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本纪-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事?王拌拌。”朱由检随口问道。

    “殿下,有人求见。”王承恩回道。信王殿下对他称呼依旧,可他却觉得信王的威严好像越来越盛,他现在都有些不敢直视信王。

    “什么人啊?”朱由检伸个懒腰,随口问道。这一夜没睡可把他累得够呛,这个小身体还是需要加强锻炼才行。

    “是德兴钱庄的东家,郑英泰。”王承恩一边递上茶杯,一边回复。“这个郑英泰今天一早就来了。天刚亮他就在门房处递了贴子。”

    看到信王殿下抬起头来,王承恩赶紧递上一份贴子,“殿下,这是他送来的礼单。”

    朱由检蛮有兴趣的放下茶杯,接过礼单。

    “呵呵,难怪王承恩急着开口。好重的礼啊!”朱由检看到礼单内容也吓了一跳。

    礼单内容很简单,就是郑英泰自愿向信王捐献建府银子。只是捐献银子数额有点大,足足50万两。

    朱由检挠有兴趣的摸摸下巴,问道:“银子在哪里?”

    “那个郑英泰说,只求殿下见他一面。银票应该在他身上。”王承恩笑嘻嘻的回答。

    “你去见他,如果他拿出的是德兴钱庄的银票,你就把他赶走。要是拿的是我们大众钱庄的银票,你就带他到偏殿候着。”朱由检看看天色,吃顿午饭还来得及。50万还不值于让他放弃午饭。

    王承恩有些不解,不过信王殿下既然交代的这么清楚,他照办就是。

    信王邸的门房中,郑英泰心中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乱转。当然,再急表面上他还能勉强维持形象,端坐在客座上等待消息。不过,时不时抬头望向院内的眼神,出卖了他的焦灼内心。

    郑英泰知道,这次自己大大失算了,没想到带来的那队野人会如此血腥。他们就没有脑子吗?这下自己算是倒了大霉。

    看看信王会给个什么态度吧?郑家这次可真真是命悬一线了。今天要是见不到信王,那回去就赶紧逃亡吧!只希望时间还来得及?

    王承恩慢慢的走到门房,信王殿下交代的很明显,那就先验验货吧。

    看到王承恩走近门房,郑英泰略略松了口气。王总管来了,那就还有戏。他脸上马上堆满笑容,起身迎了上去。亲热的向王承恩打着招呼:“王总管好,小人给您见礼了。”

    郑英泰长稽之间,手中已有银票递上。王承恩不动声色的撇了一眼银票面额,那是一张大众钱庄开出的100两银票。

    王承恩随手还了一礼,顺手将银票收下。他也不与郑英泰客套,直接问道:“王爷叫我来看看,你那礼物在哪里?”

    郑英泰闻言大喜,好消息,肯看礼物就有希望。他急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颤抖着手在王承恩面前打开。

    布包内是厚厚的一沓不同面额的银票,银票都是大众钱庄所开。真难为郑英泰了,不知他用了多久,才搜集到如此多的银票。

    王承恩简单翻了一下,看清都是大众钱庄的银票,脸上略微松动。

    “你跟杂家来。”他冲郑英泰招招手,示意郑英泰跟上自己。

    郑英泰喜出望外,几步跟在王承恩身后,小声问道:“王总管,信王殿下肯见我了?”他的语音都有些颤抖。

    王承恩微微点点头,却并不回话。

    郑英泰又递过一张银票,同时问道:“王总管,殿下心情如何?对殿下,小人应该如何回话为上?小人该小心殿下那些忌讳?”

    王承恩一下停住脚步,他回过头似笑非笑的盯着郑英泰,半天没有说话。

    郑英泰让他看的有些发毛,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手里的银票也不知是该继续递过去,还是收回来。

    王承恩没让郑英泰尴尬多久,他伸手拿过银票,看看面额,随手收到袖子里面。他向郑英泰说道:“看在银子的份上,给你一个忠告。在信王殿下面前不要耍什么心眼,表现的越老实越好。”

    王承恩说完,不再理会郑英泰的反应,自顾自的向前走去。

    “老实回话?这个该死的老阉货。”郑英泰暗自恼怒,“这没头没尾的话算什么?银票你也收了,装什么深沉?就不能给句实话。”

    一边在心中咒骂,郑英泰一边跟着王承恩来到一个偏殿。

    “在这候着,不要乱动。”王承恩只是交代一句,就转身离去。

    朱由检慢慢吃完午饭,又慢条斯理的喝了好一会茶,才问王承恩:“王拌拌,那个郑英泰怎么样?”

    王承恩从怀里拿出两张银票,回道:“殿下,他先后给我两张银票,一共600两,都是咱大众钱庄的银票。他带的礼物也都是咱大众钱庄的银票,厚厚一叠,数额应该不会错。他来的路上,一直在向老奴打听殿下的忌讳和喜好。”

    “哈哈,”朱由检笑道:“恭喜王拌拌发财,他给你你就收着,不要白不要。打听这么多,看来还是没有完全死心啊。”

    王承恩早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信王从来就不是个小气人。自信王拓展商业以来,自己的好处从来都不少。

    对信王坦白一下,银票就成了信王殿下赏赐的,自己拿的也安心。至于郑英泰,管他作甚。
………………………………

第六十一章:朱由检的目的(求、求)

    消食的朱由检,觉着时间差不多了,才溜溜达达来到王府偏殿。

    王府偏殿中,郑英泰稳稳的站在那里。他自从来到偏殿,就沉下心来。信王没有马上出现,他并不放在心上。他知道,既然到了这里,信王早晚会见他,只需耐心等待就行。

    站在偏殿上,郑英泰在心中不住地盘算:用什么筹码可以打动信王殿下?他把郑家的筹码仔细计算了一遍,越盘算他越觉得信心有些不足。

    郑家最大的筹码就是钱。但钱在掌控大众钱庄的信王眼里,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筹码。郑家其他的筹码,能打动信王吗?

    郑英泰完全没有把握。

    郑英泰正在患得患失之际,门帘一挑,一个少年走了进来。看到王承恩弓着身子跟在后面,郑英泰知道,这少年一定就是信王殿下了。

    没有仪仗的声音。郑英泰不知道是自己走神没有听到,还是外面的侍卫根本就没有通报。反正他没听到任何声响,信王就进门来到他眼前。

    面对低调的信王,郑英泰条件反射一般,十分敏捷的跪倒叩头,口中大声说道:“小人参见信王千岁、千千岁。”

    看到胖乎乎的郑英泰跪倒叩头,朱由检感到有些莫名的喜感。他口中的语言更让朱由检一下想起前世的宫廷剧。

    不知为什么,看郑英泰叩头,朱由检倒是丝毫没有不适的感觉。

    “呵呵,”朱由检忍不住轻笑一声,他也不叫郑英泰平身,只是绕过他来到主位就坐。

    朱由检坐到位子上,看着跪伏在地上的郑英泰更是忍不住想笑。

    郑英泰和他见过的郑掌柜体型差不多,都是肥肥胖胖的存在,这可能是他们郑家的基因所导致的吧。胖胖的身体跪伏在地上,怎么看都好像一个巨大的狮子头。朱由检怎么也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感。

    郑英泰听到上首信王殿下的轻笑声,有些不解。他不知自己身上哪里收拾的不对,引起了信王嬉笑。现在他又不好检查,只能跪在那里,等候信王发落。

    不知为什么,信王迟迟没有叫郑英泰平身。

    郑英泰胖胖的体型维持跪拜的姿态有些吃不消了,他偷眼瞧了信王一眼。没想到,郑英泰偷看的眼神恰好与信王上下打量他的眼神,正正的对了一眼。如此失礼,郑英泰心下大感惶恐。

    看郑英泰身体有些颤抖,朱由检却毫不怜悯。别看郑英泰现在一副无害的模样,想想他的手段,就知道,这绝对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

    想到这里,再看看郑英泰那跪拜在当堂,那狮子头一样的体型,朱由检收住自己心中莫名的喜感,冷冷的问道:“郑英泰是吧?孤很好奇,你想对孤说些什么呢?”

    郑英泰心中一阵发抖,信王这句话问的他心中一阵发毛,信王似乎根本不关心那50万银票。郑英泰在心中迅速权衡着。

    朱由检看郑英泰一时没有说话,跪拜在地的面孔也看不清表情,心中稍稍有些焦躁。

    他刚要再次开口,心中却猛然惊醒,“我着什么急啊?郑英泰又不是什么历史留名的人物。就算他是,我也没有收集名人的癖好,我在急什么?”

    心念电转之间,朱由检又沉下心来,静静地等郑英泰开口。

    急什么?反正自己现在无事,完全可以慢慢的消耗一下时间。

    思维发散间,朱由检就分心思索自己着急的原因去了。

    偏殿一时陷入沉默之中。

    时间稍微一长,郑英泰挺不住了,他这个体型长时间跪拜在地,根本撑不了多久。

    信王的问话让他有些惊惧。短短的一句话间,他无法把握信王真正的想法。当他试图用沉默换取信王再次发言,好从信王新的言语中揣摩信王真正的意图时。很意外,信王竟然也沉默了下来。

    信王好沉得住气啊!

    这个姿势郑英泰却实在维持不住了。

    “小人希望能够投效信王门下。”郑英泰开口说道,他趁机换了换姿势,使自己身体舒服一点。

    朱由检没有开口,依然保持着沉默。

    信王的沉默像一块巨石,沉沉的压在郑英泰心头。他在心中快速衡量一下得失,毅然再次开口:“小人愿将郑家的一切都献与信王殿下,只求信王殿下接纳!”

    听到这句话,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你们郑家都有什么?”一句似乎并不上心的询问。

    听到这句话,郑英泰却感到自己心口一松。

    有反应就好。

    “我们郑家在京城有钱庄、银楼、当铺各一处。城内住宅一栋,城外庄园一处,田地130余亩。”郑英泰迅速将郑家在京城的产业汇报一遍。

    朱由检懒得听他唠叨这些细账,他冷淡的说道:“如果你们郑家有的只是这些东西,就不用再说了。”

    郑英泰心头大惧,他似乎明白信王想要的是什么了。“给,还是不给?”郑英泰陷入两难当中。

    稍作权衡,郑英泰随即就明白过来,他苦笑一声,自己还有的选择吗?若还有其他选择,自己又何必登信王的门。不想全族逃亡,也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吧。

    “郑家现有商路两条,望信王笑纳。”郑英泰决然的说道,话一出口他觉着自己身体似乎都有点虚脱。

    “两条商路?”朱由检有些意外,怎么才两条?压抑心中不满,他淡淡地问道:“两条?你们郑家主跑的是那边啊?口外还是关外啊?”

    信王的这句话真如晴天霹雳一般,郑英泰脑袋嗡嗡作响,他只觉得浑身发软,似乎骨头已经无法支撑住他的体重。

    这是郑家最大的秘密,信王怎么会知道?

    山西商人的发家史,前世朱由检听得多了。

    在大明,晋商不靠走私,怎么能发家?

    晋商走私不外乎两条线,一是草原也就是口外;二是辽东也就是关外。

    大元朝的金帐汗国崩溃以后,草原从未真正臣服过大明,丝绸之路也就成了传说中的存在。

    丝绸之路的断绝,使远途的番商从宋朝开始,大都改走水路。

    失去了发财的丝绸之路,晋商也只能靠向大明的敌人走私,才能赚取暴利。

    走私的商路只在商人之间默默流传,信王怎么会知道?郑英泰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发现自己真的小瞧了这个少年王爷。
………………………………

第六十二章:打垮钱庄的代价(求、求票)

    虽然郑英泰搞不清楚,信王怎么会知道走私线路的存在?

    不过,这样也好。省的再多做解释。

    郑英泰不再隐瞒,他呐呐的说道:“殿下,殿下果然见多识广。郑家只与口外有点联系。关外,郑家可实在不敢招惹。”

    “不敢招惹?”朱由检冷笑一声,“呵呵,那队箭手不是关外来客吗?”

    如同有雷霆当头劈下,心中的隐秘被信王一口揭穿,郑英泰当即瘫坐在地上。

    “如果不是那些野人,老子才不会登你这个门。”郑英泰心中暗想,他一肚子的苦水无处诉说,碰到猪一样的队友,他还能怎样?

    “人死鸟朝上,不死万万年。”秘密既然已经泄露,郑英泰心中暗自发狠。表面上,人反而光棍起来。

    郑英泰一咕噜爬起身,冲着朱由检连连叩头,“殿下,殿下。小人不敢欺瞒,那队野人真不是小人的人。他们只是口外蒙古人派给小人的保镖。”

    “蒙古人?”朱由检沉吟一下,“他们是蒙古人?你和蒙古人都做些什么买卖?”

    话都说到此处,还有什么好隐瞒的?想要活命就得实话实说。这点觉悟郑英泰还是有的。

    郑英泰也想清楚了,既然箭手的事信王都知道了,那郑家的活路就真的只在信王一念之间了。

    连信王都知道了,那东厂和锦衣卫还会远吗?

    东厂和锦衣卫只是一时方向错了。现在看来,武清候府和平江伯府,恐怕很难再为郑家争取多少时间了。

    能否对信王有用处,已经事关郑家存活的根本。

    不敢在怠慢,郑英泰如竹筒倒豆一般把事情说了一遍,他要为郑家赢取时间。

    郑家确实再向草原走私,从粮食茶叶到锅碗瓢盆,各种货物都有。不过大宗的交易还是是粮食和茶叶。

    近些年,天时不好,草原上也是灾害频发。旱灾,白灾交替出现,牲畜很容易就出现大量死亡,草原上对粮食需求越来越大。

    只有依靠肉类与粮食混合食用,草原上的牧民才能依靠少量的牲畜生存下来。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现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郑家与科尔沁蒙古的束伯部有几十年的交情。多年以来,郑家一直为束伯部走私各种物资。

    现在的草原上,有粮食就有部众。有郑家的支援,束伯部势力越来越强。

    同样,束伯部势力越来越强,对郑家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几十年来,郑家为了维持的这条商路,一直都是在中原筹集粮食、茶叶、盐等各种生活必需品,通过商队走私到草原。再从束伯部换取各种金银珠宝,和大量皮毛、牲畜,偷偷运回中原。一来一回间,郑家可以赚取大量利润。

    近年来,粮食价格一直上涨,皮毛和牲畜行情反而越来越差。销售周期变得越来越长,草原的需求却又越来越大。郑家近年来完全是依靠德兴钱庄,来维持越来越紧张的资金链。

    大众钱庄开张以后,已经逐步影响到郑家的生死存亡。

    天启三年,大众钱庄口碑传开后,京城富豪们纷纷把银子转到大众钱庄保存。毕竟就算对于富豪们,银子保管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他们来说,也是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吧。

    随着时间推移,到德兴钱庄存银的富豪越来越少。当郑英泰发现问题时,他已无力回天。

    大众钱庄背后是信王殿下,这一点京城富豪已是心照不宣。大众钱庄良好的口碑又打消了富豪们对信王的担忧。在京城,大众钱庄已经成为富豪们存钱的首选。

    失去德兴钱庄的存银,郑家资金链崩的越来越紧,即将断裂,败家就在眼前。

    郑英泰还清楚的记得,原本郑家开办钱庄时,只是为了给自家的银楼筹办原料。因为卫国公的面子,再加上郑家的小心本分,钱庄慢慢的做大,存银变得越来越多。

    有一年,郑家同草原的交易出了一点意外,他战战兢兢的挪用钱庄存银,帮助郑家渡过了难关。事后外界竟然完全没人知道。这件事给郑英泰触动很大,他这才明白钱庄对郑家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郑家在五军都督府那边的银库,实际并没有郑掌柜吹得那么大。那个银库大多的时候,只是个幌子。里面最多时,也不过存放了几十万两银子而已。

    德兴钱庄大量的存银,已经被郑家挪用,变成各种粮食物资,走私到草原,为郑家换回大批的草原特产。

    循环中,郑家变得越来越兴旺。

    可不知不觉间,郑家已经离不开德兴钱庄提供的资金了。

    当郑英泰发现钱庄存银越来越少。他敏感的发现:照这样下去,当老客户们也需要提钱时,德兴钱庄很可能会无力支付。一旦出现那种局面,那就是郑家败亡之时。

    从哪个时候开始,郑英泰就筹谋对付大众钱庄。

    大众钱庄背后站着的是信王殿下。卫国公则无论郑家出什么代价,都不肯出面。官面上郑家是完全无法奈何大众钱庄。

    郑英泰通过快一年的仔细调查和研究,才找到大众钱庄的一个破绽。

    这个破绽就是:大众钱庄因接受小额存款,导致存户众多,有造成挤兑风潮的危险。

    在这点上,朱由检高看了这个时代的人,他眼中必然的挤兑风潮,对方实际足足研究了快一年才找到。

    针对大众钱庄的破绽,郑英泰拟定一个的计划,他想一举击垮大众钱庄。但郑英泰愕然发现,单凭郑家的力量竟然不足以推动他的这个计划。

    为了这个目标,经过郑英泰不懈的努力,大众钱庄因银钱兑换,得罪的京城各路人马,都被郑英泰逐渐串联起来。计划终于可以发动了。

    郑英泰为了这次行动投下了巨大的本钱。他把草原换回大量的物资,便宜套现,筹到的资金都被投入这次行动。

    半年多来,郑英泰还安排人以各种身份,用存储、收购的手段暗中收集大众钱庄各种面额的银票。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拿到50多万大众钱庄的银票。为此,郑家足足付出超过60万两白银的代价。

    为了能让武清候和平江伯出面领头,两家存入大众钱庄的3万两银子也是郑家提供的。这笔银子,无论胜负都不可能收回了。这笔银子也算是对两家出手的谢礼。

    林林总总郑家为推动这个计划,付出了巨大代价。
………………………………

第六十三章:失控的计划(求求求、票)

    对大众钱庄的仔细研究,让郑英泰觉着他的计划胜算颇大。

    他拟定的完整计划是:先借助农户存取兑换银钱之际,用各种谣言打击农户对钱庄的信心。

    其次,拦截信王邸的首批银车,不让银车抵达钱庄。

    3靠武清候和平江伯一次性抽取钱庄6万两银子,造成钱庄现银空虚。

    4拦截住信王邸最新的一波银车。

    5最后出动各路人马用小额银票挤兑钱庄存银。

    郑英泰估计,信王邸先后失去大量现银,最大的一波银车又被拦截,信王邸应该很难应对高达几十甚至近百万两的银票挤兑。

    由己推人,郑英泰不相信信王邸会没挪用大众钱庄的存银。

    当钱庄拿不出银子时,借大量农户之口,就可以把钱庄存银不足的消息传遍京城。那时存户自发形成的提钱风潮,就会打垮大众钱庄。这就是郑英泰完整的如意算盘。

    对于郑家来说,如此大的资金投入,郑英泰这个计划完全已是破釜沉舟式的赌博。计划如果失败,郑家将会立即崩盘。

    计划按照郑英泰的编排开始了,可惜他只猜中了计划的开头。

    计划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大众钱庄的应对也都在郑英泰预想之中。可随即变数出现了。

    先是大众钱庄各分店存银超出了郑英泰的预计;随后,武清候和平江伯府也没能抽空,钱庄人员最多的分店现银;再之后,最大的变数出现了。

    为了拦截足有40个护卫的银车编队,郑英泰派出了蒙古人给他安排的护卫保镖。在他的设想中,他只需借助保镖的箭术,射伤几个护卫,再故意引来锦衣卫就行了。他预计,见血的案子和锦衣卫的贪婪,就能拖住银车的行动。

    郑英泰没想到,事情从此开始失控。保镖们过于嗜血的拦截,导致大量护卫伤亡。要知道,少量见血和大量死人的后果,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还不算完,更让郑英泰没想到的是,信王邸的银车竟然只是幌子。

    大众钱庄只靠单人运输的少量现银,就稳住了农户。而郑英泰联络的各路人马,因为银车血案,纷纷放弃了挤兑的方案。

    一出一进间,郑英泰的计划已经完全失败。郑家已经站在了深渊的边缘,即将向深渊坠落。

    事情已经闹大了,就算郑英泰能逃出京城,郑家也会被大明抹去,皇家的尊严是不容侵犯的。

    郑英泰思来想去,他唯一找到的方法,就是投靠信王。只有在信王的遮蔽之下,郑家才有一线生机。

    又让郑英泰没有想到的是,信王殿下竟然如此精明。几句话就将他的底牌迫出。现在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听着郑英泰竹筒倒豆一般,把所有事情说了一遍。

    朱由检微微颔首,他对郑英泰现在的姿态感到比较满意。

    “嗯,这才像个投靠的样子。郑家都到绝路上了,还想待价而沽?怎么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