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本纪-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能这样操作?
朱由检的话为张盘打开了一扇从未想过的大门,让他的思维瞬间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可惜,可惜这炸药包点火不易,最多只能炸掉鞑子探路的先锋。要是能随心按时的爆炸,那就好了。那就有炸死莽古尔泰的希望了。
瞬息间,张盘就从信王的设想中,想到数个炸药包的新应用方法,他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精彩起来。
“张将军、张将军?”
朱由检的叫声,把张盘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回过神来的张盘,第一件事就是恭恭敬敬向朱由检深施一礼。
“多谢殿下赐教,是张盘糊涂了。
殿下且容张盘好好准备准备。
殿下说的对,有如此利器在手,张盘一定要干票大的,给鞑子留个难忘的记忆才行。
殿下,张盘一定会让鞑子牢牢记住这次狠的。”
看着明显在执弟子礼,精气神都有了明显提升,说话都快要语无伦次的张盘,朱由检露出开心的微笑。
这种状态,才是我要的敌后主将。
这有了炸药包作为攻击的手段,旅顺现在才能真正算是鞑子的心腹之患了。
傍晚时分,旅顺南城码头上,看着明军小心翼翼把20几个炸药包搬进船舱中,朱由检的心也忍不住有点七上八下的。
这次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坐到炸药包上了。
20几个炸药包,即便黑火药威力偏小,但这数百斤火药要是同时炸了,那这艘船肯定也会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殿下,您是真没必要陪我们去冒险,您还是留在旅顺吧?”
见朱由检脸色有些发白,张盘关切的劝道:“您要是非要去不可,那您换艘船也成啊?”
“不用,孤相信你张将军的能力。区区几个危险品,相信你还是能管好的。”
心中虽然有些发毛,可朱由检还是勉强让自己露出一丝微笑。
不管咱心中多么害怕,但场面上咱是无论如何都要撑住才行。
………………………………
第三七八章:青泥凹(求订阅、推荐、收藏)
望着站在装满炸药包的船,仍强作微笑的朱由检,张盘异常感动。
眼前这位可是大明最高等级的藩王,也是当今万岁爷唯一的亲弟弟。
不管信王手中实权如何,单只论他的身份,也只有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的描述,才是信王身份最好的诠释。
这么一位身份异常尊贵的王爷来到了旅顺,这意味着什么?
信王的到来,会给旅顺军兵带来了多么大的震撼,别人不清楚,张盘能不知道吗?
当面对鞑子攻城,而信王殿下却能不避危险端坐在城下时,那时别说底层士卒了,就连张盘心中也是热哄哄的,浑身下都充满了力量。
旅顺再地处偏远,大明也没忘了他们。
这就是信王殿下带给旅顺全军最直接的感受。
张盘知道,在那一刻,在士卒眼中信王殿下就是大明的化身。
而现在,信王殿下为了打击鞑子又宁冒生命之危,也要在士卒面前选择与危险的炸药包同往。
什么是身先士卒?
这绝绝对对就是身先士卒了。
信王殿下身为藩王都能做到如此地步,那身为战士的他们又怎能不拼死向前呢?
信王殿下真有古之名将之风啊!
看看所有船士卒那异常振奋的面容,张盘扬声叫道:“目标青泥凹,出发。”
鲜血在黑黝黝的淤泥海滩肆意流淌着,让整个海滩在最后一缕夕阳的映照下,散发出一种妖异的光芒。
青泥凹,这个以黑色淤泥海滩得名的小渔村,今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
“都处理完了吗?”爱巴里站在村口大声的问道。
“禀统领,所有人都已斩杀完毕。尸体也都丢进了大海,并无一人逃脱。”
“好,所有人都撤回山谷,休息待命。”
撇了一眼破败的渔村,爱巴里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下达放火的命令。
现在虽然不可能有明军前来,但莽古尔泰让他严禁烟火,那他还是听令从事吧。
马蹄声渐渐远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小渔村无辜的伫立在哪里。
子夜时分,一艘小渔船借助着月光慢慢靠了青泥凹破旧的小码头。
许橹、许篙兄弟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船跳了下来。
绑好小船,两兄弟合力从船抬下一条接近一人高的大鱼,步履蹒跚的向村中走去。
这条罕见的大鱼就是他们今天唯一的收获,也是他们这么晚归的罪魁祸首。
今天,就是这条大鱼拖着他们的小船,在海足足遛了两三个时辰后,才因体力耗尽被他们用鱼叉拿下。若非舍不得缠在大鱼身的渔网,许家兄弟也许早就放弃了。
不过,最终能拿下大鱼,身体虽然非常疲惫,可两弟兄心中还是非常高兴的。
许家兄弟已经盘算过了,明天他们就把这条罕见的大鱼到旅顺堡去。
在那里,就是就是单算鱼肉的分量,他们也应该能换到不少的粮食。要是运气足够好的话,他们或许还能用整条大鱼换张新的渔网或好精铁打制的鱼叉。
要是那样,以后再下海打鱼那可就容易多了。
带着满怀的期望,许家两兄弟抬着大鱼,慢慢走进了村子。
月色下,村子里如死一般的沉寂,就连往日听到人声就呜呜打招呼的土狗,两兄弟听不到一丝动静。
这是怎么了?
咦,张三叔家的大门怎么会大敞着?
他老人家可总是太阳还没落山就早早关门的。今儿怎么转了性子了。
路过张三叔大开的门口,许家两兄弟迟疑一下,还是停住了脚步。
都是乡里乡亲的,张三叔家要是真有什么事,他们也该帮把手才是。
“张三叔?”
许橹迈进大门内试探着叫了一声。
死一般的沉寂中,没有任何回应传来。
月色下,许橹的脸色变得越来越白。
“老二,出事了。”
看到张三叔的院子里一片狼藉,就连渔家最宝贵的渔网,都乱七八糟的丢在地。许橹手中攥紧鱼叉忍不住大声叫道。
许橹的叫声,在寂静的渔村里显得异常刺耳,可渔村却依然没有任何的反应。
“娘!”
大鱼重重的掉在了地,两兄弟疯狂的向家中冲去。他们家中可还有一个行动不太方便的老娘。
“娘,你在哪里。娘,你在哪里。”
月色下,渔村中传来异常慌乱的寻找声。
同一轮月亮下,7、8艘大小不一的船只,正在乘着月色向青泥凹方向疾驰。
“有殿下在此,真是诸事皆宜啊!”
为首的百料大船甲板,张盘面带笑容由衷的对朱由检说道:“昨夜我军夜袭敌营,有乌云遮月。
今日轮到我军连夜追击敌军,又有明月照路。
如此吉兆,当真是大吉大利啊!”
被张盘这么一说,朱由检看看天明亮的月亮,心中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难道,他真有所谓的神灵相助?
难道,这也是穿越者的福利吗?
“嗤”,
同在甲板的沈寿尧,忍不住的偷笑一声。
“什么吉兆,今儿三月十八,月亮才刚刚由圆转偏。大晴天有个月亮也值得大惊小怪。”
沈寿尧自觉声音很低的喃喃低语声,清晰的传到朱由检耳中,令朱由检冒出了一头的黑线。
这个沈寿尧,不就是去土城子没带他吗,看这一肚子的牢骚。
不过,对沈寿尧的不识趣,朱由检也只能瞪他一眼就算完事。
“张将军,你为什么选择去青泥凹呢?这青泥凹是个什么样的所在,你给孤讲讲吧。”
夜虽然有点深了,朱由检却一点睡的意思都没有,他依然兴致勃勃的询问着张盘。
当然,朱由检是绝对不会承认,他不想睡觉是因为船舱中堆着的那20几个炸药包。
“青泥凹,那只是褡裢湾的一处小渔村。
殿下,哪里村子虽小却有个咱们登陆所需的码头。”张盘慢慢说道。
“只是因为有码头?”
朱由检脸露出失望的神色。
他还以为张盘会说,选择青泥凹是因为青泥凹地形险要、适合设伏才选择去哪儿呢。
“殿下,咱们带的炸药包可是怕水的东西。您看咱们这些船,”张盘指指海面疾驰的其他船只。
“殿下,咱们这最小的船只也是10料左右的海船。
殿下,咱们这些尖底海船吃水都比较深,是没法直接靠到岸边的。这要是没个码头,那弟兄们就得冒寒涉水岸才行。
弟兄们涉水岸还行,炸药包可怎么办?
这炸药包见了水恐怕就响不起来了吧?”
………………………………
第三七九章:下船(求订阅、推荐、收藏)
海船上,面对朱由检的提问,张盘开始细细的解释。
“殿下,这行军打仗咱们必须考虑完全才行。无谓损失太多的战力那可不行。”
接受了信王想出的战术后,张盘感觉信王殿下还很有军事天分的。
不过,从言谈举止中张盘能感觉出来,信王对军中的常识了解还不够多。现在有了机会,张盘愿意为信王补上这个小小的缺陷。
看信王脸上露出恍然之色,张盘又进一步阐述:“殿下,按上船前探马传回的情报,鞑子撤军有很大的可能会路过青泥凹附近。
殿下,咱们连夜赶到青泥凹,从青泥凹的码头上岸,向内陆再走个10几里路,翻过一个山头就是旅顺通往金州的大路。
咱们完全可以在哪里伏击鞑子。”
听到张盘的想法,朱由检脑中浮现出一副画面。
一个明军士卒手持望远镜站在山头之上,看到鞑子的大军慢慢走近,挥手放倒一颗消息树。
看到消息树倒下,山下的大道上明军点燃炸药包用以定时的引信,迅速撤离大道躲入山中。
随着鞑子大军越走越近,引信越烧越短。
“轰”的一声,炸药包在鞑子的行军队伍中爆炸,炸倒鞑子无数。
“不见鬼子不挂弦,呵呵、呵呵,”朱由检忍不住傻笑了两声。
回过神瞥见张盘有些讶异的表情,朱由检一正脸色掩饰的问道:“张将军,咱们那延时引信应该没问题吧?”
提到炸药包的引信,张盘的脸色变了一变有些无奈的回答:“回殿下,快速点火的引信没问题。
可这延时的引信吗?
试验的太少,卑职还真不敢保证会不出问题。”
“唉。”
轻叹一口气,朱由检将目光移向天边的月亮。
时间太短,延时引信还不够得力。对此,朱由检也没什么好办法。他能想到的对策,也就是在炸药包上多加几根引信而已。
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唉,搞了半天,这伏击的最终成果,竟然还是要交给上天来决定,真是让人有些无奈啊!
天蒙蒙亮时,不知何时睡着朱由检,被密集的脚步声惊醒。
青泥凹,到了。
“殿下,情况不对。”张盘举着望远镜凝视着海滩。
青黑色的海滩上,横七竖八的明显是一具具尸体。
“殿下,这青泥凹肯定出事了,那些应该都是村中的渔民。”
借助望远镜看清楚了倒伏尸体的穿戴,张盘肯定的说。
“是鞑子干的吗?”朱由检沉声问道。
“不好说。”张盘摇了摇头随口猜了另一种可能:“也可能是海匪。”
“海匪?”
沈寿尧的大嗓门在两人耳边响起:“不可能是海匪。这周边海域的海匪早教我们杀得杀、赶跑的赶跑了,他们绝敢再冒死回来。”
听到沈寿尧的话,张盘和朱由检脸上都露出了慎重的表情。
要是沈寿尧说的没错,那杀人的十之**就是鞑子了。
“殿下,青泥凹只怕已经没有村民活着了,村中现在说不定还有鞑子潜伏着。咱们……”
张盘看着静的出奇的渔村,十分凝重的说道。
“给我看看。”
伸手接过望远镜,朱由检开始打量这个破破烂烂的小渔村。
青泥凹,看上去总共也就只有10几户人家。
在清晨的薄雾中,整个村子一点生气都没有,静的令人有些发憷。
仔细看过海滩上的尸体,朱由检感觉张盘判断的没错。
这么小的村子,全村顶多也就3、50人吧?
这光海滩上看到的尸体就已经超过了10具。凶手如此凶残,村中只怕是没有活口存在了。
不过,这样一个小村子,就算有鞑子潜伏其中,又能有多少人?
就算鞑子有2、30人,也不值得张盘这么紧张吧?
朱由检又仔细看看那破破烂烂的村子,一把把望远镜塞回到张盘手中。
“张将军,还是安排咱们的弟兄下船,去村子里好好搜搜吧?我想,这村子周围应该没有鞑子埋伏才是?”
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下村子的周围,张盘忍不住脸上一红。
青泥凹村子周围地形非常平坦,一眼就能看个通透,根本不可能有伏兵存在。而那破破烂烂的小渔村中,就算有鞑子留存,最多也不过就是能容纳几十个鞑子。
相比起来,明军此次来了8条船,随船而来的明军加上朱由检的护卫,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人。
更别说,明军手中还有新火枪和炸药包这两种大杀器在手。真要面对几十个鞑子,明军都有几分全歼他们的把握。
他张盘似乎是有点太过小心了。
“下船!”
想到这,张盘抖擞精神,底气十足的高声叫道。
“少年队,火枪准备。”
看明军陆续下船集结,朱由检忍不住低声下令。
青泥凹的码头不大,两侧最多也就能同时停靠两艘10料大小的船只。
明军船只操控的很好,8艘船先后轻巧的停靠上码头。轻装只持兵器在手的明军,在各小旗总旗的指挥下,下船速度还是挺快的。看得出,张盘精选的明军应该不是第一次执行这种行动。
只是,迅速下船后明军的表现,却让朱由检忍不住捏了把汗。
先下船的明军竟然没有快速向村庄方向带离,去码头外围拉开警戒,而是成团的聚集在码头处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随着明军下船的增多,先下船的明军反而影响了后面明军下船的速度,让码头上的秩序也开始变得有些混乱。
“要是此时有敌人来袭,明军可就危险了。”
一边安排少年队警戒,朱由检心中一边为明军的处境捏了把汗。
“殿下,卑职先下去了。”
看出信王调动护卫的意图,张盘脸上忍不住有些发烫,船方一靠近码头他就抢先跳了下去。
“整队、整队,搜索村子,搜索村子。”张盘的怒吼声在明军中响起,明军混乱的秩序开始恢复。
看着在张盘的指挥下,恢复了秩序开始向渔村进发的明军,朱由检满心都是侥幸。
难怪兵法上会强调半渡而击。
就刚才明军那混乱的状态,要是遭到鞑子突袭,也许几十个鞑子就真能将明军打的大败。
“看来以后少年队的上下船,必须要加强专门的训练才行。”
朱由检看着明军慢慢的逼近渔村,口中喃喃的自语道。
………………………………
第三八O章:放弃计划?(求订阅、推荐、收藏)
“殿下,我们什么时候下船?”
沈寿尧有些着急的大嗓门,惊醒了朱由检的沉思。
按张盘的计划,为了确保朱由检的安全,朱由检要等到明军清理完村子后才能下船。
“我们这就下船。”
望望小心翼翼才进入村子的明军士卒,朱由检爽快的回答。
朱由检不准备完全听从张盘的安排,他并不觉得村子里真有鞑子存在。
村中要真有鞑子存在,他们为什么不在明军下船时发动袭击,那可绝对是击败明军最好的机会。
见沈寿尧脸上露出了喜色,朱由检严肃的交代:“小沈,你是船长,你现在还不能下船。”
“殿下,您……。”沈寿尧的脸立马完全垮掉了。
“小沈,你是名船长。在这敌情不明之际,你必须要确保船只随时都能开动起来,你现在绝不能下船。”
一套义正言辞的说法说完,看着沈寿尧很受伤的模样,朱由检心头大畅。
小样的,让你还敢坏了我的心情。
恰在这时,渔村中传来一阵厉喝之声。
什么情况,难道村中真有鞑子?
朱由检闻声心中不由的一震。
渔村里
“我和你们拼了。”
随着叫声,许家兄弟红着眼睛,举着鱼叉向进村的明军猛扑过去。
“小心。”
一声招呼,数位明军士卒默契的围了过来。
许家兄弟冲出来虽有点突然,但一直小心戒备的明军士卒,没有丝毫动容。
明军士卒轻松的闪过许家兄弟,轻松的将他们击倒在地,轻松的把两兄弟牢牢地按在了地上。
相比这些张盘精选出来的明军士卒,只有一身蛮力的许家兄弟完全就是不堪一击。
“你们这帮丧尽天良的狗东西,你们都不得好死。”
虽然被明军按倒在地,可许家兄弟依然挣扎个不停,口中更是发出悲愤的怒骂声。
“你们是什么人?”
沉重的雁翎刀重重的落在两兄弟面前,双手拄刀张盘沉声问道。
“你们这帮狗贼,杀了我吧!”
奋力的在明军手下挣扎着,许家兄弟面容扭曲、两眼通红,额头的青筋也突突直跳。
“水。”
打量打量许家兄弟那身沾满鱼腥味的破烂衣服,张盘伸手接过一个水袋,把水浇到许家兄弟头上。
看两兄弟眼神恢复了清明,张盘挥挥手示意明军放开他们,口中的语气也放缓了下来:“本官乃大明旅顺参将张盘,你们是什么人?村里发生了什么事?”
许是大明官员的身份惊醒了两兄弟,被放开的许家兄弟慢慢安静了下来。
仰头看看张盘身上的甲胄和周围明军的打扮,许家兄弟猛然清醒过来般,大声嚎哭起来:“求青天大老爷替小人做主,帮小人找回我娘和村里的乡亲们。”
“找人?”张盘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忍之色,顿了一顿才继续问道:“你们是本村人吗?村里还有其他人在吗?”
“我娘和村里乡亲都不见了,村里到处都是遭贼的痕迹,还有几处明显像是血迹……”
听完许家兄弟杂七杂八的叙述,张盘感到有些失望。
许家兄弟是昨天半夜才回到村子,根本不清楚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在村里寻找了半夜,甚至连海滩上有尸体还都不知道。
“将主,有发现了。”
一个亲兵凑到张盘耳边低声汇报:“在村子北头,我们发现了大量马匹的蹄印,估计至少曾有100多骑来过这个村子。”
听到亲兵所言,张盘的眉头立马皱了起来。
100多骑,那肯定是鞑子无疑。
在旅顺堡周围除了鞑子,不可能再有别的势力能有这么多的骑兵存在。
只是不知这100多骑,是鞑子的后勤巡骑还是鞑子大军撤兵的先锋?
“带路,我们去蹄印哪里看看。”
走出两步,张盘又回首吩咐:“带这两人去那边海滩,让他们认认那些尸体吧。”
村口
低头仔细观察了蹄印的往来踪迹,张盘眉头越皱越紧。
从蹄印上看,鞑子是从容不迫的先把村子围住后,才下马进的村子。按村中翻找凌乱的痕迹,鞑子应该是在村中有过仔细的搜索。
鞑子在找什么?
更让张盘感觉奇怪的,是鞑子竟然只杀人而没有放火烧村,这可实在不符合鞑子烧杀劫掠的习惯啊。
这金州旅顺周围,鞑子进村一般就是“三光”的结果。这是努尔哈赤为扼杀明军所下的训令,也是鞑子借以鼓舞士气的常规手段。
只杀不烧,还很少见呢。
“可以确定是鞑子吗?”
朱由检的问话打乱了张盘的思绪。
“殿下怎么这就下船了?”
见到朱由检前来,张盘惊讶的问。随即,张盘脸上就充满了无奈:“殿下,看来我们要放弃计划了。”
“为什么?”
听到放弃计划,朱由检一字一顿的问,脸上再无一丝笑容。
这个张盘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老是畏首畏尾的,动不动就要放弃。
“殿下,您看这些蹄印。”
张盘假装没看到信王那难看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道:“这些蹄印表明,这个村子周边,有支100多骑的鞑子骑兵存在。
要是我们继续前行,万一半路遇上他们,在这平原地带,我们恐怕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100多骑?”
朱由检这才注意到地上那杂乱的蹄印,他的眉头也瞬间拧成一团。
真要有100多骑鞑子在附近,那可就麻烦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