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涅盘-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界压力下宣布从鲁尔撤军。

    本来嘛,德国是要向所有协约国成员赔款的,就算出现短少拖欠的情况那也是钱;结果法比来这么一次武装入侵,只顾自己捞足好处、却把大家伙的财路都给断绝了,其他那些原本应当在今年得到赔款的国家能忍才怪!尤其是同样身为列强的意大利和英国,反应一个比一个强烈,区区法国也是无力支撑太久的时间。

    (ps:昨天那章居然被判定有违规文字,我真是曰了poi了继续打滚求收藏,求推荐)

    ;
………………………………

第22章 啤酒馆枪声

    不过,尽管鲁尔危机随着双方在国际调节下的各退一步而进入尾声,但发生在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却还在继续,整个经济局面几乎失去了控制。进入11月,马克对美元的比价跌到令人咋舌的400亿比1,德国货币的价值进入了以重量单位来衡量的新纪元;整个国家物品奇缺,唯一不缺的便是“钱”。当各家的壁炉中开始烧钱来取暖的时候,某个奥地利下士便认为他夺权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1923年11月8日,一个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组织纠集支持者,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发动了一场武装政变:他们先是在hb皇家啤酒馆逮捕了正在集会的几名巴伐利亚高层政要,而后便于次日向慕尼黑市中心的政府大楼及各个关键部门所在地前进,意图效仿一年前墨索里尼的“进军罗马”行动,通过控制巴伐利亚、进而夺取整个德国的大权。

    然而,德国的国情却是和意大利迥然不同。虽然德国在战后遭受了远甚于意大利的强烈痛楚,民众对现任当权的魏玛集团早就已经是怨声载道;但魏玛统治下的德国却还有陆军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它的地位和力量甚至超过了这个从诞生之初就先天不足的现政府。从久远的普鲁士时代起,容克军官团就是德语世界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而在经历了残酷的4年大战之后,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组成的陆军中枢更是成为了德国的实际统治者,二人所行使的权力已经远迈先辈,即便是在七年战争当中的腓特烈大帝都颇为不及!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社会民主党人和自由主义者最终在11月革命之后入主了政府,但面对战功彪炳、俨然以德国守护神自居的陆军,他们也是只能是奴颜讨好、根本不敢有半分的忤逆。而随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经受了猛烈摧残的德国陆军在国内的地位却反而变得更加超然:因为德国人民憎恨这份给他们带来了深重苦难的条约,同样也憎恨向协约国屈膝投降的民主政府,而国内的右翼势力更是恨不能对魏玛共和国食肉寝皮,1920年所发起的那场卡普政变几乎将共和国高层吓得灵魂出窍。面对这一形势,共和国更是只能仰仗陆军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便也更加抬高了陆军的地位。

    时至今日,德国陆军早已是魏玛这个畸形体制下的不服从任何方面的国中之国;那位带着单片眼镜、身形腰瘦如蜂的陆军总司令西克特,拥有完全不逊色于兴-鲁前辈的潜在力量,他和他的军队要想消灭德国国内的任何一个势力都是轻而易举。而陆军之所以现在还支持魏玛政府,也纯粹只是出于维护国家稳定和避免内战的考虑;如果放任国内那些家伙闹下去,不仅除普鲁士之外的各邦国会变得远离中枢难以控制,整个国家也将大乱。因此在没有更好的替代物出现之前,陆军都是不会去反对这个在意识形态上和他们存在冲突对立的民主政府的。

    由于没有陆军的支持,希特勒的这场政变也就毫无悬念的归于失败了。在那些名为警察、实为训练有素的军队的镇压下,纯粹是一帮乌合之众的国社党徒在见血之后登时如鸟兽散;两天之后,包括该党领袖在内的大多数政变主谋便都悉数落网,零星的几条漏网之鱼也都仓皇逃到国外潜藏起来。

    作为熟知历史的穿越者,方彦自是从周边众人的谈话当中,得知是谁弄出了这么一个举国震惊的大新闻。那名日后将令震动整个世界的风云人物,此刻正被颓然关押在慕尼黑炮台监狱的冰冷铁栏里,并不断接受着警方凌厉的问询。在此之前,方彦也曾有过要在“元首”落难之时雪中送炭、以加强他对自己的亲密度的想法,但一来自己家族的根据地远在德国北部的汉堡,二来自己现在的学业也进入了最为关键的阶段,显然不适合立即跑到慕尼黑进行这场政治投资。

    出于这些考虑,方彦便将同希特勒早期接触的想法给压了下来。反正他在夺权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今后还有大把的与这位德国未来领袖搭上线的契机。别的不谈,只要自己能在经济危机期间大力资助国社党选举,那么在几年后依旧能够成为在国社党内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从龙股肱。

    之后发生的事情也和方彦印象当中的一样。精明聪睿的希特勒很快就走出了政变失败的阴影,并敏锐的意识到随之而来的审判,是将自己的名声从巴伐利亚传到整个德国的大好机会。实际上,除了德国的各大报纸之外,世界各国的报纸也都派遣了记者前来慕尼黑采访这次审判。而在24天的审判结束之后,希特勒已经转败为胜,他以自己的滔滔雄辩和民族主义热情打动了德国人民,使得世界各国报纸都在第一版上登上了他的大名。

    最终,希特勒发动武装政变这个放在东方天朝将是夷灭九族的大罪,只被慕尼黑地方法院判处了5年监禁,并在服役满6个月即可被保释。即便如此,许多陪审法官也都认为**官的量刑过重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轻微的判决,除了法庭上的气势和道理尽数被希特勒慷慨激昂的话语所夺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自从魏玛政府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的奇葩司法逻辑在作怪。

    在20年代的德国,一个诡异的现象是:如果犯下罪行的人是那些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推翻共和国的右翼分子,那么他不是像希特勒的同谋鲁登道夫一样被无罪释放,就是只被处以极轻的惩罚。1920年发生卡普政变后,政府对705人提出叛国罪诉讼,结果却只有1个人即柏林警察局长受到了判决——5年“光荣监禁”。普鲁士邦下令不发给他年金时,最高法院还下令照旧发给。就算是暗杀凶犯,只要凶手是右翼分子、而被杀者是民主人士,也将得到法院的宽大对待。

    而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德国自由主义者却以叛国罪被判长期徒刑,因为他们不断在报纸和演讲中揭露了陆军违背《凡尔赛和约》、在私底下搞那些小动作的的行为。甚至连共和国首任总统艾伯特,也因为在1918年11月参加了反战罢工和逼迫德皇退位、而以现任总统的身份被扭送法庭接受审理,并被判处了三个月的监禁惩罚。魏玛共和国干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不仅没有争取到以陆军为首的右派支持,反而让原本支持他们的社会党人和民主人士心寒意冷,更加动摇了自己的统治根基。

    发动政变的希特勒,无疑便在这个畸形的法制体系下获得了最宽宏大量的对待。服刑期间的他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甚至被允许在每天清晨携带秘书,到露天草坪上散步放风。眼见国内风头还不错的忠实追随者赫斯选择了回国自首,并开始在监狱里帮助希特勒整理由他所口述的一本书。

    在身处囹圄的这段时间里,希特勒也对他这次图样图森破的政变认真总结了失败教训。希特勒最后得出结论,由于陆军的存在,任何妄图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共和国的做法都将是不可能行得通的;留给自己今后政治生涯的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用和平选举的方式埋葬这个民主政权,并在这个过程中赢得陆军的支持。令他感到庆幸的是,国社党并没有在这场政变中直接与陆军结怨,开枪镇压他们的是由退伍军人组成的绿衣警察;而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致力于撕毁凡尔赛和约的主张,也正是和陆军的最终目标一致,这比起软弱的魏玛政府更能获得陆军的认同。只要自己展示出能够真正统治这个国家的潜力,那么陆军的选择必然会倾向于他,如此便可实现他梦寐以求的政治夙愿。

    不过对于方彦而言,青年希特勒所发动的这场政变、以及随后到来的整个审判过程,便也只是他在平日紧张充实的生活中的一味调剂品了。除了为报考米尔维克海军军官学校进行紧张的准备、同时和千里之外的西尔维娅鸿雁传书之外,身为穿越者的他最关注的还是家族势力的扩张情况、以及同意大利人之间展开的多方合作。他所想要的并不只是意大利那比法国都丝毫不遑多让的舰用动力这一个子系统,更为渴盼的还是被利比亚的戈壁沙土掩埋起来的石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黑色粘稠液体的获取,比起技术装备上的革新还要更加重要。

    而很快的,始终将家族发展重心放在国内的鲁道夫,就又发现自己得到了一个能大量吃进资金的绝好机会。

    (感谢书友永远的f4u、a「卐」沙之舟「…、smuggler的打赏~~~~继续恳求收藏和推荐)

    ;
………………………………

第23章 华尔街的援助

    霜风消散,冰雪初融,1923年的严酷寒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过去,一片和煦的春意终于降临在了中欧大地的上空。

    对于德国民众而言,1924年的春季也是他们在经历了连续5年的绝望寒冬之后、第一次感受到希望和温暖的幸福时刻。因为在这几个月里,从大战结束后就一直折磨他们的恶性通货膨胀终于被遏制住了。46岁的亚尔马·沙赫特临危受命,于1923年末出任德国央行行长,而他也在这个职位上创造了所有前任都远不能及的卓越功绩。已经几乎没有任何黄金储备的德国央行发行了用地产抵押的新帝国马克,以1比1万亿旧马克的价格进行兑换。在沙赫特的运筹努力之下,德国崩坏的经济结构得以重新确立,马克的币值和汇率稳定下来,国际投机者也停止了对它的攻击。当德国民众看到市面上已经不再上涨的商品价格的时候,他们无不从心底涌出了一股恍然若梦的感慨和激动;这个稳定的市场经济,自己已经有整整十年没有体会到了!

    不过,对于雄心勃勃的沙赫特而言,仅仅平抑通货膨胀显然不是他想要的全部。100年前的普鲁士同样没有通货膨胀,但国家整体实力却只在欧陆列强中居于末流的地位;当前的德国虽然早已是一个体系完备的工业国,但整体经济情况也没有比当初好到哪里去。由于长年的经济衰退和法比强盗的横征暴敛,德国在1923年的工业产值只有1913年的55%;全国共有近2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20%。因此,将德国经济带回到大战前夕的巅峰水平,才是沙赫特的最终目的。

    作为声名远播的经济巨匠,沙赫特自是明白德国经济在战后5年不断萎靡的核心根源。如果不妥善解决这笔高达1320亿金马克的天文战争赔款问题,那么就算是他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真正做到点石成金的公然开挂。按照牛顿的理论,即便是宇宙星河,也是在“上帝最初的一击”之下才开始缭绕飞转;当前的德国经济要想实现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同样也需要得到海量的贷款支援来提供“最初一击”的源动力。那么该向谁寻求帮助呢?哪个国家既有能力又有意愿帮助德国呢?欧洲的那帮邻居和对手要么心怀叵测,要么也没有几分余粮,沙赫特也根本指望不到他们。经过一番沉思之后,他的目光便越过浩瀚的大西洋,准确地投向了那个已经是世界中心的灯塔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发横财的美国已经取代了传统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超过一半的世界黄金储备掌握在白宫之手,其工业总量和经济产值无疑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进入1923年以来,美国经济更是全面进入了“柯立芝繁荣”的鼎盛时期,其每天都在不断的狂欢中创造繁荣奇迹;华尔街各大银行财团所积累下的雄厚资金,急需找到一个投资容纳的宣泄口。此外,已是资本主义龙头的美国政府,也水涨船高的想要更多的主导世界事务,而要真正深化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向实力仍存的欧洲进行经济渗透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德国伸出的求援之手,正好和华尔街的金色魔杖一拍即合,在摩根财团的牵头下,一个庞大的重建德国经济的计划,便由以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团队制定了出来。

    在这份计划中,美国将向德国注入数以亿计的海量贷款,这些钱将帮助德国重建工业和经济,而之后的产出就将是贷款的获利回报。尽管英法等欧洲国家都对美国此番高调介入欧洲事务的做法感到极为不安,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道威斯的这份“养鸡下蛋”的计划,的确是在现有框架下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唯一办法了。想让德国这只母鸡光下蛋不吃饲料是不可能的,前几年的情况已经证明了单凭德国自身之力根本给不出条约所规定的赔款;而法比两国在这一问题上诉诸武力的做法更是鼠目寸光的愚夫之举,这直接使得原本还能勉力支撑的德国经济轰然崩溃,最终只能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实际上,法国在这场占领鲁尔的掠夺过程中,刨去占领开销之后的所得利润极为有限。这不仅比不上他们在正常情况下所应得的赔款金额,更极大败坏了自己的国际声誉,使得对德国赔偿问题的主导权转移到英美的手中。此外,法国的这一行动还深化了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在鲁尔危机中既担心已经同苏俄达成和解的德国、会承受不住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而变色赤化,又忧虑于法国恣意践踏战败德国的主权和财富、所在欧洲造成的一家独大,这使得伦敦对德法两国的态度在20年来第一次发生了逆转。此刻面对美国的这份对德援助计划,有心重新平衡欧陆形势的英国几乎是举双手赞成;而刚刚在出兵鲁尔中碰了一鼻子灰的法国,也无力反对高举“发展、和平、公正、共赢”等光鲜亮丽大旗的美国人,因此这份“道威斯计划”便在1924年被轰轰烈烈的实施了起来。

    对于拥有稳定美元来源的布罗姆-福斯船厂而言,马克汇率贬值的终止无疑是相当不利的局面。这意味着鲁道夫用极小的花销就能收购一座大厂、并轻易支付工人薪水的梦幻日子都将一去不复返。然而,随后到来的美国资本的大量注入,却是为鲁道夫的家族企业发展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

    在刚刚过去的整个1923年里,借助马克崩溃的扶摇之风,鲁道夫所掌控的企业已经收获了极为丰厚的硕果:实力稍弱的威悉造船厂和基尔造船厂已经被其完全吞并,日耳曼尼亚造船厂的最大股东也已从克虏伯变成了布罗姆。现在的布罗姆-福斯已经是德国国内名副其实的造船巨头,兼并三家企业的它先天具备了“卡塔尔”式垄断的潜质。而这也更加容易被美国财阀所选中。

    历史上美国资本在进入德国之后,也很快就看中了这种由统一定价限量的协议联合起来、控制某一个行业的整个市场的方式。虽然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存在不够稳定的缺点,因为构成“卡塔尔”的每个人都有破坏协议的动机,但由于德国人早在14世纪的汉萨同盟时期就养成了重信守诺的优秀素质,干出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向来被他们所不齿,因此其在德国却拥有异常强沛的发展潜力。在这种框架下,银行家们的操纵方法也变得很简单:他们只需让其中一个或几个强力企业,在一二种产品上占据绝对优势,即可将整个垄断的“卡塔尔”握在掌中了。

    此刻已经成为业界龙头的布罗姆-福斯,便是无疑吸引着美国资金注入的理想企业。虽然它所主营的造船,比不上化工、钢铁、电力等这些命脉行业在整个德国的广泛受面,但鲁道夫每天收到的请求合作的信件仍是不绝于途。对于这番情形,鲁道夫不禁感到有些困扰:自己现在并不需要贷款,美国资本的介入反而会使得自己对船厂的掌控力度出现下滑的状况。而如果自己不接受这些贷款,又会显得过于特立独行,并丧失掉好不容易才在同行面前建立起来的产业优势。

    得知这一情况的方彦,则就没有鲁道夫那么多的顾忌了。他在一封家信里竭力劝说便宜老爹要趁此时机竭力吃进美国人的资金,以便进一步扩大船厂对其他同行的垄断产业优势。至于因控股份额减少而产生的对企业控制力下降的情况,则并不用过于担心:因为现在的美国与德国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政治冲突,白宫甚至还乐于看到欧洲各国继续明争暗斗;美国投资者并不会在意自己的钱是用来造商船还是造军舰,只要能有钱赚就不会在具体决策上对自家造成什么阻碍。

    在方彦的劝说下,鲁道夫尝试着与一些美国投资方取得了联系。而他们的态度果然如方彦所预料的那般:只要能得到每年5%~7%的利息,那么董事会的人则根本不管船厂的具体发展方向,反正德国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威胁到美国。得到这番保证的鲁道夫心中大定,当即开始大批量的吃进贷款;在他看来,凭借着今后必将收入囊中的海军订单,在明面上维持一个良性的资金链不会有任何障碍。

    实际上,除了这层表面的原因之外,方彦鼓动鲁道夫吃进美国贷款还另有深意。因为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德国今天所得到的美国贷款根本就不用还全。只要世界经济危机的大势仍旧会在几年后出现,美国人所向德国投入的这些资金就都会因为绥靖政策的推行,而作为“友情馈赠品”完全融入德国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方彦不主张从美国人手中捞贷款都对不起自己!

    ;
………………………………

第24章 新的开端

    随着时间进入1924年的春季,方彦的中学生涯也迎来了它的终结。

    从4月中旬起,德国的中学毕业考试便拉开了序幕;共有15个科目分别在单日被安排实施,而整个考试过程也将一直持续到月末。不过,考生只需完成其中的4~5门科目的考试即可,且没有任何必考的科目;这便很容易的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在因材施教的框架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斑斓盛况。

    尽管德国中学教育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能力,而并非是此时已经能当战舰设计师的方彦所最擅长的理工科学的传授,但凭借着这个两世为人的百战灵魂,方彦仍是在半个月里轻松完成了这些旨在考察学生思维的素质题目。而或许是在毕业晚会上的那一幕幕和前世相似的场景,触动了他心中的某处柔软之地,始终心如峻岩的方彦竟流下了十几年来的第一滴泪水。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来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是之前一直有一层坚硬的外壳将自己的情绪重重束缚其中,才让他自认为身为穿越者的自己是有别于其他人的超然存在。

    十天之后,方彦的考试结果和毕业评语便也由邮差送到了他在柏林的这间出租屋内。当他拆开信件之后,所看到的结果并未出乎他的意料:最优等的卷面成绩,不吝赞许之词的师长评价,这是他在4年半的中学生涯中宵衣旰食、日夜不辍的最好嘉奖。凭借这份成绩,方彦已经顺利拿到了进入米尔维克海军军官学校的敲门砖,尽管他今年的年龄还只有未满成年的16岁,但后者已经无法将他拒之于报名的大门外了。

    在向小女友西尔维娅写了一封自己将离开柏林返回汉堡的信之后,方彦便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装,满怀感慨的离开了这座居住了数年之久的出租公寓。1919年的初秋,进入这里的是脸上挂满童稚之气的男孩;而在今天,走出大门的已经是英秀挺拔、俊美轩朗的少年了。就连他的面部轮廓,也在时间这名巨匠的精心雕琢下改变了许多;此刻整个人看上去便如同一块流光溢彩的璞玉晶石,走到哪里都会成为身边众人瞩目的潮流。

    由于这段时间的鲁道夫正忙着和来自美国的投资方洽谈贷款事宜,方彦便也没有想着要去打扰他;自己在家中休息了两日,便带着核实自己身份所需要的材料独自登上了前往德国北端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的弗伦斯堡的列车。至于报名工作,则早已在数月前就已经完成,包括申请书在内的所有档案都被早早移交到了米尔维克方面,以便让学校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核实这些信息。

    让方彦感到惬意的是,欧洲狭小的地域环境,使得他免去了如天朝一般的长途劳累之苦;总共用了不到四个小时,走下城郊巴士的方彦就在手中地图的指引下,沿着道路登上了一座靠近北海海岸的小山。远目望去,一幢通体红色的哥特式四层建筑已经出现在了他的眼中,那里便是自己的目的地了。

    1910年,为了解决日益扩充的公海舰队所对基层军官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在弗伦斯堡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初级海军军官的学校,米尔维克学校由此诞生。它与早年建立的基尔海军学院一道,构成了德意志帝国最后几年的海军人才培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