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标铜-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还能给崔八定罪?能定个什么罪名?’
‘光是一个囤积居奇,可没法抓他。’
‘但终究还不是抓了。’
‘总会放出来的,陈副使的脸面还是要给。’
‘多少让这驴毬破些财也让人快活。’
光听旁边一桌人说话,便知崔牙侩在此地是多么不得人心。
“兼并、收赃,囤积居奇,哪一条都不该轻饶。”时近中午,廖四一口羊肉一口酒,没口子的笑骂。
王忠德呵呵笑道:“五弟不是那么没张致的人,若是没有思虑周全,如何会去做这事,你们都把心放好了安心喝酒吃肉。”
就听王小六在旁边忧心道:“收拾什么牙子有什么用,又当不得饭吃,盐引的价钱今日又跌去了不少,少爷这回怕是要赔本了,他却还不肯卖,还要再买,当宝贝一样捏在手里也不知是怎生想的。”
“你家主人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你忧心个么子。”
有钱人家的小子,使使性子在一干军汉看来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再怎么说都是正经做生意,有亏有赚也是寻常,哪有包赚不赔的好事?以这位少年的年纪,没有整日斗鸡走狗,而是把心思花在了家业上已经是难得得很了。王家少爷每日好酒好肉的供应,说是护卫,却也只在昨日抓崔八时帮了一把,说起来实在是聊胜于无。
所以说起王星平的种种行事,便没有如看待寻常执跨般的轻蔑,总觉得便有几分道理。
但王小六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自打南面见仗以来,开中的盐引便多了起来,盐票上的日子都是报中后现填,边商们自然都不愿后去守支,一时间市面上的盐引便多了不少。纵然蜀中盐场众多,但如此多的盐引要守支也都要时间生产,还有王府和地方豪族的份额,短时间内捏在手中的盐票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贬值,虽然早晚都能支到盐,但一早一晚的成本却是大大不同,‘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王星平还没机会教导小六,但就算没有这句话,这个道理大明的商人还是都懂,否则也不至于有如今的行情。
多耽搁一天,各种开销便流水一般,故而即使变价折算,只要还在往来成本承受范围之内,也都能接受,如说有什么怨怼,也只能怪时运不济,赶上了官府这时候用兵,其实更多的还是乌撒那边作死而已。
寻常用兵都要等到秋收以后,一来粮草充足,二来不至耽搁生产,虽然如今的战兵都是脱产,但转运的民伕都要依靠地方征集,眼下刚过了春耕,就算是少民地方,也都是要勤于下田的时节。正也是这等青黄不接的时节,乌撒那边的土人估计才打熬不过,要越界贵州来‘打草谷’。其实风险与利益同在,也正因为是春荒时节,开中的收益才更高了许多,是以如今盐引虽然跌价,还在商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是这样一来,之后蜀中市易各处的盐货就也要跟着涨价了。
杨竿儿说话更体己些,不似廖四那般聒噪,“小六不须担心你家少爷,他若是定下心要来作盐,必是心头有了计较。”
王忠德也道:“生意本就是低买高卖,五弟如此做说起来也不算错。”
“可引票都有时限,不可违期,虽说因为盐场的缘故暂时支领不得的还能守期,但若不是一直在那里侯着又不知要等到何时,可这姓崔的狗货不知要耽误上喒少爷多少时日。”
“放心,以你家少爷的手段也用不了多少时日。”
“这狗货若是咬死不认,能拿他如何?”
“依我看还是死无对证。”廖四说着便朝王忠德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马黑妹那货正是王四哥的功劳。
王小六却笑了起来,“说来这死无对证也是乱说了,你们也不想想,崔八那贼狗攮和白马硐的马黑妹私下里吃酒说话,是怎么传出来的。”
廖四一掌拍到桌上,恍然道:“对啊,马黑妹的妹子……”
马黑妹有个妹妹家住在遵义城西南的落蒙关,白马硐中多有人知道,这个孀居多年的寡妇与崔八有染,得马黑妹在弟兄中的宣扬,知道的也不少,白马硐中人可还没有死光,这样的事情事后当是一问便知,刀架在脖子上,就算自家的阴私事都隐瞒不得,何况是对不相干的狗男女。
王小六却神秘兮兮的说起,“几位哥哥可能不知道,马寿娘如今就在遵义城中。”
…………
被折腾了半日,崔八却益发的愉快起来。
徐国器在旁边帮着腔,他可不想把崔八逼迫太甚,到时候这贼货攀咬起来,自己的阴私可保全不得。
“王少爷博闻,可这律条虽则都对,但并无证据,即便是县尊也不可囫囵定罪,何况这罪若是定下来就是大辟,轻忽不得。”
旧时的官府最重刑名风评,唐太宗时牢中无囚犯可是作为美谈流传于世的,就算到了此时,地方上一年判死的罪囚太多,也是官员治理无能的表现,在科道言官那里被弹劾都是难免,如今官场上风气便是如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王星平看来这样的一脉相承果然是千百年官僚们颠扑不破的真理。
“原来是王家少爷。”崔臣镐原本已经渐渐敞亮的心中顿时亮了起来,非亲非故,如何会对此事如此上心,原来是冤家上门。徐国器关键时刻的一句提醒让他又有了张致。
“令尊王孝廉的事,我也是前几日才知道,只是白马硐与红苗做下的事可不能凭空诬到小人的身上,至于令尊寄放在我这里的银票,都原原本本并未动用,小人出去后便与少爷交割。”
‘你还想出去?’王星平差点就要脱口而出,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你的事情,自是要查问清楚,虽然再有两日我便要动身去重庆,可这官司还是得打下去。”
看着崔八的眼神,王星平继续道:“就算这遵义府的家业全都不要,为了家父我也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自家都说了再过两天就要离开遵义往重庆府去,如何查个水落石出?
但是后一句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家业全都不要’,这可是王星平刚刚亲口所言,只是他不要,这遵义府中想要的可不在少数,而如何得到这份家业,甚至得到更多,答案就在眼前。
听完王星平的话,崔八脸色刷的一下又白了下去,这措大疯了不成?这是两败俱伤啊?
赵懋德却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这王家少爷是个晓事的,崔八完了。
只有徐国器在一旁默不作声,低着头变幻着脸上的颜色,最不愿见到的局面终于还是发生了,自己不得不要有所决断才行了。
………………………………
第十二章 飞捷连声露版桁(八)
原本想着好歹将崔八保下,一干牵连的胥吏便都能安然度过这一回。
方才看看王星平为自己开脱,实则是要挑唆崔八,以为崔八就要着相开始攀咬起来,却不想这位少爷终究是嫩了些,想来是手中确实没有过硬的证据。光凭一张五千两银子的收据,就算崔八赖账,也不过是个诈骗,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论死,退赔便是,连徒刑都不会有。只要表面上的功夫到位,官员们更不会为这等事去费心,当然,他尚不知就连这想来应该在王星平手中的收据也是早已失落了。
但如今王星平说他要将官司打到底,还说拼将家产不要,这么光明正大的给县中府中行贿,徐国器却连叫苦都没有机会,他若是反对,赵懋德和他手下的吏员们第一个就会跳出来质疑。
王家在本地的一处田庄,虽然都是上好的水浇地,但田地在这里本就不算什么,但那崔家可是大户,城外有庄子,城里有铺面,播州各地的几处税关还有别业。如今苦主正儿八经的将自己和被告捆在一起端了上来,除了牵涉太深如徐国器的,其余人等正乐得笑纳,经年的官司打下来,能把被告连骨头都啃得不剩半根,分润下来自也不少,只是这样的软刀子杀人作为报复来讲却是痛快无比。
崔八在此地依仗的是什么?自然是钱,无论以何种手段,胥吏们能去跟他结交,无非也是为一个利字。不像官人们有着进用的坦途,吏员们从来都只能在地方上苦捱,明面上还要去看上官的脸色,若还不是正员,甚至连每月的工食银子也是没有,不为钱?谁还肯在这位置上一干就是数以十年计?
但那些打点的银子不管是否常例,在吏员们看来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崔经济家大业大,送出去多少,只会挣回来更多。
自然,胥吏们从来不是良善之辈,浸润官长、起灭词讼、说事过钱、洒派税粮、诬执平民,地方上的这些恶事,哪一样都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但在明面上毕竟还有流官在上,胥吏们只能做地头蛇,却遮不了天,充其量只能在天空之下蒙上一层灰霾而已,对于有根脚的富户,一阵风也就能将这灰霾吹散,故而对付那等小民的手段始终是不可用在崔八这样本地的大经济身上,何况淘神费力得来未必有主动送到手上的好处来得更多。
只是现在王星平的一番话,却把崔家放到了砧板上面,光明正大的查案,不耗尽崔家大半的家财一干胥吏们如何会罢休,何况这后面还有赵二府这个在城中肯为山西乡人张目的举人老爷做主。
崔臣镐的家财是多是少,本也与他徐国器无关,但却是崔家的命脉,命脉被断了,纵然再留了性命,一家人出去就如死狗一般,这么些年难保没有结下仇怨的,到时候任人捏扁搓圆,想想就会让崔老爷不忿,也就难保他不会把这位徐老爷做下的那些好事拿出来宣扬一番,好歹拖几个垫背。
虽然肯定为了保住自己,崔八暂时不会当众发难,但以方才情形这事也是迟早,何况王星平这样的拖延下去,时间牵延得久了,也就更加危险。自己不过是个掌管钱粮库房的小小吏目,虽然是有品级的正吏,但在流官眼中连个屁也不是。国朝祖制,为防胥吏奸狡,蒙蔽上官,亲民官对胥吏是有先斩后奏之权的,虽然在如今这世相早已不如太祖时严苛,然而难保就没人想做海钢峰。
海钢峰海瑞是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的名臣,以刚直名世,但也是从来的不近人情。
但若是正经查案当中要为自己寻些好处却是不难,徐国器不做,遵义府上下却多有人会做,王家这后生小子行事当真狠辣,难怪贵州的叛夷和白马硐会折在他的手中。
…………
转眼已经月上柳梢,遵义道的官厅后衙却是灯火通明。
“肃之先时在信中说天成你老成练达,可比旧年胡梅林,今日倒是信了。”
陈黉生中进士的底子,又在宦海多年,今日王星平的手段,稍微想上一想也就明白了。今天王星平为自己挣足了面子,下来刘、杜两位县府的长官也对自己多有奉承,从态度来看便多了几分敬畏,让陈黉生极为满意。
胡梅林就是胡宗宪,昔年其为浙直总督,在江南总领抗倭事宜,关于他的事迹,作为浙江人的陈黉生和张汝霖自然是从小便耳融目染的。胡宗宪身为严嵩一党,又能与严党的反对者们和舟共济,保江南抗倭大局不乱,并最终平定了沿海的夷乱,治事手段为一时之选。张汝霖以胡宗宪比之,评价之高也反映了他对这个少年的看重,但今天在堂上的行事却也真让陈黉生刮目相看。
虽然出于尊重,王星平并未向陈黉生隐瞒自己的谋划。取信于人乃是成事的先决条件,这个道理王星平自然是懂。只是计划与执行从来都是两个层面,这个道理陈黉生更懂,是以见面之初,虽然对于面前少年多有欣赏,但毕竟还是存着听其言观其行的心思。但没有想到这翩翩少年不光会说,做起来也丝毫不差,如今这一番下来,遵义的局势已经在陈黉生掌控之中,过去与湖广乡党不睦的云贵、山陕和四川本地官员虽然没有名言,但都以行动和利益的驱动团结到了陈黉生周围,而这一切都是这个少年两三天中帮自己办到的。
看起来不过是几天时间,但少年在此事中下的功夫却非常人能比,其中对于大明律令的熟悉,朝廷规制的了解以及人心利益的洞察,却绝不是几天时间能够筹划得益的,是以心情不错的陈副使晚间便特意备下酒宴将王星平留在了后衙。
“观察谬赞了,我也只是但求问心无愧罢了,这崔八于家父之事虽然可恨,却也情有可原,只是倒卖军粮的内中情由,我也是偶然得知,这是国事,便容不得我敷衍。”
一番话说得义正词严,但最关键的却是说到了陈副使的心头,明明让这位官人得了便宜,明面上却是一片公心,用少年早前的话说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任谁也挑不出错来,若是将此案厘清,朝廷还有他一份功劳。自己在遵义道一年有余,没想到这局面还是靠一个外路少年帮忙打开,不过想及此处,还是心怀大畅。
“天成先尝尝这春酒如何。”
王星平虽不喜饮酒,但并非不能饮,换来的这个身体在与王忠德一干军汉厮混中也将酒量锻炼了出来,只是初一入口,便觉得与以往在贵州所饮绝不相同。
“好酒。”
陈黉生见王星平说好,乃喜道:“天成可能品出这酒的来处?”
皱眉略一思索,王星平道:“可是射洪的烧春?”
陈黉生一愣,随即呵呵笑道:“倒是什么都难不住天成你。”
“学生侥幸,只是说起川中好酒,第一个便要想到这射洪的烧春,‘射洪春酒寒仍绿’嘛。”
杜甫描述射洪春酒的名句,读书人只要对唐诗稍有涉猎的便都能知道,其酒因诗而名声大噪,以至后世也多有附庸风雅的,不过区区寒仍绿三字也将这春酒的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入口初时寒冽,稍后口中便有阵阵暖意,唇间留香如春。
“的确是一等一的好酒,饶抚军在顺庆府任上时也曾有诗,‘射洪春酒今仍在;一语当年重品题’。”
“说起饶抚军,当是已经到了成都吧。”
“按日子来算,应该是到了,他这一回上任,西南之地以后几年恐怕都不得安生了。”
“观察何以如此说?”
“饶抚军和你们贵州的张抚军都是主战了,你说安生得了?”
王星平倒不在意,若是西南能够多几处土府改土归流,这也是好事,完全没必要担忧。
“学生倒是以为,教化蛮夷当是应有之义,对于不顺朝廷的夷酋,是该要整治才是。”
王星平于蛮夷有家仇,他这样说陈黉生自也体谅,但还是叹道:“只是这钱粮,难啊……”
“学生记得每年贵州的粮饷还要依靠四川和湖广转运,当是有所富余才对吧?”
“哪里有什么富余,四川欠转输贵州历年的京运年例银子还有四万多两,去年蜀王府提奏修缮殿宇费用尚未给足。刚过了年,福王府又来奏讨今年四川的盐茶银子,陕西的边饷也要靠川中支持,这几年光景是一年不如一年。”
“福王也要来四川要钱?王府不是在洛阳么?阁老们也不铮谏?”
“皇帝宠溺,有什么办法,再说也是花钱买安生,内阁诸公比你我想得明白。”
几日的相处下来,不知不觉陈副使已将王星平视作平等交谈的对象,又喝了些酒,有些犯忌讳的话也就说了出来。福王朱常洵是当今太子朱常洛异母弟,因万历皇帝宠爱贵妃郑氏,故而有意将朱常洵立为太子。但废长立幼从来都是取乱之道,是以群臣竭力反对,国本之争在朝中闹了十多年,皇帝因为此事与大臣龃龉,十多年不上朝理事。朱常洵受封福王后在京中又赖了十年,直到万历四十二年,也即是三年前才去洛阳就藩,皇帝尤嫌不足,一次就赐予福王庄田两万倾,又将江都到太平的沿途杂税和四川的盐茶税作了福王府私产,每年还要给予一千三百引的淮盐盐引。
关于福王就藩的事情,王星平知道的不少,但还不甚详细,如今听着陈黉生倒苦水,反倒直观了许多,乃宽慰道:“川中盐井众多,捱过了这一事,诸多事情都平复下来,自当要顺遂些。”
他还能怎么说?难道让陈老爷赶紧谋个别处差事,别在四川趟浑水?却听陈黉生又叹了一口气。
“盐税?天成可知道如今四川的盐井干塌而无力修复的有多少,年年都有盐丁逃亡,以往七万多引的正额如今题减到三万四千,还是不能足额,所以这盐引才越来越不值钱啊。至于茶税就更少,以往每年全省给番部的茶引有五万多道,现在已经降到了一万多,还是不能完销,朝廷的税额还不见少,四川本地的饷银尚没能足额,何况支给陕西和贵州的,所以这用兵也难。”
两人一边饮酒一边叙谈,上下指使的都是厅中用惯了的亲随皂隶,倒也不用担心,是以陈副使也借着酒力倒了不少苦水,看看时近二更,王星平便起身告辞了。
出了道厅大门,正遇着王小六已经候了多时,起先听说副使要留少爷用饭,他便胡乱在外吃了些,又打发了军汉们去城外寻耍子。
见了小六,王星平微醺的醉意马上收了起来,正色问道:“交代小六你做的事办得如何?”
王小六笑道:“都办妥帖了,就在这两日,好歹让少爷安心上路。”
………………………………
第十二章 飞捷连声露版桁(九)
崔八死了……
城南奢遮的崔经济在府衙牢房中畏罪自缢,小小的县城不到半日便将这个消息传遍了每个角落。
苏朴铁青着脸站在牢门外,地上躺着的崔八同样脸色铁青,只是刚刚仵工姚九叔来过之后便已经用白布遮了起来。
董阶和薛四七站在苏朴两边,脸上也是阴晴不定。
‘从死状来看,勒痕在耳后并无交集,显系自缢。’
这是姚仵工说的,他是县中的老行尊,照着《洗冤录》上说的自不会有错,而且以苏朴有限的经验,也能看得出来。但一个重要人犯平白死在自己的地盘,他身为司狱脱不了干系,县尊和大府马上就要过来查看,地方主官亲自查看死尸也是本朝制度,换在平时也是如此,何况此人还担着案子。
…………
“徐国器手段倒是高明。”
王星平听到崔八的死讯时并不吃惊,反倒如预料之中一般的笑了起来。
“少爷,听府衙那边传出来,崔八是自缢,而且仵作和陈副使的人也都验看过了,确无可疑之处。”
“所以才说徐孔目高明嘛。”王星平笑道。
原本只是一步闲棋,没想到姓徐的会如此沉不住气,连夜就要了崔八的命。什么自缢王星平是决然不会信的,勒痕不勒痕的先不去说,光就崔八的性格,便不是那等会自己寻死的人。至于动机嘛,早就已经为他找好了,一万石的军粮买卖,做的时候有胆,可临到事发就又是另一方番心境了,反倒是自缢好办,县中的仵工受限于想象力,可类似的案例过去光在书中王星平就记得不少,多两个帮手就能做的事,而在这遵义,徐孔目的帮手从来不会缺,再拖上两日,恐怕他不去做,也一样也别的人愿意帮这个忙。
至于眼下崔八的死跟徐国器的干系究竟有多大,王星平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去根究,既然事情比预想还要顺利,他便没有继续等下去的必要。
王星平也曾着意打听过遵义城中的官吏做派,知道自改土归流之后,汉官权力极重,连带着汉人胥吏对土人也都是尽力役使,土人稍有不顺便会被罗织陷害,官府也会偏袒,毕竟有杨应龙的例子在前,土民也只能隐忍,不过在王星平看来,这便给西南又埋下了至乱之源,汉土之争其实归根结底与民间寻常矛盾一般,不过是利益使然,同在一国治理之下,所有的矛盾便成了地方胥吏们鱼肉土民横生的阻隔,都是套路而已。
徐国器就是这样的一个吏目,在此地经营多年,经了多少任的知县、知府,衙门中便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虽然还不至于公然与官人们作对,但遇了事也不是不敢行险之辈,这十多年来杀人灭口的没有几回,但烧毁账册粮仓的勾当,隔个几年总能在新官到任前来上那么一次。虽然自己要吃点挂落,但真金白银都落进了夹袋哪能不付出点代价呢?大的罪过总有服役的库子抵罪,顺便收拾了几个对头,诬为贼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故而此次能下得了决断连夜将崔八做翻灭口也是个要让众人措手不及,好将自己摘清,处理完一天的事务已经快要到傍晚时分,平日里难得见徐国器如此的勤谨,今日倒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到了放衙时分才匆匆朝家中赶去。
…………
平日里为了方便在县衙做事,徐国器都是住在城中衙署的后堂中,今日有隐秘事情,故而赶在城门关门前回到了城外的家中。将浑家和儿女打发到外院,后面书房中就只剩下他和四五个衙门中的亲信。桌上摆着七八样酒菜,都是城里稚竹轩中大厨的拿手菜,平日多是官府宴客的,今天徐国器也特意破费让家人去安排下了,光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