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了,就照皇后张嫣和二妃消费大好春色去了。
不过朱有孝并没有多长时间的悠闲,没过五天,那几个大牛真的来找朱有孝来商量尺度问题来了,因为这几个人都是分开到各自的研究所研究的,结果就产生了尺度差的问题了,几个人争论不下依谁的为准,就请朱有孝来给决定一下。
朱有孝也不客气,就让这几个人拿来各自的尺子,然后对比一下,选取了和后世的一米三尺最为接近的尺子为标准,并且下令工部做出这样的足金尺子作为大明国家的标准一尺,颁布圣旨,所有各衙门都以此尺为标准制定一把公平尺留作对比。自此,流行后世的明尺成为唯一标准。尺度标准确定以后,其他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以九立方尺的水为二千斤,这样有定下重量的标准,也用黄金制成一斤的标准保存在工部,每个衙门用黄铜铸一个一斤的秤砣,放在衙门里做公平秤的对比。
当标准问题解决以后,大牛们的合作马上愉快起来,先是根据各自人对于车床的理解,每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木头做一个模型,然后几个人把这几个所谓的车床放到一起,互相解释自己的车床都能干些什么工作。当然了,这些模型并不是他们自己亲手做的,他们现在都有许多助手,他们负责设计,助手们动手制造,所以说制造这些东西并没有占用他们多少时间。通过对比这些车床模型,最接近现代原理的是宋应星团队的,讲解的最清楚使用方法的是毕懋康团队的,对于目前最适有的,却是朱灵团队的,毕竟他们这类工作干得最多,而徐光启并没有制作模型,他的强项是归纳整理意见。
根据这几个模型的参考,徐光启统一他们的共同想法,然后综合性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接下来这几个大牛们又是一通辩论、争吵,把朱有孝乐得满脸都开花了,心的话这才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呢。
朱有孝设计的简易磨床其实就是一个脚踏的砂轮打磨器,宋应星、毕懋康设计使用的钻枪杆用的钻床,也是类似这个简单的原理,都是加工件不动,使用的刀具、钻头转动,车床原理是加工件移动,刀具固定,所谓的“床”就是放加工件的地方,它的要求极为严格,尤其是定位、平衡可以用苛求来形容。现在这些大牛都在这里,虽然客观条件不太好,但是大牛们还是脑洞大开的想办法解决了,终于现场设计出了几乎接近现代形式的车床,至于其他如磨床、钻床都在使用,稍加改进就行了,铣床、镗床、刨床等功能比较单一的也是一并设计出来,等车床制造出来以后再制造几种机床。
接下来就是老工匠们伤脑筋了,这些设计图纸要变成实物也是很不简单的事情,第一台车床需要全部都是老工匠们手工制作,为了减轻老工匠们的劳动量,朱有孝要求先制作不太大的车床,能够简单使用就行,等使用这台车床制造出其他机床后,利用其他机床再制造更精密的配件,回头再来升级车床,也许来回升级几次就完全达到目的了。这种工业基础制造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朱有孝也不太着急,慢慢的等着这些工匠们去做。
大牛们在研究制造工具,朱有孝开始研究如何使用这些东西。锅驼机的使用范围最为广阔,朱有孝估计现在生产出来的锅驼机大概功率应该在五到十马力左右,功率小一点的可以出售给乡村的地主们,功率大一点的用在军队。对于目前的地主来说,日子也不太好过,地租高了没有人耕种,地租低了有感觉不合算,如果有了这种忙了就用,闲了也不用伺候的机器,跟定会踊跃购买。当然了,第一批锅驼机肯定轮不上他们,光是朱氏子孙的那些王爷们都能把第一批锅驼机买光,价钱吗?第一批肯定比较贵,等到能够大批声场的时候才能够降下来。另外,还必须生产功率更大一点的,这些功率更大的要卖给那些开工厂的人,这样才能让整个大明朝进入原始的工业化国家。
那些这个时代的大牛们的确是有点能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把原始的工业母机都给制造出来了,而且按照朱有孝的法子互相循环升级制造,结果还真是给朱有孝省了不少银子,接下来就开始制造常规制造业使用的各种机床。当然了,精度肯定不会太高,何况现在的冶炼技术也不是太好,朱有孝的意思是不用太好,够用就行,等以后产业都升级了,那就必须做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五月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朱有孝的心情越来越好了,因为就在昨天,朱灵向他报来喜讯,锅驼机生产出来了,凭着以前蒸汽机的经验,一次性生产成功,试车效果非常好,甚至比铁甲舰上的蒸汽机运行都稳定。朱有孝心的话,如果还比不上纯手工打造的蒸汽机,我还费这么大力气制造这些机床干什么,吃饱撑的吗?
为了更快的让锅驼机进入使用领域,朱有孝下令大明技术学校的学生想参加工作挣钱的学生可以自愿毕业到工厂工作,因为这次研究锅驼机的费用是朱有孝自己出的,所以这些发明的所有权全部都归他自己所有,为了让参加研究的大牛们有更大的积极性,朱有孝决定组建一个股份制的工厂,自己占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其余的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朱灵各占百分之十,其余的百分之九的股份分给了那些出了不少力的几十个老工匠们,这下子四个大牛高兴坏了,而那些老工匠们更是高兴蒙了,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
组建工厂的钱按股份分摊,老工匠们是干股,不用出钱,因为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朱有孝只让股东们出一半的资金,其余的要从腾龙银行借贷,利息和银行商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一,是要形成一种新的借贷模式;其二,那四个股东也确实钱不够,建设工厂需要钱太多了;其三,还需要让朱氏子孙看看资本的威力,也给其他商业银行做出一个榜样,让那些还在犹豫的地主们看到另一种不同的出路。
………………………………
第八十章 锅驼机(三)
朱有孝设计的工厂实际上是两个,一个是机床厂,一个是锅驼机厂。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大力推广工业化进城,普遍实行半机械化的工农业生产,迅速提高大明的国力,为今后开疆拓土准备好充分的物质基础,然后和西方欧洲国家争夺世界的话语权。
机床厂以生产工业用机床为主,销售对象为全国的工业生产厂家,现在主要供应锅驼机厂使用,估计用不了一年,南方的那些商人就会看到其中高额的利润,不用宣传也会踊跃购买,用来生产各个手工作坊的设备。想想看,原来需要几天十几天才能造出来的东西,使用机床以后一天就能造出一堆,哪能赚多少钱哪?
为了避免这些工业机床外流到别的国家,朱有孝要求每一台机床必须设计出编号,记录好销售档案,每年保修、保养一次,而且如果机床报废还必须回收,凡是敢于私自向海外走私机床的一经发现,将出于死刑,株连三族。凡是购买机床的商户必须在官府备案,出具身世清白的证明。
朱有孝之所以会这么严格的制定这样的销售方式,是因为在历史上,山西商人无视大明的利益,走私盐铁到女真人那里,自己赚到了天量的财富,却让大明失去了江山。南方的无良商人勾结英国人将茶树种植引进了印度,从而使后世的中国失去了茶叶的垄断利润。像这样的事情,朱有孝必须现在就立下制度,凡是敢于损害大明国家利益的人,都将以叛国罪论处,以后的东厂将主要执行的就是全球追杀敢于叛国者。
至于锅驼机,朱有孝并不是那么重视,因为它的结构简单,非常易于仿制,并且为了迅速推广开来,朱有孝还将以发放专利许可的方式向所有愿意生产锅驼机的商人,只不过要收一定的专利使用费。
现在的比较简单的工业生产周期还是相对较短的,朱有孝亲自起名,孙承宗书写的“大明机床厂”挂牌两个月以后,在那些老工匠们带领下,大明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快就生产出了二十台合格的机床,这些机床也全部被锅驼机厂购买。
锅驼机厂也是朱有孝亲自起的名,名字就叫“铁牛锅驼机厂”;意思就是锅驼机就像是用铁制造的牛,形象生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铁牛”的标志当做商标,还在刚刚成立的专利局里注册了商标。这次请孙承宗题字朱有孝还付了润笔,分了半成的股份给孙承宗,这也算报答孙承宗为大明朝付出的功劳吧,孙承宗本来推辞不要,但是朱有孝坚决要给,并且说这算是我朱有孝个人送给您的束修吧,也算学生孝敬老师的教诲,没有涉及国家的任何东西。
锅驼机的生产稍微费了一点时间,首先是热效率必须提高,它不能像铁甲舰上的蒸汽机那样浪费,要不然商业使用作用不大。其次,朱有孝对铁甲舰上使用的蒸汽机效率不满意,必须在这次的通用性蒸汽机进行比较大的改进,使其效率大大提高。在朱有孝的记忆力现代蒸汽机的热效率有百分之二十,而铁甲舰上的蒸汽机热效率还不到百分之五。按照目前的材料来说,把热效率提高到百分之十还是能做到的。好歹现在的机床研制成功,像加工齿轮、轴承之类的还能做到,朱有孝就伸出了金手指,象征性的指点了一些什么双向运动的汽缸了、飞轮了、汽缸保温层、外置冷凝器了等等这类的东西,反正只是说说,具体的制作过程有老工匠们和大明技术学校的技工们去做。
其实,好多技术发明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了,并没有多么神秘,对于现在的这些科学牛人们来说,一通百通是比较适合的,朱有孝提出的这些点睛般的注意,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醍醐灌顶,一下子眼界就拓宽了很多,一些大大小小的改进不断被发现。于是,蒸汽机使用的效率开始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渐开始接近英国人瓦特在一百年后制造出的“瓦特式蒸汽机”了。瓦特为了改进蒸汽机,让资助他的资本家破产了好几个,耗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而铁牛锅驼机厂在朱有孝这个神棍指点下,也耗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比起五月份认为成功的锅驼机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完全可以进入商业生产、使用领域了。
天启三年八月十五,又是一年的中秋佳节到了,蜀王朱致澍和福王朱常洵两位皇叔来看望刘太后,见过太后出来再拜见朱有孝。
“两位皇叔请坐。”朱有孝乐呵呵的向二王说道,“待会我让两位皇叔看一样东西。皇叔不是说雇佣的人手总是不够用吗?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福王朱常洵问道:“陛下又有什么好东西了?看来还是陛下好,这点小事还替我记着。”
蜀王朱致澍却说:“我们这些小事不值得陛下操心,大不了少收一点,反正谁也饿不着。反倒是陛下有些清减,以后可别为这些闲事太操心了,年轻人也得注意些身体,别太劳累过度。”
朱有孝就和这二位皇叔闲聊了几句以后,就带领二人前往“铁牛锅驼机厂”去看锅驼机去了。
在工厂的空地上,现在就摆放着二十台锅驼机,一台台刚涂好红色桐漆的锅驼机闪耀着晶晶的光色,在朱有孝眼里就像一堆堆黄金是的。
“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么?”朱有孝问道。
福王、蜀王大眼瞪小眼摇摇头:“不知道。”
朱有孝挥手叫过来两个学生技工,“把它发动起来给两位皇叔看看。”
两个技工走过来,用火镰子打火点着干草后,引着木柴放在锅炉地下开始生火,一刻钟功夫锅炉里充满了蒸汽,等到压力足够大的时候,其中一人坐到座子上,先合上离合器,慢慢锅驼机的轮子就转了起来,再呆一会锅驼机就跑了起来,随着调气阀门的时大时小,锅驼机时快时慢的在厂子里跑了几个圈。
福王、蜀王二人看得目瞪口呆,就像见了神仙似的,望着朱有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有孝笑着说:“两位皇叔,这个就是我让您二老看的东西,它的大名叫锅驼机,小名叫‘铁牛’,意思就是说它可以拉车、耕地,像牛一样干活,但又不用每天喂养,又因为它是用铁制造的,俗名就叫‘铁牛’了。忙时就点火,让它干活;闲时就保养一下放到一边,不用再伺候它了。”
福王问:“陛下,这‘铁牛’好伺候吗?不吃草,不吃料,那它会生病吗?”
朱有孝笑着答道:“皇叔啊!只要记着上面的锅里面别断水,底下一直有秸秆了、木柴了、煤炭了等,只要能烧开水的东西都行,别停火,就一直可以让它干活。生病吗?也会的,其实就是有的零件坏了,再配上一个就没有事情了。但是,要注意保养,就是在经常转动的地方,勤涂抹点蓖麻油就不容易坏了。其实吧,以后这‘铁牛’用开了,到哪里都能买到配件,现在刚开始使用,肯定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为它搞服务的,哦,也就是为它治病的吧。”
………………………………
第八十一章 锅驼机(四)
朱有孝把福王和蜀王忽悠得晕头转向的,两人决定花上一笔银子买上几台回去用用。不过朱有孝说了,这第一批二十台‘铁牛’就自己掏钱买下,每位皇叔送十台回家秋耕使用,顺便派上几名技师帮助家里的青壮雇工学会驾驶和维修。
朱有孝的做法让福王、蜀王非常感激,二话不说每人就跪地下大呼:“谢陛下赏赐。”
其实朱有孝并没有打算一开始就用锅驼机赚上多少钱,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一个人们对它的适应过程。如果朱有孝不管不顾的就把这批锅驼机卖给两位皇叔,让他们自己去操作,估计用不过三天就会把它供起来看着,为什么呢?坏了。现在朱有孝不但白送锅驼机,而且还送上驾驶员,配上易损的零部件,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就可以现场解决,只要能够在这两位王爷家里顺利的使用一个秋耕季节,顺便培养出一批驾驶、维修人员,就不愁没有别的地主们来购买,到了冬闲的时候,再赊销出去一批,培训出一大批驾驶、维修人员,到明年春耕的时候就会形成抢购锅驼机的局面。
朱有孝的销售手段属于现代的引导式消费,通过向人们展示锅驼机的强大能力,引起一部分人的购买**,加上良好的售后服务,这就不愁这种锅驼机销售不出去,进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从锅驼机厂抽调二十人,再配备一些易损的部件,福王、蜀王就带着他们返回了各自的封地。
福王的封地比较近,用了不到十天就赶到了封地,现在正好刚上秋庄稼收完,按照原来的计划准备把地撩闲一季,到春天再耕种,至于冬小麦,福王一般种的不多,因为他的土地太多了,就是雇佣了大量的长工也耕不出所有的土地。现在好了,利用锅驼机带着特制的耕犁,一进入现场就把那些长工吓了一跳,本来就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再看这锅驼机还会耕地,而且这锅驼机耕地要比使用老黄牛耕地快多了。
一般来说,使用老黄牛一天可以耕二到三亩地,使用马每天可以耕二十亩地,但是就算是福王也不能饲养大量的骡马来耕地。因为中原地带本来骡马就少,更何况国家需要骑兵,也不允许老百姓自己饲养更多的骡马。对于各地的王爷,大明朝自从燕王夺嫡以后控制的非常严谨,就是有足够的能力,也不敢养马,以但养马多了,给你来个谋逆,那就彻底完蛋了。所以在这个时代,真正用马耕地的地方很少。
现在福王把锅驼机领进了地里,驾驶员们在来之前就经过朱有孝的叮嘱,以中等速度驾驶,千万别在第一天就把锅驼机用坏了,但就这样,也让长工们吃惊不已,一天下来平均每台锅驼机竟然耕出了四十亩地,比用骡马还要快一倍,从算下来十台锅驼机一天耕了四百亩地。
福王算了一下,只要十天功夫就可以把自己的地耕下来四千亩,这可都是额外的啊,这都种成小麦该收多少啊?本来福王的地更多,但是他像蜀王学习,他的二万顷土地卖出去一半,钱都投入到腾龙银行了,心疼的他没办法,可是他是最近的嫡系王爷,心疼也得做榜样啊!第二天,福王发现锅驼机竟然耕出了五千亩,原来这些驾驶员都开得熟练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不少。
总之吧,一个耕种季节过去,福王、蜀王的土地都有近三分之一种上了小麦,剩下的土地他们听朱有孝的安排,在冬天也全部耕了一边,晒好土地,准备来年春天一半种蓖麻,一半种大豆。种蓖麻的原因自然是需要蓖麻油,想想看,以后要是有无尽的锅驼机满地跑,没有了润滑油还跑个屁呀!这就叫超前意识,当然福王是不懂的,挡不住朱有孝知道啊。种大豆更好理解,耕种了几千年的黄土地,早就有些贫瘠了,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氮,这样就能把黄土地慢慢的养的肥起来,更何况大豆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粮食,只是产量不太高罢了。
锅驼机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朱有孝还考虑了蒸汽机的其他用途,比方说缫丝机、织布机、制造家具的木工半机械化机器等等都需要慢慢的研制推广,当蒸汽机作为动力源的时候,大明国家才算初步进入了低级的工业化道路。
朱有孝的打算是今年现在河南福王的地盘上试验性的推广一下锅驼机,到明年在山东的广大地区发展一下。毕竟山东是自己试验新政的地方,尤其是山东的县级一下的建设和教育问题做的比较充分,低级官员们都有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再加上识字率比较高,这种锅驼机比较简单的农业机械应该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即便出现一些问题,他离北京也比较近,问题会很快反映上来,对于提高锅驼机的性能改进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为此,朱有孝还打算在山东实行另一种使用方式,那就是组织一支锅驼机耕地队,主要是帮助土地多的地主耕地,顺便让大明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都亲自去实地了解一些山东各地的现实情况,反映回来以后自己在做出一定的规划。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朱有孝是这样考虑的,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问题。欧洲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满世界的殖民,其实最关键的可能就是吃不饱饭了,必须寻找可以生产最够的粮食,来满足国内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化学肥料出现以前世界上能够满足粮食需要的国家并不多,粮食的亩产量低的可怜。据资料考证,在清朝年间南方种植水稻的主产区,每年一亩地总产量在350……420斤之间,北方旱地作物不超过106斤,这就意味着要想吃饱穿暖,南方水稻主产区每人最少要平均一亩水地,北方旱地则需要五亩,更贫瘠的地方需要种植的土地就更多了。对于此时代的欧洲,估计情况也差不多,尤其是北欧更加寒冷的地方,情况可能更胜。
朱有孝的目标是让大明的人每天可以吃上三顿饭,每顿都可以吃饱,隔三差五的还要吃上些肉类食物,这就必须有足够的土地去养活这些人,要做到这些,就得有人去开疆拓土,欧洲人可以这样做,我们大明朝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英国的“羊吃人”圈地,造成了大批流民涌入城市,然后在政府的引导下全世界殖民,朱有孝就想在农村通过帮助地主耕地,把劳动力空闲出来,空闲出来农民,除了组织在国内移民以外,还要组织向外殖民,拓展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美国为什么强大,就是生存的空间大,控制的资源多。
………………………………
第八十二章 朝鲜的废主事件
时间倒回天启三年六月,朱有孝让宋晋派出的东厂密探终于传回信息,原来是朝鲜发生了宫廷政变。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联合朝鲜的仁穆王后、新崛起的南人党等,在续阳君(李倧)府会合,带领军队攻入庆阳宫,擒住了现任的朝鲜王李珲,并且将其带到仁穆王后的面前,用石灰烧瞎了双眼,流放到江华岛,接着拥立续阳君李倧为朝鲜王。
要说这朝鲜王宫,也真是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历朝历代以来,总有后宫祸乱的恶习,到后来清末的时候也有这类似的事情,你说巴掌大的国家有什么可争的利益,但就是因为个人的利益互相搅合。在万历年间的时候,朝鲜王李珲还是做光海君时,倭国入侵朝鲜,朝鲜仁穆王西逃,光海君李珲帅朝鲜人抵抗入侵,结果被俘掳,后来在明朝的倾力支援下,仁穆王击退倭寇的入侵,恢复了他的统治,倭寇退走时又释放了光海君李珲。本来李珲是次子,可是仁穆王觉得这家伙比长子强一些,就废了长子立李珲为下一代朝鲜王,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却不喜欢,挺长时间不予理睬,何况这家伙还和努尔哈赤勾勾搭搭的,就更讨厌了。后来吧,努尔哈赤的实力越来越强,明朝也就承认了他的地位,以便共同对付努尔哈赤,这算是名正言顺了。
现在大明朝承认的正统被人废了,这肯定要有一个说法的,要不然的话其他的属国都要这么乱七八糟的发生宫变,作为宗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