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起了这个心思,就决定好好看看,就在这个城镇里询问起来,这一打听还真对了,还真是一家子,于是洪承畴就派出一支千人的骑兵队伍越过天山,前去联系卢象升。卢象升接到洪承畴的消息时,哈拉巴哈刚刚击败吉尔吉斯人,于是卢象升马上让哈拉巴哈随着洪承畴的人带着族谱和一万骑兵赶向安集延,接受洪承畴的任务。
洪承畴也没有过多的废话,只是指着安集延城说:“我需要这里稳定下来,皇上不想看到这一带有信仰***教的蒙古族人,我将向皇上请求册封你为安集延汗,希望你能够明白皇上的意思。”
洪承畴说的非常简单,这里是原来蒙古族人的领地,你就是合法的继承人,希望你能够收服这一带的人心。哈拉巴哈神色严肃的说道:“谢谢将军的信任,哈拉巴哈就是皇上忠实的臣子,绝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也不会让将军失望,一定会让大明有一个稳定的边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洪承畴说:“这里的商业气氛非常浓厚,商人们多是重利轻义,希望你能够充分利用。另外我很快就会带领大军西行,这里的一切就交给你了,你可以向袁崇焕大人要求移民,把你的族人迁移过来一半,可能事情就会好的多,希望你能办好。”
哈拉巴哈道:“谢谢将军提醒,哈拉巴哈一定会按照将军的建议办事。”
在后来哈拉巴哈还真就从伊犁河畔迁徙过来了近十万族人,朱有孝也把哲布尊丹巴活佛和武当派的道人以及儒学大师黄道周派到这里,并在安集延大建学校,传授中华文明,儒、释、道三教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渐渐的驱逐了***教的势力,使得安集延成为了将来的中亚文化中心,这是后话。
安排好了后路,洪承畴开始带兵继续西进,顺着狭窄的山间平原到达了锡尔河边,在这里兵分两路,一部分由李鸿基带李过等二万人奔向撒马儿罕,那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通往古印度、伊朗和中国,曾经的帖木儿大帝在这里建设了无数的建筑,后来他的子孙也是从这里开往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作为洪承畴是绝对不会放弃的,他知道李鸿基这个人的能力,所以才让他带兵前往,把这里建成大明的前进基地。
安排好李鸿基前往撒马儿罕,洪承畴则带领郝永忠、刘宗敏和三万人马顺着锡尔河奔向突厥斯坦城,在哪里他将与刘芳亮、田见秀部会和,共同拿下这所哈萨克人的都城,彻底击败哈萨克人。
突厥斯坦城是哈萨克人南部城市。位于锡尔河下游右岸平原。中亚最具价值的古城。曾为中亚的手工业和通商中心。建有轧棉、建筑材料和饲料厂等。有古代陵墓等古迹。突厥斯坦是哈萨克汗国的首都所在地,市内有许多古迹建筑。现在这里做大汗的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系的后人苏丹克烈汗的后裔叶斯穆汗,他本人比较平庸,并没有做出过太大的事迹,但是他的父亲塔武凯勒汗却是一位了不起的汗王,就是他在位期间东征西讨,打下了广阔的领地,征服了四周的族群,还和叶尔羌汗国联合,打败了准葛尔部落,使其衰弱了几十年。
洪承畴和刘芳亮几乎是同时到达突厥斯坦城的,两支部队从东面和南面包围了这个都城。叶斯穆汗怎么也没有想到本来是自己攻击明军去了,明军却来包围了自己的都城,而且来的还是大量的军队,自己的军队都派出去了,这都城都快成了空城了,只好一方面加紧布防,一方面通知大军赶快来救援,至于等到等不到援兵,他自己心里根本没有底。
洪承畴很快就帮叶斯穆汗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军围住突厥斯坦城的第二天,明军的迫击炮就围绕着城墙东边和南边开始轰炸,城里也有火炮,但是那种火炮相对于明军的迫击炮来说,根本就是受虐,主要是射程不够,明军也不冒着炮火攻城,就把迫击炮排起来,看到火炮发射,就冲着火炮发射的位置猛轰,直到把这一块城墙炸塌,上百门迫击炮对着一个地方猛炸,这里又不是石头城墙,肯定受不了。
三天以后,城墙已被炸得七零八落,火炮损失殆尽,不等洪承畴发动攻城,叶斯穆汗就派出了使者求和,洪承畴通过安集延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嗜杀了,告诉使者,求和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的是投降,否则攻破城之后就是屠城,无奈的叶斯穆汗只好投降,并且写下一封要求进攻明军的军队投降的信件,让洪承畴自己派人送去。
得到都城被攻破消息的哈萨克联军,早就乱了军心,除了一部分怀有野心的部落首领领着部下向哈萨克西部的小玉兹逃跑以外,大部分的约十五万士兵向明军投降,西域的烽烟终于熄灭,大明又开始了在西域的大建设,准备接下来应对更强的敌人。
………………………………
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域风云(四)
收复了叶斯穆汗,就占据了大半个西域,按照朱有孝的意图,大明的势力范围拓展到乌拉尔山脉就可以了,以西的小玉兹算是和欧洲之间的缓冲区,今后不但要大力发展西域的经济和人口,还要武装和扶持小玉兹,使其能够成为西侧的屏蔽。南面大明的势力范围已经同莫卧儿帝国和波斯接壤,为了不和他们发生战争和冲突,朱有孝就让小帖木儿汗带领族人全部迁徙到了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并且一直扩展到乌兹别克人居住的地域,在哪里建立了省一级的的行政组织,然后就是市、县、乡一系列政权组织,小帖木儿汗就是那里的省长,区域包括现代的中亚的四个国家,让小帖木儿汗凭着一点血缘关系维持着那里的稳定,对此小帖木儿汗非常尽心的干好朱有孝交代的任务,依靠儒、释、道建立的一系列学校,尤其是黄道周的儒学大师并且是改良后的儒学,逐渐使得这一带的人们接受了大明的同化。朱有孝为了更加有效的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统治,还把大部分的老兵以建设兵团的形式复员到当地,就跟后世的建设兵团的性质类似,让他们和当地女子结婚,一下子就为这里增加了近十万的汉人,如果加上以后他们可以娶到二、三个老婆,二十年后这里将增加到六七十万汉人,大概能占到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比例,为此朱有孝给了他们非常优厚的福利政策,不用交地租,永远免农业税。
只保留了不到五万人的精锐士兵,这些士兵都是纯火器部队,击发枪和迫击炮是他们的主要武器,并且随着大明工业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武器优先配备。现在朱有孝的兵器工厂已经发展到了近现代的程度,水压机、各种车床的应用已经在兵器厂全面使用,再有就是蒸汽机作为原始动力,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大明中央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节省出来大量的铜金属,这就可以制造带有铜质金属弹壳的子弹,子弹是锥形的铁心包铅,可以保证射击时膛内的压力。金属冶炼的进步,使得枪管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毕懋康、孙元化二人通力合作,制造出了近似的毛瑟步枪,刻画出了膛线,加上了准星和刻度表,射程在六十丈之内基本上可以穿透一般铁制披甲。
火炮的制作进步更快,除了迫击炮的的射程更远,而且定量药包的使用使得射击的准确性更为可靠。另外还制造出了步兵炮,使用的是弹壳式炮弹,方便运输和攻坚,射程在五里左右,里面装填的是雷鸣天制造的*,可以炸开一般的石头城墙。
更让朱有孝高兴的是轮胎,宋应星的弟子们经过无数次试验,耗费了天量的材料,终于制作出了符合朱有孝要求的车胎,并且是内胎,至于外带很简单,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北,只要是有牧场的地方都有牛皮、马匹,甚至因为朱有孝大力发展肉类饲养,还有大量的猪皮,把这些东西加工一下就可以做成简单的车轮外带,为了保证耐用性,外面在绕上一圈铁丝。最为麻烦的内胎接口问题对于朱有孝来说反倒是最简单的,历史上朱由校是个心灵手巧的木匠,那木匠不是需要胶粘木头吗?那就是用这种胶来粘吧。这种胶叫做鳔,是用鱼皮加水熬出来的,在中国古时候粘东西都是用它,不但可以用来粘内胎,而且可以用来把几层牛皮、马皮、猪皮粘起来,然后在加工成可以装入钢制车圈的车外带。
有了这些内胎、外带、车圈以后,朱有孝的锅驼机就像长了更长的腿,行动就方便快捷多了,原来的一个时辰只能跑六七十里路,现在速度几乎快了三分之一。当然了,朱有孝可不敢在大力推行这种东西,那根本供应不上,不过有一句话叫做“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民间自有高人在,那些购买了锅驼机的地主们采用的是用猪皮的内层皮加以鞣质后缝合起来,再用鳔粘起来,似乎也挺好用的,只不过没有橡胶的轻便罢了。
朱有孝就把改良后的锅驼机向西域派送了近一万台,主要供应军队使用,除了平时供应军队运输物资以外,朱有孝也让建设兵团用来耕地拓荒,彻底解决了西域的粮食供应问题。
其次就是人员安排的事情,洪承畴就留在中部,除了西南部归了小帖木儿汗的边疆省,其余的大部分地区成立了西域省,全部由洪承畴负责,洪承畴摇身一变就成了文官,军事上由李鸿基担任军区司令,郝永忠担任副司令,李过回去帮袁崇焕。卢象升的人马减少到一万五千人,但是全部换了新装备,老装备都留给建设兵团,他的几个手下和鄂尔勒克、图鲁拜琥、巴图尔三人各自领兵三千,田见秀、刘芳亮归属了李鸿基,自己和袁崇第带五千兵,这些士兵都是重新打乱编制重组的,为了提高战斗力,卢象升还特地向朱有孝申请了三十多个大明官吏学院军事分院的毕业生来见习,传授士兵文化和军事技能,免得以后和俄罗斯哥萨克骑兵打仗的时候吃亏。
曹文诏的三万士兵除了挑选出来一部分精锐加入重新组建的队伍以外,其余的就地复员,成为建设兵团,在本地结婚生子,他自己则带着亲兵卫队回到孙传庭处,继续协助孙传庭练兵,后来孙传庭怕朱由检人单势孤,就派他去协助朱由检去了。
再说毛文龙带着手下的三员悍将,沿着东萨彦岭一直向前行军,途中遇到了不少当地的土著居民,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比较简单,再加上毛文龙队伍里大多数士兵是女真人,竟然和这些土著居民能进行简单的沟通,这些土著居民包括库亚特人、萨哈人和埃文克人,最为奇特的是埃文特人,他们的语言竟然和北边的女真人非常相似,经过简单的手势比划,就可以进行交流。毛文龙毫不犹豫的就向他们赠送了一些日常用品和一些食品,很快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了解到附近区域内的一些情况。
每年到天气暖和的时候,就会有不少黄发碧眼的俄罗斯商人到这里来购买皮子,交还给当地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是也时常有一些武装商人抢劫当地的土著居民,面对他们的火枪,当地的居民也无可奈何,被抢的只能自认倒霉。毛文龙在历史上曾经独霸皮岛几十年,除了武力以外,智力也不是一般的好,现在他就敏感的抓住了这个问题,收服当地土著的民心。
首先是埃文特人,他们对于毛文龙部能够很快认可,因为语言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再加上毛文龙送给他们的一些没有见过的生活用品,很快就和毛文龙部成了朋友。通过埃文特人做向导和通译,毛文龙结识了一些萨哈人和雅库特人,也送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品,这样一来毛文龙在西进的过程中就交下了一路朋友,虽然都是一些几百人的小部落,但是毕竟还是被当地人所认可,最终得到他们友谊的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
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风云(五)
当毛文龙他们走到东萨彦岭尽头,到达了叶塞尼河河边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村庄,在这里正发生着一场血腥的事件。一只五百多人的哥萨克匪徒正在洗劫这个小村庄,小村庄里只有不到二百多人,男人和老人几乎全部被杀死,六七十名女人被他们蹂躏,哭喊声、叫骂声和哥萨克人肆意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带队的向导看得两目赤红,转回头望向了毛文龙。
毛文龙看了看向导,明白了他的意思,直接抽出马刀一挥,三千山地步骑营士兵就冲了上去。正在肆意寻欢的哥萨克匪徒见到居然有人赶来干涉他们的好事,马上丢掉身下的土著女人,骑上战马整队迎击,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无非就是当地的土著青壮,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定会不堪一击。
毛文龙也是为了震慑这些哥萨克匪徒,也是为了在当地居民中树立大明军队天下无敌的印象,也不让士兵开枪、开炮,直接就进行骑兵战最残酷的对冲搏杀,他自信自己的部下肯定能够全歼这些匪徒,就算伤亡大一点,也要打出大明的威风。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哥萨克骑兵可以战胜两个法国骑兵,两个哥萨克骑兵可以战胜三个法国骑兵,50个哥萨克骑兵只能和50个法国骑兵作战,100个法国骑兵却可以战胜150个哥萨克骑兵,甚至更多。这一点既形容了哥萨克骑兵的凶悍,也说明了他们缺乏团体作战的精神。当然了,这些话毛文龙是不会听说过,但是他却知道朱有孝的练兵手册里讲的,要以小团队的作战方式,保持对敌人的人数优势,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
对面冲锋过来的是每行八人八骑的小团队阵形,毛文龙没有见过这种阵型,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威力,不管这种小阵威力多大,还是按老办法射杀、劈杀,结果除了射中眼部和咽喉的立即死亡,其余的却被胸甲、面甲挡住了,没有造成太大伤害,在接下来的劈杀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因为顿河马和哥萨克骑兵都比较高大,力气也大,明军吃了大亏,不少明军被震下马来,还有一些士兵胳膊脱臼。好在明军装备的雪枫刀太好了,明军士兵在招架的过程中把好多哥萨克匪兵的青铜刀格断了,除非是军官的刀比较好。再加上明军有数量的优势,在接下来的第三、四轮的碰撞中,哥萨克匪兵就死伤惨重了。前面冲杀过后按照一般情况就要进行第二次整队对杀,但是因为明军的数量上占有巨大优势,再加上好多哥萨克骑兵失去了武器,明军就直接圈马回来围杀这些哥萨克残兵,在这个比例悬殊的围杀中,哥萨克匪兵就彻底陷入了绝境,小团队配合作战本来就是明军的优势,再加上人多势众,这五百哥萨克匪兵很快就被歼灭干净。
这场小规模的战斗结束的很快,哥萨克匪兵被杀干净,明军伤亡二百多人,大多数都是轻伤,比如胳膊脱臼、被砍断的青铜刀刺伤等,重伤死亡的不到五十人。这也让毛文龙心疼的了不得,他还没有遭受过这种比例的伤亡,尤其是在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好在明军都带着随队军医,那些简单的外伤并不会造成什么后遗症,这也是朱有孝大力开展中医外科的结果,每一支部队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外科医生,战场随时救治伤兵,尽量减少死亡。
毛文龙行疼的了不得,但是随队的土著居民确实惊讶的了不得,他们清楚的知道,只要有二、三十个色灯光的哥萨克匪兵,一个四、五百人的小村庄或者小部落就得逃跑,根本就抵挡不住,要是这五百哥萨克匪徒进入这一带,整个附近的部落小村恐怕都得被糟蹋干净,而毛文龙的部下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匪徒全部杀净,可想而知,毛文龙的部下战斗力有多么的可怕,亏得现在已经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这里的地形不是太好,但是位置非常重要,附近的人口也比较多,按照朱有孝的要求,这里就需要建立一个城堡。于是毛文龙就决定在这里驻扎下来,安下营盘,反正这个小村庄已经被哥萨克匪兵基本上已经摧毁,毛文龙就在这个小村庄的地址上开始修建城堡,倭国人的俘虏肯近期定派不到这里了,毛文龙只好自己动手。
附近的土著居民确实不少,而且俄罗斯哥萨克匪兵也是不时过来抢劫,毛文龙除了修建城堡以外,还派出部队协助附近部落和小村庄打击这些匪徒,还包括那些武装商人。害怕被抢劫的居民们对毛文龙非常感激,就不断的向城堡一带迁徙,以期获得保护,这里逐渐就具有了小城镇的雏形。毛文龙就在附近开辟了一个市场,又让人送信给孙传庭,希望他能够送过来大量的生活用品,用来交换这里的各种土特产,并向朱有孝请示这个城堡的命名,朱有孝为了鼓励毛文龙这种进取精神,直接就把这座城堡命名为毛堡,并且还给毛文龙送来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包括改良后的新式步枪、迫击炮、步兵炮,还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让他大力安顿附近的居民,保护好他们的安全,另外告诉他必须准备好过冬的物资,这里的冬天太冷了,就按照后世北方地区过冬是采用的取暖方式简单的画了一个草图,让附近的居民也想法实施。
毛文龙很好的执行了朱有孝的命令,采用了保暖效果非常好的建筑方式,建设了一个军营。这种建筑其实就是在背面建筑厚实的可以挡风御寒的砖墙,前面的窗户上装上两层厚厚的玻璃,即暖和又明亮,让当地人羡慕不已,然后这种建筑方式就在附近开始推广,当然了,大明的其他商品也开始在附近一带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居民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向大明靠近,毛文龙就很好的稳定住了附近的形式。
西伯利亚的冬天来的非常早,就在毛文龙刚刚建好军营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了,附近的哥萨克匪徒也缩回了他们的城堡。为了来年的安全考虑,趁着他们的退缩时间,毛文龙就带着山地步骑营士兵训练附近愿意参加培训的居民,而且把淘汰下来的击发枪卖给他们,换取他们参加修建城堡,争取在明年开春的时候,把毛堡的基础城墙建设起来,否则如果来了大批的哥萨克匪徒,没有坚固的城堡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包括附近的居民,在危险的时候,都可以进入城堡避难,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数人面对危险时的第一选择是找到安全的躲避地方,其次才是反抗,因此就有不少的当地居民参加了城堡的修建,所以在严冬到来之前,毛堡就初具雏形。接下来就是参加毛文龙的军事训练,这些当地居民也是被哥萨克欺负怕了,参加训练的积极性很高,谁不愿意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生命呢。这样一来,毛文龙就又得到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民兵武装,就是这些武装民兵在后来帮了毛文龙不少大忙。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险
朱有孝将封锁倭国的海军和船只撤回国内以后,重新进行了改编,一部分南下菲律宾,协助于化龙,另一部分就又回到了高丽。朱有孝答应赖幕布和多尔衮的事情就开始行动了,以后的极北地区和阿拉斯加还需要他们去占领,先让他们去北海道适应一下更寒冷的气候再说。
熊廷弼的大部分士兵也开始就地复员,这里倒是不用建立什么建设兵团,除了留下二万精锐士兵,换装新式武器以外,其余的朱有孝就让他们在当地复原,娶妻生子,反正高丽的男人死亡太多了。倭国人的俘虏已经修建好了不少房屋,不过他们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押送回国内,从事修路和开矿的工作,朱有孝需要大量的钢铁和煤炭,这些人就是最好的劳动力,为了给他们生活的动力,朱有孝许诺这些人干够五年以后就可以把他们武装起来,送到会让他们过得非常幸福的地方,那里气候适宜,女人多多,只要他们听话就可以去,在生活上朱有孝也没有亏待他们,让这些俘虏吃饱喝足;生活有了奔头,自然就有了干劲,这些倭国俘虏们高兴极了。
再说赖幕布和多尔衮,自从高丽战争结束以后,他俩在女真人中招募了三万青壮,然后就拼命地练兵,以期朱有孝把他们的族人送到那个岛上,让族人们有个良好的栖身之地,可以繁衍发展。就在他们堪堪练兵三个月的时间,戚金的海军到了,第一批人马主要以三万女真人士兵为主,再加上十万青壮年和大量的物资补给,选择了一个顺风的天气,五百艘大船就载着这些人向北海道驶去。
现在北海道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虾夷,北海道是倭国人在十九世纪才起的名字,岛上的土著居民和东北人有类似的生活习惯,现在朱有孝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新北岛,现在岛上并没有多少人口,朱有孝抢先一步把他送给了赖幕布和多尔衮。明确下旨命令他们不得损害当地人的利益,要和当地人和睦相处,他的三万士兵是为了保护当地不受到倭国人的入侵。为了让女真人能够过得好一点,朱有孝还给他们留下了一百多艘渔船,还有一万多条击发枪,一百多门最原始的小迫击炮,告诉他们如果倭国人入侵,捉到的俘虏可以和大陆交换物资。经过两个月的不断运输,终于把近五十万女真人都送到了新北岛上,让它成为以后可以阻止倭国人可能的北上之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