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第一祸害-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寿用恨铁不成钢地眼神扫视全场。
“好了,旧事不提。做事要往前看。本宫最近忙着帮你们收拾残局,想方设法把空的银库、粮仓再次塞满。你们呢,别什么事都指望本宫。”
“军机处,先把《大明军律》整理出来。时代在进步,律法需要补充。《大明军律》要收拢《大明律》、《皇明祖训》所有和军政有关的条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旦制定,至少保证50年不变。”
“如果不会弄,请教刑部前年整理《问刑条例》的举措。”
朱寿内心偷笑。如果军律放在报纸上征求意见,军户们的意见会把勋贵武官的脸打肿。卫所糜烂,上面的人脱不掉干系。原本有鞑靼的威胁在,他让军机处自查。现在勋贵们不听话了,他不介意暗中搞点事情。
可把七位暂代军机处大臣愁坏了。
那可是涉及到勋贵爵位、武官官职承袭制度;武官考核改革;重新核对武官升迁……诸多种种,是动了大家的根基。他们只是暂代官员,至于如此为难他们吗?
定西侯想回辽东都司,成国公想发电询问李东阳,惠安伯想请病假。彭清、许进、马文升、陈寿相互对视,决定等陛下回京落实他们的官职。不然亏大发了。
新官上任,七位军机处大臣先吵了起来。
不管别人怎么想,朱寿对他们的吵架很满意。七个人、七条心、七种意见极难统一。
很快又到了便宜老爹的万寿节。前年弄了阅兵仪式,今年献上龙骨。前年让勋贵们露一手骑射,搞得他们狼狈不堪。今年得动一动文官。这样才显得公平。
等朱寿回神的时候,身边的军机处官员跑光。
“周尚书,此次赈灾消耗了很多粮食、银子。本宫记得年前各地呈上的账面略有盈余,为何会如此?请户部把账本拿出来与地方核对。”朱寿神情自然地对周经说。
一下子,文官也消失了大半。
只有三位内阁阁老坚持留在朱寿身边。
朱寿对他们三人笑了笑,拎起话筒拨通柳泉湖农场的电话。
“伯安,接触到了鞑靼人了吗?正在接触啊,放心开条件,打草惊蛇了本宫才能找到他们的金矿所在地。”朱寿反复叮嘱王守仁。
让说服无数人的阳明大师挑拨鞑靼内部势力,这算是大材小用吧?
他故意让鞑靼人从大宁城学会探矿技术。后世十大金矿之一长山壕金矿,在阴山北麓、距离云中城五百里外的地方。金矿以西几百里是居延海,以东几千里是捕鱼儿海。因为距离鞑靼王帐太远,鞑靼人把金矿的确切位置瞒的死死。
采矿冶金院无法安全地翻越阴山探矿,他只能装着不知道。满都海用金矿稳住了鞑靼内部即将分裂的形式,又像白捡的一样大肆用黄金引瓦剌和大明交锋。他看的心疼不已。长山壕金矿是他的,目的达到也该收回了。
没有了鞑靼的威胁,国内的势力会更加跳脱。但也不能让鞑靼出现第二个达延汗。
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在满都海的协助下成了大汗。就像中原王朝的皇位争夺一样,草原上汗位的争夺更加的惨烈。几个儿子都是满都海所生,可满都海把鞑靼余下的势力都给了大儿子,引起了其他儿子的不满。
拿下长山壕金矿,稳定了北方,他才能组织百姓对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开荒。
这次弄了粮,不给朝廷了。一大群败家子。
“殿下在外发现金矿,是想和藩王们共享吗?藩王们都是一群败家子,殿下请三思啊!”屠滽竭力劝谏,“若殿下担心宗室在国内搞乱,臣等会极尽所能弹压各处宗室。”
“……”
………………………………
第401章 张牙舞爪是本性
朱寿收到南京六部示好、江南乡绅联名上书的投诚信时,真的很高兴。可当屠滽表示愿意帮他整治国内田赋改革、对付宗室,他的心徒然冷了下来。
朱寿再次爬上文华殿主殿的屋顶。别人都以为他喜欢坐屋顶看宫外的熙熙攘攘。其实,他看的是遗世独立的清宁宫。
自从太皇太后过世,清宁宫彻底闲置了下来。除了宫女们每日的打扫,宛如仙境的宫殿没了人气,成了紫禁城最昂贵的摆设。
原本清宁宫超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紫禁城格格不入。几年过后,在宫人的装扮,习惯的使然,混凝土浇筑的清宁宫,竟然融入木结构为主紫禁城。一眼瞧去,人们下意识会觉得琉璃瓦、玻璃窗、升降机,这些才配得上清宁宫。
清宁宫最终还是成了紫禁城内的一座宫宇。
如同他一样。
朱寿除去酒坛的封口,用嘴对着壶口,大口大口地灌下。“这紫禁城啊,无论谁来了,永远都只会成为两种人:为名的、为利的。”
“还是后者容易搞定。”朱寿想了想说。
李东阳、杨廷和,这俩为搏一世虚名的人废了他好大的劲才搞定。其余的人用利益诱惑之,为他所用不过是时间问题。
曾经,屠滽和周经也是好名之人。坐上了阁臣的位子,屁股挪了位,自然而然地变了。
“殿下,您怎么把酒偷出来的?”牟斌一跃上了屋顶,闻到酒味就发了愁。
陛下最不喜欢殿下喝酒。在这敏感的时候对太子殿下尤为不利。
‘哐当’朱寿随手一抛,空酒坛掉落到青石板地面碎裂。用袖子擦了擦嘴,斜视牟斌,“指挥使大人为何事前来?”
龙骨的消息散播出去,牟斌是第一个来质问他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偌大的紫禁城,全心全意效忠便宜老爹的,竟然只有牟斌一人。
这是生为皇帝的悲哀。
“陛下到了天津港,殿下应该动身前往城外迎接圣驾。”牟斌单膝跪在绿色的琉璃瓦,略有倾斜的身体纹丝不动。
朱寿嘴角一扬,瘫倒在屋顶上伸开手脚高喊,“本宫醉了!”
牟斌脸色一白:“殿下!您……”
“牟指挥使大人,随小爷的意吧。由我等出城迎接皇爷。”御马监太监宁瑾在平台上高喊。
腾骧四卫是保护皇爷的禁军。皇爷带走了一半人由戴义暂领。宁瑾被留在皇宫,保护太子。就算没有官员们拦着,没东厂和锦衣卫阻挡,宁瑾也不会让朱寿离京。
皇爷把禁军留给了太子。还有比这这更能表明皇爷的心思吗?
当弘治帝的圣驾在城外遇到迎驾的晋王时,弘治帝开口第一句便是,“太子闹脾气了?”
“这些日子太子殿下操劳国事。昨日殿下批了一夜的奏章,这还没睡下多久。”晋王硬着头皮,找了个不高明的借口给朱寿开脱。
弘治帝哈哈一笑:“晋王叔就别给臭小子脸上贴金了。这些日子的奏章都是内阁批阅的。臭小子用刻了‘已阅’的印章,每本奏章上敲个章表示表示。他有什么累的?臭小子是生朕的起了。怪朕不守信用,出去了快一年才回来。”
回宫的弘治帝先到了文华殿。
朱寿依旧躺在主殿房顶装睡。
“你这臭小子,还真敢上房揭瓦。罢了罢了,朕同意你亲自去玉龙栈迎回龙骨。”弘治帝抬起头,叹了口气,无奈地对屋顶上的朱寿说道。
朱寿没有回应。
牟斌再次飞上屋顶:“陛下,殿下……睡着了。”
弘治帝揉揉太阳穴:“这臭小子!来人,把东宫和文华殿内所有的酒都搜出来。在场的所有人见者有份。”
晋王挑选了一瓶装在玻璃酒瓶中的葡萄酒,心里五味陈杂。皇家竟然会出现相互如此信任的父子。
今日事情再一次刷新了朝臣的认知。陛下和太子父子感情深厚。瞧瞧陛下,提及殿下时眼角流露的慈爱,对殿下未出城迎接的不孝不敬举动没有丝毫的不悦。
他们明白了,前段日子的站队全都白费了心机。
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子弟不说不信龙,不代表他们相信。吉兆、流言,不过是一种打败政敌的手段。手段不需要多高明,能有效就好。
如果让京师的权贵官员们投票,选出最溺爱子嗣的皇帝,弘治帝绝对能位列第一。溺爱是无底线的行为。
朱寿除了又多了一条醉酒后趣闻,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
“父皇,上古生物体型庞大。即便尸骸不是真龙,也是黄帝时期的洪荒异兽。”朱寿眼中的不安好心遮也遮不住。
弘治帝伸出手指,敲敲他的额头,笑道,“你啊,这次可真鲁莽了。”
“父皇,等大明朝的百姓眼界宽了,这种事多来几次,以后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朱寿撇撇嘴。
弘治帝气笑:“你呀!这次要不是有你皇妹说情,朕非得好好罚罚你不可。”
“被父皇发现了啊!”朱寿腼腆地笑了笑。
上辈子为了维系大顾客,能厚颜无耻地叫爸爸。巴结可爱的妹妹,送点礼物、许出诺言都不算是个事儿。
弘治帝指指厚脸皮的儿子,轻笑出了声。安远侯柳景在云南搜刮的东西,全都进了福泰的口袋。女儿高兴,他只能装聋作哑。
“父皇,鞑靼用黄金引得瓦剌攻击吐鲁番。瓦剌五部落刚一落败,就派人和谈。瓦剌人也想要高产粮种。甚至愿意调头攻打鞑靼人。来自北方的草原势力,永远都是中原皇朝需要防备的敌人。所以孩儿建议,大明要把势力延伸到草原。就算明人不能在草原生活,也要把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同化。”朱寿突然正色道。
弘治帝好奇:“上次派人到草原开设学堂效果甚微,照儿打算如何做?”
朱寿一脸坏笑:“龙骨上古时期遗留在玉龙栈,那里的草原牧民肯定也是华夏后裔、龙的传人。同时把我朝女子嫁入草原,在草原建立城市,建立定居点。”
弘治帝沉思片刻:“此去玉龙栈迎接龙骨,声势必须浩荡。礼部、宗室都要派人,从民间甄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三老同去。让西厂尽可能多的把龙骨运到大明门。”
“父皇请放心,儿子一定会把场子找回来。”朱寿躬身行礼。
弘治帝从果盘里拿了颗荔枝砸向儿子:“你是大明的储君,形象,形象!”
“父皇,孩儿是龙子。张牙舞爪本就是龙的本性。”朱寿冲出了御书房。
弘治帝失笑:“臭小子!”
………………………………
第402章 仁慈宽厚的陛下哪去了
弘治帝回京。龙骨现世、官员站队的消息并没有让天家父子产生隔阂。反而让太子得到了出京的机会。
太子出京,犹如猛龙入海。谁都预测不到国朝将要面临何种风暴。
“彭将军,这次太子离京没从户部要一粒米。府军前卫、石尚书等官员的一切费用,也是太子自掏腰包。太子明显不想朝廷染指北方草原,可文武百官都很有兴趣的样子。若议及此事,我该如何回答?”惠安伯张伟小心翼翼地向总兵官彭清讨教。
惠安伯张伟被推出来暂代军机处大臣,令他心中惶恐不安。他的资历很浅,能被推出来,原因有三。首先,惠安伯的爵位属于勋贵,也属于皇亲,是明仁宗诚孝张皇后二兄的后人。其二,他前年被派到榆林镇守,经历过了宁夏战役,有实战经验。其三,他时年二十五,是勋贵中出河套那帮之外,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青年才俊。
彭清把手指放在嘴上,再指指耳朵,最后闭了闭眼。
张伟瞬间明了,整理冠带和衣袍,在文华殿内正襟危坐。诚孝张皇后为一代贤后,在儿子宣宗死后垂帘听政、扶持孙子英宗继位,朝野评价极高。诚孝张皇后严厉约束娘家人,竭力避免外戚干政。所以惠安伯府凡事保持中立,也很少和勋贵、同僚往来。张伟是第一次参加廷议此等大事,紧张得手心底直冒汗。
“上朝~”随着弘治帝步入文华殿,廷臣停止议论,起身相迎。
弘治帝边走边笑眯眯地和众人打招呼:“朕从云南带回不少特产。散朝后诸位大人别忘了拿些回去。”
皇帝亲自带回京的特产,只有廷臣才有殊荣领取。普通官员们只能望洋兴叹。
这也是分化官员的一种手段。但凡廷臣有不妥的言行举止,定会有人上奏弹劾。但凡空出一个廷臣的职位,官员们会疯抢。
“谢陛下。”众人神色毕恭毕敬。
弘治帝笑得如沐春风。经过每一排官员,用眼神快速扫射,脑海中闪出有哪些人明确表态投靠了儿子。走向主位的短短几盏茶功夫,已经决定更换哪些人。
就像儿子说的,张牙舞爪是龙的本性。想要成为廷臣的,能从文华殿排到大明门。他可以任性一回。
弘治在中央的主位上坐下,挥手示意众人落座。
其余人坐下,屠滽站着拱手准备开口。
弘治帝抢先一步说:“朕对选出的七位军机处大臣很满意。军机要地,人少了怕思虑不周,人多了怕扯犊子。朕以为七人人数正好。马爱卿,记得把‘选取七人为军机处大臣,每六年换届’写入《大明军律》。”
张伟傻了。他真的成为军机处大臣?
薛伦拍大腿懊恼不已,早知道陛下会全盘接受太子殿下的推荐,他拼了老脸不要也要挤进军机处。反而让张伟那个傻小子捡了大便宜。惠安伯府的人很少出来走动,他和他们府上不熟。张伟好像只有一位正妻,回家挑位庶女送去做妾加强两府感情。
马文升起身接旨:“臣领旨。”
彭清拉着张伟起立,七位军机处大臣一同谢恩。
“惠安伯果然是一表人才。”弘治帝笑呵呵地看着张伟,“保国公辞去提督神机营之职,就由你来接任吧。”
张伟好像被一大块金子砸中,傻愣愣地站在原地。神机营集中大明最厉害的火器。提督神机营之人,必是皇帝的心腹臣子。他远不够格。
“快谢恩。”身旁的老将彭清扯扯他衣袖。
虽然军机处从兵部手中接管了武官的任命权,但提督神机营的官职很微妙,由皇帝任命反而能让他们松口气,没人会提出反对意见。
武官们相互使眼色。
陛下隔了很长的时间再次临朝,老英国公、保国公用生病为借口不出席。原来是因为这个。至于保国公是自愿还是被动辞去提督神机营,不会有人关心的。
有人欢喜有人愁。年轻的张伟被重用,也有人降职。
提督十二营的新宁伯谭祐调往军机处参谋部,提督五军营的薛伦调任十二营。五军营由许进接任。
薛伦的脸色变得惨白。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可是隶属于五军营的。陛下一点颜面也没有给他,明晃晃降了他的官职。
“阳武侯、新宁伯,调任之后你们有不少空闲的时光,可以去国子监听听课,学点礼义廉耻。”弘治帝语气和蔼,丝毫不见火气。
薛伦和谭祐低头领命:“臣遵旨。”
这是陛下惩罚他们围堵文华殿闹事呢。薛伦心里憋屈。太子殿下先说不选出名单不让走。陛下怎么不罚太子呢!谭祐身体摇摇欲坠。没了提督十二营的身份,他再也不能入文华殿廷议了。
文官们一旁看热闹。该!谁让你们俩带头堵住殿门的。
“戴爱卿监管不力啊!”弘治帝马上把炮火对准左都御史戴珊,“朕一路南下,发现漕运中途不少地方违规设置关卡,地方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漕运是南北贸易的重要通道,船只往来频繁。为何御史没能及时发现?都察院失职!”
戴珊躬身谢罪:“老臣失察。”
文官们收敛笑容。
“韩尚书,短短两个月户部用光了去岁盈余的粮食、银两。朕需要知道每石粮食、每两白银的去处。”弘治帝板起脸,换上肃容。
韩文语气低落:“臣会尽快把账本给陛下过目。”还以为太子出京户部能松一口气。太子一定向陛下告状了。
弘治帝接连下了十几道调令,都是站队时跳的最欢的人。廷臣又空出了好些个位置。
人员调动后,廷议才开始进行。不少准备发言的官员被调任,没了发言的机会。廷议很快结束。
弘治帝喝了口茶润口。
就在众人以为散朝的时候,弘治帝又开口了。
“屠爱卿、周爱卿、梁爱卿,密云水库弹劾京官欠水费不交。干旱时期水费上涨是正理,皇宫每月水费在一百两银子左右,干旱期间涨到了千两,内承运库不都按时缴纳了。你等三人出面催一催,这话传出去太给朝廷丢脸了。”
弘治帝神色不悦:“偌有官员手头紧,可以从俸禄里分期扣除。扣十年二十年都成,总之不要欠着商家的费用。”
屠滽等人应下。
官员们心里叫屈,内承运库和密云水库都是太子管理,能一样嘛!太子把水费提高了五倍,井水干涸的时候只能答应。事后大家集体烂账,没想到惊动了陛下。
普通官员还好,全家用水也花不了几两银子。可取水渠旁用水田的权贵们傻眼了。这……把高产部分的粮食卖了也没水费贵啊!
“老弟,能借二百两给老哥吗?”谭祐不得不向薛伦开口借银子。
薛伦把手一摊:“府上的银子都用在云南买房产、土地。我家的水费还不知道问谁借。”
文华殿内气氛低迷。陛下出去了一次,怎么变的不一样了呢?原来仁慈宽厚的陛下哪去了!
………………………………
第403章 杀良冒功?
“将军您瞧瞧,同样是后族,您还是长公主的外甥。可偏偏让惠安伯成了军机处大臣。您天天守着居庸关,怎么能让陛下记得。”偏将向会昌侯孙铭挤眼,“听说京师宜春院来了不少能歌善舞的西域舞姬,全都被富商买下送到了惠安伯府。惠安伯每天对着异域美女,而您天天吃沙子。”
会昌侯孙铭无所谓地笑笑:“本侯无德无能,全赖陛下信任,才能任职居庸关守将。给陛下看大门,是本侯的荣幸。”
同样是后族,性质是不一样的。他的姑祖母可不是英宗生母,传说姑祖母杀母夺子,英宗和他们也只有表面情。他夹着尾巴做人还来不及。居庸关守将一职,还是走了嘉善长公主的路子得来的。
偏将嘴角抽了抽:“此一时皮一时。鞑靼人逃到草原深处,居庸关失去了防线的功能,已经不被军机处重视。”
“你若想调走本侯爷帮你递折子。但只要在居庸关一日,不得有丝毫松懈!本侯不想再听到你说类似的话。”孙铭脸一沉。
偏将拱手道歉:“末将言语有失,请侯爷赎罪。若是能外调,末将感激不尽。”
太子殿下用人首看其才。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守在居庸关,无法看人看到他的才能,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反观会昌侯,因前次太子奉旨出京大惊小怪地点起狼烟,成为了京师里的笑话。要不是他投胎投的好,哪还能保留优待。
孙铭当场写了折子,盖上大印,让偏将找人送往军机处。
偏将兴高采烈地离去。
孙铭对着偏将离去的身影白了一眼:“守将只需小心谨慎,便不会有大错。太子岂是好相处的主,犯了错的不论是谁都会处罚。”
如果太子和陛下一样宽厚仁慈,他一定会想法子找份肥差。可太子连亲姑姑都敢下手,他这隔了一代的‘表哥’算什么。别看陛下为了太子的名誉,恢复了三位长公主的封号。可三位驸马的官职不但没有恢复,入了羽林卫的长公主之子,因小事被赶出羽林卫,如今正在家无所事事。
他这居庸关守将的官职虽然不高,可重要啊!在京师的大门口待着,简在帝心。他两位庶弟和他一样,都是无才之人,在羽林卫当皇家的活摆设。
“将军,锦衣卫千户孙璟孙大人求见。”士兵在门口通报。
孙铭愣了愣:“你说谁?”
“大兄常年在居庸关,竟然连弟弟也不认识了?”孙璟一身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孙铭面前。
会昌侯分家时为了田产争夺不休,兄弟三人关系闹得十分僵。孙铭不愿意回京,也有躲避两位不省心弟弟的原因。锦衣卫被太子从上到下整治了一次,非能者不为。这个和他一样能力平平的弟弟,怎么成了锦衣卫了?
孙铭淡淡地瞟了他一眼:“这里是居庸关,要叙旧回家去。你来此地何干?有公务?”
孙璟最看不得孙铭高高在上的模样。明明和他一样,是同一个娘生的,都是妾身子。只不过孙铭早生了两年,是爹的长子,被夫人记载名下成了嫡子而已。真以为自己身上流有皇家血脉啊!
“我和表哥在辽东立功,此番和舅舅上京参加武试。只要舅舅通过武试,有机会能从辽东调入军机处。路过此处,特意来和大兄打招呼。舅舅就在下头,大兄随我一同下去见一见。”孙璟得意地笑。
孙铭自知是记名嫡子,凡事谨慎,让人觉得他胆小怕事。生母娘家人急功近利、善于攀附权贵。不然身为都指挥使的外公,也不会把生母送入侯府当妾。
孙铭冷哼一声:“本侯爷娘舅姓王。侯府重规矩,妾的娘家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