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葛英豪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懿怎么想怎么开心,绷着脸告诫自己憋着点,要低调,不准乐出声来。
司马家与曹家的气数确实一消一涨。曹真一路人马因秦岭一带山路险峻、山雨频发、粮草供给难以维继等,也不得已无功而返。曹真回去的路上就高烧不退,持续的高烧又引起连年征战的疮疾发炎,新愁旧痛最终摧垮了这位征战半个世纪的英雄,回到长安后一病不起。
蜀军每天望着子午谷中如仙似幻的美景发呆到发困。等了几天,没等到司马懿,却等来了魏延大捷和魏军撤兵的消息。
诸葛亮班师回朝后,大加赞赏魏延:“老将军果然神勇!此番奇兵以少胜多,破敌数万,将军真是用兵的神人!我不由得想起先帝,先帝在时总是盛赞将军勇武、果决,今日我是真的信了。”诸葛亮说的是心里话,先帝曾多次夸赞魏延用兵如神,可善用,说马谡纸上谈兵不可重用,说自己严谨忠诚是可以托国的人。看来,先帝看人我真是比不得。
其实刘备和诸葛亮对魏延有差别还源于一层不同,刘备是老板,魏延是部门经理,经理越能干,老板越开心;诸葛亮是总经理,部门经理太能干,总经理的位置就要坐得吃力了。这一点诸葛亮不能明说,也不怎么想承认。何况魏延天生是市场部的拓展奇才,要坐到总经理的椅子上,公司上下的乐子可就大了。
诸葛亮向来赏罚分明,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大加夸奖将领还是头一遭。
“诶呀,俺就大老粗一个,说地俺怪不好意思了都。没事,丞相你放心,以后魏军他敢来,全由洒家给你顶着,全包我身上了,哈哈哈哈。”魏延听得心里舒坦,身上发痒,这也挠挠,那也挠挠,咧个大嘴笑得像个三岁孩童,探出鼻头的茂盛鼻毛都笑抽了,出卷了。
此后,魏延更自信更狂妄了,谁都不放在眼里。
诸葛亮奏请加封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还假节,晋封南郑侯;又提升杨仪为长史,吴懿、费祎等人也各有加赏。原朝中的中立派纷纷倒戈向诸葛亮,一些在李严得势时不见重用的人也重新站到了诸葛亮一派,李严精心设计几年的朝中格局,一朝改变。
经过第三次北伐和对魏做战的两胜佳绩,蜀国国威大增,民心依附。又有李严这么个跳梁小丑老配合着作比较,诸葛亮和魏延的威望在朝野中更加高大上了。
'小说网,!'
………………………………
第二十七章 李严倒台
蜀国经过这段是日休养生息,民计得以恢复。诸葛亮踌躇满志,谋划着如何扩建陇右地盘,包抄曹魏西部,再合兵伐魏。恰在这个时候,听闻镇守曹魏西部的将军大司马曹真病故,诸葛亮立即宣布起兵。
李严向诸葛亮表示愿好好监国,请丞相安心北伐。为防止李严再生事端,诸葛亮让李严随军,负责督办粮草。
有阴平和武都作为中转站,蜀军一路畅通无阻,直接开到岐山脚下。魏明帝听说诸葛亮再出岐山,当即派司马懿接任曹真坐镇西部。
司马懿的策略与我不谋而合,就是坚守(除了这个我也不会别的)。司马懿了解诸葛亮,对这个人,出招就是死,唯有静止,静止到对方出错。听说这次督办粮草的是李严,知道只要自己坐住了,万事ok,到时再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必然事半功倍。
西部将士多是曹真部下,他们常年追随曹真南征北讨,都是战功赫赫,对司马懿这位新上司不怎么待见,对他的防守策略更是嗤之以鼻。
过了些时日,将领中主战的声音越来越响,有的人甚至议论司马懿不懂作战,是个缩头的软货。司马懿拗不过众人,派出郭淮、张郃等大将率三路人马进攻蜀军。诸葛亮也派出魏延、高翔、王平等人各率一路人马迎敌。
魏延一见是故人郭淮,就亢奋不已,哈哈大笑:“老匹夫,你倒是溜得快,这回咱们也该清算清算了。”
郭淮见到魏延可没什么幸福感可言,心中默念祖宗快显灵啊,“怎么又是这个魔障?”
为了稳住军心,郭淮故作镇静,慢悠悠地说:“哦,我还以为是何人?原来是老将军。两国交兵,就不叙旧了。看枪!”唰,说话间突然长缨枪就到了魏延埂嗓咽喉。魏延向左一闪,枪尖擦着脖子右翼肩颈处插了过去,铠甲被穿出一个洞。魏延爆叫一声,与郭淮战到一处。论单打独斗,郭淮三个也不是魏延的个儿,枪来刀往二十几个照面,郭淮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如牛,偷瞧左右,找了个时机拨马败逃。魏军士兵见主帅逃了,哪里还有作战的心思,也都抱头鼠窜。魏延率军冲杀,大败郭淮。
王平一路遇到的魏军主帅是张郃。张郃对王平在街亭戏耍自己一事一直耿耿于怀。
“王平,还认得爷爷吗?”
“是张将军,一直仰慕,不敢忘怀。”
“呵呵,再摸摸你的脑袋吧,他马上就要改姓了。”
王平急忙用手去摸脑袋,“姓王不?”“啊。”王平自问自答。似乎恍然大悟了,拨马就往自己的军营跑。
张郃哈哈大笑,“鼠辈,杀你都羞了我的宝刀!”随后紧追。
王平归入蜀军,拨转马头候着张郃。蜀军立即闪开一条道路给张郃,张郃正觉蹊跷,战马前腿突然跪地,张郃白鹤亮翅就“飞”到蜀军中了。原来战马被蜀军的藤蔓绊马索给绊倒了,这招是他跟诸葛亮南征的时候学到的,已然成了程咬金的三板斧,常用常好用。魏军副将见主帅被俘,立即率人死力解救。魏蜀两**兵正面交锋,蜀军一鼓作气大败魏军,张郃死于乱军之中。
诸葛亮遇张郃就败,张郃遇王平就败,王平敬畏诸葛亮,世间万物果然相生相克,讨人喜欢得很。
此番交兵,蜀军大胜,得盔甲战马千余数。魏军损兵折将,此后坚守不出。
诸葛亮与魏军相持了半个多月,军中粮草不充裕了。诸葛亮写信催促李严供给粮草。李严记恨诸葛亮,就说陇右山路崎岖难行,天气变幻莫测,粮草很难保质保量送到前线。诸葛亮在军中等了几日就等到了这么个消息,唉叹一声,宣布退军。
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军帐不减,巡逻人员越来越少,知道诸葛亮要撤军,宣布出击。郭淮说诸葛亮特也狡诈,怕是诱敌之术。司马懿笑道:“诸葛一生都谨慎,若是大张旗鼓退兵必是有诈,像这样见不得光地开溜必是真地要撤了,想必是蜀军后院起火了。”司马懿率大军攻进蜀军营寨,果然大败蜀军。魏军将士这才信服司马懿有将帅之能,许多人甘心为他驱使。
人慌无智,李严担心诸葛亮惩处自己督办粮草不利,再担负坐失战机的罪名就不是耍的了,连发加急电报上奏刘禅,第一封信说是诸葛亮在诱敌深入,第二封信说诸葛亮里通外国,有意贻误战机,第三封信说诸葛亮带着士兵在岐山游山玩耍无意作战,第四封信说诸葛亮要回来了,大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谁也别想好过。
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
黄皓劝刘禅可借此良机把诸葛亮和李严连锅端了。刘禅不同意:“我虽不喜欢相父处处管束我,但没有相父,我更不敢面对外面张牙舞爪的群臣。前时李尚书掌权后的表现,你还记得吧,与他曾经的谦恭判若两人呀。”
黄皓独自烦恼,也只能如此了。
诸葛亮回来后得知军中的粮草供给十分充足,是李严从中作梗,又得知李严奏表朝廷颠倒是非,十分气恼。诸葛亮收监李严,将此事前因后果详细写明,并将所涉及人员一一找来核实事件真伪,大家都极度愤慨李严的行径,在奏表后面写下自己的名字。这封联名奏折与诸葛亮往日收到的李严书信一并被交与后主刘禅。刘禅也气恼李严误国,要斩杀李严。
诸葛亮念在他是顾命大臣,先帝器重的功臣,为他求情,说是不能冷了老臣们的心。李严最终被贬为庶民,待反思悔过再观后效,希望万民以此为例,凡有错者皆有悔改之心,向善之心。李严泣涕如雨,不能言语。李氏的党羽得到彻查,绝大多数都是靠攀附裙带关系的无能之辈,依法论处。李严的儿子确是经过李严的四书五经诸史百家调教出来的可塑之才,被诸葛亮提拔。
对此有人说诸葛亮法纪严明、公事公办,有人说诸葛亮善弄权数、叼买人心,众说不一。但惊涛骇浪中几度沉浮的诸葛亮再也不是在一堆口水中踉跄呼救的丑态了。
李严倒台了,很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就规矩了。
朝中无人掣肘,蜀国在诸葛亮的规划中发展得很平顺。
虫子被抓,可以放心播种了。此后三年蜀国没有战乱,诸葛亮下令休养生息,农闲时练兵,农忙时让将士轮番回家务农。民怨渐渐平息,战争的痛苦渐渐远离。
诸葛亮老来得子,自然爱惜不已。连年南征北战也没得亲近,倒也就是这三年,忙中偷闲体味到膝下之欢。继诸葛瞻之后,诸葛亮又有了次子诸葛企,三子诸葛京。
诸葛均携着一身阳光泥土的气息走了进来:“听说哥哥又要出征了。”
“钧儿来了。为兄的年事高了,经不起太多的事了。最近总是梦到我们小时候的事,还有爹和娘,叔父、婶娘,我想有些话应该嘱咐你了。”
诸葛均心头一紧:“哥哥不要说这样不吉利的话,为弟能做的自当尽力。”
黄月英把几个孩子交由侍女带出去玩耍,也走了进来,坐在一边不说话,气氛忽然沉重下来。
诸葛亮对诸葛均说:“我已经和你嫂子商量过了,想将企儿过继给三弟。”
“那当然是好。可为什么要如此”
“我这一生得到先帝陛下两代荣宠,位极人臣,为报恩德,立法治国,南征北讨,功业很多,罪孽也不少。为还清君主两代恩德,我与长子诸葛瞻都将舍生忘死维系蜀国江山基业。唯有这企儿倒是个自在有福的人,又和三弟投脾气,我和你嫂子商量着想让你将他抚养成人,远离朝廷是非,做一个乡野村夫或者渔樵猎户安度此生,你可愿意?”
“孩子们都是在我背上长大的,哪个不是我的心头肉?这是我求之不得的。”
“好。如果有朝一日,我遭遇不测,我想让三弟带着孩子们隐居故里,自给自足。告诫后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远离政事。”
“好,好,为弟记下了。”诸葛均心头蒙上一层阴翳。
诸葛均弱弱地问:“二哥不能和我们一起走吗?”
诸葛亮笑而不答。其实诸葛均也没指望能有答案,继续自言自语似地说:“其实天下战乱已久,百姓都渴望和平统一,对于是谁家江山又哪里做那么多想法?”
“三弟怎么说这样的话?尧舜之君和桀纣之君的臣民会是一样的感受吗?”
“百姓都盼望有尧舜样的君主,可桀纣也是那些明君的子嗣,谁又能料百年千年后的事呢?想必冥冥中自有天意,何必执着?”
诸葛亮被戳中要害,刘备算个英雄,可他的儿子呢?刘禅不是暴君,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庸才,是个像李严、黄皓那样的小人物都能够插手朝政、左右时局的软弱君主。这样的君主把天下交给他又有何用
“心若宽,身边皆是风景,三弟看得好透彻。我为了给百姓寻个盛世,不畏藤蔓、沟壑、猛兽,一步步向上攀岩。终于我能仰望苍穹,俯仰天地,却发现下面是万丈深渊。我只能仰望,再也回不去了。这就是我的宿命。”
'小说网,!'
………………………………
第二十八章 再度联手
诸葛亮总结这些年作战的经验,知道孤军作战很难获胜。荆州与益州并进的隆中梦,被关二爷的一斩青龙偃月刀坎得尸骨无存。为实现两路并进,形成犄角之势对阵曹魏,他写信给孙权,请东吴出兵。
孙权拿着诸葛亮的信,爱不释手。孙权也不再是那个“年少万兜鍪”,“生子如仲谋”的少年将军。年过半百头发稀疏的孙权笑吟吟地把信在案头一遍遍轻柔抚平,好像在追忆昔日恋人的一段过往。
在三国时期,年过半百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人了,是土掩了脖子,死了都算不得英年早逝的年纪了。两个同一时期的豪杰,从青年相识,指点江山,凭借一时血气,赤壁一战抵御曹操百万雄师,形成三国鼎立,于今已经几十年了。战友、盟友、对手,又是各据一方的英雄,在几十年风雨中肝胆相照,相惜想杀,这种感情真地很微妙。
当人在暮年,春笋般的后生再怎样鲜嫩清脆也觉得无味,一起走过青春,经历种种恩怨纠结的人却往往会变得可亲可爱起来。
孙权把信转给一旁危襟正坐的诸葛瑾,发出几声咳嗽,说:“你二弟给我的信。”
诸葛瑾读完信,偷看了眼孙权,不难猜出孙权此时的心情,但还是佯装没有主意:“主公,我们出战吗?”
孙权活动了一下肩颈,好像沉浸在一个孩提时的诺言里:“当然,我等了好久了。”
公元234年,赤壁之战26年后,魏蜀吴三国又一次正面交锋。
孙权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分兵三路大举北伐。
孙权一路攻合肥,会战曹魏前将军满宠;陆逊、诸葛瑾一路进驻夏口一带,攻取襄阳;孙绍、张承进攻广陵、淮阴。
满宠得知消息,知道此番必有一番恶战,忙飞书向朝中求援。
朝中刚稳住西线,又得知东线起火,一下慌乱了。曹睿的谋臣刘邵进言:“满宠是三朝勇士,合肥、襄阳都是重兵把守,不是朝夕可破的。现在西线蜀军正与司马大将军对峙,东吴此时发兵一定是受诸葛亮的蛊惑。所以西蜀将士是有备而来,殊死一搏,短期内不会撤兵;而东吴不过是侥幸投机,决心也不会那么坚定,所以我们只要解决东线危机假象,就稳固了东线军心,西线势气也必将大振。”
曹睿本就聪慧过人,这些年的政事历练也加速了他成为卓越领导人的步伐。他认为刘邵分析得有道理,点点头,说:“除了东西两线,背面公孙渊也是要防守的,眼下的问题是我们到哪里去抽调那么多兵力解决东线危机?”
“陛下可假说援军即刻到达,让满将军先率众将士固守,避其锐气,找其纰漏伺机而动。然后朝中派五千人马先行,战鼓雷动,一路声张虚势以震撼气势;过些时日,再发骑兵,接近合肥时,骑兵队伍疏散行进,马头、马尾多树旗帜,让敌军认为大军将至,有退军之心。我们的军队也认为援军到来,必然更加勇武。”
“果然妙计。孙权欺我年少,要陷我国两线作战的狼狈境地,想我自乱阵脚,我就亲自会会这老匹夫。”
众将士劝阻曹睿,说御驾亲征太过冒险,一旦有失,曹魏江山难寻倚靠之人。
曹睿却不以为然:“我祖父多年亲征,大小战役成百上千,从未惧怕;我父也随祖父东征西讨数年,何曾在意项上人头;我身为曹家后人,岂能贪生怕死愧对先烈?大丈夫生何欢,死何惧,但求天地间一番作为。”文武百官听得人心振奋,为曹魏江山后继有人而喜悦。曹睿停下来,看着满朝斗志昂扬的将士,激动片刻,继续说:“曹魏能有今日之势,是有赖各路将士、各位卿家舍弃家小性命成就的。我又有何高贵不同之处?诸葛亮五次北伐,孙权几番挑衅,这次我就与众将士同仇敌忾,与各路贼子殊死较量一回。”
大臣们听得泪花朵朵、热血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说也要拼了这把老骨头随驾出征。
满宠得知曹睿率水军御驾亲征,精神振奋,立刻拿着书信向全军挥舞,告诉将士:“援军即日抵达,主上亲征督战。小子们,咱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都给我撒开了欢地打!”
全军将士十分激动,更加精神百倍、积极备战。
孙权探知曹睿亲征,也吃惊不小,没想到曹操的孙子,一个官三代能这么有种,不由得唏嘘感慨。孙权派出两路突击队在半路劫杀曹睿,满宠为了确保曹睿的安全,在自己的雄虎队中招纳敢死队,防止途中生变。这支敢死队的负责人是诸葛诞。
诸葛诞率敢死队提前占据上游,各种备战就绪,就见江面上有魏军的船只逆流而上,船上的士兵挥旗示好,表示是自己人。诸葛诞也挥挥旗,表示明白,心中好笑:“幸好我在此,不然就中了那老杂毛孙权的奸计了”。他回身命一些敢死队员迅速跳到别的战船上。留下二十名敢死队员将松脂煤油泼到自己所在的船只,顺流迎着假扮魏军的突击队疾速划去,狠命撞了上去。淋了松油的船只距敌舰十几米时突然自燃。东吴突击队员的战船被突然撞击,险些翻扣在江面,摇摇晃晃中被突来的火势烧得桅杆倒塌、噼啪作响。曹魏的敢死队员,在撞船的一刻跳上敌船,见人就杀,逢人便砍。面对这样强悍的死士,多数突击队员不得已弃船,有的身上满是火光,有的与敢死队员在水中肉搏,有的在游向岸边的途中被敢死队的石镖,飞弩射伤。
孙权的第二突击队队很快从江面飘过的船体残骸、火光、血痕、浮尸得知了第一梯队的惨败。负责人诸葛恪下令高挑风帆,迅猛前进。诸葛诞看到江面又飞来一支江东的游击战船,准备故技重施。第二批敢死队向江东第二突击队的大船猛击下来,谁料这艘江东战船仗势自己船只庞大,升起所有桅帆,加足马力迎了上来,两船在水中撞了个满怀。江东的大船在江面打了几个转转,颠了两颠,没事。曹魏的小船直接掀翻了,敢死队员有的直接被震飞了,有的见势不好跳落水中,他们在水中用刀砍、用枪扎东吴的船底。东吴士卒有所发觉,几十名将士跳下水中,展开殊死肉搏。船上的人员继续加足马力,冲向诸葛诞的战船。
诸葛诞眼看着第二批敢死队的战船被击沉,就号令自己的战船加速出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时机。诸葛诞一声令下,小船飞速接近敌船,众将士把蘸了麻油的火弩射向敌船的桅杆,船帆,江东战船一片火光。江东士卒看船已起火,要弃船。诸葛恪下令,脱下战甲,跳入江中,把身体沾湿再上船继续全速前进,撞击曹魏的战船。江东士卒多是水边长大的,从小就练得个好水把式,这些突击队员又是精心选拔出来的,听到诸葛恪的命令后,一个蚱蜢进到水中,连个水花都没有,似一条条蛟龙入海,瞬间,江面翻出一朵朵莲花,鲤鱼打挺,又飞身跃入船上。江东战船已然成了一条火龙,在这些蛟龙铁士的驾驭下,把迎面飞来的曹魏船只给顶了个支离破碎。诸葛诞的敢死队员在船只相撞的前一秒,以刀枪为撑杆,弹跳上东吴大船。
这些人都是满宠挑选出来的以一敌百的死士,江东的突击队员也不白给,这回好嘛,船上、船下,江上、江里霎时热闹了,扎枪的,抡刀的,按住脑袋可嘟噜灌的,火光、刀光、喊杀声混作一片,哪吒脑海也没这么折腾过。不过突击队员人数明显占优势,又是他们熟悉的水上作战,过了一会,突击队的优势显现出来,敢死队所剩无几。诸葛诞要死磕,被几名敢死队员护在当中,形成肉墙防护抵御弩箭。
就在千钧系于一发之际,“嗖”“嗖”数发羽箭划过江面,一声声惨叫,一具具尸首倒落水中,随波浮沉。诸葛恪一声大叫,往对面瞧去,江面上面旗帜摇摇,迎风飘展,一艘大船气势非凡,旗上一个威风凛凛的“曹”字越来越醒目。诸葛恪想那必是曹睿了,命士卒速速前进,与那船只同归于尽;可是战船都要烧空了,比旺旺雪饼还酥酥脆脆呢,落脚的地都很难找,更别说撞击敌船了。再迟疑,就要做曹魏的阶下囚了,诸葛恪咬牙一叹,号令众将士水遁回江东。
曹魏的将士搭救起诸葛诞等人,又向江面一阵羽箭扫射,直到再无动静。
'小说网,!'
………………………………
第二十九章 互赠礼物
孙权围攻合肥,久战不下,又听闻突袭曹睿的计划失败,曹睿大军分水旱两路并进已经抵达,就给孙绍、陆逊各发一封密函,示意择机撤军。孙权和孙绍相差无几日都撤了军。
诸葛恪去到陆逊那里讲述了突袭的全过程,表示未能击杀曹睿十分遗憾。陆逊大赞诸葛恪有勇有谋:“你不仅能随机应战,而且知道在不可强为之的时候,让士卒明哲保身,保留实力再图将来,这是一个优秀将领该具有的素质。我江东后继有人了。”诸葛恪本来还要强调如果这样,就如何何,如果那样,就如何何,可一听陆逊那么说,就眼似莲蓬,鱼尾纹散作荷叶舒展到老远。
诸葛恪从小最不缺的就是溢美之词,但军事上总被人说冒失,不被看好,而这回被当今江东第一都督――也是他的岳父老泰山――夸赞,心里美得不得了。诸葛恪立功心切,一再向陆逊请命,再给予他一支人马,奇袭敌军。陆逊直摇头,“主公下令撤军了,我们现在是一支孤军,敌人又是新来,锐气正盛。现在我们只有一次奇袭行动的机会,要看天意,还要看战机,二者缺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