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汉重生-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关羽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往往人们也只是知道,关羽这个名字,或者是历朝历代的执政者让人们知道的关羽罢了。所以,我们也必须简单的介绍一下关羽。

    关羽(生于公元161年,死于公元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即后世的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他与宋江是老乡。

    早期关羽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而后投降曹操,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特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关羽,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跟随汉室宗亲刘备

    他们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当刘备坐下时,关、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曹操因全家被杀而迁怒于陶谦,于是发兵攻打徐州。陶谦求救于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关羽与刘备屯兵于小沛。而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后与曹操许田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都,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兖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而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傅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最终徐晃出战击败了围困樊城的关羽军队。此时关羽知悉后方生变,乃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

    关羽军队的家属多在江陵(南郡治所),得知江陵失陷于孙权,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即后世的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

    景耀三年(公元260年)九月,蜀国后主刘禅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之所以要把关羽说的这么详细,那是因为,关羽他毕竟在华夏传唱了这么久了,也是武圣,再怎么说,他对刘备忠义也是好事。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张辽

    关羽他毕竟在华夏传唱了这么久了,也是武圣,再怎么说,他对刘备忠义也是好事。

    但是,关羽怎么样,这跟很多作者的写作没有关系,如果关羽的形象和大家的想象有所不同,那么也是需要,敬请谅解!

    我们闲言少叙,书归正文。而关羽之所以会投降曹操,说到底还是不想死,但是关羽非常的爱惜羽毛,也就是说,如果要损伤关羽的面子,那么关羽也就是只有死了。

    不过,关羽能够投降,也多亏了,曹操手下的另一个降将,那就是大将张辽。

    而说道张辽,是因为他本来是吕布的部将,因为吕布死后,关羽替张辽求情,张辽就顺势投降了曹操,这里的问题,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很多问题,就只有让世人去评说了。

    不过也有人说,是因为吕布平时对张辽不好,所以,有了关羽的求情,和曹操的喜爱,张辽也就是投降了,要是说什么想不想死的问题,就无趣了,毕竟蝼蚁尚且贪生,是人就都不想死。

    还是那句话,张辽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所以,我们也必须简单的介绍一下。

    张辽(生于公元169年,死于公元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即后世的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

    张辽本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可是当张辽募兵尚未还时,京中的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于骑兵队长,地位略低于将军)。

    不久,吕布为李傕、郭汜等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为曹操所败后前往徐州。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辽任北地太守、鲁相等职,时年二十八岁。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遣张辽与高顺等攻破刘备,但其后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曹操命张辽与关羽同为解白马之围的前锋,击破袁军。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等到曹操击败袁绍的主力部队后,另派张辽平定鲁国诸县。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次我们巡视围城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吗?”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我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张辽再次随曹操攻打邺城,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众。此后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平矣平贼从钱等。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占据它号令四方,您的形势将会大去。”曹操策判定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遂继续出征。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张辽壮气奋发,力劝曹操接战,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斗心,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成阵形,于是将自己的麾旗授予张辽暂用,任命张辽为前锋出战,于是张辽引军突击,大破乌桓,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的另一面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馀人。张辽募兵尚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至吕布败后才归于曹操。从曹操以后,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与关羽解白马之围,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贼寇。赤壁战后,曹操留张辽、乐进、李典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果引十万大军入寇,张辽率八百步兵冲阵让孙权军丧失士气,后孙权退兵,张辽观察后令军断桥,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江东,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名吓之。被曹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称帝仍令张辽守御孙权。张辽屯雍丘,却在此得病。但张辽不负众望,以抱病之躯击退吴将吕范。同年(黄初三年),张辽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后人根据三国志记载“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一句,多推测张辽生于169年,此说存疑,只能确定其生年范围为169…171年。

    初平三年【197年】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其后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为曹操所败后至徐州。遥领豫州的鲁国相,时年二十八。(后人根据本句的记载,多推测张辽生于169年,此说存疑,只能确定其生年范围为169…171年,因为无法断定吕布是建安元年至三年间哪一年让张辽遥领鲁相;鉴于《英雄记》中记张辽于三年为北地太守,观其所在只能为王允当权时所授并沿用至为鲁相,因此张辽生于171年的可能性更大。)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遣北地太守张辽与中郎将高顺等攻破刘备,后又败曹操的援军夏侯惇。但其后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领吕布军馀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破刘备擒关羽后厚待他,但察知其无久留之心,便让张辽查问,关羽回答他虽知曹操善待自己,但受刘备大恩誓同生死,替曹操立大功后必去。张辽欲如实告知曹操但又关羽为其所杀,但如不实告又非事君之道,乃叹说:“曹操是君父;关羽不过是兄弟。”遂如实告知,曹操赞其忠义后问张辽估计关羽何时离去,张辽回答:“关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曹操纳荀攸声东击西计令颜良大惊后,命张辽与关羽同为解白马围的前锋,关羽刺颜良,终破袁绍军。事后关羽果然离开寻找刘备。张辽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及曹操击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

    建安六年【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于重围外时,昌豨都会特别看著我。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吗?”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支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辽如此诚而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曹操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支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因为辽凭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昌豨必不敢加害,所以才会这样做的。”

    建安八年【203年】从讨袁谭、袁尚,破二袁于黎阳,咸有功劳,行中坚将军。曹军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叠,久攻不下。曹操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使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迁徙其民至河南。

    建安九年【204年】曹军又再攻邺,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然后张辽又从攻袁谭。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斩于南皮后,又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遣越海掠地的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允平贼从钱等。曹操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收复东莱诸县后张辽引军还邺城,亲自出迎张辽,更与辽共载一车,封辽为荡寇将军,其见任如此。(《乐进传》中称曹操表张辽升官为建安十一年,其后才有别征高干。但《武帝纪》言曹操遣乐进别征高干为十年,故《乐进传》中的建安十一年中的一字为衍文)其后张辽复又别击荆州,平定江夏诸县,率军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其后从征袁尚于柳城前,张辽谏曰:“许都是天子的所在地,乃四方之会。今公远征塞北,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曹操策判定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遂继续出征。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张辽壮气奋发,劝曹操即时赴战,曹操壮其行为,亲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张辽。辽遂引军突击,大破敌兵,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建安十三年【208年】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顾谓左右道:“不可惊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陈兰、梅成占据灊、六两个县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讨伐梅兰。当时梅成诈降于禁,于禁引军便还。不料梅成趁机会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灊山自守。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将军张辽功也。”于是增其邑,假节。

    建安十八年【213年】与臧霸同为征濡须口的前锋,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至,见江水增涨,敌船稍进,将士皆不安。张辽便欲退走,臧霸阻止张辽道:“主公(指曹操)明于利钝,怎会牺牲我们呢?”至明日,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以臧霸之言告诉曹操,曹操对臧霸加以赞扬,拜为扬威将军,假节。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孙权都督公孙阳。曹操征孙权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馀人马屯守于合肥。(《通鉴》虽认为是十四年,但《水经·河水注》引郭缘生《述征记》指出曹操征韩遂、马超时,道东原上,有李典营。李典之前从征关中;乐进破刘备置的讨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应该就是刘备于十七年所讲的青泥之战;所以应该是十八年征孙权还后才留他们三人屯合肥)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大将吕蒙奇袭攻下卢江的皖城,张辽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无奈被迫退军。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不久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于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于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馀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馀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自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孙权守击合肥十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