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梦七年-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时空,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最起码肖肖怀孕就提前了好几个月,穆东也不敢保证,柳条的行情,还是自己记忆中那样。

    穆东联系了苏大爷,一起去了一个种植柳条的乡镇。找了一块长满柳条的地,仔细看了一会。

    柳条长势还不错,植株完整高大,叶子密不透风。前期的干旱,造成一些减产,但是问题不严重。

    难道自己记错时间了,不应该啊,自己仔细推算出来的,没错啊。

    这一刻,穆东觉得自己有些卑鄙,难道就盼着柳条减产让自己发财吗?那样大批的种植户都要面临巨大的损失。

    算了,不想了,现在的柳条价格已经高出不少了,最起码不会赔钱。

    苏大爷也在看柳条,他看的和穆东不一样。穆东也就看看长的怎么样,苏大爷却是带着把小锄头,挖了一棵柳条,仔细看了根部。

    根部也没有问题,苏大爷叹了口气,心思和穆东一样。算了,别盼着天灾**了,不地道。

    一番查看之后,穆东和苏大爷开车返回。苏大爷现在已经不去小学校了,他嫌学校不热闹了,他最近迷上了钓鱼,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消遣方式。

    送苏大爷返回县城,穆东开车回了家,在家里陪老婆才是正事。

    肖肖的身材没有任何变化,穆东却常常郑重其事的在肖肖的肚子上听来听去。肖肖苦笑不得,说道:“怎么?他在里面还能给你说话?”

    穆东道:“我是想让她知道,我很关心她。”

    肖肖道:“老公,我最近营养过剩了,咱妈要是继续这么喂我,我要变成大胖子了。”

    穆东道:“没事,大胖子我也喜欢,再说了,丰满一些有什么不好。”

    说着开始动手动脚,偷袭肖肖丰满的胸部……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转眼已经到了5月11日。穆东和肖肖收拾东西,准备明天就要回泉城了。穆妈准备了大量的东西,50斤花生油、20斤小米、50斤面粉、一大袋子土豆,一大块猪肉,还有10斤豆腐。

    穆东看着这些东西,很是无奈,太多了,这得吃到什么时候啊。除了当地土榨的花生油穆东很是满意外,其他的东西,穆东觉得还是现吃现买比较好。可是穆妈准备了,他也不敢吱声,都是父母的爱心,由着他们折腾吧。

    正在看着这堆东西发愁,电话响了,是苏大爷。

    “小东子,赶紧来接我,去看柳条,有一些柳条地出事了。”

    穆东就是一惊,出事了?赶紧问道:“怎么了?”

    苏大爷道:“具体不知道,我们赶紧去看看。”

    穆东赶紧开车出门,去县城接上苏大爷,立即赶往出事的地块。

    在车上,穆东问道:“苏大爷,我们上次去看的时候,还都好好的,怎么这才几天的功夫,就出事了,到底什么事?”

    苏大爷道:“我也不清楚,听说全县很多乡镇都出现了大块的柳条枯死,原因不知道,农技人员正在调查。”

    俩人赶到一块出事地块的时候,地头上已经围了不少人。

    这是一块大约四五亩的地块,田里的柳条,已经全部枯萎,黄黄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整块地里的柳条,光秃秃的挺立着,柳条的梢部,有些已经发干。县里和镇上的农技人员都在,围着几丛已经挖出来的柳条,正在低声说着什么。

    穆东往周围看了看,周边的地块,也已经隐隐有了类似的情况。

    农技人员商量一会,给出了结论,柳瘟病,几十年不遇的柳瘟病。

    就像箭竹几十年开一次花一样,柳条也会偶尔爆发这种大规模的瘟疫,只是这样的概率极低,苏大爷说,记得他小时候,爆发过一次,那时候柳编产业几乎没有,种柳条的人家很少。

    这种瘟病,传染性极强,没有药物可以控制。农技人员说,已经发病的柳条,只能废弃当柴烧,因为柳条内部已经虚空,不能用于编织了。没有发病的柳田,需要立即收割,这样虽然产量低,但是能挽回一些损失,一旦感染,就全完了。

    穆东和苏大爷又走了其他几个乡镇,很多地块都出现了发病的情况。没有发病的地块,农户已经全部组织起来,开始收割了……

    俩人的心情,都有一些沉重。虽然,在未来的日子里,手里囤积的柳条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想到那些减产或者绝产的农户,怎么能高兴的起来?

    穆东道:“苏大爷,我们有没有办法,能帮到那些人?”

    苏老头无奈的摇摇头,说道:“没有办法,面太广了,我们才几个钱,每年柳条的产值都有几个亿,我们哪有那个实力?这是天灾,个人扛不住啊。”

    穆东也默然了。是的,天灾,人力根本抗衡不了啊。况且,凭自己的实力,根本帮不上成千上万的农户。

    这钱赚得,窝心啊,穆东心想。

    第二天,有些闷闷不乐的穆东,开车带着老妈和肖肖,离开老家,去了泉城。在高速路上的时候,肖肖还想再开一段,结果穆东不愿意,穆妈更不愿意。肖肖无奈,自己可以拉下脸求穆东,可是婆婆反对了,她不好再说什么,只好作罢了。

    到了泉城家里,穆东爬了好几趟楼梯,才把那些丰富的食品储备,运到楼上。穆妈年龄大了,媳妇怀着娃,只有自己一个壮小伙,当仁不让啊。

    最后,穆东累成了狗,坐在沙发上直喘气。心里还暗自庆幸,还好,只是三楼。

    穆妈也有些后悔了,带的东西,好像确实多了一些。

    下午,穆东让肖肖在家休息,带着老妈在附近熟悉地形。菜市场在哪里,超市在哪里。接着穆东带老妈去了马路对面的万佛山公园办理了年票,让老妈没事的时候,也有个消遣的地方。

    随后,带着老妈去理发,然后去了商场,不顾老妈的反对,采购了几件衣裳。转眼间,农村乡下的老大娘,变成了城里洋气的老太太。

    穆东有自己的想法,把老妈打扮的年轻一些,洋气一点,对于她快速融入城里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如果还是老家的那身装扮,估计小区的大妈都可能会排挤她。

    娘俩收拾利索回家。穆妈的新形象让肖肖眼前一亮,直夸婆婆气质好。穆妈有些忸捏,脸都红了,跑去厨房做饭去了。

    穆东哪能让老妈一人忙乎,赶紧去帮忙。

    当晚,吃饭时,穆东说了柳瘟病的事,也说了自己有点窝心。

    穆妈听完,说道:“小东,天灾**,这个谁也挡不住的,我们没偷没抢,凭本事赚钱,凭力气吃饭,你不用多想的。”

    肖肖也道:“老公,咱妈说得对。你不买这些柳条,也有其他人买。你给的价格高,还给赠品,人家才愿意卖给咱。我们这叫,按市场规律办事。”

    穆东乐了:“媳妇,你跟谁学的,还市场规律?”

    肖肖:“电视上啊,经常这么说。”

    穆东其实也有了一些感悟,这件事上,自己问心无愧,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并且,未来的财富,也是用在正道上,其实不用介怀什么。

    真的陷入太深,就成了杞人忧天了。

    5月16日,周日。穆东和肖肖定好了酒店,宴请了学校和北方公司的同事。穆东没有在北方公司发请柬,只是相熟的同事,来了一桌。

    接下俩几天,穆东陪送肖肖上下班,其余时间就陪着老妈四处走走逛逛。穆妈年轻时也是个喜欢交际的,现在年龄大了,但是手艺还在。不久就和小区的几个老太太交了朋友,现在早晚都跟着她们在小区学跳广场舞。

    穆东看到穆妈的变化,感受到她的精神面貌,心里感觉很欣慰。

    一天傍晚,苏大爷打来电话,说县里出台了对绝产农户的补助政策,从柳编产业的税款中,拿出500万,补助给全县大约一万亩绝产柳田,平均每亩地补助500元。

    穆东听了很高兴,钱虽然不多,但是能让农户收回农药化肥的投入,也算意外之喜了。

    穆东想开了,生意总是有人做的。自己不收购柳条,也会有其他人收购,与其让别人赚了这份钱,还不如自己来赚,最起码,自己不会太黑心。

    心结大开,胃口也变得好了,穆东当晚多吃了一碗饭。

    欣喜之余,穆东也有些鄙视自己,忧国忧民的,整的自己像个大干部似的。

    最近一段时间,柳条的价格一直再涨,现在白条已经涨到了每斤4块多,蒸条已经涨到了每斤7块多。穆大国打来电话,说有人上门打探,问柳条卖不卖。

    当然不卖,穆东心想。

    穆东仔细想了一下,现在自己面对的买家,绝对不是散户,而是各个柳编工厂,销售也绝对不会是零星销售,而是集中快速销售。

    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再等等。

    穆东现在每天优哉游哉的陪老妈陪媳妇,没事就找找韩勇,约约程强,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肖肖被穆东接送一段时间以后,提出自己驾车上班。穆东一开始不同意,后来肖肖摆事实讲道理,说是孕妇适当运动,有利于胎儿发育,并且答应,到怀孕四个月以后,保证不再碰车。

    穆东看着她开了几次车,发现确实没问题,自己是有些虚张声势了,也就随了她的意。

    转眼已经5月底了,过了端午节,穆东看到媳妇一切都好,老妈也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就坐大巴返回了鲁南。自己的奥迪,一直都在老家放着呢。

    穆东中午到了学校,四处转了转,一切都顺利。穆东叮嘱大国几个人,现在柳条价格涨了,免不了会有些人眼红,值班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夜班。说到这里,穆东沉思了一会,让穆爸再招8个工人,以后夜班的执勤,增加到每晚4个人,确保安全。

    确实有些人眼红这满院子的柳条,这个学校院墙高大,上面还加了铁丝网,到处都是摄像头,晚上灯光明亮,能看到有人不停的巡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四处看看,只能咒骂几声而去。

    穆东安排完这些事,开车出去了,他去找苏大爷,商量一件大事,一件可以让自己心安的大事。
………………………………

第四十六章 出售柳条

    “什么?你要给农户低价提供柳条?”苏老头惊叫道。

    “不是给所有农户,是给曾经销售柳条给我们的农户。”穆东纠正道。

    穆东找到苏老头,提出了一个方案,苏老头被吓到了。

    穆东的方案一共两条。

    一,柳条绝产的农户,如果曾经在大东工艺品公司销售过柳条,凭着县上绝产补贴的手续和大东公司的收购单据,每户提供低价柳条500斤;

    二,资助100位50岁以上的柳编民间艺人,每人可低价购买柳条500斤。

    这个方案,让苏老头震惊不已,他望着穆东一脸的不可思议。

    “小东子,你算过没有,这么弄,你的柳条够不够?”

    穆东道:“我大体算了一下,全县的绝产面积是一万亩,现在柳条种植,都是大块地,基本上每户最少也有五六亩,有的还有十几亩,就算是平均每户种植六亩地吧,大约是1700户,这里面肯定有没卖过柳条给我的吧,就算有三分之一,还剩下1130户,每户500斤,就是565万斤,加上第二项5万斤,大约615万斤。我现在存了大约300万斤,足够了。”

    顿了顿,穆东又说道:“就算所有绝产农户都去我那里卖过柳条,最多也不超过100万斤。”

    苏老头佩服不已,这个小子,看来真是动了心思了,这是大善啊!

    在穆东的计划里,绝产农户,拿到柳条后,不论是自用还是高价售出,都会有一些收益,可以减轻绝产带来的损失,加上县上的补贴,基本可以度过难关了。

    至于没在穆东这里销售过柳条的,很抱歉,真的顾不上了。

    至于减产的,那就更对不起了,今年柳条价格高,减产户几乎没有损失。

    苏老头沉思半响,对穆东道:“小东子,我老头子佩服你的豪气,这样,我也拿出两万斤,陪你疯狂一把。”

    穆东道:“老爷子,别,你和我不一样。我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挣钱的机会,你这是养老的钱,还是算了,心意我领了。我来找您,主要是第二件事,那100位民间老艺人,您负责考察推荐,没问题吧老爷子?跑腿可是个辛苦活,我给你派辆车,带着您四处转转。”

    苏老头彻底无语了,自己出面推荐,落得大好口碑,还不用自己出柳条,这小东子,简直是把一份天大的人情,送给了自己啊。

    想了一会,苏老头道:“我没问题。小东子,我提个建议,这个事情要在你的柳条大部分都销售出去以后进行,前期预留出来份额就行。”

    穆东道:“为什么啊?我还想先进行这件事呢。”

    苏老头瞪了他一眼,缓缓说道:“原因有二,第一,现在柳条价格还在涨,预计麦收以后,价格会涨到最高,你后期进行的话,优惠价和市面价格差距比较大,效果更好。二,你搞这么大的动静,弄不好会引来几头饿狼,如果手里还有柳条,对你来说,是个大麻烦。”

    穆东彻底服气了,第二条他是万万没想到的,只想着做些好事,没想过可能会引来恶意的觊觎。

    只是第一条他不大明白,问道:“为什么麦收以后价格会最高?”

    苏老头得意洋洋的说:“柳编行业是手工编织,麦收的时候,大家忙着收麦子,没人有空编织,收完麦子,大家都有时间干活了,这时候大工厂的订单就会往农户手里分散发放,工厂就需要大量的柳条,明白了?”

    穆东确实明白了,也暗自庆幸,遇到这么一个行业前辈,让自己少走不少弯路。

    一切商量妥当,苏老头给家里人打了招呼,随着穆东去了小学校。

    第二天,穆东让穆大国开车,带着苏老头四处考察,确定需要资助的老艺人去了。

    苏老头首先确定了自己熟识的同行里,需要资助的,重点是年龄大,手艺精,自己没有种植柳条或者柳条绝产的。这样一来,先确认了大约十几个人。其他的名额,就需要去各个镇上、各处村里到处走访了。

    于是,苏老头到了陌生的村子后,就宣称自己是大东工艺品公司的技术员,需要找一些年龄大的老艺人,加工一些精细的货品。

    去了老艺人家里,慢慢的聊,了解对方家里的情况,有没有种柳条啊,收成怎么样啊,也就知道了此人是否需要资助。

    这样下来,每天都能找到一些备选的人员,然后苏老头慢慢的对比一下,又删去一些。最终用了大约十天的时间,100个老艺人的名单终于确定了。

    这期间,穆东只短暂在小学校待了两天,就去了泉城陪肖肖和老妈,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待在泉城,穆东很是放心不下,把学校稍微安排一下,就跑了回去。

    况且,第三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在肖肖的肚子里。

    6月10日,接到苏大爷名单搞定的电话,穆东回了鲁南。芒种已经过去好几天,鲁南的麦收基本上都结束了。

    而此时柳条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白条每斤45元,蒸条每斤10元。关键是有价无市,市面上可以流通的柳条极少,谁都捂着货不动。

    穆东决定动了,虽然他知道,还有一些上涨的空间,但是他不想再等了。真正卡在高位上,太惊险了。

    中午,穆东通过苏大爷的朋友圈,放出了计划销售柳条的消息。两个小时候,穆东就被堵在了小学校办公室里。

    来的是熟人,章教练和贾富贵。穆东的那辆黑色奥迪,就是从贾老板手上买的。

    贾富贵最近快发疯了。他手头有一个金额100万美元的洗衣筐出口订单,三个月以后交货,晚了就要支付违约金。可是现在,不但还没开始加工,柳条都还没买到。问谁都是不卖、没有。按照市面价格,完成这个订单,光是柳条就需要180万元,大部分都需要使用材质很好的蒸条。况且,现在欧美圣诞节的礼品篮子订单也快下来了,自己都不知道敢不敢接这些订单。

    贾富贵早就打听到穆东手里有柳条。听说是自用的,但是没见他厂里加工过什么,就打起了上门收购的主意。他知道章教练和穆东熟,找了好几次,但是章教练也不知道穆东到底卖不卖,没敢轻易上门。都是朋友,万一被拒绝了,面子上太尴尬了。

    没想到今天中午传出消息,穆老板的柳条打算卖啦!

    贾富贵火速找打章教练,拉着就来了学校。

    贾老板财大气粗,一张口就是70万斤,白条20万斤,蒸条50万斤。贾老板急眼了,先买一些备用,圣诞节的欧美订单才有底气去接单。

    穆东有点意外,看人家这才是大老板,财大气粗,张嘴就是几百万的生意。

    想了想,穆东说道:“贾老板,咱是老熟人了,你看那辆奥迪,我开的很好,一直心里感谢你呢。”

    贾老板心里咯噔一下子,糟糕,这家伙要提条件,先说好话,肯定没好事。

    穆东接着道:“贾老板,我直说了,我是打算一点一点慢慢卖的,只能给你20万斤,蒸条白条随便你,你也知道,价格还在涨。其实我本来是打算自己用的,这不老婆怀孕了吗,没时间跑订单啊。”

    说完,穆东暗自祈祷:馨儿别归罪啊,老爸这是给你挣家业呢。

    贾老板摆了摆手,让其他的人先出去。屋里就剩俩人,贾老板拖了一下椅子,坐到穆东跟前,习惯性的去掏烟。

    穆东赶紧拦着:“贾老板,这里真的不敢吸烟,都是易燃物,您多担待。”

    贾老板一下子很尴尬,赶紧收起烟,赔笑道:“不好意思,习惯了,抱歉抱歉。”

    心里暗自懊恼,节奏全部被打乱了,气势全无啊!

    没办法,现在是卖方市场。贾老板又往前凑了凑,一张胖脸伸到穆东眼前。“兄弟,我知道柳条价格还在涨,老哥这也是没办法,这不需要你拉一把吗?这样,给老哥个面子,70万斤,价格你随便开,怎么样?”

    这是准备赖上穆东了。

    穆东那里会上当,我才不开价呢,要开你自己开。

    于是穆东就直挠头,不说话。

    贾老板等了一会,没见回应,咬咬牙说道:“白条5块,蒸条10块,怎么样?兄弟?”

    穆东还是不说话,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贾老板又等了一会,还是没反应啊,只要继续咬牙:“白条5块5,蒸条10块5。”

    说完,把身子往后一仰,椅子往后一退,瘫在椅子上,好像浑身的力气被抽光了。

    其实贾老板是装的,人在江湖漂,全靠演技高啊。

    穆东觉得,差不多了,70万斤,每斤加5毛,就是35万,这钱来得,太刺激了啊。

    于是穆老板又挠了挠头,开口道:“贾大哥,我看你也是个实在人,我就听你的,咱俩交个朋友。其实我觉得,以后蒸条能到十二三,白条能到七八块。不说了,不说了,就这样,按你说的,白条5块5,蒸条10块5。不过,贾大哥,我可是只收现款。我现在这个公司,还欠着一屁股债呢。”

    贾富贵心说,你小子这回发财了,什么债都不是事了。

    嘴上赶紧说道:“放心放心,我马上就安排转账,你给我个账号。”

    贾富贵一刻也不愿意等了,马上联系了几辆大车,同时从自己公司调来一批工人,准备装车。

    镇上有地磅,信誉很好,穆东让穆大国去镇上看着,几辆空货车称了重量,来到小学校等着。

    半小时后,穆东的个人账号进入了635万元的款项。穆老板大手一挥,开始装车,几十个工人开始忙碌起来。

    先装的是操场的柳条垛子,这些垛子在堆放时,每堆多少斤都有账目,所以装车的时候,车上的重量倒是可以估算出来。

    一直忙到晚上,贾富贵才运走大约一半。穆东的意思是明天继续装车,结果贾老板不干,一定要连夜运完。

    笑话,现在柳条一天一个价,万一明天早上你后悔了呢。

    穆东无奈,只好让大家继续奋战。

    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70万斤柳条才全部运走,最后一车多了大约五百多斤白条,穆老板豪气的一挥手,算了,赠送了!

    贾富贵嘴角直抽抽,这才几个钱啊。

    穆东安排锁好大门,夜班人员继续值班,自己去办公室美美的睡了一觉,梦里都在数钱。

    接下来的两天,每天都有柳编厂的老板或者采购人员上门买柳条。数量最少的10万斤,最多的50万斤。

    穆老板有一个奇怪的算法,你买的越多,价格就越贵,因为你影响了我后期的收益。

    大家也都认。没办法,几乎没有这样能大宗出售的,去集市上几百斤几千斤的买,光是人力成本也高出很多。

    到了6月12日的下午,除了留出来的20万斤蒸条和80万斤白条,穆老板宣布,不卖了,已经卖完了。

    苏大爷的一屋子蒸柳也全部卖给了一个工厂老板,苏大爷当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