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莽尔古泰和范文程率领二万女真人精锐部队,在傍晚时已经赶到离沈阳三十里远的地方安营扎寨,静静的等着沈阳城送出的消息,天近黎明的时候,终于有人过来报信,说是昨天吃罢晚饭,贺世贤带领五万人马去支援辽阳,沈阳城里的蒙古人已经做好准备,预计明天晚上开北门接应。因为女真人是从东南方向来的,北门防卫相对弱些,更是出其不意,可以攻其不备。
再说贺世贤和孙传庭两人,这二人带兵出城以后,贺世贤就说:“咱们是不是尽快向前赶,离沈阳城越远,我们可以迟缓女真人的距离越长。”
孙元化却说:“熊廷弼大人的意思不是让我们去增援辽阳,所以我们不用急着赶路,女真人要在半路伏击我们,肯定比我们着急,我的意思反而是慢慢行走,越晚和女真人接触越好,并且我们还要把队伍拖得长长的,就分三段吧,第一段接触,第二段就挖沟迟缓女真人的马匹速度,也不用多深,就用枪或者是刀,在地上就挖一尺深,碗口粗细的洞就行,告诉士兵,挖得越多,挖的范围越大,我们活命的机会就越大。在平原地带我们没有更好的地形阻击,挖些陷马蹄的坑绊断他们的马蹄,他们就走不快了。其次还要把那些铁叉子钉到地上,那玩意更是扎马蹄子的利器,不过战后要收回来,回头还可以继续使用。”
“其次接触以后,贺大人千万不要冲锋,您的骑兵只要能保护好我的火炮就行,每次等女真人快要列好队的时候,火炮兵就放炮,二十门小炮每炮发射三次就撤,等我们撤到第二段的时候照旧,这样既不损失我们的人马,有迟缓了女真人的速度,估计到了沈阳城下的时候,女真人能骑马的有一半就不错了,这样的话熊廷弼大人就好收拾这些女真人了。”
贺世贤心中暗道,这些读书人真他妈坏透了,这主意真馊,嘴里却说:“好,就按孙大人的办法干。”
就这样,贺世贤和孙元化带领着二万士兵慢腾腾向着阿尔泰率领的四万联军迎去。
沈阳城,三月十二日,女真人也是在东南角发动进攻,只是他们的攻击有些漫不经心,打了一天也没有伤亡几个人,下午早早也就收兵了。这边一收兵,熊廷弼立刻下令,将所有有嫌疑的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只要有嫌疑统统关押起来,凡是不遵号令敢于抵抗的人,全部就地格杀,绝不留下一点隐患。到了晚上半夜时分,突然间北门楼上燃起一小堆火苗,远处有一个火把画了一个圆圈,接着北门就吱吱呀呀就打开了,然后就是打杀声响成一片,早就埋伏在门外的女真人一拥齐上,将门口的明朝士兵杀的狼狈鼠窜,就有人大叫“城破了,城破了。”一会功夫就是城门大开,女真人骑兵如流水一般冲了进来。不到一刻钟,前面的女真人步兵遭到了从暗处涌来的明军顽强的抵抗,前进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后面的骑兵仍然像流水一般涌入,渐渐的越来涌进来的女真人越多,前面明军的抵抗越来越强,后面的骑兵急了起来,这要是进的慢了、晚了立不上功劳不说,就是钱财也抢不到手了。于是,好多士兵都下了马,使劲的向前挤呀,城门外的女真人都拼命的向城里拥,当城门外除了看老营的几乎再没有士兵涌入的时候,就听的“嗵”的一声炮响,挤在前面拼命搏杀的女真人只觉得眼前一花,前面的明军不见了,自己则是一头碰到了墙上,再看时,只见前面又是一道高大的城墙,上面是火把通明,再向后看,完了,城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放下了千斤闸,整个进入城门的近两万女真人成了饺子馅,四周都是高墙了。又听一声锣响,从四面八方喷过来漫天的油雨,接下来是满天的火箭,大火一直烧了近半个时辰,进城的女真人丧失殆尽,只有极个别聪明的躲在墙根地下捡了一条半死不活的命。
这就是熊廷弼定下的绝户计,放女真人进入瓮城,怕不能全歼,就命令尤世功率部拼死抵抗,让女真人以为明军怕破城拼死抵抗,于是越拥越多直到全都进到了瓮城,在打开城门以前,就命令士兵把登城楼的通道全部有石头堵死,点号炮的时候,后面的士兵早就举着门板等着了,号炮一响,门板一竖在后面的士兵沙袋一丢,刹那间一道门墙就建成了,然后鸣锣浇油射箭,两万女真人就彻底断送了,莽尔古泰也随着士兵一块去了。
守在老营的范文程看到城里火起时,以为破城了,赶紧催促士兵收拾帐篷,准备进城,就听一声炮响,从两侧杀出无数的明军,吓得范文程差点尿了裤子,“中计了,快跑。”这就是范文程的第一个念头,这小子命挺大真的就逃掉了,但就从此隐姓埋名不知所终,整个莽尔古泰精锐全军覆没。
………………………………
第十七章 人才和发展(一)
辽东战场以明军的大胜告终,努尔哈赤回到老家后发现赫图阿拉被洗劫一空,四个儿子一个被杀,三个儿子被虏,另外还有两个儿子战死,老婆被杀,气的口吐鲜血,接下来得知“扈伦四部”又脱离了控制,丢失抚顺、本溪后,气的昏了过去,生死不知。
天启元年四月初,辽东大捷的消息传来,群臣贺喜,朱有孝也非常高兴,大宴群臣。辽东局势初步稳定,待到明年朱有孝等火器研究完善了,那时再用兵东北,彻底完善东北的控制,等把东北控制稳妥了,接下来用兵蒙古、西北。不过现在必须考虑发展经济了,否则内乱四起,什么都干不成了,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础不仅仅是强大的军队,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盛的经济基础,现在东北基本稳定下来,自然要开始巩固经济基础了。
首先,把孙承宗从辽东调回京城,兵部尚书入内阁,辽东总督由熊廷弼担任,徐光启入内阁,宋应星授工部左侍郎主持火器厂等等,朱有孝把自己能够知道的该封官封官,该掌权的掌权。
现在已经到了该种春红薯的季节了,朱有孝责令户部尚书朱国祚从皇庄把所有的红薯连带红薯秧子一块挖出来,从京城雇佣大量的车子,然后蒙上黑布把红薯带土装好,告诉他们每天用晒了太阳的温水喷一遍。又从京城各衙门和候补的官员里面挑出四十岁以下的,肯吃苦,看得起老百姓的官员一百人,每人负责一万斤红薯,然后让吏部请徐光启给这些人办了一个培训班,把这次推广红薯种植的意义和重要性讲了一遍,又把种植技术和适应的土壤讲述清楚。最后告诉他们,每人选择一个县,每个县都供给一百亩适合种红薯的土壤,等到五月份开始免费供应老百姓红薯秧子,并负责传授种植技术,如果那个人敢收钱卖秧苗,直接砍头。
朱有孝算了算,每一万斤红薯,大概有两万块,每块大概能出十根秧子,每根春秧子大概能出十根夏秧子,这样算下来能有二百万根秧子,每根秧子出最少五斤红薯,就能增加一千万斤红薯,这他妈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不到一百斤。这还是不够吃,算了,马上就开恩科,除了举人进京还要要求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五省其他省自愿,二十五岁以下的秀才、童生进京,每人十两银子,让他们把种红薯、土豆、胡萝卜的法子带回去,免费传给老百姓,告诉他们这是圣旨,谁要是不遵守圣旨,革去功名,以后就没有机会当官了。
人才是永远的追求 ,朱有孝需要有文化懂知识,会变通的人才,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他几乎是不择手段的挖掘人才,压榨这个时代识字的人。
四月中旬,在孙如游的主持下,选后的仪式结束,选出了三位女子,不出意外,还是历史上的那三个人,朱有孝就直接点了张嫣为后,另外两人王氏为良妃,段氏为纯妃,按照皇家的结婚仪式,隆重而繁琐的举行了皇帝的大婚,这样朱有孝也彻底的成为了成年人了。
虽然成婚了,朱有孝现在并不想马上就把张嫣变成女人,朱有孝自己算是成年人了,张嫣可只有十六岁,按照现代人的观念,这还是个孩子,最起码要等到张嫣十八岁再同房,那样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张嫣都有好处。历史上张嫣的第一个孩子就没有成活,并且从此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虽然跟客氏和魏忠贤的迫害有关系,但也未必没有她的年龄太小,身体没有完全发育好有关系。朱有孝不是什么高尚的人,但也不是畜生,不能像皇太极那样,三十多岁的人了,就直接把只有十三岁的大玉给上了。
为了不让张嫣误会,朱有孝就把这个关于人体发育完全的话和张嫣说了,并不是自己不喜欢她。怕引起太后的疑惑,朱有孝也和太后讲了这件事,不过说的是自己太小,过早的同房影响寿命,并且拿历代短命皇帝做例子,虽然太后和张嫣一样不太理解朱有孝的理论,但是听到为了身体,还是相信了朱有孝的说法,朱有孝也很苦恼,守着个大美女还得忍着,这样也是很难受的,不过为了大明朝的未来,这也值得。
朱有孝决定开恩科,于是召来礼部尚书孙如游,将他的思路和意图讲解清楚。孙如游是东林党系不错,但也是清正的人,很理解朱有孝的意图,虽然不太愿意这样做,怕的是东林党从此没落,但是他也知道,一是不这样做,皇帝马上就会换了礼部尚书,这也不是没有先例,二来如果朱由校成功了,自己就是最大的功臣,就会名留青史,古代人很看重这个的。
四月十五日,朱有孝做了皇帝后的第一次科举诏书下发到大明朝的各地。一般来说恩科的地位不如常科,但是此次恩科选仕是以皇帝的意图而开的,也就是说此次的选中可能会比较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实文人这次理解错了朱有孝的意思,朱有孝的目的更在乎哪些二十五岁以下的秀才和童生,这些人在以后才是大明朝中兴的中坚力量。
恩科的事情安排好了,辽东局势也稳定了,朱有孝就心里不太慌乱了,这时就想起建立工厂的事情了。召来工部侍郎宋应星,问他肥皂厂的事情。
宋应星回道:“按照陛下的指点,肥皂厂已经建立起来了,已经从林丹汗那里换来大量的牛脂羊脂,怕是坏了都用盐阉了起来,陛下所说的火碱也都找到了,第一批的肥皂已经早出来了,经过试验效果非常的好,无论是脏衣服,还是洗脸都是干干净净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异味有些重,我们正在想法改进。”
朱有孝说:“那这样,你让人找些叫白芷的中药,在放火碱以前熬油脂的时候放入,这样就可以驱除异味了。另外再采购些玫瑰花、牡丹花、茉莉花等等就是香味比较浓郁的花瓣熬成水加入锅中,这样就会制造出不同香味的香皂,这可以卖出大价钱。还有我交给孙元化的任务找石墨,不知道找到了没有,用那种东西可以制造一种在纸上写字,而且非常快的笔。还有用石灰石加粘土再配一点石膏,烧制一种可以用来盖房的结实的水泥。还有现在西洋人烧纸的玻璃等等我们都有要造出来。
“还有销售渠道,现在的大商人们、矿主们不愿交税,在朝廷又有所谓的清流、言官们替他们辩护,说什么藏富与民、不与民争利。那好,现在我们就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后就销售我们工厂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将是利润高、引领时代的产品,谁想代理销售,那好,建立起完整的帐本,每月按账本缴税,否则,免谈。”
朱有孝和宋应星谈了许多的商业经营和工业生产制造的产品,这次的谈话,奠定了大明朝工商业起步的基础。从此,大明朝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车道。
………………………………
第十八章人才和发展(二)
天启元年的六月,天气非常的热,京城的饭店更是火热,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们都积聚在京城。等待着考试,有资格考进士的人住在一块,更多的是秀才和童生,这些人都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进过京,这次从县太爷那里领了十两银子进京,尤其是那些穷人家出来的孩子,更是激动啊!为此朱有孝动用内帑三十多万,但是他觉得应该很值,抓住了年轻人就等于抓住了未来!
进士的考试朱有孝没有去管,全部让孙如游去操心,秀才和童生三千多人,朱有孝让吏部尚书周嘉谟把他们全部召集起来,分成每一百人一组去考试,考试就在太和殿的大门前,出的题目就是《我的理想》,并且声明此次考试百无禁忌,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写下来,就是想骂皇上都可以,越是写出真实目的越好,禁止诗词类写作,考试时间一个时辰。
考试完收卷以后,周嘉谟安排能够听明白自己意思的年轻官员去阅读,选取其中的优异者二百余名,交由自己挑选,等周嘉谟看完以后,想了想直接就把考卷送到了朱有孝的面前。
朱有孝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看着烦人的竖排文字,决定改革,以后就要求从左向右写,横排,这样多省事,典故就用后世传说的秦始皇的故事吧。在这些考卷中,朱有孝发现了“李信”“牛金星”这两个名字,看起来是金子都会发光,这两个大明王朝的掘墓人现在既然被自己看到了,那就不能错过,那得利用起来,就是现在只有十几岁的李自成、张献忠都得搜罗到手,免得他们捣乱。这四个人需要先把他们送入军校培养,然后把他们送到熊廷弼手下去锻炼,将来肯定都会成为领兵的大将。
六月的早晨仍然是火热的,三千多秀才和童生的心里更是火热,吏部官员通知他们,皇上将在今天酉时二刻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接见大家,并向士子们发布诏谕,你说这些士子们能不激动吗!
酉时二刻,朱有孝在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吏部尚书周嘉谟、内阁直学士徐光启的陪同下,走出承天门,在承天门前的广场上,士子们在礼部尚书孙如游的带领下山呼万岁跪倒拜见,然后按照安排都规规矩矩坐到了小马扎上,准备聆听圣谕。
朱有孝带领众人缓缓地登上临时搭建的到台上,站在台前拿起土制的扩音器,开始了面向大明朝未来精英们的第一次讲话。
“大明朝的士子们,朕就是当今天子朱由校,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来,是为了和士子们讲一讲我的理想。前天,吏部出的考试题目叫《我的理想》,大家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我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想当官,还是想为民,还是行医,还是工匠,只要你是为了大明朝的百姓做事,那都是为了朕做事,真在这里先表示支持。大明朝不禁言论,凡普通百姓,儒林士子都可以畅所欲言。朕有一句话大家请记住,那就是: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捍卫你讲话的权利。无论你的看法、观念合乎不合乎我的利益,只要是合乎大明朝的利益,我都拥护。如果你的看法和观点只符合我的利益,而损害了大明的利益,我都坚决反对。因为大明朝代表的是大家的利益,为了自己个人而损害了大家的利益,这叫损公肥私,有辱我们士子的形象。我的理想就是建立起一个我为人人,从而人人都是为我的温馨国度。
今天把我们大明朝的士子,也是大明朝未来几十年建设的精英召集到这里,为的是共商国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人智短,当我们大明士子们都能畅所欲言,为我们大明朝的未来出谋划策的时候,我们必将聚集无穷的力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仅仅指的是我们个人,那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许多人见过西洋人的大炮,它打得远;见过西洋人的大帆船,它行的快,走得远。我们见过女真人,他们身体强壮,马快箭远;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就是要汲取别人的一切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我们善于学习,勇于学习,不耻下问,才能让我们更加强大。我们不但要向老师学习,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还要学习西洋人,女真人的长处。我们将建设一个善于学习,属于思考,善于汲取任何人长出的开放式国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站立在胜利者的地方。
“子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就是说,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士子们不但要把书读好,更主要的是把事情做好,只有把所学的只是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读书的目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求我们士子开阔眼界,不仅仅限于自己眼前的一点点实物,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不不能仅仅满足于读古书,谈经意,我们更应该开阔我们的眼界、思维能力,制造出更能够为大明朝发展有用的器具,比方说水车如何改进,让老百姓能够种出更多的粮食;如何改进耕地用的牛犁,让老百姓更省力;研究出良好的医术、制造出更好的药物,从而减轻老百姓的痛苦,概括起来就是格物至理。我们大明朝今后需要的不仅仅是读过书的官吏,更多的是需要能够学以致用,以有用为目的的学者士子,不需要只会读死书,死读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生活实践将是你们以后学习的重要部分,记住一句话,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能验证你们的所学是否有用,是否对社会有益。
“士子们,在先秦时代我们有过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等,孔圣人也有七十二门徒,他们所学不同,但是都在不同的地方获得了共同的一个东西……那就是名声,在不同的职业里为社会作出了同样的贡献。我想今后我们大明朝不再会独尊儒术一家,我们更需要的是以儒家为基础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自由、开放的社会。无论仕、农、医、工、商哪一行,都将不再有高贵和下贱之分,只有职业的不同,都将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世有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在各自的行业作出了对大明朝有益的贡献,哪都会得到国家的认可,获得高贵的地位。
“士子们,丢弃一切束缚你们的枷锁,为了繁荣、富强、文明、开放、创新、自由、平等的明朝而奋斗吧!朕也愿意为士子们摇旗呐喊,大明朝将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
朱有孝讲完,士子们惊呆了,他们有些接受不了他的思维。但是 ,仅仅是一会的功夫,他们就反应过来了,现今的皇上将要变法,读书人多数都是聪明的,知道这就是机会,只有会利用机会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于是开始山呼万岁,万岁英明之类的马屁如潮涌般的响了起来。
………………………………
第十九章人才和发展(三)
朱有孝的演讲被后世称为“承天门宣言”,他开创了皇帝向天下士子直接发布诏谕的先例,大明朝的变革首先在士子阶层生根发芽。要说在现今大明朝最有权利的并不是皇帝,而是当朝的内阁、各部尚书,再加上所谓的言官和御史,这是一个复杂的权力结构,只要他们联合在一起捣乱,朱有孝是什么事也做不了,他们代表的是富豪、大地主、官僚层的利益,大明朝国家的利益已经在近三百年的争吵中给丢掉了。而他们又掌握着底层士子们的前途。于是,刚刚出头的所谓中了进士,有资格当官的士子们不得不排队,选择自己利益的代理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现在朱有孝就来了一个截和(jiehu麻将用语)。
举人的考试正常举行,只不过今年入取的进士没有几个超过四十岁的,这也是朱有孝特意强调的。
在秀才和童生中,根据自愿的原则,留下了一千二百多人去到技术学校学习,其余的在吏部主持下,徐光启、宋应星给他们普及了一下各种新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种植技术,每人发了五两年薪的费用,让他们回家推广农业知识去了。在留下的人中,他们日后多数都成了工商业界的精英,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于李信和牛金星,朱有孝可不打算放他俩走人,而是破格让他们参加了举人的考试,除了照例录取了四百零九名进士,朱有孝还录取了三十多名俊士,李信和牛金星都属于俊士的行列,这也是特例。录取完这些学子们以后,没有让他们来得及去认宗师,就让吏部组织了官吏学校,一股脑都送进去洗脑去了。朱有孝就是校长,进士、俊士将来都是天子门生,不再属于任何派系,就算朱有孝打算以后建立政党轮流执政的方式,他们也只能站在国家的利益上为成为执政党而考虑。吏部尚书周嘉谟是副校长,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直学士徐光启都是老师。还有一部分传教士也被聘请为指导管理政府和地方的启蒙老师,朱有孝的说法是,要兼收并蓄,各取所长。
朱有孝这招釜底抽薪的方法,让官僚阶层包括东林党、楚党、齐党等以地域划分的党派无不心惊,料不到这小小的、只会做木匠活计的小皇帝竟然有这么深的心机。而像孙承宗、方从哲、韩爌、孙如游这样的大佬则除了心惊以外,还有发自心底的佩服,暗自想这朱有孝莫非是太祖转世,这么高深的帝王之术竟然无师自通,却不知这是朱有孝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知识打的底。
朱有孝把这些工作做完以后,就开始考察他的工厂去了。他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