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标铜-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的白糖和瓷器,以及各种小巧实用的生活用具和农具,都是各家番部的紧俏货物。酋长们以鹿皮、牛皮还有木材从商号中换取这些物品,有几家稍微有些家底的甚至直接用上了旧年积攒的银元。

    元老院对于这些交易乐见其成,倒是有几个激进的元老说过,那些树木都是大宋的国有资产,没有再给酬劳的道理。但好在番部们需索不多,更多的元老也觉得眼下还是要有些好处让番部之民们能够驱使,反正消耗的都是自己的工业产品,没有必要如此小气,就算为了发展工厂的规模,也应该加以鼓励,徐玄策以及和他走得最近的元老院高层倒是头脑清醒,任何口头的效忠都是虚妄,只有利益的纽带加诸其身,才能让这张刚刚形成的帝国版图织得更密,每一条利益的连线便是经纬上的一个节点。

    故而最后除了对对个别树种提出了保护的要求,其他便放手让土人们去做了,毕竟以土人的效率想要把婆罗洲的林子砍光就是笑话,二十一世纪没有做到的事情此时更不可能。

    而元老院手中除了将适宜耕种的土地尽量掌握在手中,也并不限制蛮部的发展,打仗只要有粮就好,糖和盐可不能当饭吃。

    说过了发展,自然还要看看外面。

    “这些日子行人司没少从过往商船那里搜集周边各地的情报。”

    “雨季结束之前,吕宋和爪哇当不会有什么动作。”

    “爪哇岛上如今可是乱得很,古晋行营昨日刚来的消息,听万丹过来的商人说,万丹国王卡迪尔月前和荷兰人大战,吃了几次亏,如今想要联络马打兰一起报复。”

    “阿贡会愿意听万丹的驱使?”

    马打兰的国王帕南巴汉阿贡靠着三十年前其祖先后灭掉了巴章和淡目,如今掌控着爪哇岛东面的大半,号称国中战士十万,面对以万丹为首的西爪哇各部族和荷兰人的争斗,可谓地位超然。

    “换作你是马打兰的国主,是乐得看两家斗个你死我活好呢还是偏帮一家更好?没记错的话卡迪尔可才二十五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帕南巴汉家当是容不下他才对。”

    有着足够多的情报支撑,答案自然显而易见。

    “可照这情形来看,再有一两年,荷兰人在爪哇可就站稳了脚跟。”

    “站稳了也得把他们打趴下。”

    “不过你也别忘了,马打兰的手上也不干净。”

    杨晨旭说的自然是被如今的马打兰国主阿贡的爷爷塞纳巴迪灭国的淡目国,淡目国的初代国主谢国波可是正经八百的华人,于明成化十六年在中爪哇建国,历三代而亡。虽然这些史料中的鸡零狗碎找起来麻烦,可都被杨晨旭记进了他的小黑本中,就是为了日后师出有名。

    另一人又道:“现在打爪哇的主意未免想得太远,倒是古晋行营那边,如今对周边蛮部的收编和集村并屯的工作,进度似乎还是太慢了些。”

    因为展示实力太过,让周边的蛮部多了畏惧之心本也是好事,可这就让原本有心挑事的刺头都不敢冒出来,刘大悟又是一副忠厚长者的性子,终归不好对降顺的部族下狠手,政事堂也担心如此拖延下去,不光会耽误当地的经济建设,久而久之,各部也会渐成尾大不掉的麻烦。

    只是讨论刚到一半,就被匆匆进来的庄子李给打断了。

    ‘山口洋的华商暴动了?’
………………………………

第十九章 东晖滚滚暗流急(二)

    ‘山口洋的华商因为不满阿拉木丁的盘剥而暴动。’

    这个消息只用了两天便传回了古晋,算起来是一刻也没有耽误,等到又过了两天,华商们派出的使者就已经站在了古晋行营的公厅中了。

    廖云上下打量着来人,中等的身量,皮肤黝黑,若不是介绍这是山口洋来的华商,说是港中的苦力也有人信。

    黑壮汉子见了廖云,定定的一礼。

    “小人毛宏见过运使。”

    ‘还真是好本事。’

    廖云心道,此人不过才刚到古晋一天,自己这个西婆罗洲转运使的官职也还没有正式见报,就被他打听到了,也难怪山口洋那边会派出这位前来古晋。而且这厅中站着五六个军士,都是伏波军中身量高大的,平日里会见本地的商人大户,那些人被看上一眼都会抖上几抖,如今的这位倒是行止如常,全无半点惧色,单就这份胆色来说,这山口洋的华商倒是选对了人。

    虽然古晋行营的工作开展不算太顺,但廖云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刘大悟毕竟是总揽海军,就算古晋这里会留下伏波军驻守,作为海军实际上的总司令,刘大悟也不会常住此地,最多再有个把月就要随船回文莱去。故而政事堂商量之下还是觉得将一应庶务交给廖云最为合适。

    两天之前,他这个西婆罗洲转运使的身份也算是正式定了下来,只是转运司新设,归化民中知道这个消息的都不算多,更别提是一个外路来的所谓使者,故而对于这一位打听消息的手段,廖云也着实佩服,说话间便更加亲切了些。

    再加上旁边站着的那位,倒也是久仰大名,正是伦笃部酋长的宝贝儿子阿鲁纳。

    阿鲁纳道:“家父不善汉话,故而特遣小人将毛东主带来拜见运使。”

    “哦?人是你们带来的?”

    “正是,毛东主本也与我部中有些生意来往,这次是先到了小人的寨子,才是家父差小人和几个族中勇士将他护送来的古晋。”

    廖云故作不解道:“从伦笃溪过来这一路,都在伏波军控制之下,何以还要护送?又不知毛东主所来何事?”

    那毛宏一副大惊失色的样子,拱手道,“专为我大宋在婆罗洲的危局而来。”

    说这话时毛宏自己都有些心虚,原本只当是和佛郎机人一般的夷人,撺掇着这些自称宋人的能出头与阿拉木丁斗上一斗就好。可自打到了古晋城外,便被此地的景象给震慑住了。

    ‘这些人才到了古晋几天?’专门花了半天时间让阿鲁纳带着自己在古晋城中好生转了一圈,对于大宋的实力不再是伦笃部少主口中的吹嘘,而是实打实的眼中景象,紧锣密鼓的建设工地,井然有序的繁华市场,还有列队而过的威武军士。这一位也终于明白了和自家一直在胡椒生意上过从甚密的伦笃部为什么会冒着跟三发翻脸的风险引荐自己来拜见这位廖运使,甚至连打通本地通事关节的花费都没让自己来出。故而原本想好的一套说辞看起来就真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只是想了一路的话临时不好改口罢了。

    “我大宋?”

    廖云倒听了便问出了声,他显然对此人的说法感觉好笑,若说如今大宋在婆罗洲的大好局面是危局,那岛上的土著岂不是危如累卵?不过好歹也是来求援,危言耸听的苏张之论要有,顺耳的话也要多说两句。人家都自称大宋子民了,你还好意思不帮上一把?只是这样的话廖云不便接口,便继续听着对面这位毛东主说了下去。

    “运使有所不知,家祖毛滂乃是政和年间的祠部员外郎、秀州知州,崖山之后,家人南渡,算起来在这婆罗洲生根也有三百余年了,小人是毛滂第十五世孙。”

    “原来如此,难得你乡音未改。”仔细听来,这位毛东主的口音确实也是奇怪,比起在文莱和本地见到的大明移民更有一些不同。

    攀扯名人的手段历朝历代都有,这位毛东主要和大宋套近乎,自然拿这个开场最好,只是要在两宋找个姓毛的名人也算不易,这一位倒是用心。

    ‘可惜’,廖云心下道。

    终究还是差了一点,若是换个大明的官儿听他这么一说,再给捧上一捧,说不定就真会帮着出这头了,可虽则为华商,但是不是和转运司一条心自要另说。南渡的汉人在婆罗洲行商做工,数千乡人啸聚一处进而欺压当地土著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全看一个利字。古晋这里新附之地,纵然对于周围山川地理也算调查得大致清楚,但当地土人、汉人和泰西夷人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是如今兵力单薄的转运司不愿过多染指的原因。

    以数百精兵奔走上百公里,这样的用兵在雨季可支撑不了几次,可三发那里,无论土人还是汉人,都不是区区数百人的规模,真要撒开了去倒是不好收拾。但既然有人送上门来,了解些情况倒也不算坏事。

    廖云问道:“本官也是刚刚听说了三发那边的事情,虽说婆罗洲大小事务都应归我大宋管辖,不过毕竟朝廷北归时日尚短,羁縻地方的情形尚不清楚,毛东主既然有心,不如就与本官说说山口洋如今的情势如何?”

    毛宏道:“三发地面,原本是土人不多,我等遗民自宋末南渡,在此地也算是自成一体,其余土著多也是永乐以后自周围各国移民的居多,论起来倒是我们汉民更该算作土著。”

    三发地面自从出了金矿,从苏门答腊、爪哇乃至更远的暹罗、缅甸来此地淘金的土人不少。就像总部传来的敌情通报所言,那阿拉木丁家往上三代也是一样从鹏茄罗国渡海而来,大抵是后世的孟加拉一带,因为地近缅甸大港勃固,其地人民历来善于经商的。说起来到三发的时间未必比这位毛东主祖上更早,其自称国主在当地收取伐木采矿的税金,其实在廖云看来不过是个武装头目,与嘉靖年间盘踞日本五岛的中国海商团是一个性质。

    而汉人金匠因为有独门的秘法,较之本地土人更会开采,故而土人多将金矿出借给汉人收取租金,自己则是乐得坐收利益。但是也有那等贪婪的不甘被汉人将金矿尽数采了去,也从暹罗、缅甸地方请人来教授采金之法,甚而有让族中土人亲自上阵的,便会引起汉人与土著的矛盾,因此相互攻杀的也不在少数。

    “山口洋此地气候适宜,周围田土肥沃,山中又有上好的木材和砂金,故而隆庆以后南来的广府和福佬人多聚居此地,久之也就有了些规模,我们这些当地的遗民也都渐渐汇了过去。”

    “那阿拉木丁自称素檀,实则不过一匪类,仗着手下一帮亡命在三发几条道路上设卡收税,还派人专向山口洋的华商收取年例银子。”

    “平日我们不想生事,也都随便打发些了事,好歹都有各自生计要做。”

    “往日那老货也想染指古晋,只是一来古晋的华商们抱团,北市的土著和大食人也不是好相与的,试过几次也没能讨到便宜,目今也只在三发一地跋扈。”

    廖云听他这样说,问道:“既然那阿拉木丁连往日的古晋也没有办法,怎么今日里反成了我大宋的危局了?”

    毛宏早有准备,道:“往日里是这老货有心无力,他在三发虽也能征调得动上万的军力,但也都是些乌合之众,自不能与天兵相比。但山口洋的华商不过两千之数,也不能与之抗衡。”

    廖云轻轻点头,看来这毛宏还不算糊涂,没有拿瞎话哄人。转运司于行营沿袭下来,情报搜集自然不会中断,山口洋能有多少华商心中还是有数的,至于那阿拉木丁手中的人马,一万多的土兵还是能有,不过也是他手中的全部人马了,这战力估计不会比一般的民伕更高,趁火打劫的情形会有,但真要拼命的估计很少。汉人移民则不同,不说那些在此地定居了多少代的,就算新近抛家舍业来到此地的也都都不全是良善之辈,作田的不说,淘金的可多有狠角色,何况多又是同乡甚而沾亲带故的,断不会不齐心。

    就听毛宏继续道:“说起来以往虽然老货也打着古晋的主意,但却不会不顾根本,他家老子还在时动兵见仗也不过是几百上千的规模。”

    廖云思路敏锐,问道:“这近千土兵便是他赖以自持的根本了吧?”

    “运使英明,的确如此,老贼虽然号称有土兵万余,能战的实则就这千人上下。”

    ‘多了他也养不起’廖云心道,这倒也符合实情。

    “不过这回听说背后是有红夷挑唆,老贼本就对我们这些华人有所忌惮,加之大宋光复古晋,这是实打实的威胁,故而不惜要对我山口洋的华人先行清洗。”

    “几天前,老贼派在山口洋的税官酒后因琐事与一户汉民起了冲突,双方动了刀子。事情闹大,第二天土人便将寨子给围了。”

    “老贼放下话来,说要交出杀死税官的汉民,还要山口洋拆除寨墙。”

    “你方才说有红夷挑唆?”廖云自有他所要关心的问题,土人和汉人的矛盾,利益使然,何况这阿拉木丁自己祖上也是渡来的海商,手中的生意与华商冲突的不少,现在去山口洋和三发淘金的汉民越来越多,还不断有从大陆上过来的乡里,加上古晋又来了个自称大宋的新势力,换作自己是土人,廖云自问自己多半也会心有芥蒂。故而前面说汉土之争,还不一定是谁在欺负谁,他也不便表态。但欧洲殖民者在本地搞事,这就又是另一个性质,无论如何,都是要消除影响的。

    毛宏道:“在山口洋的港口旁边,便有一处红夷筑的土城,其中有夷兵近两百。”

    “是荷兰人?”这问题有些多余,此地的红夷多半就是荷兰人,不过毛宏未必清楚。

    毛宏果然被问得有些愣了,但旋又说道,“这伙红夷原本只是在山口洋开设商站,专事贸易,我们汉人在当地淘金纺织,倒也两不相害,但时间长了也渐渐生了些龃龉。”

    “这伙红夷中真夷有多少?”无论两牙还是荷兰,在远东的据点除了马尼拉和果阿这样的大港口,实际的维持能力非常有限,故而一个贸易点的人口不会太多,其中泰半还要依靠本地招募的士兵,毛宏说此处红夷人口两百余,如果不是他刻意夸大,那就应该是招募了本地土人。廖云所以有此一问,也是不想被毛宏轻看,直接挑明了关节所在,好让对方不要轻易想瞒哄过去。

    毛宏道:“运使明鉴,真夷实则不到五十,其余都是本地招募的土人充任,其中也有向老贼那里雇佣的,故而两家便勾连了起来。”

    南洋的土族酋长,除了坐地收税,将手下土兵和奴隶出借收取佣金也是一笔收入,这倒并不稀奇。但五六十的荷兰人当时职业士兵,论起战斗力来,数百土人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几句问话便掌握了对话的主动权,廖云也开始引导起话题的走向。

    “那毛东主此来,只是为了求援?”

    毛宏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山口洋的汉民心向大宋,特望王师早日光复三发地方。”

    廖云故作为难,“不瞒毛东主说,这古晋城中驻扎的伏波军不过数百,自守尚且不足……”

    廖云话未说完,毛宏却道:“不劳运使费心,小人这次来一则是告警,二则是想求个名分,若再能得本地一二股乡勇助阵足矣。”

    想想又道,“伦笃部素来忠勤,这回阿披萨酋长也愿帅所部救援山口洋。”

    阿鲁纳听了半天,到了自己的戏份,赶紧也拱手道:“家父再三交代,我阖族上下愿为王师前驱。”

    “好,只要平定了三发,本官保举你一个蛮部巡检。”

    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一开始阿鲁纳带着毛宏前来求见,廖云便觉得事有蹊跷,现在听他这么又说,倒是能够猜出个七八分了,说不定这挑唆的事情也是出自这些部族之手。论起兼并地盘,土人的兴致可比红夷高得多。战略上的眼光看来,南洋的土著的确不得不让人小瞧,但说起奸狡,倒是个个都像老狐狸。论人口伦笃自不能和三发相比,但有了他们一家起头,周边各部蚁附而来,人数也不会比阿拉木丁手中的少上太多,不过廖云也不傻,他说为阿鲁纳荐官,可没说给他老子。

    伏波军自然不能轻动,周边的清乡和集村并屯还有赖于官军在古晋坐镇,但新建的各部民兵倒是的确需要验一验成色了,送走了毛、阿二人,廖云唤来了亲兵。

    “你去一趟军营,请田、黄二位首长来一下。”
………………………………

第十九章 东晖滚滚暗流急(三)

    清晨的鸡鸣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尚不到六点,朝阳透过雾气照射过来,将日影拉得老长。闷热的天气无法久睡,人们早已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村中的草庐,活动一番筋骨之后便纷纷朝着村外而去。去周边的田地中做活,一天之中只也有这个时间更为凉爽,再晚一些日头烈了就要回去休息了,茅屋虽小,但还足以抵御一定这个时节的高温。

    这几日马润起得更早,因为他总是会从梦中惊醒,想起来不过十六岁的年纪,经历却是比寻常人不知多了多少。

    他还记得七岁时,在大明的家乡给人放牛,彼时他老子是村中的匠户,那年给县中出役,从衙门朽坏的正堂大梁上摔了下来,好歹保住了性命,但却瘫在了床上,如此捱了不长的时日,官府抚恤的银子尚来不及兑现便只能用作烧埋了。

    又大了些时,马润也学着家中传下的手艺给人做些木工和农具,但也只得糊口而已,家中还要靠母亲为大户浆洗衣物来贴补,原有的几分田地更是因为了还债变卖尽了。

    选择从大明来南洋讨生活,其实严格说来也不是马润本人所能决定。家乡穷僻,穷乡僻壤之中的孤儿寡母更是难以顶门立户,家乡所在的福建又不是靠着作田能够养活全家的地方。

    几年前的一场大风,更是连家中仅剩的破败木寮也没能留住。若是不答应跟着母舅一家下南洋,也不会有更好的生计。经过台湾补充淡水时遭遇过岛上土著的袭击,随着南下的船队到了吕宋,马尼拉对外来华人的戒惧显然还是对这些移民有着不小的影响。一番权衡之后,几家人还是在当地合计寻了一个船家,来到了更南面的婆罗洲,只是听说古晋这边汉人还算过得,便糊里糊涂的辗转了好几千里的海路来到了如今这风下之国。

    不过也算如愿,现在这里至少吃喝不愁,天气也比家乡暖和不少,不必担心有冻饿之虞,更不会有风灾,至少来到婆罗洲三年,像样的台风还真是一次都没遇过。如今好歹尚有了十几亩初垦了两年不到的薄田,虽然以大明的标准,这些没有精心耕作上几年的烂地不过是些下田,出产也不算多,却好歹总比没有的强。况本地的田土都还是一年三熟,占城稻虽然产出不高,怎么也够吃了。

    林子里还有各色果子,马润这作农的本事便是到了南洋这几年慢慢在同乡中学来的。原本在北面占城那里听说也还有些福建乡里,那边的土地也更是肥沃,只是较之这婆罗洲而言也算是个是非之地,大越南方的军队与周边几国来来回回,说起来并不安稳,是以也曾再有同乡邀约,但马润却是哪里也不愿再去了。

    原本在老家时马润曾与邻村的一户人家定过娃娃亲,自他老子瘫在了床上,亲自然也是给退了。本来已经绝了成家的心思,若是还在老家,以他家的条件能够在有些积蓄后娶上一门没有残疾的寡妇都算好了,此时的大明,因为家贫不能娶妻生子最后连个香火都没能留下的穷苦人家本也没什么稀奇。

    但现在好歹还算能过,人就总要有些更高的追求,下南洋的汉人总的来说还是男多女少,要在就近的几处汉民的聚居之处找个汉家的女子,少不得要备下一份不菲的彩礼。马润倒是看上了一户广府人家的小女儿,他家是广府过来的一户移民,在此地生根快有十四五年了,只是对方家长开出了一百枚本洋的价码,少年也就退缩了。

    养活全家吃饱喝足如今倒也不难,但马润毕竟只是作农,并不能见得多少现钱,农闲时候的手工不过只能贴补,本地的移民都是能不求人就不求人,除了种田之外只有古晋城中更好雇工,但又要照看田地,这事也就只能作罢。

    反而是马润的寡妇老娘先在此地找到了相好,那人倒也是个老实汉子,平日里帮着他娘操持,渐渐这个家中也有了些模样。

    当然,要找个女子传宗接代在本地也不算难,土人的女子只要汉人想要,绝对是随着人挑的,南洋的土著将妻女荐给华商侍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事情,可是上了大明文人的笔记的,可见其风俗流传之广,虽然各地的汉人土人多有矛盾,但并未影响通婚,更遑论同居的那些。而马润如今家中的那个便宜老子,也正是因为没有沾染土族女子的缘故才能担得起一个老实的评价。

    只是马润觉得自己年纪尚小,倒也不急着婚配,等在这边挣下些产业,总归还是想要回到大明,光宗耀祖的心思始终萦绕在其心间。来到婆罗洲几年,心智与身体一同成长之时,少年也渐渐发觉了南洋这黄金海道上比比皆是的机会。

    此地和大明最大的不同便是没有规矩,即便也有国主、奴隶之分,但绝不像在大明时那样泾渭分明。在大明时,老爷就是老爷,那等读书识字的士人就是能够高高在上,且有官府的背书。纵然也有说书人所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豪气,但在经历过大陆上那如晦如暗的社会阶级无形切割后所能感到的无力却是此地没有的。

    在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