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新地主-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违规出海,还跟倭奴及红毛鬼这些大明的敌人交易,还在朝廷上当众说,就捅破了天。

    叛国,通敌!

    崇祯脸色顿时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双手紧紧地捏成拳头,以杀人般的眼神盯着张培举。

    张培举之前不少次提议开海禁,增加赋税来源。

    这样的罪名,崇祯认为完全可能,若非如此,岂会提议开海禁?之前就有人告过张培举此罪,崇祯需要他筹钱两,怀疑被压了下来。

    朝廷禁海,就因为无钱粮,海防荒废,开了海禁,岂不是更方便与外敌联络?

    伏在地上的张培举听到如此罪名,浑身一哆嗦,张家船队几年前就出手,躲在幕后收钱。现如今赵炳良这疯狗跳出来咬自己,究竟是得了谁的授意?

    赵炳良不过一五品御史,若是没人指使,怎可能以此攻击?

    他也没有辩驳,只请崇祯明察。

    朝中从海贸中得利的又不是他一家,而且大头也不是他家才有。

    周延儒向温体仁看去,发现死对头正盯自己,眼神中带着询问之意,微微摇头表明赵炳良不是他的人。同时也以眼神问温体仁,赵炳良不是他的人,温体仁微微摇头。

    其他人皆不敢开口。

    满朝大臣中,不管是东林党还是浙党,亦或是势力很小的鲁党,来自福建两广的官员,几个人家族跟海贸无关?满朝官员,多少未得海贸私利?

    若查起来,天得翻过来。

    赵炳良这条不声不响的疯狗,居然把天给捅个大窟窿。

    崇祯皇帝看着一众官员,心中怒火更甚,也不开口。

    皇上不开口,跪在地上的张培举不能不开口。

    当即哽咽地道:“皇上明察,微臣自卸任浙江巡抚后,便再未回过家乡。微臣兄长乃商人,臣幼时长兄游走十里八乡贩货供微臣读书……微臣身在朝中,家兄十年前便已出售家中商铺,减少生意,现仅留维持自家生活所需之商铺……微臣老迈,望皇上看在微臣为国为民多年,恩准微臣辞官归家,骸骨葬入宗族埋骨之所……”

    说罢,便重重地磕头,长跪不起。

    众人万万没有想到,想要打倒的周延儒打死不告老还乡,掌管朝廷钱袋子的张培举这时候居然要高老还乡。

    这怎么能行?

    户部尚书,可没有几个人能干得了,不管谁当首辅,都不能没有钱粮。

    崇祯如何不知道?他本来就认为户部尚书大家都知道动不得,弹劾一下转移视线,大家扯淡几句就此结束,却没有想到事情变成这样。
………………………………

076 帝王心术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新地主最新章节!

    “皇上,张尚书主管户部以来,日夜为国事操劳,朝廷钱粮,幸有张尚书筹措……张家本是大族,有旁支子弟仗势欺人,为未可知;若私通海匪,断没可能!海匪劫掠,每次张家皆受损严重……”周延儒第一个站出来挺张培举。

    作为首辅,掌管钱粮的户部尚书没本事,筹集不了钱粮,还干个屁啊。

    “臣附议。”温体仁言简意赅。

    众多官员尽皆是附议,指责赵炳良血口喷人,污蔑尚书大人。

    张培举知道其他官员为他说话的目的,见崇祯高坐龙椅一直不吭声,知道年轻皇帝心中怀疑,暗自后悔之前好几次提出开海禁,拓商路以解决朝廷钱粮不足。

    海贸都被官员瓜分,皇帝插手进来,抢了大家银子,谁能让张培举好过?

    “赵爱卿,朝廷给尔监察百官之权,非是给尔任意污蔑他人的机会。纵使弹劾,何以为证?”崇祯不开口不行了。

    如此众多的大臣维护张培举,让他心中火气更甚,语气中却没有丝毫维护自己财政大臣的意思。

    登基以来,他励精图治,想挽救大明江山,每日废寝忘食,不敢丝毫懈怠。

    当初刚登基为了干掉魏忠贤的阉党,崇祯不得不借助东林党的势力。

    阉党被灭,东林党一党独大,朝堂上不断逼迫皇帝任用他们的人,攻击非东林党官员,崇祯发现问题后,便扶持被东林党打压的浙党,对于任何党的人无差别攻击的温体仁更是让他青睐有加……

    帝王之术,也就是一个制衡。

    依靠东林党干掉了阉党,然后扶持浙、楚、齐等党制衡东林党,之前双方斗争,年轻的崇祯看着倒还舒坦,可大臣们搞成铁板一块,他就不乐意了。

    凡是群臣支持的,他这个皇帝就得反对!

    没理会张培举的告老还乡,崇祯已清楚,这是大臣常用来要挟他这个皇帝的手段,确实没人可用。

    “皇上,微臣听闻传言,定海县张善禄逼迫定海富商沈得富写下十万银的欠条,沈家有三万逾期未还,被逼无奈以三千亩良田及家中祖宅抵债……”赵炳良把定海县城张家跟沈家的恩怨拿到了朝廷上说。

    众大臣听闻此番言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此事若是坐实,张培举在劫难逃。

    十万两啊,皇帝看着一万两,眼睛都会红的。

    “张爱卿,赵御史所说可是属实?”崇祯心中冷哼,张家的银子,比他这富有四海的皇帝来得还容易啊。

    伏在地上的张培举心中起了杀心,不管赵炳良是谁的人,都得弄死才行。

    这事情他不知道,以他对大哥的了解,完全有可能。

    皇上问话,不能不答,委屈说道,“皇上,微臣距家乡数千里之遥,家族之事,并未过问。微臣为国为民,自家事务皆交由夫人打理……朝中诸位同僚莫不过如此。善禄乃长兄家三子。微臣未知情况,便为侄子开脱,是对皇上不忠。”

    他不为张家之人辩驳,直接说不清楚情况。

    态度很明显,赵炳良以此弹劾自己,崇祯要拿此事说事,那就先找人去调查清楚情况再说。

    “皇上,若仅以弹劾就治罪重臣,以后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周延儒再次出言。

    皇帝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差,想在朝堂上站稳,必须更多人支持,东林党势微,温体仁这疯狗咄咄逼人。

    虽然跟浙党有仇,却并不妨碍大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现在帮张培举说几句好话,关键时张培举念着旧情,帮他一把就赚了。

    “既如此,为免大家无心为国,便择一监察御史出巡调查,还张爱卿一个公道!诸位爱卿,何人可当此任?”崇祯也不再多说。

    张培举在下面,却听得心中发寒。

    崇祯仅凭一御史弹劾,就派出巡查御史,分明是不信任自己,或许说处心积虑更好。

    其他大臣同样如此,尽皆不语,温体仁等,不停揣摩崇祯此举用意何在。

    “皇上,老臣认为御史罗成可往!”众臣皆不言,温体仁从一开始就发现罗成是皇帝心腹,便建议让罗成前去调查此事。

    “可!”不等其他大臣反对,崇祯便点头应允。

    随后退朝。

    一众大臣尽皆人心惶惶,看着赵炳良的眼神复杂无比。

    却无人议论。

    退朝之时,大多数人都不再去想温体仁的人弹劾周延儒,反而揣摩崇祯突然对张培举的态度。

    此举何意?

    张培举在朝中老好人一个,除非钱粮之事,向来不多言,究竟得罪了谁?

    更多人,则是忧虑家中跟海商之事,若是被查出来,搞不好就是抄家灭族。

    “张大人,皇上在乾清宫等您!”张培举气得快要吐血,刚才被弹劾,皇帝不发一言,直接就让人去调查,心中分明怀疑被弹劾的事情是真的。

    文华殿里面的人大都走了,他正准备起身,一名太监就前来小声传话。

    看清太监是何人,张培举一愣。

    居然是皇上贴身太监王承恩!

    站起来,从袖中袋里掏出一张百两银票,隐蔽地递给王承恩,王承恩也不推辞,隐蔽地收下,向着后面的乾清宫走去。

    “王公公,皇上相召,所谓何事?”张培举心中忐忑,如何都猜不出小皇帝闹哪样,从王承恩口中询问一二,自然好应对。

    “张大人,去了便知!”王承恩也不多言。

    到了乾清宫,崇祯皇帝正在处理厚厚的一摞奏章,不时拿笔批复,对跪在前面的张培举,彷如不曾见到。

    “啪!”在张培举快要支持不住倒下的时候,几份奏章直接丢到了他前面不远处,吓得他一个激灵。

    “自己看看吧!这些皆是弹劾你张家子弟跋扈,为祸乡里,鱼肉百姓的奏章!”崇祯年轻的声音里面呆着气愤,“张爱卿,枉朕如此信任你!”

    “皇上,微臣冤枉!”张培举不敢看奏章,只能再次喊冤。

    这事情,他一点准备都没有。

    “冤枉不冤枉,你看了自己便知!”崇祯没有再说话,而是继续批阅奏章。
………………………………

077 世界最苦逼的皇帝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新地主最新章节!

    张培举膝行两步,到奏章前,捡起一份奏章,只看寥寥数语,便亡魂大冒。

    “……其三,不守私德狎妓,且娶娼妓为妾……其五,夺人田产,张家田产逾千顷,尽皆不择手段所夺。定海有富商沈得富者,九代积累良田三十顷,年前,沈家小儿仅出言不慎,沈氏偿银十万,田三千亩方能幸免,却已至家破人亡……其六,私通海匪,张家家资逾百万,尽皆海上所得……”

    其中一份奏章,罗列张培举家族九大罪状,一条比一条严重。

    “看了?有何感想?”崇祯一直用眼角余光注视着张培举,在他看完之后,见着张培举额头在这凉爽的乾清宫冒出黄豆粒大的细密汗珠,出言问道。“夺人家产,可是证据确凿。”

    “皇上,都是诬蔑!虽微臣不知事情详情,但以微臣兄长为人,断然不会干出如此恶劣之事。我张家靠经商为生,现如今,田地也不过百顷。”

    见皇帝仅以夺人家产说事,便知道他怀疑的也就这一点。

    张家若是有庞大数量的土地,根本不需靠经商养家,官员大多家中有人经商,如同张家这样靠经商养家的却不多见。

    “勾结海匪之事呢?”崇祯的语气冰冷。

    “皇上,宁波府乃是海防重镇,观海卫镇就在旁边,若跟海匪勾结,也不会选择此处……倭国内乱,多年不见倭寇踪迹……”曾经任过江浙巡抚,张培举自然清楚那边情况。“现如今,红毛鬼跟弗朗机人,尽皆为祸广东福建,张家在两地皆无田产商铺……”

    张培举的解释,让崇祯无言以对。

    事实就是如此。

    “你先回去,写个折子澄清事实!待御史调查清楚再做定论!张爱卿,户部掌管全国钱粮,乃是重中之重!府库空虚,朝廷用度增加。若能解决朝廷钱粮,只要你不造反,朕皆可免你家之罪……”崇祯的话,让一直忐忑的张培举嘴角不断抽搐。

    这是皇帝要坑他?

    尼玛,解决朝廷钱粮用度,确实是户部的事情,跟自己有何关系?自己有那样不堪?

    现在朝廷军饷都欠了一屁股,各地天灾不断,造反众多,镇压叛乱以及赈灾,都需要当下筹集银子,崇祯登基以来,无一日不为钱粮发愁,张培举能任户部尚书,也是因为这个职位没人愿意出任,愿意出任的却解决不了问题。

    “陛下,张大人会不会因此而误国事?”张培举离去,王承恩小心地问道。

    从小跟着崇祯,清楚知道崇祯性格缺陷,有人弹劾张培举,里面事情大部分是诬陷,为的就是让张培举罢官腾出尚书位置。

    崇祯自然清楚,却想利用这样的机会逼着张培举更努力地筹集银子,张家夺沈家家产,崇祯有着确切证据。

    崇祯刚愎自用,反复无常,早已暴露出来。

    他一心匡扶社稷,认为有能力的会毫不犹豫给机会,在一段时间之后,看不到效果,或者有人说坏话,年轻皇帝却又会开始怀疑……

    袁崇焕之死就是证明。

    崇祯看着王承恩,好一阵,才开口,“现如今,朝廷府库空虚,内帑也无银调度,若是不逼迫,这些大臣谁会在意江山社稷?江山是朱家江山,朱家江山被夺了,他们倒戈,依然能保住官职地位!”

    王承恩看着崇祯,心底不由升起一股悲哀。

    “陛下……”王承恩不知如何回答。

    他不过一太监,常伴君侧,却也知道伴君如伴虎。

    言多必失。

    “唉!”崇祯把手中的笔丢在御案上面,“满朝文武,能为朕分忧的,也就张宁远!朕不逼他,谁为朕分忧?以前的有事,尽皆盯着朕的内孥,现如今,宫中用度几经削减,已是不能再减少。六月黄河决口孟津口,赈灾银钱让内孥更空……朱大典几番请饷,朕却无一钱银子调拨……”

    宁远是张培举的字,取宁静以致远。

    说道最后,崇祯的眼睛都是红了。

    富有四海,九五之尊,却无银钱可调度。

    “王承恩,朕心中这些苦,也就只能跟你说说,跟一帮老狐狸斗,太累。满朝文武,无人可依,亏得朕富有四海……”

    王承恩脸上也是哀默不已,入了信王府便伴随崇祯左右,知道崇祯当皇帝对自己苛刻无比。

    一切,都为匡扶大明江山社稷。

    大明目前内忧外患,群臣不思国事,枉顾私利,所有重担都压在崇祯稚嫩的肩膀上。

    府库空虚,无银钱可用。

    “老爷,朝中可有大事发生?莫不成又是什么地方反了,需筹集钱粮?”张培举回府后,打发人询问家族夺人田地或者未把海贸的事情丢出去之事,随后便把自己关在书房。

    华灯初上,晚饭也不吃。

    他夫人张周氏乃前南京户部尚书周嘉谟之幼女,深得其父喜爱,对于官场之事谙熟于心,张培举官场能顺风顺水,跟张周氏有着莫大关系。

    “夫人,今日朝堂,温体仁弹劾首辅周延儒……”张培举把朝堂之事详细地告诉了夫人,希望听听她的分析。

    事情来得太过突然,一点准备也无。

    “大哥夺了沈家的家产跟田地?”张周氏额头上的皱纹挤在了一起。

    “尚未可知,我已派人快马去打探。按理,如此大的事情,大哥不可能瞒着。船队十年前就已卖出,数月前已让善禄从海贸中抽身出来……若是善禄夺人家产,巧儿也会阻止。”

    “陛下既然单问夺人家产之事,应非是空穴来风,最多夸大其词。巧儿年前出事,被传不守妇德,何家以此悔婚……丫头若报复……”张周氏说到这里时,夫妇两皆愣了。

    张沈两家本无恩怨,张巧儿自幼由张培由张周氏养着,耳濡目染,对付一个商人,绰绰有余。

    “若是如此,这事情,还真不好办了。”张培举摇头叹息。

    年前的事情,他们得了消息,张善禄来信也未详细说明,张培举前任尚书何如宠家也与张家退亲。

    “咱们先得弄清楚,究竟是谁在背后借这事情。善禄怎么就能如此糊涂!”张培举再次叹息。
………………………………

078 有高官要嫁闺女给沈公子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新地主最新章节!

    张周氏对此也无办法,“现如今,只能尽快解决朝廷钱粮……”

    皇帝说了,解决钱粮,真发生了被弹劾的事情,也不追究。这样一来,办好了钱粮,被追求起来,最多被罚俸。若指望朝廷那点俸禄,张培举家里估计早就揭不开锅了。

    显然,崇祯是借此事逼张培举,实在不行,估计就得从张家出银子保官了。

    入夜时分,两名风尘仆仆的中年从张家后门进入,随后张培举收到了来自定海县的信。

    “老爷,定海来信!”

    老仆张奇顾不得敲门,径直推开了书房的门。

    张培举接过信,借着蜡烛光亮快速扫视信中内容,随后哈哈狂笑。

    张夫人正待责备老仆,听见相公异常笑声,扭头去看他,发现张培举正在手舞足蹈。

    “老爷,何事如此高兴?”莫不成老爷疯了!

    张周两家现如今就靠张培举支撑,两家后生都需要张培举提拔。

    何况,即使张周氏的爹周嘉谟还在,也无法跟张培举比。

    南京户部尚书,权势地位皆无法与紫荆城内的尚书比,甚至比不得这边的侍郎。

    南京朝廷,乃是官员养老流放之所,那边的官职,也就一个安慰,朝臣熬资历到了年限,就能升上去。仅是周嘉谟在八十三岁才得到尚书职位就能说明问题。

    “夫人,你且看此信。你安排巧儿回去的决定果然明智,即使没了何家等的支持,入阁之事也是稳妥!”张培举毫不掩饰心中欢喜,把信递给他夫人。

    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

    “张奇,让人弄点吃食,烫一壶酒。”心情好了,胃口也就有了。

    老仆转身去安排。

    张周氏快速浏览着信上内容,越看脸上皱纹绽放的越开。

    “可惜周家子弟皆已成亲,未成亲的也是资质愚钝。否则,娶了巧儿,至少能保数十年富贵!老爷,既然两家恩怨是丫头一手设计,夺人田产之责自无需操心。后面这计策,解决朝廷钱粮危机绰绰有余……”张周氏看完,感慨万千。

    张培举叹息,“若她是男儿身,我张家一门三学士也非难事。明儿上朝,老夫便把此法献上!”

    “不可!老爷,这事的幕后黑手是谁咱们尚未可知。若现在拿出此方案,朝廷未到无法可施之地步,是否采纳为未可知,陛下可能会怀疑您跟其他朝臣一样,指责皇室与民争利……”张周氏严肃地说道。

    皇室枝繁叶茂,侵占土地严重,不少大臣上书指责皇室与民争利,让皇室把土地还给百姓,此事让皇上跟群臣关系变得非常恶劣。

    “可山东局势糜烂,莱州登州皆是重镇……”

    “朱大典巡抚山东,陛下诏驻青州调度兵食。朝廷无饷,朱大典岂能不知?他会坐以待毙?”张周氏撇嘴说道,“再说,烽烟四起,大臣尽皆为家族牟利,谁考虑朝廷?皇上难道不知户部没钱粮?非得以此逼迫相公!宁波府之事,何以如此快他就得了消息?”

    大明朝特务机构众多,监视着百官。

    魏忠贤在时,锦衣卫,东厂,西厂这几大特务机构可谓臭名昭著。

    江山是朱家的。

    朱家江山没有了,大臣们可以不为朱家江山陪葬,保住家族利益自身地位才是他们考虑的。

    张培举不是迂腐之人,否则也不会谋划入阁之事。

    “老爷,沈家小子也非省油的灯。沈家没落,丢出沈家的一切,重新开始;且看准张家软肋,上门跟善禄谈合作,若在朝为官……”

    “此子非是池中之物。不是坏了巧儿贞洁,何家悔婚,要么巧儿杀了他保全名声;要么他就只有娶了巧儿一途。我这就修书一封,让善禄办了此事。”张培举现如今也无需借着联姻,仅仅从信中给他一个建议,再跟张家一份合约,便发现沈越非同一般。

    当即便起了心思,要把这小子纳入张家体系。

    “老爷,明儿个妾身亲回一趟,详细了解此事,再顺便看看那小子。”张周氏说道。

    “如此甚好,你已数年不曾回家。”夫人亲自回去,张培举更放心,若可以,他更想亲自回去一趟。

    信中所言略略,沈越提出的建议不仅能解决张家危机,还能让朝中敌人被干下去……

    当然,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让张培举疑惑,为什么皇上知道宁波府刚发生的事情,还直接派人查此事;沈家小儿为何对朝中局势如此了解;张家是否真的夺了沈家三千亩田产……

    “此事,定当小心。老爷,陛下独提此事,定然知道一些。若非巧儿谋划,张家在劫难逃。后面之事,从善禄来信可知,沈家亏本用地偿还三万两,明知被赵家设计也不喊冤,用宅子抵债春风楼欠账……后面的事情,已经不受控制……”张周氏也有很多想不通。

    张家跟沈家关于十万两银子债务,信中说,实际上就三万两,可沈家之前赔了大笔钱粮财货,那是事实。

    观音寺前沈家小子调@戏张巧儿,刻意为之。

    张善禄怎么能拿唯一闺女贞洁名声开玩笑?

    “我就是担心,善禄想为子孙后代积累更多田地,子孙后代哪怕不成器,只要不太草包,收租子也能做个富家翁。夫人呐,你去时,先不要直接问善禄,从周围邻里了解一下。”张培举皱着眉头说道,“当年大哥挑着担子游走乡里坊间售货,供我读书考取功名,若是……”

    他说不下去了。

    朝臣中,不少人家中子弟骄纵,欺行霸市,夺人家产等事层出不穷,皆仗朝中有人。

    朝臣却不清不楚因为这些事情丢了官身。

    “老爷,妾身回去,一是顺路去南直隶看看家中兄长,另外便是觉得此事太难让人弄明白。若善禄真夺人田产家产,必须赶在罗成之前善后……”张周氏同样担心这样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