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73,如果从头再来-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784章 乌克兰

    89年六月二十四日。

    乌克兰,科沃夫。

    北方的春天迟迟来临,山间野地被绿色铺满,风依然有点大,不过已经透着一股暖意。

    乌克兰是苏俄的最重要的工业区,在苏俄一五二五两个五年计划中兴建的近五千家大型工业企业中,乌克兰就独占了接近一千七百家,占整个苏俄工业的三分之一还多。

    整个乌克兰境内遍布电网和电站,热电,水电,核电。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切尔诺贝利电站了,迅速的把一个微型小镇发展成为了一个先进的工业大镇,然后又一夜之间撤离消失,整个普里皮亚季被封闭隔离到现在并且还将不断的封闭下去,有几千人因为核污染毁了一生。

    各种大型工厂学校几乎遍及乌克兰所有的城市,可以说,八十年代以前,乌克兰就是全世界工业进程上的一颗明珠。

    但这个时候的乌克兰整个社会状态和国内八十年代初期一样。

    虽然工业无比的强大,但民生上却严重不足,物资缺乏,老百姓住着低矮的木质石棉瓦房屋,穿着工作服,物资全靠计划供应。不过人们虽然贫穷但很乐观,这是个活在精神世界的时代。

    城市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小孩子挖了蘑菇在居民区的路边贩卖,期待着换点零钱。

    密密麻麻遍布空中的电线,老旧肮脏的城区,凸凹不平的城市路面以及有轨电车,老旧的四层楼房上布满了灰尘和水渍。

    悠闲的老人们在街边长椅上下棋,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演奏手风琴和萨克丝。列宁的雕像和画像充斥着整个城市。

    到处都有居民自发的集市,老人在路边摆摊卖几个蒜头,孩子脏着脸穿着不合身的大人衣服看着食物吞口水。女娃娃眼馋的看着橱窗里的娃娃,农贸市场门庭冷落,人们来到街边,把家里能卖的东西摆出来换钱,包括穿过的皮鞋和用过的玻璃杯,衣服,书籍。

    王晟陪着张兴明乱逛,看着鞋面上的厚厚的灰尘吐了一口说:“这边真特么埋汰,感觉比咱们那边还厉害,不是说咱杯溪是世界上烟尘污染最厉害的城市吗?怎么感觉能比这边还干净不少呢?”

    张兴明说:“心里作用吧,反正大型工业城市在这年头哪有干净的,你看看这满天的大烟囱,能干净得了吗?原来工业革命刚开始那会儿,轮蹲整个城市一年到头都是被烟包着的,这就是工业的代价,等发展起来了政府有钱了就该治理了。”

    王晟说:“啊?外国也污染哪?不是说欧洲那边到处繁华的不得了,大街上一尘不染,空气干净树也多,河水清的一眼能看到底。遍地黄金,要饭的都比咱活的好。”

    张兴明扭头看着王晟问:“你这都是听谁说的?”

    王晟说:“没事大伙就在一起闲唠呗,都是听亲戚朋友啥说的呗。不对呀?”

    张兴明想了想说:“你这两年一直就在欧洲呢自己不知道吗?”

    王晟愣了一下,想了想说:“对啊,我操,这事整的,我一直在欧洲啊,就这块儿也是欧洲,是不?这哪有说的那么好啊?这头感觉连吃饭都困难,还不如国内呢。你看那边那孩子,那脸估计得半个月没洗过了,穿那衣服,那应该是他奶奶的吧?”

    张兴明扭头看过去,一个睁着一双大眼睛的小丫头,有个六七岁的样子,穿着一件红色的女式衣服,把袖子挽起来露出双手,这倒挺好,一件顶两件,连裤子都省了。小丫头站在那里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张兴明这一群人。

    张兴明在自己这一群人的身上打量了一下,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啊,这丫头眼睛都不眨的在看啥?

    李淳来回看了看说:“咱们穿的太好了,和这边所有人都不一样。”

    唐心说:“不是,小孩子不会在意这个,我估计她盯着的是红华手里的食品袋,她肯定认识这种包装。”刚才几个人逛街,随手买了些香肠和面包。乌克兰的小麦制品特别好吃,应该是光照的问题。

    这边的香肠不像国内那种恨不得全放上淀粉的感觉,而是视力可见的肉块肉丁,感觉像是自己用菜刀剁出来的一样。味道很棒。

    捷克人是不吃酸黄瓜一类的东西的,乌克兰正好相反,什么都能拿来酸,你吃过酸西瓜吗?

    这里人也吃饺子,和咱们国内的做法差不多,不过馅料千奇百怪,来这边吃饺子要千万小心,甜馅酸馅酸甜馅,吃一口痛苦好几天。而且流行饺子沾酸奶的吃法。一般人真接受不了。

    汪红华看了一眼拎在手里的香肠面包,提起来对那个小女孩说:“你想要?”

    女孩明显的咽了一大口口水,脸上露出慌乱的表情,连着后退了几步,不过没跑。

    张兴明从汪红华手里接过食品袋,拿了根香肠出来递给徐小丫,徐小丫接过香肠走向女孩,也许是因为徐小丫是个女孩子,也许是对食物的欲望战胜了恐惧,小女孩没跑,喉头不断的蠕动着看着走近的徐小丫,她手里的香肠。

    “弗立里亚特,弗来西杰为去嘎。”徐小丫笑着冲小姑娘挥了挥手。

    “特包热。”小姑娘含糊了一句。

    徐小丫蹲到小姑娘面前,把香肠递给她:“来,我请你吃,美丽的小姑娘应该吃到最好吃的香肠。”

    “吼没涅涅基尼克。”小姑娘吸了一口口水艰难的咽了下去,轻声说了一句。

    徐小丫感觉鼻子一酸,把香肠往前递了一下说:“不要钱,我请漂亮的女孩吃的,我喜欢你。”

    小女孩手动了动,还是抑制住了抓住香肠的冲动,说:“梦尼兹,梦尼兹耐母。”

    徐小丫说:“现在我们认识了呀,你不喜欢我吗?我们可不可以做朋友?”

    小女孩考虑了一下,微微点了点头,徐小丫把香肠递到她手里,说:“朋友的礼物是不能拒绝的。”

    小女孩终于把香肠牢牢的抓在手里,看着徐小丫说:“丝大西娃。恩,得卢克。”

    徐小丫伸手把女孩抱在怀里说:“恩大得卢克。亨梅。”把小女孩抱起来,把她手里的香肠凑到她嘴边说:“吃啊,为什么不吃?”

    小女孩看着香肠又咽了一下唾沫说:“要和弟弟分,我是姐姐。”


………………………………

第785章 专家

    徐小丫前后看了几眼问:“你弟弟在哪儿?没看到啊?”

    小女孩往侧面指了指:“在家里。”

    徐小丫往那边看了一眼说:“你是一个人出来的吗?你的父母呢?一个人不要往街上跑,有坏人的。”扭头对张兴明说:“她一个人从家里跑出来的,我想把她送回去,她这么大一个人在街上很危险。”

    张兴明说:“行,一起吧,认识了也是缘份。这小丫头确实可爱。”

    徐小丫问怀里的小女孩:“我的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徐小丫。”

    小女孩看着张兴明轻声说:“克雷沙。克雷丝,克雷丝丁娜。我的朋友,习小啊。”

    徐小丫说:“漂亮的名字。我送你回家好吗?可不可以到你家做客?”

    小女孩犹豫着点了下头:“好吧,可以的。我们是朋友。”

    徐小丫抱着克雷丝丁娜,一群人往小丫头指的方向走过去。

    这一片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盖的红砖楼,有着明显的苏俄风格,不过能住在这种楼里,说明克雷丝丁娜的家庭应该不是太差,应该是在这个重要工业城市里有点地位的人。

    科沃夫是乌克兰的工业重市,有着苏俄最大的公共汽车制造厂,最悠久的大学,著名的电视机生产厂Zavod Elektron,还有能在苏俄排上号的制鞋厂Obuvnaya Fabrika Progress糖果厂Svitoch,还有全苏第二大煤矿,几乎所有的工厂职工都在万人以上,公共汽车制造厂职工接近四万。

    这座城市还有著名的歌剧院和芭蕾舞团。咱们国内那会儿开始流行芭蕾舞和这座城市有着不浅的关系。

    拐进边上一条窄街,往前走了有五十米,就看到几栋红砖楼。由三栋楼形成一个小广场,小广场上修着花坛。这一片有好多个小广场。孩子们在广场里追逐吵闹,老人们坐在花坛边上下棋聊天。

    一个老头看以了张兴明这一群人和抱在徐小丫怀里的克雷丝丁娜,表情严肃的坐直了身体看着这边,他边上的几个老头子都扭头看过来。

    “克雷沙,他们是谁?”老头大声问了一句。

    克雷丝丁娜摇了摇手里的香肠说:“习小啊。我的朋友。她给我香肠。”她用另一支手在徐小丫身上拍了拍,脸上露出笑容。

    老头站了起来,看着张兴明一群人问:“你们是谁?要干什么?”几个老头都站了起来,这应该是一批苏俄老兵。

    双方走近,徐小丫弯腰把克雷丝丁娜放到地上说:“去和你的弟弟分香肠吧,我这里还有,你能不能拿得动?”她指了指张兴明手里的食品袋。

    克雷丝丁娜摇了摇头,指着一个楼门洞说:“我家,在那里。”拉着徐小丫的手往那边走。

    张兴明停下脚步说:“小丫你去吧,让唐心陪你。我在这里等等好了。告诉她的父母,他们很不称职,不应该让这么漂亮的小姑娘一个人跑到大街上。”把食品袋递给徐小丫。

    徐小丫接过袋子,拉着小姑娘和唐心一起往楼洞走过去。

    带头那个老头子挑了挑眉毛,嘴唇动了动说:“你们是谁呀?来这嘎哈?”竟然是标准的东北话。

    张兴明愣了一下,看着老头说:“没事,就是看到这小丫头一个人在外面大街上,有点耽心她的安全,就把她送回来了。她应该是饿了。大爷你去过东北呀?”

    老头子说:“我在奉天工作生活过十几年,我们,都是从东北撤回来的。”这是一群曾经的援中专家。苏俄专家全面撤回是60年九月的事情,那么这么算下来,当时这些老人应该在四十岁左右。

    这些专家被撤回以后打散分配到苏俄各地,并且其中很多人遭受了隔离审查。

    人是感性动物,上层人因为政治因素会把这种感性收起来,但下面人不会。在几年十几年的共同工作生活中,很多两国的工人技师们产生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后来有一段时间,两国在这一时期的技师专家们都已经成为了白首老人,纷纷退休在家之后,两国之间发生了许多寻找友谊的故事。苏俄崩溃以后,那么多的专家学者愿意到中国来工作,也和这段历史有着直接关系。

    实话实说,如果没有苏俄长达十几年的顾问专家援助以及项目工程援建,咱们的一五根本转不起来,在这一点上,咱们得感谢人家。咱们从无到有建立建成了工业链,苏俄人是付出了巨大资源的。那会儿只在中央就有四五百人的苏俄顾问团队,从国策到军队进行帮助指导,地方上就更多了。

    咱们的很多工业工厂,甚至包括规章制度工资制度福利政策都是完全直接拿苏俄的来用的。

    那时候,苏俄以社会主义老大自居,是联布中央,要求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必须完全服从苏共中央的管理领导,坚决执行苏共中央的各项命令。那会儿咱们的领袖意识到了危害,开始在全国推行有选择的接受苏俄专家的指导,并且要求苏俄把顾问这个身份全部改为专家。

    然后大家就知道了,一方要求完全服从,一方要走自己的主权道路,就谈崩了。感谢领袖的英明伟大,真的,想一想苏俄解体的时候,如果咱们和这些东欧国家一样在政治和国体上不能完全独立会怎么样?估计早就分崩离析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下赫什么晓夫和咱们领袖之间的访谈实录看看,精彩。赫什么晓夫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我到达的时候,他正在游泳池里游泳,我站在游泳池边等候,工作人员报告之后,他仍然游了几个来回这才上岸披上浴袍坐到椅子上看向我,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祖父。

    约翰人R特里尔写过三本中国伟人的传记,推荐大家看一看。

    ……

    老头子自我介绍叫谢尔盖,这在苏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名字。几个老头热情的请张兴明坐下来说话,询问奉天的现状,他们甚至还记得很多城市的细节还有工厂的建筑,产能,技术特点。


………………………………

第786章 老东北

    克里丝丁娜是谢尔盖的哥哥的孙女。

    他的哥哥已经去世了,现在他就是小丫头唯一的爷爷。苏俄人的伦理传统并不弱于咱们。

    老头站在楼下大吼了几声,很快,一个粗壮的年轻版谢尔盖出现在窗口往下看。

    老谢尔盖把年轻谢尔盖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原来年轻谢尔盖因为工厂停产失去了收入,老婆跑了,天天在家里喝酒买醉,对两个孩子的照顾完全就是放养,能对付着做点饭喂一口就不错了,而老谢尔盖不会做饭,他老婆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现在是年轻谢尔盖在叔叔这啃老,付出的代价就是煮点饭,老谢尔盖平时就照看一下孙子孙女。但是必竟年纪大了,今天克雷沙自己穿了奶奶遗留下来的衣服走了出去,如果不是被张兴明他们送回来,这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呢。要知道现在苏俄可不平静。

    不只是中华才有人贩子大坏蛋臭流氓,哪都有。而这个国家最不缺少的就是酒鬼。

    过了一会儿,徐小丫和唐心从楼洞里走出来,克雷沙牵着一个比她矮一个头的小男孩,小男孩手里正捧着一截香肠在啃,满下巴都是肉渣的油腻。

    张兴明问老谢尔盖:“现在这边人们的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吗?”

    老谢尔盖有点诅丧,说:“是的,正像你看到的这些,人们饿着肚子,什么都要等供给,小孩子没有衣服和玩具。工厂大面积停工,失业的孩子们天天躲在家里喝酒。女人都跑出去用身体换面包了。我们这些人还好一点,都有点积蓄,这是我的中国朋友教给我的,叫家有余粮心不慌。”

    边上另一个秃顶的老头说:“是啊,现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面包,啤酒,肉,都要限量。乌克兰虽然有着全苏俄最多的猪肉,但是仍然要排队,要等着文件告诉你可以买多少。除非你去高级餐厅,发克,那地方就是张着大嘴的恶魔,一块熏肉要花掉几公斤的肉钱。”

    张兴明说:“即然这么难,为什么不想办法离开呢?”

    老谢尔盖说:“能去哪里呢?整个东欧都是这个样子,现在,曾经伟大的苏俄人不受欢迎,他们大声的骂我们是骗子,是刽子手。现在到处乱成一团,我们伟大的党中央竟然去舔白头鹰的屁股了,世道要变了。也许明天早上醒过来,伟大的苏维埃就不见了,到处飘扬着星条旗。谁知道呢。”

    秃顶老头说:“波南人要推翻共产党了,他们要民主,要搞多党,要搞资本主义了,然后是哪里?乔夫就是个罪人,他竟然去请求白头鹰佬的帮助,竟然要推翻我们的全部制度搞资本主义的私有化,要搞什么民主,伟大的苏俄早晚会毁在他手里的,我们等着看吧。”

    老谢尔盖说:“还能怎么样呢?也许能让人民吃饱饭也说不定,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工厂大量停工,生产物资扔在那里腐烂,而生活物资什么都没有。

    看看我们家里,能买得到的能买回来的,全是中国货,因为我们没有。哪怕只是一块肥皂或者一条毛巾,也得买中国的。伟大的苏俄能造大飞机,能造坦克飞机巨炮,却生产不出来肥皂和毛巾。连玻璃制品都得限量。”

    他抬头看向张兴明问:“你是属于中国的有钱人吗?你的年纪不可能是官员。中国现在是资本主义了吗?”

    张兴明说“不,中国是社会主义。不过中国从78年开始改革开放了,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现在中国人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粮票和供给制度已经消亡,各行各业发展的都很好,政府很重视民生,想方高设法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轻重工业均衡的发展。

    国家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在发展商业,努力的和整个世界沟通,中国正在努力加入到世界商业里面去,中国的产品正在走向全世界,包括约翰和白头鹰,当然,还有苏俄。中国开放了沿海城市,欢迎世界各地的人去投资经商,也支持人们走出去,把目光看向全世界。”

    秃顶老头问:“中国的重工业没停产?没饱合?”

    张兴明说:“为什么要停产呢?不不,怎么可能。中国的工业还在向前大步前进,在积极的更换设备和技术,在扩大规模和产能,整个国家都在快速发展中,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饱合?不会的。”

    老谢尓盖问:“那中国是怎么解决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的呢?这根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是敌人,对手,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

    张兴明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非要战斗呢?这两种经济模式完全不冲突啊,不但不冲突,还能很好的互补。中国现在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以私有制经济为辅的发展模式,相互之间公平竞争合理共存,齐头并进的发展。改革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相当耀眼的成绩,整个中国上下欣欣向荣。”

    老谢尔盖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你没有唬我?”

    张兴明说:“没有,这怎么唬人?全世界都有新闻报道的,你们平时不看报纸吗?”

    秃顶老人摇了摇头说:“报纸不会登这些的,报纸只会反复的说苏俄很强大,很强壮,社会主义终将胜利。东欧这边的消息都是私下传过来的。我有战友在那边工作。波南。”

    老谢尔盖说:“报纸上每天都在说,中央的改革路线是积极的,正确的,将彻底改变苏俄人民的生活,我们将过上幸福快乐富足的生活,物资充足,经济宽裕。可是现在越来越难了,有时候几天都买不到面包。越来越多的家庭饿着肚子。工厂在停产,人们在失业。”

    张兴明说:“我是从波南过来的。我这几个月从约翰到捷克,波南,东德还有雄压力,到处看了看,也接触了一些上层人物,对目前整个东欧的形势还算是了解的。”


………………………………

第787章 老谢尓盖

    老谢尔盖猛的抬起头看着张兴明问:“那边怎么样?”

    张兴明说:“波南工会和波共已经达成了协议,正在改组政府,波共马上就不存在了,波南将施行白头鹰那样的民主多党制政权,世界上马上就会多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那边的工厂几乎都处于半停产状态,苏俄的工厂全部关停,厂长书记都已经回国或者带着美元消失了。”

    老谢尔盖问:“其他国家呢?”

    张兴明说:“我不是说苏俄的坏话,我不否认它的伟大以及对中国的帮助,但是它太霸道了,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都不是很受欢迎。现在苏俄自己乱了,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管制外面了,整个东欧的国家都在忙乱,在想办法真正的实现主权和独立。

    波南是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雄压力也已经决定施行多党制,现在已经开始修宪。捷克共产党已经决定结束统治下台,东德人现在在大量出逃,马上会推倒柏林墙并入西德,也许,明年,整个欧亚大陆上,社会主义国家就只有苏俄和中国了,而且,我并不认为苏俄还能坚持下去。可能几年以后,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只有中国了。“

    老谢尔盖说:“不可能,你凭什么这么说?”

    张兴明说:“老人家,我理解你的心情,也尊重你曾经为中国付出的汗水,这才和你说这些话的,我所说的都是事实,相信你心里也明白。苏俄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完全的国家,它是由很多个独立的民族体联合起来形成的。

    强大的时候它强大,但是不再强大的时候呢?东欧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并没有为苏俄的现在情况而悲伤,而是迫不及待的在改变政体投入西方的怀抱。

    那么乌克兰呢?继续陪着苏俄走向深渊,还是独立起来自己发展?白俄呢?据我所知,立陶碗、保家利亚和骡马尼亚都是要独立的了,俄罗丝也在酝酿。所以,据我判断,最终乌克兰也是一定会独立的。”

    老谢尔盖愣了一会儿,说:“独立吗?伟大的苏维埃终于抵挡不住资本主义的侵蚀了吗?”

    张兴明说:“经济的持续恶化已经让这个曾经伟大的国家千疮百孔了,现在倒下和以后倒下又有什么区别?也许,它早倒下一天,人民反而可以早一天吃饱肚子。

    去年乔夫同志的撤军计划说明什么?苏俄已经放弃努力了,东欧地区的人民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就已经自由了,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而独立换帜只是形式问题。”

    秃头老人说:“已经这么糟糕了吗?”

    张兴明说:“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安排你们到东欧各国去转一圈,亲眼看一下听一听,苏俄这么多年以后施行的先苏高压政治已经伤透了东欧各国的心,他们现在是迫不及待。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