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乃是武将夺权的有名典故。
李鸿飞如今掌握大明过半军队,又费尽心思发动了青山兵变(控制朱由检的地址,就在南京与扬州交界的青山镇水域),却不敢登基当皇帝,这让戚红英十分鄙视。
她觉得李鸿飞是有贼心没贼胆,搞成现在这局面,反而留下了一大堆隐患,皇室问题不彻底解决,将来造成内乱,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曹操虽然权倾朝野,然而却没有称帝的气魄,因此惹出三国无尽战火,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大汉王朝之后,足足历经了五百年之久,才出现大唐盛世。
而赵匡胤不同,他有足够魄力,直接黄袍加身,使得唐灭仅仅五十三年,华夏大地再度恢复统一。
可以说没有赵匡胤的果断,陷入五代十国混乱的华夏,根本挡不住契丹人(后来的辽国)。
李鸿飞本有两个选择,但却偏偏选择了最危险的一个,一旦大明因此分裂,满清真有可能东山再起。
“放心吧,曹操的教训我会吸取,不会出现刘皇叔的!至于朱家江山虚名而已,要不要都无所谓。”李鸿飞说道。
别说如今的皇亲国戚早就被朱由检剥夺了所有兵权,就算给他们时间招兵买马,凭那些个连满清都干不过的草包,李鸿飞还真不惧怕。
李鸿飞如今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新的制度,等到整个大明百姓都习惯了这套制度,谁还愿意为了皇权去拼命?
对此李鸿飞有很大的信心,纵观历史,只有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没有听说过从封建社会倒退到奴隶社会去的。
君主立宪制制,即使在后世都盛行,所以这并非是偶然。
“行,既然你心里有数,我也不好在多说什么,反正我今天来,主要是为了辞官的,不仅是我,我堂哥戚志丰,包括所有戚家族人,集体请辞!”戚红英忽然说道。
之前她就有这个打算,不管李鸿飞是选择黄袍加身,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戚红英都不打算让戚家参与这件事,她不愿给先祖戚继光将军抹黑。
之所以跟李鸿飞聊了这么久的题外话,其实戚红英心里还是希望李鸿飞,能在如今这个位置坐稳。
女人的心思,有时候真的很难猜。
“堂妹,你这是做什么?我什么时候答应辞官了?”戚志丰不满戚红英为他做主。
他冒着遗臭万年的危险,答应与李鸿飞联合发动兵变,自然不是只为了做好人,如今到了摘果子的时候,说放弃就放弃,这根本不可能。
“堂哥,你知道这一路北上,那些老百姓都是怎么说我们戚家的吗?我戚家军是抵御外辱的军队,不是某些人的走狗,爪牙!”戚红英大声说道。
看来李鸿飞一系列的大动作,确实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那些怀恨在心的人,知道攻击李鸿飞没多大用(脸皮厚不怕流言蜚语),转而攻击起了戚家军。
“别说了,你要辞官我现在就批准,不过戚志丰,甚至是戚家其余将领,我一个也不会批!”李鸿飞说道。
戚红英确实不适合在军中任职,主要是她战功太彪悍,一般职务说不过去,而太高的职务,又容易给下面一应男军官造成压力,所以借此让对方主动辞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戚家一众将领,李鸿飞说什么都不会放走,火器部队的指挥官,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尤其是戚家这种最早进行全火器换装,并参与过大量实战的军官。
“你李鸿飞你就是个混蛋!”戚红英说不过,只能开骂。
她心里很委屈,凭什么单单就答应她的辞官,难道她是所有戚家军中最差的那一个?
好吧,女人就是这样,比如恋人吵架时,女方十分坚定地说要分手,然后男方想也没想便答应,这反而让女方心里会胡思乱想,认为是不是对方早就想说这番话了。
“谢谢夸奖,还有,我从未将戚家军当成走狗或者爪牙,这天下也不是他朱家一姓之天下,军队不仅要抵御外辱,还得为天下百姓请命。”李鸿飞厚着脸皮说道。
军队不涉政,一直是李鸿飞在反复提倡的,结果此次政变,李鸿飞却调动了大明过半的军队,最后到了他口中,却被说成为民请命,脸皮确实够厚。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朱由检如果不动杀心,李鸿飞还真不愿意惹一身骚。
“或许你是对的,希望你能说到做到。”戚红英说完,转身离去。
“丞相大人,舍妹脾气太冲,还望大人见谅,这辞官一事,我会尽力劝说,还请大人给舍妹一次机会。”见戚红英离开,一旁的戚志丰赶紧上前求情。
“不必了,她不适合入朝为官,况且你难道想看着你妹妹,就这样单身一辈子吗?”李鸿飞笑着说道。
“额什么意思?”戚志丰不解。
“她的官衔太高,气场太强大,试问有谁敢娶这样的女人?”李鸿飞解释道。
一旁的郭胜听闻,对李鸿飞的解释深表赞同。
有些人是有贼心没贼胆,有些人则纯粹将戚红英当成了战友跟哥们儿。
“丞相大人,既然事情解决了,那下官就先告退了。”
见戚红英离开,而且聊天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八卦,李定国待不下去了。
“我说过多少次了,非正式场合,大家直呼其名便可,哪来那么多讲究?”李鸿飞不悦道。
权力越大,下面的人越发谨小慎微,这是李鸿飞不希望看到的,要不是如今刚刚接手朝政,难以抽身,他恨不得去京城各地走访一遍,做一番“亲民”举动。
“知道了,梦回老弟,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国防部还有公务要处理呢。”李定国改口倒是挺快。
“等等,既然都来了,能不能先给我说说,你们对军队的改组问题,也好让我心里提前有个数。”李鸿飞说道。
军队改组,无非就是将军队的职能进行细化,并进一步拟定各个军种的数量,以便国防部今后向国会申请军费。
按照李定国的初步规划,大明国防军常备军队,规模大约在67万左右,其中战兵(野战军)约30万,守兵(武警)约25万,水师约12万。
大明境内已经没有大的战事,保持三十万野战军完全够用。
京畿重地驻守一个集团军,辽东边关驻守一个集团军,西北地区再来一个集团军,刚好防住整个大明边关。
这三十万野战军,将配备整个大明最好的武器装备,所有军官也是南京军事学院优秀学员,以保证战争爆发时,能打出大明最强战力
而二十五万守军,则分摊到全国州县,平均一个州不到五千人,这样的部队,基本都是以团为作战单位了。
这样的分配方式,使得朝廷能顺利取消一多半军以上的番号,到时候那些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手上的部队,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师。
此举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守军的武器配备方面,由于属于二线部队,除部分大中型城市外,基本都只能使用野战军淘汰下来的装备。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或许比不上野战军,但对付地方土匪,还是绰绰有余。
水师方面,李定国完全采取李鸿飞的提议,将其独立出去,划分为北洋水师舰队,以及南洋水师舰队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176章忘了一个兵种
,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644最新章节!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的华夏海军。
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
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楼船和400艘运粮漕船。
这些船只之中,大约有30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然而这样一支无敌舰队,却在两百年之后,衰败成为一支近海护卫队。
这与华夏古代地缘政治思想,造成的两个致命弱点,不无关系。
第一,缺乏海权观念,是典型的大陆性地缘政治观。
华夏并不是缺乏航海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海上运输和海军。
但华夏自古便缺乏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重视,只有郑和有对海洋的战略眼光,郑和舰队的大部分成员,都拥有海上探险精神,为此他们曾深入前人从未涉足的海域,他们实际上是进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
然而他们悲惨的出身注定他们的努力是失败的,这些华夏古代罕见的航海家,大多都是备受歧视的宦官,他们的成功只能加重主流社会对航海的敌视。
明朝官僚们在1422年,趁郑和远在海外之际,终于让皇帝放弃了海外扩张的企图,他们的理由既然是: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它让我们感到恐惧。
没错,大部分官僚,对那充满未知的陌生地域感到恐惧。
于是不久后,郑和被招回,舰队在海港中烂掉,郑和等人辛辛苦苦搜集的航海资料被兵部销毁,同时停止建造远洋舰船,严禁海外私人贸易,将近在咫尺的制海权拱手让与他人。
海权观念的缺失造成了国防战略中的大陆军主义,从而使水师得不到足够的资源。
第二个致命弱点是半虚构的华夏中心论,华夏自古以来,便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把其他国家当作蛮夷,沉醉在起初是真实的,继而是虚幻的,最后是伪造的世界中心地位中,不愿意了解朝贡圈外的世界。
由于落后的地理观,当时甚至认为郑和已到达了整个世界,加上在海上没有发现能与大明抗衡的力量,因此保持水师也变得没有必要了。
华夏中心论所带来的文化优越感,使华夏执行了一条世界主义的外交路线,尽管也有地缘政治利益和资源,贸易上的考虑,但更注重价值观的推行和文化的辐射。
这种对外战略比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文明得多,但却容易漠视本国的战略利益。
当郑和粉碎了来自马六甲海峡,锡兰和爪哇的挑战时,明帝国获得了控制这些战略要地的合法性,从而可以控制亚欧国际航路。
然而传统的怀柔政策再次导致坐失良机,否则葡萄牙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远东。
民族国家意识的缺失,造成了明朝海外利益的自动放弃。
这一切加在一起,造成一个可悲的结局,当西欧为了建立海军,不惜像威尼斯银行家借贷时,明朝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却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历经郑和船队数十年舍生忘死才得到的航海资料销毁,而且此举还受到明朝所有官员的称赞。
郑和若地下有知,是否会死不瞑目呢
历经两百多年后,大明水师名存实亡,从朱由检当初为了北伐,取消宝山造船厂订单,转而加速研发陆军装备就可以看出,整个大明从上至下,都没有将海洋权益当做一回事。
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舰队,还是昔日侵略沿海的海盗郑芝龙贡献出来的。
李鸿飞将大明水师独立成军,并给了足足十二万人的编制,可见其壮大大明海军之决心,毕竟如此多的水师,已经相当于不少小国全国兵力的总和了。
而且从两支舰队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两支远洋舰队,而非内河水师,或者近海防御部队。
养这样两支大规模舰队,其军费开支,甚至比三十万野战军更高,但李鸿飞有信心说服国会,只需要司徒燕跟郑芝龙,从南洋带回足够的利益,那些国会中的商人代表,绝对会全力支持。
而商人代表牵连甚广,他们既与工人代表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又与世家大族藕断丝连,可以说李鸿飞只需要控制住商人,就能间接控制国会。
利益,能够驱使所有人,那些不为利益驱使的圣人,只能说明给的利益还不够大。
不为五斗米折腰,那就给六斗米
野战军、守军、远洋水师,共同组成了大明境内的正规军,再加上各州府衙门的衙役,以及地方民兵预备役主要由退役士兵组成,在朝廷安排新工作之前,暂时过渡,整个大明大约拥有九十万左右的常备军。
以大明如今之国力,支持百万大军刚刚好,再多就有些吃不消了。
“怎么没有空军编制?”李鸿飞了解完这一切,忍不住询问道。
“空军?不是就那几百人的滑翔机部队?”李定国不解。
在他看来,飞行学院虽然成立了将近三年,可真正的学员仅有不到四百人,这要单独成军,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还有热气球部队。”李鸿飞提醒道。
“这热气球不是划归炮兵团了么?”
由于测绘火炮的需求,热气球上的官兵,基本出自炮兵科,虽然这些人也算是在天上飞的主,可李定国根本没将他们当成空军的一员。
“谁说热气球只能用于炮兵测绘?我记得你当初也上过空军科吧,难道忘了我当初讲述的内容?”李鸿飞反问道。
“这我哪敢忘,只是都这么久了,热气球方面也没有太大的突破,短期内空军怕是难以成军啊!”李定国解释道。
他当然不会承认,在计划军制改革时,压根就没考虑过空军这件事。
“四年前,科研人员还在摆弄孔明灯,可如今呢?已经能让我大明军人,乘坐热气球飞上几百米高空了!”李鸿飞说道。
科学研究这种事,永远没有绝对,今天看似不可能,或许明天就有了重大的突破也不一定。
作为穿越者,或许不知晓历史走向,但在科技发展方面,那是绝对不会走弯路的,别人不知道空军发展的前进,他李鸿飞不可能忽略。
“行了,我也知道你难做,先给一个空军大队,三万人的编制吧,就按照炮兵编制申请军费。至于独立成军一事,等空军彻底形成战斗力后再说。”李鸿飞也不想李定国为难。
空军的编制他必须要拿下来,不为别的,因为研究热气球太费钱了。
如果没有朝廷支持,周福仁甚至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了。
只要能拿到三万人的编制,而且军费还是按照炮兵的标准,那便意味着空军的规模,以及装备需求量都够大。
在如今战争结束,军费开支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周福仁定然不想放弃这样的大单。
而李鸿飞自然不可能全部采购滑翔机,他需要的是可载人载弹的大型热气球。
钱就摆在面前,能不能拿到,就看苏州重工的本事了。
“一下子扩招那么多人合适吗?”这下就连郭胜都有些不明白了。
空军原本属于试验部队,人数并不多,而且里面的士兵,不是特种部队,就是特种部队后备人员,所以整个空军都归郭胜代管。
这下扩编之后,铁定要分离出去,郭胜心里还真舍不得这群,装备大明最顶尖武器的部队。
“不仅要扩招,还得在京城建立新的空军学院。”李鸿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随着政治中心迁移至北京,南京军事学院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毕竟如今可没有后世那般发达的交通能力,只要愿意,一天之内可抵达全国任何地区。
所以没有哪个当权者,愿意将军队将领的培养,放在自己势力范围之外。
南京军事学院必须迁移至北京,同时为了更加细化军事学院职能,李鸿飞打算将其一分为三,开设海、陆、空三所军事学院。
“空军真有这么厉害?”郭胜这下真的有些坐不住了。
建立三座军事学院,之前李鸿飞确实提到过。
不过在郭胜看来,建立专业的海军学院还能说得过去,毕竟几次的登陆作战,大明水师展现出了足够的战略价值。
可这还没有显现出任何价值的空军,也要单独成立一座军事学院,就不得不让人有些意外了。
“火器刚出来之前,谁能想到它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千万别小瞧了这天空,不说别的,如果热气球能做到自由升降炮兵的观测气球必须借助绳索,否则没法下降,那么搭载军队深入敌后,或者从空中投掷手榴弹,轰炸敌人城市,届时又有谁能阻挡?”李鸿飞心情不错,居然给这几位军界大佬,上了一堂基础空袭课。
“我滴乖乖,那这样一来,空军岂不是在天上无敌?”郭胜反应也挺快。
如果说敌方没有防空武器,空军还真就是无敌的存在。
不过这世上,有矛就有盾,发展空军,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与陆军进行竞争,只有让陆军感觉到威胁,在这种良性竞争之下,武器研发速度,才会快步向前。
“没错,如果清军,或者其它蛮夷军队,先我们一步出现这种武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我们要先他们一步研究出来,只要有了样品,并了解其弱点,才会想出更好的克制办法。”
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如今没有了战争,李鸿飞只能不断制造“假想敌”,比如蒸汽战舰的强大机动能力,让岸防炮倍感压力,于是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便被列入了研发项目之中。
“李大人,这空军大队,还没确定指挥官吧,让俺去怎么样?”郭胜忽然说道。
他打听了这么一大通,其实就是为了这个指挥官的职位。
首先,他舍不得特种部队这个宝贝疙瘩,毕竟那些都是能以一当十,精英中的精英,就连装备也是整个大明最好的。
其次,三万人的规模,已经与他这个军长职务一般大,看李鸿飞这个重视程度,以后定然会是大明军队之中的王牌。
虽然第一军也是王牌,但还有第二军、第三军没了特种部队的第一军,已经没有多大优势了,抓住空军大队这个新型兵种,只要真按照李鸿飞的思路发展,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王牌之中的王牌。
所以郭胜不想放弃这次机会。
“你小子眼光倒是不错,也行,就交给你来管理,装备没有下来之前,先用现有装备训练新兵,标准嘛就按照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李鸿飞想了想说道。
这空军的指挥官,还真只有郭胜比较合适。
毕竟郭胜在训练特种部队时,也进行过飞行训练,至于战术战法,还是由这些军人自行摸索,李鸿飞不可能什么事都手把手教他们,大明军队,也不可能永远依靠李鸿飞一个人。
几人在庆云殿讨论了大约一个时辰,不仅将军队编制,以及军事学院改组问题全部解决,同时还整理出了新的官衔制度。
既然要实施军政分离,那么武将的官衔,就不能跟文官挂钩,否则难免出现各种钱权交易。
本着既然全世界都通用,那必然是合理的原则,索性由国防部直接授衔,按后世各**队那般,授予士、尉、校、将、帅等军衔。
可以说,只有国防部真的将这些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大明军队在名义上,才算正式从朱家皇室军队,转变为大明国家军队。
可千万别小瞧这所谓的“名义”,几千年的儒家思想,让“名义”变得比实际更加有说服力
………………………………
第177章王国兴的选择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644最新章节!
戚红英辞官,并未在朝堂上引起太大震动,大家都在忙着争夺利益,少一个竞争对手,反而是好事。
不过既然开始着手清理反对势力了,李鸿飞索性约见被他软禁的王国兴,王承恩等几位朱由检的心腹。
“国兴大哥,好久不见啊!”李鸿飞笑着说道。
确实,自从西征结束之后,两人基本没在见面。
李鸿飞是为了保持低调,故意淡出锦衣卫的视线范围。
而王国兴也从西征之后,意识到了一丝不寻常,从而逐渐疏远李鸿飞。
“是啊,几年未见,想不到李大人,还真走到这一步了。”王国兴唏嘘道。
对于李鸿飞,王国兴还真是看不透,当初那个有点小聪明的泼皮,短短几年时间,竟一跃成为了大明权力第一人,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你知道我是不愿走这一步的。”李鸿飞说道。
他最初的想法,是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制,可惜他低估了朱由检的权力欲,如果不发动兵变,这个想法可能永远也只是想法而已。
不过如今这样也好,省的浪费时间跟东林党人斗智斗勇,又或者碍于“祖制”约束,不断做出妥协。
只有绝对的权力,才能制定接下来的“游戏规则”。
“自古帝王多薄情,你想要无上权力,自然会遭忌惮,圣上也是迫不得已,还望大人能看在昔日共患难之谊,善待圣上,善待皇室。”王国兴出言替朱由检求情。
他这段时间,跟王承恩关在一起,自然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于李鸿飞的恨意也淡了不少,不过锦衣卫忠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