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本纪-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皇登基,他们可不想为几个抗税的暴民丢了自己的乌纱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四六章:误差巨大的税款(求订阅、推荐、收藏)
“陛下,陕西的消息来了。”
一边低声禀报,高起潜一边把怀中所抱的卷宗,小心翼翼的放到桌案之上。
高起潜没法不小心翼翼。
陕西来的卷宗他已经看过了,卷宗的内容可谓是触目惊心。陕西地方上的残酷,让自小在宫中长大的高起潜,都感觉十分的不适。他从未想过京外的那些地方官员,竟然会胆大到如此地步。
他们这绝对该算是欺君罔上了吧?
现在高起潜已经无法预料,陛下看完卷宗将会震怒到何种程度。
出乎高起潜的预料,朱由检看完有关陕西的卷宗,除了脸色更阴一些却并无他想象中的那种暴怒。
阴着脸看完夜来香对陕西的调查,朱由检心中长叹一声。
若大明各地都像陕西一样,那大明就真的是已病入膏肓了。
以这个出现王二起义的白水县为例。
白水县对农民所收的秋税,大多已达到了一亩6…7钱银子的地步,甚至有些农民还会被收到9钱银子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数字?
这样说吧,在这个时代,一般上好的良田一亩大约能产1。5石糙米。
1石糙米值多少银子呢?
一般青黄不接之时,粮价会贵些。那时1石糙米大约能值1两多银子。而丰收收粮之时,1石糙米最多也就能值0。5…0。6两银子。
自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大明现在的税收是以收银为主。秋粮上市开始征收秋税。那时可正是粮价最低之时。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所获最终却大多用来交税,残存的一点粮食也完全不够来年的口粮,这让农民如何继续生存?
更何况,现在还恰逢连续的灾年。大灾之下,粮食减产严重,农民又上哪去弄银子来交税?
活不下去的农民除了等死,不起义还能如何?
“起潜,朕记得朝廷应该没向陕西加税吧?”阴着脸,朱由检淡淡的问道。
“回陛下,”听到朱由检的问话,高起潜心中不由一哆嗦。他小心翼翼的回答:“回陛下,朝廷从未向陕西特别加派过任何税赋。陕西执行的应该还是洪武爷定的一亩5升2合5勺(一亩1。2斗左右)的税赋。”
税赋的数字,高起潜说的相当的清楚,不敢有半点含糊。他知道,这个数字,眼前的陛下早就心知肚明,陛下这是在明知顾问呢。
朱由检微微点点头,又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一亩应交税1。2斗,就是按粮价最贵时的数字征收,农民一亩也不过要交一钱二三的税赋。对比这个数字,白水县所收税赋已经高出正常4、5倍,多的甚至达到了7、8倍。
可问题是,白水县对农民征收了这么重的税,整县却还欠了朝廷5成多的税赋。也就是说,大明朝廷按一亩1。2钱下达的税赋,白水县在按5倍征收后,最终上缴朝廷的却还不足1。2钱一亩的一半。这里外里,白水县侵吞的税款,那可就大了去了。
“高起潜,你去把魏忠贤叫来。”
还没等高起潜应声离去,朱由检却又改了主意:“不,还是先叫田尔耕来吧。”
乾清门前
“怎么还不来?”
田尔耕烦躁的恭立在门前。他不停的抬头观看半开的宫门,希望那通传的内侍尽快出现,可他又怕那通传的内侍出现。
这段时间以来,为了应付崇祯陛下的那三问,也为了他还能安稳的退休,田尔耕是没白没黑的在调阅锦衣卫近段时间收集的各种卷宗。
想从锦衣卫那浩若烟海的卷宗中,找到三问的头绪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京城的锦衣卫,都已经让田尔耕催逼的,都快要上吊投河了。
幸好崇祯陛下初登大宝,事物繁忙下似乎把当初的三问忘到了脑后,许久没再宣他,才给了他田尔耕如此长的一段准备时间。
现在三问皆以有了头绪,他田尔耕有信心、也有东西可以回禀陛下了。
“宣田尔耕觐见。”
在田尔耕充满矛盾的期盼中,一名通传的内侍一路小跑了出来,带来了朱由检准他入内的旨意。
略带讶异的看了那小跑的内侍一眼,田尔耕整整袍服,也快速跑进了乾清门。
崇祯朝,大家全都跑步前进,这才是新皇新气象啊!
“参见陛下。”
听到声音,朱由检有些厌恶的抬头看了一眼跪伏在地的田尔耕。
这个田尔耕怎么也算是武将,怎么进殿就跪,真给武将丢脸(朱由检与武将接触太少,他不知道,大明的文臣很少跪拜,武将和太监反倒跪的不少)。
不知为什么,朱由检一看到一身暗黄飞鱼服跪伏在地的田尔耕,总是有点气不打一处来,总有一种想上去踹他两脚的冲动。
也许,是因为田尔耕卑躬屈膝的模样,毁了朱由检前世锦衣卫的印象吧。
因为心中厌恶,朱由检就没有叫田尔耕平身。也因为厌恶,朱由检没有丝毫修饰异常干脆的直接问道:“田尔耕,陕西最近有什么异常变动吗?”
“陕西?异常变动?”
跪倒在地,却没有听到崇祯陛下叫自己免礼的声音,田尔耕已是心中一虚。再听到崇祯陛下冷厉的问话,田尔耕心中更是一激灵。
田尔耕很清楚,他已不讨崇祯陛下喜欢。他心中也已做好了离职的准备。只是,就算要离职,田尔耕也不想落到被崇祯陛下暴怒免职的地步。若是那样离职,只怕他就要落个凄惨的下场了。锦衣卫任上,他得罪的人可并不算少。
可,可崇祯陛下提的这些问题,也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回答啊!
田尔耕跪伏在地,心中委屈的都快哭出来了。
锦衣卫是有军政情报侦查之权,但锦衣卫更多的还是要听从皇命才去定向侦查。大多时候,锦衣卫的目光还是放在京城之内。京城之外,锦衣卫更多注意的是预防朝廷藩王或重臣谋逆,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大明民间。
说白了,‘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做皇帝的鹰犬,才是锦衣卫的本职。
像朱由检发出三问,田尔耕就即刻发动锦衣卫的力量去巡查探访,哪怕事涉远在辽东的后金也毫不犹豫,这才是锦衣卫的正常状态。
可田尔耕才费劲心力的初步搞清三问头绪,朱由检现在却又问他陕西有何异动;这未专门查寻之下,田尔耕是真的不清楚啊!
田尔耕怎会知道,朱由检心中却是把大明锦衣卫当成前世耳熟能详的中情局或军事情报局那样的组织了。以前世的情报组织素养来要求锦衣卫,这要是田尔耕搞清原由,他一定会大声疾呼:“陛下,臣真的做不到啊!”
………………………………
第四四七章:田尔耕辞职(求订阅、推荐、收藏)
看着跪伏在地久久无声的田尔耕,朱由检心中厌恶更甚。
“怎么?陕西发生了什么,你也不清楚?”
朱由检这句话中的冷意,刺的田尔耕心头更是一寒。
“臣罪该万死!”
田尔耕毫不犹豫的一个响头磕了下去,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感受到了崇祯陛下的怒火,田尔耕不敢再做多想,忙把他隐约记得的,所有有关陕西方面的情报都说了出来。
“启禀陛下,陕西巡抚乔应第近来身体欠佳,疑似染上重病。延庆镇官兵粮饷似未到位,士卒疑有闹饷倾向…”
话头一开,田尔耕就一气就把他所知的,但凡有点印象的陕西情报,统统倒出。只是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大量的疑似、可能等字眼。
田尔耕现在已顾不得这些大多是未经确认的情报。火烧眉毛的时候,谁还顾得上哪些。
话到最后,因猜测不出朱由检所说‘异常’到底指的是什么,田尔耕还期期艾艾的说道:“陛、陛下,那秦、秦王府,秦王世子曾违例出城打猎一天,其他倒是通报如常。”
朱由检不动声色的,听田尔耕嘚吧嘚的把他所知的陕西消息说了个遍,心中对他的厌恶倒是稍稍减轻。
这个田尔耕也并不是个草包啊。
从田尔耕开始迟疑的表现,朱由检能看出,田尔耕对他提起的陕西话题并无准备。此时能说出如此多的情报,应该就是锦衣卫的日常积累了。
先不管田尔耕所说是对是错,最起码田尔耕对这些情报是有所印象的。这就说明,田尔耕至少是看过与此有关的情报,他并不是任事不懂在白吃饭。
朱由检还敏感的注意到,田尔耕所说的情报,大都是有关省府两级官员的。其中以省级为主,府一级情报就相对较少了,至于到了县一级那就根本没有了。
田尔耕所说的情报中,唯一涉及到底层的,就是延庆驻军。想来要不是怕士卒闹饷,只怕也不会有这一条。
至于陕西县城和县下乡村的情况,田尔耕话中那就直接就是一片空白了。
品品田尔耕的情报,朱由检赫然发现,他对锦衣卫的期望似乎有些太高了。
想想也是,大明至少有一千多个县吧?
要想把县里的情况掌握起来,那一个县,锦衣卫至少要放2、3个人吧?
那光这些人,锦衣卫在大明全国就要安排数千人。锦衣卫上哪搞这么多编制去。就算全发展编外人员,锦衣卫又哪来的那么多钱去维持。
轻轻摇摇头,朱由检感觉他又被前世的影视所误导了。
锦衣卫要能对大明各地掌握到那么严密,大明又怎么会亡国。
发现田尔耕并非一个吃白饭的草包,朱由检心中怒气稍减。
可注意到田尔耕的情报中没有丝毫有关白水和澄县的情况,朱由检心中火气又忍不住往上涌来。
白水王二杀税吏聚众抗税,可以先不提;那澄县暴乱可是连县令都杀了,锦衣卫竟然到这还不知道?
转念一想,朱由检又强压住火气,冷冷的问道:“田尔耕,你锦衣卫的情报要多久才能送到京城?”
“这,”田尔耕心中梳理了片刻,才开口回复:“回陛下,锦衣卫搜集的情报,一直走的是官驿。视路途远近,各地情报到京时间并不一致。像咱顺天府的,当日就可到达;那广州府的,往往要用一月左右。至于西安府吗?”
田尔耕心中仔细算了一下,才郑重回答:“陛下,西安府的情报到京,大多要用15天左右。”
15天?
朱由检再次为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而摇头。
这官驿的传递速度也实在太慢了一点,别说与前世相比,就是与他今世所建的钱庄系统相比,也慢的太多。他收到西安的信息才用了6天,这可比锦衣卫快的太多了。
这里朱由检忽视了一点。
其实夜来香的这次情报收集,是高起潜奉他之命所为,相当于是在定向收集情报。速度比平日要快了一大截。
当然,即使没有定向指示,单以平常的速度而言,新建的钱庄体系也远比陈腐的官驿系统要快不少。
心中自豪的为新建钱庄体系点了个赞后,拉回思绪,朱由检的心情又阴了下来:“田尔耕,告变的情报,锦衣卫要多久才能到京?”
“告变?”跪伏的田尔耕瞳孔急剧收缩。
陕西方面这是发生了叛乱,还是民变?为什么锦衣卫一无所知?
崇祯陛下为什么会生气,田尔耕这下总算是明白了。
锦衣卫自组建以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侦缉叛乱。现下陕西明显是出现了叛乱,这连崇祯陛下都知道了,锦衣卫竟然还不知道。这让陛下焉能不气?
心思至此,田尔耕立马又是一个响头磕了下去。
“臣御下不严,有负圣恩,臣罪该万死!”
用颤抖的双手不舍的把头上官帽摘下,田尔耕再叩数一个响头后,伏地等待朱由检发落。
短短的时间内,这已是田尔耕第二次叩头请罪了。
不同于第一次请罪,这次田尔耕是真的心灰意冷,心中不再存半分侥幸。
一直以来,田尔耕虽自命已做好离职的准备,可他心中又何尝不是还存着那么几分侥幸。他其实一直还在希望,能用自身的努力来多换取一些时间。有时间,他才能想办法获得崇祯陛下的信任不是?
可问题是,锦衣卫可是皇帝陛下的鹰犬啊?
这鹰犬不能为皇帝追寻猎物、看家护院,那还有何用?
更让田尔耕灰心的,是叛乱这么大的消息,皇帝都知道了,他的锦衣卫竟然还一丝风声都没听到。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锦衣卫已出了大问题;已完全不堪大用。
锦衣卫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他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还想再继续干下去,他还是不要再继续做梦了。他老老实实引咎辞职,给崇祯陛下个台阶,也给自己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吧。
想到未来恐怕再无起复的机会,田尔耕心头酸涩难言,眼泪不住的在眼中打转。
………………………………
第四四八章:
乾清宫
高坐在桌案之后的朱由检,瞥了一眼田尔耕摘下的官帽,嘴角微微挑了起来。
不容易啊,实在是不容易。
田尔耕这个老官僚怎么就不知道识趣点?
他早点请辞多好。那样,大家都能省点儿心力。
你说,他非搞的这么麻烦,累不累啊?
听到田尔耕终于肯自请辞职了,朱由检心气总算平顺了几分。
田尔耕一直以来的感觉,并没有错。
朱由检确实早就有了把他换掉的意思。
朱由检可不是那个末世皇帝崇祯。拥有前世记忆的他,对信息的看重,那是远超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像锦衣卫这个掌握着监控天下信息的重要部门,朱由检怎么可能让它掌握在外人手中。
之所以登基后没马上更换田尔耕,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朱由检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维护自身安全上了。
经过数月来的内廷各种调整,现在围绕在朱由检身边的,已都是朱由检信得过的亲密部属,朱由检的人身安全已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人身安全既已有了保障,那接下来,朱由检就要准备正式行使他作为皇帝的权力了。他做的第一件事,那当然就是要把锦衣卫完全掌控在手中。
若没有锦衣卫这个强力鹰犬,来提供信息和武力上的保障,朱由检又如何能展现他皇帝的权威?
朱由检可不觉得,他坐上这皇帝的宝座,那些大臣就会乖乖的听话,甚至他说杀谁,就能杀谁。
开玩笑,他又不是朱元璋那样的开国之君,他现在哪有那样的威望?
朱由检相信,他这个年才16的少年皇帝、新登之君,要是贸然插手朝政,那被弄个灰头土脸的几率,将远超过百分之八十。面对大明数百年形成的文官体系,朱由检实在是没多少信心。
在朱由检想来,与其损伤本就不多的一点威望,那他还不如暂时藏拙。所以,朱由检才以留用魏忠贤,暂不插手朝政的代价,来换取他顺利调整内廷结构的时间。
毕竟,相比外廷文臣的盘根错节、利益纠缠,内廷太监们就显得单纯多了。目标的敌我区分,也会更为明确一些。
朱由检不知道的是,他所做的这些,前世的崇祯其实也是这样干的。
只是,前世的崇祯更相信文臣的忠心和力量。他在掌握住内廷以后,就迫不及待的驱除清洗了魏忠贤和那所谓的阉党,把大明朝政重新抓回到自己手里,从此开始了和大明文臣斗智斗勇的人生旅程。
与前世的崇祯不同,朱由检可是一直对大明文臣体系抱有很深的戒心。他心中的假想敌,排第一的其实一直就是大明的文臣。至于辽东后金、海上十八芝以及那些叫农民起义军也好,或是叫流民军也罢的势力,在朱由检眼中其实并不足为惧。
以大明的体量,只要大明理顺了内部体系。那等待那些势力的,就只会是碾压而已。这点,朱由检同前世的崇祯一样,心中都有着绝对的信心。
可是,想理顺大明内部盘根错节的体系,那绝非易事。
朱由检面对的可是大明开国数百年所形成的庞大的官绅阶层。面对如此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若没有一个耳聪目明的信息渠道,那朱由检就是再聪明,也只会被人玩的团团转,直到被人玩死而已。
所以,掌控锦衣卫对朱由检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正因这样,朱由检希望锦衣卫能平稳交接。他既不希望引发锦衣卫的剧烈震荡,更不希望引起外廷文臣的太多注意。若非如此,朱由检早就撵田尔耕回家养老了。
压住心中的高兴,朱由检依旧淡淡的问道:“田尔耕,告变的情报,锦衣卫到底多久才能到京?”
满脸苦涩的田尔耕,听出了朱由检的不耐烦,他急忙回道:“回陛下,若遇告变之事,锦衣卫视情报的紧急程度,可动用200里到最高600里的急脚递。若陕西真有告变,那一般只需……”
说到此处,田尔耕的声音不自觉的低了下去。
该死的陕西。若是老子能保住位子,看老子以后怎么收拾你们。
心中恨恨地咒骂一句,田尔耕才有气无力的继续回答:“若陕西告变,一般五天内,京城就当接到消息。只是……”
田尔耕方要说,现在大明的驿递系统混乱不堪、消息传递十分不畅。可话到嘴边,他又警觉的收住了话头。
皇帝陛下都已经接到了叛乱信息,锦衣卫却还茫然不知,这让他又如何能用这个理由来做推托。
心中苦涩的一叹,田尔耕慢慢低下了头。
崇祯陛下登基,他就有意疏远了魏公公,看来这就是魏公公对他的报复了。
在田尔耕心中,除了魏忠贤掌管的东厂,他想不出朱由检的情报来源。朱由检的钱庄系统,现在却还没进入田尔耕的眼缘。
想到是魏公公在背后搞他,田尔耕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五天?呵呵。”朱由检冷笑了一声:“田尔耕你把锦衣卫管的真好啊。你现在恐怕还不知道陕西到底是何处告变吧?你这只……”
及时的收住口,又盯了田尔耕片刻,朱由检似有些无力的挥挥手:“田尔耕,你也算是大哥留下的老臣。朕给你留几分体面,你去吧。”
给我留几分体面?
朱由检的潜台词,田尔耕一下就听明白了。这是说,他要再不知趣,那可能就连这几分体面都没有了。
“罪臣告退。”
跪地再叩一头,不再多言,满心苦涩的田尔耕,灰溜溜的离开乾清宫,自回府中筹划如何辞职上表去了。
望着田尔耕萧瑟远去的背影,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
朱由检已经想好了,等田尔耕的请辞奏章一上,走完过场,他就提拔楚天行去掌管锦衣卫。
楚天行东厂出身,有做情报的基础,有担任他王府的护卫统领多年,资历级别都足够。而用护卫统领来接手锦衣卫,大明也有太多的先例,也不易引起外廷大臣的太过注意。
现阶段,朱由检还是要以低调为主。
猥琐发育才是王道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四九章:魏忠贤的未雨绸缪(求订阅、推荐、收藏)
“老爷回府喽!”
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喊声,朱红的大门迅速向两侧打开。一队卫士护着一辆四轮马车稳稳的停在了门口。车门开处,魏忠贤慢慢的走出了车厢。
看到魏公公就要露出了身形,门前的魏七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殷勤的伸出双手,一手护门,一手小心的扶向魏忠贤的胳膊。
“老祖宗,这梯子陡,您慢着点。”
一边搀扶魏忠贤,魏七嘴里还小心的提醒着。
对魏七的小心和殷勤,魏忠贤心中很是满意。
魏七是魏忠贤的族人。从拐了数个弯的关系上算起,魏七应算是魏忠贤的侄孙。魏七来京城的时间还不算长,至今也还不足三个月。把这个族孙放在门房上,却是魏忠贤亲自做的安排。
魏忠贤亲族不多,除了魏良卿是他的亲侄子以外,还只有一个亲外甥叫付应星。至于其他来投靠他的,像什么族叔魏志德,族孙:魏希孔、魏希孟、魏希尧、魏希舜什么的,那都只是魏忠贤的魏氏家族中人。
别看这些姓魏的,各个名字叫的响亮,其实,他们的名字都是到京后才请人改的。原本的名字也都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像魏希孔原本就叫做魏三。
论与魏忠贤的亲缘关系,这些早来的魏氏族人,其实也只是比魏七要稍近那么一层。
这些魏氏族人出身乡村,既不识字,见识又不够广博,来到京城很惹了不少笑话。再加上魏忠贤当年在村中混的太惨,魏氏亲族中对他客气的也实在不多,所以魏忠贤对来投靠的这些亲族,也实在没有太亲近的意思。
碍于面子,魏忠贤也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