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初创客-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树的眉头皱的更紧了:那怎么能办到?
太子插了一句:别想了。我们不满18岁办不了的。
马舒调侃一句:木头。是不是没钱花了?
杨树笑道:没有啊。
马舒嘴角一翘:哼,别以为我不知道。就你父母给你的那点小钱,哪够和太子他们出去鬼混。
杨树回道:不碍事。不会饿饭就好,而且几乎每天大鱼大肉。如果时运好,晚上还会有些宵夜。
马舒顿时来了兴致,好奇道:每天大鱼大肉?鬼才相信你。和太子好的不学,尽学这些鬼话连篇。
杨树也不解释:不信就算。总之下次你吃饭没着落了就跟我一起,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
马舒一副不相信的神情,挑唆道:那好啊。晚上我们就跟你一起吃宵夜呗。
杨树一怔:今天这日子恐怕不行。以后吧,以后我一定请你们吃宵夜,随便吃。
马舒嗤笑一声:尽说大话,鬼话连篇。明天下午我刚好学习钢琴,下午饭正好没着落。你请我吃,怎么样?似乎不想放过教训杨树的机会。
好!明天下午6点在大凯市最好的酒店金凯大酒店门口,不见不散。晚了可就只有等到晚上12点。杨树应诺一声,样子极其斩钉截铁。
马舒将信将疑的应诺一句:好!反正我回家也要经过这条路,到时候我看你怎么圆场。
太子似乎早已习惯两人对飚。不过听到杨树说在金凯大酒店门口不见不散时,嘴角下意识的往上翘,暗自偷笑。心想:尼玛。这种事情也只有杨树干得出来,其他人还真的办不到,小舒舒,你就暗自多福吧!随即好像想到了什么,嘴上连吐三次口水:呸呸呸,还他么喊吃宵夜,今天可是老子的生日。
马舒自然不知道太子和杨树的心里所想,一心只想着教训一下杨树。
杨树似乎不太甘心被大家岔开话题。心里想着下个的学期实践课,父母给的那点银子肯定是不够启动资金。继续着刚才的话题:18岁之前不可以办,小雪姐是怎么办的呢?
小雪姐笑道:是我爸办的,相当于是用他的卡。
杨树沉吟一会,便不再言语。
杨树也去挑了一件礼物。其实是一张明信片,上面一句哥们,谢谢你平常对我的照顾。希望做你一辈子的兄弟。送给太子时,寒暄道:嘿嘿,礼轻情意重。月底,小弟实在没有银子,只能卖感情了。
太子非常释然的哈哈一笑:行了。这比什么东西都值得留念。
倒是马舒给太子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杨树这个土包子才知道过生日还有专门的生日蛋糕,许愿,吹蜡烛。
杨树是第一次到太子家。两室两厅,非常简朴,并没有想象中官宦子弟那样的豪华装修。由于太子妈去了京都学习,大伯母做完饭后便离开。晚上酒饱饭足之后,几人在客厅打开音响唱起歌来。太子爸和大伯却一直留在饭厅喝酒,非常识趣的没有过来打扰大家的雅兴,悄悄的合计什么
怎么样?最近一直在省里周旋,明年就要换届,这正局的事有把握吗?
其它的一切都准备就绪,如今唯一稍微欠缺的便是政绩。如果明年能办一两次大案,肯定不成问题,不然竞争依旧很大,最后的竞选结果还真不好说。
据我们法院的消息,最近很多民事案件却隐藏着很多隐秘。回去再帮你合计合计,看看能不能找出什么蛛丝马迹。
那就辛苦大哥了。
不过最近石头手下出了一个叫土地的青年,行事乖张,作风大胆。看看能不能从他身上找到突破点。
好,我会留意的。
几人打开音响,一直客厅在唱歌,对于杨树这五音不全的土包子来说,只能在一旁瞎嚷嚷鼓掌的份。几首这后,他便没了兴致。下意识听到了太子爸与太子大伯两人的对话。这也不怪杨树故意去听,而是小时候学会走路后,他父亲为了锻炼他的内心的静定慧,特意做几年的独木桥训练。
所谓独木桥,先是在1米高的柱子上放间隔10米长的小木条。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2米高,小木条随便变成如钢管般大小。直到9岁那年,杨树闭上眼睛都能自由通过后,父亲才取消掉这一训练模式。七年下来,由于每次训练都必须收敛心神,内心安定,除了把杨树内心修习得静定之外,还打开一个天赋神通顺风耳,耳力极好,所以才下意识的听到了二人的对话。
不过两人的对话对于杨树来说只能自我八卦一下罢了,随即便抛之脑后。随即被马舒的歌声把思绪吸引回来,马舒不愧是市文化局局长的大千金,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声线非常优美,听得杨树一个劲的鼓掌叫好。尽兴之余,唱歌,许愿吹蜡烛,一系列流程后,终于散了宴席。听到太子爸两人的对话,杨树自告奋勇的送马舒回家,说是明天好请马舒吃饭。其实是不想呆在太子家,心里总觉得窥探到什么隐秘,心里怪怪的。
太子挽留一会,见杨树执意要走,便不再挽留。叮咛两句一定要把马舒安全送到家的话语便各自分飞燕了。
第二日,杨树真的请马舒到金凯大酒店胡吃海喝。马舒当下便如太子说的那样,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杨树一般的巨厚脸皮,转身便走。杨树鬼使神差的在手中提着一个打包饭盒,屁颠屁颠的跟在马舒身后一个劲的叫唤着:不好意思在金凯大酒店里面吃,那我们打包出来了到学校吃也一样的。
马舒哪能忍受杨树的调侃,当下愤怒的回道:怪不得昨日说吃宵夜,太子一脸的惊恐表情。你平常吃些别人的结婚宴席也就罢了,晚上你居然还敢去蹭丧宴。真是没见过如此像你这样脸皮厚,看起来老实憨厚,想不到奸滑得很。
杨树兴许是习惯别人这样的话语,毫无羞愧之色。讪讪一笑道:不吃就算,明日中午我还能加餐一顿。反正这些宴席吃不完,最后还不是会倒掉,浪费最可耻了。我可是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呢!
马舒问道:难道你就不怕被别人发现吗?
杨树义正言辞的回答:不怕,就算真被发现。喜宴高兴着呢,不会把我怎么样的。丧宴就更不用说,晚上能有一个凑人头,他们感激都来不及,那还会责备我。
马舒嗖的一声独自走远,留下一脸鄙夷的表情
杨树暗笑一声:真是矫情。不去偷吃,难道等饿死不成。你们这些有权有钱的公主少爷们,那知道我们这些吃百家饭长大的快乐。
终于进入十二月的寒冬,冷气更是寒风浸骨。一日外面狂风大作,闪电连连,雷声轰鸣,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的从天而降,屋子内的窗户被吹打的哗哗作响。
劳动课时,同学们更加叫苦连连。杨树一反常态的时常帮助大家劳作,逐渐获得大家更深层次的容纳和认可。从小在家里或学校做劳动,几乎是能偷懒时就偷懒,这样一反常态的行为就不知道是真想融入班级里,还是另有图谋了当然,在帮助其女同学时总会出现太子的身影。
帮了一段时间后,杨树最近养成了一个不好习惯,借钱。帮忙一次劳作,要向整个搭档团队借一次钱。这些同学们开始还有所迟疑,甚至是排斥。可杨树每一次还钱都非常准时,从没有过逾期还迟的问题。同学们渐渐的知道杨树帮忙,是要以借钱作为报酬的,时间长了,看到杨树还钱从未延迟,大家也愿意借钱给他,默认了这一劳动报酬的事实。
几乎班里的同学,都被杨树不止一次的借过。后期,连隔壁班的同学在耗子的保证下,好多都被他借过钱。
太子和耗子只知道杨树借钱,却从未看过杨树花钱,也没见他做了其它需要钱的事。难道是家里出了什么问题?俩人还隐隐有些担心。杨树看上去一副装傻充愣的样子,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古里古怪?有什么困难说出来,我们能帮的一定会帮。太子有些不耐烦,就看不惯杨树这个模样。
我要去帮丹丹姐劳动了,你们随意。杨树没有正面回答太子的问题,转眼间就消失在两人的视线里。
不知道这小子又要搞什么鬼事情。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同时相视诡异的一笑。
我靠,这么有钱,还要借钱?脑子没坏吧。俩人打开杨树的箱子,太子嗔道。
可能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耗子感叹道。
太子非常好奇。一定要搞清楚这小子借来这么多钱从来不花,想要干什么?可是学期快结束时,也没弄明白杨树的难言之隐。
杨树这一个半月生活很简单,读书吃饭劳动借钱还钱
………………………………
第十二章 诚信第一
第一个学期快要临近尾声,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为劳动课的成绩做最后的冲刺。对于文化课,60分万岁。
丹姐,最近手头紧吗?杨树一副实诚是模样。
不紧。怎么了?是不是手头不太方便,如果不方便什么时候还都行。丹姐捋了捋长发,大气的回应道。
杨树掏出一沓钱,有50元的10元的,递给丹姐笑道:来。这是上次丹姐借我的1000元。一分不少。您清点一下。
丹姐接过钱去,直接把钱放进口袋里,也不数数,似乎极其相信杨树。
丹姐接过钱后,杨树随即老脸一红:丹姐,能不能再借2000给我?过年的时候还。
丹姐一怔:不是才还我吗?怎么,手头不方便?既然不方便,还我干嘛?都给你说过没有,下次还也一样。
杨树正色道:这可不一样,诚信,诚信第一。既然约定好时间还钱,便一定要还的。当然您可以再借给我,也可以选择不借。还钱,再借钱是两件事。一直拖着下次再还,那可不行,不仅是一件事,而且诚信度还降低了。
丹姐似乎习惯了杨树这样的行事风格,调侃一声:那就不借了。
杨树似乎早有意料,脸上并无异色。只是道谢后,寒暄两句欲要离开。
丹姐眼神更是怪异,心中疑惑杨树确实不缺钱,可是为什么会经常借钱呢?不过还是叫住了杨树:拿去吧。2000元。把杨树刚给他的1000元先递给他,随后又从钱包里霸气的掏出1000元来。
杨树讪讪一笑:全班就数丹姐最豪爽。
丹姐似乎有些享受别人对于她这样的赞言,笑道:行了。我们两个就不说这些客套话,下次帮我劳动时多多尽力就好。
杨树自然应诺,赞美寒暄几句便分开了。
耗子这是你的钱。再借300给我呗,年底还你。
干脆直接年底给我就好了。我们两兄弟干嘛还还了又借,多此一举呢?
诚信,诚信第一。
肖夏这是你的钱。再借200元给我呗,年底还你。
干脆直接年底给我好了。
诚信,诚信第一。
太子这是你的钱。再借200给我呗,明年开学还你。
拿去吧。不还了都行。
这那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诚信,诚信第一。
李进这是你的钱。再借300给我呗,明年开学还你。
什么时候还都行。相信你。
相信归相信。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嘛。诚信,诚信第一。
这样的一幕在特色初创班各个角落纷纷而起。杨树终于在学期结束时,又分别向32位同学借过钱,或是年底或是下学期开学时候再还。不知不觉箱子里竟然已有8000元。
大凯市民族特色中学,初一特色初创班第一学期终于结束。父亲打电话来说到时候五叔会到学校来接他。
次日天色大亮,五叔准时到了学校,两人相互寒暄一下,收拾衣服行李便踏上回家的征程。当他们趋入县城,此时正好是集市,人头涌涌热闹非凡,杨树四处溜达一圈,买了一些给父母的礼物,便匆匆离开。
杨树终于回到了村子,在家门外停了下来,所有人都面露羡慕之色,纷纷夸奖起来。
二哥,杨树回来了,你看看这孩子,真是一表人才。
杨树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我早就说过,他准能被实验班录取,还是全市最好的市民中实验班。上次只不过是个意外罢了。
就是。杨树一直都是乡里第一名。哪有不被录取的道理?就连县城一中的老师都会看走眼,何况我们这些乡里人呢?
对对对。杨树千万不要记恨我们啊,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记得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你小的时候,大婶还帮你换过尿布呢。
做人不能忘本。杨树这孩子从小就知道感恩,肯定会回来帮我家鸡崽的。
刚到村口,众说纷纭,所有亲戚街坊全部都改变了嘴脸,一个个都面带笑容,露出亲切的表情。
杨树内心冷哼,此时他爹惊喜的从家门走出,只说了一句:保生,你回来了。杨树清晰的看到父亲脸上的皱纹少了很多,显然这段日子极为高兴。
杨树他爹拉着保生走进家门,大声说道:孩儿他娘,你看看谁回来了。杨树的母亲,听见自己男人的话,连忙抬头一看,立刻惊喜的跑过去拉住杨树的手,关切的问长问短。杨树心里暖呼呼的,这几个月的波折有些心力交瘁,现在回到家里,立刻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怀,感受到家的温暖。
知道杨树今天回来,杨树他娘早就准备好了酒菜,只能他回来开饭了。酒足饭饱之后,杨树在乡村外溜达了一圈回来,躺在床上依然听到父亲和五叔等人的叫喝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才明白从小听闻的那句老话:金窝银窝,比不上家里的狗窝。
老五,今天高兴。我们两兄弟要不醉不归。保生父亲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显然真的是不醉不归了。
二哥。如今保生也到了民中的实验班。那儿的环境与氛围不知道要比县城高无数个档次呢!你们从小对他的心性异常重视,以他的心性与学识,将来必定不可限量。终于可以为自己在家族出一口恶气了。五叔当然很开心,说完一副举杯奉陪到底的气势。
孩儿渐渐长大了,我们老了。不中用了,以后要靠他们自己,数十年一直培养他的心性与学识。想必未来不会走错道就好。保生父亲有些感慨道。
二哥。放心好了。保生这娃儿虽然顽皮,但好在从小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好思善辨。从小到大,你们何曾见过他吃过亏?定然不会误入歧途,你们就不要杞人忧天了。五叔显然很相信保生,不然也不会把自己唯一的名额让给了杨树。
倒不是怕他吃亏。这个娃儿,我了解他。只是怕他外表憨厚实诚,内心争强好胜。一个人出门在外,会惹出什么事端来。保生父亲有些担心道。
男孩子,受点磨难可是更好。等保生年纪再大些,我还准备专程带他和虎子出去锻炼锻炼。五叔一副坚毅之色。
那是当然。这些道理我都懂,反而希望他能多受些风雨。只是突然看他一天天长大,有些唏嘘罢了。保生父亲自然附和着,脑海里全是杨树小时候的影子。
老师说他在学校一直认真听话。还常常帮助同学劳动,为人好着呢。而且这次学期考试,他不是考了甲等吗?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何必想这么多。好了。别提他了。来来来,我们干了。说完,五叔豪迈的举起了酒杯。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学校没有排名次,而是用等级代替。不过想来也是名列前茅。保生父亲脸上虽有有些疑惑,脸上却是愉悦之色,欣然一笑道:对。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聊他了。我们今晚不醉不归。
两人自然是举杯相接,一饮而尽了。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特色班可不是县城一中的实验班,特色班考核的不是学习成绩与智商,而是情商与逆商。
寒假杨树倒也没有闲着,下学期就开始实践项目。这可是初二升学的唯一标准,容不得半点马虎。到处走亲访友,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拿去民中卖的。也想去讨教一下周围的街坊,学习他们的生意经。可是农村里的人哪有什么经济头脑,只能在赶集时凑凑热闹,能不能卖出好价格完全自评天意。
哼!做好人,做好的东西。勤奋刻苦。诚信第一,不要弄虚作假就一定会有回头客。杨树嘀咕一句,暗道:他奶奶的,这是哪门子生意经,尽是些废话。不过他倒也乐此不疲,时不时去村里收一些的土鸡蛋拿去市集上贩卖,只是效果甚微,毫无起色。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心想做个买卖原来这么难。
只知道诚信第一,诚信第一。难道老子不知道诚信第一,不然也不会借到8000元来压箱底了。做买卖除了诚信,勤奋。脑门儿却是很重要的不然山里这些实诚人怎么会没有一个走出大山外的?思维打不开,一切都是井底之蛙。随即搓了搓鼻梁,默念着:多读书啊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市集上,又遇到五日一场的赶集。
杨树仍然叫卖着土鸡蛋,他总认为土鸡蛋肯定会在特色班会有市场。一开始他还比较腼腆,完全不好意思吆喝,选了一个地理位置比较角落的地方,悄悄的守株待兔起来。一连几次之后,完全没有任何收益。后来索性也放开了胆量大声叫卖起来。只是任凭他如何费劲口舌,却没有一个人上前购买,甚至前来询价的老乡都甚少。他有些搞不明白,为什么不会有人到他这里来。
一些街坊好心的提醒他,要把鸡蛋带到集市的中央去买。那儿人流大些,就算不买也会看看。杨树终于放下脸面,极不情愿的搬到集市中央蹲守着。除了有人咨询之外,却也没有多少人最终买单。不过好在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之后,杨树也慢慢发现卖不出去的理由。
几乎乡里人家里都有下蛋的老母鸡,就算没有老母鸡的,也会就近在旁边的邻居买了,那还会兴师动众的专门到集市购买。即便如此,杨树依然坚信土鸡蛋在市里的特色中学会有市场,只因为市里的鸡蛋几乎都是人工催熟的。物以稀为贵是从小在书本里就学到的道理。
杨树日复一日的跟着赶集的日子,奔波在各大乡镇里,效果虽微,却增长了很多见识。
终于迎来了寒假中一个重要的节日,所有的少年儿童们都会特别高兴――春节。春节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喝酒吃肉,最开心的莫过于零压岁钱。说到钱,杨树时刻提醒自己还钱。
杨树还是这么准时,这么诚信。比其它同学爽快耿直多了。
都说了不要这么着急,下次需要时随时开口就好。
两兄弟就不说这么多。有什么急事随时说。
寒假期间杨树依旧准时把钱打在部分债主的卡上,让这些同学受宠若惊,私下纷纷讨论,表示借给杨树绝对没错。实诚,爽快,有诚信。
终于,寒假眨眼而过。这次杨树没有再让五叔来接,选择了自己去学校,省得他奔波劳烦。父亲简简单单一些要听老师话,好好的读书的话语;母亲驱寒问暖唠叨一番,要照顾好身体,和同学之间搞好关系,有什么事情多和老师商量,想家的话记得随时打电话到家里来。
杨树生生应诺。
父亲深深的吸了一口烟,烟蒂都烫手了还舍不得扔,轻斥母亲:就知道想家想家,男儿当四海为家。看着杨树的背影抓起母亲的手,感叹着孩子真的长大了。母亲也把父亲的手握得紧了些。
大凯市特色民族中学,初一下学期终于开学。杨树独自肩负着两辈人的梦想启程了
………………………………
第十三章 刘冰然
新的学期悄然而至,杨树托着行李匆匆来到学校。同学们也有稍许的变化,当然这不仅仅是指同学们都长高了许多,更多的是由于这个学期升学考试的实践项目,使大家都不再像上学期时那样的洒脱。可是爱说话的毛病还是没改,大伙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像是许多年未见的老友。有的说假期去了哪儿,有的在抱怨假期太短,有的在打听新学期的实践项目准备做些什么更有甚者对我说:我终于又听到你的声音了!看来大家虽然老毛病没改,可还是准备好了以全新的面貌与精气神来迎接新学期特色实践的挑战。
果然,刚到宿舍,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
嗨,杨树,你终于到了。耗子把玩着手里的复读机,放着旋律的音乐。到这里找过你好多次都不在。看,我刚买的复读机,今年新款。过年回来有没有带来什么好玩的?
杨树微微有些感动,但坐车确实太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耗哥,俺们农村人,肯定不能和你们比。家里就带了些腌菜和制好的腊肉。等明天我们到食堂时分着吃了。
太子妈从京都进修回来,不知道这学期还会不会在学校住。耗子才刚开学就起了动坏心思:他让我们一会去外面玩,好好带我们在市区逛逛,过年期间会特别的热闹。我也是今早才到,这两天一定要好好逛逛,买上几款新的电子产品。
明天吧,今天的确有些乏了,我们乡下的山路坐车真是要人命。杨树有气无力的回答一句。
好,那明天我们就去热闹热闹。耗子有些迫不及待,显得特别的精神。
次日大早,太子到学校叫上耗子和杨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