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本纪-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忠贤一直都很明白,不管他在外面如何显赫,他其实只是一个内侍,一个皇帝陛下的家奴。他的根,永远都是皇帝陛下的信任和恩宠。
这数月来,天启皇帝驾崩,崇祯陛下登基。看上去,魏忠贤的权势似乎并无变化。魏忠贤依然还能凭借提督东厂、司礼监秉笔太监等职衔,遥控着大明的内阁,管理着大明的庶务朝政。
可魏忠贤却已清晰感觉到,朱由检虽然支持他,但与当年天启皇帝相比,朱由检对他的信任还十分薄弱。
当内廷熟悉的各位实权大太监纷纷换人后,魏忠贤心中的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
魏忠贤当然清楚,以他在朝中结下的仇恨,一旦失了圣宠,他会有什么下场。但魏忠贤颇感无奈的,是内廷现在已完全落入信王府旧臣的掌控。即便是他,现在无事想凑到崇祯陛下面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无法随时凑到皇帝面前,尤其是无法在私事上凑到皇帝面前,这让魏忠贤如何去维持圣宠?又如何能让魏忠贤放心得下?
说实话,现在魏忠贤是真怕王承恩、高起潜这些信王府旧人,某一天会突然就取代了他的位置。
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魏忠贤现在真是时刻都在寻找机会。寻找向朱由检表忠心,献殷勤的机会。
确认不是自己引发的朱由检暴怒,魏忠贤现在当然要抓住机会表忠心,献殷勤。
毕竟不管是谁导致了皇帝暴怒,他魏忠贤想法帮皇帝出气,都绝不会错。
“把他们交给你?”
瞥了一眼一脸殷勤的魏忠贤,朱由检心中怒气更盛。
魏忠贤都知道为他这个皇帝着想,可陕西那帮官僚,为了他们的那点权利之争,就敢悍然挑动巡抚标兵哗变,完全不顾他这个皇帝,不顾大明这个国家的利益,他们,他们当真是罪该万死!
心底怒火升腾,朱由检脸上却完全冷了下来。
你们把我当傻瓜,那就别怪我关门,放魏忠贤了。
“魏大伴,你看…”
才要把锦衣卫的卷宗直接丢给魏忠贤,忽然想起魏忠贤并不识字,朱由检又把卷宗重重的摔到了桌上。
强压火气,把陕西巡抚标兵哗变的消息,简略告知魏忠贤一声,朱由检重重一拍桌案:“魏大伴,你说,如此严重的消息,陕西这些官员竟然还敢瞒报?他们眼中可还有朝廷,可还有朕?”
“陛下,老奴立即将乔应甲撤职查办如何?”
出乎朱由检的预料,听完他的讲述,魏忠贤颇为平静的问道。
把乔应甲撤职查办?
听到魏忠贤的回问,满心怒火的朱由检如迎头被泼了一瓢凉水,他那有些发热的头脑顿时冷静了几分。
“魏大伴…,”
冷静下来的朱由检,发现似乎是他的表述太过简略,引发魏忠贤的误会,只好耐下性子,从头又向魏忠贤详细介绍起来。
陕西发生农民暴乱后,按朱由检的要求,陕西境内的兄弟货站特意派出了数路商队护卫,他们分别前往澄县和白水境内,探查暴乱对民间的影响,以及暴乱发生的前因后果,为朱由检搜集农民起义的第一手资料。
也许是商队护卫对这种探查目的有所误解,也或许是商队护卫本身就胆大包天。
反正,货站派出的护卫中,一支小队竟然直接深入到了澄县县城。小队队长李弘基更是冒险进了澄县城内。
也正是这个胆大包天的李弘基,探得了澄县县城发生瘟疫,整个县城中除了遍地尸骸,已再无任何活人存在的惊人情报。
说到李弘基,朱由检猛然感觉,这个李弘基的名字似乎有些熟悉。
会是谁呢?
思索片刻,一时没能想起李弘基到底是谁。无奈摇摇头,朱由检又继续说了下去。
探到澄县县城已空无一人,兄弟商队按朱由检先前交代,迅速将澄县情报传递给了陕西巡抚乔应甲。
布局陕西后,朱由检对巡抚乔应甲整顿陕西官场的举动十分欣赏。朱由检曾数次交代,要求兄弟货站和大众钱庄尽可能多支持乔应甲一些。
可以说,朱由检是非常希望乔应甲能一扫陕西官场的腐败和颓气,重订陕西官场的秩序。
可朱由检没想到,接到兄弟货站的澄县情报,本该迅速出兵抢占澄县的巡抚标兵,不但没有出兵,反而随即就发生了哗变。
朱由检本还以为,巡抚标兵是畏惧瘟疫不愿出兵而发生哗变。可其他情报却打碎了他的这个猜想。
朱由检收到的其他情报显示,澄县发生杀官暴乱后,陕西巡抚乔应甲先是对此丝毫不知;后接到内阁训令后,乔应甲曾数次与陕西三司衙门会商出兵平乱事宜。但直到巡抚标兵发生哗变前夕,陕西都司始终没有发兵。
而当巡抚标兵发生哗变之后,陕西都司却突然出兵占据了澄县。占据澄县,并向朝廷邀功请赏的,是陕西三司衙门,并非陕西巡抚乔应甲。
这种种情报综合到一起,陕西巡抚标兵哗变的真正原因,朱由检难道还猜不到?
这巡抚标兵哗变,看似陕西巡抚乔应甲管理不善,应负主要责任。可朱由检却感觉,乔应甲才是此事真正的受害者。
处置乔应甲?那岂不正合了陕西官场的意?
“魏大伴,你,明白了吗?”
将所有情报讲述完毕,双眼紧盯魏忠贤,朱由检脸色异常阴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
请假
家中有事,今日无更。抱歉抱歉。
………………………………
再请假
抱歉抱歉,家中事未忙完,今天也无更了。抱歉。
………………………………
第五一O章:领悟心思(求订阅推荐收藏)
“老奴,明白了。”
听清朱由检的介绍,发现自己理解有误,魏忠贤立即一个头重重的磕了下去:“老奴愚钝,陛下眼光高深莫测,老奴可真是拍马都难以追上。”
偷眼看看朱由检那阴沉的脸色,魏忠贤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陛下,乔应甲既然是冤枉的,那老奴该去处理谁?秦书望还是刘文元?”
秦书望还是刘文元?
嘴中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名字,朱由检半晌没有说话。
该处理谁?
秦书望是陕西布政司的布政使,刘文元是陕西按察司的按察使,他们两个再加上代表陕西都司的都指挥使韩成武,就是代表大明朝廷掌控陕西的三司三大主官。
按朱由检接到的情报,此次巡抚标兵哗变,有非常大的可能是陕西三司共同合力,一同坑的乔应甲。
要非说其中谁出力更大,那只怕还是都指挥使韩成武出力更多些。
毕竟乔应甲的巡抚标兵大多是出自陕西都司,韩成武对巡抚标兵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更何况,此次陕西所上奏章中,澄县剿匪最大的功劳,也落在了陕西都司头上。
为什么陕西的文官愿把功劳让给武臣?
往日大明文官可一向认为功劳都是他们的,只有失败才会把武臣推到前面。
以朱由检对大明文官的了解,此番陕西官场请功一反常态,陕西三司若已合流,文官要酬韩成武的情,那这种请功就完全能说通了。
想到陕西三司合流,一同坑了乔应甲,朱由检心中大恨。
要说处理陕西官员,那除了秦书望和刘文元,只怕最该处理的就是韩成武。
而魏忠贤只提秦书望和刘文元,那是因为不同于这两个文臣,都指挥使韩成武可是正经分管一省的实权武臣。
作为武臣,韩成武的地位虽低于秦书望和刘文元。可面对魏忠贤时,韩成武这个实权武臣,那又不是魏忠贤能随便动的。
不过,魏忠贤不好动韩成武,但若有了皇帝朱由检的授权,那可就不同了。
处不处理他们?
看着一脸谄媚笑容的魏忠贤,朱由检陷入了沉思。
从挑动巡抚标兵哗变可以看出,陕西官场已与乔应甲完全撕破了脸皮,两者已完全不可再共存下去。朱由检要保乔应甲,那光处理韩成武只怕还不行。
可要把陕西三司主官全部撤换,朱由检又怕陕西官场的大动荡会影响他稳定陕西的计划。
一旦陕西大乱,农民军趁机而起,以明军现在的战力,虽然击败农民军还比较容易,但战乱一起,必将会给陕西带来更多的流民。
到那时,朱由检又要拿出多少财力物力,才能安抚赈济好陕西那遍地的流民?
若把积攒的那点家底,一下全扔到陕西,其他地方若再有战乱怎么办?
想到这些,朱由检心头一震。
陕西不能乱啊!
至少在这宁锦大战的紧要关头,陕西绝不能乱。
脸色变幻数次,最终朱由检眼中的怒火慢慢凝聚成一块压抑的冰。
“魏大伴,你通知内阁,陕西都指挥使韩成武剿匪有功,晋总兵衔。宣他来京述职。
那个布政使秦书望和按察使刘文元,调度得力,由内阁议一下,各自加赏。
巡抚乔应甲…”
说到乔应甲,朱由检不由顿了一顿。
想到乔应甲身为一方巡抚,手握王命旗牌,却最终把陕西弄成了这么一个局面,朱由检心中黯然一叹。
过于单纯的清官廉吏,也许还不适合现在的大明官场,还是先保护起来吧。
思虑到此,朱由检才继续说道:“陕西巡抚乔应甲,素有清名,此番面对乱民指挥若定,领导有方,功劳甚大。魏大伴,召,召乔应甲回京吧。”
召乔应甲回京?
不是说乔应甲冤枉吗?怎么又要召乔应甲回京?
听清朱由检的一系列安排,魏忠贤差点惊的叫出声来。
魏忠贤完全没想到,明显对陕西官场已愤怒至极的朱由检,转眼竟然换了口风。
不是要处理陕西官员,力保巡抚乔应甲吗?怎么突然又变成升赏陕西三司官员,却要召回乔应甲了?
短时间内,朱由检处理方向突然出现180度的大转变,让魏忠贤一时感到难以理清朱由检的思路。他只能下意识的重复吩咐。
“陕西巡抚乔应甲素有清名…功劳甚大,召”
重复到这,魏忠贤脑中突然醒悟过来。
素有清名…功劳甚大。
陛下给了乔应甲这评语,陛下这不还是在保护乔应甲吗?
陛下前后保护乔应甲的念头丝毫未变,那给陕西官员的升赏?
对比朱由检转变的前后态度,魏忠贤感觉他总算明白了朱由检的真意。
抬头偷看朱由检一眼,见朱由检虽说的是升赏,但脸色依旧阴沉,魏忠贤心下一寒。
干脆的一个响头磕下,魏忠贤口中大声复述:“陕西都指挥使韩成武晋总兵,回京述职;内阁议陕西官员升赏事;乔应甲素有清名…功劳甚大,召回京重用。老奴领旨。”
为防领悟错朱由检的想法,魏忠贤在复述到乔应甲回京重用几字时,特意加重了几分语气。
“不错,魏大伴,就是如此。你去吧,现在一切当以宁锦为重。”
朱由检肯定的话语在魏忠贤耳边响起,魏忠贤心中长出一口气。他应该没领悟错崇祯陛下的意思。
崇祯陛下说,现在一切当以宁锦为重,那就是说,陕西的这一切都要放到宁锦战后再处理。
韩成武、秦书望和刘文元,嗯,这三人只怕已不得陛下之心,宁锦战后,这三人…
一边艰难的起身,魏忠贤心中一边寒气直冒。
崇祯陛下,这心思、这手段…哎呦…
一声惊呼响起,因跪的时间太久,方起到一半的魏忠贤,酸麻的双腿一软,一个跟头就直接栽倒在地。
“魏大伴,你没事吧?”
身心双受打击,这下魏忠贤罪可受大了。
陕西,西安
翻开手下才送到的最新一份公文,陕西布政使司督粮参政洪承畴原本流畅的公文处理节奏顿时卡住。
………………………………
绝不太监
今天才看到书友的评论,听风首先向一直支持本书的各位书友,真诚的说声对不起。
对不起了,各位。
有关更新,听风在此再向各位书友唠叨几句。
听风并非职业写手,业余写作本就是抽时间码字。而最可怕的,是听风是个手残加强迫症。
每写个千把字,听风就忍不住要推敲个两三遍,生怕写的时间不对、细节不对,或把人物写偏了。就为这,听风至少已废了有几万字了。
听风是真不想把此书写废了。
这段时间,听风家中有事码字时间实在不多,在此,向一直支持听风的各位书友再次说声抱歉。
请各位书友再给听风点时间,听风处理好家中事情,就好好码字更新。
请书友们放心,听风绝不会太监。
完了,我这强迫症越来越厉害了。就这几个字,我竟然还反复了三遍。晕死。
崇祯本纪最新章节地址:
崇祯本纪全文阅读地址:/42804/
崇祯本纪txt下载地址:
崇祯本纪手机阅读:/42804/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绝不太监)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崇祯本纪》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未忙完,请假
如题,未忙完,请假。抱歉抱歉。
………………………………
醉
醉了,抱歉。
………………………………
宿醉头疼中
宿醉才醒,正在头疼中。
………………………………
第五一一章:骑虎难下的莽古尔泰(求订阅、推荐收藏)
当朱由检为陕西官场倾轧烦心之时,他万分关注的宁锦战局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辽东,锦州
天刚大亮,后金聚兵的牛角号就已开始呜呜作响。号声中,一队队后金士卒苦着脸,拖拖拉拉的慢慢走出了营地。
猛然间,不知什么原因,拖拖拉拉的后金士卒中先是出现几声争吵,随即几个士卒就推搡撕打起来。
争斗才起,后金大营中几声尖利的号声响起,一队骑卒急冲而出。冲出的这队骑卒马速飞快,毫不顾忌沿途士卒的安危,战马奔腾间,吓得沿途士卒纷纷躲避。
骑队中,莽古尔泰脸色铁青的可怕。
今天已是皇太极离开的第七天,莽古尔泰发现,他真的小瞧了锦州明军,真的失算了。
为什么莽古尔泰敢放言七天就可攻取锦州?
还不是莽古尔泰认为锦州初建,与明军经营了数年的宁远城相比,锦州城防建筑时间短,锦州城的城墙不够高,也不够厚;锦州城头的防具也远不及宁远的密集。
而后金的情报工作又一向做的不错。出兵之前,后金就已探知驻守锦州的明军主力是来自前屯,而并非出自宁远。后金也清楚的探知锦州主将是赵率教,锦州几位主要将领中,只有朱梅参加过去年的宁远之战。
鉴于赵率教当年守辽阳时的表现,后金别说莽古尔泰,其实,就是皇太极也并不认为赵率教会死战到底。
弄清了初战明军火炮伏击的秘密,在经历过宁远攻城战的莽古尔泰看来,对付锦州城内经验不足(前屯明军没有参加过大型战斗),战斗意志不够坚定(主将是逃跑的赵率教)的守军,他只要不被明军先声夺人的秘密武器吓住,他只要摆出孤注一掷的决死攻击架势,就有很大的可能把锦州明军吓跑。
莽古尔泰想过,就算锦州明军没被吓跑,他也可以学老汗在宁远攻城的故计,以汉军旗来破坏锦州的各种城防设施。
用汉军士卒的命来消耗锦州明军的箭矢、火药;用汉军士卒的命来磨灭锦州明军的体力和战意;最终再用他的正蓝旗精锐,给锦州明军最后一击。
正因如此,莽古尔泰才对皇太极许下了七天攻取锦州的承诺,才向皇太极讨要了五万汉军的指挥权。
莽古尔泰早就想好,攻下锦州,消耗的是皇太极的汉军旗,功劳是他莽古尔泰的。若是攻不下锦州,那也肯定是皇太极的汉军旗不够尽力,他莽古尔泰也有退路。
可几个没想到,现在却把莽古尔泰彻底架到了火上。
莽古尔泰先是没想到,锦州明军虽没有宁远那威力异常可怕的红衣大炮,但锦州明军对火炮的使用,却更加娴熟和别具一格。
六天来,汉军旗的每次进攻,锦州明军都是先用异常整齐的火炮齐射截断汉军旗的攻击线路,让汉军旗的攻击阵型不断出现断层。
当被明军火炮打散阵型的汉军旗,零散冲到锦州城根时,不等他们竖起云梯或凿城,汉军旗又要面对锦州城头明军各种近射火器的齐射。
锦州明军这种节奏分明的火器齐射,让汉军旗的伤亡速度快的惊人。连续六天的攻击,汉军旗付出了近两万的伤亡,却并未对锦州城防造成明显的伤害。
锦州明军的士气现在依然高涨,锦州城头明军的火炮也依然还在整齐沉稳的炸响。这是莽古尔泰开战前绝没有想到的。
莽古尔泰第二个没想到的,是汉军旗战力和战斗意志的提升。
六天攻城战打下来,莽古尔泰承认,汉军旗确实在佟养性的指挥下尽了全力。
这连续六天,每天攻城的汉军旗都被打残,五万汉军旗总计伤亡已近四成。经受如此大的伤亡,汉军旗竟然还未崩溃,这让莽古尔泰不得不承认,与老汗努尔哈赤时期的尼堪奴军相比,经皇太极整编后的汉军旗,战力和战斗意志确实已有了本质的提高。
莽古尔泰承认,皇太极手中的这支汉军旗,现在当真是不可小觑。
不过…
眼神飘过远方的锦州城,莽古尔泰心中更加郁闷。
与去年宁远战斗时相比,汉军旗战力确实有了极大的提高,可锦州明军战力的提升却更加可怕。
六天来,汉军旗近两万的伤亡,却只把锦州城下的护城壕多填平了一段。汉军旗别说攻上锦州城头,甚至城头的防具,现在后金都还未能全部破坏掉。
锦州防御如此厉害,现在根本看不到一点的攻取希望,莽古尔泰又怎么舍得按原计划投入他的正蓝旗精锐去攻城?
可要不投入正蓝旗精锐去全力攻击一次锦州,莽古尔泰却又无法向皇太极交代。
毕竟,是他莽古尔泰向皇太极讨要五万汉军的指挥权,也是他莽古尔泰自行对皇太极许下了七天攻取锦州的承诺。
五万汉军,皇太极给了。
皇太极不光给了他莽古尔泰指挥权,六天来,佟养性指挥的汉军也可谓完全执行了他的任何攻城命令,没有打丝毫的折扣。若非如此,汉军旗也不会出现那高达近四成的伤亡。
要知道,高达近四成的伤亡率,就算是换做他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也很难再坚持下去。莽古尔泰是真想不出,皇太极到底使了什么法术,这汉军旗怎么才整编数月,就能承受近四成伤亡还能拉的出来?
不过,不管皇太极用什么法术来调解汉军旗,但‘七天攻取锦州’都是他莽古尔泰自己说的。
莽古尔泰现在真的已是骑虎难下。
六天来,汉军旗已战至如此地步,莽古尔泰就算再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承认,皇太极对他已算是仁至义尽。
时至如今,能不能攻下锦州先放一边,可他莽古尔泰若不率正蓝旗全力攻击锦州一次,他又如何面对皇太极,面对后金的各位重臣大将?
思索中,骑队已奔至后金士卒争斗之处。几声呼喝,争斗的数个士卒已被骑队直接圈了出来。
“拉过去,祭旗。”
看看麾下的正蓝旗精锐已出营列阵,莽古尔泰眼中寒光一闪。
“传令,汉军旗在前,正蓝旗随后,全军攻城!”
“得令。”
随着莽古尔泰军令发出,牛角号响起,刀光闪处,争斗的数个汉军旗士卒当即人头落地,鲜血溅红了一大片黝黑的黑土地。
………………………………
第五一二章:郁闷的佟养性(求订阅推荐收藏)
鲜血迸溅间,跟在莽古尔泰身后的佟养性眼角微微一跳。
大军即将列阵,胆敢争斗的士卒固然该杀,但争斗的士卒毕竟是他汉军旗的人。而他佟养性身为汉军旗都统又就在现场,莽古尔泰却连问都不问就直接斩杀他的士卒,这也太不把他佟养性放在眼里了。
再想到六天来,每天都会打残一支攻城的汉军旗,皇太极留下的五万汉军已伤亡近四成,佟养性心中就更加的烦闷。
后金是以武立国。在这立国不久的后金朝廷上,后金重臣手中的权柄大小,现在还很粗糙的直接表现为各位重臣手中所掌握的战力多少。
像现在后金皇太极之下的第一层级,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几人,他们手中要不是直接握有一旗的精锐战力,又如何能拥有军政决断的大权?
而他们之下的第二层级,拥有议政权力的阿济格、多尔衮、岳托等人,又哪一个不是手中掌控着各旗的部分精锐?
而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以来,商人出身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