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昭女相-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夫拉住他道:“你浑身是伤,如果要走的话就找辆马车坐着回去吧。”

    周荣点头,到外头拦了一辆马车,对马车夫道:“在右边的第一个路口下车。”

    马车夫道:“那路口四周都是山野哦,您真的要在那里下车吗?”

    “嗯,我约了人在那里等。”

    马车夫便没再说什么,转头扬鞭赶马。

    下了马车后,周荣立即朝破庙的方向去。

    他的脚受伤了,加上头晕,在往一处山坡爬时又因站立不稳而往下摔,直接摔到一条阴沟里去了。

    当他费尽全力从沟里爬起来时,他的心里有一股强烈的、不祥的预兆他的时日不多了。

    然而丁安和萧棣元的身世证据还没有找到。

    他的心又不由得焦灼起来。
………………………………

第五百八十五章 埋伏

    “这个任务当初由我主动接下,这个真相也一直是陛下和国人想要知道的,那么,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去挖掘,为昭国解开这个延绵了十九年的疑案。”周荣对自己说。

    他决定再给丁安那边加一把火。

    于是回去后他又给丁安去了封信,信里,他以一个长者、道士以及朋友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帮丁安分析,让丁安积极邀请那位贵妇人来丁安家做客。

    “你这一邀请,她若有事,便估计会回复说有事,或者还说说事因,这样你便多少能知道她最近不能来你家的原因了”周荣在信里耐心指点道。

    这封信他没有亲自拿到张远米粉铺去,因为他次日病了,于是他交由廖元纪帮他送去张远米粉铺。

    接下来这段等信的日子对于周荣来说简直度日如年,但是他一直心志坚定地等着,终于在他先前那封信交出去后的第十五天收到了丁安的来信。

    丁安在信里说那位贵妇人收到他的信后派人来回话了,说是家里最近有要事,所以没空来,但表示会在这个月底争取抽个时间来看丁安。

    周荣大喜。

    那日是二月二十三日,那么,那位贵妇人会在接下来的五天中的一天去丁安家。

    于是周荣干脆每天白天亲自藏身在丁家宅子门前必经的一条小道的一侧草丛里,密切地关注着过路的人。

    这时,他给自己贴上假胡须,面部的多个轮廓也易过容,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相貌。

    这么做是以防万一被丁安碰见时不会立即被对方认出来。

    一天、两天、三天二月二十八日到了,这天周荣格外的紧张,因此天还没亮便从破庙出发往丁安住宅这边来了。

    他趴在草丛里等啊等啊,直等到太阳都偏西了还没见有人经过,他有些困了,便靠在一个草墩里小憩。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哒哒的马蹄声,而且有越来越近的趋势。

    周荣赶忙睁开眼,在草丛里趴下往外面看。

    是一辆马车,马车的外形颇讲究,但又不是宫廷专用款。在马车的两侧和后面皆有护卫骑马护行。

    周荣立即凝神注目着这辆马车。

    马车从他眼前经过了。

    由于马车上的窗帘是紧闭着的,所以周荣无法从外面看得见里头的任何东西,他决定从草丛的一侧,也即另外一条极少人走的路走到丁安家门前的那片小树林里,从那里观察。

    车上的人呆会肯定是要下车的,他趴在那片小树林便可以看得见那下车的人的面容,尽管不会看得特别清楚。

    至于再近的距离,那就没办法了,因为丁安家屋前屋后皆有人守护着。

    正当周荣打算悄悄地往草丛一侧的那条小路去时,身后忽然传来狗吠声,紧接着一条黄色的大狗咻地朝他所在的草丛扑来。

    原来这队人还带了一条狗来,这是周荣先前没注意到的。

    周荣知道这时候若自己跑起来的话势必会引起这条狗的猛烈追击,因此只能停下,并且猛地扑倒在地,做出不小心摔跤的动作。

    那条狗便停止了追击,在周荣的身边不停地转圈,并且时不时地吠一声,有时还用鼻子凑近来嗅。

    马车依然继续往前走,但是有一名护卫下了马,提着剑朝周荣所在的地方走来。

    周荣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他一下,见是一位年约三十来岁身材魁梧的男子。

    那男子在周荣的跟前站住,问:“你是谁?躲在这里做什么?”

    周荣灵机一动,用手摸索着前面道:“对不起,我看不见你。”

    那男子皱了皱眉,问:“你是瞎子?”

    周荣点头,道:“尚未全瞎,只是眼睛看东西很模糊罢了。”

    又主动解释说自己是隔壁村的人,适逢从这里经过,不想因为看东西看不清楚,摔下了这里。

    那男子将信将疑地将周荣拉起,仔细地观察周荣的眼睛。

    周荣小时候专门观察过瞎子,因此装得极像。

    那男子见他所言不虚,便说:“我扶你到路口,然后你自己走吧。”

    周荣忙说:“多谢,多谢!”

    那男子将周荣扶到路口便重新上马飞奔而去了。

    周荣立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既然他们带有狗,他要想去小树林里盯着是决不可能了,然而他又不甘心就此错过这次机会。

    毕竟,下一次机会也许要三四个月甚至更久之后。

    他悄悄地藏身于一侧的田埂上,寻思着办法。

    他想了很久,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立即往文姑娘家的方向去。

    在即将到达文姑娘家时,他藏于一处大石头后方给自己重新易容。

    待他走出来时,他恢复了上次来文家时的道士模样,衣服虽然不是道士服,但也经过他的巧妙处理变得与先前那护卫所见时很不一样了。

    文父正好在家,见到他时又惊又喜,忙将他请进屋来,道:“你怎么来了?我还以为你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经过这里了呢。”

    周荣拱手道:“我是来看看你家最近的运势如何的。”

    作为提议文父移葬阿爹的人,他于数月后来了解一下情况也确实说得过去,因此文父忙说:“最近这几个月家里都很和顺,与丁家的关系也恢复了,两家正打算今年挑个日子将两个孩子的亲事给办了呢。”

    周荣忙笑道:“那就好。”

    然后周荣说:“我想见一见丁安,又恐他爹娘不肯让他来见,不知你可否帮我去传个话?”

    文父忙说:“当然可以,我现在就去。”

    于是他让他妻子出来招呼周荣,自己带了点手信便去了丁家。

    丁父和丁母得知又是那道士来了都很不爽,加之家里有客人,便说:“安儿今日很忙,没空去见他了,让他有事的话以信件交来吧。”

    带着帏帽的柳氏听了却紧皱眉头,问丁母:“那人可是上次给丁安看相的那个?”

    丁母答道:“正是。上次安儿听了他的话后便疑神疑鬼的,所以我们”她快速地看了一眼丁安继续道:“不太想让安儿再跟他接触。”
………………………………

第五百八十六章 是她

    亲们,先上草稿,修改版大约一小时后发,抱歉!

    丁安原先都没什么话,此刻却忍不住替周荣辩解道:“他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信口雌黄,他说的话是有根据的。”

    柳氏帏帽里的神色微微有变,几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她在斟酌着。

    一时间,屋里出奇的安静。

    所有人都在看柳氏的态度。

    丁安说:“阿姨,难得您来,我今天本应该多陪陪您的,可是我真的很想知道周道士找我是为何事,所以想去文家一趟,我会尽快回来,请体谅。”

    柳氏依然一副闭目沉思的样子,良久才道:“去吧,去将他请来这来,我们一起听听他对你说的话。”

    这个决定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

    丁安顿了一下才答道:“好,我跟他讲清楚情况,让他来。”

    柳氏道:“就说我们邀请他来的。”

    丁安道:“嗯。”

    于是文父和丁安一起出了门。

    得知柳氏有请后,周荣嘴角微露笑容,道:“那就过去吧。”

    三人立即快步往丁家去。

    柳氏戴的帏帽是由双层白色纱幔做成的,因此外人看去时只能看得见她隐约的轮廓,并不能看清她的具体面容。

    不过尽管是这样,当周荣、丁安与文父进来时,柳氏还是本能地将脸微微扭开,以免被他们看到正面。

    周荣曾在曙国的皇宫里当过公公,期间曾与柳氏有过不少碰面的机会,因此对柳氏的身高、体型等特征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当他进来时,他就觉得眼前这位戴着帏帽的女人的身影跟柳氏很像,不过毕竟这世上身高、体型相近的人也不少,因此他不敢贸然下定论,先笑着和大家打了招呼,然后在柳氏的侧边坐下,目光若有若无地看向柳氏。

    丁安首先开口道:“周道士,你说这次来见我是因有事要跟我讲,请问是什么事?在场的都是我信得过的人,你但说无妨。”

    周荣微笑颌首,道:“我看了你与文丫头的生辰八字,觉得你们今年五月三日成亲最为合适。这便是我此次专门来找你的原因,今日既然双方的父亲皆在,不妨商量一下此事。”

    丁父和丁母便不约而同地看向柳氏,似乎在征询柳氏的意见。

    文父则笑眯眯地说:“我这边没意见。”

    柳氏便朝向丁父和丁母道:“两边都商量好了么?”

    周荣顿时精神一振这正是柳氏的声音。

    他又观察柳氏的侧脸。

    虽然隔着两层纱幔,他毕竟还是能看出大概的轮廓来的,因此通过看她的侧脸和辨认她的声音后他基本上可以确定眼前这贵妇人便是柳氏。

    丁父和丁母虽然没有很正式地商量过丁安和文姑娘的婚事,但是心里基本上已经是认定了这个媳妇的,因此自然连连点头。

    柳氏便又问丁安:“你也想好了要娶文丫头么?”

    丁安毫不犹豫地说:“早想好了。”

    柳氏便命人去请文姑娘来,当面征求文姑娘的意见。

    文姑娘一向听父亲的话,如今见父亲答应了,便也就答应了。

    柳氏开心道:“好,那就五月三日成亲吧。”

    接着柳氏对周荣说:“这位周道士,到时候也请来饮一杯吧。”

    周荣忙点头道:“好。”

    柳氏:“既然他们这门亲事是经你掺和才成的,严格来说应该任你做媒人,可是咱们国家又没有让道士做媒人的规矩,因此届时可能还得另认一个,你这边不会介意吧?”

    周荣:“不介意。”

    柳氏:“那好。你的媒人钱我们也会一分不少地给你。”

    说完这事后她起身,道:“我先回去了。他们成亲时我可能没时间来参加,不过可能会在他们成亲前来一趟。”

    丁父和丁母皆点头表示理解。

    柳氏遂出了丁家的门,坐上了马车。

    。。。。。。。。。。。。。。。。。。

    当他进来时,他就觉得眼前这位戴着帏帽的女人的身影跟柳氏很像,不过毕竟这世上身高、体型相近的人也不少,因此他不敢贸然下定论,先笑着和大家打了招呼,然后在柳氏的侧边坐下,目光若有若无地看向柳氏。

    丁安首先开口道:“周道士,你说这次来见我是因有事要跟我讲,请问是什么事?在场的都是我信得过的人,你但说无妨。”

    周荣微笑颌首,道:“我看了你与文丫头的生辰八字,觉得你们今年五月三日成亲最为合适。这便是我此次专门来找你的原因,今日既然双方的父亲皆在,不妨商量一下此事。”

    丁父和丁母便不约而同地看向柳氏,似乎在征询柳氏的意见。

    文父则笑眯眯地说:“我这边没意见。”

    柳氏便朝向丁父和丁母道:“两边都商量好了么?”

    周荣顿时精神一振这正是柳氏的声音。

    他又观察柳氏的侧脸。

    虽然隔着两层纱幔,他毕竟还是能看出大概的轮廓来的,因此通过看她的侧脸和辨认她的声音后他基本上可以确定眼前这贵妇人便是柳氏。

    丁父和丁母虽然没有很正式地商量过丁安和文姑娘的婚事,但是心里基本上已经是认定了这个媳妇的,因此自然连连点头。

    柳氏便又问丁安:“你也想好了要娶文丫头么?”

    丁安毫不犹豫地说:“早想好了。”

    柳氏便命人去请文姑娘来,当面征求文姑娘的意见。

    文姑娘一向听父亲的话,如今见父亲答应了,便也就答应了。

    柳氏开心道:“好,那就五月三日成亲吧。”

    接着柳氏对周荣说:“这位周道士,到时候也请来饮一杯吧。”

    周荣忙点头道:“好。”

    柳氏:“既然他们这门亲事是经你掺和才成的,严格来说应该任你做媒人,可是咱们国家又没有让道士做媒人的规矩,因此届时可能还得另认一个,你这边不会介意吧?”

    周荣:“不介意。”

    柳氏:“那好。你的媒人钱我们也会一分不少地给你。”

    说完这事后她起身,道:“我先回去了。他们成亲时我可能没时间来参加,不过可能会在他们成亲前来一趟。”

    丁父和丁母皆点头表示理解。

    柳氏遂出了丁家的门,坐上了马车。
………………………………

第五百八十七章 还不是时候

    萧棣元收到周荣的信时已是十五天之后的事了,他将信看完后便起身走到窗前,默默地看着窗外。

    丁聪站在他的身后,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见他双肩微微颤抖,似乎情绪有些不稳,便不免有些担心,然而又不敢贸然上前去打搅,所以依旧只是在他身后不远处静静地站着、守着。

    现在的萧棣元,有种马上就去质问萧宏和柳氏的冲动,但是理智告诉他这还不是时候。

    如果他直接去问柳氏,柳氏肯定不会承认的,届时,她有可能会立即去找萧宏,让萧宏来做定夺。

    萧宏会如何定夺?显然,他肯定也不会将当年为何把萧棣元弄到曙国来的动机说出来,不仅不会,为了稳住民心,也为了保持他在臣民中的高大形象,他会马上对付萧棣元。

    到那时,萧棣元又该怎么样接招?

    这个真相来得太快,超出了萧棣元的计划。如今昀国那边才刚由汪鼎找到一个切入口,到时机成熟起码还得一年左右。

    昭国这边也还不是他拉盟友的时候。

    那么现在他只能够将案子搁浅在此处,并且表现得毫不知情,静等时机合适了再行动。

    可是,有些事情你明明已经知道了七八分,却还得强忍着当做什么也不知,这种感觉也是十分之不好受的。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确实不适合马上跟萧宏决裂或者成敌对面,因为这样做只会把自己送上绝路。

    萧棣元思索了良久,最终有了决定,于是返回书桌前给周荣写了一封回信。

    他在信里说:“现在,事实已经很明朗了,只差最后一步而已,但这最后一步尤其需要谨慎,否则不仅不能获知最终的真相,反而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我仔细思考过了,现在不是我去求证最终答案的时候,所以这事到这里后恐怕得稍微缓一缓。在此期间,请你带上你那两位同伴先回国去吧,等时机成熟了我会通知你,到时是否需要你再次前来协助,看到时候的情况再做决定。”

    将信写完后,他让丁聪拿去寄。

    丁聪走后,屋内只他一人,他将门关上,从里间一个上锁的柜子里捧出一只雕花木盒,慢慢地打开,拿起里面的一轴画来看。

    这是昭国皇太后上次赠送给他的,连同这幅画一起的还有几样珍惜的翡翠和汉白玉。

    当时由于皇太后是连同这个盒子一起赠予他的,所以他当时没有细看里头的东西,在回来的路上时他才将这幅画拿出来看。

    画是皇太后亲手画的,画中较远处有几座高入云霄的山,中间位置有一座造型考究的院落,院落四周围着围墙,围墙外到处是茂密的森林。画的右下端提了一首诗。

    萧棣元第一次读这首诗时便知道画里的这个地方就是他当年出事的地方。

    他反复地看这幅画,试图能勾起当年的一点记忆,无奈他当年才八个月大,根本没有对这事形成记忆,有的只是模糊的似曾相识感。

    那最关键的细节,他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周荣收到萧棣元的信后坐在破庙的大厅里想了很久。

    丁安与柳氏的关系已经明确,那么丁安这边是不需要再监视着了,于是他给丁安写信,表示自己今年五月份因事要离开京城一段时间,所以无法参加他与文姑娘的婚礼了。

    然后,周荣将廖元纪、丁武、张元丰、武一昌和韦帮叫来,把萧棣元的意思跟大家说了,让大家明日即解散。

    六人共事了一年多,感情非常的深厚,如今忽然得知要解散了,大家的心里都很不舍,所以这天晚上大家都喝得有点多。

    夜里,因为不用监督丁安家了,所以大家挤在一个房间里说话。

    “郭八那边还要不要继续跟?”韦帮问周荣。

    周荣答道:“王爷那边表示还在跟,毕竟这人也许知道点重要的秘密,不能轻易就放弃了这条线索。”

    韦帮点头,没再问什么。

    周荣想到自己此次回去总算能给皇太后和皇上一个交代了,心里特别的高兴,这天晚上便怎么也睡不着。

    他又想到了方灿,那个曾经为了跟随他而进宫当了公公的男人,那个曾经因为爱妻的死而觉得生无可恋的男人,不知他现在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也许我今生都没机会再见到他了,周荣在心里感叹道。

    莫名地,周荣便觉得难过。

    人的一生中能遇到知己并不容易,周荣与方灿便是这样的知己,可惜两人相聚的时光太过短暂了。

    周荣暗暗低叹。

    次日辰时初,周荣、张元丰和武一昌踏上了回昭国的旅程。

    在马车上,三个男人都不约而同地湿了眼眶。

    去做一件事,有时候这个过程比结果更加让人感慨。

    当他们回到昭国时,皇帝李霈和皇太后已经静等着他们了。

    周荣向两人汇报了他们三人这次任务的过程及结果。

    得知曙国二皇子确实另有其人并且那人还活得好好时,李霈和皇太后都高兴得掉了泪。

    “这么说,广贤王有九成可能就是我的三儿了。”皇太后抹着眼泪说。

    周荣:“是,皇太后,而且整个调查过程中他都积极参与,并且大部分的主意也都是他出的。让我们先回国,这提议也是他提出来。”

    皇太后听了很感欣慰,眼泪就流得更凶了。

    她的三儿,原来真的没有死,那么,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弄清楚当初为何曙国的国君会这么做。

    这事因为涉及两国的利益关系,因此必须得慎重对待。

    皇太后问李霈的意见,李霈道:“儿臣现在尚未想出妥善的办法来。”

    “嗯,那这事我们私下再商量商量吧。”皇太后说,命人端来赏银,重重地打赏了周荣、张元丰和武一昌。

    拿了赏银后,三人告退了。

    周荣一出了宫门便立即拦了辆车往自己家里赶。

    “总算活着回来了。”坐在车上时周荣在心里道,心里既快活又难过,便忍不住再次红了眼眶。

    亲们,一更来了。本书大概在2月底完结。新书已经在准备当中了。
………………………………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下山

    亲们,这是草稿,修改版大约半小时后,抱歉!!!

    大昭56年9月底,江月棠完成了她在飞龙山为期一年的学习。

    此时,她的师兄周如光已经离开飞龙山半年多了。这大半年里,还有其他五位师兄因学满而陆续离开。现在,在飞龙山学习的弟子连同她一起共有八位。

    少了六位弟子后,飞龙山显得更静了,不过弟子们学习的劲头丝毫未减,反而是越来越高了。

    在江月棠即将离开之前,语子叫江月棠到他的书房去,微笑道:“明天便是你下山的日子了,你有什么感想?”

    江月棠美丽的眼睛里立即充满了不舍,道:“学生非常不舍得离开您和师兄们。在这一年里,学生从您的身学到了很多书本学不到的东西,也从师兄们的身学到了不少东西,能遇您,是学生的福气。能遇这群聪明、善良又可爱的师兄也是我的荣幸。”

    语子老师笑着拍拍江月棠的肩头,道:“你的心态很好,为师很感欣慰。在你下山之前,为师有几句话想送给你。”

    江月棠忙恭敬道:“学生洗耳恭听中。”

    语子老师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这世走一遭,不必太过计较和取巧,淡然一些会比较快乐。”

    江月棠感激道:“是。”

    “勘破世相,人生无困,看清人的本性、缺点和局限,便不会那么执着和苛求,人生会过得容易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