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百章 进军大西北(八)
卢象升让步骑兵打扫战场,两万骑兵兵分两路直接就追了下去。一路在准大沙漠盆地北侧,卢象升让刘芳亮、田见秀带兵,南侧则是卢象升自己带着袁崇第。两路骑兵不分昼夜就是一个劲的猛打猛冲,遇到小队抵抗的,就直接包抄消灭,遇到大队抵抗的就先用小炮轰击,打散了队形就上去劈杀,只打得蒙兀儿士兵鬼哭狼嚎、魂飞魄散。
卢象升一路追到伊宁,就用骑兵四面将伊宁城团团围住,不等到步骑兵到来,就直接用随身所带的迫击炮将四个城门楼炸飞,然后下通牒命令投降。半个时辰后,小帖木儿汗也就是蒙兀儿人的主人,率众出来投降,表示愿意向大明朝效忠。
经过和小帖木儿汗的谈话,卢象升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主动来犯大明朝。原来自从大明朝兴起,蒙古人退回大草原之后,西部的察哈台汗国也逐渐分裂,一部分开始放弃原来的萨满教和原始信仰,改信***教,并且后来的大汗也开始信仰***教,并对不信仰***的人开始大肆的欺压。小帖木儿汗的祖辈就是因为不愿意改信***教,因而被大汗驱逐,就带着自己的族人来到了这里。没想到来到这里以后,东西两头都是改信仰***教的蒙古人,听族人说东边的叶尔羌汗国发生战争,就打算趁机浑水摸鱼,获得些好处,没想到这次碰到了强大的明军。
卢象升想了想就说道:“小帖木儿汗王啊,想当年成吉思汗横扫西域是何等的威风,到后来南下中原逐鹿,建立大元历经数世,为什么会毁于一旦呢?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传承问题,因为蒙古人自己的文化传承太浅,无法同化别的民族,再加上统治制度的简单粗暴,上层的贵族们争权夺利,造成了现在七零八落、四分五裂的状况。你可能了解,南下进入中原的蒙古人基本上都喜欢了汉文化,被汉族人同化,西边的都被***教同化,这就是传承文化的力量。其实据皇上考证,无论是蒙古人还是羌人,或是东方土地上的其他族人,都是一个老祖宗,那就都是炎黄后裔,只不过传说中女娲神造人的时候,有的随手放下,有的仍的远一点罢了。在科尔沁草原,奥巴台吉已经接受了皇上的观点,还有女真人叶赫那拉部的尼雅哈也接受了这个观点。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到中原看看,现在皇上天纵奇才,无所不会,无所不通,就像现在明军手里的击发枪、迫击炮,这就是皇上研制的,在我们来这里以前,我还听说制造了一种不吃草料的铁牛,比当年的诸葛武侯都要神奇。”
小帖木儿汗听了卢象升一席话,如同惊雷,其实作为小帖木儿汗这样的人,对于局势的了解要比一般人强得多,不过相对于卢象升来说,还是差多了,看到这位年纪轻轻的人就有这么高的见识,心中非常的佩服,就有心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他。
小帖木儿汗说道:“将军一席话让我如梦方醒,为了族人的未来,我决定举族加入大明朝,接受汉文化的传承,彻底融入大明朝。不过有个不情之请,小女虽然生长在苦寒之地,却也有些姿色,欲奉于将军,不知可否愿意?”
卢象升道:“谢谢您的抬爱,在下已有妻室,不敢委屈令爱。”
小帖木儿汗道:“我知道大明朝三妻四妾很是常见,只要将军不弃,小女不争名分,但愿将军收下小女,为妾亦可。”
话说到这儿,卢象升就不好再推辞了,便说:“此事颇大,需请示皇上才能决定,希望您能够理解。”
于是,接下来卢象升就将这里的战事和小帖木儿汗的意思一起做了一篇奏书,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然后卢象升和小帖木儿汗联名写信,给北路的刘芳亮、田见秀还有准格尔盆地北侧的族人,告诉他们双方已经和谈成功,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不用再打仗了。
接下来就是卢象升和小帖木儿汗两人联合走遍了在附近栖息的所有蒙兀儿部落,和他们打成了回归的协议。在这个盆地里居住的人口可不少,清查下来一共有十七、八万人。怪不得他们能很快的调集到八万士兵呢。
卢象升他们打的是击溃战,真正死亡的并不多,主要是被明军的火枪、火炮吓破了胆子,大多数都是跑散的,小帖木儿汗重新召集这些士兵,卢象升就从中挑选了二万人加入了自己的部队,小帖木儿汗的儿子哈尔巴拉也参加了卢象升的部队,卢象升就让他做了一个千总,带领千余人的手下。接下来就是训练这些新兵,三个月后编入正规军中。新兵正在练着,老兵也没有闲着。卢象升和小帖木儿汗商议,决定趁着现在天气条件还不错,可以顺伊犁河谷向前进军,击败哈喇忽刺。
原来哈喇忽刺就是准葛尔部落的首领,就是他开始把整个卫拉特四部搞的鸡飞狗跳的。卫拉特四部都是也先时代的蒙古瓦剌人,后来由于部落之间的争夺失败,被其他的蒙古部落西逐,迁徙到了现在天山以北、以西的广大草原区域。卫拉特蒙古内部分成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以准格尔部最为强大,其它三部都以准格尔部为首,听从准格尔部的命令。小帖木儿汗的部落则是从“白帐汗国”里分离出来的,他们部落里的一部分人被准葛尔部落吞并,其余的随他进入了伊犁河这个峡谷里定居先来,但不断受到两边的侵吞。其实在这儿大草原上也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各部落为了牧场、水源不断的互相厮杀,后来的土尔扈特部就是因为受不了这种欺负,他们西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放牧去了。
卢象升现在和小帖木儿汗两人帅五万大军西出,哈喇忽刺也感到了威胁,于是便调集卫拉特四部的兵马开始向这一代移动,双方便在伊犁河北岸形成对峙。哈喇忽刺这人私心太重,他以杜尔伯特部和和硕特部为前锋,中间是土尔扈特部,自己带兵殿后企图坐收渔利。经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之后,明军的战斗力和武器明显占据了优势,但是明军的人数比较少,没有形成太大的胜利。
在哈喇忽刺的不断催促中,三部终于集中军力在巴尔喀什湖东北部的阿亚古兹河两岸和明军进行决战。凭借人多势众的三个卫拉特部落,以八万人渡过阿亚古兹河,向明军发动一轮轮冲锋,企图将明军一举击溃。而明军前锋的刘芳亮和田见秀二万步骑兵凭借手摇机枪和迫击炮、火枪借机大量杀伤,就是坚守阵地而不出击,吸引敌军不断向这里聚集。卢象升则和袁崇第二人各带一万骑兵悄悄的从两侧渡过阿亚古兹河,切断了他们的后路。三天以后,三个卫拉特的首领发现河对岸再也没有粮食、后援过来,才知道后路被抄,而三天的战斗让他们付出了近三万人的伤亡,这个时候他们才惊慌起来。就在他们犹豫是进攻还是撤回的时候,刘芳亮已经发起了反击,集中了所有的迫击炮,对着三部的大营狂轰半个时辰,然后一万骑兵开始冲阵,步骑兵随后跟进。慌乱中临时凑起来的一万多的和硕特部骑兵,在一轮对冲中就吓得魂飞魄散,明军的战斗力太彪悍了,掉在地下的几乎都是和硕特部骑兵,漏下的骑兵被随后跟进的步骑兵一一射杀,根本就没有再战的机会。其他的三部士兵看到这种惨剧,谁还敢向前冲啊!掉头就向河对岸冲去,上岸不久就碰到了包抄而来的两万明军骑兵,掉头向北冲,仍然是明军骑兵,后面追赶的还是明军骑兵、步骑兵,四万多三部士兵在明军的包围中狼奔豕突,企图逃跑,但是基本没有可能。
………………………………
第一百零一章 进军大西北(九)
这次阿亚古兹河战役,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首先宣布投降,因为他的人最少,经不起再杀戳了。和硕特部首领图鲁拜琥被俘虏,杜尔伯特部首领被杀,俘虏士兵近三万余人,缴获的物资主要是马匹,粮食基本上被消耗尽了。卢象升和小帖木儿汗在临时营帐里,接待了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和和硕特部首领图鲁拜琥二人,这二人可以说也是一时的枭雄。和鄂尔勒克如果不是这场战争,在前世两年后他将率领本部和其他两部的一些人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在那里游牧了一百年。而图鲁拜琥则在几年以后成了西藏*、班禅喇嘛所封的固始汗,占据了青藏高原成立了和硕特汗国,也是存在了一百多年。不过从现在开始,他们已经不会再有那些事了,卢象升是不会再给机会让他们再那样做了。卢象升和小帖木儿汗招待他们吃了一顿饭,然后给他们讲了一通朱有孝的道理,这两位就迷迷糊糊的回到休息的地方去了,至于是不是口服心服就不知道了。
朱有孝的旨意很快就到了,接纳小帖木儿汗部落的归化是必须同意的,直接授予他管理地方协助卢象升收复准葛尔部落。婚事自然也是同意的,并且按照老习惯还是请孙承宗写了一幅喜对,自己也送了一颗珍珠给卢象升,让他做聘礼。同时朱有孝还让钦差带来了二十台的“铁牛”,附送驾驶员、维修人员三十余人。当小帖木儿汗看到冒着黑烟的“铁牛”满地跑的时候,直接就爬到地上拜了起来,他那见过这般神物啊!赶紧把和鄂尔勒克和图鲁拜琥一块叫来,让他们也看看这般仙物。毫无疑问的,这二人也被惊呆了,尤其是当驾驶员在“铁牛”前端拉出三只五尺长的铁枪时,二十台“铁牛”一起向前冲的气势,让两人彻底跪下了,直接向卢象升表示,无条件接受归化,马上回到部落里联系族人商议回归事宜。
接收了土尔扈特和和硕特两部以后,卢象升声势大振,相反的是准葛尔部落则是彻底丧失了东进的机会,尤其是土尔扈特部落还在他的后方,见势不妙的哈喇忽刺立刻率部北遁,连卢象升部队的面都没敢见,就吓得逃往鄂毕河与叶塞尼河上游流域之间。至于失去了首领的杜尔伯特部,手下就被小帖木儿给接受了。经过协商,三个部落互相进行交叉婚配,交叉分配牧场,彻底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整体,和鄂尔勒克和图鲁拜琥都成了卢象升手下的将领,然后各自挑选一万士兵,再加上小帖木儿那里招收的二万新兵打散重新编队,继续训练,等训练结束后,卢象升手下将要达到十万兵力,等待着朱有孝下一步的命令。
在于阗城等待补给的袁崇焕也没有闲着,没有大的战斗就进行小一点的剿杀,反正现在也不用怕叶尔羌汗国的人来进攻,这座于阗城还真是不错,袁崇焕在这里得到了大批的粮食,这就解决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余下的只需要从西宁向这里运输子弹、*、炮弹、医药就行了,其他的这里都有,毕竟这是叶尔羌汗国的六城之一。
耐心的等待到六月底,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万多步骑兵在李过的带领下来到了于阗城。大量的物资和三万步骑兵,让袁崇焕非常的高兴,这下子他心里彻底有了安全感。不过李过还是不开心,袁崇焕仍然让他带着五千步骑兵守卫于阗城,其他的七万多人马要去下一个目标――叶尔羌,那是叶尔羌汗国的都城。
叶尔羌汗国一直没有发兵来夺于阗城,这事一直让袁崇焕莫明其妙,盘算着援兵就要快到的时候,袁崇焕的侦查员终于传回了信息,原来这一段叶尔羌汗国正在为争夺汗位内斗呢。既然这样,袁崇焕就毫不犹豫的决定发兵叶尔羌城,不过这次是七万多大军出发,自然无法掩盖行踪,再加上近九百多里的复杂地形,还有这是攻打敌人的都城,估计会用较长时间,只能慢慢来。
七万大军再携带大量给养,行军速度可想而知,当作先锋的仍然是洪承畴和郝永忠,他们带五千人马先行,随后的是李鸿基率领的一万五千骑兵跟进,最后是袁崇焕自己带着大队人马。袁崇焕的安排是缓进急攻策略,为了避免长途行军士兵过于疲劳,再者已经接近叶尔羌汗国的都城,叶尔羌汗国肯定会有大批人马迎战,要想避免对方的突然袭击只能尽快解决战斗,不和对方纠缠。
袁崇焕的小心还是有效果的,前锋洪承畴和李鸿基的部队相距十里左右,袁崇焕则和李鸿基保持不超过十五里的距离。但是即便是这样,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不是没有意外发生。洪承畴的先锋部队一路之上没有非太多的力气就抵达了叶尔羌城周围,也没有碰到太多的叶尔羌汗国的军队,只是发现叶尔羌城四门紧闭,城墙上旌旗招展。等到洪承畴来到城下的时候,城上的士兵弓箭乱射,甚至还有土炮打来,洪承畴的部队都是骑兵,攻城自然不太方便,就绕着四门查看。半个时辰以后,李鸿基的队伍也到了,李鸿基这一万五千人马里面有五千步骑兵,两万人就把叶尔羌城围了起来,在东城门下五千步骑兵摆开一百多门小迫击炮开始轰击城门楼。这叶尔羌城毕竟是都城,城墙要比于阗城墙和城门坚固多了,打了近半个时辰,仍然没有清理干净。就在这时,忽然间有通信兵来报,袁崇焕部遇到了叶尔羌汗国的大队人马,近十万叶尔羌汗国部队突然把袁崇焕的大队人马围困在三十里外,要求洪承畴必须尽快攻下叶尔羌汗国的都城。
原来叶尔羌汗国刚即位的国王阿卜杜热依木也是一个有智谋的枭雄,再加上熟悉附近的地形,定下了固守都城,决胜郊外的战略。放过了袁崇焕的两拨前锋,从沙漠深处埋伏的部队突然出击,截断、包围了袁崇焕的主力,为了加强进攻力度,他还安排了近两千的骆驼部队,这骆驼部队非常厉害,骑兵的马刀够不着劈杀,火枪一下子又打不死,应该说比较难缠。袁崇焕的前面五千骑兵就遇到了这种问题,好好领队的千总比较机智,一看不妙,再损失了一百多骑兵之后,迅速撤退下来。袁崇焕见到骆驼部队以后,也是吃了一惊,好歹还带着手摇机枪,立刻命令就地修筑工事,很简单的就用草袋装上沙土构建了简单的机枪工事,终于用手摇机枪挡住了骆驼部队的攻击,打死了近千头骆驼,但是也被叶尔羌汗国近十万人的部队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袁崇焕见事不可为,立即采用防守战术,这家伙在前世就是凭借防守出彩,进而炮击努尔哈赤出名的,所以防守反击是他的拿手好戏。
叶尔羌汗国人也是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从三面包围了袁崇焕,袁崇焕则是四面都用沙袋围成了一道城墙,再布置一些拒马之类的东西,摆出一副防守的阵势,静待叶尔羌汗国人的进攻。袁崇焕现在不能主动进攻,步骑兵对付骑兵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工事在防守中大量的杀伤。其次袁崇焕也不能让洪承畴、李鸿基回马合击,一旦回撤就可能受到城里敌军的反击,现在是僵持形式,如果洪承畴他们拿不下叶尔羌城或者失败,就得看这里的战斗结果,如果洪承畴拿下都城,翻身合击,这里的十万叶尔羌汗国士兵就会迅速瓦解,当然了,如果袁崇焕这里挡不住撤退了,这次的战役就算是彻底失败了。
………………………………
第一百零二章 进军大西北(十)
洪承畴当然不会让袁崇焕失望的,这家伙是进士出身行武职,自然足智多谋,见到半个时辰也没有打下城门,就在城四周转悠,终于在东门和北门之间找到了破绽,他发现叶尔羌城的土炮藏的比较隐蔽,迫击炮炸不开城门,也炸不开城墙,但是土炮却不能移动。于是他命令两千步骑兵绕到这里,用击发枪清理城墙上的敌兵,在五十丈的范围之内城墙上不能站起一个敌兵,然后命令步骑兵冲到城墙下面挖出一个小地洞,虽然都是石头,可也禁不住人多,终于还是挖到了城底下一丈深的地洞,接着命令爆破兵将所有*全部放了进去,接出引线,等到到了安全距离之后点燃。
因为洪承畴是就此一搏的心态使用*的,他也不知道具体威力有多大,就只见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过后,城墙出现了一段十丈宽的大坑,砖石都不知道飞了多远,然后两千步骑兵迅速冲进城里,护住缺口、填平道路,给后续的骑兵让开道路,这次因为时间紧迫,洪承畴也顾不得伤亡了,让骑兵迅速进城,顺着大街快速冲杀,步骑兵随后跟进清理残余。还别说这次洪承畴还真是做对了,叶尔羌城的士兵大部分都在城墙上防守,见到城破了,就纷纷下城向这里涌来,骑兵队步兵,根本就是屠杀。打开东城门,李鸿基的骑兵快速顺大街占领其他的三个城门,叶尔羌城连开城门逃跑的机会也没有了。
郝永忠进了城之后,带着骑兵绕着城墙根是啥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再也看不到一个活人,然后带兵冲向了汗府,这里的卫队早就保护着阿卜杜热依木逃跑了,郝永忠就让士兵把这里乱七八糟的人都看管起来,本来想立个头功,结果很郁闷,更郁闷的是,不大功夫李鸿基就押着阿卜杜热依木去见洪承畴了。
看着被押得的阿卜杜热依木,洪承畴问道:“李鸿基,这人是谁?”
其实从衣服上完全能认出这人是谁,李鸿基很聪明的答道:“不知道,一直不投降,杀掉算了!”
就这样,两人谁也不愿意立功,悄悄的就把这家伙给杀了,这时郝永忠也过来见礼,洪承畴想起于阗城的事情,看了看二人,咬咬牙:“屠城吧!”
“什么,还有人反抗,凡是反抗的一律格杀。”二人心领神会,都他妈是嗜杀之人。
血腥的黄昏,到处一片哀号。郝永忠、李鸿基二人重新回到城中,告诉士兵可以格杀无论,其中的暗示不言自明,两个时辰以后,除了年轻的女人以外,其他的全消失了,然后就是清理这些尸体,忙活到半夜才算完工,再去休息。
第二天早晨天刚麻麻亮,洪承畴整顿人马,留下刘宗敏带三千守城,其余的全部去会和袁崇焕。却说袁崇焕带着步骑兵依靠简单的工事和优势的火枪、手摇机枪、迫击炮;大量的杀伤着进攻的叶尔羌汗士兵,虽然有首领在后面压阵,这些被洗了脑袋的士兵也是悍不畏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死,一天的进攻下来就将近两万人。第二天早晨一起床,还没有吃早饭呢,这些不怕死的悍兵就开始了第一波攻击,袁崇焕指挥着明军沉着应战。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洪承畴部从叶尔羌汗国士兵的后面杀了上来,这面的士兵很快就溃散了。袁崇焕趁机将五千骑兵交给洪承畴,洪承畴也不客气,以郝永忠、李鸿基各带一队人马,朝两人相反的方向两边齐动,有一种横扫千军如席卷的气势,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叶尔羌汗国士兵就彻底被冲击垮了,到处都是四散的失去控制的散兵。
这些溃散的士兵不都是骑兵啊,往沙漠里跑只有死路一条,但是也只能往哪里跑,明军就在后面死命的追击,一直把他们赶到了沙漠的深处,生死由命去了,让后收兵直达叶尔羌城,稍加休息,填饱肚子,留下一万人袁崇焕自己守城,顺便清理残敌,其余的有洪承畴率领就杀向喀什。喀什城的士兵已经被抽调一空,面对来势凶猛的洪承畴,它就像一个被脱光的少女,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就算城墙再高大,没有士兵也一样得失败。喀什城里居住的多是工匠和富商,洪承畴一点也不客气,仍然是屠城,除了里面的汉人、羌族人,其他的族裔除了年轻的女人留下,其他的一概杀死。羌族人也是汉人的一个分支,和汉人一样的血统,是大明朝的子民。
洪承畴的屠城政策吓坏了叶尔羌汗国的军民,强悍的战斗力量让人望而生畏,接连失去几座重要城市的叶尔羌汗国人,彻底对洪承畴产生了畏惧心,附近的大小城镇里的居民纷纷逃离。当袁崇焕再让洪承畴出兵征服阿克苏城的时候,阿克苏就剩了一座空城,里面的人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早就弃城而逃了,包括曾经被赶进大沙漠里逃得了性命的。他们逃跑的方向就是天山深处,至于能不能出去就不是别人考虑的了。
经过袁崇焕的西域战役,尤其是洪承畴的残酷杀戳,在南疆的***教势力基本上被根除了,剩下的除了信仰佛教的蒙古人,剩下的就是汉人、羌人、以及朱有孝认可的是女娲造人时扔得较远的原著居民,比如土谷浑人。总而言之吧,朱有孝的民族主义观念非常强烈,这些人都算他认可的炎黄子孙。
大的战役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围剿残余的漏网之鱼,现在已经到了深秋的季节,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在寒冷的季节里枪支的使用受到限制。朱有孝下令暂且停止进行新的战役,开始对新的统治地域进行巩固,方式无非是文化教育,继续向这一带移民等。现在大明的一亿多人口基数还是很大的,何况现在的人们的思想已经非常开化,“树挪死,人挪活”的观念深入人心,何况条件有非常优惠,谁愿意在老家哪的一亩三分地上受苦呢?还有的好处就是通过移民政策彻底打乱了固有的农村的地方宗族势力,为进一步的民主、自由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同地域的人互相结婚,促进了人种的变异,使得后代更加聪明、强壮。
袁崇焕、卢象升二人在天山南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