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本纪-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意到身形巨大的巴特尔,竟然面带祈求的站在那儿,郑明顿时有了主意。

    “巴特尔是吗?”郑明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扎鲁特部的第一勇士。

    巴特尔在蒙语中是英雄的意思。这个名字在蒙古人中可不是随便叫的,没有公认勇武的战绩,没人敢公开叫这个名字。

    “请里面坐吧!”老掌柜郑明躬身还礼,他充分表现出了对一位草原勇士的尊重。

    看郑明那熟悉的草原礼节,巴特尔立马对老掌柜郑明好感大增。

    随老掌柜进入商队的车阵,巴特尔双眼放光的到处打量。他想找出商队车阵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竟能轻易吃掉朵颜部的2000多轻骑。

    很遗憾,看遍目光所及之处,巴特尔并没有看到有什么异样,这让巴特尔更坚定了商队隐有大巫的想法。

    客人上门,当然要酒宴伺候。

    老掌柜郑明可不是小气的人,他按草原的习俗,为巴特尔安排了盛大的酒宴。

    酒宴从上午开始,在郑明专门找来的大酒量老兵殷勤陪伴下,刚刚过午,巴特尔就已经喝的大醉。

    这场酒宴也是龙门商队和扎鲁特部的签约宴。在彻底醉倒之前,巴特尔代表扎鲁特部与老掌柜郑明达成了最终交易协议。

    酒宴上,几轮试探后,老掌柜郑明就探出扎鲁特部现在的境况,他牢牢把握住了巴特尔的心理,与扎鲁特部成功的达成了一个双赢的交易。

    新的交易中,扎鲁特部与龙门商队有关奴隶换粮食的交易继续执行。

    不过,龙门商队要求扎鲁特部把奴隶送到喜峰口来结算。每个奴隶龙门商队会给扎鲁特部加半斤粗面算做运费。

    再就是,龙门商队雇佣扎鲁特部送他们回喜峰口。扎鲁特部不需要直接出面。他们只需知会朵颜部后,跟在商队后方尾随商队前行就行。

    龙门商队为此付给扎鲁特部的代价,是商队按一斤一文的价格,收购扎鲁特部的所有羊毛,有多少算多少。最终商队以粮食结算。

    在巴特尔的力争下,老掌柜还答应用此次缴获的战马,按市价换取扎鲁特部的驽马。

    老掌柜的慷慨,更让巴特尔感激万分。扎鲁特部为了应对后金,急需储备更多的战马。

    朵颜部,这个龙门商队最大的威胁,就这样被老掌柜悄然的化解了。

    看着醉倒的巴特尔,老掌柜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有了扎鲁特部的护送,朵颜部就无法出动大军剿杀龙门商队。

    只要朵颜部不直接出动大军,龙门商队还有什么可怕的?

    这下龙门商队可以放心的踏上归途了。

    心头的大石搬开,老掌柜郑明也放心的醉倒在地。

    京城

    研究院中,孙元化拿着几张图纸在如饥似渴的演算着。

    这是信王殿下专门送给他的礼物。

    作为火器专家,孙元化原本是随孙承宗在辽东效力。宁远城的炮台防御体系,其实就是出自孙元化手中。

    从万历四十四年中举到天启二年,连续几次落第的孙元化,彻底放弃了进士及第的梦想。

    接触西学已深的孙元化,感觉再也回不到过去。

    孙元化感觉他已经无法再做出科举所需的,那如花团锦簇般的八股文章。

    无奈之下,孙元化只能依靠他业已融会贯通的火器实学,来换取光宗耀祖的朝廷官职。

    为此,孙元化毅然投入孙承宗的幕中。以孙承宗幕僚的身份,跟随孙承宗到辽东军前效力。

    孙元化在火器上的杰出造诣,获得了孙承宗的特别器重。孙承宗先是提拔孙元化为兵部司务,后又以修筑宁远有功提升孙元化为兵部职方主事。

    可以说,经过在辽东这几年的历练,孙元化身上已经牢牢地打上孙系的标签。

    如今,孙承宗被迫辞官离开了辽东。孙元化他们这些孙承宗的幕僚,并不受新任蓟辽经略高第的喜欢。孙元化一度只能无所事事的待在宁远。

    在接到老师徐光启的召唤书信后,孙元化婉拒了袁崇焕的招揽,离开辽东回到了京城。

    原本,孙元化只是想找个清净点的地方,好完成他对鲁密铳的改造,没想到信王却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孙元化要改造的鲁密铳,是大明万历年间仿制的鲁密国奥斯曼土耳其火绳枪。

    鲁密铳威力远超大明军中的普通鸟铳。但因枪管过于细长,制造太过繁琐,大明还无法量产。

    孙元化鉴于红衣大炮威力虽大,但确实移动不便。而军中对加大鸟铳的威力又有迫切的需求,他便生出了改造鲁密铳的想法。

    孙元化没想到,信王殿下拿出的隧发枪,威力竟然远超他改造中的鲁密铳。而且在信王的推动下,搬迁到石碑胡同的火器工坊已经实现了量产隧发枪。

    这让孙元化对鲁密铳的改造变得完全没有了必要。

    更让孙元化没想到的,是信王殿下还送了他几张图纸当做见面的礼物。以孙元化的眼光,他一眼就认出,图纸上是一款他从未见过的轻型火炮。

    这几天,孙元化几乎是不眠不休的在不停演算。他完全不相信图纸所标的参数。他总觉得信王殿下肯定是被人骗了。

    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威力的轻炮?
………………………………

第二一三章:泥模、铁模?(求订阅、推荐、收藏)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这竟然是真的。”

    研究院的屋中传来孙元化惊喜的叫声。

    扔下手中的碳笔,孙元化看着厚厚的一沓稿纸,满脸不敢置信的神色。

    孙元化真的真的没想到,信王殿下给他的这几张图纸竟然会是真的。

    军国重器!

    这图纸所画绝对算的上是军国重器!

    孙元化拿着图纸的手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经过几天的演算,孙元化发现图纸上这款轻炮所标的参数,理论上竟然大都可以达到。

    这让孙元化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孙元化知道,就算无法百分百达到图纸上的参数。只要能达到图纸上性能的三分之二甚至是二分之一,那这种轻炮也足够辽东使用。

    可以说,只要铸造出这种轻炮,大明何惧后金的八旗大军。

    只是这种军国重器的图纸,信王怎么会、也怎么能轻易的就拿了出来?

    信王不知道这图纸的真正价值吗?

    一眼撇到稿纸一旁的碳笔,孙元化一愣。

    这碳笔好像也是信王做出来的。

    很简单的一个小东西,虽然写出的字不太好看,但省了书写时的巨大麻烦。

    用它写字,不用频繁的去磨墨和沾墨更不用担心写的太快,纸上会洇的连字都认不出来。

    这信王也颇有几分才华啊!

    心中才对信王做出一个评价,孙元化就想起老师徐光启对信王做过的评价。

    孙元化记得,徐光启对朱由检的评价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惊才绝艳。”

    “惊才绝艳”呐?

    说实话,孙元化还从没听过老师对其他任何人,有过这样类似的评价。哪怕是对他们最尊敬的利玛窦传教士,徐光启也不曾用过这样的评价。

    这份图纸难道是信王殿下自己设计的?

    孙元化心中忍不住冒出一个不太靠谱的念头。

    也许有这样的本事,信王才配得上“惊才绝艳”这四个字吧!

    当朱由检同孙元化讨论如何铸炮时,孙元化对自己的猜想做出了肯定的判断。

    那轻炮的图纸,十之**就是信王殿下亲自设计的。

    就算不提图纸,就冲信王殿下那份异常宽阔的思维,他也真当的起“惊才绝艳”这四个字。

    说起铸炮,前世的中把这描述的很简单。仿佛这是个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从孙元化口中,朱由检才知道这个时代铸炮的具体步骤和难点。

    抛开铸炮所需材料所涉及的冶金方面不谈。这时代铸炮,单只所用的模具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这个时代采用的是泥模铸炮。

    泥模铸炮需要先制作一个炮膛内芯,再倒模制作炮身外模。最后内外模相合才能去浇筑火炮。

    按孙元化的描述,泥模铸炮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铸造出一门火炮。

    为什么要消耗这么长的时间?

    其实主要是因为反复倒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成型的泥模更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阴干处理。

    泥模最大的缺陷,就在阴干处理上。

    泥模需要的是阴干,它不能晒不能烤。因为黏土制成的泥模,晒和烤都容易干裂。一旦干裂,泥模也就废了。

    浇铸火炮,泥模必须干透才行。一旦泥模中的水分没能彻底干透,那铸造时,受铁水热气一逼,泥模中的水汽析出,铸造的炮身就容易出现气孔等蜂窝组织,导致铸炮彻底失败。

    泥模铸炮,铸10门能成功3门,就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对于铸炮,孙元化是当之无愧的权威。

    整个铸炮的流程,从冶金、制模、浇铸到最后的刨光炮膛,孙元化说的头头是道。

    听完孙元化所说,朱由检才发现,铸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从孙元化所说的程序中,朱由检也明显发现不太合理的地方。

    “用泥塑模?铸好在打碎取出炮身,那岂不是每造一门炮就要专做一个泥模?”朱由检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这种操作岂不是既麻烦又不易控制统一规格。

    “是啊,殿下。泥模铸炮确实有这种不便的地方。”孙元化颇有些无奈的回答。

    “那能不能用铁模来铸炮?”面对孙元化的无奈,朱由检轻声的问了他一句。

    在朱由检前世的记忆中,听到过铁模铸炮的名字,那应该会有这种工艺存在的。

    “铁模?”孙元化一下陷入沉思的状态。

    铁模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

    大明的农具,许多就是使用铁模反复浇筑出来的。

    铁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反复使用,更无需考虑水分的问题。

    只是还从没有人用铁模铸造火炮这么大的东西。

    泥模铸炮,是源自中国古代大型铜钟的铸造工艺。在中国,大型铜钟是没有批量需求的。

    一次只铸一大钟,用一个泥模足够了。

    可火炮是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泥模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需要了。

    “铁模?这个应该可以试一下。”

    孙元化在心中简单计算了一下,他感到铁模铸炮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过,到底行不行,那还需要经过实物验证一下才行。

    经这一次深入的交流,孙元化算是认可了信王的本事。

    从此刻起,朱由检才算是获得了与孙元化平等交往的资格。

    没办法,专家就是这个样。

    专家自有专家的尊严。

    就算你的身份再尊贵,专家也只会遵敬你的身份,而不会遵敬你的人。

    想获得专家的真正尊重,要么你在做人上做的无可挑剔,让专家打心底尊重你

    要么你就得在专业技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不需要你比专家的造诣高,但你至少不能让专家感到可笑。

    一个纯粹的外行,身份再尊贵很难获得专家真正的尊重。

    好在朱由检前世记忆中,真正的技术虽然不多,但远超这个时代的理念却有不少。

    像孙元化这几位实学专家,他们本身就已经是站在这个时代巅峰的存在。只是限于眼界的原因,他们欠缺的更多就是一个理念。

    比眼界,拥有前世知识大爆炸时期记忆的朱由检,那是完胜这个时代的任何人。
………………………………

第二一四章:烦躁的武清候(求订阅、推荐、收藏)

    忙忙碌碌中,魏忠贤找上信王府的门来。

    “你说什么?”

    朱由检毫无王爷气度的跳了起来。

    “大伴你是说,天津劫船其实是官匪勾接,是吧?

    你还知道是天津守备秦明和劫匪在相互勾结。那大伴你还等什么呢?还不赶紧把他抓起来。”朱由检气哄哄的叫道。

    “殿下,老奴也想把他抓起来啊!可他手脚擦的很干净,老奴没拿到真凭实据,没法动他啊!”看到朱由检激动,魏忠贤却一脸无奈的说道。

    呵呵,魏公公还讲起真凭实据了,少见啊!

    “那,大伴找孤是”朱由检狐疑的问。

    你魏忠贤没证据都不敢动,找我有什么用。是要给我下什么套吗?朱由检在心中打起12分的小心。

    “这事,还真得靠殿下才行。”魏忠贤向朱由检陪着笑脸说道。

    听了李永贞的建议,思索再三,魏忠贤还是决定和信王有话直说。

    信王又不是傻子,想让他站到前头和武清候打对台,欺骗他还不如直说。毕竟魏公公与信王的关系一直维持的还不错。

    与其骗信王出头,还不如摆明就是联合信王出手,大家各取所需岂不更好。

    “靠孤?大伴这话是怎么说的?”

    听到魏忠贤的要求,朱由检一脸的不明所以。

    问出这话,朱由检可真不是在装傻,他是真不知该怎么干。

    一直以来朱由检都缺少大明藩王的那种横行霸道的习惯。他是真没有这方面的觉悟。

    横行霸道、欺压良善那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天分的,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的昧着良心做出来。

    看朱由检一脸纯真善良的模样,魏忠贤忍不住在心中吐槽:“装,信王你还真能装。

    你跑诏狱闹事,逼得锦衣佥事许显纯病倒,以为大家都忘了吗?

    就是到现在,武清候家的买卖不还在靠赔钱硬撑吗?

    要不是平江伯花了大价钱主动向你认输,只怕他家现在也不会好过。

    你现在跟杂家装什么纯良!”

    心中腹诽着信王,表面上魏忠贤却还得满脸堆笑的给朱由检解释。

    “殿下,那个秦明是老武清候的侍卫统领出身。老武清候死的时候,专门请万历爷给了个恩典。那秦明这才能坐上天津守备的位子。

    一晃这都已经过去10多年了。要没有武清候府的支持,秦明能历经三朝不动?”

    呵呵,魏忠贤冷笑了两声。

    “秦明其实就是武清候放在天津的看门狗。为武清候府看着天津港的那几条船罢了。”

    天津港的船?

    朱由检这下来了兴趣。

    “大伴,武清候在天津有船?”朱由检好奇的问道。

    “殿下不知道?”魏忠贤感觉十分惊讶,“京城勋贵间都知道,武清候有7、8条船在天津。

    武清候就靠这几条船来往于南方之间。那才是武清候真正挣钱的门路。京中那几个店铺,武清候可不放在眼里。”

    “武清候是在跑海贸吗?”朱由检这次是真的感到惊讶了。

    “海贸?那倒没听说。海上危险太大了,武清候恐怕不敢跑吧?武清候的船应该只是跑跑南方吧?”魏忠贤也不太确定的说道。

    “那大伴明说吧?你到底需要孤做些什么?”朱由检不再绕圈子。

    要对付的既然是武清候,而武清候手中还有疑似海贸的渠道,这足以打动朱由检了。

    朱由检早就再找寻插手海贸的楔入点了。

    呵呵,魏忠贤又是干笑了两声才开口:“无需殿下为难,您就以天津守备失职让您受惊为名义,直接弹劾秦明就行了。

    到时候,杂家再给您添把火,保证让秦明吃不了兜着走。

    到那时,武清候自然会为他的狗出面。”

    顿了一顿,魏忠贤继续说道:“殿下能要到多少好处,那都是您的。杂家只要秦明说出那劫船的南方来客到底是谁就行了。”

    额,原来魏忠贤要抓的,是天津劫船背后的黑手。

    嗯,这也很符合朱由检的利益。

    朱由检对那个隐藏在暗处的黑手,也怀着很深的忌惮。

    看看魏忠贤一脸诚恳的样子,朱由检思索片刻。他没能想到魏忠贤坑他的理由。魏忠贤需要他做的,也只是一个藩王的正常反应。

    又仔细观察了下魏忠贤的表情,朱由检慨然应允:“好,孤就和大伴再合作一回。”

    武清候府

    武清候李国瑞烦躁的把酒杯狠狠的砸到地上。

    信王你也太欺负人了。

    我们本来不想和你结怨。

    可信王你建个钱庄,挤得大伙的利钱买卖都快要黄了,大伙能不反抗!

    是,我们本事不够,没搞垮你的钱庄,最终吃了你的亏,我们也认了。

    可你还不依不饶的挤兑我的铺面,这还不许我反抗了?

    好吧,你威风、你厉害,你后台够硬,我弄不过你。

    铺面亏钱,我也认了。

    这还不够吗?

    信王你到底还要想怎样?

    去趟天津,信王你都能碰上波劫船的,那能怪我们?

    那是你坏人无好报,好不好?

    这跟我武清候府有个毛关系?

    你信王府竟然咬着天津守备秦明不放。我就不相信,你会不知道秦明是我武清候府的人。

    摔碎了酒杯,李国瑞感觉还不泄气。愤怒的他又把整个酒桌都掀翻在地。

    也怪不得李国瑞生气。

    今天,信王府右长史阮大铖,公然弹劾天津守备秦明尸位素餐,放任海盗自由往来,导致在光天化日之下,海盗就敢在天津港公然劫船。

    虽然阮大铖只字没提海盗攻击信王的事。但知道内情的朝臣,都明白阮大铖到底是为什么发动的弹劾。

    随着阮大铖的上奏,似在朝中戳了一个马蜂窝。

    对秦明,朝廷文臣都是一顿狂踩。

    谁叫天津守备秦明只是个副将级的武臣,文武殊途,文臣不踩他踩谁。

    更何况,朝中还有魏公公事先安排带节奏的官员引导,一时间满朝都是要将秦明撤职查办的声音。

    魏忠贤说的不错,秦明确实是武清候家的看门狗。

    打了狗,主人当然要出面。

    可武清候运作一圈收获的只有失望。

    往日守望相助的勋贵们,这次却无人站在武清候一边。

    说起来,信王也算是勋贵一系的。而且大多数在京的勋贵还都算是信王府的股东,他们又怎么会与信王作对。
………………………………

第二一五章:真正的马贼(求订阅、推荐、收藏)

    在京城的勋贵圈子中,去年还是个笑话的信王府股东,现在可不再是个笑话了。

    去年各勋贵府上拿来入股的难民,信王府也都已经接了过去了。就凭这一点,京城勋贵也要承信王的人情。

    更何况,消息灵通的勋贵可是听说了,信王搞得毛纺厂现在是非常的红火,规模一直都在缓缓的扩张。

    信王毛纺厂生产的羊毛制品,在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

    毛纺制品可是大明从没有过的新兴市场。这个市场在信王府的开拓下正变得越来越红火。

    当时信王答应各家的,那看似可笑的毛纺厂1股股份,现在也真的变得有价值了。而且价值还在不断地上升之中。

    大明的勋贵在商业方面,嗅觉还是非常灵敏的。朱由检开发出来的毛纺市场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巨大兴趣。

    就冲这个,勋贵们也没人愿意和信王作对啊?

    谁会跟钱过不去。

    没看就连平江伯家都不再和信王作对。反而自觉的与武清候划清了界限。

    此次信王弹劾天津守备秦明,也算是师出有名。算不上故意挑衅。

    这样一来,这事算是他们勋贵内部之争,谁赢谁输别的勋贵都感觉无所谓。

    反正新的勋贵兴起,总要有老的勋贵衰落。

    信王既然能给大家带来利益,那京城勋贵就再无一人站在武清候一方。

    作为一个几十年的老牌勋贵,竟然抵不上刚建府的信王,武清候能不郁闷吗?

    其实最让武清候李国瑞觉得憋屈的,是他拿信王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自万历故去,天启登基,武清候府就明显走上了下坡路。

    名义上武清候还有个皇戚的名头,可大家都知道武清候和皇家的血缘已经非常淡了。

    万历爷是老武清候的亲外孙,现在的天启爷可和他李国瑞没什么关系,也就勉强还有一丝很淡的血缘吧!

    武清候李国瑞对上大明的文臣或许还有几分底气,可对上信王这天字第一号宠臣,不,是宠弟。武清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连勋贵都不站在他这一边,他还有什么办法?

    噼里啪啦的把手边的东西,彻底砸了个稀巴烂,李国瑞依旧感觉无比的屈辱。

    更让李国瑞感觉屈辱的,是他还必须向信王,向那个连毛都没长齐的小毛孩低头。

    想到这儿,李国瑞才明白平江伯的选择,原来那个老狐狸早就看到了这一天。

    平江伯早早的认输,虽然当时丢了几分面子,可有他武清候府作对比,平江伯的脸面还没真正掉到地上。

    狠狠的朝地上啐了一口。李国瑞总算明白了,他与那些真正的老牌勋贵到底差在哪儿了!

    这帮老狐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