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支撑一场大战。”

    荀彧:“。”

    曹操:“我有一个疑问。”

    “丞相请说。”

    “洪南拿豫州和益州四郡做什么?”

    桑榆轻笑道:“这很好理解,吾皇近几年大力开展银行,收获不小。钱多了也没处用,放着也是放着,就买点地盘呗。能兵不血刃的买到一州之地,也算为天下苍生谋福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曹操感觉好笑,他信这才有鬼了。

    程昱:“丞相,豫州和益州,链接我兖州。如今的益州,更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如果卖掉汉中等,就等于将整个益州卖掉了,臣以为,极不划算。”

    曹操道:“是啊,我们费了那么大的劲,才攻下益州四郡。益州刘焉兵员缺乏,将领羸弱,若我倾力攻之,他一定抵挡不住。”

    桑榆想了想,轻笑着道:“那既是如此,吾皇愿意再加一百万两白银,十万担粮草,丞相以为如何?”

    也就是说,共计六百万两白银,六十万担粮草!

    曹操心道:“晋国到底是财大气粗,几百万的白银、粮草,说出口来一点也不用犹豫。”

    但是,要用这些钱买下两州,曹操却打不定主意,到底是卖?还是不卖?

    “此事容我们再商量,桑大人且先回驿馆休息吧,等明日这个时候,再到此处来,我们一定给你个结果。”旁边,荀彧道。

    桑榆点头道:“好,在下告辞了。”

    说完,他转身离去。

    桑榆走后,曹操、荀彧、程昱、许攸等,继续讨论。

    曹操道:“六百万两白银,和六十万担粮草,的确对我们帮助很大啊,如果我们能拿到,那从今往后,就再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荀彧:“丞相切不可为此动心,豫州和益州,是我们万千将士用白骨堆成的,岂能用作金钱交易?”

    “话虽如此,但若没有金钱,我们往后的日子岂不是很困难?”

    不得不说,曹操已然动心了,只是他还无法说服群臣罢了。

    这种事,最好是臣子先提起、劝谏,然后他作为主子,顺势而为,可现在的情况,刚好反过来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许攸:“我倒是有另一番见解。”

    “哦?子远请直言。”曹操看到了希望。

    许攸道:“其实,以晋国如今的实力,想攻下豫州、益州,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就算防守,也防守不住。洪南既肯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还有六十万担粮草,我们为何不答应呢。”

    “他既已经看上了豫州、益州,就不会轻易罢手,如果我们不用意,洪南发兵用强,我们该当如何?难道倾尽全力去驻守?别忘了,我们现在没有粮食,一旦开战,战局与我不利。而反观晋国呢,国势日盛,兵强马壮,连几十万担军粮都不放在眼里,可见洪南之强大。”

    “说得好。”

    曹操欣喜,遂又问道:“诸位,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许褚:“末将情愿一战!”

    “我等也愿一战!”堂上的其他将领,也愤为不茬。

    作为一个纵横沙场的将领,就该马革裹尸,效命疆场,岂能因为惧怕敌人,就不去战斗,而向敌对势力低头呢?

    要是那样的话,他们这些将领的脸往哪搁?

    “诸位将军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们仔细想一想,自己能战得过晋国吗?”

    众将:“。”

    “既然战不过,那又为何要战呢?”

    “战斗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

    曹操看向众人,深吸了口气,道:“此事我看可以考虑,将价格往上调一调,最好能有一千万两白银,百万担粮草!如此,我们也不算吃亏。”

    荀攸:“只是可惜啊,我们幸幸苦苦才打下的益州四郡,就这样拱手让人,我还想着,来年继续征讨刘璋呢,现看来,一切都是空谈了。”

    许攸调侃道:“想打仗还不容易吗,江东?袁谭?何必紧盯着刘璋不放呢?”

    荀攸摇了摇头,没有回话。

    曹操目光扫视众人,最后道:“既然你们都没有异议,那此事就这么决定了,明日桑榆再来时,我们尽力提高价格。”

    次日,晌午。

    太阳刚升起时,桑榆就来到了丞相府。

    今日参加议事的,明显没有昨日多,那些将领们一个也没来,只有许褚站在曹操身旁。

    至于文臣,来的倒是齐全,荀彧、荀攸、许攸、程昱一个也没少。

    “参见丞相。”

    “免礼。”

    桑榆开门见山的问道:“丞相,昨日之事,你们可想好了?能卖吗?”

    曹操:“豫州和益州,是我们用万千将士的性命堆出来的,如果就这么卖了,怕底下将士不服,所以。”

    桑榆皱了皱眉,心道:“难道曹操真不想卖?”

    然而,曹操接下来的话,让桑榆彻底放心了下来。

    “所以,在价格上,我们要再商量商量,价格太低了,我可没办法跟众将交代。”

    “原来是价格问题啊。”

    桑榆松了口气,非常豪爽的道:“那就再往上调一百万吧。即七百万两白银,六十万担粮草。”

    曹操:“能否再往上一点?”

    桑榆笑着道:“曹公,您不觉得,您的两州之地,本不值这个价格吗?”

    “在来许都之前,在下做过调查,豫州、及益州四郡,都属于民力缺乏,百姓很少有耕种,你们每年征收赋税,也仅才收得白银九十万两,粮食十四万担。”

    “按照这个数据,你们得至少八年,才能收得七百万之数,如今你们只要答应,便立刻能得到这笔巨款。如果价格再往上涨的话,那即使我答应了,吾皇也不能答应啊。”

    (本章完)
………………………………

第496章 许都会谈(3)

    荀彧哼道:“那我们不卖了。”

    许攸笑着出列,阻止住荀彧,说道:“生意都是谈成的吗,我相信此事一定有个美满的结局。”

    “桑大人,如果你们肯出一千万两白银,百万担粮草,我主一定答应,将豫州、及益州四郡转让。”

    桑榆朗声大笑,摇着头:“子远先生,你可真敢开口啊!千万两白银?百万担粮草?您知道这是多少吗?”

    “厄我只是提个建议,你可以考虑考虑。”

    许攸显然有些尴尬,弱弱的退到一旁。

    他也知道,这个价格确实过份了,以晋国的实力,可以不费多少力就能取下两州,现在能派使者来,用钱买,已经是降低了身段,而现在他却开出了天价,似乎有些不识抬举。

    “对,一千万两白银,百万担粮草,我一定将豫州、及益州四郡转让!”曹操很认真的道。

    桑榆犹豫

    他不甘心,军机处给他的命令,是花一千万两白银、百万担粮草,拿下豫州、益州,可他为了体现出自己的能力,自是要压低价格,压的越低,替晋国省了钱,他就立功了。

    可现在看来,曹操就好像比着他荷包出的价,根本没法压。

    难道真要花那么多钱?

    犹豫一番后,桑榆摇着头,心道:“不!要是那样的话,回去也太没面子了!”

    想了想,他给出了个价格:“丞相、各位大人,临行前,吾皇说了,最多给七百万两白银,加七十万担粮草。今日在下斗胆,将价格再破格往上涨一涨。愿出八百万两白银、及八十万担粮食!这是在下最后的价格了,即使这个价格,我回去后,也得请示军机处。如果你们不答应,那便算了,我这就转身回长安。”

    他的话语非常坚硬!

    此话,透露出两层意思,一则,是表明价格已经不可能再往上调,再往上的话,他已经没有全力再做主。

    二则,也有些威胁的意思。正如昨日许攸所说,洪南已经盯上了豫州、益州,不拿到手,是决不罢休的,如果谈判破裂,桑榆回了长安,那接下来要面对的,很可能就是晋国大军了。

    这么严重的问题,自逃不过曹操等人的双眼

    众人都知道,这千万之价,怕真是无法达成了。

    “使者可先到偏殿稍等,待我们商议后决定。”曹操忽的摆手道。

    桑榆也不气恼,拱手道:“好,在下先行告辞。”

    说完,他退出了大殿。

    桑榆走后,曹操同众谋臣又商量了起来。

    这价格,相比于昨天,已经好很多了,但在他们心里,一直有千万那个价格摆在那,如今没有达成,却是十分的遗憾。

    许攸:“丞相,臣以为,可以达成交易。”

    程昱:“只是不知,桑榆是真的不敢再往上加价了,还是他故意这样做,想压我们的价?”

    “仲德说的,也是我想说的。”荀彧道:“桑榆此人,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里有数,谈判时,也极有章法,我猜想,洪南给他的底线,绝不是七百万。说不定就是一千万!他只是想压低价格,立功而已。”

    “文若如此说,可有证据?”曹操问道。

    荀彧:“。”

    “这只是臣的猜想,并无证据。”

    曹操:“没有证据,那就不好说了,如果我不同意交易,桑榆真的转身走了,那我们岂不是错过了一个机会?若是因此惹恼了洪南,引来晋国大军,那可太划不来了。”

    说到底,还是实力的问题,要是曹操的实力强国晋国,或者旗鼓相当,那一切都不存在了。要是有人敢说买他的土地,他可以毫不留情的拒绝,甚至杀了使者都行。

    过了会,曹操轻笑着道:“那我们不妨来试一试。”

    “丞相准备如何试?”

    曹操:“。”

    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众人觉得甚好。

    “好,那就这么办了,去将桑榆叫来吧。”

    少许,桑榆重新回到大殿上。

    荀彧首先讲话:“桑大人,我们经过商量,决定成交价格,至少也应该有几百万,及九十万担粮草,如果没有这个价格,我们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说这话时,曹操掩嘴喝着茶。

    桑榆问道:“这是你们最后的决定?”

    “是的,是最后的决定。”

    “好,既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桑榆最后看了眼殿内众人,拱手道:“容在下告辞。”

    说着,他便准备转身离开了。

    曹操等一瞧,十分惊异,难道说,桑榆真的没办法提高价格?洪南给他的底线,真是只有七百万?!

    “桑大人请留步。”

    就在桑榆走出去四五步,曹操笑着道:“生意都是谈成的嘛,你且先过来。”

    “怎么,这不是你们最后的决定吗?”桑榆问道。

    曹操:“怎么可能是最后的决定呢,我说的话才是最后的决定,其余人说的都不算!”

    桑榆心中大喜,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那丞相的意思是?”

    曹操道:“就照之前你说的那个价格,以八百万两白银,八十万担粮草成交,我这就传下令去,让豫州驻军在收到粮草后,即刻换防。”

    之前曹操的计策,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试探一下桑榆。

    先由荀彧提出反对成交,如果桑榆是不同意,并且要走的话,那就说明,桑榆真的不可能再增加价格了,而反之,桑榆就会答应,那曹军就能得到一大笔白银、粮草。

    事实证明,桑榆真的没扯白,他真的加不了了。

    不过这都是表面现象而已,实际上,就在刚才,桑榆转身离去的时候,桑榆也是在试探曹操,如果曹操不叫住他,他都准备转身同意九百万的价格了。

    可最终他胜了,曹操先他一步没沉住气。

    ************

    “桑榆不负我望,终于谈成了这笔生意。”

    长安,军机处,贾诩收到捷报,欣喜不已。

    他赶紧坐下,亲笔写了一份奏折,随后让军机处的官员,紧急送去宫中。

    信中表明,买下豫州、益州的事,已经落实,军机处即将下命令给户部,暂时调拨四百万两白银,四十万担粮食,运送去豫州前线。

    (本章完)
………………………………

第497章 又要亲征了?

    同时,再派人给曹操说明,由于白银、粮食,数目太大,只能给予一半。

    洪南收到奏折后,当即同意,给了批复。

    “这个曹操,还真把豫州、及益州四郡卖给我了,真是败家啊。”

    御书房中,洪南苦笑不已。

    他要是有这两个州的话,给多少钱也不卖。道理很简单,益州已经攻取四个郡了,只要再努力下,就能攻取整个益州。须知益州有二十二个郡啊,那可相当于两个并州。

    再说,将两个州丢给晋国,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曹操竟然不于在乎。

    典韦:“那接下来,是否该让裴延、陈宫等,进军豫州、益州了?”

    “不,现在时机还不到。”

    洪南摇了摇头,起身道:“走,去军机处,跟贾诩商量一下。”

    “是。”

    来到军机处,贾诩禀报道:“陛下,调拨粮饷的命令,已经下达了,户部会在近两日,派兵运送前往豫州前线。”

    “嗯,很好。”

    洪南走到地图前,看了会,道:“曹操将豫州、及益州四郡都卖给我们,等他们将军队撤走,我们得派人前往驻守啊,你可想好了,调哪支部队前往?”

    贾诩:“臣早已拟定好了这方面的策略。”

    说话间,他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道:“陛下请过目。”

    “待曹军撤走后,我们应当让吏部,选定好治理各郡县的人才,前往任职,担任太守、县令;同时,让兵部给前往任职的官员授权,凡县令者,可在当地募集一百捕快、两百守城兵士,凡太守,可募集士兵两千。我会给马超去一道命令,让他调集十万军,进驻豫州、益州。是为驻扎在豫州境内的正轨军,用于防守、抵制曹军。”

    洪南看完这计划后,没有立刻答应,似在犹豫。

    贾诩疑惑,问道:“陛下在担忧什么?”

    “我在担忧啊,我们驻扎豫州的兵将,却从西凉调拨,士兵们背井离乡,会不会有怨言?你要知道,这些士兵不可能仅仅驻扎半年或者一年,他们很有可能要驻扎很久很久,直到他们退伍。而在这期间,由于路途太远,他们是没有可能回去探望双亲的。我要是这十万大军的其中一员,呆一两年还好说,熬熬也就过去了,可要是十几年不让我回去,那我就算是爬,也要爬回西凉。”

    “这个。”

    贾诩:“这我倒是没想到啊,都说故土难离,连百姓们都不愿意离开家乡,来我们晋国生活,可见士兵们也会有这种想法。”

    “这不得不防。”

    “陛下真是心细,连这都考虑到了。”

    “那你有什么其他主意?”洪南问道。

    贾诩轻笑道:“这么仓促间,我哪能有什么计策,不知陛下。”

    洪南:“我看不如从武英殿中,派遣十几名干部,到豫州去,组建一支新军,招募当地的百姓,一方面,可以帮助当地执行我们的惠民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抵御曹军。”

    “至于人数嘛,每个郡可以给出五千到两万人的额度。凡靠近曹军边境,就以两万人为限,凡在豫州腹地的,就以五千人为限。”

    “这样一来,虽然我们每年下拨的粮饷增加了,却不用从西凉调兵,士兵们也不会深受思乡之苦。”

    贾诩道:“这好办,我等下就给户部、兵部、及吏部下到命令,让他们开个会议,在两天内,拟定好各项事宜。”

    “好,那就这么办吧。”

    洪南深吸了口气,道:“等过几天,我就亲率第一军,进入豫州!”

    “第一军?陛下是说裴延、陈宫的部队?”

    “是啊,有问题吗?”

    贾诩为难道:“陛下,您怎么又要亲征了。这件事六部官员们是不会同意的,一起都要以您的安全着想啊!”

    洪南哈哈笑道:“我的安全?你觉得,堂堂新一军,会保护不了我的安全吗?”

    “文和,这支新军是新组建的,跟其他军队不同,他们手中的武器、及将要用于实战的战斗方法,还没有得到验证,我不能完全的信任裴延、陈宫,要是他们不会打,岂不是要葬送了三万将士?所以,这新军第一战,至关重要,我必须要亲临指挥。还有,这也关系到士气问题,要是新一军打了败仗,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贾诩:“可是。”

    “别可是了。”

    洪南道:“我可以向你保证,我只去这一次,等打完了这一仗,以后再发生战事,我绝不插手,一切都由裴延、陈宫自己解决。”

    想了想后,贾诩苦笑道:“好吧,也就是我,如果是文优的话,他一定不会同意。”

    洪南道:“那你就要好好做他的工作,说服他。我可不想在我出征的时候,来一场百官劝诫。”

    “是,臣尽力而为吧。”贾诩应道。

    ***********

    洪南走后,贾诩将六部官员召集到军机处,一则商讨如果接管豫州、益州,二则督促户部,准备好粮草,随时驰援即将上前线的将士。

    还有,当新一军进入益州后,如果打下了城池,户部跟兵部、吏部,将快速派兵前往驻扎。

    这站端一开,牵涉的事情太多了,不但要安排好当地的百姓,还要处理俘虏、跟紧援军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大战,洪南要御驾亲征,亲自指挥新一军作战!

    堂堂一国之君,却要上前线,这可是件大事。

    当贾诩说完,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李儒道:“新一军,是陛下一手创建起来的,其中很多将领官员,都是陛下亲自调教的。其新的作战方法,在晋国当然没人能比得过陛下。”

    “但是,仅带着三万军,就孤军深入,闯到益州腹地,要是有什么闪失,那该怎么办?”

    贾诩问道:“那你有什么好主意?陛下是非去不可啊。”

    李儒道:“既然陛下非去不可,那你们军机处,就应该多派些兵马,好保护陛下的安危。你们别忘了,我们豫州兵力缺乏,曹操又在那经营了十几年,要是等陛下进入豫州后,曹操突然发兵五十万堵住汉中,那怎么办?陛下岂不是成了瓮中之龙了吗?”

    “我建议,从长安御林军中,抽调五千人随驾,其次,让典满将军,率领本部五万人,紧跟在新一军后面,作为侧翼。同时,命令驻扎在白京水寨的,原裴延所部五万人,紧急进入豫州,并向曹军警戒。一旦曹操有所异动,即刻开战!”

    (本章完)
………………………………

第498章 向刘备借兵

    贾诩笑着道:“文优所言,正是我之所想啊。陛下亲临前线,危险至极,是该增添些兵马,以确保安全。”

    李儒道:“既然你同意我的观点,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陈宫:“此次入益州作战的主力部队,是我新组建的新一军,我是新一军政委,按理要跟着大军前行,可这样一来,户部就没人管了。要知道,调拨粮草接济前线部队,涉及很多的事,我们还要跟曹操周旋,付给他八百万两白银,及八十万担军粮。我建议,暂时辞去户部尚书一职,由文优担任。”

    “不不不我对户部不熟悉,临时受命,怕。”

    “怕什么啊,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陈宫笑着道:“你要是做不好,我晋国就没人能做好了。”

    众人齐声笑了笑。

    “看来你们都是这个意思?”李儒问道。

    众人点了点头。

    贾诩道:“文优,你应该挑起这根大梁啊,你是最早跟随陛下的老人,曾经也在户部工作过,对户部有所了解,你要是不出来,谁能当户部尚书?”

    李儒:“那这样一来,我岂不是同时担任两个尚书职位了吗?”

    兵部尚书孙简道:“你那个吏部,平时也没什么事,尽是些审查官员、科举考试这些都有文贤阁帮着分担。此次战事,不仅要调拨粮食,还要调集兵马、及前往上阵的官员,正好我们两人合作,将一切事宜安排妥当,免得户部没人管,到时顾头不顾尾。”

    一番劝说,李儒最终答应了下来。

    贾诩宣布:“那好,既然你们同意,那我军机处这就下任命书,送交陛下裁决。”

    次日,洪南收到贾诩的奏折,同意了免除陈宫户部尚书的职位,同时,让李儒暂代户部尚书一职。

    *************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五日后。

    在这五日里,兵部、户部、吏部、军机处,都忙的团团转,调兵的调兵,拨粮的拨粮,派官员的派官员,就连贾诩都忙的脚不沾地。

    终于,在第六日清晨,所有的事都安排完了。

    洪南赶赴南校场,将军机处调来的三百万发子弹,全部分发了下去,每个士兵分得子弹一百发!

    还有红衣大炮的炮弹,共计十五万发,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