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644-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改造的数量太少,他也不清楚,能否与清军水师相抗衡。

    “应该够了,这批战船如果性能真如资料上所记载那般,在战场上,绝对能以一当十,若是驸马爷不介意,我愿意亲自当这支舰队的指挥官!”郑成功毛遂自荐道。

    这可是新型战船的首秀,他已经看到了这批战船,在未来战场上的地位,成为首位指挥新式战船的将军,那是多大的荣誉。

    “行,没问题!国姓爷愿意,随时可以带人去宝山造船厂,接收这批战船!”李鸿飞当即拍板道。

    原本李鸿飞心里的最佳指挥官是施琅,那可是历史名人,著名的水师将领。

    不过郑成功也不差,是个连荷兰人都敢硬钢的主。

    而且郑成功有一句话说得好,新式战舰,在如今的战场上,绝对能以一当十。

    当海军发展到蒸汽时代后,军舰的吨位,以及军舰的火炮口径,往往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蚁多咬死象”这样的谚语,并不适用于海军,甚至装备精良的陆军,都不是依靠人数,就能堆死的。

    此时的吴三桂,就深深体会到了,大象就是大象,并不是“蚂蚁”能轻松咬死的

    吴三桂在抵达岳阳后,一直都在城内积极构筑防御工事,坚守不出。

    可他不想主动出击,不代表别人不想打啊!

    代善抵达武汉后,第一件事是命令豪格东进赤壁,随时准备渡江。

    第二件事,则是命令岳阳的吴三桂,主动朝驻守赤壁南岸的明军发起进攻,打乱明军的阵脚,给渡江部队创造战机。

    吴三桂不敢抗命,只能亲自率领五万步骑,朝着史德威的先头部队,大明国防军第五师,发起了猛攻。

    南明新军进行改革后,但凡师以上的编制,已经具备了独立性,也就是说,师以上的单位,都是国防部亲自下达任命的,整个南明永远不会有重复的师级编制,最早的一、二、三师予以保留,之后的师继续延续四、五、六

    同样,军级编制也是如此,李鸿飞占了便宜,获得了一、二、三军的编制,戚红英的第二集团军,则是第四至第六军,剩下的以此类推。

    如今南明三十五万陆军部队,编制同样达到了三十个师,十个军的规模,从序号方面来说,国防军第五师,算得上是最早组建的那一批部队了。

    第五师属于史德威的嫡系部队,其中有一千多人,更是在扬州从几万清军之中,杀出重围的士兵。

    这批人对热武器的理解,比一般的新军更为透彻,而且拥有十分丰富的战斗经验,属于第三军的王牌部队。

    恰巧吴三桂为了打出士气,派出的竟然也是王牌部队,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关宁铁骑,这次是倾巢而出了。

    王牌对王牌,这是一场硬仗!

    对于火器,关宁铁骑并不陌生,他们在北方与满清作战之时,同样也装备了大量火铳,虽然如今没有继续使用火器了,但吴三桂很清楚火器的优点跟缺点。

    要想战胜对手,首先你得了解对手,吴三桂自认为对火器的了解很到位,同时也知道,如今明军的火器,在射程跟射速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所以想要战胜对手,就必须在人数上,超过对手。

    说白了,就是拿人命填,依靠前赴后继的连续进攻,一点点拉近两军的距离,只要变成白刃战,骑兵就有足够的胜算。

    吴三桂很聪明,不仅仅是投机倒把的小聪明,同样在军事指挥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看待问题也是一针见血,比如当初对李自成围攻北京的那场战役,他若不是看出明朝气数将近,也不会故意拖延行军速度了。

    要说他唯一缺乏的,或许就是拼搏精神了,大半辈子都是小心翼翼,游走在几大势力边缘,永远的墙头草,从来不敢真真正正拼一把。

    好吧,话题扯远了,吴三桂明白全火器部队的弱点,想要集结重兵,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顺便证明他平西王的存在。

    这次进攻,吴三桂选在了夜幕即将降临之际,五万骑兵快速出城,人口衔竹马衔枚,即使夜幕降临也没有燃起哪怕一支火把,趁着朦胧的月色,直奔城外八十里处的南明第五师营地。

    吴三桂吸取了阿济格跟多铎的教训,并未将火炮当成主要攻击手段,在他看来,骑兵就是利用速度取胜,配合火炮作战,根本就是在拖累骑兵的机动能力。

    同时,夜战,也是对付全火器军队的有效手段,黑夜中,火器的准度直线下降,再配合骑兵冲锋的速度,很容易突破敌军的阵营。

    然而,想法确实不错,但南明的新军,同样不是吃素的,尤其是以防守著称的史德威第三军。

    无论任何时刻,第五师的哨兵,都前出营地十里左右,这样一来,有效地防止了敌军偷袭,即便是面对骑兵,第五师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当吴三桂的大军,偷偷接近第五军营地十里左右之际,一发耀眼的信号弹,直射天际,很快让他明白,偷袭的意图暴露了。

    “启禀王爷,发射信号弹的区域,地形复杂,此时又是深夜,怕是难以抓住对方。”派出去的斥候回来禀报道。

    “算了,杀敌要紧,虽然行踪已经暴露,但好在我们距离敌军营地不足十里,大家加把劲,快速冲杀过去,灭了这伙敌军,我亲自向大贝勒代善替各位请功!”吴三桂也不纠结暗哨了,直接让手下抓紧时间进攻。

    其实隐约间,吴三桂已然感觉到,这次战斗估计有点悬了。

    别看此时他们距离敌营仅仅不到十里,可骑兵一路紧急行军,战马早已吃不消了,吴三桂原本的打算,就是在这里先歇歇脚,然后一鼓作气,冲入敌军阵营。

    然而他们还没停下,就被明军发现,这时候若是进攻,人疲马乏之下,战斗力将大打折扣,可若按照原计划休息,等明军有了充足准备,将更加不好打了。

    李鸿飞当初下死命令,将暗哨规定在军营十里开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十里的路程,即使全力冲刺的骑兵,也需要一刻钟左右,而一刻钟,足够让手下这些,经过无数次紧急集合的全火器部队,快速投入战场。

    滴滴滴

    紧急集合的号声快速传遍整个营地,第五师的官兵,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穿好衣物,拿起营房旁边的枪支,冲入校场,速度快而不乱,井然有序,一看就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待全军集合完毕,时间才仅仅过去三分钟。

    各大营地的部队都在集结,师属指挥部,几名团长也快速到位,等待师长的指令。

    “前方暗哨传来信号,有敌军骑兵趁夜朝我军行进,具体数目尚不清楚,各团按照事先商议的战术进行阻击,不管敌军数量有多少,先打了再说!”师长季东明霸气地说道。

    暗哨发射信号弹,是有严格规定的,敌军若是派遣的步兵,暗哨完全可以快速派人,骑马回来传递消息,以便于明军进行有效部署。

    只有事态紧急,连暗哨都来不及回禀的情况下,才使用信号弹传递,这样一来,双方都知道自己暴露了,说起来还是明军吃亏不少。

    所以这时候不管对方来了多少军队,反正撤退已经来不及了,第五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与敌人硬碰硬。
………………………………

第一三九章夜战(上)

    明军斥候,对于满清各地的驻军情况跟兵种,还是调查得比较清楚的,否则也不敢轻易将一个师,摆在前出位置。

    而且史德威料定吴三桂不敢全军出击,八十里的路程,也就骑兵能做到出其不意,一旦有步兵拖慢行程,第五师只需要坚守一天时间,届时驻守赤壁的援军就能抵达。

    岳阳城墙坚固不宜强攻,可是野外作战,明军四万全火器部队,并不惧怕岳阳的十五万降兵,况且大明水师就驻守在赤壁,随时能抽调黄德功的部队,前往岳阳支援。

    一旦打成胶着状态,吴三桂必败无疑。

    未言胜,先言败,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岳阳的守军,失败的几率太高了,至于牺牲自己的部队,扰乱明军部署,为渡江清军争取机会,吴三桂才不会有这么高的觉悟。

    他是没有地盘的降将,手下的将士,就是他的全部底牌,怎么可能轻易打出去?

    这也是吴三桂为何只派遣骑兵进攻的主要原因,骑兵机动能力强,即使打不过,还能安全退回岳阳,不至于损失惨重。

    明军前出十里的暗哨,令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失去了先机,双方重回同一起跑线。

    第五师前营的三个团,迅速进入阻击阵地,拒马、战壕、绊马索、陷马坑、弗朗机铳、虎蹲炮、神机火箭

    一切能有效阻挡骑兵冲锋的武器,被快速运往前线。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蹄声,随着骑兵越来越近,大地开始震颤起来,虽然还是不清楚敌军具体数量,但敌军知道自己暴露的情况下,还敢继续发动进攻,想必来的应该是主力部队。

    前线联合作战指挥部内,一名团长看着远处一眼望不到头的火把吴三桂知道暴露后,点亮了火把照明,以便快速找到明军营地,忍不住感叹道:“我滴乖乖!这得有多少骑兵,听闻整个岳阳,也不到六万骑兵,这次不会全派过来了吧!”

    “怎么,邱团长害怕了?”师长季东明笑着说道。

    “我怕什么,当年凭借大刀长矛,与郭军长联手,三千人马冲击满清近五万大军,尚且能杀伤敌军上万,如今我军兵强马壮,区区关宁铁骑,又有何惧?他吴三桂要是有胆,就将主攻方向,放在我的一团,手下兄弟正愁没有战功可捡呢!”团长邱远山一脸不在意地说道。

    看来他也是,当年从扬州突围出来的老兵了。

    “说得不错,咱们如今兵强马壮,怕这区区降将作甚!就像李大人说的那般,咱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此次吴三桂主动出击,在战略上已经落了下乘,只要我们能顶住头几波攻势,那么吴三桂必败无疑!”季东明引用李鸿飞的话语,给手下将领打气。

    好吧,李鸿飞的这句至理名言,也是剽窃的后世伟人话语,虽然只有短短十几个字,却对南明组建的新军,起到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比如此次南征,就是出于对今后的战略考虑,满清经过南下、西征,连续四年不间断的战役,再加上不断征兵,国库早已空虚,这次为了筹措军饷,连当初入关时,为了稳定军心,承诺的“永不加赋”,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比明朝更加繁重的赋税,令北方民不聊生,老百姓闹得越来越凶,常年的战争,也让满清将士疲惫不堪,李鸿飞主动打这场西征战役,就是要做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江以南的三十万清军,李鸿飞是志在必得,而长江以北,则是尽量能磨多少算多少,只要满清兵力损失惨重,到时候为了保证对南明的绝对兵力优势,满清定然会再次大肆征兵。

    这样一来,很快满清朝廷就会重蹈明朝覆辙,而且更重要的是,满清可没有明朝的根基,中原近三百年接受明朝统治,老百姓一时半会儿,根本不可能倒向满清。

    南京保卫战的胜利,再次奠定了大明正统地位,同时也让满清开始走下坡路,只要再将满清拖上个一两年,满清必败无疑。

    好吧,战略方面扯得太远了,视线还是转回眼前这场,步兵对抗骑兵的战斗上来。

    季东明的意思是顶住对方几波攻势,最好能拖延到天亮,这样全火器部队,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

    然而吴三桂也不傻,根本不准备进行添油战术,一上来就投入了三万骑兵,朝着明军营地五里多宽的正面防守区域,发起了总攻。

    邱远山也不知是乌鸦嘴,还是运气太好,吴三桂的三万骑兵,竟然有两万,朝着他们一团阵地发起了冲锋。

    其实倒不是吴三桂欺负人,邱远山的一团阵地,位于整个营地正中央,而且防守左右的二、三团,都有小土丘掩护,多少能减缓骑兵的速度。

    只有一团地势平坦,非常适合骑兵冲锋,吴三桂不主攻邱远山团,那就真是脑子有病了。

    “他娘的,全往劳资这边来,欺负劳资兵少是不是,大不了不过了!传我命令:把预备队三营,团部警卫连,所有能拿武器的士兵,全都给我调上去!”邱远山命令完毕,抄起桌上的转轮手枪,在两名警卫员的保护下,亲自去往了前线。

    吴三桂不按常理出牌,导致邱远山也不敢再留预备队,双方刚一交战,便直接打成了决战。

    “团长说了,是能拿武器的士兵,你们炊事班的菜刀勺子能有多大作用,还是乖乖留在后方,等我们凯旋而归吧!”

    所有一团留下的预备队,都在往前线赶,包括炊事班也不例外,不过一群背着炒菜锅,拿着菜刀、锅铲的伙夫,还是被同行的一名年轻士兵拦住。

    虽然一团缺乏战斗人员,但也用不着一群伙夫上前线,在这些士兵看来,没有火器,如何能对付骑兵?

    难不成真用菜刀砍人?

    “炊事班算不算一团的士兵?”领头的炊事班老班长,出言反驳道。

    “这可是这菜刀,勺子,不算武器啊!”那名士兵反驳道。

    “小伙子,瞧不起我们炊事班?信不信我用勺子敲你!”老班长一言不合就要揍人。

    “那个,小兄弟啊,你就让我们上前线吧,我们炊事班的人,常年颠勺,手腕力气够大,可以帮忙投掷手榴弹啊!”另一名炊事班人员,极力证明他们炊事班的优势。

    “对了,小兄弟是哪个连队的,只要让我们上战场,以后打菜,我给你多打一勺。”

    一名拿着勺子的炊事员,为了上战场,已经开始“行贿”了。

    或许是被这群伙夫感动,或许是没时间跟这些人继续闲扯,又或许这名士兵,真的被多加菜的诱惑给吸引,士兵想了想,终于同意道:“上前线可以,但你们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千万别擅自行动!”

    “行行行,没问题。”

    “小伙子,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的长官,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

    “”

    一众炊事员知道可以上前线后,纷纷拍起了这名士兵的马屁。

    这名年轻士兵,当初是从北方逃难过来,为了混口饭吃,才选择的当兵,如今已入伍两年,要不是年龄太加上目不识丁,两年从军生涯,现在至少也是个班长了。

    不过这都没关系,现在炊事班有几十号人跟着他,这可是排长的待遇,第一次领导几十名士兵,瞬间便让这名年轻士兵,感觉到了满足,同时不知不觉中,他心里升起了一股责任感

    作为“新晋排长”的年轻战士,开始履行起了排长职责,首先就是给自己手下的士兵弄武器,开什么玩笑,总不能真让一群拿着菜刀的家伙,去战场上杀敌吧。

    两个多月的战争,要说没有多余火器,那是不可能的,只是那些火器,都留在后方师属军需队,小战士所在的前线营部军需队,只有报废的燧发枪,以及大量子弹与手榴弹。

    “这里有挺弗朗机铳,虽然没了三脚架,射速可能有点慢,但好歹能用,来两个手脚麻利的把它抬走,剩下的人,一人搬一箱手榴弹,到了前线听我命令,让你们投,你们就投。”小战士指挥道。

    翻遍了整个军需库,也只找到一挺半废的弗朗机铳,小战士听到前方炮声隆隆,喊杀震天,知道不能再逗留,开始命令所有人往前线赶。

    前线战斗已经进入胶着,尤其是一团阵地,吴三桂的骑兵,已经突破了拒马、绊马索等区域,甚至有的地方,被关宁铁骑突进到了阵地前沿三十米处,连绵不绝的手榴弹爆炸,预示着前沿阵地,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调炮团,神机火箭营,给我全力轰击一团前沿阵地,敌军骑兵不撤,我军火炮不停!另外,让五团别留守了,往一团阵地移动,随时准备支援一团。”季东明在指挥部发号施令。

    第五师的驻地,依山靠水,东面大后方是一座高山,事不可为的时候,可以全军退上山,固守待援。

    北面是长江,吴三桂的骑兵不可能涉水而来。

    西面作为正面战场,第五师摆下了四个团一、二、三团以及炮团

    南面作为侧翼,虽然地势险要,但还是放了一个团第五师第四团在南面,防止敌人从侧翼袭击。

    所以如今第五师唯一的预备队,就只有第五团,以及师属警卫营了。

    吴三桂一开始就投入一多半的兵力,季东明也只能拿出预备队,随时填补缺口。

    炮团与神机火箭营的火力支援,及时挽救了第一团那快要崩溃的防线。

    第一团的虎蹲炮虽然厉害,却远比不了陆军的野战炮,哪怕这批后装野战炮,还是使用火绳点火装置,但使用了新式开花弹后,其射程与杀伤力,足以令关宁铁骑心惊胆战。

    1500米的最大射程,已经超越了同时代所有后装炮,甚至比一般的中口径前装红夷大炮,也不逞多让清军大口径红夷大炮,最大射程为1900米,南明前装岸防炮,也仅有2300米。

    而且明军后装火炮,使用了触发引信的新式开花弹,使得有效杀伤范围,扩大到方圆二十至五十米,其效果丝毫不比散弹差多少。

    由于夜间战斗,大家都看不清楚周围的情况,许多人下意识地,想要往亮光方向凑,于是不知不觉间,吴三桂的骑兵,大多都聚集在了一起,根本就没有分散开来。

    结果在炮团近百门火炮的齐射之下,有将近八百多骑兵,死在了第一轮炮击之中。

    炮击刚刚过去,关宁铁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大波火光,再次从第五师阵营飞出。

    “神机火箭!”

    一名骑兵惊恐地盯着那些,即将飞向自己的火光,大声吼道。

    经过十几次实战检验,足以证明神机火箭就是骑兵的克星,尤其是在黑夜之中,不仅爆炸声能惊扰战马,爆炸瞬间造成的强烈火光,更能刺激战马的眼睛,使其狂躁不安。

    即使清军这些年不断对战马,进行各种抗干扰训练,但那也只能强化战马的听觉,却无法令战马的视觉,对强光进行免疫。

    所以当明军“万箭齐发”过后,爆炸区域的战马,开始发疯了

    “传令下去,杀马!”吴三桂冷漠地说道。

    对于发疯的战马,清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这些战马冲乱自己阵脚之时,将其斩杀。

    “王爷,敌军火器凶猛,弟兄们攻不进去啊!”一旁的副将诉苦道。

    三万骑兵的进攻,到现在才刚刚过去一刻钟左右,损失已经超过四千,却任然无法突入敌军阵地,有人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

    “再派一万骑兵上去,明军的大威力火器是有发射间隙的,大家要抓住机会,趁着间隙发起攻击,只要能撕开一道缺口,那我军就胜利在望了。”吴三桂再次派出一万骑兵,并出言鼓舞士气。
………………………………

第一四零章夜战(下)

    随着吴三桂的命令,阵营中再次分出了一万骑兵,朝着明军第五师的阵地发起了冲锋,要不是正面战场只有那么大,摆不下吴三桂的五万骑兵,他甚至想将所有部队全都投入进去。

    明明对方仅有一万多人的军队,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令己方损失惨重,吴三桂彻底恼了,哪怕为了面子,他也不可能现在就撤兵,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再次增加一万骑兵,令第五师压力更大,尤其是邱远山的第一团,前沿阵地五十米处,几乎堆满了敌人的尸体。

    好在神机火箭点燃了部分战场,使得明军火器准度提升不少,关宁铁骑短时间内,还无法突破一团的防线。

    “利用尸体作掩护,下马步战!”

    不少骑兵发现了明军战壕的用处,骑兵目标太大,尤其是战马,哪怕在黑夜,都容易被火器所伤。

    现在挖掘战壕肯定不现实,好在前方有大量战马尸体作掩护,五十米距离,完全可以下马让弓箭手进行对射。

    连续行军八十余里,关宁铁骑的战马早已吃不消,不少战马甚至开始口吐白沫,这时候继续使用骑兵冲锋,真的很难冲破明军防线,倒不如利用人数优势,与明军进行对射,先消耗对方一部分兵力,等到战马休息得差不多了,再一鼓作气冲破明军防线。

    无论关宁铁骑的战术如何改变,第五师始终以不变应万变,就是缩在战壕里不出去,利用排枪阵跟手榴弹,射杀近处的敌人,利用野战炮,消灭远处的骑兵。

    当然了,关宁铁骑改变战术后,第五师的人员伤亡急剧增加,之前关宁铁骑是一鼓作气,想要冲到近前展开白刃战,所以近两百米的距离,第五师将士可以放手搏杀。

    如今变成了远程对射,弓箭的射击频率,要远远高于燧发枪,加上双方兵力对比,明军第五师明显要吃亏不少

    炮团的齐射还在继续,平均两分钟三轮的发射频率,让冲锋之中的关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