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盘-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吵闹刺耳,床上的丘吉尔猛然一激灵,倏地翻身坐起,睁开了满是血丝的眼睛。丘吉尔赤脚快步走出房间,发现声音是从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电话传来。他心中顿时涌起不详的预感,迟疑片刻后,终是有些颤抖地将听筒拿到了耳边。
电话那头寂静无声,倒像是不知谁人搞出的恶作剧,然而丘吉尔的心却砰砰跳动起来,仿佛要迎接暴风雨般不安和压抑。过了十几秒钟,法国总理雷诺熟悉的声音才从中传来,语气是痛苦之下竭力掩饰的平静:“我们被打败了。”
刹那间,丘吉尔像是被雷电劈中,呆呆举着听筒站在原地,像是凝固了一般。电话那头的雷诺久久得不到回应,以为是丘吉尔刚才没听清,又用英语低声重复了一遍:“我们被打败了。前方战线被突破,他们的大批坦克和装甲车涌了进来,我们已无计可施。阁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听得雷诺那满是绝望的声音,丘吉尔从呆滞状态中瞬间惊醒。出于政治家和领袖的本能,他立即在电话中发表了激昂的长篇大论,试图让对面的法国总理重新振作起来,然而雷诺就像是失了智般喃喃低念,反复在电话中自语“我们被打败了”这句。丘吉尔脑中如雷鸣并奏,伟大的法兰西军队难道在不到1周之内就被打败了?如果说希特勒和斯大林出柜相爱了,丘吉尔都更相信后面这个消息!
不是说好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么?况且在仅仅3天之前的5月12日夜,雷诺还表示陆地战场没有什么地方进行得不顺利!心神震颤的丘吉尔徐徐放下听筒,心中充满了震愕、困惑、怀疑、和几分挥之不去的恐惧。
这段时间以来,丘吉尔一直在为至关重要的海上局势劳神操心,尽全力保证货物航运量,对英国只是扮演酱油角色的陆地战场并未投入太多注意力。更何况战前法国人又是那么的信心满满,丘吉尔完全有理由信任法国陆军的能力。可谁能想到,今天雷诺竟突然打了这么一通电话,直接就说在上场战争中坚持4年不败的法兰西,现在仅过了6天就要跪了?
“不行,我必须立即去一趟巴黎!”坐立不安的丘吉尔一咬牙,心中打定了主意。自己必须弄明白,陆地战场究竟打成了怎样一个不可挽回的境地?
………………………………
第416章 崩溃(2)
空中乌云低沉,淅淅沥沥的小雨如同给巴黎城披上了一层雾帘,下午4时,位于城北郊外的机场上空,一架运输机从雨幕中缓缓降落了下来。
丘吉尔迈出舱门,扑面而来的冰凉水滴立即**了他的脸颜,不过丘吉尔却完全无视了身后想要为他撑伞的侍从官,径直大步朝前来迎接的英国驻法国大使罗特爵士走去。看到率领几名帝国要员便风尘仆仆赶来的首相,罗特大使心中泛起一丝苦涩,在与丘吉尔握手致意后,便开口出言道:“具体的局势请您到大使馆后再向您汇报吧。不过,预计最多几天,德国人就要进入巴黎了。”
汽车嗡鸣,载着眉头紧锁的丘吉尔进入城内,在听取了几名武官的汇报之后,丘吉尔总算是大致明白了此刻的战局。原来在比利时前线,联军的主力并没有被撼动,然而在战线中段的阿登地区,德军的攻势却如海啸狂潮,已经把防守这一地段的法军彻底击溃。得知联军主力尚存的丘吉尔神情稍霁,当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法国外交部。在他的理解里,法国人应该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毕竟这种局势法国人在世界大战期间经历过好几回,不至于就这么被打垮才对。
白墙洁净,树木苍翠茂密,法国外交部的庭院景色一如记忆中的优雅娴静,然而当丘吉尔步入大门之后,却发现几大团火焰正在中央空地上熊熊燃烧,在雨幕中腾升起浓重黑烟和呛人的气息。七八名法国官员推着小车,把一叠又一叠的文件倒入火堆,他们脸上写满了急促与慌乱,似乎马上就要从此处撤离。
丘吉尔步履微顿,不详的预感再度从他心里升起。走进一所精致的房间内,丘吉尔终于看到了他此行想要见的法国总理雷诺。在雷诺旁边,还站着法国国防部长达拉第和陆军总司令甘末林。此时,几名法国高层都像是失了魂似的杵在原地,见到丘吉尔出现,竟无一人顾及礼仪,邀请他们远道而来的盟友坐下商议。
房间里充斥着凝重的气氛,时间也仿佛在这一刻冻结,站在门口的英国人和里面的法国人呆呆对视,只有沙沙的细雨声在耳畔回旋。不知过了多久,身为军队统帅的甘末林才打破了沉默。他简单向丘吉尔讲述了一番战局,其内容和之前丘吉尔从英国驻法武官处得知的大体相近、所不同的是,甘末林提到了在德军装甲部队后方,还有8~10个全机械化的师正在快速挺进。这些部队分成左右两翼出击,如蟹螯般疯狂撕扯法军已然崩溃洞开的中路防线。
“……目前德军正全速奔向亚眠和阿拉斯,其目的显然是要推进到海边,切断深入比利时的盟军退路。再不然,就是指向巴黎。”甘末林缓缓说着,在一张架起的地图前为丘吉尔勾勒出了目前的战线。丘吉尔虽然不怎么懂陆战,但也从战线中部那个明显深入法国腹地的突出部感觉出大事不妙:德国人距离巴黎竟然只有莫约100公里了,可现在距离陆地战争打响才过去几天?
“战略预备队在哪里?”丘吉尔忽然向面前的法国人开口询问道。甘末林心中苦涩,他何尝没有派预备队去尝试堵住缺口?然而汹涌狂猛的难民潮已经在战线中部形成了无法阻挡的多米诺洪流,法国的援军只要一靠近,就会立即被冲散,并反过来成为溃败大军的一员。为此,法国甚至连精锐的第1装甲师都搭了进去,现在再把后备力量派往中部,无疑是火上浇油,白白去填无底洞!
甘末林嘴唇翕张,沉默片刻后回应道:“一个也没有。我们人数上居于劣势,装备上居劣势,方法上居劣势,要想堵住这个缺口已经不可能办到。”丘吉尔眼眸中浮现出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肥胖的身躯晃了晃,几乎便要眩晕跌倒。丘吉尔猛然咬牙,缓步走到地图前凝视起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放弃战斗的希望。
“反攻,我们应该反攻。”丘吉尔手指地图,神情坚定的说道,“马斯河防线被突破是严重的,但不是致命的。事情可能很糟,但绝不是不可挽救。1914—1918年间,曾有过多次突破,可是全都被挡住了。即使1914年,德军距离巴黎只有20公里的那次攻势,我们不也顶住了吗?根据以往的经验,德国人的这种攻势持续不了多久,最多再有1到2天,他们必定会停止前进,届时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刻!”
听得这番基于感性出发的慷慨言论,甘末林那原本已是一潭死水的绝望心绪竟又泛起了几分涟漪。是啊,现在中路德军已深入法国腹地,补给必然不足;而他们的侧翼也不安稳,因为大量步兵不可能拥有机械化部队一般的机动性,中路德军现在就靠最前方十几个师在猪突猛进。
如果他是德军指挥官,就绝不会放任两翼威胁的存在而坐视不管。恐怕用不了多久,中路德军就会自行停下脚步,等待后续步兵和辎重队赶上,而目前正仓惶败退的法军也将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如果要实施反击的话,那么我军的行动一定要快,不能给后续德国步兵留出抵达前线的时间……”甘末林在沉吟中缓缓开口,其逐渐振作起来的神态让丘吉尔心中稍定。然而没等丘吉尔放松多久,便看到甘末林投来恳切的目光道:“但要想实施这个行动,我们最缺乏的力量是空军。由于德国飞机的不断轰炸,我军的集结现在都成问题,部队士气也跌到了最低点。现在,我国空军已在马斯河上耗尽元气,而贵国本土还有40个空军中队,我恳请贵国提供全力的空中支援。”
丘吉尔的表情忽然有些异样,那份坚定顽强的神色渐渐变得心虚尴尬,而站在他身后的几名军政要员也都目光闪烁,充满了被扒开皮内败絮的羞惭之色。
在支援法国作战这件事情上,英国确实做得非常自私吝啬。拥有近1500架作战飞机的皇家空军只把零头派到了法兰西,本土却还保留着多达三分之二的兵力。而在此刻,这些部署在英国本土的飞机又只有少量在执行侦察战斗任务,绝大多数都停在机坪上晒太阳。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正常:为了击败法国,德国已经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连航母舰载机都调到了陆地上来参战,哪里还有工夫去管海峡对面的大不列颠?
可是主导了英国内阁的一众老官僚们就不这么看了。在他们眼里,有1架德国飞机飞到英国上空扔了炸弹,比死了亲娘还严重。为此,他们宁愿让千余名飞行员呆在本土无所事事,也不肯拔出一根毛去帮助盟友。此时面对甘末林的请求,自己提出了反击主张的丘吉尔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丘吉尔别无选择,只能像孙子一样去求内阁那帮官僚,让他们吐出一些兵力就法国人于水火。
由于会议逐渐转到了纯军事层面,丘吉尔插不上什么话,于是便提前退出了会场,匆匆返回大使馆向内阁拍出请求增援空军的电报。此时的丘吉尔又逐渐变得乐观起来,因为英法双方的将军都认为,德军在中路的猛攻会在这一两天内放缓或暂停,以等待步兵和后勤部队赶上。最糟糕的结果,不过就是丢给德国人大片领土,只要战线能稳定下来,这场战争就还远没有到绝望的时刻。
平心而论,甘末林的这个判断并不算是智力庸弱。早在前一天的5月15日晚间,德军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就曾命令疯驰中的前线部队立即转入防御,以掩护后续人员渡河。并且,克莱斯特还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称之为“桥头堡阵地范围”。谁要是胆敢越过了这条线,他就要给谁好看。
若是换做其他的德军将领,甘末林的预判已经应验了,然而这次法国人的对手,是此时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堪称斗神的古德里安。他不仅完全掌控了装甲闪击战的奥义精髓,而且还敢对上级掀桌咆哮,完全不在乎军衔秩序的压迫。
接到这份命令,古德里安当即跳踉大骂克莱斯特是在瞎指挥,他立即打了一通电话过去,语气强硬的要求后者收回成命。古德里安坚称:正因为敌人的援兵正在源源不断地赶来,所以才要迅速发动进攻,利用坦克和飞机的机动与突击力摧垮敌军主干,使其无法凝聚在一起继续有效的作战。
经过半个多小时口沫喷溅的电话争辩,克莱斯特渐渐词穷不支,终于勉强退后了一步。他同意古德里安继续进行24小时的武装侦察,很快这道命令又被传达到了其它部队手中。古德里安立即捏着鸡毛当令箭,用他的全部3个装甲师都向英吉利海峡方向展开了“侦察”,北翼的隆美尔也有学有样,率领第7装甲师朝着法国腹地猛扑而去。
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人老成精,意识到古德里安肯定会玩某些花把戏,但仔细研究了局面之后的龙德施泰特却装作不知,任由这名弗朗索瓦【注】式的将军尽情实现他的闪击构想。
【注】:弗朗索瓦,一战德军东线将领。坦能堡会战中,正是他两度无视鲁登道夫的命令,率领第1军直奔俄军纵深后路,才使德军获得了全歼俄国第2集团军的大捷。
………………………………
第417章 崩溃(3)
德军装甲部队向英吉利海峡急速挺进,让身处后方的方彦又是欣喜又是发愁。
在方彦眼中,古德里安等人在中路的突破无疑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成功。整个法国被这一刀直接斩成了两半,马奇诺防线守军和比利时境内的联军首尾不能相顾,更重要的是,一个针对北方联军的巨大包围圈正在急速合拢。在这个包围圈中,共有2个法国集团军,1个英国集团军,以及大约1。5个的比利时集团军,即便除去二线辅助部队不算,也有整整75万主力作战人员!
然而同样令方彦有些烦恼的是,他所负责支援的装甲部队推进得实在太快了。自从渡过马斯河之后,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就如同旋风般在法兰西原野上狂飙疾进,平均每天行进60多公里,这导致方彦麾下的海航飞行员经常把隆美尔所部当成是正在撤退的法军,稀里糊涂的冲下去一通乱炸。甚至于在5月16日这天,第7装甲师被自家飞机轰炸的人员损失比战斗损失还要严重——他们当天总共减员了49人,而海航飞行员的误炸就贡献了31人!
同属于霍特麾下的第5装甲师和第4摩托化师推进速度相对较慢,但同样没能逃过自家海航的“毒手”。从5月15日起,方彦的两个航空团也开始为这两支部队提供空中支援,海航战机在将大批法国援军炸得落花流水、分崩离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将炸弹扔到了自己人头顶。
面对这番情况,方彦在苦恼之余,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即便是在50年后的海湾战争中,使用了大批高科技装备的美军,误炸了自己人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更别说是通讯和识别手段都远远不及前者的这个时代了。据方彦所知,古德里安的部队这几天也是被陆航的自己人各种乱炸,愤然还击的前者甚至还揍下了几架友机。无奈之下,方彦只得让前线部队尽量赶制出大尺寸的万字旗,覆盖在坦克和装甲车上,以便让飞行员稍稍降低误击的风险。
不过,尽管德军空地协同存在有一些缺陷,但相比于几乎得不到空中支援的联军部队,他们却又是幸运太多了。5月16日深夜,经过丘吉尔在电报中语气谦卑的再三恳求,英国内阁才同意再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到法国助战。这200余架战机只是堪堪补足了英国远征军空中力量在过去几天的损耗,距离甘末林想象中的全力支援有着天壤之差。再加上这批英国战机还需要两天准备时间才能抵达法兰西战场,这使得各主要战区的上空均被德军所牢牢掌控。
对于古德里安等前线装甲兵将领而言,眼前的战局便如同梦幻一般。成群结队的德军战机反复袭击沿途的法军支援部队,将他们在己方溃兵潮面前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战斗意志彻底击溃,而德军也对抓捕这些丧失了精气神的海量木偶俘虏全无兴趣,只是把他们赶离公路,自己则一个劲朝英吉利海峡飞奔。饶是如此,隆美尔在16至17日两天也顺手抓了近1万名俘虏,缴获卡车300辆,火炮200余门,而自身算上被海航误炸的人员在内,减员总数也只有区区94人。
这段时间内,运送燃油的辎重队成为了各装甲师中坠痛苦的人员。他们每运一批油到前线去,都要像保姆似的拉回来大量俘虏加以收容,而下一次的运输路程又将大幅延长——得到补给的战斗部队在油没耗尽之前是绝不会停止前进的。这些辎重士兵每日只能睡4个小时,几天下来便形容憔悴,但他们却以前所未有的坚强意志咬牙坚持,因为他们已经能感觉到,最终的胜利就在眼前!
真正对德国装甲部队的前进造成了一些阻碍的,反倒是法国的难民。这些平民推着各种车辆行李,将道路拥塞得水泄不通,而当他们发现德军并没有像传言中那般杀人放火时,更是大着胆子继续在公路上前行,说什么也不让开。为此,德军装甲部队不得不绕到田野上行驶。即便如此,德军每天也能前进60公里,其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不仅让法国高层绝望,也吓坏了在后方指挥的德国独裁者。
莱茵河畔的丛林指挥部内,希特勒紧握双拳站在一张作战地图前,他的目光死死盯着战线中间那个向西面鼓出的巨大突出部,神情充满了紧张和焦虑。仅仅在几天之前,希特勒对于这个突出部的出现还日思夜盼,然而到了5月17日这天,它却让希特勒觉得无比碍眼,甚至到了寝食不安的境地。
造成希特勒心绪改变的一切原因,都是德军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实在太快了。自5月14日夜晚突破马斯河防线至今,古德里安已经率部向西冲出了150多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右翼实施“施利芬计划”的行进。如此快速的行军不仅将步兵远远抛在身后,甚至有时还脱离了后勤部队的支援。此时在装甲部队和后方步兵之间,已经拉开了一条将近100公里长的缺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极为疯狂的孤军深入的局面!
从5月15日起,希特勒就想下达一条与装甲集群指挥官克莱斯特相同的命令,即让各装甲师暂停前进先稳一波,等到后续步兵赶上来之后再展开进攻。毕竟在地图全黑的情况下还要单人残血拆塔的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先停下来原地补蓝补血,等到队友都赶到之后再作行动。
按理来说,在战前明明表现的极具胆魄、同意了曼施坦因计划的希特勒,不应该像风格保守的克莱斯特这样,在行动执行到一半时又临阵退缩。然而希特勒是整个德国军队的统帅,他所肩负的责任重担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与想象的。
当前,只要有2~3个师的精锐法军向德国装甲部队侧翼发起一次突击,那么法军就能顺着战线上的缺口,轻松斩断德国坦克与后方步兵的联系,将孤军深入的德国装甲部队一口吞掉。
对于已经在马斯河中段打开了突破口,战争形式一片大好的希特勒来说,最为关键的装甲矛头断折覆灭,无异于是将德军已经获得的一切战果都拱手送出。希特勒宁愿推进的速度慢下来,给法军一些喘息之机,也不愿因为过于贪心而葬送掉眼前辛苦搏来的大好格局!
而除了身为统帅的求稳天职之外,希特勒下士出身的局限性,也使得他对战局的解读还局限在固有形式层面,远没有达到像哈尔德等陆军宿将那般,在指挥作战时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在后者的眼中,已经没有了“孤军深入”、“侧翼暴露”等概念,有的只是对用兵指挥深入本质的洞悉;针对千变万化的战场,他们都能做出不拘一格的应对,比从没上过军校的希特勒的确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因此,古德里安前进的速度越快,希特勒的内心就越焦躁不安,充满了悬崖走钢丝的肉跳危险感。在15到16日这两天,希特勒便向勃劳希契和哈尔德这两位陆军首脑提出了装甲部队侧翼存在的威胁,让他们约束前线部队的前进速度。然而到了5月17日,希特勒打电话一问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才知道自己的指令根本没有被传达下去,古德里安等人早已疯驰得收刹不住!
“气死偶咧!”愤怒的希特勒将话筒重重扣在了座架上,怒声咆哮道。事情果然如同希特勒猜想的那样:勃劳希契二人虽然当面答应的好好的,可回到指挥部后就立马把这番话吞回了肚子里,还嘲笑“前下士”是精神出了毛病。面对这番足以让德军重蹈马恩河失利覆辙的危险局面(希特勒是这么认为的),希特勒也顾不上保持胸有成竹的统帅形象了,无论如何,他都要让前线部队立即停下来。
出于对勃劳希契和哈尔德这两名陆军首脑的不信任,希特勒绕过陆军司令部,亲自给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打了个电话。这一次,希特勒终于找到了知音所在。
早就想让古德里安停下的克莱斯特,趁机在电话里大谈所谓的侧翼威胁,并且提到:“现在A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因为战斗损失以及机械故障,起码有一半都瘫在了路上,真正在前线作战的,少之又少。”同时,克莱斯特还向希特勒报告了一则最新的空中侦察情况,大约4万人的法军正在色当南部集结,极有可能抄掉装甲部队的后路,让后者陷入后援断绝的绝境当中。
听得克莱斯特一番渲染,希特勒心中紧张无比,立即下令停止进攻,加强侧翼防护。为了防止勃劳希契等人再度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希特勒是直接用陆军司令部的名义下的命令。等到勃劳希契反应过来时,木已成舟,德军势如破竹的推进似乎就要被希特勒下场微操宣告中止了。
宅男福利,你懂的!!!请关注 () !!
………………………………
第418章 争执
“我的元首,是您下令让装甲集群停止前进了?”
十几分钟后,接到消息的勃劳希契与哈尔德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元首办公房间,刚一进门,哈尔德便隐含怒意的向希特勒质问道。哈尔德怎么也没料到,希特勒竟会绕过他直接向前线指挥官发令,这不仅是对整个陆军总参谋部的蔑视,更是外行干预内行决策的最不可容忍的行径。
诚然,如今的希特勒早已不是纯粹的军事外行——在凯特尔将军过去两年的尽心辅佐下,希特勒的军事造诣已经突飞猛进,但要比起诸如腓特烈大帝、鲁登道夫等真正卓越的统帅,仍然相差太多了。或许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对宏观战局的洞察力,但这绝对不包含对具体某个师该如何调动的战役解读能力!
面对哈尔德有些气势汹汹的质询,希特勒的态度竟是更加强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