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临走之前的那一夜,身心都已经被征服的延德宫主和福昌院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无论是在床底间的表现,还是在知情识趣方面,王楷都跟李南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那晚的战况激烈到无法描述,以至于李南乘坐‘海王号’离开高丽之后,还在回味两位高丽美人的痴缠和美好。
李南抽到的那个无用的春宫高级画技,这次也有了用武之处,他为两位高丽宫妃都绘制了一副写实派的化作。
一副画的是延德宫主跪地伺候李南时的情景,将她那羞涩中带着媚意的神情描绘的淋漓尽致。
而送给福昌院主的那幅画中,这位高丽美人身穿帝国皇室特制的丝薄长袜和小衣,娇慵无力躺在软榻上呼唤李南临幸的情景。
李南虽然有很强的占有欲,也对这两位高丽宫妃非常喜爱,但是他还没昏庸到夺走高丽国主宠妃的地步,不过以后会怎样,那还是未知数。
高丽国距离华夏大陆不远,因此不需数日,‘海王号’便载着皇帝李南返回了距离战场不远的杭州港。
杭州城因为经历了方腊之乱,不但城市被大火焚烧过数次,百姓也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离,已经变得破败荒凉,但是自从被帝国攻占之后,这座江南的重要城市迅速的散发出了往日的生机。
大量的帝国工匠进驻了这座杭州城之后,开始由帝国出资修复城内被损坏的道路和建筑,随着房屋、土地的重新统计和测量,一些已经无主的产业被拍卖出去,迅速吸引来了大量商人和帝国其他地区的百姓。
帝国皇帝回到重现兴盛状态的杭州城,很快国防部便和情报局便将最近的军报送了过来。
这一次李南得到的总算是好消息了,赵缨络和蔡攸等人费尽心力的让徽宗赵佶转投了帝国怀抱,终于得到了回报。
宋国和金国秘密签订了同盟密约的事情,并没有隐瞒多久,便被人曝光了出来。
这个消息就像火药弹在池塘里爆炸了一般,激起了宋国朝野上下的反对浪潮!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的历朝历代臣民百姓,都有一种骄傲感和优越性,即便是多次被外族入侵,但是他们依旧瞧不起那些外域异族。
因此听到钦宗赵桓竟然跟金国结盟的事情后,所有的大宋百姓心中都出现了强烈的反感,尤其是太学院的众多学生最为激进。
在太学生陈东的率领下,数百名太学生冲破阻挠,来到宣德楼前伏阙上书,要求终止跟金国的所有协议,严惩促成此事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唐恪。
宋国如今正在跟中华帝国全面开战,虽然长江沿线还有几十万大军驻守,但是失去了江南粮仓之后,钱粮和兵饷已经快要拿不出了。
接手了徽宗赵佶留下的烂摊子之后,钦宗赵桓也过的不容易,刚刚割让了太原等三地才换的金国退兵后不久,就要迎战帝国大军的侵袭。
如今钦宗不但要四处为军队筹集钱粮之外,还要担心北方的金国,所以当金国密使到来之后,他思虑良久,束手无策的他终于答应了跟金国结盟。
钦宗赵桓也不傻,他的麾下也有不少能臣名将,所以金国人的险恶心思,并没有瞒过宋国君臣。只是已经山穷水尽的钦宗实在是没有办法,他如果想继续维持着这个国家,那就必须做出决断。
中华帝国此次借远征军被袭之事出动了五大军团,可以说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那就是攻下宋国全境,灭掉宋国。
跟金国结盟不会失去帝位,但是只要被帝国击败,就肯定会成为阶下囚,因此钦宗赵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选择。
………………………………
第803章 五军渡江伐宋国
无法终止跟金国联盟密约的钦宗,面对群情激昂的反对者,他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手段进行压制。
太学生之首陈东被打入大牢,其他忠直的大臣们轻者被贬,重者也被夺官发配。
就在宋国上下人心浮动之际,大宋的太上皇赵佶,却在帝国情报局的协助下,给所有自己提拔任用的地方官员和将领都送去了招降书。
赵佶这个前大宋皇帝虽然将国家治理的一塌糊涂,但执政了几十年,毕竟也是有一些忠于他的臣子和将领的。
因为赵佶的影响力,再加上很多宋国官吏都看出了目前的局势,以及对钦宗赵桓跟金国结盟的不满,所以效果显著。
种师道等人严密防守的长江天险,遭受到了来自帝国皇家东海舰队,以及皇家第二集团军的猛烈攻击。
就在种师道调兵遣将进行防守的时候,在一些投诚宋国官吏和地方将领的协助下,利奥尼达率领着帝国皇家第三集团军从真州附近渡过了长江。
全员装备了火枪的帝国军,确实没有金国骑兵部队进攻时的那种冲击力,但是要论起防守战,弹药充足的帝国步兵可以说当世无人能敌。
利奥尼达麾下的三万帝国士兵登岸之后,马上开始建立防御攻势,牢牢的在长江北岸钉了下去。
得到帝国军渡江的消息后,心知不妙的种师道亲自率领重兵前往攻击,但是面对挖掘出了壕沟,设立了铁丝网等防御设施,做好了坚守准备的帝国军,宋兵那就是被屠杀的下场。
当数次冲锋都无法攻入帝国军阵地之后,种师道知道大势已去,当机立断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淮南东路的真州失守,这给种师道用二十万大军打造出来的长江防线带来了连锁反应,站稳脚跟的帝国皇家第三集团军,在利奥尼达的率领下,稳扎稳打的沿着长江沿岸向淮南西路攻去。
因为长江中有帝国皇家黄海舰队为第三集团军补充弹药给养,所以利奥尼达发挥出了帝国军队的强大攻击力,将长江北岸防守的宋国守军击败驱逐。
有了第三集团军扫清长江沿岸负责防守的宋军,所以很快克雷斯率领着帝国皇家第二集团军,斯巴达克斯带着帝国皇家第一集团军,庞万春的帝国皇家第四集团军,依次渡过长江天险,来到了宋国的土地上。
驻守在京西南路的种师中见势不妙,生恐被帝国军各大军团夹击,因此连忙率兵后退,撤出了长江防线。
种师中他虽然保住了剩余的四万宋军,但也将西耶娜的帝国皇家第五集团军放了过来。
帝国五大军团一起渡过了长江之后,他们的面前就再没有什么阻碍了,眼前的宋国就像一块美味的佳肴一样,等待着帝国大军的吞噬。
宋国淮南东路和西路的州府,不断的被帝国军攻下,甚至可以说很多城池都是被投降的宋国官吏和将领献出来的。
民心军心大失的宋国,如今已经没有抵抗帝国军威的实力了,帝国军所到之处,遇到的反抗攻击也越来越少。
面对帝国五大军团侵略如火的攻击,知道大势已去的种师道,原本是打算想要为宋国保存最后一支军队,所以且战且退,想要借助沿途的坚城来消耗帝国军。
但很快数名带着钦宗圣旨的信使到来,严令种师道就地防守,不能再失去一寸土地!
种师道无法抗拒来自钦宗的圣旨,因此他只能率领全军在寿州做好准备,等待着帝国军的到来。
经过数场大大小小的战斗,如今的种师道麾下还有十二万宋军,其中还有三万装备了宋国仿制火枪的精锐。
而进入寿州战场的是帝国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军团,总兵力也达到了十二万人,双方的士兵数量算的上是旗鼓相当。
中华帝国在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就依靠着精良的装备,打出了以少胜多的威名。
如今在寿州战场上,双方的兵力持平,所以帝国的四位领兵大将,毫无犹豫的主动开始了猛烈的攻击。
种师道乃是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他会利用一切的手段来对付敌人,所以他并未在城外跟帝国军野战,而是将所有士兵都撤进了坚固的寿州城,打算用此坚城来抵御帝国军的攻击。
对付重兵守御的坚城,在以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例如投石车、冲车、云梯之类的大型攻城器械,但现在不一样了。
帝国军的火炮在经过‘轰天雷’凌振的改造后,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又得到了‘海王号’上装备的西洋铸铁加农炮后,再次被改造升级。
如今帝国各大军团都设立了炮兵营,配备的也是帝国兵工厂最新研制成功的‘胜利级’加农炮。
此时寿州城前火炮齐鸣,虽然帝国军的加农炮射出的还是不会爆炸的实心炮弹,但对于城墙和城门的伤害还是很可怕的。
当连续数颗炮弹轰击在了寿州城的城上,巨大的冲击力让炮弹直接穿了进去,城门内顿时传来了宋兵的惨叫声,也不知道多少个倒霉蛋被炮弹击中。
厚重的木质城门上出现了不少炮弹击穿产生的孔洞,可以想象这扇厚重的城门只要被击中的次数够多,那很快就会被攻破。
站在城楼上的种师道眉深似锁,面带些微愁容的望着帝国军从容的攻势。
种师道知道宋国应该不会有援军到来了,而城下却全是密密麻麻的黑衣帝国士兵,他们并未采用以往帝国攻城方式,拼命的爬上来送死,而是静静等在一边,等待着被火炮不断轰击的城门坍塌。
虽然种师道已经命人向城门洞填充砖石泥土,但是按照这个进度下去,他也不知道到底能守住这座城池多久。
“大帅,西门连续被敌方火炮击中,已经倒塌!”种师道的长子种浩,疾步来到城楼禀报道。
闻听此言,种师道连忙吩咐道:“你亲自带人去封堵西城门,万万不可让帝国的军队进城!”
种浩得令后离去不久,种师道的次子种溪也面带急色的赶来,原来是东城门也难敌帝国军的火炮,也开始摇摇欲坠起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804章 科技就是战斗力
帝国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军团,十二万的兵力围住了寿州城的东、南、西三面,却独留了北门。
虽然斯巴达克斯、克雷斯、利奥尼达等人都来自其他的世界,也都是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全凭本能领兵打仗,但是随着帝国的建立,他们都有所改变。
如今这几位帝国领兵的大将,没事的时候手边都有一本《孙子兵法》,哪怕是在战时也经常翻阅学习。
如今攻城的法子叫做“围三阙一”,又叫“围师必阙”,正是华夏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
其中的“阙”,通“缺口”的“缺”,“缺口”之意。意思是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
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实际上,“围师必阙”既是一种战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处理事情时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话不要说得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给对方或矛盾产生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同样的,“围师必阙”也可以引申到谈判桌上,有时候会因为形势所迫,对方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还在“负隅顽抗”,如果你继续正面施加压力的话,对手非常有可能会“鱼死网破”“玉石俱焚”,最终导致谈判告吹,使此前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
要想避免这种结局,最妙的方法莫过于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晓以利害,给对方指一个能够被其所接受的出路,并引导谈判结果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运作。
如今帝国重兵云集,一方兵强马壮,补给充足,士气如虹。而另一方粮饷稀缺,士气低迷,不管是几位帝国的将领,还是城中防守的种师道,心中都知道最后的胜利属于谁。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四位军团长经过商议之后,决定采取“围三阙一”的策略,他们现在是在宋国的疆域,也是可以自由攻击的主动方,所以根本不需要在寿州城跟十五万宋军决一死战。
激烈的攻城战持续了一天,帝国军的火炮经过长时间的发射,因为炮管质量的问题,在夜幕降临后,也渐渐平息了下来。
就在种师道和城内的守军,都以为今天帝国军的攻势到此为止的时候,城外的原野上却响起了整齐沉重的鼓声。
“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因为这个时代军队的通讯水平较低,所以要想在战场指挥,那主要的方法就是依靠旗帜和声音。由于牛皮大鼓的声音整齐沉重,传播距离远,因此被选为冲锋发起的信号。
听到帝国军阵营传来了进攻的鼓声,城楼上观察战场,负责指挥的种师道面上变色,双目瞳孔收缩,连忙高呼道:“多点火把,全体做好准备,只要敌方进入射程,弓箭手开始第一波攻击,其他人备好礌石金汁!”
今天正逢初八,再加上有几朵乌云飘了过来,天空中无星无月漆黑一片,宋国士兵手中的火把除了能身边之外,可见度极低。
宋军将火把用力的丢到了城下,用来增加己方的视野,很快那些穿着黑色军装的帝国士兵就出现了,但是他们到达了城头守军的攻击射程外就全部停住了脚步。
站在城楼上的种师道,观察着帝国军的动向,当他发现敌人并未如他想象的趁夜强攻后,心底突然出现了一丝警兆。
滋滋滋……
细微的燃烧声响起,两道火光不断的向着寿州城接近。
就在种师道感觉到危机降临的时候,轰隆隆的两声巨响震撼了天地!
伴随着这两下巨大的爆炸声,寿州城东西两边的城墙都被炸的坍塌,四处横飞的砖石带来了附加的伤害,而城头上那些被爆炸波及的宋兵更是凄惨,很多人连呼声都没有发出,就被灰尘淹没了。
今天帝国军的猛烈炮击,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攻城,而是为了压制城头上的守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挖掘地道提供掩护。
已经习惯使用火药武器的帝国军,当然不会用士兵的生命去攻城夺取胜利,在遇到坚城的时候,使用炸药才是他们的首选。
经过帝国技术科学部那些能工巧匠的不断研发,火药被不断的改进,很多具有专门用途的火药武器也被发明出来,例如现在各大军团配备的制式炸药包,就是专门用来攻城的。
城墙上出现了两处缺口后,早就蓄势待发的帝国士兵不在犹豫了,他们跟随着那变得激烈的鼓声向寿州城开始了冲锋!
望着那条黑色的帝国洪流涌入了城内,跟帝国军打过数场战斗的种师道,不禁无奈的叹了口气。
如果双方的装备和国力相当,种师道有自信击败任何的对手,但是两国的军事实力相差的委实不小。
让种师道指挥一些没有战斗信念,大多数还在使用刀枪的宋国士兵,去对阵装备了火枪和手榴弹的帝国士兵,这样的战斗让他的身心都充满了无力感。
帝国军进城之后,瞬间就击溃了城墙被炸塌之后,还处于震撼状态中的宋国士兵,随后按照各自的班组连队,组成了数个小型的团队向前缓缓推进。
寿州城作为主战场要容纳十五万的宋军,因此种师道早就遣散了城内的百姓,所以此时的帝国军并不需要顾忌什么,只要是面前出现会动的活物,那就会遭到整只突击小队的集火。
………………………………
第805章 攻势凶猛扫残兵
“父帅!咱们拦不住敌军,还是赶紧从北门撤吧!”种浩来到种师道的身边,焦急的催促起来。
望着枪炮声和喊杀声不绝的半个寿州城,种师道沉吟片刻后说道:“如今帝国军从东、西、南三面攻入,只有北门外无敌兵围困,看起来这是帝国军免得我们玉石俱焚留下的一条生路,但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种溪疑惑问道:“父亲,您的意思是北门外有埋伏?”
“嗯。”
种师道点点头,解释道:“我一直在城上观察帝国军的攻势,虽然看起来他们将所有兵力都击中在寿州城三面,但这些小伎俩却瞒不过我的双眼。实际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八九万的兵马,那并未出现的三万士兵去哪了呢?”
“在我们的归路?”种浩悚然一惊。
种师道沉声说道:“如果我料的不错,那三万人一定会守在我们返回东京的必经之路上准备伏击。”
说归说,做还是要做的。
看破了帝国军意图的种师道,命令种浩率领军中配备了火枪的精锐,从北门向外突围。
北门乃是帝国军特意留出的缺口,但斯巴达克斯等人却没有想到,种师道竟然率领剩余的十万宋军向东方而去。
虽然宋军没有向庞万春的第四军团的埋伏点逃去,但几位军团长也不能坐视不理,任由宋军的有生力量轻松离开。
寿州城以北,激昂的战鼓声响起,除了留下肃清残敌的第三军团之外,其余的所有帝国军都向北方种师道军逃离的方向追去。
漆黑的夜色中,几乎随时都能看到火枪射击冒出的光亮,仿佛黑色的大地上多了许多闪烁的星星一样,在夜色中绽放,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其代表的却是残酷的死亡。
………………………………………………………………
被后世称之为寿州保卫战的这场战役,种师道部在破城战中损失了大约五万人,在随后的追击战中又有三万人被歼被俘,最终仅仅剩下七万人逃出生天。
种师道部且战且退,终于在退至到应天府时站稳了脚步。
如此惨败,种师道不敢隐瞒,因此命信使快马报至东京钦宗处。
钦宗赵桓这次倒是出奇的宽容,不但没有因为战败之事怪罪夺职,还在圣旨中宽慰了种师道一番,言道自己知道宋军装备和帝国军相差甚远,此战非种师道之罪等等。
其实也不怪钦宗如此说话,实在是他不得不如此。
如今宋国被帝国军大举入侵,钦宗能依仗的也只有种师道和李纲率领的这些军队了,如果此时在将种师道处置,那宋国南方将无兵可守,帝国军就可以轻松的直接来到东京城做客了。
跪领了圣旨之后,种师道心中万般滋味汇聚在了一起。
作为一个南征北战多年的名将,种师道其实一直在思索如何应对火器威力巨大的帝国军。
宋国跟帝国数场战斗,几乎是每战必败。其根本的原因是宋国君臣腐败,士兵不但长期缺乏训练,缺少兵饷,装备也跟对方相差太大。
这种硬件上的差距,很难用计谋和经验来弥补的鸿沟,因此这位大宋仅存的名将,索然百般思索,也想不到帝国军的弱点在哪,又该如何击败他们。
就在种师道殚精竭虑思考对策,同时四处收拢残兵和临近州府驻军的时候,参加寿州保卫战的帝国四大军团正在横扫淮南东西两路。
前段时日被种师中偷袭过的西耶娜,因为那场战斗损兵不少,还特意返回帝都长沙负荆请罪,遭受到了皇帝陛下的‘亲密’责罚。
胸中憋着滔天怒气的西耶娜,在率领自己的第五军团渡江之后,便开始疯狂的追击种师中部。
种师中负责防守的是京西南路,就算想要撤离跟种师中的大军汇合,路途也过为遥远,因此只能向北逃窜。
作为帝国最后成立的军团,而且领兵大将还是皇帝陛下的宠妃,因为国防部对其也有所倾斜,帝国稀缺的骑兵,在第五军团中也有两个骑兵团的配置。
帝国的骑兵装备堪称精良,不但有标配的‘南国火蛇Ⅱ型’步枪,每个骑兵还有两柄‘响雷’手枪、一柄马刀和十二枚最新型的‘天女散花’手榴弹。
西耶娜命令副将大刀关胜帅步兵追击,自己则亲自带着三千骑兵狂追猛打,最终在种师中逃亡襄州的道路上,将其生擒活捉。
来自宋国的战报雪花般的飞到了帝都长沙,送到了已经返回的帝国皇帝李南的手中。
看到这些捷报之后,虽然知道己方必胜,但正在改变历史的李南还是松了口气。
如今帝国五大军团渡过了长江,并且占据了淮南两路和京西南路,这就将帝国的版图再次向北推进了一步,将四川行省和这几处州府连成了一片。
下一步帝国要做的就是击溃种师道残部,直接向北推进,去攻击京畿路的宋国都城东京,只要打下了这个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擒获了钦宗赵桓和群臣,那整个宋国就基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