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嫁皇妃:媚倾天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允见建元一脸紧张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道:“妾没什么,殿下放心。”
“我瞧你一脸失魂落魄的模样,究竟怎么了”
萧允看了建元一眼,摆手挥退了屋内服侍的侍女、太监,这才将萧贵妃的话告诉了一遍。
建元听完,半晌静默无语。
萧允有些担心的看着建元。建元见萧允满脸担忧,勉强笑道:“我没事,该用早膳了。”建元说着,就迈步出了屋子。
萧允看着建元的背影,不由长叹了一口气,跟在建元身后出了屋子。
一时,建元吃过了早膳,看了女儿一眼,就去了书房。
却说宇文渊早朝后,特意留下了秦王。秦王心中有些纳闷,可却不敢多问,只得随着宇文渊去了御书房。
宇文渊吩咐何忠道:“今日的早膳就摆在御书房罢。”
何忠忙答应了,就去传旨。
过了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见四个小太监捧着朱漆捧盒走了进来。
何忠指挥小太监们摆好了早膳,这才请宇文渊用膳。
宇文渊对秦王说道:“韬儿陪朕一块儿用些吧。”
宇文渊崇尚俭素,因此早膳极是俭素,不过是几样素菜、两盘点心和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粳米粥,连碗箸都是极普通的材质。
宇文渊率先在桌边坐下,举箸道:“韬儿不必拘礼,过来坐吧。”
秦王告了坐,在宇文渊下手坐了。
一时,宇文渊和秦王用过了早膳。
宇文渊漱了口,就在屋内慢慢踱步行食。秦王恭恭敬敬的跟在宇文渊身后。
宇文渊突然站住脚,回身看向秦王。
秦王忙垂下头,恭敬的叫了一声“父皇”。
宇文渊注目良久,才说道:“朕欲令你就国,你可愿意”
秦王听了,心中大喜,可还是答道:“父皇,儿子愿承欢膝下,不愿远离父皇、母后。”
宇文渊长叹了一口气,道:“昔日朕起兵伐楚,你跟随在朕的左右,亲冒矢石,战勋卓著。平定天下,多是你的功劳,这些朕心中都知道。”
秦王忙跪下,道:“父皇,儿子不敢居功。”
宇文渊接着说道:“太子虽然没有战功,可一直留守后方,筹集粮草,安抚百姓,皆是他的功劳。且太子仁孝,并无失德之处,因此朕立了他做太子。如今朝中纷扰,皆为争太子之位。”
秦王听到这里,忙叩头出声道:“父皇,儿子并没有非分之想,还请父皇明察。”
宇文渊拉起秦王,道:“你们兄弟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可朝中有人希图富贵,故意挑起事端。如此,则朝中永无宁日。因此朕才想着让你远离京师,回自己的封地。”
秦王垂泪道:“父皇既然如此说,儿子愿意回封地去。”
宇文渊道:“骨肉远离,非朕所乐见,只是不得不如此。”
“儿子恳求父皇准许儿子时常回京见父皇、母后,以享天伦。”
宇文渊点头道:“我儿远离京师,当自己珍重。”
宇文渊为人虽然精明,可任何父母都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之间相互倾轧,父母宁远选择相信儿子们的不和是别人教唆的,因此虽然宇文渊觉察到了建元和秦王之间的暗波汹涌,可却自欺欺人的认为建元和秦王的不和,是有人教唆的。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过半日功夫,秦王要去封地的消息就如长了翅膀一样,传得京师内外尽人皆知。
建元一早从萧允那里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反复思量。
金亮见建元脸色沉郁,也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
夏日燥热,连一丝风也没有。
建元却恍若不觉,只是静静的坐在书案后。
金亮站了许久,有些昏昏欲睡,却突然听建元说道:“你去请永平驸马来。”
金亮一下子就精神了,行了礼,就退了出去。
吕世平此时正在府中的后园纳凉,听说建元宣召,忙换了衣裳来见建元。
建元屏退了从人,这才说道:“父皇想要让六弟回他自己的封地。”
吕世平听了,笑道:“殿下,这却是一个好消息。秦王远离京师,还怎么夺嫡”
建元无声的叹了一口气,这才说道:“六弟领兵日久,在军中素有势力。如今他在京师,还有所收敛,自是不敢胡为。一旦他回到封地,他手下谋士、猛将极多,待羽翼丰满之时,只怕不可遏制。如今父皇在时,六弟还有所畏惧。一旦父皇有什么不测,六弟必然为乱,只怕这朝中没有对手。若是让六弟回到封地,就如放虎归山一般。”
吕世平想透了这其中的关节,不由道:“如不是殿下提点,臣几乎自误,只是这该如何是好”
“父皇素来最敬重老师,若是老师向陛下陈明利害,父皇定会收回成命。”
建元口中的“老师”正是吕世平的父亲吕元章。吕元章两朝老臣,为人清正廉明,宇文渊对吕元章甚是钦服,因此让他做了建元的老师。如今吕元章已经致仕,早已不再留心朝务。
吕世平听了建元的话,拱手道:“臣明白了。”
建元叫住吕世平,叮嘱道:“恩师为人耿直,你切不可以个人利害相告。若只以个人利害相告,只怕劝说不动恩师。只说秦王回到封地,若是有不臣之心,只怕天下百姓要再陷入战乱之苦。”
吕世平忙答应了,回府去见父亲。
果然,吕元章听了吕世平的话,想清楚了其中的利害,忙换了衣裳,扶着一个小童来见宇文渊。
宇文渊听说吕元章求见,忙让人请了进来。
吕元章见了宇文渊,扶着小童,颤颤巍巍的就要行大礼。
宇文渊忙亲手扶住了,又让何忠赐坐。
吕元章谢了恩,这才坐下。吕元章倒也不罗嗦,开门见山的问道:“微臣听说陛下要让秦王回封地去”
宇文渊一愣,随即苦笑道:“朕早上刚刚和韬儿提及,不想如今连爱卿都知道了。”
吕元章道:“所谓天家无私事,天子一举一动自然天下皆知。”
宇文渊点头道:“爱卿所言甚是。”
“陛下,前朝分封诸位皇子,诸皇子皆有封地,可这却是祸乱之始。皇子若是怀有不臣之心,加上奸人蓄意挑拨,难免酿成大乱。楚末荣王之乱,足以为戒。”
宇文渊不由想起楚末宗室荣王为乱,正是荣王的叛乱,掀起了天下大乱的序幕。自己正是借着楚末大乱,才得以推翻楚国,建立晋国。
想到这里,宇文渊不由出了一身冷汗,道:“爱卿所言甚是,如不是爱卿,朕几乎自误。”
吕元章的一番话对事不对人,说得宇文渊心服口服。
秦王府的谋士听说秦王要回封地,想明白其中利害的,自然无限欢喜。
秦王自己也是期盼宇文渊早日下诏,让自己回封地去。可是在秦王心中难免有几分淡淡的离愁,自己离开京师,再见她,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王婉听说,也暗自高兴。
秦王府上下虽然一团高兴,可秦王却迟迟不见宇文渊下诏。秦王心中暗自着急,暗中打探消息,方才得知吕元章见宇文渊这件事。
秦王虽然没有回到自己的封地,可这件事,无疑是在本已冷淡至极的兄弟之情上雪上加霜。
不久,朝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
第105章 因琐事建元遭斥
更新时间:20130127
天阴沉沉的,格外的闷热。
宇文渊端坐在书案后,面色冰冷,恍若不曾感受到这闷热。
建元垂首站在书案旁,脸上带着几分不安。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你东宫的下人竟敢欺凌朕妃嫔的家人,难道是东宫上下不把朕放在眼中”
建元闻言,忙跪下道:“儿子不敢。”
建元想要分辩几句,刚要开口。
宇文渊长叹了一口气,道:“你回去吧。”
建元知道此时自己多说无用,行了礼,就慢慢的退了出去。建元静静的站在御书房前的台阶上,看着如墨染一般的天空,心中一阵苦笑。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劈开那浓郁的墨色,随即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响起。
建元喃喃的说了一句,道:“暴雨要来了。”
豆大的雨点打在台阶上,洇湿了一片。
金亮上前道:“殿下,雨势甚急,不如等一会儿再走。”
建元恍若不闻,迈步朝外面走去。金亮无奈,只得撑起伞,亦步亦趋的跟在建元身后。
那些太监、宫女因大雨将至,早就各自找了避雨的地方,因此建元一路行来,连一个人影也没看到。
雨打在伞上,沥沥有声,建元长袍的下摆已经被洇湿。
突然,建元看见有一个人踏着雨雾迎面走来。
秦王已看见了建元,朝前走了几步,微微含笑颔首唤了一声“皇兄。”
建元站住脚,微微点头算是回礼,随即就迈步朝前走去。
兄弟两人擦肩而过,连眼神都不肯交换一个。
建元走了几步,站定了,回首看向秦王,就见秦王自己撑着一把青油伞,伞上的桃花经过雨水的浸润,越发的鲜艳。
建元回过头,朝宫门行去,脚步快了许多。
马车早已等在宫门外,建元上了马车,突然觉得出奇的疲累,也就倚着软枕,慢慢的闭上眼睛。
建元虽然双目紧闭,可思维却是异常的清晰:昨日东宫的下人在集市上与人发生了口角,后来自己才知道那人正是胡淑妃的庶弟,自己特意派了刘德海去胡府致意。说起来,这不过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可今天宇文渊就知道了。
想到这里,建元睁开眼睛,眼中流露出洞察一切的精光,可随即建元苦笑了一下,自己纵使明白一切又能如何自己小心翼翼,到底还是让人钻了空子。
雨越下越大,天地都笼罩在一片雨幕之中。
东宫到了,马车缓缓停下。早有小太监撑着伞候在马车外,建元下了马车,就迳自朝萧允的正房行去。
萧允听小太监来回禀说建元回来了,这才略放下心来:下午时,宇文渊突然派人宣建元进宫,事出突然,萧允心中难免有几分不安。此时,这份不安随着建元的归来而烟消云散。
建元一进屋子,萧允就迎了上来,笑道:“雨这般大,殿下怎么不等雨小些再走”
疏影早就绞了一条帕子,递给萧允。萧允接过,递给建元。
建元接过帕子,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就递还给萧允。
建元怕萧允担心,因此只字不提宫中发生的事情。萧允与建元心意相通,隐约觉出建元似有心事,明白与刚才进宫有关。因见建元不愿自己知道,也就装作毫不知情的模样。
暗香从里间屋子拿了建元的衣裳出来,萧允亲自替建元换衣裳,又吩咐疏影道:“你去小厨房,让他们熬些姜汤送来。”
建元握住萧允的手,道:“不必忙了。”
建元的手指冰凉,萧允感受到了这股凉意,不由回握建元的手,想要温暖他冰凉的手指。
恰在这时,长乐公主睡醒了,乳母抱着她出来。
建元见到女儿,心中自然欢喜,也就伸手抱过女儿。长乐公主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建元高兴的举起长乐公主,道:“我的宝贝姑娘,想爹没有”
萧允站在一旁,看着这对父女,不由微微一笑,眼中却闪过一抹忧郁。
疏影端着姜汤走了进来,萧允从建元手中接过女儿,道:“殿下且喝一碗姜汤驱驱寒气,受了寒气可不是闹着玩的。”
建元听了,只得端起碗,一口气喝下。
翠袖禀道:“殿下,太子妃,晚膳已经好了。”
萧允将女儿交给乳母,这才问道:“外面的雨可小些了”
服侍的小太监听了,如飞去外面看了看,进来回道:“太子妃,雨停了。”
萧允点了点头,道:“雨既然停了,去请世子过来一道吃饭罢,一起吃倒热闹些,今晚做了世子爱吃的狮子头。”
翠袖答应了一声,就去了。
过了约有一盏茶的功夫,承明就带着两个小太监过来了。承明上前恭恭敬敬的给建元和萧允请了安,又凑过来看看妹妹,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长乐公主粉嫩的脸颊。
建元威严的看了承明,叫道:“承明。”
承明忙缩回手,垂下头。
萧允见承明委屈的模样,笑道:“殿下,承明知道轻重。”萧允说着,携了承明的手,去外间屋子吃饭。
承明如今已经十岁了,隐约知道了些许男女情事。如今萧允拉着他的手,他对萧允本有几分孺慕之情,此时不禁一怔。
萧允却依旧当他是孩子,携着他的手,来到外间屋子。
建元在居中的位置坐了,萧允和承明这才落座。
金亮站在一旁,帮着端菜。第一道菜却是清蒸八宝酒酿鸭子,萧允知道建元不喜吃鸭子,也就示意金亮将盘子挪到一旁。
萧允亲手帮承明盛了一碗,道:“如今天热,鸭子性凉,此时吃最为适宜。”
承明接过,道了谢。
建元见一家和乐,适才抑郁的心情稍稍缓解了些,也就对萧允笑道:“不要厚此薄彼才是,怎么没有我的”
萧允见建元眸中闪着微光,知道他心情好些了,也给建元亲手盛了一碗。
这顿饭吃得倒也和乐融融。吃过饭,承明又坐了一会儿,就回房读书去了。
建元负着手,在屋内踱了一圈,突然对萧允道:“外面的雨停了,不如出去走一会儿。”
萧允听了,点了点头。
疏影忙拿过一件碧色蝉翼纱面子的披风,替萧允披在身上。
建元与萧允一前一后出了屋子,金亮、疏影忙要跟出来,建元摆手示意两人不必跟随。
骤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和草木混合在一起的清香。
天色已有些朦胧,加上雨后地上湿滑,因此萧允小心翼翼的迈着步子。
建元站住脚,轻轻牵住萧允的手。萧允脸色一红,心中却满是柔情。
两人携着手,慢慢的走着。
建元走了一会儿,终于将下午的事情告诉给了萧允,随即说道:“你别担心,我自有办法。我是怕你担心,所以回来时才不想告诉你的。但我现在只觉得憋得慌,才忍不住和你说。”
萧允回握建元的手,道:“殿下,妾有幸和殿下结为夫妇,今生今世,妾定与殿下不离不弃,祸福与共。今后有事,殿下一定要告诉妾才是,妾纵使不能为殿下解忧,但却愿与殿下一道分忧。”
虽然萧允的面容在暮色中看起来有些朦胧,可建元还是看清了她眸中的坚决,不由唤了一声“允卿”。
两人默默静立,温情脉脉。
归巢的倦鸟传来几声啁啾,夜色越发的浓郁,建元和萧允携手往回走去。
建元和萧允刚进屋子,就见金亮一脸的焦急。
建元因问道:“怎么了”
金亮忙答道:“殿下,太子妃,适才梁昭训屋里的侍女过来回禀说昭训有些不好。”
梁昭训服侍建元的日子最久,建元心中对梁昭训还是有几分温情的,听了金亮的话,忙迈步朝外走去。萧允忙跟在建元身后。
却说梁昭训这大半年来,一直是好一天歹一天的。虽然请医调治,可却不见好。如今天气又热,梁昭训的病越发的重了。
梁昭训的屋子到了,建元和萧允一道进了屋子。
屋内的侍女见了,忙福身行礼。
建元因问道:“昭训现在怎么样了”
梁昭训的侍女碧莲忙答道:“回殿下,昭训刚才又昏过去了。”
建元的脸上流露出几分愀然来,低声问道:“请太医了吗”
“回殿下,已经派人去请去了。”
建元微微点了点头,就进里间屋子去看梁昭训去了。萧允跟着建元一道进了屋子。
屋内的空气中带着一股浓重药味,梁昭训盖着一床锦被,静静的躺在床上,双眸紧闭,脸色蜡黄,整个人瘦得就剩一把骨头。
萧允在一旁瞧着,也难免有几分唏嘘:自己犹记得初入东宫时,梁昭训的模样。梁昭训虽然不是绝世佳人,可却也是一个美人坯子,但如今已经一点也看不出昔日的美貌。
建元在床边坐下,仔细看了梁昭训一阵,长叹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功夫,吴良娥听说建元和萧允来看梁昭训,也忙带着侍女过来了。她默默的行了礼,就退到一旁。
太医来了,萧允和吴良娥都回避到耳房内。
过了约有一盏茶的功夫,就听建元问道:“怎么样”
片刻,太医的声音传来:“殿下恕罪,微臣无能。”
………………………………
第106章 久卧病昭训仙逝
更新时间:20130128
建元听了太医的话,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吩咐小太监道:“你送太医回去。”
那太医行了礼,就躬身退了出去。
建元回头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梁昭训,轻轻叹了一口气,对金亮说道:“你让刘德海来见我。”
金亮答应了一声,如飞的去了。
萧允和吴良娥从耳房出来,萧允见建元神色间带了几分无奈,却又不好相劝。
过了片刻,刘德海匆匆赶来。
建元吩咐道:“昭训的后事你用心些,虽然不能太过张扬,但也别太简薄了。”
刘德海答了一声“是”,就垂首站在一旁。
萧允又悄悄吩咐道:“这屋内的一切衣饰、器物都给梁昭训带着。”
刘德海会意,低声答应了。
建元又看了一眼梁昭训,站起身,迈步朝外走去。萧允忙跟在建元身后,刘德海也跟着出去要去准备梁昭训的后事。
吴良娥突然出声唤道:“殿下,太子妃。”
建元站住脚,回过头看向吴良娥。
吴良娥低声道:“妾想在这里陪陪梁昭训。”
“也好。”建元说完,就迈步出了屋子。
吴良娥要留下来,不是她和梁昭训关系有多好,而是她看着躺在床上的梁昭训,心中颇有几分兔死狐悲的味道。
吴良娥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了,只是看着梁昭训出神:这就是无子无女姬妾的下场,当离开人世时,只有孓然一身,凄凄凉凉,没有人真心关心你。也许转眼,夫主就会将你遗忘。
想到这里,吴良娥的心不由满是酸楚。
烛影摇曳,屋内服侍的太监、侍女早已有些倦怠,加上没人理论,因此个个偷懒,不肯用心。
梁昭训突然张开眼睛,看见吴良娥,不由一怔。
吴良娥见梁昭训睁开眼睛,忙坐到床边,低声道:“昭训可要喝水”
梁昭训苦笑了一下,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屋内。
吴良娥见梁昭训眼光发散,心知不好,心中害怕,忙唤道:“来人。”
服侍的侍女正在打盹,听见有人喊“来人”,一下子惊醒了,迷迷糊糊的跑了过来。
吴良娥急道:“快去请刘总管来。”
那侍女忙匆匆跑了出去。
梁昭训看着吴良娥微微点了点头,似有感谢之意。吴良娥一下子红了眼圈,忙别过头去。
梁昭训心中半明半暗,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吴良娥忍住泪,转过头,见梁昭训双目紧闭,心中越发的害怕,颤抖着伸出手,试了试梁昭训的鼻息,这才惊觉梁昭训已经咽了气。
刘德海已经匆匆赶来,见了梁昭训的情形,忙吩咐服侍的侍女替梁昭训擦身子,换衣裳。
虽然事出仓促,可梁昭训不过是东宫一个小小的妾侍,要准备的东西有限,因此刘德海早已准备妥当。
刘德海站在一旁,暗思道:如今东宫尚有太子、太子妃等一干主子,梁昭训自然不能在府中停灵,没的晦气。
想到这里,刘德海见梁昭训已经装裹好了,就让几个小太监将棺木抬了进来。
两个小太监抬起梁昭训,将梁昭训放入棺内。
刘德海因萧允有话,就让梁昭训的侍女将梁昭训的衣饰玩器等物挑好的放入棺内。
一时,诸事齐备,天已经蒙蒙亮了。
刘德海看了看天色,知道建元已经起身了,就过来回明建元梁昭训已经病逝,又道:“殿下,奴才想着昭训的灵柩自然不能停在府中,不如送到宝光寺停放。”
建元听到梁昭训病逝,脸上带了几分凄然,又听刘德海说要将梁昭训的灵柩停放到宝光寺,也就微微点了点头,道:“很好。”
建元说完,整了整衣裳,就去上早朝去了。
刘德海为人机灵,从建元这里出来,又去回明了萧允。萧允自然不肯多说,只是叮嘱刘德海诸事不可太过简慢。
刘德海亲自将梁昭训的灵柩送至宝光寺停放。却说这宝光寺在洛沧近郊,因此京中权贵人家有夭折的,或是妾室病死的,都送到此处停放。
刘德海待灵柩停放妥当,又留下梁昭训的两名侍女和几个小太监守灵,自己就带着人回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