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场比试的的结果让硕垒心服口服,不得不佩服明军的强大,其实这个结果连吴克善都感到吃惊,他都没有想到孙传庭的亲兵会如此的彪悍,暗暗心里对自己父亲的智慧充满了佩服,要是自己的部落和明军对抗下去,照今天的结果看,灭族是没有什么疑问,至于明军的损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三场比试的结果都是惨不忍睹,谟啰呗玛也是灰心丧气,想不到就连自己最精锐的亲兵卫队在明军面前都是如此不堪一击,那么普通的族人更是无法抵挡明军的攻击,这仗要是打下去,自己的整个部落族人都死光了也阻挡不住明军的前进步伐。谟啰呗玛彻底死去了对抗明军的的信心,为了避免灭族,和谈就成了必然的结果,至于条件,想来孙传庭也不会亏待他。
任何人都崇拜强者,硕垒也不会例外,他对孙传庭的卫队长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败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高兴的和这位队长拜成了把兄弟,其实这位卫队长是一位武林弟子,名叫贺人龙,是一位武举人出身,现在正是三十来岁的汉子,在后世人称“贺疯子”,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手段血腥,杀人如麻,不过现在朱有孝改变了历史,不会再发生这事了。
和谟啰呗玛做了初步的和谈协议,具体的还需要孙传庭来谈,吴克善就和谟啰呗玛告别,带着卫队开始返程,硕垒这位打出来的朋友,也带着人送别结拜的兄弟贺人龙,一直送到百里开外,就在分别的时候,却发生了一场让他死心踏的战斗。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谋略
硕垒正和贺人龙依依不舍的告别,在河滩路上的前后都响起来沉重的马蹄声,在马蹄声响中冲出了大批的人马。硕垒一看脸色苍白,这些人马根本就不是自己族人的,是林丹汗的部下,一眼望去东边的人马铺天盖地,足有五千余人,再看看自己的不到二百人的小队伍,硕垒几乎都绝望了。
事情的原因很简单,吴克善带人前来和谈,还有比试对抗的军演,这时肯定会惊动很多人,本来孙传庭也没有打算隐瞒,所以和谈的消息传的非常快,林丹汗自然不会让孙传庭和谈顺利成功,一直就派人暗暗地盯着和谈的进展,看到他们达成初步协议时,林丹汗气的肺都快炸了,便和土谢图汗商议破坏这件事。
本来吧,土谢图汗在喀尔喀蒙古的势力最强大,也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他带领喀尔喀三部接应林丹汗来到大漠之外并不是什么好心思,无非是想借机吞并林丹汗的人马,利用林丹汗的名头扩大势力。现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林丹汗和彻辰汗火并,土谢图汗便建议截杀明军的谈判小队,栽赃陷害谟啰呗玛,让林丹汗或者他自己吞并彻辰汗部落,这才有了怯绿连河畔的堵截作战。只不过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是土谢图汗预料的结局,那就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了。
怯绿连河畔的战斗即将拉开,面对数倍之敌,贺人龙冷静的分配任务:“吴克善大人,让您的卫队跟在我们后面,千万记住别落下,我带队负责为大家打开一条道路。硕垒兄弟,你的人马回去的路已经被堵死了,先跟着愚兄冲过去再说吧,你跟在吴克善大人后面,护住他的后路吧。弟兄们,涌泉式冲锋,杀。”
“杀、杀、杀。”一百名孙传庭的亲卫队员士气震天,吼声如雷。
只见贺人龙一马当先,一百人竟然分成四列小队,就像一只射出的利箭,冲着迎面的五千人马就冲了过去,没有丝毫的惧怕和犹豫。在别人看来这无疑是飞蛾投火的举动,可是在贺人龙的带领下,却像虎入羊群。但见这支小队所过之处无不披靡,所到之处如踏平地,细看他们的队伍,却是井井有条,各负其责。前排四人扬臂射弩,然后左右分开,放缓马速,第二排四人负责砍杀未死的敌军,然后左右分开,放缓马速,第三排士兵收拾漏网之鱼,第四排士兵又开始重复第一排士兵的战术;第一排的士兵则回到最后一排,就这样始终让对方面对三到四个人的突击,一轮又一轮的冲击,直到杀出重围。
面对贺人龙凶悍的冲杀,显然对方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想要大面积覆盖式射箭,但是对方的速度太快了,何况都是马上冲锋,近一点的连第二次拉弓的时间都没有,远一点的威力就差得太多了,覆盖式射箭主要针对的是步兵冲锋,对于骑兵那必须得强弩,这临时起意的计划那有什么强弩啊!更何况马上的游牧民族哪有怕骑兵对冲、对杀的人啊!可是今天他们终于碰到了最强悍的对手,悲剧的结果已经注定。
两刻钟的功夫,只用了两个轮次的冲锋,贺人龙就杀透了林丹汗部落的包围圈,看看一百名部下,近似无损,偶有小伤,心中大喜,回头看看一路的尸体都是林丹汗部落的,再看结拜的兄弟硕垒,那厮简直就是崇拜的眼光看着自己。危险还没有过去,林丹汗的人马经过整顿再次围了上来,贺人龙让吴克善带着他的人在前面,自己带着亲兵卫队断后,看见追的近了就让部下后头用火枪在马上射击,这些士兵们就一个个倒骑战马,在马鞍子后面支起火枪射击,看得林丹汗的士兵都有些眼呆。
就这样一前一后追赶了近二十里路,猛然间就听得一片爆炸声响起,在河边的草层里、小树林后面等都响起了小迫击炮的声音,正在追赶的林丹汗部落士兵遭到了迎头炮击。被明军迫击炮吓破胆子的林丹汗士兵,马上就知道遇到了埋伏,就开始撤退,不过已经来不及了,在怯绿连河对岸已经有大批的明军围了上来,后路也已经被明军堵住,惊天动地的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没有任何抵抗的心里底线,大部分士兵开始下马扔掉的兵器,等待着被俘虏的命运。
来人正是孙传庭派来的曹文诏,本来孙传庭是预防谟啰呗玛和谈不成反目,才派遣曹文诏来接应,没想到谈判非常顺利,于是曹文诏就地宿营等待着吴克善一行人的到来。结果探听消息的士兵报告有大队人马到来,吴克善马上就警惕起来,带了人马就前来接应,在望远镜里看到贺人龙他们勇猛的杀了出来,就让部下在怯绿连河两岸埋伏下来,反正现在也是旱季,河水很浅,基本上不影响战马冲锋,这样就逮住了一条大鱼,围歼了林丹汗的这支想围歼吴克善一行的部队,围猎者被凡围猎,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在‘大翰耳朵’也就是后世的温都尔汗,孙传庭和谟啰呗玛进行了融入大明的具体事宜,就连在呼仑贝尔城的奥巴和宰桑*布和都来见谟啰呗玛,他们开始称兄道弟,热情的向谟啰呗玛介绍自己的部落融入大明后的繁荣景象,让谟啰呗玛甚至都有些眼馋为什么不早些融入大明。在随后的日子里,这座城就被称为温都尔汗,随着不少人口的迁徙,这里慢慢就成了附近的皮毛交易中心,和谟啰呗玛心中想象的城市就差不多了。
孙传庭在温都尔汗稳定下来以后,就开始先下一个目标开进,除了怯绿连河畔一带属于谟啰呗玛的地盘以外,大部分的领地都是土谢图汗的势力。本来大漠以南也有土谢图汗的领土,可是在接应林丹汗的时候,被明军追得都逃了回来,失去了大漠以南的势力范围。孙传庭就按照原来的计划准备直取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孙传庭的意图就是想法和这位活佛接触,看看能不能最简单的解决漠北喀尔喀蒙古其余的几部,但是具体能做到哪一步,谁也不敢保证,因为就是奥巴、谟啰呗玛也不是特别了解这位活佛的性格到底是不是开明,毕竟这位活佛来到这里才十年,而且是从乌斯藏那里被喀尔喀的土谢图汗联合请来的,平时都是敬仰,没法了解内心。
要说这蒙古人和佛教的关系其实也挺有意思,本来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那是大杀四方,从科尔沁草原一直杀遍几乎整个亚洲,还有半个欧洲,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杀人无数,是具有狼性的民族。可是他的子孙们却不是那么争气,一个一个的部落随着生活安定下来,却逐渐被当地的宗教同化,其原始信仰“萨满教”渐渐的失去了统治地位。同阿拉伯人接壤的地方信仰了*教,而到了达延汗这里更是皈依了藏传佛教,*喇嘛就是达延汗所封的称号,他不但皈依佛教,而且还宣布“萨满教”非法,这就造成了整个蒙古人的信仰危机,为后来的蒙古人衰落埋下了苦果,从此蒙古人失去了狼性,可见宗教信仰的威力是多么的可怕。
就在孙传庭想法接近哲布尊丹巴活佛的时候,林丹汗和土谢图汗也在勾心斗角的算计这件事,土谢图汗也是皈依了佛教,但是林丹汗那里却并不是信佛教,和科尔沁部落一样信仰萨满教,这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林丹汗虽然是逃过来的,但他毕竟是正宗的成吉思汗嫡系,在蒙古人眼里还是正统继承人,所以土谢图汗要想称霸草原还得能够获得正宗的继承权,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面和心不合,互相算计。
土谢图汗要想取得统治权就得让林丹汗灭亡,林丹汗也不是傻子,就提出自己北上,让土谢图汗留在当地统治,这样一来,土谢图汗就成了林丹汗的挡箭牌。土谢图汗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范围,与明军的大战就成了不可避免的情况,于是土谢图汗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调集部落,准备与孙传庭一战决定胜负。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谢图汗的覆灭
土谢图汗的计划是利用最多的军队,把孙传庭的军队引诱到最有利于他的骑兵作战的地域,然后聚而歼之。这人的志向虽然远大,但是他的实力并不和他的志向相匹配,他还没有直接看到过明军那恐怖的战斗力,如果在接应林丹汗的时候,土谢图汗接触到了明军的李鸿基部,他就不会这么野心勃勃的要一战决胜负了,也许是在高层待得太久了,失去了思考现实的能力。总之,这次土谢图汗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接下来他就会为这个错误付出代价。
四五月的天气,漠北蒙古开始变得生机勃勃,在往年这个时候,大批大批的牧民开始从圈里赶出自己的的牛羊,四处出去放牧了。但是今年却出了变故,明军的到来让他们心里充满了不安,大量的青壮男人被告知要去和明军作战,剩下的老幼只好去放牧。牧人们的心情没有像草原一样显出勃勃生机,而是像面对狼群的羔羊,个个充满了不安。
其实人是非常奇怪的动物,当围猎弱小的猎物时,一个个心潮澎湃,情绪高昂,充满了激情,当受到强大的势力围攻时,则一个个垂头丧气,如丧考妣。比如说游牧民族历次南下,一声令下则是如狼似虎,骑上自己的战马,一窝蜂似的就去抢劫、杀戳,但是一旦碰上卫青、霍去病之类的猛将就会做鸟兽散,连抵抗的能力都弱的不堪一击。历史上无数次的游牧民族南下多数都是虎头蛇尾,这除了进入中原以后的人口数量不成比例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军队素质问题,毕竟他们的正规军事训练的人员有限,多数都是临时征集的牧民,当正规军队被数量庞大的汉人正规军击败的时候,普通的牧民作战意志马上就会丧失,最终会被赶回大漠。
所以,当土谢图汗征集牧民对抗孙传庭作战时,真正充满打仗激情的牧民并不多,仅仅是凑个人数而已。他们的军事素养或者说战斗能力,和孙传庭的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尤其是配备了近现代火器的明军。孙传庭的正规军队有五万余人,土谢图汗征集的牧民青壮达到十万,但是孙传庭是进攻方,他可以选择任何对自己有利的地方攻击,而土谢图汗则必须把自己的每一片地方都得提防。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些兵法谁都能背下来,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土谢图汗的兵力足够两倍,实力却是不足一战,又无法放弃这大好的利益,这就造成了他极大的困惑。
不过这事孙传庭替他就解决了,孙传庭的目的就是一击成功,没有拖泥带水的意思,所以五万大军直接前进,就让土谢图汗集中所有的兵力进行决战。堂堂正正的击败对方,让对方败得心服口服,再也提不起抵抗意志,这才是孙传庭的唯一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收服土谢图汗的部落。
在哈喇河畔平坦的草原上,土谢图汗的十万人马和五万明军拉开了阵势。俗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何况现在的十五万人马摆在一块,十几里的宽阔地域内拥挤在一起,到处都是准备厮杀的士兵。孙传庭既然想要对方心服口服,那就必须依靠犀利的进攻砸烂敌人的阵地,让土谢图汗的士兵体会到什么叫做正规军队的攻击。
暖融融的春日阳光似乎也变得有些寒凉,孙传庭的三万步骑兵开始摆出攻击攻击阵势。首先攻击的是一个三万人的营地,在骑着马快速接近到半里远的距离时,土谢图汗的五万人马从营地里列队迎击上来,明军立刻下马,井井有条的派出列队枪毙的五列五层队形,马匹也是分开排列在士兵两侧,后面的迫击炮列队排开,对着土谢图汗的营门口开始覆盖式打击,一时间硝烟弥漫,大营门口血肉横飞,少数冲过大营门口的士兵向着明军步骑兵冲来,但是在五排士兵不间断的排射下,根本无法靠近二十丈的距离之内。除了堵住营门以外,其余的迫击炮又开始对着大营的人马聚集的地方覆盖。
步兵开始攻击前进,排排子弹有序的覆盖着前方,逃过迫击炮轰炸的漏网之鱼也一个个被击毙在马上,弓箭的射击距离总是在击发枪之外,只能挨打还不了手。有的土谢图汗士兵企图依靠营寨木墙射箭,已经打乱了营地的迫击炮又开始对着寨墙覆盖轰炸,而步骑兵也不慌着攻入营寨,而是在弓箭的攻击范围之外,围绕着寨墙射击。
当迫击炮在营地前面清理出一块空地的时候,一万多明军步骑兵开始进入营寨,接下来就是开始排队枪毙。失去了战马的骑兵就不再是骑兵了,没有了冲击力的骑兵对于近现代的火器,只有等待着屠杀,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抵抗明军的攻击。不到半个时辰的攻击,土谢图汗的士兵伤亡惨重,尤其是被迫击炮攻击到的的地方,士兵以受伤亡最多,到了步骑兵攻击的范围之内,就不存在受伤了,全部都是被击毙。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土谢图汗的第一个大营就溃散了,士兵们从能够逃出来的所有地方,拼命地向外逃跑,但是围着寨墙的明军精准的射杀着每一个企图逃出营寨的士兵。随着第一个士兵放下武器,到所有的士兵跪下投降,这只是一瞬间的时间,明军俘虏了将近二万人的土谢图汗士兵,几乎和自己的人数差不多;这些人已经吓破了胆子,都是颤抖着举起双手,接受明军士兵的指挥。明军的迫击炮迅速进入这个大寨,部署在营寨的墙下,等待着下一场的战斗。
不出孙传庭的预料,看着这座大营被迅速攻破,土谢图汗大吃一惊,害怕剩下的大寨遭到同样的战法攻击,就在明军刚刚占据这座大寨时,另外两寨的士兵就倾寨而出,企图趁着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夺回这座大寨,顺便以骑兵对步兵,展开杀戳。当土谢图汗的士兵从两侧包抄快要会和的时候,明军的骑兵就从后面分两路迎了上来,而刚进入大寨安置好的迫击炮就开始对骑兵进行了轰击,一下子就把这些骑兵炸得乱七八糟。明军的骑兵顺着迫击炮的炸点向前攻击,混乱的土谢图汗士兵无法阻挡明军骑兵凶猛的攻击,近战弓不如弩,劈杀比不上明军的“雪枫刀”顺手,也不如“雪枫刀”锋利。在曹文诏的指挥下,明军如臂使指,攻击犀利,队形严密,配合恰到好处。反观土谢图汗士兵,被迫击炮炸得队形不整,士兵们各自为战,结果被杀的越来越多。
看看土谢图汗士兵就要溃散,大寨中的孙传庭命令亲兵卫队带领五千步骑兵冲击土谢图汗所在的后营。土谢图汗今天也是疯狂了,派出了几乎所有的军队发出反击,他自己身边只有不到二千卫队,发现贺人龙带着五千人向他冲来的时候就感到不妙,命令一千人迎战,其余的保护着他就向后撤退。大汗旗一动,所有的人都知道失败不可避免了,这些平时缺乏训练的非正规军队军心就马上散了,很快就变成了溃败。
贺人龙率领的亲兵队很快的摆脱了阻拦的敌人,把他们交给随队攻击的步骑兵,自己只管盯着土谢图汗,这一百人如同大海中的剑鱼一般,速度极快的冲向土谢图汗的大旗方向,杀散一**拦截的骑兵,冲开一条血路,目标就只是逃跑中的土谢图汗,凶猛的劈杀,彪悍的攻击,让土谢图汗派出的肉盾无可奈何,犀利的亲兵卫队把土谢图汗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跑出三十里后,养尊处优太久的土谢图汗只能无奈的下马投降,结束了他的逃亡路程。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挣扎
当贺人龙押着土谢图汗回到营地的时候,这场战役已经彻底结束,土谢图汗部落的士兵除了溃散逃跑的,向明军投降的以外,死伤并不算太多。除了攻取第一个营寨时,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外,对另外的两个营盘冲过来的骑兵发射迫击炮只起到了打乱队形的作用,真正被炸死的并不多,再加上贺人龙彪悍的斩首出击行动,让他们失去了作战意志,最终收降的俘虏有四万多人,死亡人数不超过两万人。
土谢图汗属于被俘虏的敌人,他失去了谈判的机会,孙传庭也没有杀他,而是把他交给了谟啰呗玛,谟啰呗玛按照游牧民族的习惯,作为战胜者他有权利接受失败者的一切财产,但是还是根据孙传庭的意见,释放了所有俘虏,并且告诉他们自己已经接受了大明的谈判条件,将来要按照大明的管理方法管理大草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收取个人的任何东西,不过将来要实行牛羊马匹的圈养,在这一带开始定居生活,修建民房,不得随意游牧,免得破坏牧场的生态平衡。其实有些道理他自己也不明白,什么不得破坏生态平衡,他自己也觉得原来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么,反正孙传庭说了,就这样说下去慢慢再理解好了。
谟啰呗玛和孙传庭商议是不是让他和奥巴一起去会见哲布尊丹巴活佛,让哲布尊丹巴活佛接受大明的建议,开展佛教活动自由,但是必须接受朝廷的管理,要像乌斯藏那里的活佛一样,可以成为民间团体,但是不得干预政治事务。
孙传庭同意了谟啰呗玛的要求,并且答应他可以让哲布尊丹巴活佛可以以住锡地为中心,建设一座讲经诵佛的寺院,并且给予一定的土地最为生活来源,如果还有什么别的要求,也可以提出来,要尽量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事情有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谟啰呗玛和奥巴还没有出发,就传来了意外的消息。就在孙传庭和谟啰呗玛商议这件事情的第二天,大厅外面有人通报,说是有哲布尊丹巴活佛的弟子求见。孙传庭见用到的是求见的词语,就判断发生了不太好的事情,因为正常的词语应该是会见,就是打算商量事情。于是,就立即名人将来人请到大厅询问。
事情还是因林丹汗引起的,原来林丹汗把土谢图汗推到自己前面做挡箭牌,自己就带领部落直奔哲布尊丹巴活佛的住锡地,他的目的是让哲布尊丹巴活佛帮他说服札萨克图汗,还有附近的逐渐接受佛教的部落,扩大自己的势力。哲布尊丹巴活佛可不是普通的活佛,它是后世藏传佛教的四大转世活佛之一,几乎和后世西藏地区的*、班禅活佛齐名,尤其哲布尊丹巴活佛还是第一代活佛的前身,他肯定是一位务实的智者,不然的话作为一个外地人,他是无法融入当地生活的。据后来的记载,哲布尊丹巴活佛是四川理塘的藏族人,受四世*喇嘛的委托前来喀尔喀蒙古传教,而四世*喇嘛却是土默特蒙古达延汗的孙子,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权力斗争互相妥协的结果。
哲布尊丹巴活佛从乌斯藏地区来到这里已经十多年了,对于这里的复杂势力了解的比较充分,再加上他崇高的地位,对于外界的了解也是绝对多于普通的蒙古人,无论是朱有孝带领下的大明快速的兴旺扩张情况,还是李信的兵不刃血迅速取得乌斯藏大方式,这些情况哲布尊丹巴活佛多做了仔细的形势分析,以他那高超的智力肯定会偏向于和大明合作,林丹汗不会是大明的对手。所以在孙传庭向喀尔喀三部出兵的时候,他就打算出面协调,不料明军进军速度太快,还没有来得及沟通,已经被孙传庭收服了两位,而林丹汗的到来,让事情发生了以外的变化。本来他还想说服林丹汗接受明朝的统治,没想到林丹汗却凭借正统嫡系的名义要求他协助对抗大明。哲布尊丹巴活佛自然不会听从林丹汗的要挟,于是便被林丹汗劫持西行,好歹还有弟子逃脱,这就有了向孙传庭求救的事情发生了。
孙传庭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