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本纪-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劳军队伍出发后,天启皇帝再次亲下谕旨,将东林书院斥为藏污纳垢之所,严令拆除。

    谕旨一下,天下震惊。

    大明为之失声。

    天子亲自给了东林党致命一击。

    魏忠贤又一次赌赢了。

    有天子明发谕旨支持,在阉党控制的内阁和朝堂严令之下,东林书院被迅速拆毁。

    在这种环境下,各地的东林党人虽然仍有坚持叫嚷的,可明显显出颓势,真真成了秋蝉之鸣。

    京城,魏忠贤私宅

    “可惜,还是没能拿到东林书院的账本。”魏忠贤惋惜的说道。

    东林书院拆了,也快年关了,没有账本,今年是不可能彻底解决东林党了,实在太遗憾了。

    “督公,那个周顺昌已经押到京城,周起元也快到了。该怎么对待,您得拿个章程才是。”崔呈秀一脸振奋的问道。

    能不兴奋吗?

    那么庞大的东林党,没想到只是一只纸老虎,轻轻一推就倒了。

    高攀龙那么高地位的大佬,说自杀就自杀了。

    就连高攀龙拿命换来的反击,也在陛下的轻轻一诺下,烟消云散。

    东林党此次是真的要完了。

    “周顺昌?”魏忠贤一脸厌恶的表情,“先让厂里杀杀他的威风,再仔细盘问他挑唆民乱的问题。”

    “挑唆民乱?督公,这个罪名恐怕不合适。”冯铨一下拦住魏忠贤的话。在魏忠贤的私宅内,他现在说话比较随便。

    “哦?”魏忠贤停下话,他在等冯铨的解释。

    “真要问出什么挑唆民乱的内情。督公,您是管还是不管?”冯铨一脸轻松的解释。

    “哦,那你说怎么办?”魏忠贤对冯铨的解释很满意。

    小冯说的有理。

    真要问出点什么,杂家反而真不好办。

    “督公,用贪污的罪名就好。”崔呈秀抢着说道。

    “周起元马上到京了,他与周顺昌交往甚密。周起元贪污10万,证据确凿无可抵赖。”

    “秒啊。”冯铨击掌叫好,崔呈秀所说正是他所想的。

    周起元的10万两银子,应该是给了高攀龙。高攀龙现在死了,这笔钱根本说不清楚。正好用作攀扯的罪名。

    “督公”冯铨向魏忠贤深深一躬,“督公不是嫌东林党人聒噪吗?就借此把叫的最欢的那几个一举牵进来。看他们谁还敢再叫?”

    魏忠贤的眉毛挑了起来,他习惯性的摸摸自己光溜溜的下巴。

    这个小冯心还真够狠的,他这是非要牵上缪昌期不可。

    也是,那几年缪昌期确实欺他过甚,换做杂家也要想法报复回来。

    至于那些东林酸子也确实聒噪的烦人,就依了小冯吧。

    权当给他奖赏。

    这小冯真的很不错,值得栽培。

    魏忠贤很干脆的下了决断。

    “就这么办吧。”

    魏忠贤端起茶杯,很惬意的品了一口。

    “小冯、小崔,你们好好办事,有什么心愿,杂家给你圆。”

    口气很大,魏公公现在还真有这个底气。

    朝局上,自天启皇帝开口以来,形式一片大好,魏忠贤终于能松口气了。

    天启四年年底,东林党人是注定过不了好年了。

    各地叫嚷声最大的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四人,先后被东厂以涉嫌周起元案抓走,其余东林党人变得噤若寒蝉,再无声息。

    大明的这一场政争大剧,从年中7月,杨涟再次弹劾魏忠贤开始,到年底缪昌期等人入狱结束,足足唱了大半年。

    这其中各路人马轮番上场,几乎大明的各种势力都露了一下脸。

    其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经过半年的残酷争斗,最终还是以东林党全面落败而落幕。

    纵观东林党和阉党的争斗,在朱由检看来,真可谓是狗咬狗的争斗。

    双方的争斗既无章法,有无意义。

    争斗中

    相对清廉的东林党高举道义的大旗,还是以个人的道德缺陷和还未发生的臆想事情(魏忠贤可能造反)挑起战斗。

    而贪腐盛行的阉党却举起反腐的大旗,反手重重的打击东林党。

    争斗双方各自的立场和高举的旗帜,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谁会想到,相对清廉的东林党,还真就被贪腐的罪名打到了。

    可手握真凭实据的阉党,却硬是无法把贪腐案件处理下去,甚至还差点翻船。

    双方最终的胜负,还是靠天启皇帝来决定。

    作为双方争斗的仲裁者,天启皇帝做出的最终裁决,毫无疑问是出于对大明江山的负责。

    可这个对大明江山负责的最终裁决,却因为阉党对大明的用处更多,而最终判定贪腐盛行的阉党胜利。

    相对清廉的东林党对大明还不如阉党有用。

    这真是天下最大的最不好笑的笑话。

    这也正是大明痛入骨髓的悲哀。

    看了大半年的戏,还亲身下场体验了一下,朱由检真的累了。

    看了这么一出关系严重错位的大戏,如果没有前世的记忆,恐怕朱由检的世界观都会崩塌。

    这就是汉人最后一个王朝的现状。

    还好,我还有它。

    朱由检看着手里成型的东汉斗舰,发泄似得大声呼叫:“老天爷。”

    “老天爷为您服务。”依然是那熟悉的毫无变化声音。

    不知为什么,听到脑中响起这个声音,朱由检忍不住有种要哭的感觉。

    抽抽鼻子,朱由检在脑中发问:“东汉斗舰是否合格?兑换积分后,我的积分有多少?”

    “合格。”老天爷平静的回答。

    “可以兑换。兑换后,宿主积分6080分。宿主达到升级要求,是否升级?”

    朱由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升级。”他斩金截铁的说道。

    “如你所愿。”老天爷平静的回应。
………………………………

第一O六章:大明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求票、求收藏)

    朱由检呆呆的坐在书桌旁,等待系统的升级。

    王承恩亲自守在门外,这间摆放船模的房间是王府的禁地。

    除了信王殿下,没有别人能进这间屋子。

    就连房间的打扫,都是王承恩亲自完成的。

    每当看到房间中那满墙满架的各种船模,王承恩就异常兴奋和满足。

    王承恩发誓,信王殿下从没学过任何舰船的知识。

    信王甚至连字连启蒙,都是跟他们这些内侍学的。信王所看的书中也绝没有任何有关船的知识。

    这是天授信王殿下的知识。

    别人不晓得,王承恩却清楚的知道。

    信王殿下真的可以与老天爷沟通。

    虽然信王殿下守口如瓶,可作为贴身内侍的王承恩,他能从信王殿下的各种细微处得出结论。

    殿下喊老天爷时,那真的是在和老天爷进行沟通。

    可惜啊!

    可惜殿下只是个藩王。

    王承恩深深的感到为殿下感到可惜。

    不能说,这话真的不能说。

    见多了宫廷的残酷,王承恩只会把知道的这一切深深的埋在心里,不敢有一丝外漏。

    屋里的朱由检不知王承恩的小心思。他在心中默默盘点自己拥有的力量。

    大众钱庄今年发展的很好,大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了钱庄的分店,布局基本就绪。

    京城和南京之间的汇兑业务也运行的很好,明年就可以向大明经济最繁荣的几个城市扩展。

    假如一切顺利的话,也许明年下半年,就能把大明所有的大城市通过钱庄都沟通起来。

    只不过,钱庄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知他的力量还能不能护得住它。

    看来得先给大哥透个底吧。

    5价纸,这份简易报纸,也随着钱庄铺到了各个城市。

    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大明的识字率实在太低了。

    民众恐怕超过百分之95以上是文盲。

    如此小的识字率,导致报纸的影响力低的可怜。

    前世的社会,拜几十年义务教育的福,几乎全民都识字。

    在那个社会中,报纸在网络没有发展起来之前,那是当之无愧的传媒之王。

    可惜了,报纸移植过来,现在还处于水土不服阶段。

    想控制舆论,还要想别的办法。

    报纸一时半晌是派不上用场了,留着慢慢发展吧。

    夜来香发展的不错,依托钱庄和化肥工坊,已经在大明的各个城市都深深的扎下了根。下一步,就是要解决它的组织,如何进入乡村这个巨大的难题了。

    夜来香与各地码头力工搞的关系都不错,很多力工组成的帮派都掌握到了手中,这为兄弟货栈的扩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轮车的数量也囤积的足够多了,年后兄弟货栈就可以向京城外展开扩张了。

    郑平在颜神镇做的很不错,少年队已经扩充到1000人了。各种基础训练也基本完成,暂时不能再扩大了,得找个什么地方让他们去练练手才行。

    难民方面,有牛二他们那些少年加入后,组织越来越严密。各处水利工程进展的很快,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在工地竟然有些缺人了。

    缺人?没关系。

    人有的是。

    各家勋贵还替我的信王府养着不少人呢!

    想到此处,朱由检露出无声的笑容。

    毛纺厂也该扩建了。

    想到毛纺厂,朱由检火气一下冒了起来。

    那个分散到各家纺织的计划实在太糟糕了,还江南最好的经验呢?

    狗屎。

    想起那个不靠谱的提议,朱由检就忍不住爆粗口。

    朱由检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好毛纺厂,特意从南方挖来一个具有多年管理机房经验的掌柜。

    幸亏朱由检在正式任命之前,与他仔细探讨了一下毛纺厂的发展思路。要不,真要让那掌柜按他的经验来,那朱由检就真的要哭了。

    时代的局限啊!

    不提别的了,单只纺线那一项。

    朱由检是想方设法的把人集中到一起,尽量扩大生产规模,尽量采用流水线作业来提高生产效率。

    可哪位掌柜却对工坊的此种运作,却抱有极大的怨气。

    在那位掌柜看来,分散到各家各户独立去纺线才是正途。

    实际上,不光纺线,就连织布,哪位掌柜也认为应该分散到各家各户独立去完成。

    在他看来,朱由检的毛纺工坊只需要保留羊绒制作就好。布匹从各家直接收取成品就好。

    其实,考虑的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他说的也有道理,他也是真心在为信王打算。

    这个时代,江南的纺织业都是如此运作的。

    从那位掌柜口中,朱由检第一次弄清江南纺织业的运作情况。

    在江南,除了高档丝绸是由专业的机房制作,其他纺织业都是分散到户,独立进行生产。

    每年几千万甚至过亿的棉麻布匹,都是从散户手中一匹一匹收上来的。

    朱由检这才明白,为什么大明最大的机房,也只是拥有过百数量的织机。

    原来人家的织机,都是编织高档丝绸的织机。江南的机户根本就不做普通的棉麻制品。

    江南的豪强实际都是些商品经销商,他们根本就不是商品的制造厂。

    难怪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是萌芽。

    大明江南的纺织业,实际还是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只不过是以女织为主。

    江南家家户户都在纺织,只因为纺织家庭的基数太大,所有小户的产量汇集到一起,巨大的数量才造成一种工业生产的错觉。

    江南确实存在着资本,但这个资本只存在于经销等市场流通领域,并没有向制造方流进。

    简单的说,大明江南的资本就是一些二道贩子。

    他们手握大把的金钱,就像囤粮售粮一样,从农户手中低价收布,再加价卖出。

    朱由检前世的记忆中,中国这种资本运作的方式,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才在国外大工业商品的竞争下,慢慢消亡。

    当时面对国外的廉价工业品,这种资本却是反过来运作。他们从国外大量采购,集中销往国内,大大压制了中国的本土制造业。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买办经济。

    单纯想挣钱,可能这是个好方法。

    风险小,收益大。

    可这个方法会严重阻碍朱由检的计划。

    朱由检要的是工业,是未来的大工业,是未来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可不是这一星半点的眼前利益。

    更何况,当工业成型以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巨大产量,绝不是这种分散的小户生产所能比拟的。

    不过弄清楚江南资本的本质,它如此的运作模式,倒让朱由检放心不少。

    江南资本还不是他真正的对手啊!
………………………………

第一O七章:大明火炮的误区(求票、求收藏)

    虽然理念不同,朱由检却也没有为难那个掌柜。

    当厂长,暂时就算了吧。

    好在毛纺厂规模还不大,那个掌柜管理这种小型工坊,他还是足够称职的,倒也不枉朱由检当初挖他的初衷。

    毛纺厂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已经走上正轨。

    毛纺厂生产的毛衣也早已在深秋时上市。

    毛衣以远超夹衣的保暖性能,和远低于皮衣的价格一炮走红,迅速占领了市场。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至于毛纺厂生产的第一批毛呢布匹,才刚刚上市,反响还不得而知。

    不过以朱由检亲定的低廉价格,打开市场毫无问题,将来肯定能在市场上站有一席之地。

    毛纺厂扩大生产迫在眉睫。

    原材料羊毛的来源,朱由检要提前考虑了,那才是毛纺厂的最大短板。

    “叮”,脑中传来一声清响,老天爷升级完毕,那熟悉的蓝光界面在脑中从容展开。

    毫不犹豫,朱由检第一时间进入界面。

    果然不出他所料,系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点亮了一个新的大区。

    三级舰船。

    拼命压抑住兴奋地心情,朱由检直奔三级舰船中的配套配件区域。

    朱由检强压着剧烈的心跳,几乎是浑身颤抖着点开配套配件区域。

    现阶段什么东西都没有这个区域,对他帮助更大。

    区域无声打开,朱由检一眼就看见那一门门不同规制的战争之王。

    眼泪瞬间涌了出来,这才是对他最有用的东西。

    近代战争什么武器最重要?

    火炮。

    毫无疑问,只有号称战争之王的火炮,才配得上最重要这三个字。

    朱由检一直认为,大明现阶段并不需要重型火炮。

    大明现阶段急需的,是可伴随步兵同步前进的轻便火炮。

    它不需要太大口径和射程,只需要能够远程压制敌方弓箭手,打乱敌方进攻集结地就足够了。

    没错。

    朱由检坚定的认为,大明需要的就是专门针对后金鞑子的轻便火炮。

    大明在对火炮的认识上,似乎走入了很大的误区。

    明明总是野战失利(数次会战都输了),却不去开发野战专用的、便携的轻便火炮。

    明明城防无忧,整个辽东就没有一座城是后金硬攻下来的(后金所占城池不是依靠内应,就是大明自己放弃的),却在拼命的大量铸造只能用于守城和攻城的重炮。

    大明文官执政、不懂军事,对战场造成的偏差实在太大了。

    实际上大明的军队配置,非常接近近代军队。

    大明也是以冷兵器肉搏为主的部队,掩护火绳枪为主的中程打击部队。远程打击也是依靠火炮。

    只是大明的重型火炮太过笨重,运输相当不便。轻型火炮又射程太短,威力偏小。现役的火炮各方面都很难适应野战的需要。

    在朱由检设想中,他未来的军队就是前世记忆中的那种:长矛作为屏障,火炮为远程打击力量,火枪作为中程主力输出。

    先用火器打残对方,再靠矛阵清缴残敌。

    这就是他印象中,近代军队的标准战术。

    火枪,对,我还需要一款破甲威力大一点的火枪。

    想起张云翼描述过的萨尔浒之战,朱由检确定了他真正需要的装备。

    一款破甲威力强大的火枪,一款足够压制弓箭手的轻便火炮。

    只要研制出这两款武器,辅以少年队式的队列,就足以压制后金鞑子。

    胜利可期啊。

    朱由检兴奋的在配套配件区域,找寻他所需要的装备。

    很快,一款隧发火枪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款火枪枪长13米,枪管长1米,内径15毫米。配22克重弹丸,标准装药19克,隧发打火。兑换积分10分,完成积分20分。

    这款短管火枪,射程250米,有效射程150米。

    这款火枪最吸引朱由检的地方,是它的激发装置。可能是因为这是船用火枪,这款隧发枪上,还配有一个能防风防水的药池盖。只有在开枪射击时,击锤落下,药池盖才会联动打开。

    张云翼讲述的萨尔浒之战,每个细节朱由检都牢牢地记的。

    他记着张云翼曾抱怨说:辽东风太大,很多火枪的引火药都被吹散了,那会导致火枪无法打响。

    这款隧发枪的结构,能有效的避免那种情况。有效射程也足够使用,就是穿甲效果不明确,让朱由检有些担心。

    毕竟它是一把船用枪。

    船员很少有穿盔带甲的,船用枪一般不会考虑穿甲的问题。

    管他呢,先画出图来,制造两支试试。

    能造出来,光这套隧发装置也足以值回票价了。

    朱由检兴高采烈的把火枪图纸画了出来。

    以他现在的画图水准,画个这种图已经非常容易了。

    不需多少时间,图就顺利画好了。

    朱由检盯着火枪图纸,心中却犯了嘀咕。

    这火枪不比别的兵器,私下研制这种军械可是相当的犯忌啊!

    可图纸都画出来了,不造两支实物,他又实在有些心痒难耐。

    不管了,就把这张图纸送给大哥朱由校吧!

    先看能不能制造出来再说。

    大明虽然有专业的火枪工坊,可从火绳枪跨越到隧发枪,毕竟还是有不少的技术难题,需要工匠们一点点去攻克。

    拿定了主意,朱由检小心翼翼的把图纸收好。

    想到犯忌的问题,他对火炮已经暂时失去了兴趣。

    他这该死的藩王身份。

    就算有合适的火炮找到,他也不敢拿出去啊?

    火枪不算什么,朝廷可能还不太看重。

    火炮那是朝廷的命根子。

    你看那一门门重型火炮的封号,不是这个将军,就是那个将军。

    将军是什么?

    将军是大明的高级将领。

    在大明王朝,只有配将军印信的总兵官,才是真正的将军。

    真正的将军,全大明都没有几个。

    朱由检要是真拿出火**纸,哪怕朱由校再宠他,估计魏忠贤也会睁大了眼睛死死盯着他。

    那他以后就别再想安安静静的做事了。

    说实在的,朱由检拿出火枪图纸,都冒了很大的风险。

    一时间,朱由检有些意兴阑珊。

    只要没登上那个位子,那就少不了束手束脚的。

    不过,也许登上那个位子,束缚会更多。

    就看大哥朱由校的表现就知道了,那个位子真的不好做,省心的事情没几件,糟心的事情一大堆。

    “想太多了,少年。”朱由检拍拍自己的脸,把思维收回来。“还是先解决火枪的问题再说其他吧。”
………………………………

第一O八章:飞扬跳脱的小五

    “大哥,”朱由检大呼小叫的冲进长春宫。

    朱由校的视线从宫殿模型上挪开,远远的看小五逐渐跑近。他的眼光落到小五手中上下飞舞的图纸上,他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小五,又不知搞出了什么东西?”朱由校对小五搞的图纸,充满了期待感。也就小五的奇思妙想能给他惊喜。

    “这是什么?”看着眼前的图纸,朱由校心里有些嘀咕。

    “这是鸟铳?”朱由校有些迟疑的问。

    图上的火枪与鸟铳有几分相似,可鸟铳的枪管不都是又细又长的吗?至少他见内操用的鸟铳,都是又细又长的模样,和图纸上的样子不太相同。

    “有见地。”朱由检冲朱由校挑起大拇指,口气略带几分戏谑。

    看朱由校露出几分怀疑的神色,朱由检赶紧解释:“大哥,这真的就是一把鸟铳。”

    “鸟铳?大哥,这谁给起的名字?怎么听着这么弱?听着好像是打鸟的家什。”朱由检没解释图纸,倒先对大明火枪的名字发起了吐槽。

    “先别管名字了,你这图是什么意思?”朱由校直接问道。

    “大哥,”朱由检收起嬉笑的态度,郑重的说道:“前几日,我听府上的教头讲萨尔浒的旧事。”

    那教头说,我大明的火枪根本打不穿后金鞑子的重甲。往往很轻易的就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