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晨辉-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欧扬一个外行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地方绝对堪称旅游圣地。
入海口位置,被河水和海水反复冲刷积攒下来的沙滩,细腻而又匀称,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金黄色,光着脚踩在沙滩上,完全感觉不到任何不适,反而给人一种在做足底按摩的舒服感觉。
放眼望去,蔚蓝色的海水十分清澈,海面上几乎没有船,只有“河鲤”号在做一些水文测量工作,因而显得十分安静祥和。
即使现在已经是六月,气候仍然非常宜人,阳光照射在沙滩上,让欧扬感到十分舒适。
搬一把躺椅过来,躺在海边上,吹着舒服的海风,上方绑一把大伞,遮挡阳光。
右手边小桌子上再摆一些海军专供的橘子汁,再放两枚冰块。
左手边坐着一只明艳诱人的狐狸精,温柔的替自己按摩肌肉,放松心情~~~。
这舒服到极致的感觉,让人实在难以自拔。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欧扬一样悠闲——或者说,在这个时代,除了华夏内地,这种小清新最喜欢的青山绿水,到处都是,根本没那么多人喜欢这种再常见不过的景色。
海军的蒸汽船正在分头测量这里的水文数据。
6艘帆船中有一半充当渔船,在近海捕捞,为这几天的伙食增加菜色。
另外一半在出海口的关键位置警戒巡逻,以免被什么人从海上突袭——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条例如此,必须执行。
乌尔拉河出海口处的河面很宽,感觉可以容纳6艘内河蒸汽船并行的样子,只是河口外,有一座丘陵式的小岛,看样子像是把乌尔拉河的最后一段分割成了一个河汊口。
又像是一座挡风堤,或者一座大门,把出海口这里半围成一座小湖。
不用太专业的知识就能看出来,这里简直是完美的海军基地。
河汊里面水深多少,暂时还没有数据,但看面积,估计可以停泊千吨级别的蒸汽巡航舰。
那座小岛上面荒无人烟,郁郁葱葱长着很多树木,看起来像是一个小森林。
船队到来的时候,那里惊起很多野鸟,据说船队中还有人瞥见岛上似乎有鹿。
如果把它彻底平毁,在上面部署两门远程要塞炮,就可以控制整个河口。
岛屿靠内背对大海的一侧,还可以建设码头、修船厂、栈桥等设施。
一切自然条件都非常完美,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在乌尔拉河上游砍伐木材,然后顺流而下,在这里拦截,然后用来就地建造军舰。
以西方的海军水平,不用铁甲舰,木壳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巡航舰就足够纵横无敌了。
“我要这个地方。”
傍晚的时候,李华梅出现在欧扬面前:“这里自然条件非常优渥,占有它,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控制整个黑海!”
“我同意。”欧扬躺在椅子上,品两口冰凉舒爽的橘子汁,懒洋洋的说道:“这里是风水宝地,占下来对今后向西扩张有好处。”
………………………………
第542章 道路
两百年后,这个地方必然会成为寸土寸金的度假胜地。
嗯,或许还会因为是港口所在地,成为整个黑海和乌尔拉河沿岸所有地区的经济、工业中心。
欧扬都想提前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这里占下一片土地,建个别墅、酒店或者金融街什么的。
说不定,这里会成为一个类似曼哈顿的地方,而自己的子孙会因此成为罗斯福家族呢~~~。
所以,必须把这个地方纳入华夏的统治。
“我们联名写信,请求镇远~~~,不,不够,请求本土派遣增援,除了武装力量,还需要大量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欧扬说:“奥克方面如果有不满,可以交给我们理蕃司处理,实在不行就用大炮劝说!反正这个地方必须属于我们!”
“太好了!”
李华梅轻轻跺着脚,笑着说:“华夏帝国远西舰队,就从这里起航吧!”
~~~
左水晶生性活泼,她其实不太适合参与这种远征,因为要在船上待很长时间,两岸的景色再壮美,限定船头那点范围,时间一长,也会感到憋闷。
于是,下了船后,左水晶按耐不住,带着20个选锋,上岛打猎去了——一直想成为一名勇士的塔娜带着弓箭跟在一起,连伺候欧扬的本职工作都顾不得了。
好在,左水晶是她的主母,在左水晶身边随侍和在欧扬身边其实是一样的,不,其实作为华夏人后宫的一员,跟主母打好关系比跟主人的关系亲密更重要一点。
主母主内,有权利掌管主人的后宫,对塔娜这种尚未有子嗣傍身的侍女来说,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现管。
欧扬也希望自己的后宫能和谐一点,因此对塔娜跟着左水晶乱跑的行为持鼓励态度。
在两位主人都赞同的情况下,塔娜自然不会客气。
所有选锋兵都是身手不凡的老猎人,加上那座小岛上的动物因为缺乏天敌的威胁,而显得比大陆上的同类蠢笨的多,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左水晶他们就猎到7只鹿,30多只兔子,200多只各种肥硕的鸟类。
左水晶只拿走两条鹿腿和一只长的像野鸡一样的飞鸟,用来充当晚餐,其余都给全军分了——连续吃了半个月的储备干粮和腌肉,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换换口味。
分了一半的猎物给海军,如果今天可劲造,足够每个水兵分半斤鲜肉。
李华梅那边自然也有回礼——一只足有十几公斤重的龙虾!
馋的欧扬眼都直了~~~。
这种好东西,直接煮,不用任何调料,香飘数里!
加上烤鹿腿,炖鸡肉,欧扬一行人全都吃的满嘴流油。
“我决定了,我要在这里建一栋别墅!”
饭后,欧扬指着美丽的沙滩,对妻子和侍女们大声宣布:“退休后,我就住在这里,天天吃大龙虾!”
这其实只是饱足后心血来潮的宣言,这个世界上,比这个地方更美丽富饶的沙滩肯定还有的是。
欧扬真正的决心,是今后,每征服一个类似的地方,都要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别墅。
在日不落的旗帜下,阳光永远都会照耀在自己家里~~~。
说起来还有点小激动呢~~~。
~~~
北上队伍走的是陆路,因此虽然比舰队出发早,但速度很慢,直到舰队到达出海口,他们才刚刚越过原乌尔拉人的领土,进入俄特勒亚王国的国土范围。
俄国领土范围很大(以西方标准来说),被教宗同盟视为异端野蛮人(他们信正教,虽然也是光明神,但与教宗同盟略有差别),社会发展水平其实是低于西方平均水准的。
但是他们长久以来一只跟来自东方的商人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号称每年有100支商队往来),久而久之,从华夏人那里学到不少好东西(特别是从口风不怎么紧的冒险者那里)。
奥尔加改革后,他们学到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国力,如今,部分地区的发展已经超出西方教宗同盟的平均水准了。
当然,只是部分被奥尔加改革派贵族掌握的地区而已。
还有很多地区,与几百年前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改变。
比如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坑~~~。
咣当~~~。
听到声音,秦晴无奈的闭上双眼。
这是今天第三辆了,第三辆因为车夫不够小心,致使车子翻进沟里,摔坏了车轴的马车。
立刻有几个人围了上去,帮欲哭无泪的车夫检查车辆损坏部位,另外几个人不得不帮他把车上的货物暂时卸下来,以便于修理车辆。
秦晴厌恶的抬起头,果不其然,看到远方有一队骑着马,赶着车的武装人员,正盯着这边小小的骚动,跃跃欲试。
那是本地领主的私兵,或者说,属于本地领主的强盗。
在西方,这两种身份是可以无缝对接的,无论怎么称呼他们都没毛病。
按照西方的通行规则,地上无论生长出什么,一律归本地领主所有。
洒在地上的货物,也属于“地上生长”这一范畴,因此,西方的贵族习惯把自己领地内的道路挖的坑坑洼洼,颇有些黄宏“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坑里还有水”的风范。
很多领主的骑士、卫队或者别的什么名号的武装人员,平时就全副武装,等在道路旁边,随时准备“收割”地上新长出来的东西。
当然,秦晴的队伍足有上千人,本地那最多百十号人的私人武装,还不怎么敢主动挑衅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只有几个不开眼的傻比贵族,还敢派人来“以法律的名义”,要求商队把掉在地上的货物交给领主大人。
秦晴也不客气,直接把傻比使节的脖子挂在离道路最近的树上,作为对本地人的警示。
人杀了,地方领主倒是也被震慑住了,但这不能改善道路情况,路面上依旧坑坑洼洼。
华夏人最喜欢用的,沉重的四轮马车,在这种路面上简直就是遭罪,一天坏上7、8辆简直是太正常不过了,最倒霉的一天,车队一口气更换了33副车轮,和19根车轴!
仔细算起来,这坑爹道路给华夏人造成的损失,已经大于前一段时间,多济格6千骑兵的战绩了。
………………………………
第543章 下诺夫哥罗德
“小晴,你以前来这里也是这么麻烦的吗?”
进入俄特勒亚领土后,区区100多里的路程,整个商队断断续续走了6天!
第一次进入俄特勒亚领土的左恒柏对现行道路非常不满,再听说路上大大小小的坑都是本地俄特勒亚人自己挖的之后,他甚至有扫荡周边,把所有挖坑的领主全都抓过来填坑,填不完不给饭吃的打算。
“我们以前走的是大森林北线,差不多就是从岭西直接越过大森林到俄特勒亚,一路上经过的地区都是新党的地盘,那里的领主都很重视贸易,不干这种挖坑不填的恶心事。”
秦晴苦笑着回答:“我们现在相当与从南向北走,路上经过的地区属于旧党领主,而且对俄特勒亚来说,这里几个月前还属于与鞑靼残种的交战区,他们自然不重视道路维护,甚至会故意破坏交通。”
“这个俄特勒亚旧党可够蠢的。”左恒柏评价道:“乌尔拉人以骑兵见长,俄特勒亚人的步兵稍强一点,既然如此,那就应该拼命修路,以便加快步兵调动,这俄军偏偏把路搞成这个德行,补给马车难以行动,步兵也无法大范围机动部署,必然会被鞑靼残种的骑兵欺负。”
即使没有大炮,火枪等武器的弹药消耗,农耕民族的军队后勤补给也是个很大的麻烦事,道路畅通,后勤能早到一天,路上的物资消耗就减少一分。
因此,即使是冷兵器时代,东方人打仗,也是强调粮草先行,而道路更加要紧,如果减少运输“漂没”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课题。
作为农耕地区的领主,俄特勒亚人居然把自家的道路搞成这样,难怪之前一直拿区区15万男丁的鞑靼残种没什么办法。
考虑到俄军步兵的补给手段不可能超过华军,左恒柏已经认定,不需要华夏野战军亲自出手,由他精心挑选一只万骑左右的精锐选锋,挑个秋天临近收割的时候,就能把整个俄特勒亚南方彻底撕碎!
这种统治方式简直就是地方领主统治的最典型反面教材。
应该不会有比这更蠢的领主了!
~~~
进入俄特勒亚领土后第七天,商队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俄特勒亚首都圣基辅罗斯的南大门,南方地区的统治中心,下诺夫哥罗德。
这是一座被旧党领地包围中的新党城市。
周围所有本地领主,从最低等的勋爵到几位伯爵,全都是旧党成员,只有下诺夫哥罗德的领主、俄特勒亚王后、新军统帅奥尔加?梅德妮科娃女公爵一人是新党。
说到这,俄特勒亚的政治生态其实蛮混乱的,新党贵族的领地,基本都在地理上更靠近华夏的东部地区,而且这里通过开发大森林资源和与华夏的贸易,并不需要残酷压榨农奴,对解放农奴,增加劳动力和劳动效率,持有积极态度。
而南方,特别是下诺夫哥罗德周围,都是俄特勒亚的传统领地,土地开发程度较高,没有那么多荒地值得开发,也没有从与华夏的贸易中取得丰厚回报的可能。
相反,因为乌尔拉人的骚扰,这里实行的土地政策,更像是很久以前,华夏内乱时期,军阀们常见的“军屯”制度。
农奴们需要把所有产出,一点不剩的交给领主,然后由领主根据农奴上缴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返还一点口粮和种子。
农奴就靠这点东西,勉强渡过下一年,还要完成来年的生产任务。
生活艰苦,商队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经过这样的地方,领主们自然不愿意解放农奴,赐予他们权利,因为这会让贵族的利益受损。
下诺夫哥罗德城本身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是这座城市的领主却因为自身的经历,成了新党的领袖~~~。
因此,俄特勒亚南方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局面——下诺夫哥罗德城本身没有农奴,这座城市也欢迎世界各地的商旅进驻——甚至有税收优惠政策。
但出了城,到处都是严酷制度压榨之下,生活凄惨无指望的农奴,周边所有地区,也都是蹲在坑坑洼洼道路边上,等着收割商队的地方领主武装~~~。
这种对比,进了城之后就更加明显。
下诺夫哥罗德的城门税是二十税一,但是私下里给看门人一点小费,他可以帮你更改入城的货物数量,实际税收是三十税一多一点的样子。
对西方来说,这已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良心价了。
对异族来说,汉人不算什么好人,如果有必要,华夏的商队也不吝啬使用武力来解决贸易纠纷。
只是,如果本地贵族不是那么过分,使用统一而“合理”的税率,没有过多的苛捐杂费,华夏人到也不是斗鸡,非得为一点税费跟本地人为敌。
当初欧扬跟狮子们谈判,也没说要对方零关税。
战争胜利时尚且如此,与俄特勒亚,自然也不值得为入城税这点小钱跟人翻脸。
商队按章纳税入城,期间并未与当地贵族或官员发生冲突。
下诺夫哥罗德虽然以西方的观点是一座大城,但也无法在同一个地方安排下上千外来人员,因此商队自出发后第一次解散,顺丰行和小商人,各自去做各自的生意,约定5天后在城门口集合,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如果在城里发生危险,可以释放信号烟花,到时候武装护卫们会出面解决问题——一百轮流保持警戒的红衣兵和一百虎羌兵,整个城里的本地武装全凑起来,大家也能杀出城去。
不,说不定能直接把这座城夺下来!
当然,不出特别的意外,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因为这座城同时也是秦晴亲娘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尔加和她本地的直系亲属不在的时候,秦晴才是这座城市里理所当然的主人~~~。
“陪我出去逛逛吧。”
商队住宿的事都已经安排妥当,秦晴懒洋洋的抱住左恒柏的腰,迷离的说:“陪我去那个女人的府邸看看,如果她在这里,我们就不用继续前进了。”
………………………………
第544章 斗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晴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见见自己的亲生母亲。
而下诺夫哥罗德正好是母亲的封地(其实周边领主至少有一半是奥尔加的封臣,但他们都是旧党~~~),像现在这样突然到访,自然需要先去母亲府上看看。
左恒柏没来过俄特勒亚,事实上,这次远征也是他第一次到西方,眼前的一切对他都是新鲜事物,自然不介意跟未婚妻出去走走,看看。
当然,不能因为这是在“自家的”领地上,就放松戒备——这座城里的人,9成9以上不知道秦晴的身份(否则怎么敢收她的进城税),因此两人还是需要全副武装。
毕竟,谁也不敢说,城里就一定没有路上经常遇到的那种,把路挖断,等待“收割”的二货贵族。
两个人都没穿军装,左恒柏恢复他平时那种一身白的穿衣嗜好——儒巾,直襟长袍,宽边腰带,便于外出的千层底布鞋。
这样的打扮,在内地出外游玩或游学的士子中非常流行,只是左恒柏手里没有折扇,而牛皮制成的军用腰带上挂着一连串武器——一把横刀,两把左轮手枪,以及左后腰处的子弹盒。
秦晴穿着素色缎面衬衫,这种东西是共和年以后才开始在大商行或工厂的职业文职中流行起来的,据说出自韩首辅之手,还因此有了个“白领”的别称。
下面依旧是干练的马裤马靴,与左恒柏几乎完全一样的武装,唯一的不同,是靴子里还有一把袖珍手枪。
左恒柏身高1米75,秦晴身高1米69,在这个时代,都算得上长腿的俊男美女,加上从军多年带来的挺拔身姿,走在一起,给人一种相当赏心悦目的感觉。
“这城里的道路建设还算不错。”左恒柏背着手,慢悠悠的向西城区贵族聚居的地方前进。
秦晴挽着他的胳膊,闻言抬头四处望了望,讪笑着回答:“还算不错?以什么标准得出这个结论的?”
“以内地边远县城30年前的市政建设为标准。”左恒柏板着脸回答。
“呵呵,你真毒舌,是不是跟欧去病学的?”秦晴甜甜的笑着说。
“我说的是真心话,可不是嘲讽。”左恒柏微笑着摇摇头:“30年前,我华夏也是世间一流的强国,能达到我国当时的社会水平,这俄特勒亚实力不容小觑——当然,是对西方其他国家来说。”
左恒柏没有工业革命的概念,但所有华夏人都清楚,共和年以前和以后的时代,国力、军力都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这一点,从城市的市政建设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内地的大城市,都有大规模排水系统(陈鑫戏称每隔300米都要有一油纸包,里面不仅要保存配件,还要包一名技术人员),完整的公共清洁体系(满大街的老头老太,背个竹筐捡拾垃圾,有工资),更重要的是,路面硬化工作非常不错,几大京城之类的重地,城市主干道都已经实现水泥硬化。
这水准,大概相当于地球21世纪中国18线小县城,不过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已经独步天下。
而这座下诺夫哥罗德城,道路“平整”,坑坑洼洼的地方较少,虽然仍是土路,下雨的时候必然会变得泥泞,但总算还能走人行车。
大概是因为身处商业区的缘故,周围的人群来来往往,也有一点繁华热闹的感觉。
左恒柏顺路走进一家粮店(其实是食品店,里面不卖小麦或者谷子,卖的是经过粗加工后的产品),问了问粮食价格,秦晴给他当翻译,一副温婉的小媳妇样子。
“麦粉一俄磅值5戈比?”左恒柏转头问秦晴:“这是什么水准?”
“大约相当与一斤三等粗粮饼子200文。”秦晴想了一下,换算出一个价格。
“200文?!这么贵?这里的人吃得起粮吗?”
这大概是左恒柏第一次被外国人震撼到。
这个价格,搁在华夏,相当于奴隶买粮最低价格的10倍,这里的人怎么可能吃得起?
“很奇怪吗?”秦晴笑着回道:“我们有南洋和辽东的种植园托底,南洋的外蕃国家每年也要向我们供应大量粮食,还有本土的田产本就比西方这里高不少,产量大,进口还多,这边自然没法比。”
“你知道吗?在俄特勒亚农村,特别是那些旧党领地上,农奴使用磨坊,都得给领主交磨坊税。”秦晴指指那些粗粝的麦粉说:“这些东西,买回去可以直接用水冲泡成糊糊,已经算是成品了,所以我才说相当于‘杂粮饼’,这种东西的价格可是包含磨坊税的。”
“这个国家不堪一击。”左恒柏冷冷的总结道。
“西方可堪一击的国家已经被我们打垮了。”秦晴笑着回答:“我出发前就说过吧?这是我给那个女人最后的机会。”
“如果她跟我回国,向我父亲道歉并取得他老人家的原谅,我还会认她这个母亲。”
说着说着,顺丰行掌柜的脸色渐渐变得阴冷起来。
“如果她舍不得那个狗屁王后的位子,我会在她眼前,亲手毁灭这个国家,看她愿不愿意当一个废墟上的‘王后’!”
“小晴,你果然还没放弃带她回去的想法啊。”
“我放不放弃有什么用?”秦晴冷哼一声:“这得看她的想法。我能做的,只是尽量帮老头子一把罢了。”
“哇!!!”
粮店外面,突然传来一声粗野的嚎叫。
随后就是阵阵俄语发出的惨叫,和大股人群陷入混乱的声音。
左恒柏和秦晴对视了一眼,这嚎叫声他们还算熟悉,因为过去的两年,他们已经听过很多次了——这是豺狼人的叫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