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磨制镜片的同时,朱有孝还让工匠选竹子,选哪种直径在一寸到一寸半之间,选择柱子中间段,浑圆的。然后打磨,磨到选取三节,可以像伸缩钓鱼竿那样可以把三节伸缩成一节。然后在前头大的地方装上凸透镜,在后面装上凹透镜,伸缩可以调节焦距,以便观测远近的目标。就这样费了三天的时间,终于朱有孝式竹筒望远镜诞生了。
朱有孝心里乐呀,这当皇帝就是好,动动嘴就行了,要是全让自己去做,不知道手上要磨出多厚的老茧皮了。望远镜一共做出了十架,经过选择调试,一共有六架可以使用,另外四架效果不好,就存了起来。这工匠中最精明、手艺最高的叫朱灵,朱有孝所讲的每一个步骤他都能理解的非常清楚,一高兴就奖赏了他二百两白银,把他乐得差点抽过去。
下一个朱有孝要做的是水车,为什么朱有孝要制造水车呢?因为朱有孝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旱灾,几乎中国北部都会遭受旱灾。最严重时陕、豫、鲁、冀这些地方是赤地千里,禾苗无存,这是小冰川时期呀,自然灾害难以抵抗。而这时代水车主要使用在南方,并且主要是竹筒式的效率低下,朱有孝设计的水车是五、六十年代的虹吸式水车,暂且用绳子代替铁链扣,用结疙瘩缠上棉布代替皮垫的方式,用竹筒代替铁筒向上吸水,等到能够大批量炼铁的时候,再把这些都换成铁的,那效率就搞多了。因为现在地下水位很浅,挖一口水井并不太困难,难的是谁也想不起来挖水井浇地,像这样的水车每天浇上五亩地是完全可能的,等两三年在大明朝的北部有条件的地方都装上这种水车,基本上就不怕旱灾了。朱有孝现在的水车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品而已,等到徐光启、宋应星来啦,就让他们把他变成使用的水车就行了。
接下来朱有孝就去了火器厂,随行的有孙承宗、骆思恭,还有孙承宗选出的两个将官,朱有孝最感兴趣的是孙承宗竟然把明朝的另一位名将孙传庭给召集到了手下,看起来孙承宗还是有眼光的吗。到了火器厂,工部尚书王佐早就和火器厂的总管雷鸣天等候在门口。
据王佐介绍,这雷鸣天是好几辈子都呆在火器厂了,配*是个高手,经他制造的*还没有发生过打不响或者大炮炸膛的事件,不过这家伙就喜欢钻到*坊去捣鼓,把火器厂管理的乱七八糟的。因此兵部派来一个副总管来管理日常的生产。朱有孝大喜,他不就是需要找一个技术狂人来研究**吗!好,就他了。
孙承宗马上就要去辽东了,朱有孝带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挑选一些武器弹药,因为明军普遍身体素质不如建虏,所以必须配备强大的炮火。
于是,朱有孝便叫雷鸣天取来大炮和火枪试验。雷鸣天从手下的工匠手里取过火枪,“万岁爷,您看这火枪,它可以达到一百步,射击准头因人而异,就以小人来说,可以射中一百二十步以内的目标,一般的士兵能射中八十步远的目标就不错了,再远就只能靠散弹的运气了。”雷鸣天说道。
接着雷鸣天让朱有孝和诸位大人离远些,让人在一百二十步距离挂上一个人体目标,然后点燃火绳,就听“嗵”的一声大响,冒出一股黑烟,再看射击的靶子面部已经成了满脸麻子。
看完鸟铳的射击,再看大炮的射击,大炮在鸟铳射击时已经填装好了,又是“嗵”的一声巨响,实心的铁弹被打出将近三百步,然后有滚出近五十步。其实现在的大炮就是放大版的鸟铳,无论是射击的速度和杀伤力都很有限,只是再攻城时用来砸城墙效果倒是不错,但是那也得看运气,下雨天就没法使用了。
虽然见过现代枪械的朱有孝对于这些枪炮很失望,但还是夸奖了一番,鼓励他们好好干,但是更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发生走水事件,告诉他们要把硝石,硫磺,木炭分开存放,相距要超过一百步。
看到这些枪炮对付以骑兵为主的建虏作用不大,朱有孝很郁闷。忽然想起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使用过的“没良心炮”,就是用铁油桶抛射*包,但是现在到哪里找到那么粗的铁桶呢?有了!两响炮,对!就是这种东西,这种东西非常简单,下头放些松散的*,中间隔一层黄土,上面装多些*,凭借下面*的爆炸力就可以把上面部分打到很高的地方。
“雷鸣天。”朱有孝大喊一声。
“小人在。”雷鸣天吓得一哆嗦,扑通就跪地下了,他没有想到皇上为什么突然就大喊了一声。
“雷鸣天哪;”朱有孝说道,“我突然间想到一种东西,看看你能不能做出来。”
然后,朱有孝就把两响炮的简单图像画了出来,雷鸣天马上就说没问题。接着朱有孝又画出了一个铁筒,把铁筒底部做成一个活动环形套,这样一个发射微型*包的小炮就做出来了。
朱有孝命令雷鸣天:“立刻研制这种小炮,详细记录试验的每一次数据,根据燃火线的长度,测算出打多远爆炸,根据炮筒倾斜的角度记录能打出多远,根据底药的数量记录能够达到的距离。总之,如果你能把这种小炮制造好,记录好各项数据,朕就封你做个子爵。”
“其次还有这个。”朱有孝弹弓模样的叉子,“你把这个东西交给底下的人去做,来上五万支左右吧,必须在开春前做好。”
“是,小人一定不负陛下期望!”雷鸣天回道。
………………………………
第十章 局势
孙承宗走了,带着五千从神机营挑选出来的火枪兵,还有二十门大炮,五十门弗朗机小炮还有其他大量的军事物资,其中就包括朱有孝定做的那些叉子,朱有孝亲自带着大臣们送到了城门外。
朱有孝走到孙承宗面前,一挥手王安双手捧着一个盘子小跑着就过来了,掀开盘子上面的红布,朱有孝拿出那个效果最好的望远镜递给孙承宗,孙承宗不知何物,朱有孝就示意让他放在眼上,然后试着伸缩竹筒调节焦距。
看着眼前不断变化着的景物,孙承宗是大吃一惊,不由得问道:“陛下,此乃何种神物,如何能让臣看得清近十里远的景物。”
朱有孝道:“此物就叫望远镜,是西洋人最早发现的,不过因为原料问题没有大面积应用,现在朕和工匠们也就制造了十架,这五架是效果最好的先送给你和熊廷弼每人一架,其余三架你可以根据需要在战场临时分派,但是战后必须收回,以免流失。”
孙承宗说道:“有了陛下制作的如此神物相助,老臣就更加有信心为大明守住辽东了。陛下真乃聪慧,如此神物竟然可以制造出来,老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辽东郝图阿拉城,在努尔哈赤的宫殿里,现在正坐着一群人。努尔哈赤坐在正中,左侧坐着的是一位年轻的汉人,右侧则是长子爱新觉罗代善,代善下面是最宝贝的儿子皇太极。
这位汉人就是努尔哈赤的军师范文程,此人本是明朝的一个秀才,但后来随其兄经商辽东,在被努尔哈赤俘获后,投靠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因为受到他原来的军师*陆的教导统一了女真各部,因此对于有文化的、忠诚于他的汉人非常喜欢,因而范文程极受礼遇。
*陆,又作*六。明末浙江绍兴会稽人。努尔哈赤首任顾问。嘉靖末,时方年少。客于辽东,被女真所掳,约在万历十七年(1589)归属努尔哈赤。尊为师傅,号称";文学外郎";。职掌文书,处理外事,参与接待朝鲜、明朝使节。凡所有回帖(包括申忠一带回盖有建州左卫印的回帖)皆出于手。";教老乙可赤(努尔哈赤)儿子书";。褚英、莽古尔泰、阿巴泰以及皇太极,皆拜师授业。对努尔哈赤汉学知识颇有影响。";投属虏地几至三十余年";,努尔哈赤待之甚厚,";有子姓群妾,家产致万金";。后不知所终,疑为罪诛。无论*陆的结局如何,他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和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也改变了努尔哈赤对于文人的极度重视,这个结果不仅影响了最初的女真部落崛起,而且还对后世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像后来招降洪承畴等都有这个原因,以至于清朝建国之后,招降了大量的有文化、没骨气的东林党人,并且歪曲的使用了这些败类,致使国力日衰,虽然延长了清朝的寿命,但是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丧权辱国,失地求和,让领先世界的华夏文明成为世界的笑料。
范文程对于努尔哈赤的礼遇极为感恩,也是极力为努尔哈赤筹划计谋。其实萨尔浒之战就是*陆原来制定的计划协助努尔哈赤取胜的经典之一。范文程利用本身就是汉人的长相,结交来往经商的汉人,不但为努尔哈赤积累了不菲的钱财、大量的军事物资,还买通了许多的内奸,使得努尔哈赤才能知己知彼,在萨尔浒战役中摸清了明军的虚实,制订了在局部以多胜少,凭借八旗骑兵的机动能力而各个击破明军的进攻,从而奠定了努尔哈赤称雄辽东的基础。
现在努尔哈赤得到了熊廷弼已被押送至京城,被关押在东厂的消息。其实,熊廷弼的被押,也是范文程策划的一个阴谋,杨渊的大管家杨仁智就是就是范文程收买的卧底。其实事情很简单,杨渊岁数大了,也犯了男人们的通病,满足不了成群的妻妾,其中的一个小妾就勾搭上了杨仁智,而这小妾就是范文程派出的奸细,是一个满人,她的父母被李成梁给杀了,她对明朝人充满了仇恨,自愿献身做奸细。
杨仁智中了美人计而不自知,后来被范文程所胁迫,并且范文程也给了他大量的钱财。于是,杨仁智就成了出卖大明朝的叛徒。刚开始杨仁智还有些内疚,但在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面前彻底失去了良心,死心塌地的为范文程做事。就是他利用可以随时进入杨渊书房的机会,听到了杨缟和杨渊的谈话,搞清了明军的虚实,从而让努尔哈赤制订了“不管几路来,我只击一路”的战法,从而打出了以少胜多,以弱击强取得胜利的经典战役。
收到范文程的密信,要他鼓动杨渊赶走熊廷弼的任务,杨仁智就开始谋划。虽然熊廷弼一手促成了杨缟送命,但是就凭这一点杨渊也不可能就下定赶走熊廷弼的决心,必须还要有其他的更让杨渊愤怒的事情。杨渊也是辽东的世家,有着庞大的家族势力,要不也不可能在李成梁死后成为辽东的总督,维持这么大的家族势力,势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无论是维持同事关系,还是打点京城来的京官、京察,那都是需要钱财的,于是凭借总督的官职做些走私生意是必然的事情,这在明末的边关习以为常,无官不贪,杨仁智就和范文程设计好算计杨渊。
先是杨仁智排杨渊府中的亲兵穿上熊廷弼不下的衣服,在熊廷弼巡防各地的时候,骚扰附近的百姓,让乡绅们不断到总督府告状。接下来让范文程故意把杨渊走私的马队行踪私下透露给熊廷弼的部下,几次下来杨渊的生意损失惨重。杨仁智乘机怂恿杨渊公报私仇,这才有了熊廷弼被押进京的的事件。
范文程认为打蛇不死必有后患,秉持斩草必除根的想法,有密令杨仁智派人打点冯三元、姚宗文、顾慥这些心胸狭窄、贪财无度、无度党争的这些明朝官员,而杨仁智正好也得到了杨渊的暗示,打点京官,务必让熊廷弼丢官罢职的结局,这就有了三人联手弹劾熊廷弼的闹剧,原来的历史上,天启皇帝朱由校就上了大当,结果连连丢失辽阳、沈阳,造成了辽东局势大坏局面。
而今正是范文程这画蛇添足的手段,引起了朱有孝的警惕,派出了锦衣卫、东厂两个情报机构同时行动。
………………………………
第十一章 和天才们的谈话(一)
在天津城郊的一个小院里,年近花甲的徐光启正在小院里坐着,自从通州辞职赋闲以来都是这么打发时间的,话说了也白说,想做事也做不了。想来也是,让一个满腹才华的人赋闲在家,怎能受得了啊不郁闷抑郁就不错了。
这天就门口来了两匹马,马上两位官差,一位认得是本地的,另一位陌生。
本地的这位进门就喊:“徐大人,徐大人。这位老爷找您有事。”
陌生人说道:“您就是徐大人?”
徐光启应声到:“草民就是徐光启,不知这位大人找草民何事?”
“徐光启请接旨。”陌生人喊罢,就从背上解下包袱,恭恭敬敬递给徐光启,徐光启挺纳闷,接旨哪有请的,跪下等着听圣旨呢,结果钦差递过来一个包袱。
接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竹筒,等看清竹筒以后,徐光启大吃一惊。因为这就是朱有孝和工匠们造出的望远镜,下面有一道旨意:朕自幼就知先生大才,无奈皇爷不喜,故自甘平庸。今朕初登大宝,百废待兴。辽东女真,尤为猖狂。朕欲治利器,以灭此辈,望先生见信入京,共赴王事。
徐光启看完信后大喜,终于等到了自己要展示才华的时候了,原本大家都认为皇孙只是一个做小木匠的顽童,喜欢鼓捣一些奇技淫巧的木制玩意,其实这些东西也都是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啊,看来这个小皇帝野心不小,隐藏的很深哪,其实这是徐光启高估了朱由校,若不是朱有孝魂穿,他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既然新皇帝欣赏自己的才华,又有这样的奇巧望远镜做信物,徐光启自然不再犹豫,立刻收拾完毕,随钦差赴京而去。
同样的事情在安徽歙县也发生着,毕懋康见到的是一架微型的“二踢脚”发射器;而在江西奉新,刚刚去年才从京城落选回家的宋应星,看到的是一架微型的水车。二人和徐光启一样,都是立马收拾行李,随钦差进京。
人道十月小阳春,朱有孝登基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忙里忙外,整顿内宫,协调大臣;孙承宗已经奔赴辽东;锦衣卫、东厂还在为熊廷弼的案子奔走;而辽东的努尔哈赤正在舔舐着不久前被熊廷弼击败的伤口,以积蓄力量,准备来年卷土重来,只是不知道能否得逞。
十月末的一天,这天是风和日丽,在京城郊外的皇庄里,朱有孝正带着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工匠朱灵、火器厂总管雷鸣天等随便走着、说着话。这皇庄里面可真是丰富,朱有孝在这里见到了近年来从国外引进来的不少农作物,比如说玉米、红薯、土豆、西红柿,花生。除了红薯已经在东南沿海一带有所种植以外,别的农作物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红薯徐光启不稀罕,他曾经做过《甘薯疏序》的文章,但是他并不太熟悉红薯的生长环境,其实在北方的贫瘠土地比沿海地区的湿润气候更适合红薯的生长,像土豆也是如此。而玉米则是适合各地种植,并且越肥沃的土质产量越高。西红柿则是喜欢湿润的气候,夏天长势喜人,现在在皇庄看到的只是当做花卉养殖,放在花圃里。
应该说朱有孝今天来皇庄是有目的的,无论徐光启还是宋应星,他们都只能算得上是农学理论家,只是总结了别人的经验编辑的书,并没有亲身试验过这么多东西,也可以说是读书的业余时间编辑的书。
朱有孝则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这些全套的农活他都会,并且怎么做着好吃他都知道。他今天的目的是把这些高产的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储存方法、食用方法都告诉他们,再让他们写成书面文字教会更多的人,以此用来度过明朝末年的灾荒年景,为大明朝保存更多的生命。
朱有孝已决定明年的恩科所有进士都必须是年轻人,是懂得灵活变通的年轻人,凡是四十以上的书呆子一个不取,然后让吏部组织一个官吏进修学校,而自己就做这个学校的校长,目前老师就有两位,徐光启和宋应星也许还要加上周嘉谟。还有就是从各地选拔不超过二十岁的秀才和童生,当然都是贫穷人家出身的,进入新开办的职业技术学校,自己仍然担任校长,老师除了徐光启、宋应星以外,还要聘请李之藻和一些传教士,还打算聘请《算法统宗》的作者程大位的后人,李时珍的后人等等,要把这个学校办成世界性的综合性大学,以此来提高大明朝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大明朝的科学技术进步,从而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朱有孝决定在皇庄住上一晚上,和这个时代的科学大牛们好好沟通沟通,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他们的同行,这样也好以后和他们交流时不再拘束,自己说的话他们不明白时也好解释。
朱有孝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手艺,在野地里闷了一小窑红薯,用白糖做了一盆凉拌西红柿,红烧了一盆土豆炖牛肉,清炖了一锅胡萝卜羊肉,炒了一盘老醋花生米,在这里面都加上了辣椒,辣椒是用猪油炸过的。再看这些大牛们,刚才看着朱有孝指挥厨师们做菜都有些吃惊,闻到味道时口水都流出来了。现在开餐了,每个菜都让朱有孝吃第一口,然后就是风卷残云般吃了个干干净净,甚至年纪最小的宋应星还和朱有孝抢了一筷子,下了他一跳,逗得朱有孝一乐,让大伙都捧腹。
晚上君臣几人挑灯夜谈。首先谈到的是军械问题,雷鸣天首先发言:“臣研制的‘二踢脚’小炮已经初步成功,但是还有些小问题,一是准头问题,因为底下这一响就把纸崩碎了,所以射击目标不容易精准。其二是目测距离不好掌握,张三说目标一百步,李四说一百二十步,这样以来火药的底线长度不好掌握,使用的时候浪费弹药不算,还容易让敌人有所准备,失去了突然性,看看那位大人有解决的办法。”
毕懋康想了想说道:“要是在前头用硬泥或者石头作成尖的,再在中间的隔层中间加上一根或者三根硬实得的铁片试试,我看咱们射的箭为了保持稳定射中目标,后头都有羽毛,或者叫雕翎,这样可能好些。”
嘿,真不愧是能够造得出燧发枪的大牛,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
“谢谢毕大人,我回去试试,成功了我跟您磕头。”
“去,去。磕什么头,老弟,我们都是为皇上出力,都是应该做的。”
徐光启说:“估计距离的问题,跟个人的视力和判断有关,如果要测算出准确的距离,就需要计算,这就得制造出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就叫测距仪吧,可以根据勾股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距离。”
牛啊,大牛,这时代就想到了测距仪,这玩意要是制造出来,无论是陆战还是将来的海战,绝对是攻敌利器。
“在我朝最好的筹算家就是程大位了,可惜他已经去世了,不过在他的后人中应该还有精于筹算的人,《算法统宗》就是程大位编辑的,或者我们可以用这本书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徐光启接着说道。
朱有孝对雷鸣天说道:“你今后还要继续研制不同配方的火药,据说在火药中硝的比例越大爆炸力越强,硝的纯度越高爆炸力越强。你可以试着用熬硝的方法提纯,具体方法就是把硝融到水里面加上一些草木灰,然后搅拌均匀,再用锅煮开,等底下有结晶时停火,降低温度,然后取其结晶试一下,但是一定要小心,轻拿轻放,先小剂量试制,免得爆炸。”
………………………………
第十二章 和天才们的谈话(二)
朱灵说道:“小人在做望远镜的时候,使用的是万岁爷制作的工具叫磨床,使用起来非常省力,磨得东西又快又光。但是平时做活时锯东西、刨东西时非常慢,是不是能造一种锯床和刨床呢?”
好家伙,看起来需要就是科技发展的动力,真的是没错,朱有孝暗暗地想到,同时也为这朱灵这家伙的想像力感到震惊。
就在这时,放在炉子上的茶壶开了,茶壶盖被热气顶的啪啪直响,朱有孝直愣愣的看着茶壶不说话,结果又是朱灵说话了:“这热气能顶的壶盖啪啪的,要是壶大的话会不会把房子顶起来呀?”
“瓦特,中国的瓦特!”朱有孝一激动叫了起来,随手就拿起来一只前头烧黑的棍子画了起来,他画的是一个大茶壶,壶嘴老长老长,前面接着一个风箱,风箱的把接在一个纺花车子的摇把上。
在朱有孝身边站着的这些大牛们都愣住了,呆呆的看着这个画,只见朱灵嘴里嘟囔着:“造出来,造出来,我一定要把它造出来。”
朱有孝暂且不理会已经进入混沌思考状态的朱灵,让他自己去发呆。
接着朱有孝向雷鸣天问道:“现在我们一个月能造多少鸟铳?”
雷鸣天回道:“现在一个月只能打造三十杆鸟铳,因为打造铳筒太麻烦了,需要上百遍的打制才能打造一个铳筒,并且能使用不炸膛的只有五成,废品率非常高。”
看起来这打造工艺还是不过关,朱有孝记得《天工开物》上有过“炒钢”的介绍,知道明朝的炼钢技术不错,他在开废品收购站时,接触过小炼钢厂,多少懂得一些炼钢常识,现在就是因为炼钢的钢炉温度低,炼不出好钢,主要是炼钢用的燃料是煤,因为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