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流贼-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万别被蒙骗了,张献忠一向善于弄假,以前你我也没少吃过苦头,可得好生细看才行!”王祥不太甘心,他交手过的张献忠手下兵马绝不是这样的。
“他同我们经年交战,应对督师和总督的南北连攻,士卒有所疲乏也是有可能的。或者说,他们在蜀都待的久了,生了懈怠之气,才如此乌合。”杨展依旧是不以为意。
“唔……”王祥不再说话了,只是沉默的看着正在操演的队伍。
朱启明不近不远的微笑着,时而看二人交头接耳。待时间差不多之后,他向商元使了个眼色。
站在身边的商元立刻会意,召来传令兵让他挥动旗帜。
随着令旗的挥动,一支火器部队走了进来,开始进行日常的射击训练的操演。
“预备!”
“放!”
每一百人为一字横列,三线立定依次射击。
第一排射击完毕,迅速退入后排装填,然后第二排补上。
“砰砰砰!”
鳞次的开火声震耳欲聋。
“这倒是还像些话!”杨展边看边说:“三列依次击发,火器力量可以持续。不错,不错,应当是张献忠最精锐的力量了!王兄,你怎么看?”
“如果是他的精锐,那倒也不足为虑了。神机营的战法不是可以轻易使用能掌握的,我观他们的阵型,整齐不足而散漫有余,这样万不能杀伤太多人马。一旦有兵近前搏杀,势必阵脚大乱。”王祥的观察更为细致。
“是啊,是啊!所以说,他们真的山穷水尽了,才会想到投靠朝廷。”杨展附和。
朱启明看着二人嘀嘀咕咕,也来凑热闹:“怎么样,大西的弟兄们还是有实力在的吧!”
“西王说的对!”王祥毫不犹豫。
“对……末将也这么认为!”杨展心里默默吐槽。
“哈哈哈,两位真是明白人!那咱也不藏着掖着,下午一起去看本王的水师!”朱启明又放了一个诱惑。
“好!”
果不其然,二人反应干脆利落。
“那等马兵的操演看完之后,先去吃个饭,喝点小酒,睡上一觉,咱们再去!让我也好好尽尽地主之谊!”朱启明料到二人定会如此,现在一切都还是在按计划进行。
“谨遵西王之命!”这种事情可不好推辞,再急也得先吃饭,二人也就答应了下来。
这边的校场里,马队的两百人列阵进来了。
……
自从观看了许久王复臣和王自羽训练水师,朱启明对这些知识也是略懂一二。名将俞大猷说过:“水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因此到了如今,大西战船一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
水师所乘船只也各不相同,这一点兵部最为清楚。龚完敬曾经给朱启明一些建议,是关于战船的。
龚完敬建议,水师的装备要以福船为主,原因是这种船首尖尾宽两头翘,高大如城,仗风势可下压敌船,似车碾螳螂一般。他认为船大了有优势,还能震慑人。
但朱启明觉得,长江上的水师要福船干嘛!这玩意是用来航海的,以后海军可以多发展这些,内河水师就不用了。他认为当下应该多造快船和中小型船以适应快节奏狼群进攻的长江水战。
不过和龚完敬讨论了这个问题以后,他才恍然:原来俞大猷说的没错,大船是有好处的!
龚完敬说,水师作战胜在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据《武备志》记载:“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但可假次以吓敌人之心胆耳。所恃者有二: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由此可见若水师船型大,干舷高,在冲撞等近战场合会有明显优势。
那么,结合他的说法,水师船舶的建设以及武器方面,大致需要这么做:
一是多造连环船和子母船,它们属于轻型船,耗料少,见效快。功能基本和鱼雷相同,一艘小船足以干翻大船。
其次是火龙船,这种船也是轻型船只,但分三层。上有铳眼,中置刀板,钉板,下伏士兵。两侧有飞轮,四名水手可以驱动。如果要诈败诱敌,它是个好选择。
然后是苍山船,装备佛郎机、鸟铳、火箭、弩箭。全船三十七人,水手四人,战兵三十三人,编三队。第一队佛郎机与鸟枪,第二队冷兵器,第三队火箭及其他武器。
接着造以吃水七八尺深,装备四门佛郎机、二十杆鸟铳及火箭弩箭和其他武器的中型海沧船为主力。水手九人人,战兵四十四人,分四队。
最后建造少量福船为旗舰,编入水手九人,战兵五十五人,分五队。第一队操舰首炮、佛郎机,近敌掷火球;第二队是鸟铳攻击,;第三、四队为标枪杂役,兼操舟近战;第五甲为火弩队,专射火箭和弩箭。
还要抽调人力好好研究怎么完善创新蜈蚣船、三桅炮船和赶缯船。重点探讨
以轮击水的战船………………车轮船,因为这种长四丈二,宽一丈3三,外虚边框各一尺,内安四轮,轮头入水约一尺,速度远快于划桨的船,很有改造为蒸汽轮船的潜力。
水上武器方面,大力研究水雷。
像“木老鸦”“混江龙”“水底龙王炮”“海底呜雷”等这些已经在书中记载过得水雷,通通拿来仿制和改造。
朱启明相信,在经过改造后的水师,绝对能给遇到它的人一个大惊喜!
王复臣和王自羽这二人在水师里搞得风生水起,自从知道了水师要更新装备以后,更是三天两头的去催工。
若不是朱启明安排他们组织一次操演,恐怕李时英都要被他们烦死了。
由于军用船港只有一个,二人在秉承西王的意思基础上,不得不让一些船只临时驶离港口,帮着商人们去运运货。但也正是如此,后来二人想出了一个赚钱的法子。
不过这是后话,当下的任务,还是要表演好这场戏!……
……
大西大顺二年二月初。
才从cd开完会议,回到汉中的守将刘进忠发现了陕西西部高一功、李过所率大顺军残部有异常动作,这些人似乎打算直奔这里而来。
刘进忠不敢怠慢,除了加强城防之外,另派人飞马前去cd。
(本章完)
………………………………
第99章 此路是我开
自从闯王率大军主动撤离西安,高一功他们这些原本在榆林、延安进行侧应保卫陕北的兵马,就陷入了被包夹的危险当中。
西安一战事发突然,阿济格又留下降兵包围榆林城,日夜进行攻打,高一功无法快速突围,只能据守消耗城下兵马。留守城下的是原大明大同总兵姜镶,这人也曾是大顺麾下的大同总兵,这次他投降鞑子,可谓变成了“有奶便是娘”三姓家奴的典范。这比之吴三桂借虏平寇,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比榆林面临的困境,李过守卫的延安更惨。即便是二人率领的大西士卒均无法有效的支援主力,只能牵制。
但阿济格绕过榆林之后,主力的满蒙主力就必须经过延安才能攻击西安。由此,李过陷入了苦战当中。
十二月一直到一月初,大顺毫侯李过,在延安同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曾七次交锋,其间李过暗地里派大顺军两次乘夜出城反击,都因兵力不够未能奏效。李过据守的延安与肤施县城相成犄角,同时应对阿济格的大军围攻,这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相互的压力。阿济格分兵围城,二十多天后,仍未能攻下。
后来定下计策:尽撤延安兵马,固山额真谭泰、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诸将佯攻全力攻击肤施,作出一副先攻破肤施再下延安的样子出来。而实际上,暗中埋伏精兵于延安城外必经肤施之路上,待援军经过的时候,用大炮轰击。
李过知道肤施一丢,延安定不能全,所以派兵出城侦查一番之后,出兵援助肤施守军。结果中了埋伏,力战不支,遂决定回城固守。但是仍因此而损失了大量弟兄和马匹以及甲胄武器,坚持到了十二月底,延安失守。李过率部突围向西转移,而阿济格并没有大规模追击,因为他不久便率军队主力南下西安。
在李过奋战延安之时,高一功在榆林同鞑子收拢的汉族降附兵相持不下。
这些阿济格从宣府、大同、山西抽调的汉族降附军,兵力相当雄厚。他们内战外战均不行,但换了主子以后,反而迸发出了旺盛的战斗力。
各镇官兵攻围榆林,最初无人管制,后来看得以大同总兵姜镶威望素著,阿济格于十二月三十日委以总督重权,教其统摄诸军,榆林总兵王大业同宁武总兵高勋、宣府总兵康镇邦等俱听指挥。
正月初五月,唐通自绥德赴双山与高一功写战书一纸,陈述一切利害,声明要战即约定日期即来交战,如不战领兵困城。
正月十二****又差附近炭窑上打工的百姓投书城里,再次劝降。
高一功综合各项利害,决定十四日未时主动悄悄撤离,保存实力。同时将城内所存粮草等一同带走,带不完的,任由百姓去抢。能带走精壮力量通通当士兵使用,只留下老弱在城中。
几乎在同日夜间,唐通与阿济格委任的榆林巡抚赵兆麟、姜瓖等派遣了“拨儿马”二百人前往侦查情况,对明日的大战做准备,却没曾想到榆林已经人去城空。十六日姜瓖、康镇邦、王大业进驻榆林。
正月十五,高一功撤离之后又同鞑子的追兵战于怀远,但由于撤退行事仓惶,战事不利,不得不退到响水休整。十六日鞑子入怀远县城安抚。姜瓖统兵又追至响水,高一功不想恋战,继续西退,寻找李过的队伍去了。
二月初的时候,两支队伍合二为一。
李过和高一功商量之后,决定经汉中入四川,再顺江到达荆州同闯王的队伍汇合。
汉中现在是大西的地盘,向着汉中附近前进的军队自然不可能了无声息地通过如此一个平坦的地理环境。
于是,这些人马的动向就被刘进忠侦知了。
……
蜀都新城。西王府书房。
“来的好!”朱启明两日之后获得了刘进忠的消息,他正愁着说如何给朱由崧一点压力,证明自己才是有效防止大明西南疆域不失的屏障。如今,高一功和李过的到来,正好提供了话题。
他的打算,是让刘进忠再背一口黑锅。就以他不听调令,私自放走大顺余部为借口,说大西再飘忽不定,那就不得不再次走上与官军为敌的道路了。
“你去带我的手信给刘进忠,告诉他要按我的吩咐行事,不得有违!”他招来亲兵,仔细嘱咐。
“大王放心,小的一定传的细致!”亲兵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父王!”同在书房内的孙可望说话了:“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朱启明疑惑了:“此话怎讲?”
“若是官军就此对我们重新开战,那不是让父王的计划……”孙可望担忧道。
“嗯,有道理,这一点我倒是没想过。”朱启明经孙可望一提醒,方觉是有这种可能的。不过,转念一想:“怕什么,开战就开战!反正朱由崧很快就自顾不暇了。”
想明白这点之后,当下他便回应道:“开战不是特别需要考虑的,如果大明的人知道我们安定以后可以帮助有效的阻止西面的威胁,他们也断不会对我们用兵。若是非要开战,我大西的弟兄可是谁也不怕!”
“父王说的对,是儿臣多虑了。本来我们也没有怕过谁!”孙可望吃了一颗定心丸。
“你去帮我办一件事情!”朱启明吩咐。
“儿臣明白,散布传言给王祥杨展他们!”孙可望立刻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好极了!快去吧!”朱启明夸赞了一句。
“儿臣这就去办!”孙可望告了退,匆匆忙忙走了。
……
“什么?!大王要放大顺的兵马入城?”
“放屁,听好了!是让他们经这里过去!”
“那和入城有区别吗?”
“当然有,城是我们的,他们想入得问我的刀答不答应!”
“那为什么还要给他们粮草?”“不是给,是卖!要收银子的!”
来自西王的消息一传到汉中,刘进忠手下的千户们纷纷炸开了锅。
刘进忠一边看着手下争论,一边心里暗叹自己命真苦,有背不完的锅。
“好了好了,此路是我开,私底下谁从这里过都得留下买路财。大王的吩咐,我们照办。赚他一笔银子,也好给弟兄们多添些酒菜!”他制止了争论,解释道。
探马来报,发现了大顺的行军踪迹,再不准备,恐怕就不好交代了。
……
汉中地界。
烟尘滚滚,一队大军迤逦前行。
(本章完)
………………………………
第100章 决断
“侯爷,前方就要进入汉中地界了!”行进中的大队人马中,一名探子前来报告。
闻听此言,并辔而行的高一功和李过立即勒马不前,招来各自的亲兵向队伍传令:就地休息,等待命令。
经过正月里的苦战,高李两部剩余的弟兄们在榆林和延安作战不利后,发现往西安去的路已被堵死,他们唯一的生路就是西进惠安堡。
惠安堡也算是大顺经营了许久的地方,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在那里休整一番,整饬兵马,有利于恢复士气。后来,镇守西北甘肃、青海的大顺军也相继从驻地撤离集中到了这里。在汇集了所有陕西剩余的部队之后,高李二人决定由汉中入蜀,再顺长江东下撤入湖北荆州地区,以便找到闯王大军。
这是一条不怎么危险的道路,姜镶他们正忙着招抚,阿济格眼下在西安。大顺军此时算的上后患无忧,是天赐的转移良机。
目前,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唯一阻碍,就是这座不复为己方占据的汉中城。
“亳侯,我们当如何决断?”高一功下马伫立,问李过。
“高大哥,我这个侯爷是皇上封赏的而已。要论谋略,还得仗着你才是!“李过这样说话可不是谦虚,自从李岩死后,军中的谋略型人才就不多了。军师宋献策随皇上身边,他们这些遗留的人当中,高一功的确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话不能这么说,论爵位,军中当是你主事才对!“高一功却是很谦虚。
”大哥,这个时候还分什么爵位不爵位的,那个东西能当饭吃,还是可以带着弟兄们走出这后追前堵的境地?“李过着急了让:”大哥想让我说也行,那您好好听听。自这贺珍战死汉中之后,八大王必然不会再和我们似往日一般客气。我们此番路过这里,想必已经被侦知。我觉得应该让弟兄们做好恶战一场的准备,拼死也要杀出去!“
”可能也未必“高一功边听边思考
“高大哥是说我们可以不用厮杀?”李过眼中闪过希望。
“是有这种可能!”高一功笃定的回答。
“为什么?”李过有些不解:”难道八大王会任由我们从他的地盘上过去?“
”不不,我是说,我们可以试着去避免这一战!“高一功思路很清晰:”从陕北一直到现在,弟兄们实在太劳累了,再来一仗对我们没有好处。但仔细想想,对我们没有好处,对八大王他们就有好处了吗?“
”唔似乎也没有好处!但他会不会担心我们想要攻取汉中?“李过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
”我相信不会!“高一功莫名的感知到自己的直觉很准确:”八大王也是个聪明人,他必然知道我们现在正是疲惫之时。如果想要解决我们,只需要在半路上埋下一支伏兵,以逸待劳,你我就断不可能还有生机了。而现在,你看这境内安定异常,探马也并没有发现有何不对,说明八大王也不相同我们交战。他占据汉中不过区区月余,需要休养生息。而我们,也是疲惫之师,八大王绝对明白这一点。我猜,如果我们同他不起争端,顺着他们意思,倒也不会大动干戈!”
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李过觉得这种可能是有的,因此赞同道:“有道理,那我先行派遣使者去城内说明意图,免得徒生事端。”
“好!”高一功表示同意:“这样可以显示我们的诚意!”
二人计议完毕,决定就此扎营,先派人去示好。
……
南京。
“皇上,这是樊一蘅和王应熊联名送来的奏疏!”马士英在皇宫的后花园里,向朱由崧禀报。
“拿来与我看看!”朱由崧从鱼池中收回目光,看着马士英。
奏疏经过贴身太监的手,传到了朱由崧手里。
“唔……有意思!”朱由崧快速浏览一下,嘴里发出了得意的声音。
“万岁爷!奏疏里说的可是张献忠情况是真?”马士英猜测着。
“马爱卿说的很对,张献忠确实是有些山穷水尽了!”朱由崧心情很愉快。
王应熊和樊一蘅说奏疏里写的明白,李自成一败涂地之后,四川的压力陡然增大,不和官军联合,就得时时面对两面的进攻。所以二人猜测,张献忠不是诈降。
“如此以来,臣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了!”马士英拍着马屁:“那皇上觉得当如何决断?”
“朕还要晾他一晾!磨磨他的锐气,让他以后不敢再做些什么反复事情!”朱由崧想起了王应熊的建议:若是陛下担心,臣主张在路上埋伏兵马,一举歼灭西贼!
“陛下英明!量他们也不敢闹出什么其他的花样出来。”马士英想了想:“不过臣近日听说,先皇的太子似乎还活着……”
“什么!”
刚刚还在沾沾自喜占了一个便宜的朱由崧闻言脸色大变:“从哪里听说来的!”他质问马士英。
“这个……臣也不大清楚,只是有听到传言……”马士英支支吾吾说不清所以然。他知道眼下这个问题不能提,便解释道:“万岁爷每日忧心国事,日理万机。臣本不想说这些,但又觉得不能不提,提了又可能影响陛下心情。思来想去,正好陛下打算再等等张献忠的动作,因此才斗胆说一句。是非真假,听凭陛下决断!”
“决断?”朱由崧有点无语:“你让朕怎么决断!先皇的子嗣都说是被那闯贼所害,今日居然又冒出来一个,教朕如何?!”
“陛下息怒,容臣先去查探一番,再报与陛下。”马士英一看皇帝要发火了,赶紧提出意见。
“就按你说的办,从速查,谣言惑众的,从重论处。”朱由崧气呼呼的说道。
“臣遵旨!”马士英跪下应道。
“退下吧,朕要去看戏了!”朱由崧袍子一撩,作势要走。
“臣恭送万岁!”马士英跪的更恭敬了。
……
武昌。宁南侯府。
“父亲,那些襄阳附近的闯贼似乎不打算挪窝了!”左梦庚禀报说。
宁南侯左良玉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他不担心那些流寇,毕竟这些人所谓的皇帝已经被打的到处跑了。群龙无首之下,想弄出点动静不容易。
“他们不挪窝,你们也不要去动,时刻注意监视就是了。我们可以借此与朝廷沟通,争取多要点粮饷。”左良玉微睁双眼,面色平淡的说道:“我听说南京来了一个什么先皇太子,这事你要去查查看。说不定我们可以用这件事,扫清朝中对我们不利的人。”
“这个太子,儿臣也曾听说,父亲放心,我马上安排人去查。”左梦庚回答的干净利落。
“好好好,庚儿,军中的事情怎么样了?”左良玉问道。
“一切都好,父亲。只是将领们喜欢狎妓赌博,父亲看要不要管束一下。”左梦庚如实作答。
“随他们去吧,跟了我这么久,放肆一下可以体谅,别闹出什么人命来就好!”左良玉微微叹气:“但庚儿你,一定不要像他们一样。这样才能有镇住他们的底气!”
“是,父亲!儿臣明白!”左梦庚答道。
“这天,可能要变了,我们得好好管住自己,才能有立足之地呀!”左良玉似有所指,语气中透出不一样的意味。
左梦庚看着自己的父亲,把要问的话又吞回了肚子里。
他想着,天会变成什么样?南京的太子又是什么?
(本章完)
………………………………
第101章 太子案
弘光元年二月,南京。
从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到现在,鸿胪寺少卿高梦箕过得不太好。
究其原因,事出在他的奴仆穆虎身上。京师陷落,众大臣纷纷南逃。他的仆人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遂结伴而行。
据穆虎后来讲,晚上在一起住宿时,他发现这少年内衣织有龙纹。
而在大明朝内,要知道龙这种东西,别说是图,就是你起了个带龙字的姓名,也可能会带来灾难。
穆虎十分惊讶,急忙问这少年到底什么身分。不问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