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梦七年-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肖肖第一次不用在春节期间去挤火车。想想以前春运时狼狈不堪的样子,再看看身旁专心开车的穆东,肖肖心想,还和高中时一样帅……
三个小时候,穆东直接把肖肖送回李家,接着迅速离开,连饭都没吃。
饿着肚子的穆东,心里就有些郁闷。
这是老妈交代好的。知道穆东要去泉城接肖肖,直接送回家,老妈就说放下人赶紧离开。
新女婿,空着手去,怎么能吃饭呢?
穆东就提出,自己带些礼品去。
那怎么行?新亲,第一次送礼,长辈要一起跟着,哪能自己悄悄就去了。
好吧,这是风俗习惯,要尊重。
穆东赶回自己家,两碗面条下肚,终于熄了心头的饥火。
下午一直在堆场,很快过节了,堆场里配货的车,反而多了起来。
临近春节,其他的货物已经很少能配到货了,不想空车回去的话,沙子成了不错的选择。正好各地沙子价格都涨的厉害,拉回去就是钱。
惊喜是,这个堆场竟然还发一箱酒,看起来不贵,也就百十块钱的样子,但是这样的事情,可是从未碰到过啊。恩,这个堆场不错,以后空车的时候,还要再来。
1月17日一天,售沙2200立方米,销售额达到了11万元。
穆老板很高兴,次日去肖肖家送年礼的时候,还在哼着小曲。
这次穆家派出的是穆二叔和穆三叔陪穆东出访。穆三叔看穆东高兴,就笑话他:“小东,不至于吧?见媳妇这么高兴,不是听说昨天你们刚见了面吗?”
穆东就笑道:“三叔,我是为堆场的事高兴。二叔三叔。你们就等着数钱吧。”说完又自顾自哼唱着不知名的曲调。
穆二叔和三叔相互看一眼,心里也高兴起来。堆场的情况,他们都清楚,稍微算一下也知道,是要数钱了啊。
肖肖家也安排了对等的长辈出来迎接穆家访团。当黑亮的奥迪车在肖肖门前停下时,左邻右舍的羡慕和嫉妒,也纷纷在心底滋生。
“定亲的时候,还开着一辆桑塔纳,现在直接四个圈了啊?”这是看门道的。
“啥?什么纳?不过这车可比上次那辆新多了。”这是看热闹的。
一身新装的穆东从驾驶位上下来,议论的主题瞬间转换。
“听说这小伙是小七自己找的,连个媒人都没有呢?”
“小伙这么帅,还找啥媒人,媒人能给找个开小车的啊?”
……
大箱小箱搬礼品的时候,又是一阵阵议论。
除了老妈指定的那些,穆东自然也买了一些新式的礼物,老理要讲,也要与时俱进嘛。
进了家门,一帮大大小小的孩子就围着穆东“姑父姨夫”的叫。穆东掏出准备好的红包,每人发了一个。领到红包,孩子们一哄而散。
肖肖上面的姐姐都已经结婚,也大都有了孩子。大姐没嫁出去,招了个上门女婿。所以,大姐家的孩子叫穆东姑父,其他的叫姨夫。
肖肖家的接待很正式,专门从饭店要了菜。众人落座后,很快就开席了。
席间,穆三叔代表穆家,正式邀请肖肖去穆家过春节。邀请快过门的媳妇上门过节,也是一种传统。
李爸就说道:“兄弟,这是孩子的事,让他们自己商量,我的意见是支持。来,我们喝酒。”
酒宴到了下午两点钟结束。
肖肖和穆东商量,这个春节,想陪爸妈一起过,估计这是最后陪爸妈过春节了。不过肖肖答应穆东,春节前可以去穆家待几天。
穆东理解肖肖的想法,表示同意。
吃好喝好,穆家一行人带上李家的回礼返程。
穆东回来后直接去了堆场,今天来装车的外地车辆更多了,原本准备的白酒都用完了,穆大国又去穆三叔超市拉来几十箱。
司机们吃着热饭,看着工人装车,临走还带上一箱白酒,确实舒服的很。有认识穆东的,就大声的打着招呼,说些感谢的话。穆东也赶紧递烟点火,聊天打屁,气氛一片和谐。
一个电话打破了和谐的气氛,是一个外地货车司机打给穆大国的。
原来,一辆运沙车,装完沙子离开后,在离堆场不远的乡镇上,为了躲避一辆电动车冲进了路边的浅坑,陷进里面,动不了了。万幸的是,车辆人员都没事。
想到堆场有大型设备,司机就试探着打电话,能不能帮忙救援一下,并表示可以给钱。
穆大国就过来向穆东请示。
穆老板哪能赚这份钱呐!他大手一挥,要什么钱,免费救援,马上出发。然后叫上几个工人,带上50铲车,亲自开着奥迪,呼啸而去。
在场的司机,瞬间觉得,穆老板的形象高大了许多。
车辆陷得不深,很好解决。铲车先卸下一些沙子,减轻车辆重量,然后挂上钢丝绳,把货车从坑里拖出来。接着再把卸下来的沙子重新装车,几个工人帮忙固定好篷布。
前后半个小时,齐活。
货车司机千恩万谢的,非要给钱,这钱能要吗?穆老板坚决推辞,好言相劝,送他们离开。
与人为善,是穆东穿越而来后,最大的感悟。
上天给自己一段珍贵的时间,自己要珍惜并且感恩,并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其他人。
晚上,数字统计出来,当天销售2600立方米,销售额13万元。
穆大国就嘀咕,送出去的酒用了接近90箱,都小一万块了。
穆东心里哀叹,你怎么就不明白,这是一种投资。
1月19日,腊月廿四。当天外地配货车辆数达到了顶峰,110辆,装车3100立方米,销售额155万元。
1月20日,迅速下跌,只有47辆,1300立方米,65万元。
腊月廿六,穆东开车接来了肖肖。肖肖在堆场待了很久。
上次元旦来的时候,天气还没有这么冷。现在肖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河道肆意的寒风里仍然觉得有些冷。
看着寒风中前后忙碌的穆东,肖肖的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
这个男人,就是在这样冷冰冰的环境里打拼,给了自己温馨的大房子,给了自己体贴入微的生活。
穆东一会走过来,看到肖肖的异样,诧异道:“怎么了,媳妇?”
肖肖没说话,也不再顾及周围工人的目光,轻轻拥住穆东。
穆东拍了拍她的的后背,说道:“好了媳妇,好了媳妇。走,做点开心的事,我教你开车。”
听到穆东说做点开心的事,肖肖心里就是一紧。
又听到是学开车,就一下子舒缓了。可是,心里怎么也隐隐遗憾呢?
肖肖就道:“我?我能开车吗?”
穆东道:“怎么不能?我们这个年龄,必须要会开车,走吧走吧,等你学会了,给我当司机。”
说完拖着肖肖上车。
最近销售的沙子,已经腾空了好几亩空地。加上这两天装车量减少,堆场里也不忙碌。所以,穆东就在堆场里教肖肖开车。
地面宽阔平整,实在是难得的练习场地。
于是,穆家堆场的员工,就见识到了难得的景象。
穆老板那辆奥迪,一会急窜出去,一下又猛地熄火。透过车窗,老板娘满脸涨红,手忙脚乱。
肖肖几次都要放弃了,这么大的铁家伙,太难掌控了。好在穆东一直鼓励她,安慰她。
肖肖就想,自己如果会开车的话,或许可以帮穆东分担一些什么,也就咬牙坚持下来。
终于,奥迪车变得慢慢平稳,速度也提高了一些,转向也变得灵活了。
肖肖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真的可以做到。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让肖肖一下子神清气爽,她喜欢上了这种操纵感。
穆东也舒了一口气,虽然速度还太低,但是勤加练习,慢慢就好了。
当天傍晚,统计显示,只装车19车,560立方米,28万元。
穆老板决定,发福利,放假。
所有员工,每人领到了一箱酒和一袋10斤的大米。
至于春节后开工时间,穆老板说,正月初六开工。
堆场留下穆大国、钟国栋和穆东三人留守。这样即使后面偶尔有货车来装车,叫上穆爸和穆二叔,几个人也能应付。
接下里的两天,堆场每天有十辆八辆的货车来装沙。堆场几个人轻松搞定。
穆东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陪肖肖练车。练习第二天的时候,肖肖已经能够把档位升到4档,操纵车辆在空旷的堆场里自由的奔跑。到了第三天,穆东开送肖肖回家,干脆一路让肖肖开车,慢慢的走。
快过年了,路上的车辆很多,肖肖开的小心翼翼的。上路和在堆场练习,完全不是一回事,看着身边不断超车的车辆,肖肖紧张的手心直冒汗。
穆东知道,新手总要经历这一幕,一直鼓励肖肖。
好在有惊无险,终于安全到家。
开门下车,从驾驶座走下的那一刻,感受着家人惊喜的目光,肖肖心里无比的自豪。
穆东简单坐了一会,喝了杯茶,就匆忙离开了。
穆东直接去了县城,他给大姑准备了年礼,直接送了过去。
穆虹和王绍强很高兴。虽说穆东已经参加工作两年多了,但是正式的上门送礼,还是第一次。
小东真的长大了,懂事了,穆虹心想。
倒不是因为礼品,而是因为穆东送礼的这份心意,让穆虹觉得,这个侄子,没白疼。
快过年了,婚宴很多,酒楼有些忙。穆东看到大姑家的两个妹妹也在店里帮忙。大妹叫王燕,在岛城上大三,小妹叫王雯,在县城上高一。
穆虹刚结婚的时候,生意刚起步,忙的团团转,没时间带孩子。所以两个孩子都曾经在娘家待过好几年,快上学才离开。
穆东比王燕大四岁,比王雯大九岁,两个妹妹五岁之前都曾经是穆东的小跟班,所以感情很好。
王燕长大了,就矜持一些。王雯直接上来就抱着穆东的胳膊,晃来晃去的,要礼物。
穆东没提前给两个妹妹准备礼物,有些尴尬。现去买肯定来不及,想了想,一人包了一个500元的红包。
穆虹就说穆东惯着两个妹妹,心里却是很开心。
午饭在自家酒楼吃,穆虹让后厨做了几道穆东喜欢的菜,一家人在大厅里,开开心心的吃了饭。
当天下午,穆东接着去了小姑家、二叔家、三叔家,分别送了一些礼品。东西不多,每家两箱带鱼两箱酒,心意却是实实在在的。
第二天,已经腊月廿九了。穆东开着车,带着母亲,去了几个舅舅家送礼。穆东的姥姥姥爷都已经去世多年,三个舅舅和一个姨妈都健在。娘俩用了一天的时间,走访了这四家,送上年礼。
穆妈非常高兴,穆东开着小车带着她回娘家,这还是第一次。这次回娘家,太有面子了。
亲戚们也高兴,看到外甥家有钱了,亲戚们也觉得脸上有光。
一天的时间,忙碌而愉快的过去了。
接着就是除夕了。穆妈一早就起来磨豆浆做豆腐。以前生活困难的时候,穆妈走街串巷卖了好几年的豆腐,自己一个人就能对付的来。穆东听见动静,起来去帮忙,穆妈让他去大灶烧火。
以前做豆腐是为了谋生,现在做豆腐是为了过年,心情自然完全不一样。娘俩亲亲热热的聊着天干活。
穆爸一早就去堆场了,堆场里好多设备,他不放心。
中午豆腐做好,一家人吃预留出来的豆腐脑,还有昨天穆妈蒸的大包子。
下午穆妈更忙了,炸鱼,炸丸子,炸花生米,炸藕合,剁肉馅,剁素馅……
穆爸被穆妈留在家里帮忙干活,穆东去了堆场。
堆场里,穆大国和钟国栋都在,三人在办公室坐着聊天。
穆东道:“姐夫,大国,这个堆场也做不了多久了,你们俩以后有什么打算?”
钟国栋抽了口烟,说道:“哪有什么打算,只要能找到活干,让你姐和两个孩子过的好一些就行。现在只要不懒,生活还是不错的。”
穆东点点头,扭头道:“大国,你呢?”
穆大国挠挠头,说道:“我还是想出去打工,我们这里太不热闹了,我喜欢大城市,热闹。”
穆东心里默念,大城市是热闹,但是单靠打工,可活不好啊。
穆东就道:“姐夫,大国,堆场做完后,我还有其他生意要做,你们再帮我一段时间,等那个生意忙完了,我们再合计一下以后怎么办。”
两人就点头,心里琢磨,看来小东(大哥)还有后手啊。
………………………………
第三十一章 过年风波
三人商量了一下分工,晚上10点之前,穆大国值班,10点以后,钟国栋值班,明天早上10点,穆东来值班。
这样三个人都能有一些时间陪家人一起过年。
商量好了,穆东开车带钟国栋离开,直接去了姐姐家。给两个孩子一人一个500元的红包,很快离开了。
回到家,穆妈还在忙着剁肉馅。
鲁南当地的风俗,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必须是素馅的饺子。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素气,素气就是干净清爽的意思,也隐隐有平安的意思。
所以,鲁南当地,过年都准备两盆饺子馅,一盆素馅,是初一早上吃的,一盆肉馅,是其他时间吃的。
王安石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是春节的场景。有些人对新桃和旧符不甚明了。其实这在鲁南,有鲜活的解答。
所谓新桃,就是指桃树的枝条,鲁南当地叫桃条。传说桃树辟邪,所以,在除夕这天的下午,用新剪的的桃条,裹上一张黄表纸,插在门框上、窗檐下,以求祛邪辟秽。这就是“新桃”。
这根桃条,插上就是不能动的,一年都不能动。直到再次除夕,把它拔下来,换上“新桃”。而拔下来扔掉的这根,就是“旧符”。
不单是把桃条插在门窗上,鲁南当地还在初一早上,用桃条煮开水,叫桃条水。人们初一早上都用桃条水洗脸,寓意一年平安,不沾邪祟。
穆爸正拿着一把桃条,在院子里四处插放。穆东过去,帮忙给桃条裹黄表纸。这些事情,都是男人干,女人不沾手。
插完桃条,爷俩又开始贴对联。对联是穆爸从集市上买来的。穆爸给穆东的车上也买了一副。穆东小心的用胶带固定在车的前挡风玻璃上。
贴完对联,穆爸叫上穆东,带着一些对联去了堆场,房门上、机器上都贴了一些。穆大国在屋里听收音机,听到动静也出来帮忙。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穆爸穆二叔穆三叔,加上穆东和三叔家的穆大龙,五人去祖坟上年坟,带去了一碗素馅的饺子。
五个人点了黄纸,把素馅饺子破供,然后一齐磕头,起身离开。
带着祭品上坟,叫上供。把可以吃的祭品用手掐一点下来,放在黄表纸上,就叫破供。破供意味着,先人已经吃到了上供的东西,享用了祭品。
上完年坟,几人各自回家,安享自己小家庭的除夕夜。
穆东家的除夕夜,虽然只有三个人,但同样温馨惬意。
今年儿子争气,做了生意,现在看肯定也能赚不少钱。听儿子说泉城的房子也买好了,还挺大。小汽车现在也开上了,村里人谁不羡慕。
穆爸拿出一瓶窖藏酒,准备一家人开喝。穆东一下想起bj带回来的两瓶茅台,就一拍大腿。
“爸,有两瓶茅台酒,我忘了给你带来了。下次去泉城给你捎回来。”
穆爸道:“刚开始赚钱,别乱花,给我买那么贵的酒干嘛?”
其实穆爸也不知道多贵,只是听说很贵而已。
穆东就说:“不是买的,是上次去bj一个朋……呃,一个领导送的。”
穆爸就撇撇嘴没说话。心里说,还领导送的,哪个领导给下属送茅台酒?说你乱花钱,你就瞎编理由。
穆东也不再解释,这事解释起来太复杂。
爷俩开始喝酒,连穆妈都浅浅的倒了一小杯。三人浅饮慢酌,优哉游哉的吃着团圆饭。
都没喝多少,主要就是喝酒说话。席间穆妈提到了穆东结婚的事情,问穆东怎么打算,穆东就说,五一或者十一,具体的,和肖肖商量一下再确定。
吃完饭,三人一起看电视。
2009年的春晚,穆东觉得乏善可陈。热闹是真热闹,喜庆是真喜庆,但是就是觉得,没什么亮点。太花团锦簇,反而让人觉得审美疲劳了。
但春晚这个东西,全国人民确实都需要,这已经是除夕夜,一道不能缺少的菜,好吃或者不好吃,好看或者不好看,都要放在那里。
穆爸穆妈年龄大了,看了一会电视,就开始瞌睡。穆东就让他们俩先去睡觉。自己又坚持看了一会。
一会的功夫,倦意渐渐袭来,穆东靠在沙发上,慢慢的睡着了。
电视机还在开着,画面不停的闪动,喜庆的节目还在陆续的上演。
穆东却体验到一种熟悉的、漂浮在空中的感觉,就像那次穿越回来,就像那次梦到馨儿,自己又慢慢的飘了起来。这种感觉,不受控制,却暖融融的,让人变得懒洋洋的,只想四处飘动。
这次,是哪里呢?穆东感觉到自己非常清醒。还会有宫殿和仙女吗?还能见到馨儿吗?
场景转换,不再是漂浮的感觉,好像在不停的奔跑。
可是什么都看不到啊,附近一会白茫茫的,一会黑乎乎的,不停的交错。就像列车一会儿穿过浓雾密布的原野,一会儿又穿过长长的隧道。又像是不停的在白天和黑夜之间穿梭,如此反复不停。
突然,穆东听到了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一下子把自己震落云端,感觉重重摔了下来,浑身一阵火辣辣的疼。
他大叫一声,啊——醒了过来。
是隔壁邻居家的鞭炮声。穆东看了看墙上的表,已经零点了。他扭头,接着看到了目瞪口呆的母亲。
穆妈听见隔壁放鞭炮,就起来准备包水饺。刚从里屋出来,就看到躺在沙发上的穆东大叫着醒过来,吓得穆妈浑身一哆嗦。
穆妈心里就一紧,儿子怎么了?做恶梦了?还是……穆妈不敢想了。
穆妈三两步走上去,说道:“怎么了儿子,怎么了?怎么脸上这么多汗?”
穆东这才感觉到,不止脸上,浑身都是汗,内衣都湿透了,头也有些晕。
穆东就道:“没事,妈,没事,可能是被鞭炮吓到了,你放心,我再去睡一会。”
说着晕乎乎回到自己房间,换下身上的内衣,钻进被窝,沉沉睡去。
这一睡,大半天都没起来。
钟国栋家的除夕夜同样温馨合美。今年不错,跟着小东干点事,老婆也落了一份工资,俩人最近几个月的收入,都能赶上以前两年的收入了。
老婆体贴,儿女双全,钟国栋觉得,这个年过的,真的很温暖。
钟国栋的父母都健在,一家人在父母那里一起吃了年夜饭,坐了一会就回了自己的小家。已经晚上九点多了,钟国栋就收拾着,要去堆场。自己家已经团聚完了,早点让大国回家团聚。
穆晓霞觉得老公自己去堆场过除夕太冷清了。可是两个孩子跟前又离不开人……
对啊,穆晓霞灵机一动,可以一家四口都去啊!
和钟国栋一商量,钟国栋也有些动心。于是钟国栋就问一双儿女:“书娜书杰,我们去舅舅的堆场放烟花好不好啊?”
“好啊好啊”两个孩子欢呼雀跃。
于是一家人行动起来,给孩子换上厚衣服,带上几大箱烟花和一些鞭炮,一家四口,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直奔堆场。穆晓霞甚至还戴上了一瓶酒、几个菜和一些零食。
到了堆场,先让穆大国火速回家过年。然后就去了宿舍,打开空调,收拾了一下床铺,还好,床铺什么的一直有人用,还算干净。
一家人先是在外面放了一串鞭炮。然后钟国栋开始放那几个巨大的烟花。
美丽的烟火,在高高的夜空绚丽的绽放,一家人都很开心,两个孩子又叫又跳的,跑来跑去。
然后一家人就开始吃零食,玩游戏。到了10点多,两个孩子疯累了,瞌睡起来。穆晓霞就展开了几个铺位,一家四口相继睡去。
第二天早上,穆晓霞先回了一趟家,带来素馅和面粉,就在堆场里包了水饺。堆场伙房的炊具都在,用起来倒是很方便。
吃完水饺,孩子在院子里到处跑着玩。穆晓霞和钟国栋四处巡查一遍,就在屋里等穆东来换班。
说好的10点钟,穆东没来。到了10点半还没来,11点,依然没人来,两口子紧张起来。
不会,出事了吧?
两人赶紧开始打电话,是出事了,不大也不小。穆东好像,感冒了。
说是好像,就是说,可能是感冒,也可能不是。
说可能是,是因为测了体温,有点发烧,穆妈也说估计昨晚在沙发上受了凉,人看起来也昏沉沉的,和感冒很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