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道:“轮换作战。辽东现在不急着收回来,朕要把辽东当成一个练兵场,培养出更多的近卫军,建奴灭后,还会有更加凶恶的敌人。这事就由孙卿负责,把山海关的近卫军也可以轮换到辽南去练兵,而已经练得不错的近卫军就转到四镇去替换卫所,这事很复杂,不过朕相信你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孙传庭跪倒道:“敢不为陛下效死。”
朱由校道:“接下来的几年,先定为五年吧。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先强壮自己。大兴农业和水利,减租和垦荒移民,修建铁路,撤销卫所。让天下都富足起来。”
他使劲地一挥手道:“五年后,朕要让这个世界知道,中国始终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汉族依旧是这个世界的最优秀的民族。愿意归化的,我们接受,不愿意的,那我们就用大炮来让他们接受中华文化。”
虽然方从哲和叶向高等人对皇帝这番杀气腾腾的话有些担忧,但象孙传庭和黄克缵等人早就激动得不行,恨不得明天就开始用大炮来让蛮夷们接受中华文明的洗礼。
朱由校道:“方首辅总领全局,叶次辅协助并且带领翰林院对儒家经典进行去芜存精的改造工作,编纂好学堂课本,制定好教育法规。徐阁老负责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及协调与传教士的关系,先将七千册书翻译出来,其中一些作为研究院的教材。而传教士说教会那边对擅自改动传教内容不满,那就威胁他们,如果不按我们说的进行修改,那就将所有的传教士驱逐出中华领土。”
徐光启大急,就要上前说话。朱由校用手向下压了压道:“等会说。毕阁老要充分发挥银行和农业合作社的作用,保证粮食供应及耕者有其田,至少一般人家只要肯下力,就能衣食无忧。消灭赤贫人群,让部分无地农民也可以进入商行做事,这是国家稳定的前提。”
他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孙阁老负责进行军队改革,五年之内,用近卫军替换全国的卫所,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兵器局合作,不断提高武器的威力,同时也要强调兵士的勇武和荣誉感。黄尚书在南海磨刀霍霍,先摸清楚西方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搞明白他们到底要什么,不要大家都开始打了,还不明白对方的基本情况。”
………………………………
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
他喝了一口茶,然后说道:“你们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徐光启道:“陛下,传教士不可以驱逐。西方人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传教士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及时地了解西方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在老臣看来,天主教的教义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允许他们传教,对于我大明,对于我大明的子民,都会有好处而不会有坏处。”
朱延禧不干了:“陛下,臣以为天主教教士不准我们拜祭祖先和孔圣人,且其有妖言惑众,臣以为应该严禁其传教,以免乱人之心。”
徐光启道:“陛下,天主教不准拜祭孔圣人及祖先,此事尚有商榷余地。而至于妖言惑众之事,臣倒是不知道有此事。”
朱延禧道:“他们所谓天主,即当初生天生地生神生人生物的一大主宰。且问彼大主宰,有形质耶?无形质耶?若有形质,复从何生?且未有天地时,住于何处?若无形质,则吾儒所谓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云何有爱恶?云何要人奉事听候使令?云何能为福罚?其不通者之极也。”
徐光启道:“天主有形也无形,乃是天道所化,和我们所说的太极之类的并不是同一概念,所以不能用我们的观点来理解。就象鱼不能理解老虎为什么厉害,老虎也不能理解海中大鱼有多大威力一样。”
朱延禧又要反驳,朱由校道:“且住,朱尚书之言有理,而徐阁老之言同样有理。子不语怪力乱神,为什么不语,因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并不研究不可知的问题,儒家研究的是人世间的人伦大礼,所以儒家与宗教并不冲突。就象夫子他老人家,也很看重拜祭之事,他曾经说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所以朱尚书大可不必担心天主教对儒学会造成威胁。”
“而天主教之教义,朕也曾经粗略看过,不过是引人向善之举,十诫之中,孝敬父母勿杀人勿行邪淫勿偷盗勿妄证勿恋他人妻子财物这些都很不错呀。如果我大明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那三代之治指日可期呀。当然,天主教中有一些与我大明习惯不符,所以有些人会有意见,这很正常,但是可以修改教义呀。佛教传入中土,已经与原样大相径庭,只不过天主教有个教廷而已,他们不同意修改。”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很简单,另立教廷,当然,这是迫不得已才会采取的措施。西方天主教也并不只是一个教廷,一种教义的,他们内部也有分歧,形成了多个教派。那么,如果现在的罗马教廷不愿意在中国修改教义,那么,朕并不介意与其它派别展开合作,甚至自己另立一个符合我们中国的教派。”
朱延禧问道:“陛下,既然您都准备另立教派了,那为什么不直接修改我们的道教或者佛教,这样不是会更简单吗?”
朱由校摇了摇头,西方文明是在一神教的基督教天主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基督教,就不会有现代西方文明。既然事实已经证明西方文明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那么他当然希望用基督教来教化中国,使中国文明成长为不说强于,至少不会弱于西方文明的一大世界文明。而其它的多神教,显然是达不到这一效果的。
但是这些显然是和大臣们说不清的,所以他只好说道:“正如徐阁老所言,我们现在需要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天主教是我们获得这些的唯一的途径。大家都看到了西方火器对于大刀长矛的优越性。”
“而且我国之人,自以为居于世界之中,把所有的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听说在几十年前,西方人在广州登岸时,就吓跑了很多的市民,甚至衙门里的衙役都不敢看他们。在我们看来,世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文化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我们很骄傲,但如果一直如此,那么一旦真相大白,我们就会越自卑。所以天主教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世界并不是只有中国这么一个文明国家,还有其它的国家,他们的文明也有可取之处。”
“无知是恐惧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够正视他们,了解他们,那么即使有一天和他们发生冲突,也能泰然处之。所以朕想要让天主教的教士来传教,但必须是修改后的教义,特别是不能阻止我们的祭祖和祭孔。这件事很麻烦,只能辛苦徐阁老了。所谓威胁要驱逐他们,只不过逼他们接受我们条件的一种手段而已。”
朱延禧道:“陛下,徐阁老是信教的,只怕不能担当此重任。”
朱由校笑道:“徐阁老,每年过年时,你可曾祭祖?”
徐光启道:“祭祀先人之事,自不敢忘。”
朱由校道:“这下朱尚书放心了吧。”
叶向高道:“陛下,天主教教义里面说,什么犹太人才是天选之民,这种说法让我们中国人很不舒服,如果改成中国人是天选之民,那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宗教了。”
徐光启解释道:“犹太人在蒙元时叫做术忽回回,属于第二等的色目人,他们现在被天主教会唾弃,根本没有一点天选之民的样子。所以这个天选之民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
朱由校倒不这样想,他说道:“其实犹太人只所以被人唾弃,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如果我们汉人被称为天选之民,那就可大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觉得叶次辅这个提议不错。徐阁老你争取一下吧,成亦可喜呀。”
叶向高道:“是呀是呀,万一不成也没什么关系,成了可就了不得了。”
朱由校道:“宗教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上次白莲教一起,朕立即命令尽全力镇压便是这个道理。这件事就要靠徐阁老和他们慢慢磨了。”
………………………………
第二十七章 讲武堂
此事议完,叶向高道:“陛下,关于对儒家经典去芜存精的问题,请陛下作出一些指示。”
朱由校笑道:“朕年纪尚小,对儒家经典研究不深。朕只是觉得,既然是圣人之言,那就只先将圣人之言断句后再刊行,其它的就先不要理了。”
叶向高问道:“只刊行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吗?”
朱由校道:“先刊行这四种吧。刊行之前拿来给朕看一下。新式学堂的国文教材中选用的儒家语录,最好是用一个个故事来说明道理,不是仅仅背几句话就行了。教材编纂的基本原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社会准则,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忠诚。少来虚的,多来实的。另外朕准备在学堂中加入一门学科,名叫常识,将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告诉学生。”
叶向高不由头大,基本的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是个什么东西呀,你不说清楚,我们不好编呀。
朱由校似乎听到了他的心声,说道:“比如我们汉人的历史呀,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孝,什么是愚孝,比如饭前要洗手呀,洗澡有什么作用呀,这些都要让普通人明白的道理。”
叶向高继续头大,汉人的历史他倒是门清得很,真正的孝也是简单问题。可是饭前要洗手,我知道呀,但是那是为什么呀?洗澡除了让人干净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他沮丧地说道:“陛下,只怕此常识课本需要陛下亲自来编纂才行,老臣才疏学浅,担不了如此重任。”
朱由校笑道:“无妨,我先让书记官记录,然后将草稿交由叶师斧正。”
叶向高连称不敢,皇上口授的草稿,润色自己都要小心翼翼,更不用说是修改了。
毕自严看叶向高已经问完,于是上前道:“陛下,这银行与农业合作社的合作问题,臣有一事不明。银行臣倒是不担心,只是这农业合作社是什么股份制的商社,臣没有命令之权呀。”
朱由校道:“农业合作社确实是股份制的商社,其股金来自于皇室,藩王,各级贵族。但实际上,有一半的股份是官员所持有的,所以农业合作社,其实可以算是户部的一个机构。当然,它和户部其它机构有些不同,户部有监督权和建议权,而没有管辖权。毕卿就按朕刚才所说,掌握一个度,加强和他们的合作,但不得干预其具体运作。前期农业合作社的大量股金就存放在银行里,银行可以用这些钱来放贷,赚到的钱可以给农业合作社分一些,但注意不能有太多坏账。因为农业合作社的业务展开后,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农业合作社所需要的资金,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产出的重要性就不用朕来多说了吧。”
毕自严心想,不就是要银行在农业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时候不要阻挠吗?这个农业合作社的定位很奇怪,而朝廷又给了它那么多的优惠政策,银行资金也要向它倾斜,它不赚钱可真是天理不容了。
孙传庭上前道:“陛下,山海关的军队已经通过挑选,大部分在拱极城进行近卫军式的训练,那是不是就直接将拱极城的军队替换到宣府大同蓟州、山西四镇,而这四镇的军队又调回到拱极城来训练呢?然后是山海关的将领并没有随着来拱极城,那么这次四镇的将领是不是也照此例办理呢?”
朱由校笑问道:“孙卿说说自己的看法。”
孙传庭踌躇了一下道:“陛下,臣以为,山海关的军队只将士兵替换是非常好的办法,因为辽西将领门户之见比较厉害,而且原来的辽西士兵大多沦为效仿的免费佃户,现在将兵士与将领分开,有利于削弱辽西将领的势力。而四镇的卫所军,臣没有亲自考察,并不知道战力如何,但就臣于陕西时看到的情况,应该也不会比陕西卫所强得多少,所以臣以为,这四镇的将领和士兵都去掉其军户身份,直接变成民籍,然后于这四镇重新征兵,按近卫军的建制就地训练,再替换另外四镇。”
朱由校问道:“但这次拱极城的只有士兵,将领问题如何解决?另外拱极城的士兵都抽调到了四镇,京师防务问题如何解决?”
孙传庭道:“拱极城所有士兵共八万人,前次进行替换时,有六万近卫军新兵前住山海关。臣想将拱极城的士兵抽调四万人,前往辽东,与近卫军进行混合编排。那么近卫军老兵就可以抽调出两万人前往山海关,组成八万人的大军,在与山海关的新兵重新编组,留四万人守山海关,另外四万人到四镇替换卫所兵。”
“而近卫军老兵还可以抽调一万人来京师,与剩下的四万人混编,京师留守三万人,另外两万人分成五千的小部队,于四镇训练新招收的士兵各一万五千人。这样四镇就各有三万兵,可以在训练后替换另外四镇。”
“至于将领问题,臣觉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原来的军队中,确实有才能的将领,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学习一些军事知识,然后再分到各地军队中。另一种是加强武举考试,考取后也加以培训分配,但只能进行异地任职,形成专门的各级军官,这样就解决了军队中将领权力太大的问题。”
朱由校想,这意思就是都要通过集中学习,使得将领中的派系减少,象辽西将门那样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那意思就是要开办军校呀!这家伙不会也是穿越的吧。
他试着小声问道:“黄埔军校?”
孙传庭满脸迷惑道:“陛下所说黄埔是哪里?军校之名不合礼仪,不如叫军官学堂吧。”
朱由校大笑道:“那行,就在拱极城旁边新建一所军官学堂,名字就叫讲武堂吧,专门用来培养近卫军军官。”
………………………………
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
这一天等于是决定大明朝廷以后的大致走向,也是皇帝正式放权的第一步。朱由校道:“明天开始,朕要潜心于科学研究,一般的事你们作主就行了。”
方从哲道:“陛下,您还是要时时提点我等才行,小事臣等可以商量着办,事稍微大点,还是要陛下点头才行呀。”
朱由校道:“涉及四品以下官吏的任命和惩罚,都由内阁和九卿一起做决定。注意,是大小九卿,作决定的方式就是廷推的方式,投票的方式,大小九卿一人一票,六部尚书另加一票,阁臣三票,按最高的计算。”
“每次处理结果都要记档,朕会随时翻阅,四品及以上官员处理由朕来主持。一省之事内阁处理,但所有与军队有关的事,必须报告给朕。”
方从哲心里大喜,面上却一幅沉痛的样子:“臣等当尽心尽力,只希望陛下能早日重掌中枢,千万不可费太多时日。”
朱由校笑笑没有说话。他心里明白得很,朝臣巴不得自己当甩手掌柜,不过他自己知道自家事,论到智力谋略什么的,那和朝臣们比起来是远远不够。不如抓大放小,放他们去管理,说不定比自己事必躬亲要强得多。而自己也可以加紧攀升科技树,早日让大明在科技方面超过西方。
第二天,朱由校果然说话算数,小朝会没有参加,直接去了宝钞司。宝钞司里面,宋应星正带着几个研究院的学生在忙着,看着皇帝来后,就要跪下。
朱由校笑道:“起来,不要一副奴才相。早在京师大学堂就说过了,作揖即可,跪什么跪。”
宋应星站起来作了一揖道:“陛下,学生等已经熟悉了造纸的过程,也已经修改了一些流程,现在产出的纸虽然不如宣纸,但胜在便宜,而且写字效果很好。而陛下所说的墨水在用鹅毛笔书写后,效果很好。”
宋应星是个不论在哪方面都有兴趣,都能知道一些的所谓通才。而朱由校最欣赏他的一点是,不管是做什么实验,他总是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次所用的材料,外面条件,时间,记录在纸上谁看了都一目了然。朱由校认为这才是做学问的样子。所以宋应星先是在农学班里当班长,然后又被朱由校“发配”到宝钞司来造纸。
朱由校看了看新造的纸,问道:“原料容易找吗?”宋应星答道:“陛下,用竹子就行,竹子易得,而纸质较好,其它如桑皮,麻和秸杆也可以用来造纸。”
朱由校拿起一支鹅毛笔,沾了一点墨水,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学而时习之”,然后仔细看了一会,发现并没有出现墨水渗出的情况,满意地点了点头。
宋应星拿出一支竹笔,竹枝下面插着两个逐渐收窄的小金属片。他说道:“这是陛下曾经说过的钢笔,学生试验了很多次,发现虽然比鹅毛笔能书写更多的字,但笔尖太硬,只怕不适合大多数人书写。”
朱由校拿起来,又写了几个字“不亦乐乎”,说道:“就是要硬才好,这钢笔虽然写出来的字不如毛笔好看,但是书写容易呀,以后在学堂里可以毛笔和钢笔混用,学生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宋应星撇了撇嘴角,朱由校写出来的字实在是太差,和毛笔字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说道:“如果仅仅是要求会书写,钢笔确实比毛笔方便,而且对纸张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只是我中华汉字,如果没有了美感,那么就好象是差了些什么。”
朱由校大笑道:“朕以后要在全国推广钢笔,当然,这个现在只能算是沾水笔,我们要用一个管子把墨水装着,然后就不用带着墨水瓶了,这个只怕要等橡胶找来后才行。”
宋应星询问了一会道:“陛下,如果用羊肠子装墨水,是不是也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你们可以试一下,在我想来,羊肠子应该没有那么好的弹性,但你们试一下,说不定也可以找出更好的办法。”
宋应星拿个小本子记了下来,然后说道:“陛下,学生等按照陛下的吩咐,试着制造了新的草纸,请陛下鉴定一下。”
朱由校看着手里的泛着红色的草纸,揉了一下,觉得软硬适宜,应该还不错。于是问道:“你们平时用过这么柔软的草纸了吗?”
宋应星羞笑道:“学生等平时都是用的竹筹。”
朱由校也笑了笑道:“让宝钞司大量生产这种草纸,先供应宫内,然后开始对外出售,朕相信这是一门能赚大钱的生意。”
宋应星也笑道:“陛下,如果卖得太贵的话,学生们是用不起的。”
朱由校道:“早期当然会卖得贵一些,这时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会买,一般的平民应该是不会买的。等以后产量高了就可以卖得便宜些,多中取利呀。你们不用担心用不起,宝钞司卖草纸的利润你们一直占半成,你们自己分配这半成利润,大家很快就都是大富翁了。”
宋应星连忙摆手道:“陛下,这都是学生等按陛下所说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利润应该归陛下所有。”
朱由校摇摇头道:“这天下都是朕的,朕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朕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而你们才是具体的研制人,你们出了力当然应该得到报酬。你们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工艺,降低成本,这样你们分得的利润就会更多。”
宋应星他们一共有十个人,分草纸的半成利润,确实很快就能富起来。朱由校深知,靠无偿奉献就想让人用心做事,那纯粹是做梦,只要尝到了发明创造的甜头,凭中国人的聪明劲,在自己的超前意识的指导下,有什么东西不能发明出来呢。
宋应星还想推辞:“陛下,君子言于义,小人才言于利,学生等不想收下这半成份子,请陛下将它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吧,救济贫民也好呀。”
………………………………
第二十九章 铅笔
朱由校道:“你不明白朕的意思,朕是要用你们做人样子,让天下人都知道,如果能造出一些以前没有的有用东西,或者是能够改造出一些东西来提高生产效率,都会给自己带来财富。这份子你们一定要要,而且朕会让报纸宣传这事,让天下人都能把心事用在这方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取财之道,最干净的莫过于此了。”
宋应星道:“陛下,学生觉得,有些东西造出来后,也不能让研制者得到份子,比如纸张和钢笔,这是有利于在天下推广教化之物,应该尽可能的卖得便宜,让天下学子都有机会用。”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长庚此言有理,这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想法呀。你放心,朕也是这样想的,象纸张和钢笔之类的物品,朕是不会给制造者份子的,原因正如长庚所说。不过还是要给奖赏,只不过这个奖赏由朕来出。除了钢笔外,还有一种铅笔,更适合于未进学的人来学习写字,朕会给你们一个基本制法的思路,你们发明出来后,朕重重有赏。”
朱由校说道:“有一种矿石,黑色的,很软,可以燃烧,朕把它叫做石墨。你们可听说过?”
宋应星想了想道:“是不是石黛?有的地方叫画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