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本纪-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伙海盗的头领董三棍,是登州卫出身,他家还有个世袭百户的官身。
大明承平日久,军户卫所中田地的兼并现象,远比普通民户更严重。董家的世袭百户虽然叫着好听,其实早在董三棍爷爷那一辈,董家就没了自己的田地,只能佃种卫所千户的田地为生。
同辈的子弟中,董三棍很有几分学武的天分。他刀枪都能耍,弓箭更是射的不错。只是董三棍自小家贫,营养跟不上,身体素质并不太好,整个人显得比较瘦弱。
18岁时,因体弱没能当上千户的家丁,找不上媳妇又不甘心给人看家护院的董三棍当了逃兵。
逃出了登州卫,几经波折后董三棍当了海盗。
毕竟是出身军户,耳闻目染的董三棍对军中常识,了解远超普通人。有这份见识,再加上董三棍还拥有海盗中罕见的弓箭射术,董三棍慢慢从海盗底层打熬了出来。
天启元年,董三棍组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海盗团伙,还给自己改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董天霸。
天启三年,沈有容开始清剿登莱沿海的海盗。四处躲藏的董天霸,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海湾。
发现了这个优良的避风港后,董天霸开始把这个海湾当自己的老巢,专心经营起来。
………………………………
第三九七章:海湾的存留(求订阅、推荐、收藏)
海湾这些海盗为什么会这么怂?
朱由检从高起潜的汇报中找到了答案。
董天霸原本的海盗团伙并不太大,拢共也只有30多号人。如此少的人力,根本就无法经营建设这么大的海湾。为了营建老巢,董天霸开始不择手段的扩招队伍。
不过,董天霸从各处坑蒙拐骗、强拉硬拽来的壮丁,搞搞建设还行,要是让他们上战场当海盗那就有些太勉强了。一群从未训练过的渔夫和农夫,又怎么会有强大的战斗力。
所以,当作为团伙核心的七八个弓手,和首批冲锋的最悍勇部下一个照面就被少年队全部击毙,连董天霸都未能幸免时,壮丁们全都吓坏了。
壮丁们几时见过这么可怕的场面。平日里牛气哄哄的,壮丁们需要仰视的海盗,一波就都变成了残破的尸体,这让既无战力又无战心的壮丁们,怎能不马上投降?
至于巡游海盗船不逃跑直接投降,那就牵扯到董天霸的另一个杰作了。
为了让壮丁们能以最大效率为他修建老巢,董天霸脑洞大开的给了壮丁们一个特殊承诺。
董天霸承诺壮丁们,只要他们拼命干活,董天霸就会给他们发个媳妇。
董天霸是真的给壮丁们发媳妇。董天霸没有欺骗壮丁们,几年来,董天霸给干活最卖力的壮丁真的发了媳妇。
寨子里的182个女人,就是董天霸准备发给壮丁的准媳妇。她们都是董天霸从辽东难民中骗抢而来的。除了被董天霸等核心海盗霸占的几十个女人外,寨子里还足有100多个女人在等待分配。
壮丁们在董天霸这里虽然被管束较严,劳作也比较繁重;但能有口吃的,还有希望发个媳妇,壮丁们又怎么舍得一跑了之。
可这些壮丁们根本就不明白,即便他们投降了,他们的身份却依然是海盗。他们想在继续以前的生活,那已经绝不可能了。
就这,壮丁们还要庆幸他们碰上的是朱由检。来的若是其他明军,只怕壮丁们现在都有很大的可能,会变成一枚枚申报战功的首级。明军可是以首级算军功的。
想到这些软弱愚昧的壮丁们,朱由检不禁摇头苦笑。
“董天霸真死了?”
放眼望望寨子里大大小小的建筑,朱由检颇有些惋惜的问道。
这寨子是从天启三年才开始修建的,到如今也不过才三年出头。就靠这百十个壮丁,董天霸就把寨子建到现在这个模样。这军事能力不好说,但董天霸搞建筑的内政能力,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回殿下,经被俘海盗确认,匪首董天霸胸口中弹,确实死了。”
“可惜……”朱由检微微一叹。
若是董天霸还活着,朱由检还是很想招揽他的。
“殿下,此地我们该如何处置?”
心中暗暗鼓了鼓勇气,高起潜沉声问出了他又希望却又有些害怕的问题。
“如何处置?”
朱由检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沉思。
高起潜的问话,朱由检明白。
高起潜问的,其实是此海湾是否要交给朝廷?
这个海湾绝对是个优良的避风港。海湾已探明的水域,锚泊几艘‘胜利号’级巨舰已无问题。
因天色已晚,海湾各近岸处的探查还没全面展开。若是海湾近岸处适合建设深水码头的话,那这个海湾就绝对是一处极佳的海军基地,它的价值将大的无以复加。
留着自己开发?
不。
朱由检马上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别说建设海军基地,哪怕只是建造一处‘胜利号’级的巨舰锚泊地,所需的人力物力也绝不会是个小数。
这种重任吗?还是交给朝廷解决的好。
“孤会把此地交给朝廷。”
长出一口气,朱由检斩钉截铁的说道。
明确做出了放弃的决定,朱由检的脑中重新变得一片清明。
“起潜,记一下。回京后,全力推动此处港湾修建之事。此处修建费用可由我们开中解决。”
慢慢的前行着,朱由检心中已梳理出未来的脉络。
“是,殿下。”
听到朱由检要放弃海湾,高起潜眉头微皱,但他还是恭敬的躬身应是。
思路飞旋,身子还未直起,高起潜眼中就闪过一缕惊讶之色。当身子完全直起后,高起潜脸上已经布满了敬佩之情。
听到信王的第二句话,高起潜总算想明白了。这个海湾牵扯的利益太大,信王若是私占下来,信王府不光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建设海湾,还很容易受到朝廷的猜忌。
海湾虽好,但要想发挥它的作用,光这么个小村寨可不行。就算未来只作商业用途,海湾也需要增建仓库、码头等大量的基础建筑,和修筑同别地的畅通道路才行。不然,这海湾顶多也就是个摆设。
可要想建设海湾,那就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财力才行。
这钱也就罢了,但私人聚集的壮丁多了,在大明可是非常犯忌讳的事。信王藩王的身份敏感,只怕这边刚一聚集丁壮,那边弹劾信王谋反的奏章就满天乱飞了。
信王把海湾上交朝廷,看似信王没有明显的收获,但朝廷现在缺钱。只要朝廷想尽快建港湾,那由信王开中就是朝廷最好途径。
一旦海湾开中,信王府不光拿到了海湾建设的主导权,信王府环绕的金光也将会更增几分。
作为藩王,这可能是信王能拿到的,最大的好处了。
面对海湾巨大的利益诱惑,信王还能有这么清楚的头脑,信王真是太……
看着信王还略显单薄的背影,高起潜忽然有了几分心酸的感觉。
信王再优秀也只是个藩王,再优秀也只能在钱财上展示他的才华。这老天爷实在太不公平了。
定了定神,为了掩饰自己激动的情绪,高起潜没话找话的问道:“殿下,牢房的两个囚犯,我们怎么处理?”
“囚犯?”
慢慢前行的朱由检脚步一顿,随即就轻松的回答:“他们是海盗还是绑来的人质?要是人质,就放了吧。”
“殿下真是明见万里。”高起潜先奉承了朱由检一句,才笑着回答:“两名囚犯,一个姓韩,是来自江南的商人。另一个姓鲁,是登州本地的一个酸秀才。他们都是海盗抓来的肉票。”
从江南绑来的肉票?
心头一跳,朱由检猛然停了下来,他脑中似有一道灵光闪过。
好像有哪里不对。
………………………………
第三九八章:方言问题(求订阅、推荐、收藏)
从江南绑来的肉票?
心头一动,朱由检脚步停了下来。
就董天霸他们这点孱弱的战斗力,也能远赴江南去抢劫、绑票?
可能性应该不大吧。
这江南商人十之八九是董天霸从附近海域绑来的吧?
不对。
朱由检猛然想起一个自己忽视了的问题。
“起潜,这寨子里有多少存粮?码头上那两艘货船是董天霸抢来的吗?船上装的都是什么货物?”
转过身,朱由检盯着高起潜异常严肃的问道。
“回殿下,寨子里共有粮库两座,内有粮食200多石,足够寨子里所有人饱食一月有余。
码头上的货船,据说是董天霸从那个江南商人手里抢来的。船上未卸完的货物,都是些粮食和各种劳作工具。”
说道这里,高起潜也感觉出不对了。
粮食和劳作工具是董天霸建设海湾最急需的东西,货船上装的竟然就全是这些东西。若说是董天霸抢来的,那董天霸也抢的太准太巧了一点。
“殿下,是老奴疏忽了。这个韩姓江南商人可能有问题,老奴再去好好审他一下?”
发现事有蹊跷,高起潜忙躬身向朱由检请罪,他低垂的眼中却不由掠过一丝厉芒。
“贼子胆敢欺骗杂家,杂家定要让他尝尝杂家的厉害不可。”
对自己是经信王殿下提醒才发现事有不对,高起潜大感丢脸。这让高起潜不由对那个江南商人生出了几分恨意。
听到高起潜的请求,朱由检脑子微微一转,他兴奋的作出安排:
“起潜,事也可能没那么复杂。这船是需要水手来开的。你去把驾驶两艘货船的水手都找出来,把他们分开一问,估计真相就能出来了。
至于那两个囚犯吗?
嗯,你去查那些水手,那两个囚犯送孤这来。反正孤也闲的无聊,孤就亲自问问吧。”
“是。”
看信王兴趣大增双眼放光的模样,高起潜只好暂时按捺下心头的恨意,悻悻的应道。
前面就是董天霸的聚义厅了。
看看周围熟悉的建筑,韩承祖心中的不安越来越重。
一路走来,那一道道严密的岗哨,一组组训练有素的护卫,无不预示此处已有大人物降临。
心中默默的对比了一下。韩承祖惊讶的发现,这些护卫的精气神似乎远超他往日所见的任何护卫。这种精锐,就算是浙江巡抚的巡抚标兵,比起他们也都有所不如。
如此的精兵悍将,难怪董天霸被他们一举歼灭。
有如此精锐的护卫随行,来的大人物到底是袁可立还是沈有容呢?
一边在心中忐忑不安的猜测,韩承祖一边迈步踏进了聚义厅的大门。
一进厅门,韩承祖就觉得眼前一亮,厅内的景物显得是那样的陌生。
这还是董天霸的聚义厅吗?
韩承祖惊得忍不住张开了嘴。
罕见的牛油大蜡点了足有10好几支,烛光映的整个聚义厅里纤毫毕显。往日里歪七扭八的桌椅,现在也摆的格外整齐。护卫们两厢站立,中央……
“跪下。”
没等韩承祖打量完,两侧的护卫已经发出满是威严的喝声。
突遭威严深重的一喝,脑中顿时一片空白。腿一软,韩承祖就老老实实的跪倒在地上。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士?”
韩承祖耳边传来一个非常年轻的声音。
“小人,小人叫韩承祖,是浙江海宁人。”韩承祖老老实实的回答。
“你是干什么的?怎么会到了这儿?”年轻的声音再次发问。
韩承祖不敢抬头,依旧用那个老老实实的强调回答:“小人是贩卖粮米的商人,是被海匪抢掠到此。”
说道此处,韩承祖的眼珠咕噜噜一转,他的声音里立马充满了感激之情:“多谢大老爷相救。救命之恩,小人没齿难忘。小人愿献出船上一半货物,作为大老爷劳军之用,还请大老爷不吝收下。”
“这么说,外面那两条大货船都是你的喽?你告诉孤,你是在向哪里运货,又是在哪里被海匪劫持的,海匪抓你来此做什么?”
年轻的声音淡淡的连发几问,落入韩承祖耳中却如巨雷般炸响。
孤,我没有听错吧?这个年轻人竟然在自称孤?
这称孤道寡可是大明藩王才敢使用的自称。
见多识广的韩承祖被年轻声音的自称吓了一跳。他不安的扭动几下,忍不住把身子又伏低了几分。
顿了片刻,韩承祖才缓缓的说道:“回大老爷,那两艘船确实都是小人的。登莱袁抚台正在大量收购粮米和拓荒的各种工具,小人是在向登州运货。
小人是刚离开芝罘岛时,被这伙杀千刀的海匪劫持的。海匪抓小人来此,肯定是想向小人的家中勒索更多的财物。
小人在此还要多谢大老爷救命之恩才是!”
说完此话,韩承祖向上首连磕了几个响头,一副劫后余生感激不尽的样子。
“他说的什么?”
韩承祖这一大段话说的较快,朱由检有些不解的看向左右。
朱由检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方言问题。
到这个时代这么久,朱由检接触的人,大多说的是大明官话。即便几个方言较重的也都是陕西或东北人。虽然听的较累,但朱由检也都还能听懂。
这个韩承祖不同。他说的话,朱由检竟然有很多没能听明白。这让朱由检第一次感到了方言带来的不便。
朱由检忽然想到,南北方言差距非常大。前世国家全力推行普通话几十年,才让各地语言交流实现了基本通畅。
这个时代没有推行普通话,新任的官员到了异地,遇上不懂大明官话的当地人,只怕连沟通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言语不通,官员又如何能准确的掌握当地民情,如何才能顺利融入当地并治理好当地呢?
异地为官的新官,想不被胥吏架空,这语言问题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啊!
“殿下,他是在回答您那几个问题。”
看到信王一脸的不解,沈寿尧低声把韩承祖的话,又用大明官话复述了一遍。
“这次要看我的了吧。”
看信王脸上露出明白的表情,沈寿尧心中不由涌出淡淡的骄傲。
“嗯,小沈,你告诉他,孤听不懂他的方言。让他用官话在说一遍。
小沈,你告诉他,我们正在分别调查驾船的水手。孤给他机会,让他把话再好好说一遍。”
朱由检脸上露出淡淡的冷笑,冷冷的说道。
………………………………
第三九九章:芝罘岛(求订阅、推荐、收藏)
不用再经沈寿尧转述,朱由检的话韩承祖已听得非常明白。韩承祖心中就是一阵剧烈的波动。
韩承祖的大明官话,其实说的非常好。只所以用浓重的乡音方言来讲那一段话,韩承祖更多是在掩饰自己动荡的心情。
一个称孤道寡的藩王,一个位高权重近似传说中的人物,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韩承祖受到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那原本烂熟于心、倒背如流的借口,在出口的瞬间,韩承祖猛然感到了几分不妥。不自觉的,韩承祖就把熟练的官话,换成了他更为熟悉的乡音方言。
说方言,韩承祖为的就是试探下对方的反应。话一出口,韩承祖一边竖起耳朵等待对方的反应,一边再次审视已找好的借口。
等到朱由检的话音一落,就在韩承祖心头再次引发一阵剧烈的震荡。
说话的人声音虽然年轻,但话中透露出的情况,让韩承祖吓了一大跳。把驾船的水手分开询问,那货船的沿途行迹就会暴露无遗。哪怕水手们不再暴露别的,但原定的借口也很难解释货船的行踪。
是什么人在为对方出谋划策?如此老辣,是积年老吏吗?
韩承祖低伏的脸上浮现一层浓重的阴影。
这就使用第二借口吗?
跪伏在地,韩承祖脑子急速的旋转着。
“水手,我们正在一位位分别查问。殿下心善,愿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可以从头再说一遍。记住,说实话,要用官话说。”
沈寿尧饱含威吓的声音在韩承祖耳边响起,帮韩承祖彻底下定了决心。
“小人该死,小人这就说实话,这就说实话。”
韩承祖跪伏的身体,猛然抖得如同筛糠一般,口中畏惧的叫了起来。
“小人船上的货物,其实、其实就是这些海盗购买的。过了芝罘岛,这些海盗就指引小人把船开到了这里。小人只是为了多挣几两银子,小人真不是有意与他们勾结的。
今天,这些海盗突然变了脸,他们把小人关了起来,若非大老爷相救,小人肯定是必死无疑。
小人,小人愿献出船上所有货物,以谢大老爷救命之恩。”
韩承祖把头磕的梆梆直响,口中不停的高声念叨:“谢谢大老爷,谢谢大老爷。”
“谢谢?”
看韩承祖吓得浑身发抖,头也不抬的只顾磕头,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冲左右挥了挥手,朱由检不置可否的说道:“好了,先带他下去吧。”
“小沈,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望着韩承祖被护卫带走的背影,朱由检轻松的问道。
“殿下,他第二次说的可能是真的。像他们这种贪便宜,为海盗供应物资的商人,其实并不少见。”
说到这个话题,沈寿尧脸上明显有了一丝落寞之色。
沈寿尧是在大明沿海长大的。沈有容常年负责清剿大明沿海的匪盗,各种与海盗相勾结的商人,沈寿尧早就见怪不怪了。
大明的海上,有多少海商本身就干着海盗的副业。或者说的再狠一点,那些大海商其实就是大海盗身上的一层保护色。大明的海上,根本就没有纯正的商人存在。不勾结海盗、没有武力的保护,纯正的商人在大明海上将寸步难行。
“你说,他能认识些够分量的海商吗?”
够分量的海商?
朱由检的话把沈寿尧吓了一跳。
敢称够分量的海商,那怎么也得是海上有字号的大海盗才行。
殿下要做什么?
“殿下,有我家老爷子的名号在,绝对没人敢乱碰咱们的船队。”
迟疑了片刻,沈寿尧才想明白朱由检话中的意思,他忿忿不平的高声叫道。
“你在瞎想什么?”
朱由检毫不客气的训了沈寿尧一句。
“有沈老将军的威名撑着,是没人敢劫咱们的船队。可从哪里买货便宜,又从哪个码头装货方便,你都知道?”
紧盯着沈寿尧,朱由检表情异常的严肃:“孤把银子交给你,你能给孤又快又便宜的把货买回来吗?”
被朱由检一连串问题问的直发愣,心中盘算再三,沈寿尧还是默默的低下了头。
看沈寿尧驯服的低下了头,朱由检嘴角挑起一丝笑纹,口中却依旧严肃的教训他:“知道吗?遇事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才能尽快的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船队指挥。”
正说着,朱由检猛然想起韩承祖似乎说出了一个很熟悉的地名。
“小沈,他刚才说的是什么岛?是芝罘岛?”
前世烟台港所在的区就叫芝罘区,这个少见区号,朱由检有着很深的印象。
芝罘区,读作(知府区)。这个少见的区名,朱由检曾因错读成(支呸)区,而让他记忆异常深刻。
韩承祖官话发音中出现了芝罘岛的发音,让猛然想起的朱由检格外重视。
要真是烟台的那个芝罘岛,那烟台港就好找了。
朱由检紧盯着沈寿尧,等待沈寿尧的确认。
韩承祖前后用方言和官话说过两遍,要是都提到这个地名,那沈寿尧也该能听得到。
“回殿下,他确实说过芝罘岛。”
朱由检话题转换之快,让沈寿尧颇有些措手不及。仔细思索了片刻,沈寿尧给出了确定的回答。
“殿下,芝罘岛是南来货船一个重要的停泊港口。南来的货船大都会在哪里停靠修整一下再开往登州。
姓韩的要是确实是从江南而来,芝罘岛确实是他的必经之路,这些他应该不会说慌。”
“芝罘岛,真是芝罘岛。那里离登州,不,离此处有多远?”轻声念叨了两句,朱由检又凝声问道。
“芝罘岛到登州货船要走2天。到此地吗?”
仔细算算来时走过的路程,沈寿尧肯定回复:“货船应该还要走1天多。要用咱们的快船,半天应该就能赶到。”
货船到登州要走2天,到此处还要1天多。我们这是还在登州附近?
听到沈寿尧计算的距离,朱由检忽然发现,他们这两天好像根本没跑出多远。
不过,这个距离、这个名字与前世的烟台,真有几分相似之处。
“好极了,”朱由检兴奋的叫了起来:“咱们明天一早就去看看这个芝罘岛。”
………………………………
第四OO章:兴旺的芝罘湾(求订阅、推荐、收藏)
这该就是芝罘岛了吧?
落日的余晖中,望着远方出现的尖梭状岛屿,朱由检心中忍不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