立杨侑为帝,这不过是暂时安定人心的说辞而已。因为举兵犯上,造反叛逆,千百年来总归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之事,若真还保留他杨家的江山,何须改易旗帜?

    筹划既定,李渊以四子李元吉为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大业十三年七月十五日,李渊亲率三万大军,挥师西进。李渊一路上开仓济民,废除隋朝苛政,宣布军队所经地区的百姓,免除三年徭役,其余地区免除一年徭役,所经隋朝离宫皆释放宫人,让其与家人团聚。沿途百姓夹道相送,祈祷上苍佑护,让唐公出师大捷,早安天下。

    在西进途中,李渊不费一兵一卒,以一纸书信完成了一件大事。李渊大军正向霍邑挺进时,接到李密的来信。李密当时已攻下洛口仓,围困了洛阳,兵多粮足,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俨然以倒隋盟主自居。在信中与比自己年长十六岁的李渊称兄道弟,约李渊为盟津之会,共同灭隋,把自己当做了当年在盟津大会诸侯,灭亡商纣的周武王。李渊看信后大笑,对左右说:“这是李密要我成就往日秦国的大业。”

    李渊吩咐温大雅回信给李密,言辞谦卑,称天下的盟主非李密莫属,他日大功告成时,希望能够攀鳞附翼,只要再获封唐公就深感荣幸了。李密收到回信,高兴地向部下炫耀:“李渊也这样推崇我,平定天下还有何难!”于是专心致志于围攻洛阳,无心西入关中了,对李渊更无戒备之心。得意忘形的李密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李渊利用,他为专心经营关中无暇东顾的李渊牵制住了洛阳的大军,守住了隋军西进的大门。
………………………………

第20章 军帐夜哭

    虽然李渊扛的是“尊隋”的大旗,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燃^文^书库''''774''buy'''坐镇长安的代王杨侑,知道李渊并非真的要保自己做皇帝,只是把拥立自己作为进取关中的幌子。代王于是派遣兽牙狼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同时,又有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三万兵马驻守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与之遥相呼应。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有名的骁将。宋老生多次镇压叛乱,从无敌手;屈突通曾经打败杨玄感,以善于用兵知名。两人并没把李渊三万人马放在眼中。

    李渊大军行至距霍邑五十余里的贾胡堡时,正值秋雨绵绵,道路泥泞,这样的天气对于进攻的一方极为不利,加之粮草未能及时跟上,于是李渊下令在贾胡堡扎下大营。贾胡堡北临汾水,东依霍太山,形势险要,宋老生居然没有派兵扼守,把这一险要之地拱手留给了李渊。

    李渊一面派人返回长安,增运一个月的军粮,一面焦急地等待着刘文静的消息。然而,没有等来刘文静,却等来刘武周联合突厥,乘虚进攻太原的消息。这恰恰是最担心的事情!该进,还是退?继续进攻霍邑,还是回师救太原?

    李渊紧急召集部下,包括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特殊的经历最能使人成长,经历了晋阳起兵、西河之战,李建成、李世民已然进入了乱世争雄的大潮中。

    众将齐集李渊军帐,严肃,不安!

    裴寂是李渊最为看重的谋臣密友,当初决定要起兵及各项具体部署,很大程度上是听取了此翁的意见。现在,还是裴寂打破沉默:“宋老生和突厥联兵据险,一时难以攻下;一旦迁延日久,又会乏粮。李密虽说与我们联合,实则狡诈难测;突厥贪婪不讲信用,唯利是图;刘武周称臣于突厥,兵势正强。李密、突厥、刘武周都在觊觎太原,太原一都之会,我们的义兵家属都在那里。”

    忧虑不安的声音!代表了在座许多人的意向:先救太原!

    “万万不可退!”李世民突然站出来,坚决地说:“现在正是粮食收货的季节,何必担忧粮食缺乏?宋老生轻浮急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当前的地盘,不会远攻太原。刘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况且刘武周若远入太原,岂能置近在眼前的马邑而不理?我们晋阳起兵,本为行大义于天下,理应奋不顾身以救天下苍生,必得先入长安,才能号令天下。现在一遇小敌就要班师,恐怕起义兵众,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池,那是反贼,不是义师。若安于做贼,终不可长久。那样将如何自全?”

    “二弟说得正是!”李建成也站出来,坚决支持李世民,“万万不可退,自陷于一城之隅!无论从形势上、道义上,都要前进才是号令天下的出路。”

    长孙顺德、刘弘基、唐俭等人也都支持李世民,力主继续西进。

    然而在李渊脑子里,何尝不存在着裴寂那样的担忧。最后,他不无沉重地摆摆手:“罢了,传令下去,班师回太原!大家不要再说了。”

    “父亲,万万不可!一旦……”没等李世民说完,李渊宽袖一挥,留给他一个沉重的背影。

    命令传到军中,左军已经动身撤营。

    夜幕降临,四野寂静,李世民一脸愁容回到帐中,迎上无垢温暖的笑容,“二哥……发生什么事了?”

    “父亲要回师太原!”李世民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妻子,“无垢,你觉得呢?”

    “二哥,我赞成你的想法,现在,沿途的庄稼已经成熟,粮草不是问题,天气也会好转,我们唐军正得民心,打下宋老生也不是问题,起兵之前不是收到刘先生的书信,说出使突厥很成功吗?我们现在怎么能相信传言,而不相信刘先生呢?如若退了,必将身死兵败!”

    李世民怔怔地看着妻子,想不到她一介女流,竟分析地如此透彻,“无垢,你不愧为将军的女儿。不行,我得再去找父亲!无论如何,只能进,不能退!”

    “二哥,就以儿子的身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李世民回了妻子一个笑容,便大步流星走出军帐。

    中军大帐中,李渊已经就寝,要安然入眠,又谈何容易?

    将睡未睡之间,隐隐约约听到号哭的声音,李渊一个翻身,却觉得军帐外的哭声越加清晰。烦心!李渊眉头紧皱,烦躁不已。

    “谁人在外号哭?”李渊走到军帐门口,厉声责问。

    卫兵支吾,“报告将军,是……是……是二公子!”

    “叫他进来!”

    李渊内心犹豫,他不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此时,他需要安静,又害怕安静!

    李渊看着他的爱子,年轻、英俊、有魄力,这些年来在他身边,一天天长大,从未让他失望。可是现在,他的脸上挂着未干的泪水,明亮而深邃的眼睛,藏着几多深远的忧虑!

    “何以如此?”李渊皱眉,言语间透着疼爱与怜惜。

    “父亲!”李世民‘扑通’跪在李渊面前,“今兵以义兴,进战可克,后退会散啊!军士们散于前,四周这么多敌人乘于后,到时候身死兵败,天地之间,无以援救,后悔都来不及啊!怎能不悲伤?”

    李渊一时顿悟!原来只是先有了裴寂他们一样的担忧,其他意见都听不进去了,却差点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

    “可是军令已下,军队都开始撤退了,如何是好?”李渊在爱子面前并不掩饰内心的慌乱。

    “右军还没动,左军虽已出发,也还没走远,让我去追。”

    李渊看着爱子,的确,这个二郎已经长大,能够为自己分忧解难了,“去吧,我派人通知建成一起去!”

    李世民得令,迫不及待地告辞而去。

    这一刻,云渐渐散去,贾胡堡空旷的夜空,月明星稀。李渊的内心平静、踏实了许多。

    李世民和李建成,连夜乘马疾驰,将已经撤退的左军全部追回。
………………………………

第21章 霍邑之战

    不久,太原军粮运到。'燃^文^书库''''774''buy'''八月,断断续续下了二十多天的秋雨终于停了,次日,李渊命将士们晾晒铠甲行装,准备第三天挥师进军霍邑。在此之前,有一位老者不期而至,告诉李渊有一条小路,直通霍邑,此路借助山势的掩护,不易被发现。战前,李渊与李世民、李建成商定,用激将法把宋老生引出城来消灭。

    这天一早,李渊大军根据老者的指引,借助山势的掩护,抄小路突然出现在霍邑城下。宋老生根本来不及设伏布兵。李世民和李建成各率数十名骑兵,向城中骂阵挑战。李渊指挥军队逼近城下安置大营,以示对宋老生的蔑视。宋老生在城上见了,果然恼羞成怒,率领三万兵马从东门、南门出城迎战。

    李渊下令收缩阵地,宋老生误以为李渊畏惧而后退,便引兵前进,在距城下一里处布阵。这时,李渊的步兵也相继赶到,列阵与隋军对峙。李渊与李建成布阵于城东,李世民布阵于城南。交战中,李渊的中军和李建成的左军,一度被隋军逼得后退,在城南布阵的李世民见状,率二百骑兵直冲隋军阵中,从阵前直入,透阵后而出,李世民亲手斩杀了数十人,两把刀坎缺了,两只衣袖里也溅满了血,他挥袖抖掉鲜血,又冲入敌阵。

    李渊与李建成率军猛烈反攻,激战中,李世民命将士们传呼:“宋老生已被抓获!”宋老生军中将士不知是诈,一时军心动摇,如潮水般败阵,丢盔弃甲,想逃回城中。此时,李建成、李世民已分别把守住东门、南门,宋老生见城门紧闭,退至城脚。此刻,城上守军放下一条大绳索,宋老生想要抓住绳子攀爬而上,被刘弘基一刀挥过去,立时身首异处。李渊见士气不减,遂下令登城,虽然军队攻城战具尚不完备,但是将士们凭着旺盛的斗志肉搏而上,一举拿下了霍邑。战斗从早上打到夕阳西下,方圆数里的战场上血流满地,李渊巡视战场,满目狼藉,也不由心中怆然。

    霍邑之战,是李唐军队以骑兵的优势取胜的典型战例,善用骑兵也成为李世民作战的法宝。用精锐骑兵贯阵,打乱敌人的阵脚,同时以轻骑插入敌后,断敌归路是李世民的经典战术,在以后的征战中频繁使用,他屡屡以骑兵出奇制胜。在霍邑之战中,李世民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深夜,月明风轻,李世民拥着无垢,在自己的军帐前遥望夜空,从未觉得夜空这样开阔、这样明净!他自幼爱好弓马,好读兵书,当年雁门之围,他以一个无名小卒勇敢建言,是兵法的休养;攻打西河,他和兄长率新募之兵破城,是用兵的艺术;这次,霍邑之战,李渊正面进攻、他奇兵掩袭,又用诈术动摇军心,是巧妙的战术。而在继续进军霍邑还是还兵太原的问题上,更显示了他知兵的境界。年少的李世民显然有了宏大的眼光,他不仅仅看到战争,而且能看到整个的敌与我以及眼下和将来的形势。然而,这只是李世民戎马生涯的开始,路,还很漫长!

    “无垢,我当时在想,万一父亲坚持还兵太原,万一……将来败了,我就把你送到舅舅那里,好歹能保全一条性命。”李世民凝望无垢。

    “二哥,这可不像你说的话,我心目中的李世民聪明果断、胆识过人、从不言败。”

    “我是说万一……”

    “即便将来败了,无垢定与二哥生死与共,绝不苟且偷生!”她的目光清澈,却有说不出的坚毅。

    李世民望着爱妻,脸上尽是郑重的神色,“无垢……我李世民在这向你起誓,今生今世,与你生同衾,死同穴。”

    “二哥……”月色如水,星光灿灿,乱世中的一对璧人紧紧相拥。

    次日,李渊论功行赏,他说:“在战场上刀枪箭石是不分贵贱的,论功行赏也不应该区别对待,出身低微的人征战有功也应该一视同仁地奖赏。”这后来成为李唐军队的一条惯例,很多出身低微的人因军功获得了高官厚禄。霍邑之战的胜利和李渊的平等论功,极大地鼓舞了这支新军的士气。

    李世民在大军进与退的关键时刻,力排众议,据理力争,坚持南下西进,从而避免了战略决策上的一次重大失误,甚至可以说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全军。对这一点,李渊和众将领们都十分清楚。论功行赏,李世民无可置疑当属头功。李渊下令:赏其五百两黄金。

    李世民淡然一笑:“攻城掠地,冲锋陷阵,都是士卒弟兄们冒死在前,没有他们,我李世民何功之有?霍邑大捷,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说罢,他把军头段志玄叫来,将五百两黄金交给他,叮嘱道:“你把这些黄金全部分给营中弟兄们,他们在这里打仗卖命,家中父母妻儿说不定还在忍饥挨饿。记住,特别是那些阵亡的弟兄们,要给他们家中多捎一些去。”军中将士们拿到黄金,无不热泪盈眶。

    接着,李渊大军经临汾,下绛郡(今山西新绛),到达龙门(今山西河津)。这时,刘文静引康鞘利等突厥骑兵五百人、马两千匹赶了上来。刘文静向李渊汇报了出使突厥的经过,李渊十分高兴,称赞他说:“如果不是你善于言辞,怎能有此收获?”李渊接见康鞘利,好言抚慰,派往右军,由李世民统一指挥。借突厥兵以张声势,同时解除了突厥和刘武周联合进攻太原的后顾之忧,一切皆如计划,李渊怎能不喜笑颜开。想起爱子世民军帐夜哭的情形,李渊埋怨裴寂说:“懦夫之徒,你险些坏了我们的大事!”
………………………………

第22章 势如破竹

    李渊大军进军途中,沿途的官吏纷纷投降,关中有一支比较强大的的起义军,首领叫孙华,李渊到达汾阴后写信招抚,孙华欣然听命,率众渡河前来归顺。'燃^文^书库''''774''buy'''他的归顺,促使其他武装也纷纷效仿。

    李渊大军已逼近屈突通镇守的河东郡。薛大鼎首先建议:不攻取河东,而从龙门直接渡河,占领永丰仓,到那时兵重粮足,哪有不归附的。李渊深以为是。

    但众将领主张先攻取河东郡。自起兵以来,唐军所向披靡,将士们士气高涨,并没有把河东放在眼里。

    于是,李命孙华回到黄河以西,令刘弘基、王长谐及陈寅寿率步骑兵六千人自梁山西渡黄河,驻兵于河西,以形成对河东的夹击形势,断绝河东守将屈突通的西归之路。屈突通派狼牙将桑显和率兵数千,从河东西渡黄河夜袭王长谐营盘,王长谐交战不利。孙华、史大奈用游骑袭击桑显和,大败敌兵,桑显和逃到河东郡城中。

    九月初,李渊率大军围攻河东郡,因城池依山河而建,异常坚固,屈突通坚守,未能攻下。李渊见河东一时难攻,又想起薛大鼎的建议,想引兵直取长安,犹豫未决,便召集将领商议对策。李渊集团围绕着对河东打还是围,又出现了第二次战略分歧。

    裴寂说:“如果不先拿下河东,前有长安的守军,后有屈突通,唐军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应该先攻取河东,而后进军关中。”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将士的意见。

    李世民听完才不紧不慢地说道:“众位将军欲攻打河东,心情可理解,但眼下却不合时宜。兵法历来重视权变,而权变的关键在于神速,所谓‘兵贵神速’。我们的目标是攻取长安,现在正应挟屡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西。若是为了一座河东小城,在此淹留纠缠不休,坐费日月,士气丧失,必误了人事。况且关中一带,有无数举义豪杰,无所归属,正盼着我们早日前往招抚。时日一久,也会离散。至于屈突通其人,并非隋室心腹之将。如今局促一隅,不过是为了保存势力,以观风向。倘我进军顺利,攻克长安,他断不会继续与我为敌。以此来看,我大军渡河西进,径攻长安,陷入腹背受敌之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功者难成易败,机者难遇易失’,当此之时,我等万万不可失此良机。当年杨玄感不肯接受李密‘军事贵速,不可稽留’的上策,先是围攻洛阳,在西退的路上又滞留陕州,强攻弘农宫,从而失去了袭取关中的良机,终于为追兵所及而败亡,此惨痛教训,不可不记。”

    李世民说完,刘文静、王长谐等人极表赞同,其余众将则一时默然。

    李渊认为李世民所言切中要害,有胆有识,颇具兵家之战略眼光,不禁为爱子感到骄傲。但是,老成持重的李渊兼采了双方面的意见,留下部分兵力,由姜宝谊、姜宝琮率领,作为偏师,对屈突通围而不打,而自己却与李建成、李世民,率主力大军,渡过黄河,进取关中。大军渡黄河时,当地居民争先恐后地为李渊提供船只。

    九月中旬,大军抵达朝邑(今陕西大荔东),李渊进驻长春官,受到了关中官僚和百姓的热烈欢迎。冯翊太守萧造举郡归附李渊,华阴县令李孝常把永丰仓献给了李渊,还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醴泉等县都遣使来表示归附。最令李渊高兴的是得到了永丰仓,他亲自来到永丰仓,见到满仓的粮食,如云的士兵,不由哈哈大笑,关中的大门已向他敞开。

    李渊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