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归根结底,这事儿的关键点便是钱。
北方多以农业为主,原本有地主乡绅的存在,北方各地还算比较富饶,然而这段时间的明朝北方,还处于小冰河时期,各种天灾不断,导致靠天吃饭的农耕产业,几乎濒临破产。
随后李自成抢了一波,打死了部分乡绅富豪,并将他们的财富搜刮一空,紧接着多尔衮又来了一波,这次更彻底,不仅是乡绅富豪,就算是普通平民,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如今想在北方地区找个有钱人,犹如海中捞月。
投资铁路这件事,北方富户就别指望了,只能从南方寻找土豪。
不过南方的商人也不傻,苏州铁路能成功,那是因为有宝山工业园打底,光是每天从工业园出来的货物,就包揽了整条铁路的货运线,再加上想要快速往返,宝山、上海两地洽谈合作的商人,一般都会选择火车这个新兴交通工具。
如此一来,宝山铁路开通不到一年,便回本近三分之一,三年之后就可以盈利,这是任何商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可现在的北京有什么?
除了穷人就只剩下官员了,而明朝的官员,又是历朝历代最穷的官,无论是消费能力,还是北方的经济体系,都不是商人首选之地,在这里修建铁路,政治利益往往大于经济利益,朝廷才是最大获益者。
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没有足够的好处,是不会选择在京城投资铁路的。
想要修建铁路,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在北方地区建立起轻工业体制。
如果说重工业是国之根本,那么轻工业,则是一个国家百姓物资生活水平的基础保障。
重工业投资大,发展缓慢,没有魄力的商人,根本不敢轻易投资,而轻工业投资小,成本能自行把控,基本只需一两年,就能决定成败。
要想快速振兴北方经济,那就只能上马轻工业。
于是吴浩利用自己曾经在苏州的关系,大肆招商引资,将火柴厂、食品厂、香烟制造厂、自行车厂,全都搬到了天津地区,气得刚刚接手苏州的姚启圣直跳脚。
吴浩这样一搞,等于是将苏州的几大垄断企业,都搬到了天津,这让苏州商品在北方瞬间优势全无。
不仅如此,吴浩还引进了蒸汽动力设备,用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纺织业与采矿行业,使得北方与南方的经济差距,开始快速缩小。
这一连串的政策下来,不仅意味着朝廷将政治重心放在了北方,更是意味着经济重心,也开始往北方偏移,下面的商人想要更进一步,自然得紧随朝廷的政策行事。
等天津地区变成了工业园,那么汇聚在此的商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而北京除了是北方人口大城,拥有难以忽略的消费市场外,更是整个大明的政治中心。
说官商勾结可能有点难听,但既然北京离此并不远,这帮在天津做生意的商人,前往拜访一下当地权贵,跟朝中重臣拉扯一番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这来回的交通工具,自然是越便捷越好,火车的出现,从人脉交往上来说,无形之中拉近了两座城市之间的联系,从经济角度而言,也是快速往北京倾销商品的必备交通工具。
所以吴浩根本不用苦口婆心向国会申请铁路款项,只要拿下沿途的地皮,做好修筑前的准备工作,剩下的道路修筑资金,前来天津发展的商人,自然会帮忙凑齐的。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186章惊喜连连
时间匆匆而过,距离黄德功离开京城,转眼又是半月有余,整个大明境内气氛变得沉重起来。
一般老百姓或许还看不出什么,但稍有见识的人都能感觉到,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往来的陌生人多了起来,那些负责土改与剿匪的军队,也开始加大了力度,似乎打算快速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
不管是李鸿飞派出的国安一处内勤处情报人员,还是默许各地加速土改与剿匪,这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全**制改革做准备。
李鸿飞不愿意继续等下去,黄德功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原东厂强大的情报系统,对潞王以及与他走得较近之人,进行全面监控。
国内的情报还未调查清楚,倒是司徒燕对境外的情报调查,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日,李鸿飞与众人开完内阁会议,单独留下了李定国。
“军改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正式通告全军?”李鸿飞开门见山道。
“其实军改计划早已完善,随时都可以正式实施,不过您是知道的,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啊!”李定国说道。
他明白李鸿飞心急,可这内忧外患甚至连一件都还未解决,现在哪能实施什么军制改革?
“没事,可以实施了,调戚志丰的第二集团军去西北,不管巴图尔珲台吉有什么打算,十万战兵配合两万守军,守住西北地区绰绰有余。”
“京师至东北方面,让新组建的第三集团军全权负责,阎应元率领一个军,镇守沈阳中卫盛京,张超率领一个军驻守山海关,随时策应支援,张煌言则留守京师。”
“如此,整个大明边境算是安排完毕,作为主力的第一集团军,可以前出至开封、洛阳一线,随时配合国防部的军制改革。”
李鸿飞一边用指挥尺,在地图上来回点动,一边快速布置起来。
西北方面自然不必说,整整一个集团军过去,别说李鸿飞求稳,仅仅要求戚志丰防守,就算借此打进大漠,只要后勤方面没问题,区区巴图尔珲台吉,根本就拦不住戚志丰。
如果东北跟西北都能稳住的同时,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么军制改革即便有阻力,也能以强大的实力压制住对手。
由于将福建的郑家军彻底打散,所以新组建的第三集团军,除了少部分兵力来自于参与北伐的郑家军,剩余大多数都是各部队筛选出来的精英。
战兵的编制实在是太少了,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军没有动,要从剩余四个集团军外加一个禁卫军中第四,第五集团军没有动,军改开始后,他们只能成为守军或者直接解散,选出十万战兵,确实不容易。
至于郑成功,李鸿飞也不是真的有意架空他。
郑成功刚在国防部任职没多久,便被调往南洋水师,李鸿飞虽然打散了他的郑家军,却给了他一个六万人编制的庞大水师舰队。
在李鸿飞看来,郑成功的辉煌,还是应该在海上,他们郑家,本来就是以海盗起家的,郑芝龙如今在南洋混的风生水起,作为儿子的,自然得驾驶军舰,给自己老子保驾护航。
原来的第三集团军被拆解,为了避免战斗力下降,李鸿飞只得在将领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阎应元,张超这样的新军名将,也因此被调入了这支新式军队。
这也算是军制改革的一个试点,也就是李鸿飞最初提到的:军级以上高级将领,不能一直待在同一支军队里面。
“沈阳卫才派遣一个军?这点兵力,别说进攻朱由崧的后明政权,就算是守住满清八旗的进攻也够呛,您确定真要这样安排?”李定国不淡定了。
按照去年的情报分析,哪怕满清分裂成了两部,可占据朵颜三卫的阿济格一部,也有近十万兵马。
明军虽然战力强横,而且有长城阻隔,但要想彻底防住满清势力,那在东北地区的战兵与守军总数,绝对不能少于十万之数。
结果李鸿飞倒好,直接去掉了两个军的规模,加上卫所守军,驻守在辽东地区的军队,估计也不会超过四万人,一下子锐减六万,难怪李定国不淡定了。
在他看来,宁可暂时丢掉西北地区,也要集中兵力,先行灭掉朱由崧才是最稳妥的。
“别急,先看看这份情报再说。”李鸿飞将国安二处的情报,递给李定国。
李定国快速阅读着这份情报,一开始他还没怎么在意,就算司徒燕的情报再精准,难道还能让三万明军击败十多万满清骑兵不成?
然而越往下看,李定国的目光越深邃,阅读的速度也越来越慢,甚至有几次看到关键处,索性停下来,对照着墙上的地图比划着。
李鸿飞也不催促,自顾自地倒了一盏茶,慢慢品尝着。
一盏茶过后,李定国终于看完了所有内容,这才对李鸿飞说道:“丞相大人,如果国安二处的情报属实,别说三万军队,就算只派出一个师,也能挥手灭了朱由崧!”
这会儿,李定国的底气也回来了。
先前还说没有十万大军难以抵挡满清,现在却说只需一万人,就能灭了后明政权,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
因为司徒燕派出去的情报人员传来消息,整个朵颜三卫至大兴安岭地区,包括各个区域的原始部落在内,总人口只剩下不到五万,朱由崧成立的所谓后明政权,总兵力不过三千。
对付这样的势力,如果还派遣十万大军过去,那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严重浪费兵力资源
东北如今的局势,根本不需要情报人员刻意打听,阿济格与顺治再度联合的消息,已经在东北地区传遍了。
就在今年开春之际,阿济格与多铎,就率领大部分满人青壮,经呼伦贝尔草原,进入了外兴安岭地区。
西伯利亚大片领土,让满人眼馋,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满清八旗再度“复合”,并正式与沙俄就西伯利亚地区,展开激烈的角逐。
阿济格从东北离开,带走了所有青壮,剩余的老弱病残,好歹也算是自己的族人,不可能就这样将他们遗弃。
于是经过一番考虑,阿济格将仅剩的三千汉八旗留在朵颜三卫,并让福王朱由崧,主管这东北的大片地区。
能和满清走到现在的,都是在明朝混不下去了的汉人,也就是所谓的“铁杆汉奸”,阿济格丝毫不担心这些人叛回明朝,加上这些人打仗纯粹是累赘,倒是治理地方反而比满人更精明。
让其留在后方,一来可以照顾剩余的族人,二来可以作为与明朝的缓冲,以免前线与沙俄打得火热,明军从后方捅刀子。
为此,临行前,阿济格还特意交代过,如今要以低调蛰伏为主,切不可轻易招惹明军,实在不行,连朵颜三卫也可以放弃。
然而朱由崧要是能听阿济格的就好了。
满八旗离开后,朵颜三卫就是汉八旗的天下,朱由崧虽是一个傀儡,但架不住周围的阿谀奉承之辈,尤其是从明朝境内来人之后,朱由崧明白朱由检的好日子到头了,明朝如今都是“自顾不暇”,哪有心思管得到东北?
你努尔哈赤十三副兵甲能起兵,我朱由崧三千精兵为何不能复明?
于是有了大明境内势力撑腰后,朱由崧开始飘飘然了,更何况还有西北的巴图尔珲台吉愿意与他“联合”,共谋“复明大业”,这无异于给朱由崧吃了颗定心丸。
阿济格是很强,但他现在管不到朵颜三卫,只要能趁着这个档口,在东北站稳脚跟,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朱由崧行事之高调,就差没有派使臣前往北京宣读“圣旨”了,司徒燕派出的情报人员,想不知道都难。
“对付区区一个朱由崧,我可没想过派大军,直接派一队特种兵,不消十天,就能将他的人头带回北京!”李鸿飞冷冷地说道。
别说三万战兵,在知晓东北如今的局势后,李鸿飞连一万人都懒得派遣,毕竟西北局势不稳,国内又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内战,有限的后勤系统,还是应该用在刀刃上。
“我现在担心的是,这个所谓的沙皇俄国,究竟能否抗住满清二十万铁骑的侵略,万一我们这边还没开始,沙俄就顶不住,到时候我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朱由崧这伙叛臣贼子,而是二十万满清铁骑了!”李定国担心道。
不得不说,如今的大明,对外情报能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国内对身边这个“北极熊”的了解,甚至还不如对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兰人的了解。
这也难怪,明朝对北方最在意的,或许就是蒙古了,毕竟成吉思汗的子孙,无论如今衰落成什么样,明朝也必须要有足够的警惕。
在明朝大多数人看来,比蒙古更加遥远的北方,怎么可能会出现更强大的部落?
不仅是明朝,就算是后来统一了华夏的满清,在最初面对沙俄的时候,也是抱着轻蔑的态度,直到来回交手好几次,这才予以重视。
尼布楚条约虽然是一个平等条约,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清朝与沙俄的真实实力。
清朝的中央枢纽在北方,兵力也自然是北方最强,沙俄仅用才征服不久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兵力,便与清朝北方地区的军队打成平手,其中孰强孰弱不言而喻。
“放心吧,老毛子很能打,满清要吞下西伯利亚可不容易,最好等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再从中获取渔人之利。”李鸿飞十分肯定道。
如今满清的实力,虽与另一个时空四十年后的清朝相差甚远,但沙俄在西伯利亚的实力,也并没有达到鼎盛,双方真要打起来,同样也是半斤对八两。
为了让满清没有后顾之忧,李鸿飞更是放弃了派遣大军进入东北的打算,只是派出一支特种部队,替阿济格清除两方之间“不和谐”的声音。
“老毛子?”李定国不解。
“额你应该知道,越往北方,这天气也就越冷,能在极寒之地生存下来的人,身上都会跟动物一样,长出厚厚的绒毛,所以我将这种人,称为老毛子。”李鸿飞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原来是这样啊!长那么多毛,岂不是跟野人无异?”
“!”
搞清楚了东北方面的事宜,李鸿飞终于能放下心来实施军制改革。
而这时,国安一处也通过飞鸽传书,带来好消息:目前已有部分参与“叛国”的将领被查证,参与此次事件的军中高层并不多,而且这些人中有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兵权,甚至可以说不在现役的军队序列里。
一句不在现役军队序列里,让李鸿飞送了一口气,这至少证明,他南京军事学院院长这个职务没白当,那些中下级军官,基本没有参与此事。
而这些闹事之人真要算起来,还是当初围剿李自成的农民军时期,各地大肆扩军形成的军阀。
朱由检在南方掌权时,已经将其削弱,不少将领的兵权,早在名义上被取缔了,如今他们一家手上能有个万把私兵,算是比较富裕的将领了。
毕竟朝廷停止下拨军费后,还能以自己财力蓄养私兵的,真没几个,而李鸿飞之前担心的沐王府并未参与其中。
别看沐斌实力不怎么样,但他的号召力却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在西南地区,沐王府一句话,比朝廷还管用,甚至缅甸越南等仆从国,都完全听从沐王府差遣,只要沐斌一句话,随便借个五六万仆从军,跟好玩似的。
沐王府能偏安一隅近三百年,靠的也就是这种审时度势的圆滑,对外战争沐王府从不胆怯,但在内部权力争夺时,他们又总能置身事外。
沐王府的军队,或许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军。
………………………………
第187章斩首行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四月份的东北,气温已经转暖,猎人与猎物,正在这片原始丛林中,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较量。
一只肥硕的野鸡,正在一片开阔的草地里专心觅食,草地的尽头,距离野鸡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是一座低矮城墙,这附近的草地差不多都有半米来高,导致城墙上的守卫,根本看不到五百米外的一只野鸡。
忽然,这野鸡身边的草丛抖动,一只大手快速探出,这只可怜的野鸡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被草丛中蹿出的大手给掐住脖子。
“娘的,这几天嘴里都淡出鸟来了,今天总算是能开荤了!”一个全是披着绿草的“怪物”,竟然口吐人言道。
“顺子,把猎物放了,现在是警戒时间,别暴露了!”又一道声音,从这片区域传出来。
不过这道声音的主人十分谨慎,说话时身体都没动弹一下,要不是刚刚确实发出了声音,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这片区域还藏有其他人。
“没关系,我这就将它弄死,保证不会发出半点声音,还有半个时辰就换班了,等下回去请你吃小鸡炖蘑菇。”这位被唤作顺子的人,小声回应道。
“别见血,否则引来了大家伙,那就麻烦了。”低沉的声音再次传来。
两人经过简短的对话,这片区域再次恢复宁静,仿佛从来没有人到来过。
大约半个时辰,这片区域传出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之后便再次传来两声低沉的声音。
“一号就位。”
“二号就位。”
随着这两道声音传出,先前那只野鸡觅食的区域,相隔不远的两块“草皮”开始慢慢向后退。
直到约莫一刻钟左右,两座蠕动的草坪,总算是彻底退入后方丛林,避开了城墙的监视范围。
顺子与另一人,快速在林中穿行,路上偶尔碰到其他野生动物,两人也没有出手抓捕,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开春后这片区域的猎人跟猎物一样多,万一没能一举擒获,令猎物的跑动引来猎人,那么他们就有暴露的危险。
至于杀人灭口?
这里距离朵颜卫太近了,万一有人失踪,城内的亲人举家进山搜寻,他们就只有乖乖撤出这片区域。
好不容易摸到了这里,因为一只猎物被迫撤离,队长知道了还不活剥了他们。
所以这段时间,大伙儿守着宝山不能动,只能窝在山里啃泡面,就像顺子说的,嘴里都淡出鸟了。
两人往前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了一处山谷。
这处山谷是当地有名的死亡谷,谷内雾气弥漫终年不散,能见度不足十米,而且谷中到处是沼泽,连大型动物也不敢随意靠近这里。
当地人不会轻易来此,周围也没有什么大型动物经过,恰好成了顺子等人的最佳落脚点。
“顺子,你他娘的搞什么?不是说过不能外出打猎的吗?”
刚进入营地,怀里揣着野鸡的顺子,就被自己队长劈头盖脸地痛骂了一顿。
“薛队长,是这样的”
顺子挨训,与他一同执勤的战友,赶紧出言帮忙解释道。
“也就是说,你这野鸡是白捡的?”薛队长听完解释,若有所思道。
“可不是嘛,它自己走到我手上,难不成还把它放了。”顺子一脸委屈道。
“您放心,我跟顺子都很小心,任何有可能暴露的事绝对不敢去碰。”另一人也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既然是这样,那我姑且相信你们,不过私自狩猎,确实违反了规定,这只野鸡就没收了,另外,你们两个还得在这附近采两斤野蘑菇,作为此事的惩罚!”薛队长一本正经地说道。
“啊呸!明显的假公济私。”顺子撇撇嘴,小声嘀咕道。
“你刚刚说什么?”薛队长怒目而视。
“没没什么,顺子的意思是问你,缺不缺厨子,我们两个做野味都是一把好手。”顺子的同伴赶紧出来打圆场。
“那这野鸡就交给你们俩了,搞定后叫我,记住,千万要保密!”薛队长交代道。
一只野鸡,就算再肥,那也不过两斤左右,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这群偷偷摸摸进入东北的家伙,自然就是李鸿飞派出来的特种部队。
这些家伙虽然一个个都是军队中的精英,但在李鸿飞有意训练下,一个个也变得桀骜不驯起来。
不过这也是特种部队的魅力所在,循规蹈矩,大开大合,那是一般正规野战军所要遵循的战术思想,并不是特种部队的作战理念。
只要你有本事,只要没违反既定的作战原则,哪怕你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偷鸡摸狗,也没人真正去惩罚你。
顺子所在这支部队,隶属特种部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队长则是当初在南京参与救援李鸿飞的,莱阳草上飞薛震。
特种部队人员编制为:一小队十六人,包含正副队长各一人。
每三个小队为一个中队,加上正副中队长,刚好五十人。
一个大队则由两个中队组成,加上正副大队长,总人数为一百零二人。
或许是郭胜瞧不起朱由崧郭胜如今继续管理特种部队,李鸿飞原本的意思是,派遣一个大队前往朵颜卫,对朱由崧实施斩首行动。
结果郭胜看完司徒燕提供的情报后,大笔一挥直接将人员削减了一半。
朵颜卫如今的驻军不会超过一千,若是有一个大队的特种兵,哪还需要这样偷偷摸摸,直接架上迫击炮,朝着城内打一轮急速射,然后端着后膛枪正面冲锋,不消半天就能将朵颜卫屠城了。
或许是郭胜想要给薛震的手下增加难度吧,反正这会儿薛震是不可能像城内发起强攻的。
来到朵颜卫已经四天了,薛震率领手下一直隐藏在这大山之中。
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