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本纪-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后金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家不得不凑到一起,靠集思广益来想办法解决。
这后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努尔哈赤病了,而且病的还很重。
这位后金八旗的创建者,建州女真的统一者,统治女真40多年的老狼王,以往壮的像一匹狼一样的天命汗,终于顶不住67岁高龄的侵袭,彻底病倒了。
自从攻打觉华岛回来,努尔哈赤就受了一点风寒,身体就有些不太爽利。而每年冬春之交,他那复发的旧伤,更加重了努尔哈赤的病情。
这段时间,病中的努尔哈赤显得格外暴躁。他的随身侍卫接连都被他处死了好几个,而罪名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现在,就连最受老汗宠爱的大妃阿巴亥,也不敢靠老汗太近。
本来后金众将还以为,努尔哈赤会像往年一样,随着气温回升,他的身体就会慢慢好起来。
没想到,就在这时后金的粮荒爆发了。
粮荒,这就是大家聚会所要商议的第二件大事。
后金自天启五年10月开始,数月间连续三次出兵征战。
虽然后金连打了两场大胜仗,但缴获却还不够弥补出兵所消耗的粮食。
这连续的征战,又大大加剧了后金粮食的消耗,后金的粮荒终于出现了。
天启六年初,后金治下,先是最底层的尼堪开始断粮。
随后,不少贫穷的旗丁家庭也开始出现断粮的情况。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月份,一开始出现断粮的苗头,后金的粮价就开始疯涨。
而疯涨的粮价,反过来又加重了粮荒的程度。
当各位旗主重臣得到消息时,后金的粮荒已经大面积蔓延开来,就连盛京街头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饿殍。
在来势凶猛的粮荒面前,后金似乎一下就走到了崩溃边缘。
而最让后金八旗感到不安的是,老汗努尔哈赤在听到粮荒的消息,过度忧思下病情骤然加重,现在竟然都起不来床了。
努尔哈赤病重,这对女真部民的打击,甚至比天灾还大。
在受到努尔哈赤领导40多年后,女真人已经完全习惯了努尔哈赤的引领。
正是在努尔哈赤的引领下,爱新觉罗家族越来越发展壮大。从一个千把人的部族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
是努尔哈赤一手创建了现在的大金。
也是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大金在与庞大的大明帝国对抗中,大金甚至还占到了上风。
更是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八旗才能百战百胜,声威震慑辽东和草原。
在女真部民眼中,就没有什么事,是英明神武的天命汗解决不了的。
然而就在迅速蔓延的灾荒面前,他们最最信赖的天命老汗却倒下了。
这天命老汗要是真的去了,那这大金的天命是不是就真的没了?
………………………………
第二九六章:八王议政(求订阅、推荐、收藏)
盛京,议事大殿
如此多的后金重臣凑在一起,说是在议事,其实完全和赶集差不多。
后金的旗主重臣们按各自的亲疏关系,各组成一个个小圈子,大家都在各说各的。
虽说大金现在面临严重的粮荒,可再怎么粮荒也绝不可能饿着大殿中的这些旗主重臣。
所以,大家更多的,还是在谈论努尔哈赤病重的消息。
人群中甚至还有几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还在大声的谈笑。
整个议事大殿就像赶集一样,到处乱哄哄的。
看看乱哄哄的场面,皇太极皱了皱眉。
皇太极是非常不愿意看到这种场面的。
可他现在也没什么办法。
老汗现在病重,没有了老汗的压制,按老汗订下的规矩,大金这所谓的八人议政,还真就是这么个德行。
大金说是八人议政,但其实参加议政的人可远不止八个。
不过,当看到阿济格并没有和多尔衮、多铎凑到一起时,皇太极的眼中露出一抹喜色。
抬起头,皇太极的眼光恰好与代善的眼神碰到了一起,两人略略一顿,又不约而同的转了开来。
自他被努尔哈赤厌恶以后,代善在后金的威信大降,后金已经没几个人愿意听他说话了。
那执掌镶红旗的岳托兄弟,虽是代善的亲生儿子,可与代善的关系却更像仇敌一般。
看殿中大家越谈越热烈,越谈越离题万里,根本就没有任何自行停止的可能。
皇太极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咳。”
皇太极站起身来,重重的咳了一声。
很尴尬,大殿中似乎并没人注意到皇太极。
看到咳声无人理会,皇太极只能连击数掌。
在引起大家注意后,皇太极才大声说道:“这如何应对粮荒,大家总得拿个章程啊?
大家总是这样乱议一通,老没个结果可不是个事啊?
我知道在座的诸位都不缺吃喝,可咱们也不能真个不管底下人的死活吧?
要是旗丁都饿死了,诸位当个光杆旗主、贝勒、贝子的,滋味恐怕也不会好受吧?”
听皇太极这么一说,殿中的声音慢慢静了下去。
在后金真正主政的四大贝勒中,代善说话没人听了阿敏那性格不说仇人遍地,那也是得罪人无数。
而比起为人来,只喜欢打打杀杀的莽古尔泰比阿敏要强些,但强的也有限。
这四大贝勒中唯有皇太极一直掌控着大金的后勤,与大殿中的各位重臣到都有些不浅的交情。
皇太极既然开了口,大家也就都愿意给他这个面子。
不过,对于粮荒,那大家可就真没什么好法子了。
这些后金的大将,你叫他们打仗杀人行,可要他们想个找粮救人的妥善办法,那就太难为他们了。
看到大殿内随着皇太极开口,立即就静了下来,代善不为人知的点了点头。
寂静中,阿敏却感觉有些不太舒服,他大声叫道:“咱们旗丁没吃的,那咱们就去把那些尼堪家都再抄上一遍。
那些尼堪可都是属老鼠的,他们肯定还会有存货。”
听到阿敏的这个提议,殿内的众将纷纷议论起来,不少人都对阿敏的这个提议大为意动。
看到有不少人支持他,阿敏哈哈大笑了起来。
似乎是不愿让阿敏出了风头,莽古尔泰也大声叫嚷起来:“那些尼堪那还能有东西?他们要是还有吃的东西,还能饿死那么些个?
抄他们的家找粮食?
你拿他们当粮食还差不多。”
被莽古尔泰这么一说,众将也觉得很有道理。
经过大金数年的盘剥,那些尼堪现在真的很难再榨出什么油水了。
看到也有人点头,莽古尔泰得意起来,他继续大声叫道:“要我说,咱们还是找地方去打个围子,肯定能抢点粮食回来。”
“打围子?你说周围那个地方能抢到这么多粮食?宁远吗?”
听了莽古尔泰的话,阿敏马上又堵了回去。
宁远?
莽古尔泰的眼睛立马瞪了起来。
见两位贝勒又顶了起来,大殿中其他人嘻嘻哈哈的开启了看戏模式,反倒又把正事放到了一边。
知道又会是这么个结果,皇太极无奈的叹了口气。
对后金粮荒的出现,皇太极和范文程虽然早有预料,可他们也没想到粮荒会来的如此之早,而且来势会如此之猛。
在如此大面积的粮荒面前,皇太极发现,他事先所做的准备,现在最多也就只能维持他正白旗一旗所需,根本无法再供应其他各旗。
他满心的谋划,竟然全做了无用功。
为此,皇太极把负责去宁远购粮的那撒,重重的责打了一顿。
若是那撒能完全按范文程的谋划来操作,也许现在皇太极的手中能多出不少筹码。
想到范文程,皇太极在心中暗暗笑了起来。
范文程安排去张家口的人已经赶回来了,这一路总算给皇太极带回了好消息。
按那个李昌所说,他从张家口买的粮食已经开始起运了。
这第一批粮食就足有两万石。
只要范文程把这批粮食运到了盛京,那他皇太极可就有了说话的威权了。
现在,就叫你们再多吵几天吧。
扫视殿中众人一圈,皇太极看到多尔衮脸上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屑。
“老十四,你怎么看?”
皇太极也不管争吵的阿敏他们,直接开口问起了多尔衮。
对皇太极问他话,多尔衮好像有些准备不足。
多尔衮愣了一下才回答:
“啊?八哥,我……。
哦,要是真想要找个打围子的地方,我觉着朝鲜就很好啊。那边应该比大明好打多了。”
听到多尔衮那特别尖锐的变声期声音,殿中众人哄堂大笑。
朝鲜,那穷的掉渣的地方,也值得大家去抢?
所有人中,也只有皇太极对多尔衮的提议,仔细斟酌了一下。
确实,要是真要选一个动兵的地方,朝鲜到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看多尔衮被众人笑的面红耳赤的,皇太极开了口。
“老十四说的很有道理啊,真要到周围抢粮食的话,我看也只有朝鲜值得下手了。
朝鲜哪里就算粮食不多,但总比大明好打一些吧?
只要能有个补充,就比没有强不是?”
看到皇太极支持多尔衮,众人的哄笑声顿时小了很多。
哄笑声中,听皇太极支持自己,多尔衮脸上露出感激的表情。
………………………………
第二九七章:范永斗眼中的草原(求订阅、推荐、收藏)
看到殿中众将,对远征朝鲜都露出沉思的表情,皇太极话锋一转。
“不过,要是真想远征朝鲜,那我们就得出动大军才行。可阿玛现在的身体……,没阿玛发令,咱们又怎么能出动大军呢?”
这次,皇太极脸上露出了真正无奈的样子。
这绕来绕去,事情还是绕回了老汗的病情上。
听皇太极提起努尔哈赤的病情,大殿中一时静了下来。
对于努尔哈赤的病情,虽然没人明说,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努尔哈赤这次怕是要躲不过去了。
努尔哈赤毕竟已经是年近70的老人了,在这个年纪,又病到起不来床的地步。
那要是说突然就不行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随着努尔哈赤的病情日渐沉重,后金八旗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混乱。
后金众将都不自觉的,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起来。
老汗要是真的不在了,谁来接替老汗的位子,这已经是后金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后金现在可不止一人,有接老汗位子的资格。
就像四大贝勒、阿济格甚至多尔衮、多铎其实都有接位的可能。
围绕着此事,后金内部已经变得十分的敏感和尖锐。
一股股的暗潮,更是在不住的涌动。
不过,后金更多的人却还在等待。
他们在等待英明神武的努尔哈赤,为他们定下接替汗位的人选。
可惜,这次他们失望了。
往日英明神武的努尔哈赤,现在却迟迟不确定接位的人选。
哪怕都病倒不能理政了,努尔哈赤却宁愿让一群人,在那叽叽喳喳的胡乱议政,也不去确定一个真正能拿主意的人。
这让大家不得不感到失望。
老汗,这是病糊涂了吗?
草原上,一支庞大的车队正冒着初春的严寒,艰难的向前跋涉。
抬起头望了望天边,范永斗在马上盘算了起来。
前边就是科尔沁部的地头了。
也不知对方接货的队伍是否已经来了。
按照与那李先生订下的约定,双方可是约好在科尔沁的地头上交货的。
本来,像这种运货,范永斗是不必跑这一趟的。这科尔沁的线路早已是范家商队跑惯了的老线。
从张家口马市建成那天算起,范家公开跑科尔沁部这条线也已经50多年了。
若是在算上祖辈走私的时间,那范家跑这条线可就都过了百年了。这一段线路上,范永斗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另外,这次运输的两万石粮食,虽然数量比较大,可范家运送比这还多数量的次数也是有的,这也不是范永斗亲自来的原因。
范永斗亲来,只是因为对方是他的一个新客户。
在此前,有关对方的一切,范永斗都从未亲见,只是耳闻。
但如今既然要和对方直接做交易了,那光凭耳闻得到的信息就不行了。
这次范永斗准备亲自到对方境内跑一趟,看看对方到底值不值得他加大投资的力度,把这条线也做成像科尔沁部这样的百年老线。
原本,范永斗原本是不愿直接和对方做交易的。
因为对方现在和大明还处于敌对状态。
范永斗心中一直都很清楚。
这些年,他们范家卖给科尔沁部的物资,应该有不少都被科尔沁部倒卖给了后金。
但那毕竟只是蒙古人做的事,与范家没有直接的关系。范家并不能指挥蒙古人做事。
而直接和后金交易,那就不是这个说法了。
直接和后金交易,对大明来说,范家就是在卖国,就是大明的叛逆。一旦事发,范家将死无葬身之地。
如此危险,范家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就为一次多挣那几万两银子?
他范永斗的眼皮子还没有那么浅。
其实,真正说服范永斗的,是李先生对科尔沁部那不屑一顾的强大气势。
虽然那个李先生只是个说客,但就冲他敢把交货地点,直接定在科尔沁部的地头上,就能证明他并不只是在装腔作势。
那李先生有如此的底气,说明科尔沁部与后金的关系,恐怕已经是依附关系了。
是蒙古科尔沁部主动依附了后金。
行走草原多年,熟悉草原内情的范永斗,可深知科尔沁部在草原是什么地位。
草原上的蒙古人分为几个大部,除了察哈尔部、兀良哈部、喀尔喀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永邵布部,这六个蒙古中兴大汗达延汗所设的万户,就只剩科尔沁部称得上万户了。
这七只蒙古万户之间,实力差距并不太大。
算起来,也就汗庭所在的察哈尔部,实力要略略胜出一点。但察哈尔部对上其他大部,也没有绝对的优势。
这七只万户大部,就代表了现今草原上蒙古人的大部分力量。
作为七大部之一的,有如此实力的蒙古科尔沁大部,竟然主动投靠了后金,这消息对范永斗来说,那绝对算的上是震撼性消息了。
草原的消息,范永斗一向特别关心。
他知道达延汗所留的六只万户,因林丹汗不能服众已经四分五裂了。
说实话,林丹汗也确实不像一个真正的大汗。
林丹汗正式掌权以来,他是屡出昏招。
林丹汗先召集蒙古各部攻击大明,却因张家口的存在,各蒙古大部无一响应。
结果攻打大明,变成了察哈尔一部前去骚扰大明。
在大明的严防下,林丹汗骚扰大明不成。就把精力转向内部,梦想重新一统蒙古。
天启四年末,林丹汗想凭借武力压服科尔沁部,可却被后金的一支偏师就吓得不敢开战。
天启五年底,喀尔喀部遭到后金攻击,林丹汗竟然又毫无作为,没有丝毫救援喀尔喀部的意思。
林丹汗竟然就那么坐视喀尔喀部被后金打残了。
把这些消息串起来,范永斗发现,以后金的战力,只要蒙古诸部不能拧成一股绳,那后金在草原上就已经没有对手了。
而蒙古人有林丹汗这么一个大汗,又怎么能重新拧成一股绳。
多年行走草原的经验告诉范永斗,在得到蒙古科尔沁部坚决的投靠后,后金已经有了草原霸主的架势。
既然后金有了如此的实力,势力又开始深入了草原。现在又直接和范家接上了头。
那范永斗当然要亲自去观察一下对方的具体情况,也好结个善缘。
毕竟,他们范家还要仰仗草原发财呢。
………………………………
第二九八章:骑术(求订阅、推荐、收藏)
草原的另一处
牛金星纵马跟在巴特尔身边,他在努力学巴特尔的动作来控制胯下的战马。
哎呦。
战马没跑几步,牛金星惊呼一声,差一点掉落到马下。
看牛金星手忙脚乱的重新控制好战马,巴特尔和他身边的扎鲁特部战士都笑了起来。
“我这些动作,你暂时还是学不来的。”巴特尔一边笑,一边慢慢同牛金星说道。
“你想学到我控马的这些动作,你必须先对战马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才行。你看。”
说着,巴特尔竟然仰身躺倒在战马上。
巴特尔那庞大的体型,随着战马的跑动轻轻起伏,战马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仰身做起,巴特尔才继续说道:“小牛,你现在只是在学我的动作,你的方向本身就错了。
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摸熟战马的脾性。
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的动作能顺应战马的动作,让你的一举一动都不影响战马的节奏。
只要你做到这一点,我的这些动作,你自然也就会了。”
对牛金星,这个曾经和自己谈过交易的少年,巴特尔还是非常欣赏的,他也愿意把自己的骑术传授给他。
当然,巴特尔并不准备告诉牛金星,他的骑术已经磨练了30多年。他在20多岁时,也未达到他自己所说的这种境界。
看着巴特尔轻松自如的骑术表演,牛金星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牛金星从未想到,人的骑术竟然还能做到这样。
几个月来的蒙语学习,让牛金星能勉强听懂巴特尔所说的一部分。
战马的节奏?
牛金星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个说法,牛金星还是第一次听到。
牛金星是作为少年队的观察员,前来喀尔喀部进行骑兵学习的。
少年队算上牛金星总共只凑出了30多个少年。
没办法,所有少年中只有他们这30多人的骑术,勉强还能跟随喀尔喀部战士一起行动。
在跟随喀尔喀部行动了几天后,牛金星已经感觉出蒙古骑兵和大明边兵的区别。
怎么说呢?
双方应该都算是精锐骑兵,但给牛金星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现在经巴特尔的提点,牛金星总算明白大明与蒙古骑兵真正的差别了。
相比大明边军的骑术,蒙古骑兵的骑术似乎更讲究自然。
对,是更自然一些。
大明边军讲究的,是人和马的严格配合,大明骑兵会严格训练战马配合战士做出各种战术动作。
而蒙古骑兵讲究的却是让人去顺应马。
蒙古骑兵更多是人顺着马去做出各种动作。
双方这种理念上的区别,体现在战场上的战力,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
甚至大明边军战力还要略高一点。
但在行军途中,蒙古骑兵的理念可就显现出优势了。
在蒙古人的操控下,战马跑的明显会更轻松一些。
战马的这种轻松,就能让蒙古骑兵每天就能多跑出几里,甚至十几里地。
蒙古骑兵的人适应马,更让他们可以随时更换战马而不会损失多少战力。
这就是为什么蒙古骑兵的行军速度,会远比大明边军快的原因。
想清楚双方理念优劣的牛金星嘴角露出微笑,他开始按巴特尔所说,主动去适应起战马的节奏来。
看到牛金星笨拙的动作,巴特尔笑了。
一队探骑从远处急匆匆的跑来。
巴特尔眼睛一亮。
是找到长老所说的后金运粮队了吗?
不负巴特尔的期望,探骑传来了确定的消息。
探骑确实找到了后金的运粮队。
但运粮队的规模,却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想。
“什么?
有好几千辆车。
我的天啊!
后金这到底是买了多少粮食?”
听到探骑描述的运粮队规模,牛金星忍不住惊呼。
相比牛金星的少见,对这种规模的商队,巴特尔反而并多怪。
巴特尔也曾经带队去过张家口。
在张家口,巴特尔见过远比探骑描述大的多的商队。
当张家口的官市开市时,数个蒙古大部全都赶去做交易时,那铺天盖地人和牲口,哪家不比这个商队大?。
“对方有多少护卫?”
相比商队的规模,巴特尔更关心的是商队有多少护卫。
“看旗号,对方至少有一支三千人的护卫。从旗号上看,应该是后金的正白旗。至于商队本身的护卫,也在1000人上下。”
有这么多护卫。
巴特尔皱起了眉头。
喀尔喀四部确实是达成了共同打击抢劫后金运粮队的共识,但巴特尔手上,现在却只有扎鲁特部的1000人。
没办法,巴林、弘吉剌、巴岳特三部不愿无目标的到草原上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