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南方从此无战事”,南京的城防建设,更是不了了之,不少外城的城墙,甚至因为经费的原因,最终变成了烂尾工程。
依托这样的城墙守卫南京,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出城作战。
李鸿飞之所以陈兵七万于安德门前,主要是因为,这里属于西面进入南京的必经之地,而且左右环山,中间虽属平原,场地却并不算宽广,至少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还是比较拥挤的,这样的地势,恰巧能有效限制大规模骑兵的冲锋。
左右两边山峰并不一般高,左边山峰略险,最高处达到两百多米,且山势陡峭,骑兵难以逾越,李鸿飞将有所损耗的张超一部,调往守卫,防止清军步兵袭扰侧翼。
而右边说是山峰,不过是相对高一点的土丘罢了,最高处不到一百米,山势舒缓绵延,甚至因为两头皆为斜坡,一旦清军骑兵冲上了坡顶,则很有可能顺势而下,直击李鸿飞的中军。
为此,李鸿飞不仅将郭胜的一师调往驻守,更调拨了一万步军,协助御敌。
当然,从左右突进,只是清军的备用选择,中间可是平原,若能直接从中间突破,谁会去攻打那些地势险要的区域?
阿济格要做的,就是集中力量,从一个点突破,凿穿明军阵型,然后全军掩杀扩大战果。
李鸿飞率领苏州新军第三师,以及剩余联军,总共五万多人,布置在这六里多宽的平原地区。
看着前后左右黑压压的大军,李鸿飞一时间豪情万丈,这才是军队,这才是气势!
以前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简直弱爆了
尽管李鸿飞坐在特制的,两层楼高的指挥战车上,可是举目望去,甚至一眼望不到头。
“难怪古人打仗,只能依靠战鼓,或者旗语进行指挥了,这样大的区域,依靠传令兵,等到命令下达,战斗估计都结束了。”李鸿飞忍不住感慨道。
五万多人的军队,就已经有如此气场,待阿济格的大军进场,其震撼力更是难以言表。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或许就是此时李鸿飞内心的真实写照。
清军打头的正是骑兵部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黑色战马,犹如一股黑云迎面压来。
阿济格又是正白旗旗主,他手下的满人将士,皆身着银白铠甲,迎着东升的太阳,颇有金鳞初开之气势。
或许是之前的接连失败,让阿济格认真起来,汉八旗的战斗力,已令阿济格失望透顶。
又或许是由于场地狭阿济格二十万大军很难摆开,总之这次主攻的部队,竟然全是满人正白旗将士。
待前锋三万骑兵散开护卫两翼,中军六万正白旗步兵,掩护炮队缓缓向李鸿飞的大军开进。
在算上一些辅助兵种,仅前线的部队,阿济格就投入了十万大军,这还是场地限制的原因,否则鬼知道他会不会全军压上来。
没多久,清军炮队就位,两军前线相隔仅有一里地,双方的步兵,都以进入火炮射程范围内,有眼力好的士兵,甚至都能看清对方的脸了。
“对面明军布置的什么阵型?是陷马坑吗?可为何他们自己人却跳到那些坑里?”阿济格通过千里眼单孔望远镜观察着明军的阵地。
“这阵法闻所未闻,人在陷马坑内,如何战斗?”孔有德也不清楚。
小小的陷马坑,宽度不到两米,冲起来的骑兵,轻易就能越过去,人站在里面,如何能施展得开?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李鸿飞是将战壕,运用到了这次战场上。
战壕的宽度确实只有两米左右,但它的长度是难以计算的,再加上交通壕等等,容纳一万人在里面都是绰绰有余。
“管他什么阵法,我大清兵多将广,一切阴谋诡计,都阻挡不了我大清的铁蹄!”有满人将领说道。
是啊清军兵多将广的优势就在这里,不管李鸿飞使用什么阴谋诡计,清军只要冲着既定的目标,一路碾压过去就行。
如果有得选择,李鸿飞绝对不会死守南京,而是率领部下,在整个南方,与清军进行运动战,一点点磨掉这几十万清军。
然而南京是国都,是南明最后一丝尊严,也是清军的根本目标,李鸿飞不得不硬着头皮,与其正面对抗
古代两军对垒,照例是派遣先锋大将,于阵前掠阵喊话,一来是为了鼓舞士气,二来是在告诉对方:劳资马上要打你了,你准备好。
清军派出的,正是那位说大清兵多将广的满人将领,此人骑着一匹棕褐色战马,手持一杆长矛,来到明军阵前两百米处再往前就到了火铳的射击范围,对方也不傻。
“南朝小儿听好了!我大清百万精兵南下,所过之处,莫敢不从,汝若抵抗,昨日维扬,便是今日之南京!”这名将领声如洪钟。
“昨日维扬?什么意思?”李鸿飞表示不懂历史。
“启禀大人,是扬州。”史德威满脸黑线,小声提醒道。
“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
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扬一益二”之美誉,历史上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
对方说这话的意思,摆明了如果不投降,南京也会受到扬州十日般的下场。
“哼!好大的口气!传我命令,调五门大炮齐射,给我炸死他!”李鸿飞火冒三丈道。
这个距离,只有放置在中军的炮兵部队,刚好能够到,李鸿飞决定用炮兵,还以颜色。
用五门大炮齐射,袭杀敌方一名将领,可谓是奢侈之极,不过李鸿飞就是这么任性,他手下的军队,可是全火器部队,不用强劲的火力还击,又怎么能显示出火器部队的强大呢?
至于遣武将单挑,李鸿飞才不会这么傻,万一打成胶着,到时候清军定然会派武将支援,李鸿飞如果不派,那出战的人铁定回不来,如果继续增派,前线很有可能打成添油战术,甚至是混战,根本不利于接下来的防守。
“他娘球的,都闪开让老子来!”二师炮兵团的团长,接到命令后,准备亲自动手。
为了对抗清军骑兵冲阵,李鸿飞将三个师的炮兵团集中使用,甚至连神机营的战车营,也调入中军,组建了一个临时炮兵旅,驻扎在第二梯队,由在凤台山立功的,二师炮兵团长王彪,兼任旅长一职,专门负责打击前沿阵地两三百米区域的敌军。
王彪使用的,是一门弗朗机重炮,后装重炮,带有准星和照门,填装开花弹,射程可达七百米,足够打击到阵前的满人将领。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剩余四门火炮,也同时填装瞄准完毕。
“让你娘求的昨日维扬,劳资让你活不过今日,给我开炮!”
瞄准完毕的王彪,一声大喝,五门弗朗机齐射,瞬间便将那名满人将领给吞没
“这明军端得无耻,竟然直接发动火炮袭击,传令下去,开炮还击!”阿济格眼见派出去掠阵的将领,连敌军面都没见着,便命丧当场,知道再谈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下令发动攻击。
随着明军火炮响起,决定南明命运的雨花台之战,正式打响。
清军阵营,早已准备完毕的火炮部队,也开始开炮还击。
“注意躲避炮火!”
明军前线战壕内,多为苏州新军第三师部队,这些士兵在班排长的率领下,猫在战壕边缘,捂着耳朵,张大嘴巴,默默承受着头顶的炮火洗礼。
战壕的作用,就是为了降低火炮的杀伤力,就算是面对后世那种,以黄色炸药为主的大威力重炮,战壕也有不俗的抵挡能力,更别说清军这些,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的实心弹了。
………………………………
第一零四章初次交锋
清军使用火炮,朝明军阵地猛轰了一刻钟,发现阵地上已经空无一人大家都猫在战壕里,自然看不到了,以为明军被吓跑,于是出动两万骑兵部队,准备冲击后方的战车营。
李鸿飞的战车营,作为第二梯队,清军火炮根本够不着,只能用骑兵冲击,之后阿济格甚至打算下令全军前移,将火炮推进到明军战车营的打击范围,一步步蚕食对面的明军。
然而骑兵刚刚跑起来,对面的“陷马坑”却忽然冒出大量军队,阿济格通过望远镜,甚至看到了不下五十座,加装了三脚架的弗朗机铳。
对于弗朗机铳,阿济格曾听多铎提起过,扬州南门一战,五百戚家军就是依靠这种弗朗机铳,硬生生压制住了博洛的一万五千骁骑营。
由于阿济格之后便南下,所以并不知道,扬州一战,不是戚家军所为,而之前的凤台山一役,又是在夜间进行,孔有德虽然提及过,明军有一种威力强大,且射速极快的火器。
但阿济格并未太过在意,还以为当时天黑,孔有德的骑兵怯战,故而找的推脱理由。
不过如今看来,凤台山之战,阻挡骑兵冲锋的,多半就是这种新式“弗朗机铳”,而眼前这支军队,很有可能就是“戚家军”。
然而骑兵已经冲起来,现在命令撤回,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对面“陷马坑”中的明军,也发动了还击,不仅如此,先前只开了五炮的明军火炮部队,这次也全线开火。
在这三公里的阵线上,五百多门大小火炮齐射,第一次真正让清军,感受到了山崩地裂。
其实早期的清朝,也是非常崇尚火炮的,就算是清朝中后期,全面禁止了火铳之类的轻型火器,但红夷大炮这类大威力武器,却始终伴随着清军,走过了两百多年。
然而崇尚火炮的清军,竟然第一次在火炮数量上,输给了明朝军队。
清军的火炮,清一色装备的射程远,威力大的红夷大炮,足足有四百门之多。
李鸿飞的苏州新军,没有清军那般财大气粗,红夷大炮仅有五十门左右,就算是中型,或大型弗朗机火炮,也只有两百门左右。
但质量不够,就用数量凑,李鸿飞另辟蹊径,给炮队装备了大量虎蹲炮。
虎蹲炮,以前在戚继光军中最常见,此炮首尾2尺长,周身加了7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36斤一个人就能扛起,看起来虎虎生威,煞是威风。
发射之前,须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每次发射可装填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轰声如雷,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野战,轰击倭寇密集的作战队形,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
在后期的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的军队里,每500人就装备了3门虎蹲炮。
连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倭寇,都抵挡不住这种火炮的密集轰炸,李鸿飞就不相信,清军的骑兵,真就那么不怕死!
在李鸿飞看来,虎蹲炮属于前装炮,可以大仰角发射,并能大量装备下层部队,倒也与如今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射程近没关系,李鸿飞又不打算与清军进行炮战,只要能压制住阵前的敌军就行。
于是炮队分梯次列装,虎蹲炮甚至越过了战车营,直接装备在战壕之中,这样的距离,即使只能打出五六百米远,那也能覆盖到前沿阵地两百多米处了。
冲锋的清军骑兵,遭遇了一轮炮火的猛烈清洗,当场死伤一千多人,不过火炮的袭击也止步于此,骑兵速度已经冲了起来,以如今火炮的填装速度,根本来不及发射第二轮。
以前骑兵冲击炮阵的时候,都是用这种一鼓作气的战术,简直屡试不爽。
然而“屡试不爽”的骑兵冲锋,这次真就“不爽”了,好不容易冲过了火炮的覆盖范围,接近前沿一百五十米左右,“陷马坑”中的明军,却发动了攻击。
那种架着三脚架的弗朗机铳,简直是骑兵的噩梦,一枪下去,正面三十米宽度,基本没有死角。
“再散开!”有骑兵将领大声吼道。
为了避免火铳兵的密集火力,骑兵之间已经尽量散开了,然而整个平原只有三公里宽,两万骑兵,又能分散到哪里去?
三十米的宽度,最少有五六名骑兵,弗朗机铳一枪之下,起码能打倒三四名,无论是射中人,或者射中马,在这高速驰骋的战马上,满清骑兵不死也得残废。
最关键的是,这种火器射速奇快,从进入射程后打出第一轮,到骑兵还没冲入阵前,对方又打出了第二轮。
清兵大多使用蒙古马,这种战马耐力强,速度并不算太快,全速奔跑下,一秒钟能跑12米相当于四十三公里每小时就很不错了。
而弗朗机铳的射速为,每分钟六至八发每十秒就能打出一轮,它的有效射程为180米,这样的距离下,对付骑兵,足以打出两轮齐射。
李鸿飞在一线阵地,安置了三个主力团,每团标准配备六十座弗朗机铳,一百八十门弗朗机铳,防守三公里的宽度,等于相隔每十六米,就有一座弗朗机铳,交替射击之下,足以在清军骑兵冲锋的这段时间内,对前方三十米区域,进行四次齐射。
虽然没有当初扬州那五百人的火力打击密度,但是配合燧发枪,手榴弹之类的辅助武器,清军骑兵根本难以越过这道防线。
一番僵持之下,明军的火炮再次填装完毕,新一轮的齐射,又令清军损失惨重,不得不遗憾地撤回去。
“原来这陷马坑,还有如此作用!”阿济格发现了战壕的用处。
明军的“陷马坑”不仅能躲避火炮的轰击,甚至在明军战斗时,因为身体大半藏匿于“坑”中暴露的区域太少,以至于清军骑射准头大大降低,使得骑射优势荡然无存。
不过这个学费太昂贵了,不到一刻钟的接触战,清军就损失了三千骑兵,这其中主要是明军的两次火炮齐射,以及弗朗机铳的快速射击能力。
在阿济格看来,这两样东西不打掉,接下来清军将寸步难行。
“命令炮队前移两百步260米左右,不间断压制明军前锋炮阵,另外孔有德,你领一万汉军正红旗骑兵,作为前锋,冲击敌军阵营。镶白旗都统准塔,率领两万骑兵策应,一旦冲破敌军陷马坑,则全军掩杀!”阿济格改变了战术。
清军炮火有射程优势,用炮兵压制炮兵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阿济格也不傻,只下令将火炮推进两百六十米左右,毕竟明军也有红夷大炮,而且再往前,火炮部队距离明军的“陷马坑”只有不到一千米了。
这“陷马坑”太过诡异,炮弹打过去,根本伤不到里面的士兵,谁知道明军会不会藏匿远程火炮于其中,万一明军发动远程火炮轰击清军炮阵,这种只能挨打,没法还击的窘境,阿济格不愿意再尝试了。
他现在要压制的,是那种射程短的虎蹲炮,只要将这种虎蹲炮赶出阵前五百米,那么在两军胶着后,虎蹲炮定然没法发威。
一旦限制了虎蹲炮的施展,明军剩余的两百多门火炮,威力将大大降低,随后再派出汉人骑兵冲阵,消耗明军的火器,只等双方精疲力尽,阿济格的镶白旗,将快速从后方杀入,一举拿下明军前沿阵地。
阿济格的想法不错,以炮兵压制炮兵,降低明军火力输出,又让汉人充当敢死队,消耗明军步兵的武器弹药,最后再派自己的嫡系部队,雷霆出击,捡现成的。
然而
“清军炮队在前移,目测最大射程,已经覆盖到了虎蹲炮区域,虎蹲炮团全体转移,朝前沿阵地挺近。”负责虎蹲炮团的团长,快速下达命令。
苏州的军事指挥人员,不仅对各种武器参数,了如指掌,更是对现场距离的测算,也很有一套。
因此,在布置防线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前线战壕纵深设计为五百米,如此一来,明军的大中型火炮,即使架设在战壕后方,也能有效覆盖阵地前放两三百米区域。
而清军若是敢将火炮推至阵前一千米之内,清军的火炮最大射程,只有1800米,要想攻击明军后方的炮阵,就必须推进到足够的射程范围那么明军将会把火炮全部推进战壕,跟清军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炮战。
战壕与平地对决,怎么算明军都不吃亏。
所以清军的火炮大队刚刚开拔,明军这边就知道了它们的射击范围。
原本想引诱清军炮队抵近射击,结果阿济格不上当,刚好停留在了前沿阵地一千两百米左右,这个距离,即使将弗朗机重炮,推进到前沿阵地,也够不着对方,至于红夷大炮,太过笨重,不在考虑范围内。
………………………………
第一零五章敌营特战
既然诱敌计划失败,那么虎蹲炮,也就只好继续履行它步兵利器的职责了。
阿济格最初的想法,是用火炮覆盖虎蹲炮架设区域,甚至要求炮队连续压制,使其无法有效射击,为冲锋的骑兵争取时间。
结果明军的虎蹲炮不退反进,直接架设到了前沿阵地,这简直是智商碾压
人家虎蹲炮不过三十多斤,转移起来,比你那重达几吨的红夷大炮方便太多了,而且明军有战壕优势,猫在战壕里,你们火炮又有多大作用?
至于轰击前沿阵地,除非清军不想派骑兵拿下这些阵地了,步炮协同,以如今军队的水平,以及炮弹的落点的准度,还真没法做到。
清军这边红夷大炮还没架设完毕,虎蹲炮就已经在前沿阵地布设到位了。
最终结果不言而喻,这次骑兵距离明军阵前还有四百米,就遭到一顿炮火猛揍,由于战马还没冲起来,队伍也没散开,结果损失比第一次更严重,这还有得打吗?
甚至连前沿的步兵,都往后退了五百米左右,才稳住阵线。
毕竟虎蹲炮能够前移,鬼知道那些红夷大炮,弗朗机炮,会不会也推到“陷马坑”中?
连续冲锋了两次,阿济格只能接受事实,这古怪的“陷马坑”不是清军目前能攻破的。
既然正面无法突破,那就选择从侧翼夹击,至少进攻侧翼,不用面对那古怪的“陷马坑”了。
随后清军集中火炮,猛轰明军右翼,之后更是派出骑兵冲锋,企图从右翼突破。
而清军的步兵也没闲着,派出大量弓箭手,从左翼登山,依托丛林树木做掩护,与张超的二师进行对射。
李鸿飞早就防着对方这一手,郭胜的一师虽然调走了炮兵,但还有七千五百人左右的火器兵,再加上一万多步军,居高临下,倒也与清军骑兵打得不分上下。
而左翼更不用说,阿济格担心满人将士损失过多,将攻山的任务交给了汉军正红旗,面对山上的枪林弹雨,汉军上下只顾着磨洋工,哪里肯死命冲锋。
战斗从巳时初上午九点一直打到酉时过后19点之后天色变暗,清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无奈之下,阿济格只能下令,全军后撤五里扎营,等待明日继续进攻。
夜晚来临,双方鏖战了一整日的士兵,都开始轮流换班休息,为了防止敌军夜间偷袭,双方都在营地周围,燃起了大火,将整个雨花台地区给照亮。
虽然两军距离极近,不适合使用先前的游击战骚扰战术李鸿飞的部队可是全员上阵,更需要好好休息,但斥候袭杀,防止敌人刺探军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两边的斥候队,都不约而同地前出阵营四五里,有时候两方斥候撞到一起,也不打招呼,直接抽刀子上。
所以尽管夜已深,两军主力没有继续开战,但坐落在两军中间的,各个大小山头,杀戮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一点也不平静。
从各地赶来协防南京的那些江湖豪侠,此刻总算有了用武之地,论单兵战斗力,江湖侠客,可比清军的斥候强了不少,所以这斥候之间的较量,明军方面再次占据上风。
寅时凌晨3点5点是人一天之中最困的时刻,这时清军大营深处,汉军某部所驻守的山上,一堆无人注意的杂草中,陆续蹿出五十多名黑衣人。
“刘队,这次我们运气不错,清军的炮队,距离此处不到三里,速度快的话,一个时辰就能搞定了。”有黑衣人笑着说道。
“就是,清军估计想破脑袋,都不知道,我们早已进入他们营地深处了。”另一人附和道。
“行了,赶紧干完活,说不定回去还能洗个热水澡,好好补一觉,这鬼地方待了一整日,浑身难受死了。”队长刘金沂,也觉得这次任务很轻松,竟然没有反驳队员们的话。
如今可是两军战斗最紧要的关头,来往的道路都已设置哨卡,这些特战队员,又是如何进入清军大营深处的呢?
原来这是李鸿飞的计策之一,在开战之前,李鸿飞就以料定,清军在没有办法破解战壕之前,定然难以前进。
所以让特战队员提前埋伏在,对方可能安营扎寨的地方。
白天战斗的时候,清军的心思全都在前线战场上,哪有时间管后方山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