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笔花六照--梁羽生-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代的日本围棋,在布局方面有很大贡献。但中国围棋却有个至今优良的传统,那就是“阻杀力”特强。有人认为,假如日本今日的九段,如坂田、藤泽等人,和我国清初的高手范西屏、施襄夏等人对局,在布局方面,他们可能占优,中局扭杀则一定是范、施占胜,结果胜负如何,恐怕还是难以断定。
看中国的围棋古谱也比看近代日本的棋谱“过瘾”。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围棋名手的传统作风都是不大拘泥于胜负,在对局时总是竭尽心智,着着迫紧,步步争先,“初盘”(等于中国象棋术语“开局”)就展开激烈战斗,直至终局。双方“搏杀”之烈,在日本高手对局中是比较少见的。
我国清初几个大国手,如黄龙士、徐星友,范西屏、施襄夏等人,在紧要的对杀关头,可以算到四十着以后。但由于双万都过于凶猛,不愿避重就轻,舍难求易,所以在双方拼命争持之下,大国手有时也不免弄到大败。据我个人的意见.对杀时算路的精确,清初高手强于日本现代高手,但转换战术的奥妙,则是日本的现代高手高明。
日本的围棋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尤其是在唐代,日本派遣许多留学生、“学问僧”来华,从各方面学习中国文化,围棋也是其中之一。
但日本围棋虽是以中国为师,到了德川幕府时期(一六零三至一八六七年),棋风的发展已与中国不同。日本棋手认为,下棋的最高要求便是取胜,只要能胜,不论什么下法都好。日本的几个棋圣,如秀策、秀荣,都可以代表这个精神。他们下棋时稳扎稳打,每一子都尽可能下“本手”(围棋术语,相当于中国象棋的“官着”),不无故挑起危险和复杂的战斗。所以往往胜负之数甚微,一般都在二三子左右。这个战略观念可说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讲究谨慎、细微。日本现代围棋理论家岛村俊宏九段有句名言道:“棋者,忍之道也。”充分说明了这种棋风。
日本现任本因坊坂田也是承继了他们本国传统的,每一局棋都着意求胜,以至缺乏创造性的新着,为他们本国的棋评家诟病。有一次他持黑棋胜了吴清源,但吴之大胆创立新着,却不能不令他衷心佩服,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的国手陈祖德也是承继了传统的。他战胜日本岩田九段那一局,在棋盘左边二角和边上下了三个黑棋,一看就是继承我国“扭杀”的传统。
中日围棋风格各有特点。弈虽小道,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文化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好处呢。

(一九七三年八月)


围棋争说聂旋风
 作者:梁羽生   

雕虫技,千古亦才难。
新拜龙江为上将,敢邀东国角中原,
勇斗本因坊。

《读卖新闻》标题
“危矣围棋日本,中国急迫!”这是(读卖新闻)报道今年中日围棋赛结果的标题。
何以会有这样标题,请看战绩:
今年中日棋赛一共举行七场,一、二两场在北京,中国均以四胜三负一和的成绩获得小胜。其他五场分别在上海、南京、广州、桂林、无锡举行,上海一战,中国以五比二胜,另一局成和。另外四场则是中国输了。
场数是四比三,日本胜一场。盘数则一共比赛了五十六盘,也是日本多胜七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除了首都北京之外,中国各地的围棋以上海最高,北京上海这三战都是中国胜了。其他各场比赛,虽然也有今年前十名的和、国手参加,但去是和地方棋手混合出战的,实力较逊。二、个人成绩是中国聂卫平最好。成绩是四胜一负。日本除了代表团团长名誉本因坊高川秀格九段与他一胜一负比对成和之外,其他三位高手洼内秀知九段、市博郁郎八段、户泽昭宣七段都败在他的手下。

聂卫平崭露头角
聂卫平是今年初登围棋冠军宝座的黑龙江新棋手,“老冠军”陈祖德就是给他打下马的。《读卖新闻》称他为“聂旋风”,意思是指他像旋风一样横扫棋坛,日本高段棋手也在旋风之下失色了。
过去中日棋赛,个别对局,中国棋手虽然也有胜过日本九段的纪录,但个人冠军则从未得过,以每一场的比赛成绩来说,也未胜过一场。如今是七场中胜了三场,个人成绩也是中国最好,显见过去的形势是有所扭转了。
不过话说回来,《读卖新闻》的标题是表示了他们对中国围棋进步的重视,我们却不能因为今年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认为已经和日本的水平业已接近了的。

赶日本仍须努力
因为这次友谊赛还不能作为两国围棋实力的检阅。中国固然是各地棋手水平参差不齐,日本也没有尽挑一流高手上阵,他们近况最佳的几位棋手都没有参加。
假如他们的人选是上届名人石田秀芳,今届名人大竹英雄,加上善取外势的武官正树,老将坂田荣男,和林海峰、大竹齐名的工藤纪夫等人,成绩一定好得多,个人成绩最佳的恐怕也不会是聂卫平了。个人的看法,中日的围棋水平,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今年获得较好的成绩作为起点,十年之内,当可有望赶上日本。
解放前中国围棋的水平和日本的距离是很大的,一般意见,认为中国最高棋手也不能超过日本五段(吴清源在日本习技,不能将他的水平当作中国棋手水平),故此日本棋院送给段祺瑞只是“名誉五段”,解放后送给陈毅的则是“名誉七段”。今昔对比,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年的成绩则应该说是飞跃的进步了。
王国维论词:“雕虫技,千古亦才难!”我于中国过去的围棋亦有同感。然何以过去人材寥落,而今则人材辈出耶?棋虽“小道”,是亦值得深思矣!

菲特级大师访华
附带一提,无独有偶,菲律宾国际象棋代表团十月下旬来华访问,赛事上月结束,个人成绩亦是以中国的戚惊萱(他是今年冠军)最佳。他与特级大师各胜一局,胜象棋大师四局,国际象棋的特级大师(grand master)东南亚只有一人,就是这次与他比对成和的菲律宾棋手。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八日)

聂旋风摇撼本因坊
 作者:梁羽生   

四月樱花照眼明,
千年友谊结楸枰。【注一】
大地苍茫为相手,
高飞终越少微星。【注二】

注一:唐代日本数遣“学问僧”来华,围棋即所学科目之一,迄今约一千三百年矣。
注二:少微星为象征士大夫的星座,喻位尊有才之士,可比作拥有本因坊、名人一类荣衔的棋手。

三个记录
今年的中国围棋访日代表团,创造了三个纪录:
一、自有中日围棋友谊赛以来,中国队第一次以二十七胜十四负五和的比数,在总分上超过日本。
二、个人成绩,中国男女选手亦都破了过去与日本比赛的纪录。男子聂卫平六胜一负,女子孔祥明七战七胜。
三、聂卫平是第一位战胜日本现任本因坊的中国本国培养出来的“土生土长”的棋手。

欲到蓬莱亦不难
“蓬莱宫阙路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日本的围棋虽然传自中国,但青出於蓝,冰寒于水,自十七世纪开始,围棋在日本的发展已是胜于中国,解放前中国棋手的最高水平,大概只能相当于日本的四段五段,要达到日本的最高水子,无殊可望而不可即的海上神山,蓬莱宫阙!水弱难负巨舟,况有逆风急浪。未有适合培养人材的土壤,追不上日本的围棋水平,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但也正是囿于成见,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觉得中国的围棋要想追上日本,那是难之又难的事。去年中日棋赛,聂卫平胜洼内秀知九段,和日本名誉本因坊高川秀格,中国队也取得比起过去较好的成绩,我作了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敢期以十年。并断言聂卫平若是和日本近况最佳的顶尖儿高手较量,恐怕还是会败多胜少。如今事实证明,我已是大跌眼镜,难辞“陈郎堪笑妄谈兵”之诮了。

迎战聂卫平的日本高手
聂卫平去年一鸣惊人,日本棋界赐以“聂旋风”雅号,因此这次挑选出来迎战聂卫平的高手当真可说得是钢铁阵容。请看名单:五个九段:藤泽秀行、加田克司、桥本昌二、岩田达明、石田秀芳。一个八段:潮川良雄。一位业余高手:村上文祥。其中尤以藤泽和石田是当今日本顶尖儿的高手。
藤泽秀行是名人赛创办人(一九六二年,由他倡议《读卖新闻》举办),曾获第一届和第九届(一九七零年)名人之位,而日是现任的天元。(天元是日本棋院颁给大手合冠军的荣衔,今年新设。)大手合是日本棋院作为级别升降标准的大比赛,其近况之佳,可想而知。
这次唯一战胜聂卫平的日本棋手桥本昌二是一九七四年的十段(一种棋赛冠军的衔头,并非棋院所定的级别,地位不及名人和本因坊),当然亦非庸手,但还不能算是顶尖的高手。聂卫平能胜石田、藤泽而输给他,也可说是小小的意外了。

“人间电脑”石田秀芳
但最厉害的强敌还是有“人间电脑”之称的日本现任本因坊石田秀芳。
他是当今日本数一数二高手,把林海峰从“双冠棋王”打成“白衣棋士”的就是他。(林海峰一度兼得本因坊和名人,故称“双冠棋王”。后来这两大荣衔,都给石田夺去。)
本因坊和名人是地位相等的两大棋赛冠军,去年石田的名人衔头虽然给大竹英雄夺去(四比三险胜),但在本因坊卫冕战中则是他获胜利。(获挑战权的是坂田荣男,大竹在循环赛中被淘汰。)大竹是否能够将石田取而代之,还要多看两年。目前石田秀芳还是大多数人承认的第一高手。
日本棋界对石田的期望极高,这期望是超乎本因坊和名人的!他们希望石田不以获得这两大荣衔为满足,希望他能继承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围棋圣手吴清源!
日本近代棋手的缺点之一是把胜负看得太重,因此大都急功近利,墨守成规。但石田的棋风却比较接近吴清源,潇洒飘逸,常有“创意”,且“气魄”甚大。而计算形势的准确比起吴清源有过而无不及。

两大高手的决战
日本棋院以天元藤泽把头关,本因坊石田压阵,对聂卫平的重视亦可想见了。
四月十九日,双方第一高手的最后一战在东京的日本棋院展开。
序盘阶段,聂卫平在第十三手就弈出新手,他以加厚外势的战略不理挂角之子,逼使石田的一条边被夹成三文治形。下至四十一手,上方已有构成“大模样”的形势。《读卖新闻》围棋记者赞为“从所未见左上新型”。
中盘阶段,石田侵入上方敌阵求活,同时扩大自己右边的“模样”。聂卫平不理入侵敌骑,脱先压封敌方右翼,然后一个回马枪围剿入侵之敌。此时双方妙着叠出,尤以聂卫平的第四十三手,不假思索,下得恰到好处,被日本棋人赞为“真骨顶”。(真骨顶者,真功夫也。)
石田的棋风本来是最擅长把盘面的“散兵游勇”串成一串串明珠的,此时发挥所长,在敌方阵内三处做活,但聂卫平始终保持大腹空,把对方的三块活棋都压缩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聂一路抢先,骏马追风,饥鹰洒血,马不及旋,敌不及拒,胜势已成。石田使出“空投”诱着等等绝招,亦已难以挽回败局了。官子阶段,聂也下得很细致。结果是聂卫平持黑子,照日本棋院规定,贴还五目之后,实胜七目。一流高手对局,能胜七目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这局棋聂卫平始终领先,对弈时许多日本精锐棋士来棋院观战。终局覆盘,群相惊叹:“唉,这岂不是本因坊毫无还手之力么?”

良朋仍可作良师
聂卫干今年廿三岁,过去曾获中国少年围棋冠军,父亲是围棋裁判。他在中国最北的黑龙扛一处农场工作,极少与名手对局经验,能够得到的棋书也不多,但一有棋书到手,他几乎可以完全吸收,并且触类旁通,自创新招。
日本专业棋士都是在棋院受过严格训练出身的,和聂卫平的条件完全不同。因此有人觉得聂卫平的棋艺造诣难以理解。《读卖新闻》说,他是以大地为“相手”(日语“相手”为对象,对手之意),加上“天赋的棋才”,可说得是赞扬备至了。
但话说回来,这次中国虽然获胜,但主要是因为聂卫平和孔祥明胜的盘数太多,拉高了比分,平均水平,还是不及日本的。“不馁不骄求上进,良朋仍可作良师。”我们可千万不能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

(一九七六年六月十一日)


三字真言:寻常心
作者:梁羽生   

我在《赵治勋双冠在望》一文曾说,如无意外;他当可卫冕成功。名人赛是七局决胜负的,当时他已以三比零领先。现在棋赛已经结束,不出所料,他不但卫冕成功,而且是以压倒性的大比数(四比零)击败对手加藤正夫。在名人赛之前,他已经从武官正树手中夺得“本因坊”的宝座。他是南韩人,以二个“外国人”的身分,而能在日本获得这两大名衔,他是继林海峰之后的第二人。
说起林海峰,有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值得一谈。一九六四年,他取得本因坊挑战者的身分,向当时的本因坊坂田挑战。那年他只有二十二岁,是个出道未久的新进棋手。
坂田的地位可就高得太多了,他是本因坊的“九连霸”(九届冠军),日本围棋界因他棋风锐利,称他为:“剃须刀坂田”。当时还未曾创办名人赛和棋圣赛,本因坊就是日本围棋的最高名衔。坂田可说是日本围棋的“至尊”。他曾对当时日本“将棋?的本因坊说:“你还有可以和你一争胜负的对手,我却一个都找不到。”言下大有“无敌才是最寂寞”的凄凉意味。
以一个廿二岁的年轻棋手,能够打败围棋至尊么?莫说别人不敢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不敢存此奢想,只盼能够不交白卷,已是心满意足,于是向师父吴清源求教,吴清源只给他说了三个字:寻常心。寻常心者即是要他把一切当作寻常,心中不存得失之念,对方是“至尊”也好,是“卒子”也好,我都如平时一般下棋,这才下得出最高水平。他领了师门心法,果然就击败了“剃须刀坂田”,初登本因坊宝座。“寻常心”颇含“禅味”,佛家语云:住心于一境,冥思妙理,是谓“禅”定。寻常心可说就是要求达到这个境界。胡荣华若能保有“寻常心”,当不至在全国象棋赛中惨败。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迷上围棋的名人
作者:梁羽生   

围棋古称“木野狐”,因为棋盘木制,意即它像狐狸精一样迷人。历史上著名的围棋迷可也真不少。
第一个见之正史的名人棋迷是曹操,陈寿的《三国志》曾记他和当时的名棋手王九真对局。“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是大棋迷,他看人下棋,可以把棋局搞乱,再摆出来,一子不差。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覆局”。但现在的覆局是有记录的,王粲只凭记忆覆局,记忆力可谓惊人!
晋朝士大夫尚清谈,尤嗜围棋,以王导、谢安为首的“王谢世家”就是极力提倡围棋的。淝水之战谢安是东晋的柄国大臣,捷报传来,他还在和客人下棋,不动声色。姑不论他是否“作状”,他对围棋之迷的程度,是不在曹操之下的。
宋太宗赵匡义也是一名围棋迷,曾与名棋手贾元下棋,贾不敢赢皇帝但又不想输,结果把全局都下成“各活”(在棋盘上一块地方中,两方互缠,谁都杀不死谁,称为各活或双活),其技之神,令人难以想象。此事见于宋人笔记《香港纪闻》)。围棋在宋朝有重大发展,北宋初文人徐铉所作的《围棋义》,其中术语如尖、飞、扑、顶……等等,和我们现在所用的围棋术语,完全一样。
还有一位元首级的围棋迷是段棋瑞(民国十三年,曾担任北方政府的临时执政),日本棋院赠他“名誉五段”。一九二六年他病逝上海,江东才子杨云史挽以联云:

佛法得心通,知并世英雄,成败一般皆画饼
人间谁国手,数满盘胜负,江山无限看残棋

名将陈毅也是围棋迷,日本棋院赠他“名誉七段”。名词曲家赵朴初曾赋《清平乐》一词志贺:“乾坤黑白,尽扫寻常格。奇正相生神莫测,一着风云变色。今朝隔海同欢,别张一帜登坛。两国千秋佳话,元戎七段荣衔。”写棋亦写人也。

(一九八一年七月)


挑战中日棋圣
作者:梁羽生   

曹大元是继陈祖德、聂卫平之后,又一颗在中国围棋坛上出现的新星。在去年(一九八一年)十月一个月中,他参加了两个重要的棋赛,虽然一胜一败,但因对手极不寻常,故胜固可喜,败亦光荣。
第一战是迎战日本棋圣藤泽。去年十月,藤泽来中国旅游,由于他的时间有限,中国棋会只能安排两个年青棋手与他对局,用意是让新人得到学习的机会。第一个是北京的刘小光。刘是好几届名列全国棋赛前茅的人物,名气本来比曹大元更大,但他与棋圣拚杀,算度不及棋圣之准确,不过下了一百三十二手就输了。围棋若下到残局,通常要下二百多手,因此这一局可说是藤泽赢得非常漂亮的“中盘胜”。
曹大元接着在上海迎战藤泽,围棋人士听说他在北京只花一百多手就赢了刘小光,都为曹大元担心。但曹大元却并不怯场,一路与棋圣争持甚烈。棋圣可能有点轻敌,下了一着“欺着”,欺着是有破绽的着法,欺负人家看不出来,自己就可轻易取胜。但不料曹大元看了出来,马上抓着他的破绽,反夺先手。事后藤泽微笑说他是明知对方有个厉害的“手筋”(相当于“点穴”的着法),“但总觉得对方不至于有这样锐利的棋力吧”。他的轻敌也是有原因的,去年四月,曹大元在日本曾被他的弟子依田三段击败,他怎也想不到曹的棋力进步得这
样快。他的微笑既是对错误估计的自嘲,也是对曹大元的赞许。结果这局棋下了一百九十九手,棋圣终于败在曹的手下。不过这一对局是曹大元拿黑子不贴目的“受先”棋,并非平等对弈。但虽然如此,他能力挫棋圣,总是十分难得的事。
曹大元在力挫日本棋圣藤泽之后,跟着的一仗就是在新体育杯赛中挑战中国的棋圣聂卫平了。
新体育杯赛和日本的名人赛性质相似,首先要在群雄逐鹿中夺得挑战权,然后才能向上届冠军挑战。“群雄”包括哪些人呢,按大会规定,有过去两年全国围棋赛前六名,过去两届“本赛”(即新体育杯赛)前六名,还有由大会邀请的各省名手等等。这张名单可说是囊括了全国围棋的精英。因此在围棋界的心目中,新体育杯的得主,他的地位是比全国冠军更高的。附带说明一点,每年新体育杯都是在全国棋赛过后才举行的,所谓“过去两年”,其实即上年度和今年度的意思。今年全国围棋冠军也是聂卫平,但因他已经是上届新体育杯赛冠军,所以就无须参加争夺挑战杯的邀请赛了。
去年十月,第三届新体育杯赛在杭州举行,曹大元刚刚打败藤泽,就赶去参加,挟战胜日本棋圣的余威,击败群雄,获得挑战权,又和中国棋圣聂卫平作五局三胜的比赛。但毕竟姜是老的辣,一二两局,聂中盘胜,第三局最为接近,结果曹也输了四目半。聂连胜三局,卫冕成功。不过,曹大元是虽败犹荣,须知聂卫平是曾在七六年胜过藤泽的,曹与藤泽的对局是“受先”,与聂则是平手比赛,败是合理的。聂对他善于推陈出新的布局和扭杀的能力亦甚表赞许,在赛后的“对话”曾说:“今年以来我和你们这些青年新手下棋都是格外小心的。有人说你长得善眼福相,可是我知道你只要一下起棋来,可就不善哕!”第二局搏斗最烈,聂自认曾为曹的一着棋费了很大心思,其后他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方能摆脱困扰,克敌制胜。

(一九八二年六月) 


让子遇险冷汗流
作者:梁羽生   

说到心理因素对名棋手的影响,我还可以举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实例。去年(一九八一年)十月,日本《棋道》杂志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比赛,比赛双方都是得过本因坊荣衔的棋手一个是有“人间电脑”之称的石田芳夫,一个是有“方块棋王”之称的武官正树。石田是一九七六年的本因坊,他在那年的中日围棋友谊赛曾被中国的围棋怪杰聂卫平打败,其后就走下坡了;武宫则是上一届的本因坊,在这个棋赛之前不久,刚刚被赵治勋打下马来的。
主办者《棋道》杂志是日本棋院发行的,可说是日本最具权威的围棋刊物。担任解说的人也来头不小,他就是第一个以外国人身分在日本获得本因坊和名人两大荣衔的林海峰。
别开生面之处在于,石田“授”武官三子,围棋中授子的意思等于象棋的让子,即石田让武宫先下三子。围棋让三子大约等于象棋让单马。因此这个比赛若是打个比喻的话,等于是叫杨官磷让胡荣华单马。杨当然是让不起胡,单马的,同样石田当然也让不起武官三子。但何以要举办这样的棋赛呢?原因是由于两人棋艺的特点,石田号称“人间电脑”,精于细算,破坏力强;武宫最长于围中腹,重视气势,围了一大片腹地,形状往往像个方块,因此号称“方块棋王”。这个让子赛是要让双方得以尽展所长。
但这就涉及一个心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