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胡-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彭听到动静,立即下令攻城。正好接应了孙霸、左敬亭一伙。当下里应外合,一举破了南门。

    王传不防韩彭突然杀进城,志愿兵也不是王传的人马能够抵挡的,加上左敬亭旧部响应;结果,新义军势若破竹,轻易拿下了泰山县。

    知道经过后,姜岑啼笑皆非。

    战争啊……总是充满了变数,一个偶然,一个巧合,就能把全部改写。

    (本章完)
………………………………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我们的家

    黎明时分,泰山县恢复平静。火头被扑灭,死者已焚烧,所有人都有了统属。包括活着的人。

    泰山县原有四千五百人左右,一夜死了五百多青壮;剩下四千人,老弱妇孺占了大半。

    志愿兵收编了三百多比较强壮的,其余一律解甲为民,归到民部孙俭、赵谏辖下;最鳖屈的是左敬亭,这个功臣连降将王甫、刘圭都不如,在韩彭手下当了一名大头兵。

    “好好学习军纪,成为合格的士兵后再说其他。”姜岑轻描淡写地把他打发了。事实上,对他的安排姜岑很用了番心思。这个悍匪武艺不错,新义军中只有司扬、韩彭、孙霸寥寥几人降得住。不把他制得服服帖帖,以后反倒麻烦。

    城内恢复了平静,丁析陪同刘复来见姜岑,他们在一间民居躲了大半夜。

    刘复脸色煞白,惊吓得不轻。其实,姜岑对他印象非常好,孤身入新义军、从容进泰山县,似乎很有胆识。如今一见,大不以为然。一经兵火,刘复原形毕露:以前是无知者无畏;如今知道刀兵凶险,性命如草,他吃不住劲了。

    姜岑温言抚慰一阵,又上了些粥。吃过后,刘复渐趋正常,向姜岑告辞。道:“泰山事了,复该去了。人多嘴杂,实不宜久留。”

    “也好。我送送刘公子。”

    姜岑没有挽留,考虑到刘复的安危,吩咐道:“侗图,安排十个子弟骑,护送刘公子回禀丘。”随后,他喊上祖凤:“祖小姐。刘公子伯父与士稚公并称双杰,你和我一起送送吧。”

    姜岑对刘氏父子很感激,出了城门,继续前行,一送再送,直到看不见泰山县城了,才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姜岑不敢耽搁公子行程,就在此分别吧。”

    刘复很感激姜岑的诚意,诚挚说道:“待北伐功成,可公开来往之时,复与大督护再叙别情。”

    姜岑略一沉吟道:“其实,刘公子可以公开与泰山县来往……”

    刘复微微一诧,询问地望向姜岑。

    姜岑笑道:“北伐先驱秘密前来,联络北地英杰,为的是关键时刻,从大赵军身后突然发起攻击,协助主力军作战。所以,会盟之后,我们会隐瞒身份,蛰伏泰山,等待主力北上……刘公子明白么?”

    刘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姜岑解释道:“如今我们是兖州生民,作为刺史府官员,刘公子来泰山合情合理,刺史府甚至可以派员前来打理泰山郡。刘公子以为如何?”

    刘复显然没有诸葛攸那么变通,一听之下,忍不住骇然。“这……行吗?”

    “当然可以!”姜岑笑眯眯地说道:“刘公子放心,会盟之后,我们会作出安排,另打旗号,等北伐主力到来,再恢复庐山真面目。如果此时,刺史府能派员前来管理地方生民,可给了我们最好的掩护。朝廷和北伐军将会感激不尽……”

    扑哧――

    听姜岑口口声声朝廷和北伐军感激不尽,祖凤忍不住笑了。新义军只沾便宜,不承人情。太坏了!

    刘复有些意动。

    姜岑郑重一揖。“刘公子,泰山郡有两万多生民,需要抚慰;刺史府不为朝廷北伐着想,也请慈悲生民,派遣能吏前来打理。兴许……北伐之后,刘刺史仍会继续抚慰兖州呢。”

    刘复踌躇道:“此非刘复能够作主,回转后,将如实禀明家父。石大督护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姜岑点头,不经意地说道:“青州刺史刘征公倒是有意派员前来管理泰山郡。姜岑以为,泰山份属兖州,青州遣人前来,与理不合,就没有回复。若兖州无意,暂时委托青州代管也好。须知,青州用的铁和石炭都来自泰山郡。”

    刘复惊呆了,一待姜岑说罢,立即问道:“青州刘刺史和你们有约?”

    姜岑笑笑,没有直接回答。悠悠道:“我等既为北伐先驱,怎可能只和泰山郡英杰会盟?黄河以北就不说了。这黄河以南……呵呵。好了,刘公子一路保重,姜岑告辞。”

    姜岑说走就走,刘复想问问青州之事,一抬眼,姜岑和祖凤已上马离去。他张口欲喊,想了想终于作罢。

    薄薄的山雾随风漫卷,清凉的露珠打湿了裙摆。泰山南麓的清晨宁静平和。黑雪和白夜并绺缓步,不时打着响鼻儿。

    姜岑、祖凤沉浸在幽静之中,没有说话,默默前行。待看到泰山县城时,相视一笑。

    “看啦……”祖凤雀跃着指着东南,那儿,新义军民部从驻地赶了过来,络绎进入泰山县城。祖凤面向朝阳,开心地笑了起来:“那是我们的家。我们有家了……”

    家!

    听到这个词语,姜岑心中一暖。恍然记起,来到这个世界两个月,他一直在四处飘荡,睡泥窝草地,饮山泉湖水。从来没有安顿过,从来没有家这个概念。

    不仅仅是他,征东军的兄弟、颍川土匪、汝南流民都是如此。也许只有祖凤、只有三义连环坞出来的人,才会想着家。

    姜岑踏上一步,轻拥祖凤,温馨笑道:“是的,这是我们的家,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家。虽然,土地荒芜,房屋残破;虽然老人失去了儿女,孩子没有了父母;但这就是我们的家。一个等着我们去建设、去创造、去恢复往昔荣光的家……”

    祖凤双眸闪亮起来,偎依在姜岑怀中喃喃自语:“去建设、去创造……说的真好。姜岑哥哥,你要记住今日的话……”

    ‘姜岑哥哥’出口,祖凤双颊一片陀红。第一次亲昵地称呼姜岑,当真羞煞,双剪睫眉轻轻蒲扇,鼻翼急促翕张;急促的呼吸清晰可闻。

    朝阳如血,人面桃花,辉映之下,明艳不可方物。姜岑心旌动摇,忍不住就想吻去……

    “哈哈。佩服……城内乱成一团糟,石帅犹能效仿嵇康作惊世骇俗之举。实在非常人。”哈哈大笑声中,诸葛攸毫不知避嫌,走了过来。

    对这个莽书生,姜岑也没有脾气。收拾起绮念,镇定问道:“乱成一团糟?什么事?”

    诸葛攸摊摊手。“还能是什么?不外乎抢女人、抢房屋……哎你干么!”诸葛攸话未说完,姜岑已跨上黑雪冲了出去。

    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姜岑心中火烧火燎。决不能让新义军成为流寇武装。绝然间,黑雪嘶鸣着冲进泰山城。没有丝毫减速,姜岑控马在大街上狂奔。

    “传我军令!……为恶者……杀无赦!”

    扬声呼喝之际,三个抢夺衣裳、殴打妇孺的汉子出现在眼前。没有任何犹豫,姜岑纵马上前、出枪、三个不可一世之人倒下、鲜血从喉间汩汩流出、一个老太太搂着一个少年一个幼女痛哭跪拜。

    姜岑慌忙下马搀扶,温声道:“老人家放心,姜岑在此,任何人都不能伤你们分毫。”

    司扬、侗图闻讯赶了过来。

    姜岑嗔目怒喝:“子弘大哥。怎么回事!义务兵是怎么维持秩序的?侗图,子弟骑在干什么?立即给我传令。为恶者。杀无赦!无论是谁,先斩后奏。”

    侗图老老实实,应命而去,司扬神色一僵,想说什么,终究止住。降将王甫、刘圭随后过来。姜岑一见,指着两人叫道:“你们二位即刻起任泰山县左右县尉,即刻带领旧部,整顿城内秩序;但有作恶者、抵抗者,杀无赦!”

    两人欣喜地领命而去,司扬喉间咕噜了一下,要说的话咽了下去。蝎子这会儿太反常了,一会儿再说吧。

    石帅发怒,当街格杀三人,子弟骑和左右县尉在全城斩杀作恶者……消息飞快传开。新义军上下个个惊恐,跑到姜岑身边一探究竟。

    姜岑站在原处,正对赵谏大发雷霆。“你怎么管带民部的?他们是乱民还是土匪……”

    事情的结果弄清楚了。抢女人、霸家产的是刚进城的几百民部。

    新义军是以征东军残部为核心组成的军队。区区百十人,收编了几千土匪、山贼、三义连环坞旧部。为了防止有人作乱,姜岑、韩彭、司扬等人对军纪十分重视,一举一动,尽皆以律而行。所以,志愿兵、义务兵都很老实,进了泰山县城,没有引发任何骚乱。

    民部人员不一样。民部人员大多是盗匪、山贼的附庸,习惯山寨生活的无拘无束。他们以前的统带孙俭,是个老好人,要求不严格;现在的统带赵谏是个书生,不了解山寨人的秉性,也没有防备。结果,这些人一进城,便以胜利者自居,开始抢掠。

    民部乱子一起,赵谏管不了,志愿兵、义务兵不敢管。便形成了这种局面。

    “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容忍!没有律法之前,民部暂行新义军军纪。”姜岑听到各方汇报后更加恼怒。“赵谏、伍慈。你们会同孟先生,立刻制定新义军民部暂行律法,一俟完成,立即推行。”

    说道这里,他凶狠地瞪向耗子:“传我军谕。自今日始,新义军上下,谁敢自喻为土匪流寇,谁敢烧杀抢掠。格杀勿论!”

    (本章完)
………………………………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翻脸不认人

    天将正午,姜岑头昏脑涨地出了泰山县衙。

    和孟还真三人议了一上午的民生律法,着实苦了他。无论毒蝎还是姜岑,对这种话题都比较陌生。作为业余的历史爱好者,他还没达到精熟历朝历代律法的程度。

    哎。兖州若能派员管理就好了……能不能从青州弄几个人来呢……

    姜岑很不负责任地乱打主意之时,诸葛攸的身影就像挥舞不去的蚊子,在他身前身后晃来晃去。姜岑心中一动,主动招呼道:“睿远。你不就是想领兵么?好吧,你为我做件事,成了。兵有你带的。”

    “这个……”诸葛攸羞恼地瞪了一眼,怪姜岑说话太直白,不过,与许诺相比,这点怨艾诸葛攸不会放在心上。“石帅有事尽管吩咐,诸葛攸入了新义军,自当为石帅分忧。”

    “你找子弘要几百义务兵,去青州跑一趟。把陈然答应援助的粮食讨来,运到莱芜谷……”

    这事简单,诸葛攸心中一松,正欲大声应许。姜岑又道:“……然后向刘刺史借几千斤食盐,请他派十个书办官吏前来,帮‘三义军’管理泰山郡民生事务。”

    诸葛攸半张开的嘴立时紧紧闭上,一言不发。几千斤食盐还可商榷,十名书办属员可就难了。

    姜岑斜睨一眼,怪声怪气道:“怎么?办不成?好吧,我另找高明就是……”

    诸葛攸哪受得这个。明知姜岑故意相激,还是蹦了起来,傲然应承道。“不过十名属员,几千斤食盐而已;于其它人而言,或许难若登天,于诸葛攸而言,易如反掌,怎会不成?石帅只管静候佳音。”对姜岑一揖,扬长而去。

    姜岑欣赏地望着诸葛攸远去。

    这个时代的世家子弟,玄理奥妙,洒脱出众,狂放不羁之辈在所多有;稀缺的就是诸葛攸这种肯干、敢干的务实之人。

    “石帅!孙鼎、戴洛率奉高城大军已到城外。”耗子前来禀报。

    “孙鼎亲自来了?”姜岑一笑,这可是奉高城两位大当家之一啊。“耗子,请祖小姐前来,和我一起出城迎接孙大督护。”

    远远看去,奉高城大军精气神很好,只是形色过于简陋。一千二百人的队伍,只有四人有坐骑,坐骑不知是战马还是驮骡;皮甲寥寥,兵刃驳杂,至少有两成人,所用是私兵。他们用得私兵,就是篾刀、柴斧之类的家当。

    姜岑估计,就是如此简陋的军队,还可能是奉高城腾出全部家底凑出来的。

    队伍前方,一个年青人和一个中年人并肩而行;年青人是戴洛,中年人面容清癯,一身大氅,飘飘如仙。想来便是孙鼎。

    此时正值儒学衰落,道、玄、佛兴起。孙鼎是五斗米教徒,他与时俱进,将老土的教徒形象删改为仙风道骨。

    不过,他便是真神,此时也得低头。

    一夜之间,三义军全歼奉高城最头痛的大敌王传,实力强悍的让孙鼎震惊。当然,仅仅震惊肯定不行,没一会儿,他就开始震撼――强烈地震撼!

    姜岑、祖凤陪着孙鼎、戴洛迈入泰山县城。姜岑轻描淡写道:“……事发突然,当时城外只有五百儿郎。为了接应自家兄弟,五百儿郎奋力攻城。呵呵……没想到王传军如此不堪,五百儿郎一击就溃。”

    姜岑连连摇头,叹息不止。

    孙鼎、戴洛睁大双眼,不敢置信。

    五百人破了泰山县!?王传军是强是弱,他们清清楚楚;至少不是奉高城可以小觑的;若王传军不堪一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奉高城同样不堪三义军一击?!

    两人震撼之余,姜岑又道出一个惊天消息。“朝廷先遣使诸葛大人已前往广固城,接运青州刘刺史援助的粮草辎重。两天后方回,二位在泰山县城稍歇两日吧。”

    孙鼎、戴洛两人麻木的有些反应不过来,青州刘刺史援助粮草辎重?这意味着……

    两天后,诸葛山庄大庄主诸葛裕率四百军兵、羊家楼羊琨率三百军兵来到泰山县,意欲和三义军正式会盟,组建联军。

    如果说奉高城军是乞丐军,这两个坞堡的军队就是暴发户。两个坞堡七百人,竟有两百付铁甲。手中的兵刃是铮亮簇新的环首刀。铁器作坊的军队装备就是不一样!

    韩彭、丁析、万牛子等人两眼放光,口水直流。等不及一般就想上去抢夺。新义军和奉高城军都是乞丐军;全军只有张遇送的两套铁甲;一套在司扬身上,一套姜岑送给孙霸了。有了战马黑雪,步兵用的筒袖铠,姜岑已没法用了,至于骑兵用的两裆铠,他没敢奢望。

    啾见手下的丑态,姜岑干咳两声,待这帮人收敛一些,便带着他们迎上去。“大庄主亲自前来,足见诚心。朝廷先遣使大人正自青州回赶,不久便到。两位请进城歇息,稍等片刻。”

    诸葛裕年已五旬,像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壮硕的外表带有刻意的文质。他和青州关系密切,知道先遣使从淄水乘筏去广固运粮。是以,对姜岑的解释没有半点疑心。欣然道:“如此也好。会盟盛事,由朝廷先遣使大人主持,更显隆重。”

    孙鼎、戴洛也来了,他们和诸葛裕、羊琨熟识。当下上前寒暄、客气,随后相携入城。孙鼎、戴洛的奉高军提前两天来到,为了方便,分散驻进城内民居。诸葛山庄和羊家楼的士兵跟着两位督护,一直来到城中心县衙前。

    县衙大堂轩亮阔大,靠里有两个角门通向内宅。朝外的一方没有门户,竖了一排木栅,坐在堂前,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街口。两个坞堡的士兵分站在街口两侧。

    姜岑肃手请四位督护进入大堂,随后高声叫道:“韩彭、司扬。好生招呼两个坞堡的兄弟们,让大伙喝点水歇息一会儿。”

    司扬、韩彭应声去了。

    诸葛裕一揖致谢:“有劳大督护费心。裕感激不尽。”

    “好说,好说……”姜岑哈哈大笑,和祖凤并肩而入。

    大堂上首正中有席有几,两边也各有三张草席三张矮几;诸葛裕、羊琨、孙鼎、戴洛一进来,扫视一眼,便心中有数。

    正中之位是朝廷先遣使大人的。六张席位则是自家四人外带三义军前部督祖小姐、三义军石大督护的。四人沉吟着,正在揣摩自己该坐哪个位置时,姜岑大笑上前,越过众人,来到正中席位上泰然坐下。

    一摆手,姜岑大度道:“诸位来宾!请坐。除了我这个位置不能坐,其他的位置大家随便选。”

    没有人坐,没有人说话,时间仿佛停滞了,四个督护不知道是麻木,还是思维出现空白;声音、动作、表情……一切都凝固住了。

    “呵呵……”一阵轻笑打破了宁静,姜岑悠悠说道:“怎么?嫌位子不好?你们应该珍惜啊……要知道,好多人想找个位置坐而不得。”

    “石督护。你这是……”终于,孙鼎率先有了反应,疑惑不解地追问。

    姜岑蹙起眉头,同样不解地说道:“你们还不明白?听说过什么叫做火并吗?”

    “火并”一出,惊醒梦中人。四个督护激灵灵打个冷战。机灵的如孙鼎,眼睛乱转四处寻找退路,迟钝的如诸葛裕还在咆哮质问。“火并?这是三义军干的事?是北伐军干的事?”

    “稍安勿躁!听我解释……”姜岑伸手按按,缓缓说道:“实话告诉你们,没有大晋北伐,没有三义军,没有派遣使,没有北伐先驱,只有我们――新义军。你们明白么?”

    诸葛裕震骇不已,连退三步方才站稳。孙鼎、戴洛脚步一闪,向大堂外冲去,意欲夺路逃跑;羊琨嚎叫一声,冲向姜岑,意欲擒贼擒王。

    祖凤早有准备,伸手一捞,斜倚在墙角的凤尾枪弹了起来,封住门户。“谁敢出门!格杀勿论。”小姑娘紧咬细牙,清音里带着丝丝寒意。

    羊琨还未接近,姜岑已霍然站起;右脚一挑,矮几腾地飞起,砸在羊琨铁甲之上,裂成四五块碎片。羊琨受此干扰,稍稍一滞,姜岑探身长臂,拽住羊琨手腕,使力一抖。羊琨扑翻倒下。

    姜岑上前,狠狠将他踩在脚下。大吼道:“城门已关。尔等身陷绝地,再不投降,死无葬身之地。”

    与姜岑的吼声相呼应。街口上响起无数吼声:“投降免死!抵抗者杀无赦!”新义军从四面围过来,包围了街口的坞堡兵。衙内角门,耗子率十数人拎着钢刀,冲进大堂,扑向孙鼎、戴洛……

    “给我捆了。”

    姜岑一脚踢飞羊琨,盯向诸葛裕。“从此以后,泰山郡纳入新义军下辖,所有人等都是新义军民部人员。若想保住性命、家人、富贵,必须听从新义军的安排。否则……”

    (本章完)
………………………………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大晋风流人物

    姜岑说出“没有北伐先驱”的时候,真正的北伐先驱踏上了北上之路。

    征北军大将王颐之和淮南坞堡大督护糜嶷遵诸衰之令,率兵由淮阴北上,过泗口、袭奔彭城、下邳。一路之上,各坞堡壁垒纷纷响应,彭城、下邳守将开门输诚。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玩儿一般,北伐先驱打开了北上中原的门户。

    捷报飞马快传,不几日到了建康。

    建康。诸氏别宅。

    四十六岁的诸衰木然望着庭院里的一株曲柳。曲柳迎春早,春去倦怠的也快。此时的枝叶苍翠到了极处,暗绿中隐隐透出黄斑。

    秋天即将来到。

    诸衰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黯然。

    能让诸衰动容,确实难得。王导赞诸衰“皮里阳秋”,谢安誉诸衰“口虽不言,胸有四时之气。”诸衰沉稳非常人可比。

    当然,能让诸衰动容的决不是这一抹枯黄。

    五天前,诸衰带苻雄来到建康,敦请朝廷出兵北伐。令他想不到的是,朝堂之上一片反对声浪。朝廷诸公不反对北伐,只反对诸衰北伐。众口云云:诸国丈身份尊贵,不能深入险地,需另遣人率师北伐。

    话里话外透出来的意思诸衰明白,北伐事业太耀眼,大伙都想干。

    朝廷诸公咄咄逼人,让诸衰感受到极大的压力,一时萎靡,免不得探春悲秋。

    就在这时,王、糜二人的捷报到了。

    “来人!快去宫中,向太后禀报佳音。”捷报一到,诸衰顿时忘记了曲柳枝叶上的黄斑,没有犹豫,立刻派人通知女儿诸太后。随后,自去梳洗换衣,整理仪容。

    没多久,太后宣谕,召诸衰前往淑华殿议事。

    诸衰缓了一缓,随后从容入宫。

    来到淑华殿之时,朝中重臣到了不少,看到诸衰,个个面含微笑,无声地招呼示意。诸衰目不斜视,木然走到大殿上首,对着一道珠帘作揖。“臣诸衰见过太后,见过皇上。”

    珠帘用的是南海珍珠;三千六百颗米粒大的珍珠串成三十六条珠链,晶莹璀璨,耀眼生花。夏末的穿堂风轻轻拂过,珍珠相互碰撞,叮当鸣响,清脆悦耳。

    比珠帘更耀眼的是帘后倾国倾城的诸太后,年轻美丽的面容若隐若现。比珍珠相撞更动听的是诸太后的声音,清丽婉转。“免礼。国丈请坐。”

    淑华殿两侧各有二三十张席塌。上面稀稀疏疏,依照各自地位,坐了十几人。

    诸衰道声谢,转到右手第一张席塌上跪坐。他的对面,左手第一张席塌上,是一个温文谦朴的年青人。这是总理朝纲的会稽王司马昱。

    待诸衰坐定,司马昱谦和一笑,道:“国丈,听说征北军前部已拿下彭城、下邳,廓清徐州。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