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本纪-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四二二章:朱由校醒来(求订阅、推荐、收藏)

    朱由检的车队奔向京城的时候,在遥远的辽东,沈阳。

    “佛祖保佑!”

    皇太极双手合十,虔诚向空中一拜,肥厚的脸上满是庄重凝肃之色。

    这一刻,皇太极对心中拟订的规划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王恭厂竟然真的爆炸了!

    王恭厂这个大明最大的火器制造基地和火药储备库,竟然真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爆炸。

    如按消息所传,前所未有的大爆炸已将王恭厂直接夷为一片平地。那失去了王恭厂制造储备的火器和火药,大明军队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火药补给不足状态。

    火药补给不足将让火器犀利,且对火器依赖颇深的明军,战力至少下降三成。

    而更让皇太极欣喜的,是补给不足的明军对大金腹地的威胁,那是更将直线下降。大金将获得他最需要的腾挪时间。

    “来人,”皇太极踌躇满志的大吼一声。他要召回分散各处的大金各旗主力,实现他筹谋已久计划的时间到了。

    同样远离京城的大明南方,台湾。

    望着满厅狂呼酣饮的海盗们,郑芝龙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

    上次攻击漳浦金门得手后,鉴于许心素对厦门的严防死守,也鉴于俞咨皋的注意力也完全转到了十八芝身上,郑芝龙想在短期内打垮许心素的计划,已无实现的可能。

    为了维护十八芝的团结,也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威望,郑芝龙主动提出转换战场,把十八芝的主力主动转向广东海域,谋求从广东打开局面。

    对郑芝龙的这个决定,十八芝中来自广东海域的刘香和钟斌,那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十八芝主力入粤,必将给他们带来大量的好处。

    天启六年二月,郑芝龙亲率十八芝主力大举袭击广东。毫无准备的广东明军被郑芝龙打了个措手不及,数日内广东水师就几乎损失殆尽,整个广东海域对十八芝来说已成不设防之地。

    鉴于贼势涛涛、来势凶猛,广东布政司忙向附近几省求援。郑芝龙探得福建明军分兵援粤,就留下刘香、钟斌牵制广东明军,自率十八芝主力重新返回了台湾。

    十八芝自成立以来,声势之大本就已是大明数一数二的海上势力。现在又在郑芝龙的指挥下,一路连战连捷、掳掠劫获无数。这一连串的胜利,让郑芝龙更是名声大震,引得各路小海盗纷纷来投。

    现阶段,单从可动用的武力上来说,郑芝龙已达到甚至超越了昔日的李旦,真正成为了大明海上的第一势力。

    只要拿下厦门,打垮许心素,掌控了货物来源,那这大海才算真正姓了郑。

    郑芝龙脸上挂满笑意,高高举起手中酒杯豪气的吼道:“诸位弟兄,为我们即将拿下厦门,干!”

    京城,乾清宫

    魏忠贤踏入寝殿,望着龙床上面容枯槁已有些脱形的朱由校,不由悲由心起,眼中泪珠滚滚而下。

    这可是他一手看大的孩子。

    虽然这孩子的身份是天下至尊,更是他的天,他的地;是掌他生死、予他富贵的主子;但在已注定无后的他心中,这孩子也是他的后辈,他的子侄,他最亲的儿孙。

    到如今,落得个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这心中的感受,又怎是一个‘悲’字了得。

    想到自己做出的退路选择,魏忠贤心下更是悲苦。他双腿发软,一下跪到朱由校床前。他用颤抖的双手抓住朱由校的手,把它轻轻的贴到自己老泪纵横的脸上,忍不住哽咽出声:“陛、陛下啊……”

    模糊中,魏忠贤似乎听到一个微弱的、熟悉的声音:“大、大伴,信、信王,在、在哪里?”

    京外,官路上

    尘土飞扬中,一骑快马如流星般迎头冲至滚滚向前的车队。

    冲近车队,马上骑士一侧马头,马速迅速减缓,大声问询几句后,就顺利融进滚滚向前的车队。

    骑士带来的密信,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朱由检案前。

    “大哥醒了?要召见我?”

    看到密信译出的内容,盘坐的朱由检长身而起,脸上全是惊喜之色。

    “殿下!”

    亲手译出的密信内容,看的高起潜心中就是一震。当他看到信王殿下脸上展现出的全是惊喜之色时,高起潜更是忍不住低叫一声。

    不同于朱由检,高起潜脸上布满的却全是惊恐担心之色。

    “哦,”看到高起潜担心的样子,朱由检回过神来,脸上的惊喜之色慢慢消失。

    “孤有些乏了,车速给孤放缓一点。”

    冲车外喊了一声,回过神来的朱由检,盯着高起潜一字一顿的低声吩咐:“起潜,你亲自去。孤许你动用所有的内线,一定要给孤查清此事真假。速度一定要快!”

    这才是让他信服的信王殿下。

    双手一拱,高起潜压制着心中的激动,转身跳下车速已缓的马车,换乘一匹战马匆匆而去。

    “大哥是真醒了,还是有人起了别的想法?”

    马车中的朱由检陷入沉思之中。前世书中及影视作品中的各种政变情节涌上心头,让他的心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乾清宫内,看着说话慢慢恢复流畅,精神也慢慢健旺起来的朱由校,魏忠贤充满了发自心底的喜悦。

    在派出了宣召信王的内侍后,魏忠贤一边安排内侍去给皇后、太妃,以及宿卫禁中的张维贤和内阁诸臣报信;一边又絮絮叨叨的向朱由校唠叨着这十多天来的大小事情。

    这次魏忠贤吸取了上回的叫训,所有坏消息他一律摒弃,他可不想再把朱由校刺激过去。

    殿中值守的三位太医分别为朱由校把完脉,低声相互交流一番后,一位太医大着胆子劝谏道:“督公,还请为陛下多保留些精力,陛下尚有大事需处理!”

    “对,陛下身体尚未痊愈,是还需要多多调养。”

    口中依旧絮絮的说着,魏忠贤眼中的泪,却再次忍不住流了下来。

    太医的劝谏,他能听明白。

    陛下此非正常醒来,陛下大概已进入回光返照的状态。

    大明天启皇帝,他的陛下,即将要驾崩了。

    一念至此,魏忠贤悲不自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二三章:浮光掠影忆当年(求订阅、推荐、收藏)

    朱由校听着魏忠贤啰里啰嗦的絮叨,心中充满了平和之念。在这絮叨声中,朱由校仿佛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时代。

    朱由校幼时,恰是万历皇帝有心更换太子的时代,也是太子府日子最难过的那几年。

    那几年,太子朱常洛的位子动荡飘摇,完全是在依靠‘嫡长继承’的传承力量在顽强的坚持着。面对宫中庞大的压力,整个太子府都过的窘迫之极。

    谁能想到,作为皇长孙的朱由校都几岁了还从未见过爷爷万历,甚至连名字都是拖了好几年才入了宗谱。

    谁又能想到,作为皇长孙的朱由校一年竟会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甚至还有吃不饱的时候。

    谁又会相信,作为皇长孙的朱由校竟然都长到了八九岁,却还尚未正式开蒙,他所识的几个字还都是太监所教。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由校连个玩伴都没有,整日里面对的,除了他的母亲王才人,就只有乳娘客氏和太子府典膳…内侍李进忠。

    哦,那时的魏忠贤还叫做李进忠。

    那个时候,李进忠也是像现在这样,整天絮絮叨叨的讲些听来的各种趣事以哄朱由校开心。而那时的朱由校,也像现在这样根本就不往心里记。

    万历四十二年,随着福王被迫去洛阳就藩,太子府终于迎来了阶段性胜利。没了福王在一侧虎视眈眈的盯着,太子府总算能稍稍松上那么一小口气了。

    太子府的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奇谈一般的‘梃击案’就发生了。

    谁能想到,一个疯子竟然随随便便就能冲进太子府,还打伤了府中数人?

    梃击案带给朱由校唯一的好处,就是被他的爷爷万历皇帝接见了一次,表示了一下皇家的父慈子孝。

    案子平息后,朱由校又恢复了往日平静的生活。

    嗯,除了开始正式开蒙以外,朱由校还增添了一个小尾巴,那就是他的五弟朱由检。

    想到朱由检,朱由校脸上不由泛起了笑意。

    那时刚没了母亲的小五才三四岁大,整天跟屁虫一样跟在他的身后,除了捣乱别的什么也不会。

    回想起那段日子,朱由校心中满满的都是温馨和喜悦。

    他什么东西都被小五给弄坏了。那时候,他是真想痛揍小五一顿啊!

    万历四十八年,皇爷爷万历驾崩,朱由校一夜之间变成了太子,身边也呼啦啦多了很多的太监、宫女和文臣,这让习惯了静静生活的朱由校感觉很不习惯。

    而朱由校更没想到的,是他还在努力习惯着成为太子的生活,他那很少见他管他的父亲,登基只有一个月的泰昌帝朱常洛,竟然也突然驾崩了。一月之间,才十六岁的他,就跨过太子阶段直接成了这老大帝国的掌门人…大明天启皇帝。

    当皇帝的感觉很不好受。

    帝国太大,事情太多。没有系统接受过政务方面训练的朱由校,甚至对皇帝所要担负的职责都一无所知。

    好在泰昌帝朱常洛给他留下内阁班子还算得力。朝廷庶政,他只需交由内阁处理就好。

    不过,登基前夜发生的移宫案,司礼监掌印太监老王安以及哪些慷慨激昂的东林党人,给朱由校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外廷众臣也就罢了,但老王安,朱由校不得不马上把他换掉。还是用相伴多年的李进忠,感觉更安全一点。

    魏忠贤的絮絮叨叨声中,朱由校奋力睁开眼,撇了他一眼。

    这些年,李进忠也明显老了。

    嗯,李进忠本姓魏,鉴于他多年的辛劳,朕就让他恢复了本姓并给他赐名忠贤。

    朱由校对自己赐的这个名字感到很满意,但帝国朝政方面就不那么叫他满意了。

    天启元年,他才登基不久,辽东就打了一个大败仗。那个什么什么老奴,竟然把辽沈都占了,辽东危险。

    虽然辽沈到底在哪儿,他并不太清楚。可朱由校清楚的知道一点,辽东那也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就这样轻易丢了还行?

    朝中诸臣在一顿乱七八糟的相互攻击以后,总算派出了熊廷弼和王化贞去收拾残局。

    可朱由校没想到,天启二年紧接着又是一个广宁大败,老奴差点就打到山海关了。

    山海关,朱由校还是大体知道在那里的,哪里距京城可实在不算太远。

    朝中的东林党人,这次大举发难,怨其他朝臣掣肘,是其他朝臣才导致了广宁大败。

    好,鉴于孙师也算是东林党人,朕相信了他们。朕准了方阁老的辞呈,把朝政完全交到了东林党手中。

    可他们是怎么回报朕的?

    想到这儿,朱由校脸上露出一丝怒容。

    掌控了朝政,号称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人,除了排挤异己,指责他不修德行,和向他讨要内库的银子以支撑朝廷运转外,他们还干了什么?

    户部国库枯竭,朕的内库也即将枯竭,那些东林党人看不到吗?

    同是东林党人,为什么孙师和叶阁老在为朝廷殚精竭虑,而杨链、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眼中就没有朝廷,只有自己的那点清名?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朝廷没钱,军队就没饷、百姓就没有赈济。没饷、没赈济就会天下大乱。天下大乱,朕的祖宗基业就会不保。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怎么就是不明白?

    除了排挤异党,他们就不能做点实事?

    粗粗喘了口气,朱由校的面容变得有些狰狞。

    朕算是看明白了,他们不是不明白,他们只是私心太重。他们一个个心中装满了他们的清名、他们的家族、他们的利益,哪里还有地方来考虑朕,考虑大明的存亡。

    幸好朕还有小五,还有魏忠贤。

    想到小五,想到魏忠贤,朱由校脸上慢慢平和了下来,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魏忠贤既忠心又胆大,虽然不认字,但做事很有一股冲劲,什么事都敢干。

    用他来清理朝中的东林党,打击那些心中只有家族没有朝廷的地方豪强,为朝廷找回失去的财源,他干的都不错。

    魏忠贤确实是有点跋扈,可不跋扈怎能压的住朝中的东林党。魏忠贤确实也贪了一点钱,但总体来说,他比那些文臣还知道一点轻重缓急。

    至少孙师这个东林党人修筑的宁远防线,是在魏忠贤的支持下完成的。而东林党却只会让孙师裁减军费,缩小开支。

    可以说没有所谓的阉党支持,就没有第一次击败老奴的宁远大捷。

    想到‘阉党’这个称呼,朱由校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

    什么阉党?

    这些明明都是‘皇党’。

    东林党除了会占据道德的制高点,顶着大义乱吠,还会什么?

    重修个三大殿,他们就敢要一千万两银子。而魏忠贤主持的重修三大殿工程,现在都已经快完工了,也不过才花了四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可比东林党报请的一千万两,足足少了一多半。

    就这件事上,谁更贪婪已让人明显一目了然。

    朱由校喉中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声。

    连一向以清廉著称的杨涟等东林党人,都被查出有着明显的贪腐行为。这些文臣的真正操守,实在是让人心寒啊!

    正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想看清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

    想到此处,朱由校心中忍不住一声哀叹。

    好累啊!

    执掌这份祖宗基业,维持这个老大帝国,他真的是好累啊!

    “小五,小五到哪里了?”

    朱由校口中猛然发出虽显无力,但异常清晰的问询声。


………………………………

第四二四章:满怀愧疚的朱由校(求订阅、推荐、收藏)

    车队行进速度虽已放缓,但依然在一点点的接近京城。

    马车上,朱由检的心绪始终难平。

    他一边盼着时间过得慢一点,好让高起潜尽快查清天启皇帝清醒的真相;一边又怕时间过得太慢,万一真是大哥朱由校清醒了,却让大哥久等。

    交织的矛盾心情中,远远的,一座高大的城门楼已变得清晰可见。

    那是京城外城的左安门门楼,京城已到了。

    一哨骑兵伴着漫天的扬尘,和着如雷的蹄声冲近车队。离得老远就能听到有人在大声的喊叫:“信王殿下何在?”

    是宣召的使者到了。

    望着被快马颠的衣袍散乱,形容异常狼狈的宣召使者,朱由检嘴角浮出一丝笑容,心中高提的心也轻轻放下了几分。

    来人是朱由检的老熟人…内侍李永贞。

    李永贞一见朱由检,顾不得行礼,一个健步就冲到朱由检身旁。他低声的叫道:“殿下快去,陛下已恢复神智,但太医怀疑为回光返照,殿下需速去才是。”

    回光返照?

    ‘嗡’的一声,朱由检脑中顿时一片空白。

    他最坏的感觉竟然成了现实,大哥朱由校这是真的要不成了?

    “殿下,皇后娘娘和太妃娘娘都已赶去,内阁诸臣和英国公也已赶去。其他妃嫔和重臣收到消息也正在赶去,还请殿下速行。”

    李永贞后续的话语还在继续传往朱由检耳中,可朱由检却已完全不知他在说些什么。

    看着李永贞满面焦躁,嘴唇急速的一张一合,而耳中传来的声音,却变成了各种无意义的噪音,朱由检满脑子只剩下一个念头。

    大哥要不行了,大哥要不行了……

    身体无助的晃了两晃,朱由检双腿一软,颓然坐倒在地。

    乾清宫

    “小五,小五到哪里了?”

    满怀歉意的朱由校,嗓中发出有些无力,但却清晰异常的询问。

    小五,对不起。

    大哥是实在撑不住了,以后这祖宗的基业就要由你来背负了。

    想到昔日跟在自己身后的小屁孩,即将扛起连自己都无法背负的老大帝国,朱由校心中不由唏嘘不已。

    也许,满脑子奇思妙想的小五会比自己干的更好。

    想到小五搞得那些木工坊、钱庄、货栈、毛纺厂,以及小五那千奇百怪的赚钱方式,朱由校心中的不安和担心忽然降低了不少。

    单论赚钱的本事,魏忠贤可能都不如小五吧?

    再想到小五献出的那枪、那船以及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家具和杂物图纸,朱由校精神不由一振。

    朱由校非常肯定,那些图纸都是小五亲手所画。从最初那份图纸的扭曲不堪,到后来图纸的规规矩矩、清清爽爽,小五那一点一滴的进步,朱由校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呢。

    小五才华横溢当无疑问。只是,小五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东西的?

    那些图纸,至今他都无法找到它们的丝毫出处。

    莫非,莫非小五真的是天授?

    原本朱由校一直默默回避的问题,一下跳上了心头。

    管他呢,小五要真是受天所宠,那也是祖宗保佑,是祖宗要保我大明中兴。

    精力不济,朱由校完全不想在纠缠这些细节。

    只是,想到那完全不同于中国风格的‘胜利号’和‘飞剪号(大共和国号)’,朱由校心中涌上一阵巨大的遗憾。

    可惜了那么精密繁复的图纸,可惜了那战力无双的‘胜利号’,可惜了那速度无匹的‘飞剪号’,朕是无福见到了。

    再想到小五一直渴望的,那扬帆四海、征服八荒的场景,朱由校心中又泛起一股巨大的羡慕。

    小五说得对,那才是好男儿应该过的生活。

    可惜,朕一去,小五那海贼王的梦想,也要随着破灭了。

    实在对不起啊,小五!

    带着满怀的愧疚,朱由校的思绪转回到残酷的朝局上。

    小五管理皇庄和他名下的各个产业,好像管的还不错。那些庄头、管事之类的下人,也都算服服帖帖,没见有人闹过事。

    可将来没有了朕为他撑腰,小五还能压得住他们吗?

    就算小五能压得住这些庄头管事,可外廷那些老奸巨猾的文臣胥吏,朕对付他们都很吃力,小五能对付得了吗?

    眉头深深皱起,朱由校心中烦恼大盛。

    那些道貌岸然的文臣,开口就是圣人云,闭口也是大义皇皇。他们龌龊的心思全都藏在大义之下,表面可是具有非常大的欺骗性。小五年纪太小,经验不足,只怕很难对付得了他们。

    若依小五的聪明和才气,只要小五年纪再大上一些,经验再丰富一点,应该就能对付得了那些没羞没臊的老家伙了。

    朕得给小五争取到成长的时间才行。

    诏狱的哪些东林党魁首,声望太高。有他们在,东林党太容易抱团。

    朕不能让小五难做。他们留不得。

    心中泛起强烈的杀机,朱由校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一只柔荑轻轻抚上了朱由校紧皱的眉头。柔荑轻轻的抚摸着,似想帮朱由校抹平心头的烦忧。

    张皇后到了。

    睁大眼睛,歉意的望了张皇后一眼,朱由校一字一顿的发出一道冰寒刺骨的旨意:“诏狱羁押诸罪臣,有负圣恩,尽皆赐死。”

    什、什么?

    柔荑僵在眉心,寝殿中一片寂静,众人就连呼吸声也都不自觉的放轻了几分。

    顿了片刻,没有听到熟悉的应答声,朱由校心中大感烦躁。

    这是连朕的最近之臣,也弃朕而去了吗?

    “大伴?”

    朱由校聚了聚精神,尽力提高声音厉喝了一声。

    “老奴,遵旨。”

    这次,没让朱由校再失望,魏忠贤那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喜气在他耳旁响了起来。

    没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魏忠贤其实是因为高兴的有点忘乎所以了。

    自天启皇帝伤重不省人事以来,朝局大变,魏忠贤诸事都感到了明显的掣肘。尤其以王永光为首的大批文臣,借王恭厂天变提出的‘去诏狱、减税负’,更让魏忠贤胆寒。

    去诏狱?

    诏狱中现在关的都是谁?

    除了熊廷弼,剩下的那些,那个不是东林党?

    减税负?

    这更是明显冲着税监体系来的。

    要知道,魏忠贤上台后的主要政绩就是打击东林党和收税。要是真承认了天变的说法,那不是明告天下,说他魏忠贤全做错了吗?

    这让魏忠贤如何敢松口。

    短短的十几天,因没有了天启皇帝的强力支持,魏忠贤坚持的不知有多辛苦。

    总算熬到天启皇帝醒来,魏忠贤最怕的就是天启皇帝变了心思。

    如今乍然听到天启皇帝发出这么一道言语清晰、意思指向明确、心思完全没有动摇的旨意,魏忠贤哪能不喜出往外?

    他心情激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