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盘-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有胆量这么做的人,如今早已全部成了内务人员的枪下之鬼了。在斯大林一句话就能决定苏联国内任何人生死的今天,借沙波什尼科夫十个胆子也不敢有忤逆的动作。
更何况,像沙波什尼科夫这样既有能力又有忠诚的将领,在整个红军中已经没有几个了。苏联红军毕竟不同于内务部,承担的是关系重大的对外职能,在有伏罗希洛夫这样的走狗同时,也需要有真正的人才进行支撑和辅佐。
沙波什尼科夫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继续说道:“根据冬季实战的检验,我军1939年新编师具备优秀的作战能力,然而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无法支撑起红军的脊梁。因此我建议国防委员会有必要拨给陆军更多的经费,以组建100个新式步兵师。如此红军的力量必将获得一个长足的迈进。”说到最后,沙波什尼科夫看向斯大林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期待和急切。
斯大林愣了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脸上浮现出了为难与沉吟的神色。这一次,沙波什尼科夫是向他清晰表达了没有说完的言外之意:陆军近年来得到的经费不足,已经明显影响到了常备力量的整编工作,此番侵芬战事不利,未尝没有这份因素在里面。面对西方虎视眈眈的德国强盗,红军迫切需要重塑自己的力量来威慑强敌,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首先就要投入足够的财力及人力资源。
可是,苏联财政部今年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满足陆军的要求了。除了此次冬季战争迁延日久,消耗了数以十亿计的卢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在前年通过了大洋舰队建造计划,将海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大建的无底洞当中。
随着1935年德国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制,以及次年日本和意大利两国拒绝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展开了新的造舰竞赛。而作为西方世界的公敌,苏联在这个山雨欲来的形势中显然无法继续高卧,很快的,一份比德国海军Z计划还要夸张的造舰规划就放到了斯大林的桌前。
根据苏联海军的规划,他们要在1943年前建成8艘3。5万吨级战列舰,以及多达18艘的2。6万吨级大型巡洋舰,这个总吨位比英、德、法、意四国同期实际开工的主力舰总和还要多,连美帝都要高呼不可战胜并甘拜下风。数月之后,苏联海军更是将这份计划中的战列舰排水量放大到了5。7万吨,大有红海军要像鲲鹏一样展翅凌云,在6年之内超英赶美,从此主宰蓝海。
虽然这个位面中的苏联造船工业比历史上强不少,可以在进口蒸汽轮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情况下,自行组装起3万吨级的大型战列舰,但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份计划依然远远超出了苏联工业、财政所能承受的范畴。别的不说,首先苏联国内的船台数量就无法满足这么多大型军舰的建造,其他诸如钢材、造船工人、后勤保障、海员训练等等问题更是两眼一抹黑。
事实上,这份计划完全是苏联海军在“大清洗”的时代背景下,抛出的一个用来取悦斯大林的“政治正确”的产物。只要哄高兴了最高领袖,表明自己的革命热情和赤胆忠心,那么内务部的蓝帽子们或许就会放过自己,让自己一家人免遭家破人亡的惨剧。
对于这份堪称梦幻的计划,斯大林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原本就对大型战舰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前些年硬是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了苏联舰队的更新发展。在斯大林看来,庄严雄伟的主力舰是苏维埃向世界展示国威的绝佳象征,可将蠢蠢欲动的帝国主义强盗震慑得心惊胆寒;因此苏联在新形势下打造大舰队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是国防建设中需要被排在首位的核心使命。
手握绝对权力的独裁者一发话,下面的人便只有不折不扣的去执行了。谁也不敢在斯大林同志重点关注的项目上消极对待,从而落得个间谍的罪名、并被逮捕枪毙的下场。经过多方殚精竭虑的艰苦努力,苏联海军放出的这颗天顶卫星终于在1938年7月被落实:国防委员会批准先开工6艘战列舰和2艘大型巡洋舰,其中2艘战列舰在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建。
饶是苏联国防委员会已经把海军的计划砍掉了一大半,真正实施起来仍然耗尽了苏联工业的元气血脉。新式战列舰标准排水量高达6万吨,比大和级都不遑多让,大型巡洋舰的体量也激增到3。3万吨,完全就是长门、纳尔逊级的水准。这8头巨兽对特种钢材和工业原料的惊人需求,直接就将苏联无数工厂压得不堪重负。为了保住造舰工程进度,属于陆军的生产任务便被纷纷搁置,而组建新式步兵师所必需的各种装备,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军的新型KV坦克同样在最近两个月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没有一辆KV被反坦克炮击穿,它甚至有着在50米处用侧甲弹开意制47毫米穿甲弹的战场记录。同样的,这型47吨坦克的数量也十分稀少,目前仅生产了不到30辆,而我军现在却有着至少3千辆的缺口。”沙波什尼科夫再度补充道。
斯大林默默吸着烟斗,心中快速转过了多个念头。若是放在平常时节,他是绝对不答应自己的大舰队计划为其他工程让路的,因为这不仅是他多年的夙愿,更是他领袖权威和功绩的最完美体现。如果将苏联大舰队这幢辉煌的奇观建成,全苏联都将彻底臣服在他的光芒之下:人们只要看到这些极具视觉冲击性的堂皇巨舰,就会想到她们是由“伟大慈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震古烁今的天才所创造,这种影响力效果比任何宣传口号都要来得有力!
然而现在,看到陆军在侵芬作战中的糟糕表现,斯大林不得不考虑要在奇观和造兵之间重新选择了。6万吨巨舰非五年以上时间不能建成,而陆军整备的战力提升却是可以立竿见影。纵然心中极为不甘,斯大林的理智仍压倒了冲动。只要苏维埃政权能够长存下去,红旗高高飘扬在大洋的那一天就终会到来。
“我准备在明天的最高委员会议中提议,将完成度最低的4艘战列舰停工拆解,资源和人力都转到其它用途。”斯大林平静开口,引得沙波什尼科夫险些激动地欢呼起来。他凝视着面前的总参谋长,道:“陆军整备的工作,就请您多费心了。这是祖国和人民赋予您的信任与重托。”
………………………………
第390章 返回
进入四月,意大利首都罗马迎来了一年当中最明媚惬意的时节。
方彦坐在靠窗的办公桌前,悠然品尝着源自巴西的香醇咖啡,一份装订成册的文件就摆放在他手边,封面清晰写着意大利海军航空兵训练章程的字样。他心情舒畅,忍不住在温暖灿烂的晨光里眯起了眼睛,思绪飞翔间,已经开始期待几个小时后的午茶时间。
半个多月前,小齐亚诺在压力和利益的驱使下与方彦合作,帮助海军争取久未得到的专属航空兵,他这个在意大利高层拥有相当影响力的核心人员加入,登时就对力量天平的倾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凭借方彦提供的有力例证与专业剖析,小齐亚诺成功在墨索里尼面前以堂堂之阵击败了空军司令巴尔博,后者纵使极为不甘,但也只能忍痛把海航的指挥权交了出来。
尽管意大利海军从空军手里接收的只有几十架水上飞机,其他的舰载航空兵和岸基力量都需要海军再白手起家重新建立,但在墨索里尼表示能额外拨款的前提下,这都显得不重要了。在方彦的佐助下,意军海航的发展很快就走上了正轨,不仅制定了明确的训练条例,各种相关硬件的建造也都被纳入了计划之内。
完成这些主框架后,方彦此行意大利的计划便都基本实现了。虽然从实战角度出发,意大利航空指挥官的素养更需要得到培训,但方彦并不想让意大利海军具备脱离德国单飞的能力。这个时候留一手,让意大利海军存有缺陷,显然能更有利于在未来夺得德意联合舰队的指挥权。反正这个位面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已经掀不起风浪,意大利就算没有航母,把所有战舰框上往埃及A过去都能赢得战斗。
由于不想这么快回国继续身处夹缝当中,方彦索性便以顾问的身份在罗马安然呆下来了。每天早晨审视一番意军海航的发展情况,然后便是应付来自意大利军、政、商三界众多显贵们的宴会邀请。方彦颇为意外的发现,自己在罗马权贵阶层眼中竟然极受欢迎,即便是有部长级别的人物在场,他也始终是最引人瞩目的其中一员。
“我的国家对不列颠始终都怀有强烈的畏惧感。”面对方彦的问询,西尔维娅明眸中光彩流溢,轻声说道,“从祖国统一的那天起,周围的地中海就一直是英王的池塘花园。不列颠的强大和繁荣已经被我们仰望了整整三代,那面圣乔治旗帜就像是至高的王权,让我们不敢有任何违逆的心念。然而今天,这个神话却是被你率领舰队亲手终结了。现在你这位传奇英雄来到意大利,怎么可能不受到无尽的关注和崇拜?”说到最后,西尔维娅妙目中满是欢喜骄傲之情。
方彦展颜笑了笑,心中却并没有因此浮现出多少得意骄矜的情绪。自己毕竟是拥有超前几十年眼界的穿越客,将英国海军打下神坛并非局内人想象中的那般不可思议。看着西尔维娅那张笑靥如花的清丽容颜,方彦忍不住抿嘴出言逗弄她:“那我算是明白为什么我每次接到邀请你都要跟来了。如果没有你在身边展示对我的主权,那么不知会有多少美丽性感的少女贵妇像蝴蝶一样向我翩然飞来。”
“可恶的约纳斯,每一张邀请函上也都有我的名字好吗?”西尔维娅娇嗔着抬起雪足踩了方彦一脚,那精致剔透的高跟鞋尖顿时让方彦吃痛得低呼出声。她轻哼着微扬螓首,道:“如果有谁邀请你却忘了本西尔维娅殿下,那他才是不想在意大利国内继续发展了。更不用说有谁敢勾引我的丈夫,就算是埃达嫂夫人都要付出代价。所以亲爱的,你在意大利就只能乖乖做我的俘虏,那些贵妇少女们连和你跳一支舞的机会都是NO哦。”说着,西尔维娅颇为得意伸出春葱玉指在方彦眼前摇了摇,然后像女王似的戳了戳他的脸颊。
面对小恶魔气质苏醒的妻子,方彦苦笑道:“计划不慎。早知道会这样,我就不让你把我弄到罗马来避难了。”西尔维娅凤目微挑,哼道:“难道你在这里过得不开心么?昨天你还说,这是你最向往的平静舒适而又充实的生活,等到战争结束后,你就放下职务和权力做一个普通的贵族。”
“的确。这段日子是我在近几年里过得最轻松惬意的时候。可惜这段时间不会持续太久了。”方彦脸上的戏佻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凝重的神色。他缓缓吸气,沉声道:“虽然我在国内的夹缝处境里不同程度的得罪了元帅和元首,但对于他们来说,我依旧是一颗不能被放弃的重要棋子。雷德尔元帅毕竟不能在政治上和元首撕破脸,而元首也仍然需要我在海军当中作为国社党的楔钉。因此用不了多久,柏林就会把我重新召回去,我在罗马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那亲爱的,你能有应对的办法么?”西尔维娅神色流露出担心和忧虑,浑然不觉自己刚刚聚集起的女王气势又转回了平日里的温柔顺从。方彦目光自信清澈,声音平和地说道:“时机很快就要成熟了。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开始建立自己的力量,最终完全摆脱他们二人的束缚。”
方彦的预料没有出错。4月16日上午,正当方彦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己的专属办公室时,一个专线电话便被径直接通到了方彦桌前。电话那头赫然是德国海军参谋长施尼温格,他要求方彦在两天内完成与意大利方面的交接工作,然后返回柏林述职。看着随后被卫兵送来的正式电报命令,方彦心神复杂的在原地伫立了好半晌;而后,他的眼眸中浮现出坚定之色,蓦地大步从房间走了出去。
两天后的清晨,一架容克运输机在罗马北郊机场上发出了起飞之前的震耳轰鸣。长长的跑道上,以卡夫尼亚里为首的几名意大利海军高层正在与方彦敬礼道别。虽然他们和方彦共事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但方彦在舰载航空兵领域的精深造诣却是让他们受益匪浅,由衷敬佩。
更重要的是,方彦帮助他们争取到了独立的海航指挥权,光这一点就能让意大利海军的势力得到大幅膨胀,从而在国内政治中成为真正举足轻重的力量。原本按照卡夫尼亚里等人的想法,是准备在方彦的衣兜里悄然塞几张瑞士银行卡以为酬谢,但在得知西尔维娅眨眼间便给方彦买了一只售价5万美元的限量版晶钻怀表之后,那点钱便无论如何也送不出手了。
“感谢各位将军的心意。我相信,德意两国海军携手并肩、与共同敌人作战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方彦微笑着向眼前众人挥手致意,别有深意的说道。此番自己被召回国,肯定和即将展开的西线攻势有关,意大利此时已经进入了参战的倒计时,就等墨索里尼摁下全国总动员的电钮。到那时,整个南欧和北非的秩序都将被重建,而德国也将从此建立起能与美国正面抗衡的底牌。
怀着几分对未来的憧憬,方彦踏上了空中返程的归途。在飞机上简单对付了一顿午餐之后,熟悉的柏林俯瞰景色终于再度映入方彦的眼球。由于西尔维娅和女儿爱丽丝要明天才会回到柏林,方彦独自呆家没有什么乐趣,因此他便没有在下机之后回屋休息,而是趁天色尚早,先驱车来到了海军总部大楼前。
海军参谋长的办公间里,方彦没有看到施尼温格的踪影,而在走廊另一头的总司令房间内,雷德尔端正温儒的面孔则正埋于厚厚的文件堆中。虽然方彦有些不想和雷德尔碰面,但大楼里已经有许多人都看到他回来了,如若过门不进显然说不过去。方彦静静定了定神,而后上前敲响了那扇敞着的房门。
“约纳斯?真的是你,我还以为你明天才会来总部的。”雷德尔有些讶然地看着面前青年,随即一丝笑容便挂在了嘴角边。他示意方彦在办公桌前方的软椅上坐下,微笑道:“我看了你先前发回的关于意大利海军整体情况的调查报告。它让我们全面认知了这个盟友的力量,使得海军上下都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意大利舰队既有如此实力,法国海军便绝不敢抽调主力部署到大西洋方向,否则,他们与北非殖民地之间的航运就将在战时不复存在。”
“即将到来的战斗?”方彦目光微凝,沉声询问道。自己这些天虽然人在意大利,但对国内的情况却并非毫不知悉:凭借和便宜叔叔瓦尔&特的电话往来,德国决策层的行动和决断几乎都是了然于胸。仅从目前方彦得到的信息来看,德国陆海军都没有要立即大动干戈的迹象!
………………………………
第391章 海航远瞩
似是看出了方彦的不解,雷德尔当下向他简单讲述了事情的缘由。原来随着暖春的日益临近,欧洲这场50年一遇的寒冬终于迎来了结束,西欧原野冰消雪融,云开雨霁,正是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时节。希特勒本人早就对西线的静坐战极为不满,迫切需要趁英法完成战争转型之前发动陆上攻势。在三天前听取了前线的气象汇报,以及各部队的准备情况之后,他便果断下令不等大地完全干燥,直接在5月上旬展开全面攻击。
“目前,最高统帅部初步确定的进攻日期是5月5日。就算这半个月内会再做出调整,前后相差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了。与去年10月的情况不同,这一次勃劳希契和哈尔德两位将军都没有再反对元首的命令,很快的,我们就将迎来与法国人的真正对决。”
雷德尔平静地说着,神情间却露出了几分复杂之意,似期待,似忧虑,又充满了沧桑和悲悯的情绪。作为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老军人,雷德尔非常清楚同法国展开陆地战争意味着什么:超过一千万士兵在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殊死拼杀,直到一方流尽鲜血彻底倒下。
虽然这次德国没有了耗费巨糜的东线战场,更兼统一了德语群体,在西线获胜的把握大大提升,但如果没有150万人以上的埋骨牺牲,想要洗刷当年的耻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法国才在宣战之后却始终没有在莱茵河畔真正点燃战火——巴黎高层也明白一旦双方打将起来结下深仇,那便只能是山河俱碎,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作为海军出身,雷德尔没有陆军那样痛彻心扉的惨痛经历,但整整一代年轻男子死亡大半的灾难性后果却是辐射到了全国各个领域,让每个人都心情沉重难以回忆。而此时,在他的有生之年,又要亲眼目睹一场大屠杀的上演。对于希特勒的这个进攻指令,雷德尔心底其实也是排斥和反对的,只是连陆军这个当事人都已经被压服,他这个海军司令又有什么理由越俎代庖,去违抗希特勒的决定?
“由于开战时间过紧,齐柏林号等数艘主力航母都不能完成修复,因此凯特尔将军提议,让海军将闲置的舰载航空兵暂时归于最高统帅部指挥,以便在西线战争中支援陆军部队。元首把这件事交给了海军来权衡,并要求在4月22日之前给他确切的答复。约纳斯,你对这支力量是最了解的,你认为这件事是否具有可行性?”雷德尔定了定神,然后面带询问的向方彦出言道。
“好嘛,原来这才是着急让我回来的目的啊。”方彦闻言暗自腹诽道。看到雷德尔那有些期待的面容,方彦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让自己的思绪在这件事情上快速运转起来。虽然方彦对面前之人以莫须有的猜忌,就把自己冷落打压的行径极为不平,但方彦现在还严重缺乏势力根基,无论如何,他都还不能与雷德尔扯破面皮。更何况,这还是一件关系到德国海航发展的大事,从未来的战争进程考虑,方彦也不认为自己可以随性的给出建议。
在仔细的思考中,政治上变得敏锐的方彦又嗅到了些许别样的气息。此番凯特尔提出征用舰载航空兵支援陆地作战,未尝不是奉希特勒之命对海军的一次攻击:倘若海军真的把这支力量完整的交出去,就等于承认了希特勒在1938年新建立的这个蹩脚的“最高统帅部”对海军的领导权。今后无论凯特尔再有任何指令,他雷德尔这个元帅都得要乖乖遵循。更不用说在此期间,凯特尔会往这支队伍里掺进多少沙子,只怕到最后归还指挥权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改换门庭投入了国社党的阵营。
而如果雷德尔把这支力量藏着掖着,则无疑又将授人以口实。凯特尔会控诉海军自私狭隘,完全不以元首的战略为念,竟至坐视陆军同袍血洒战场却无动于衷。倘若届时希特勒再趁机发难,海军的处境将更加不堪。想到这里,方彦蓦然发现自己必须谨慎回答这个问题,雷德尔极有可能已经揣摩出了其中的关键,此番他向自己问计,同时也潜藏着对自己的试探在里面。
“单从战术角度考虑,舰载航空兵转到陆地作战并不存在明显的障碍。而在部分领域,他们甚至比隶属陆军的同行更优秀。”方彦斟酌语句,尽量用不偏不倚的中立技术观点进行论述,“舰载飞行员可以不借助地面参照物,直接通过太阳角度和飞行记录确定自身方位,对战场的把控力远远高于陆军飞行员;而轰炸固定碉堡、工事的难度也要小于攻击运动中的军舰,这在我们新飞行员的训练中已经得到了检验。因此在理论上,航母舰载机是完全可以投入陆地战斗的。”
“然而,舰载航空兵却也有它自己的硬件缺陷。首先我们的哥达战斗机在设计之初就是为海战量身制定,在起落架、内油储量、起降距离、和机翼折叠等领域进行了着重优化,而这也不可避免的牺牲了它的部分空战性能,以至于在正面战斗中很难与陆军最新的BF109E…3型相抗衡。如果我们将这支力量投入到西线的消耗战当中,那显然是极不明智的选择。”方彦正色说道。
雷德尔徐徐点头,一丝凝重之色爬上了他的脸容。他最担心的就是宝贵的舰载机飞行员被投入到西线的大绞杀当中,将海军这几年好不容易积攒起的这批精英白白消耗掉。而要补充一名的新的舰载飞行员,比训练一名普通陆基飞行员的资源花费和时间消耗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别的不说,光是在摇晃疾驰的航母上顺利实现起降,就至少需要半年的苦功夫,更别说还要让他们学会在浩瀚汪洋上空确定自己的方位,这些都是靠大量燃油和无数台报废发动机堆出来的成果!
“约纳斯,你能有办法让最高统帅部放弃这个打算么?”雷德尔眼眸直视方彦,声音已经有了些许异样的波动。方彦沉默半晌,缓缓摇头道:“很抱歉,元帅阁下,我无法解决这个麻烦。正如您所说,目前海军新旧力量加在一起,有超过600个机组处于无舰可上的状态。最高统帅部不可能对这么一支数量占到陆军航空兵总数四分之一的力量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