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晨辉-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见外国使节会让我心情愉快?为什么?”
“奴婢不知道。”曹少钦低着头老老实实的回答。
“算了,既然是文大人说的,那就见见吧。”
陈鑫摇摇头,礼部的文尚书不喜轻言,但言之必践,既然他都这样说了,陈鑫也只能暂时选择相信。
………………………………
第660章 一老一小聊得热络
共和1915年12月15日
天气:晴转阴
经不住我的小可爱的哀求,我今天带她去见了她的太上皇。
实话实说,付出的代价不小。
华夏帝国的官员们对我这样一个“鬼使”为什么想见早已不问政事的太上皇抱有很大的疑惑。
实际上,我怀疑,如果我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大概那一刻就是我生命的终结了。
好在,我的理由很充分。
嗯,不是,是宋的理由很充分。
~~~
陈鑫现在不能长时间活动——他的体能支撑不起。
因此,在经过一个小时欣赏收藏的时间后,他不得不半倚在闯上接见远道而来的南大陆使节。
当然,实际上,礼部尚书文大人认为,苏美·黛耶尔蓝并不重要,真正对太上皇的心情有帮助的,是宋潇潇。
“哈哈哈哈,原来如此!”
陈鑫笑的前仰后合,接见了这所谓的外国使节之后,陈鑫跟苏美说了一共没两句话,宋潇潇就接过话题,说起她从小到大,人生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陈鑫虽然老,但还不傻,他很快就搞明白为什么文尚书会专门安排这个小姑娘来见自己了——对一个帝王来说,听听底层民众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对自己即将结束的一生做个侧面总结,蛮好的不是吗?
“我的爷爷是最普通的雇农,小时候给地主放羊,后来就给地主抗活~~~。”
陈鑫亲手给宋潇潇切了半个苹果,一老一小俩人边啃边谈,仿佛是陈鑫在跟自己的孙女聊天,气氛好的不得了。
苏美受这氛围的影响,很快也放开了,陈鑫不给她水果她就自己拿,在曹少钦诧异的目光中剥了个橘子一瓣一瓣往嘴里仍。
“那时候生活很苦吧?”陈鑫嚼着苹果,含含糊糊的说。
“嗯,我们家在边境,爷爷说,每年秋收的时候还要防秋,那个时候他是壮丁,拿着打草的耙子日夜在寨堡墙上巡逻。”
这都是宋潇潇小时候,她爷爷给她“忆苦思甜”时讲的故事:
“那个时候田里没有化肥,农具也是木头包铁,费尽力气产量也很低,租子5成6成都不在话下,我爷爷说,我爹爹他们就是吃麸子和糠长大的,那个时候连盐都吃不起,只能调点咸水给大家分一分。”
“你爷爷那时候~~~,和泰年间吧?全国钢铁产量可能也就几万吨,外面还有各路鞑子袭扰,别说边境了,就是内地的生活也好不了。”
“后来,皇帝爷爷你登基后就好多啦!”
宋潇潇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甜甜笑着说:
“我哥哥出身的时候,一年还要吃半年糠就咸菜,我出生的时候就可以天天吃粮食了,后来我弟弟妹妹们出生的时候,我们家逢年过节还可以吃肉呢!”
“有那么快?你别是为了安慰我而骗我吧?”陈鑫疑惑的问:“我又没搞土改,那个时候也没有化肥,钢铁产量是多了点,但钢铁制品应该还是很贵才对。”
“土改是什么?”
“啊,没什么,你别在意,继续说。”
“实际上,关键在皇帝爷爷您帮我们还了地租啊!”
宋潇潇回答:
“我研究过和泰15年到共和25年之间的西北税、租等农民负担问题——顺便一说,那是我大学毕业论文。”
“共和5年,因为鞑靼威胁减少,北方各省‘协响’取消,农民实际税赋就减少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共和10年,公、平民制度全面推开,然后清理个人税欠,个人可以用功劳抵消以前年度欠下的税款,我们家地处边境,以前年年防秋,还要出丁协防,这都是功劳,所以我们家的功劳抵欠税后还有余,爷爷和父亲跑县城里,用剩余的功劳换了20只羊,两头牛~~~。”
“呵呵~~~。”听到这里,陈鑫眯着眼怪笑一声。
“哎呀!你别笑!我爷爷和我爹都不识字,哪里能想到用功劳升公民会有那么多好处!”
宋潇潇坐在椅子上使劲跺脚,好像有些懊恼:“那个时候朝廷在草原上打了打胜仗,缴获牛羊百万,我家知道功劳还能换牛羊之后,屁颠屁颠就全换了!”
“这其实应该怪你好不好啊!你这是趁老百姓不懂门道,故意低价回收功劳!你还好意思笑!”
“啊啊~~~,好吧,是我的错,然后呢?”
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被小姑娘训了一下,但陈鑫的心情确实变得不错。
他非常认真的听着宋潇潇的话,心无旁骛,这种表情,自从太上皇退休后,曹少钦只在他欣赏收藏的时候见到过。
既然如此,那就不是坏事。
曹少钦给一老两小三个人分别倒好茶,垂着手默默肃立在陈鑫身边。
苏美瞥了老太监一眼,自从她进门,老太监就对自己保持极高的警惕,刚才自己伸手拿水果的时候,苏美觉得这老头差一点就出手攻击自己了。
苏美能感觉得出来,这是一个战斗力很高的老头子,所以她决定不做任何能引起对方误会的事,专心致志对付水果。
顺便听宋潇潇讲故事。
“共和12年,您又对外放租,利息最低降到年息8分上,当时我们很流行直接借您的钱,还以前的利滚利,然后再慢慢还您的低息借款。”
“你是说,你们借皇帝的钱,用来还以前欠私人地主的借款?”苏美本来不想说话,但她还是忍不住想问:“皇帝哪来的那么多钱?”
“从你们那里来的。”
“我们?我们之前跟你们根本就没什么联系。”
“我说的是,所有跟你一样的外国人。”陈鑫微笑着回答:“你们的金银、你们的牛羊、你们的粮食、你们的土地甚至你们自己,我掠夺外族,拿回来给地主老财,替我的子民同胞还债,强迫食利者减租减息,他们不敢反抗我,又有好处可拿,何乐而不为呢。”
苏美不再说话了。
陈鑫的语气很平静,但苏美能够想象的到,这平静的话语里代表了多少汉人以外的外国人的性命。
那恐怕甚至不是以万为单位计算吧?
作为亡灵法师,苏美第一次对某件事感到害怕。
………………………………
第661章 对话
“我爹娘还上地主的高利贷,之后家里每年就有半年时间可以吃真正的粮食了。”
宋潇潇不在乎苏美的想法。
人没有经历那种痛苦,就无法对痛苦感同身受,何况,宋潇潇家算是华夏帝国对外入侵政策的既得利益者。
“后来,我父亲去家乡县城里的工厂扛活,那收入就比地里刨食挣得多不少。”
宋潇潇继续说:
“我家一个小叔叔,联合二十几家人,把用功劳换的牛羊集合在一起,从皇帝爷爷您那里贷款办了个养殖场。”
“哟”陈鑫惊奇的问:“你们家还有心思这么活络的人啊”
“嗯,一开始并不顺利,不过后来请当地科学协会的人帮忙,牛羊出栏率大大提升,养殖场就开始赚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家就有白米细面吃了。”
“而且,从我8岁开始,我们家的孩子也有机会上学其实我家里还是不想让我去学校,因为我是女孩子嘛,不过朝廷规定到年龄的平民家孩子必须上学,一个孩子不上学课税增加20,学校还提供粮食补助和奖学金,家里人就只好把我也送进学校了。”
“女人,平均体力不如男人,这在农业时代是天然劣势。”陈鑫点点头说:“所以农业时代是天然的男权时代,最重要的两件事,生产和战争你们无法成为主力,那就只能被男权压制,依附男人。”
“但是啊,女人并不比男人蠢,同种族之间,不同性别的智力平均水平相同,区别在于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意愿。”
“今后的时代,受过一定教育水平的工人,远比只会下死力气的农民更受重视因为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远远超过农民一个在蒸汽毛纺厂工作的女工,产出超过一个强壮的农夫3、5倍都不成问题。”
“对啊对啊,我在学校班级里学习成绩在前10名左右,比大部分男人都强得多”
宋潇潇得意的回答:
“我上高中和大学的学费都是全免的,还有奖学金,我上学不仅没有花钱,甚至还是挣钱的。”
“做得好啊我就喜欢你们这种聪明的年轻人”
陈鑫给宋潇潇鼓掌,大笑道:
“你现在毕业了吗有没有兴趣来内府工作”
听到这话,苏美猛地眯了一下眼,就像丈夫得知有坏人邀请自己老婆深夜出去喝酒,曹少钦微微转身,挡在陈鑫侧前方,把苏美和太上皇隔开。
不过他也没有直接出手,想来是看出苏美与宋潇潇不同寻常的关系了。
“还没有毕业,我现在是实习期,在西京讼师协会注册,谢谢皇帝爷爷,我有工作,收入不坏。”
宋潇潇的回答让苏美和曹少钦同时松了一口气。
“好了,两位姑娘,太上要休息了。”
曹少钦打断正聊得热络的一老一小,轻声但清楚的传达医生的命令:“按医嘱,太上的会客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差不多到点了,二位请回吧。”
“啊,对不起,我本来是配着苏姐姐来的,结果。”宋潇潇赶紧站起身来道歉。
“我无所谓。”苏美摇摇头,她确实无所谓,太上皇再受崇敬也只是太上皇,苏美今天来就是为了满足宋潇潇的愿望,真有公事她应该想办法找现在的皇帝和内阁。
“她无所谓。”陈鑫坏笑着说:“我也无所谓,我虽然只是太上皇,可也不是哪个格拉角的小国使节想见就见的,我今天见你们是因为我想听听你对这个国家以及我这么多年执政结果的看法,她无所谓。”
“我认为,您是最好的皇帝最为人民着想的皇帝”
宋潇潇挺直腰板,大声说:
“谢谢您”
“如果,没有您,我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就算我还能长大,也许那一天会被打草谷的鞑靼人抢走也许我会在荒年被卖给地主当丫鬟最好的情况,我也只是一个普通农妇,天天在地里劳作一年到头在田里劳作,却只在过年有一次吃粮的机会。”
“谢谢您陛下,非常感谢”
宋潇潇对陈鑫鞠躬,90度的那种。
陈鑫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其实,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资格接受这种崇敬,以及评价。
那些借陈鑫钱内府放贷的农民,很快就在陈鑫的逼迫下大批进入工厂这不奇怪,毕竟陈鑫最多做到了减租减息,并未把生产资料从地主手中剥夺走,分配给雇农。
没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贫农阶级抗风险能力依旧薄弱,遇到一点风波,还是有破产的风险。
与以前的区别在于,他们现在欠的是皇帝的钱,没人敢不还。
可是还不起怎么办去工厂做工吧。
陈鑫不愿意过份压榨农民阶级不假,可那不代表他会容忍小农经济持续发展。
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环境。
如果不是以前雇农生活更加令人绝望,陈鑫早就被无产阶级挂在华表上了。
当然,他的灵魂毕竟来自社会主义社会,不断改善工人阶级待遇和工作环境的事还是会做的。
但是,就像切格瓦拉说过的那样,陈鑫做这些事,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是好人,那纯粹只是因为,陈鑫害怕他们来。
与地球上的资本家不同,陈鑫的地位使他可以不必忌讳提及这一点。
所以,他对宋潇潇说:
“我啊,带领你们消灭鞑靼,是因为我是汉人的皇帝,不消灭鞑靼,我就会被鞑靼消灭。”
“带领你们发展工业,是因为发展工业是消灭鞑靼最快的捷径。”
“带领你们发展经济,是因为我想要享受发展经济带来的好处你们多挣一元钱,我就多挣100,甚至1000元。”
“你拼命学习,平民工作的同时,我很轻松的成为全国,不,全世界最强大的资本家,最富裕的人。”
“那都是你们的血汗钱,我也只不过是从1000元中再拿一元还给你们罢了。”
“你完全不必感恩戴德。”
陈鑫疲惫的躺倒他确实该休息了。
“想反,我应该谢谢你们。”
“谢谢。”
ps:书友们,我是硕鼠,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
第662章 为之疯狂
苏美和宋潇潇走后,陈鑫一直没有睡着。
他瞪大双眼盯着天花板,似乎有什么话想说。
所以曹少钦也没有离开,也没有叫宫女进来侍奉,而是垂手立在太上皇身边,静静等待着。
果然,过了片刻,陈鑫开口道:
“我是个坏人,我知道我应该为人民做的更多,但我没做,我不是那个人,我做不到完全大公无私。”
“您是不是坏人,您自己无法下结论。”
老太监曹少钦悠悠的说:
“千秋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瞎扯淡!”陈鑫骂骂咧咧的说:“历史是文人写的!老子在文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老子能不清楚?可老子就是不怕他们!老子是担心的是人民!真正的人民!不是士绅,不是工商业主,也不是那些狗屁官僚和文人,就是那些最最普通的工人,农民!”
“那有什么关系?只要让人民也成为文人就成了。”
曹少钦继续说道:
“工人、农民的知识越多,他们越容易对历史有自己的评价。”
“但是仍然很容易被蒙蔽,被误导。”
“总比只能听到文人阶层一个声音好。到那时候,您是好人还是坏人,才会真的有定论,不过,太皇您完全不必在意,您和奴婢都绝对看不到那一天了。”
“是啊,老曹你说的有道理~~~。”
陈鑫终于放松下来,昏昏欲睡。
他模模糊糊的哼哼着:
“好人还是坏人~~~,不重要了~~~,反正老子已经做完了,任他们随便说去吧~~~。”
~~~
华夏帝国,镇远路镇远城,总兵办公室。
“欧去病的运气好到这种地步了???”
左恒柏惊讶的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手都拍疼了。
三天前,欧扬舰队的蒸汽运输船突然返回乌尔拉河出海口处的平远港,然后一艘蒸汽内河船接力沿乌尔拉河河道北上,与今天早晨进入镇远城,送来了欧扬第一阶段探险结果的通报。
说实话,得知是妹夫和妹妹的信之后,左恒柏一开始非常提心吊胆——欧扬毕竟是以环球航行为名发动的远征,这么点时间,怎么也不至于就达成了目的。
而他的舰队只回来一艘,还是航速比较快的蒸汽船,很难说是不是出现了什么困难,甚至灾难!
结果,展信一看,却发现根本就不是什么灾难,连困难都算不上。
虽然欧扬要求援军,但他在信中说的很明白——他正在率领10万大军向新发现的大陆上的一个大国发动进攻,预计会在援军到来之前征服这个国家。
只是征服不代表控制,欧扬需要本土尽快派人来,至少1000人,最好能做到平均每一千平方公里有一个汉人官员管辖,然后他才能放心发动对新大陆南方另一个大国的征服战争。
欧扬不好大言,他既然在心中这么写了,那他就是这样计划的。
但这让仍然让左恒柏狠狠捏了一把汗——欧扬打算用几千人征服并控制两个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人口上千万的大国!
很扯淡不是吗?
但欧扬有证据,随运输船回来的,有大约800公斤黄金和11吨白银,纯度不高,型制各异,基本都是欧扬探险队前一段时间从阿兹特克缴获来的战利品。
这么多贵重金属堆积在一起,看起来相当震撼。
陈厚熜、秦晴等人立刻就闻着钱味赶过来了。
“欧去病送回来的?”陈厚熜问。
“是,他说还有很多很多,但他手中的人力和运力还有更重要的用途,所以只派一艘最快的船先回来报个信。”左恒柏回答。
“大概还会有多少?”陈厚熜明显很激动,拿资本家的钱投资欧扬,其实算得上是他独断专行,本着欧扬成功就算一个大广告,不成功损失一点钱也不算啥的心态投资一个探险队而已。
没想到,这才两个月,探险队已经开始回本了~~~。
嗯,只看投资的话,这一船金银已经超出了各路花费,如果后续再一船船运金子回来,那就是纯利润了。
“吴王殿下就是没经验!”秦晴毫不客气的打断陈厚熜的询问,直截了当的说:“金银也就看着好看,最大的利润永远不在这里!”
“那~~~,最大的利润在哪?”
“人口!土地!矿藏!”秦晴激动的喊:“能养的起上千万人口!可以想象那里有多少耕地!”
“有土地的地方一定有矿藏,区别只在于我们现在能不能用得上!不管怎样,先占着,今后肯定意味着千万倍的回报!”
金银就那么一点,采光了也就没了。
但是耕地就完全不同了,南洋诸国加上一个南洋路,大约8万家大小种植园,就能基本抑制住国内的饥荒。
每次天灾人祸,共和朝廷都疯狂调运粮食赈济,三十多年没引发大的民变,南洋的奴隶种植园在其中居功甚伟。
不客气的说,每次灾荒,华夏少饿死一个灾民,背后至少是5个南洋奴隶用命换来的粮食!
现在,如果能够获得新大陆的几十亿亩可耕地(欧扬的估计)——不,甚至只需要再有一个南洋级别的殖民地入手,再加上化肥工业的发展,最起码华夏人将有可能永远告别饥荒!
偏偏,欧扬,以及那些随船回来的水手都在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文明——很有可能是真正的殷人东迁的后裔,而且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有几千万人!
能养得起这个级别的人口,耕地数量怎么可能会少?
至于汉人把粮食拿走,当地殷地安人怎么办~~~。
呵呵~~~。
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都足以让整个帝国为之疯狂!
金银之类,相比之下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金山银山永远比不上金河银海,细水长流才是正道,何况这次恐怕不止是细水,而是黄河长江般流量的利润,千百年流淌!
“吴王殿下,赶紧给国内写信吧。”
秦晴说:“这不是我们能吃得下的,让国内那些大富翁们都动起来!这可是至少十代人的富贵!”
………………………………
第753章 远西的反应
十代人,250到300年。
如果欧扬听到这话,一定会笑话秦晴太保守了。
以地球上的经验来看,从日不落第一帝国西班牙到日不落第三帝国美利坚,半个千年的时间,哪一代帝国不是得美洲者得天下?
不过,秦晴这番话还是让陈厚熜眼睛都红了。
至少有一点她说的没错——这是一份空前的大肥肉,少说能让整个华夏十代人吃饱!
而且,按照欧扬信中的说法,这片土地还非常容易征服——信发出来的时候——也就是说,一个月以前,欧扬已经征服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组建了一只大约10万人外蕃军!
秦晴说,这块大肥肉必须全国分享,这不假。
但征服这块大肥肉,顺便尝尝鲜,远西的这些人绝对不会拒绝!
近水楼台先得月吗,很正常的现象,大家都能理解。
“得立刻组建远征军!”陈厚熜不顾一切的大喊。
“咳咳~~~!”左恒柏装模作样的咳嗽两声。
吴王立刻意识到自己逾越了。
他只是远西三路其中之一的总督,既不是统筹远西三路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个职务是陈厚照的),也不是新军团的指挥官(这是左恒柏权限),根本无权直接调动部队。
“我是说,我请求立刻组建远征军。”吴王讪讪的说。
“现在还不能做决定,我们得等太子殿下回来。”左恒柏说:“不过,我觉得他不会不同意,所以,我们应该先做些准备工作。”
“比如说?”
“比如说,兵力从那里抽调。”
“远西有2万正规军,欧去病只要一千,这都调不出来?”陈厚熜惊讶的问。
每个野战军团的编制在2到3万人之间,多少的区别在于工、辎、骑、炮的大小。
新组建的远西军团几乎没有在军团长手边的军属辎重部队——全都分散到大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