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超级帝国-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少人一眼便看了出来,眼前的这款飞机跟歼一比起来那根本就不在一个位面,想要玩死歼一就跟踩死一只蚂蚁似的。

    “诸位,有什么感受吗?”

    当战机缓缓落在跑道上之后,负责接待这些技工的科研人员开口道。

    “乖乖,这他娘的还是飞机吗?怎么可能飞的这么快?”

    “就算是炮弹,也不一定会追上他吧?”

    很快的,众多技工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场面顿时有些失控,没有人可以在第一次看到这款战机的时候,会无动于衷。

    不管是他的速度,还是他的外观,都足以彻底的改变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审美观,它实在是太强大了,尽管放在后世这样的性能还不值一提,但是,在这里,他绝对是霸主一般的存在。

    “这的确是飞机,我们叫他歼二,与歼一不同,这款战机虽然名字上采取了歼一的后代,但是无论是战机的整体布局,还是推动装置,又或者是武器系统全都是崭新的,基本上没有出现过的新东西。

    我们的歼一战机,是螺旋桨式战机,他的最高时速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极限,也就是说,歼一在螺旋桨战机当中,是世界上唯一最先进的一款。

    歼二采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并且配备了特殊的动力推进系统,无论是战机机体的布局还是其他方面,都要超出歼一整整一代,也就是说,这款战机跟歼一相比,就好比拿歼一去和抗战时期小日本的战机相比,就那么大的差距。

    其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两千一百公里,或者说,每秒钟可前进五百八十三点三八米,这个速度目前已经超过了我们最先进的武器,中华利剑空对地导弹的速度。

    而这款战机所配备的武器,只有一挺32毫米双联装的机炮,一枚中华利剑导弹,六枚空对空导弹,或者只装备八枚空对空导弹。

    诸位,告诉你们这些,并不是为了在你们面前显摆的,而是要告诉你们,这是一款划时代的战机,而他的制造工艺也要比歼一更加复杂,造价更加昂贵,一架空机的制造成本就可以制造七架歼一。

    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你们必须要使出浑身的招数来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别觉得不好意思,在这里没人会笑话你们的,只有制造出合格的战机,才是最重要的结果。”

    科研人员一边介绍,一边叮嘱道。

    是的,歼二战机的最大时速的确已经超过了中华利剑的速度,不过这不要紧,一方面歼二战机在发射导弹的时候,可以降低速度,即便降低了速度,对方也未必会打到他。

    在一个,目前钱教授那边也正在研究提升中华利剑的速度,虽然改造中华利剑抽走了一部分人,但剩下的力量也足够他们改进的。

    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歼二战机全面配备中华利剑空对地导弹已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

    一个月后,十架崭新的歼二战机静静的停在机场的跑道上,这是这一个月来,上千名技工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中有七架是科研人员在跟他们示范,或者讲解的时候亲自动手制造的零件,另外三架则是那些技工们轮流上阵制造的战机。

    如果非要说一下内幕的话,那只能说,这些技工们制造的这三架战机,把所有废弃的材料加在一起的话,可以组装成十五至二十架歼二战机。

    很多人因为第一次操作这东西,设备什么的都是全新的,跟以前的完全不同,所以会觉得有些陌生的感觉,操刀不准,配件规格不达标,如果是大了的话,修一下倒是还能用,可若是小了,就只能打报废了。

    所以这十架战机的代价可真的一点也不小,本来正常情况下四百万中华币就可以搞定的事,但是因为练手,他们足足花费了一千两百万中华币才搞定。

    对此苏道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暗自肉疼,反而很兴奋,只用了十多架的材料就制造出了三架战机,如果是科研人员的话,苏道或许会觉得有些无奈,但是那些可都是一次都没见过的技工,能有这种成果已经算是石破天惊的了,苏道哪会有什么不满?

    如果列出歼二战机的研究成本的话,这些技工们或许会觉得,他们并不是什么败家子,最大的败家子原来是这帮研究人员们。

    事实上,歼二战机的研究成本很高,虽然费时比歼一更短,但是花费却是很高,从开始到结束,这个成本在三亿中华币左右。

    如果放到后世,在考虑到汇率问题,大概也就是一点五亿美金,放在两千年,这可是价值六十多亿,将近七十亿美金呐,巨额成本,绝对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成本最高的。

    当然了,跟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还没得比,但这只不过是一款战机,即便是德国方面,再投入上也没有这么大的。

    很快的,试飞员开着这十架战机挨个上天测试,与此同时,从各个部队调来的飞行员也在紧张的学习着,一旦飞机测试完成之后,他们将会在这里直接进行适应性训练。

    训练结束之后直接驾机返回自己的部队,当然,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现在的歼二战机火力并不猛,除了一支32毫米双联装的机炮以外,就只能装在一枚空对地导弹,空空导弹目前还没有研发成功,所以只预留了位置以及系统。
………………………………

第五百八十五章:四光政策

    一个月的时间,制造出了十架战机,并且在后来一个月之内对这十架战机进行了完整的测试,最终的结果还好,测试的数据结果显示,战机的性能基本达标,可以达到战场要求。

    但,这仅仅只不过是刚刚达到要求而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虽然他们废弃了很多的材料,但是制造出来的质量始终不如科研人员制造出的三架战机。

    当然了,也不是说科研人员有多么的强大,技术有多么的精湛,在这三架战机当中,他们同样用了可以制造七架战机的材料才完成。

    只是跟那些技工们比起来,科研人员的效率却是高了不少,测试完成之后,科研人员开始逐一对那十架战机进行检查,将那些出现误差的零部件逐一进行更换,然后进行再一次的试飞,直至试飞结果满意为止。

    当然了,邦加空军基地所进行的这一幕的确没什么好看的,也不精彩,歼二战机的最大威力还没有被发挥出来,致命的空空导弹也还没有研究成功。

    视图瞄准系统目前依然还只是个鸡肋,通过大量的试验,视图瞄准系统的缺点也逐渐的暴漏了出来,所以造成了现在试飞员宁可不用试图瞄准系统的尴尬局面。

    在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套技术目前并不合适。

    其实有这个结果也是必然的,在后世,这种视图瞄准系统是经过大量实验以及经验累积才有的结果。

    现在苏道想要提前将这一整套系统给开发出来,虽然有了明确的目的,但是他们缺少实验的经验,更加缺少对这套系统的直观认识。

    所有人,包括科研人员,对于这一套系统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苏道的诉说上,他们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对于很多东西他们都还不了解,大多都是猜测,或者凭感觉在研究。

    这种情况下,能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换句话说,跨时代的东西不是每一次都能研究出来的。

    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搞出了喷气式战机,这就已经是走了大运的了,如果连这套视图系统也被研究成功。那么还让别的国家怎么活?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的视图系统都是靠着有线网络在传播的,像这种安装在战机上的视图系统,他们只能看到战机外面的情况,至于导弹,离开战机之后基本上就很难看到了。所以就更别提通过导弹的具体位置来控制轨道。

    再者,现在没有无线电,更没有wifi,尽管有无线电控制系统,但是,在离开一定距离之后,依然会失效。

    加上无法用导弹的视角去看地面。所以这一切都只能凭靠着飞行员的个人感觉,有些能力强的,感觉好的,还能击中目标。

    如果换个一般的飞行员,或者没什么使用导弹经验的飞行员,在这套视图系统的帮助下,很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但是这么一套系统就这么扔了,也多少让人觉得很可惜。最终,在多次的测试之后,科研团队终于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那就是拆。

    拆掉导弹上的控制系统,视图系统目前只用于帮助飞行员全方位的观察战机周边的环境。因为本身视角问题,飞行员是无法看到自己下部和后面的,所以这套系统经过改进之后。在战机的腹部安装了一枚摄像头,在尾翼的一处固定处安装了一枚摄像头。

    而驾驶仓内的屏幕,则被一分为二,一边先是下面的图画。一边先是身后的画面,如此以来,可以让飞行员及时的了解到自己周边的情况,虽然有点鸡肋,但好歹也算是增强了飞行员的反应能力。

    视线离开邦加空军基地,转移到苏联前线。

    苏道的愿望,或者是指示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执行,或者说结果并不是让人感到特别的满意。

    虽然北集团军群的杀敌人数一直在增加,随着苏军损失越来越大,自身的伤亡人数也在慢慢的减小。

    但是,分散开的苏联红军显然要比挤在一起更加具有威胁性,经过一个月的奋战,远东军区的苏联红军人数大约也只剩下了五十万不到,可以说只要他们集结在一起,一天就能搞定。

    但是很可惜,这五十多万人是分散开的,人本来就不多了,苏军的指挥官也转变了策略,既然无法从正面阻挡,那就继续展开游击战,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趁你不注意的时候骚扰一下,或许并不能取得什么样的战果,但纯粹就是为了恶心你一下。

    其实早在半个月前他们就已经拿下了新西伯利亚,也宣告了这一场战役的胜利,前前后后为时两个月,共歼灭苏联红军两百三十余万人,己身阵亡十一万人,受伤八十多万人。

    无论是对于北集团军群还是苏联红军,这显然是一个两败的结果,但是,这就是战争,没有双赢的局面,既然选择了战争,那么就必须要接受各种损失。

    苏联红军的游击战让北集团军群显得疲惫不堪,本就经历了两个月的高强度作战,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个还算是让人满意的结果,本以为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但是,谁曾想到,苏联竟然再一次的使出了自己的绝招,游击战,让北集团军群有些难以适应。

    其实不止是北集团军群,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很害怕游击战,当然,这种害怕并不是那种真正的害怕,更多的还是烦躁,郁闷,久而久之,慢慢的将会演变成溃败。

    别看苏联红军玩游击战挺有一手的,但如果将局面反过来,换成北集团军群玩游击战,让苏联红军来充当北集团军群的角色,他们也依然会觉得很害怕的。

    当然了,对付游击战并非不是没有办法,但这个办法却有些残酷,说是反人道也不为过,更重要的是,一般情况下,哪怕损失再大,也不会有人愿意用这一招的。

    因为这会对士兵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以及整支部队的作战能力问题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付游击战,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杀,杀光眼前的一切敌人,让他们无处可逃,军队所过之处,遍地尸体,没有一个活人。

    这种情况下,只要游击队敢露头,立马就会被打回去,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野战为什么会比巷战产生更大的战果,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进行战斗,哪里有人哪里没人看的一清二楚,想跑都没地方跑,除非你能跑过对方的子弹,否则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这里,苏道渐渐的回想起了历史上的三光政策,其实对于这一政策,苏道本身还是很反感的,因为那是日本人将他用在了中华人的身上。

    但是现在么,苏道似乎有些体会到了日本人当年的苦衷,不过也仅仅只是如此而已,对于日本人,苏道一直还没有考虑清楚到底要怎么对待,是收做小弟?还是直接灭掉,这个目前还没有结论,必须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才能根据国家的情况来定夺。

    虽然没有延续日本的三光政策,但苏道也很好的借鉴了其中的几个条款,例如,向苏联地区散发布告,但凡是出现了游击队的地方,一律片甲不留。

    而这既然士兵们减小了一些心理压力,也能最大程度的帮助部队渡过难关。打游击战苏道还是很没底气的,毕竟时间久了什么都不好说,一切都有可能会发生。

    而这,也被后世称之为一光政策,虽然没了三光,但却来了个一光,虽然产生的效果不如后世的日军,但是在这个世界,依然还是很让人震撼的。

    这也意味着,所有跟苏联游击队沾上边的村庄,或者是城镇,将会从地图上彻底的消失,一个人也不留,这其中更是包括了老人,妇女,和小孩。

    事实上,在德国那边早就采取了这种政策,或者就是日本的三光政策,为了增加杀敌人数,德国人也必须要这么做,而他们做起来就没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

    德军先前的失败,跟苏联的普通百姓有着很深的关联,如果没有那些百姓们从中阻挠或者暗中下绊,结果会好的多。

    于是乎,在苏联战场上,东西两线很是默契的出现了一个四光政策,也被人称之为死光政策。

    在西线,德军奉行着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而东线则是奉行着沾光的政策,既沾上就要杀光,简称沾光。

    斯大林自从拒绝了中华帝国的最后通牒之后,便一直开始联系罗斯福,希望美国的援军可以尽快的抵达苏联来帮助他们作战。

    虽然苏联人多,并不缺少兵力,但在这种时候,能把美国拉进来对于苏联来说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但是斯大林却没有想到,罗斯福倒是想来,但却被他们的议会给制止了,原本已经准备好了要出发的援兵,最终却只能待命。

    一时间,斯大林更是恨透了美国,害的苏联错失了最佳的保全机会,落个如此结果?现在即便是想投降,也没什么谈判的余地了。

    苏联人口虽然很多,但最近几个月以来兵力损失却很严重,加上战斗力不强,这就让斯大林在未来的谈判中没有一丁点的底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第五百八十六章:不想死就离远点

    虽然最终的结局依然朝着苏道的预想在发展着,但是中间的过程是什么,这点苏道却并不敢肯定。

    但是身为一场战争的发起者,同样也是决定一场战争该在什么时候结束的人,苏道在自身的定位上却还是很清楚的。

    他没有因为自己目前所占据的优势而目无一切,没有将所有的国家都当做不堪一击,没有把他们看做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

    总之,该轻视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的轻视他们,该重视的地方,也是一点都不敢马虎。

    歼二战机很快的便迎来了他的新主人,因为战机数量有限,所以在战机的配比上也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不太过瘾。

    目前中华帝国的军队可以说是遍布半个地球,虽然这有点夸张,他们充其量也就是完全占据了亚洲而已。

    但是驻扎在沙特的军队,是可以威慑到非洲的,因为他们仅有一河之隔,最北端到苏联,最南端到澳大利亚,最动则到夏威夷,目前只剩下了欧洲和美洲地区,说是占据了半个地球那是一点也不为过。

    随着新战机的启用,各地的跑到也要开始逐渐的进行修整,旧的跑到基本上已经无法支撑歼二的起飞与降落了,所以,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好比以前,他们可以轻易的进行转场,什么都不用考虑,只要有机场,或者有燃料就行,哪怕是在草原上,任何一处地方都可以。

    但是现在不行了,跑道必须要用专业的,更加坚固的水泥来打造,而在最底下,钢筋网也是少不了的东西。

    所以如此以来,便给歼二战机的部署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个地方想要部署歼二战机,就必须要修建一条合格的跑道。

    这还是其一,虽然跑道早晚都要修建,但是在刚开始,歼二除了可以在速度上吓死敌人以外,他的作战力实在是有限得很。

    因为其他机场的跑到不达标,这也就造成了歼二无法在那些机场进行降落补给。所以作战半径也被限制的死死的。

    甚至是想要让战机登上航母,也显得有些不太容易,首先,现在的中途岛级航母根本无法适应歼二战机,因为他的弹射系统无法满足喷气式战机的需求,所以在这一点上需要改造。

    但是现在分给海航的歼二仅仅只有两架。为了这两架战机而改造一艘航母的话,显然有些理由不充足,所以分给海航的这两架战机,目前还无法进驻到航母上,只能现在陆地上训练。

    北集团军群那边分配到了四架,沙特驻军有两架,海航两架。剩下的两架在本土,台湾和邦加基地分别部署一架。

    这是早期的部署计划,其实现在歼二战机的出世,更多的是威慑性的存在,一个地方部署那么两三架,根本就无法对战局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且目前来说,他们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即便是上了战场。也未必会打出来什么让人满意的战果。这个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无论是谁都一样。

    特别是现在这种情况,速度快虽然有他的优势,但是速度太快的话,反而会对战斗力产生一定得影响。现在一架战机飞到六七百的时速就算是顶天的了,而歼一却有八百公里的时速。

    刚开始的时候,飞行员们参战也很不适应。应为速度太快,没有什么经验的飞行员们,错失了很多很好的机会,而且因为速度太快的缘故。导致战机往往眨眼便逝,掌握不好时机的话就很难出战果。

    再者,因为速度太快,控制不好的话也很容易直接跟对方战机撞上,歼一刚开始部署的时候,也发生过这种事情,而且还是大面积的发生,无论是哪一个战场都有这种情况。

    最终的结果是,北集团军群那边因为部署的最多,所以损失也是最惨重的,有十一架战机因为飞行员经验不足,导致躲避不及,本该开枪完就跑的,结果没控制好方向,一头撞向了敌机。

    结果可想而知,十一架战机是在不同时候出的事,他们不仅因此损失了十一架战机,还损失了十一名飞行员。

    沙特空军方面也有两架战机撞机的悲剧发生,飞行员同样没能躲过一劫,国内没有战事,但也仍有战机相撞的案例发生,只不过这个是跟自己的战机相撞,好在没有发生什么更严重的后果,只是剐蹭事故,飞机严重受损,飞行员则安然无恙,但也被吓的不轻。

    一个只有八百多公里时速的歼一都能发生这么多的撞机事件,那么两倍于音速的歼二呢?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道集结了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一最精锐的空军战机研究团队,用苏道特有的先进的理念,打造出了几十年后的先进战机。

    虽然现在看起来还不是那么的强大,但他的强大,那只是早晚的事罢了。要知道,后世的j10战机可谓是华夏现役最先进的战机之一了,而他,大多数时候也只能是亚音速。

    虽然他被称之为超音速战机,但是可以以超音速飞行的时间也只不过是几十秒而已,就这样,还是对战机有巨大的损害。

    而现在,苏道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机就能有如此先进的性能,甚至连巡航速度都可以超音速,这无疑不再寓意着中华帝国那强大的科研团队以及工业能力。

    这对于一个刚刚建国三年不到的国家来说,即便是在全球,也是独此一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般的存在。

    还有一点需要着重介绍,歼一战机的空重为6。1吨重,最大起飞重量为8。4吨,而歼二战机,空重就有15。9吨,最大起飞重量为三十吨。(以上数据是瞎编的,参考的是地狱猫、歼十和f22的数据,略有修改,不必较真。)

    ‘嗖……!’

    空中不断的传来一声声的巨响。让地面上的平民或者军队只能仰头探望,而他们却不知道这种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传来的。

    无论是平民还是军队,他们都见过不少的飞机,战斗机,运输机,轰炸机,客机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实力的增强,无论是中华帝国的百姓,还是中华民国的百姓,对于飞行,他们都不是那么的陌生。

    虽然在看到飞机的时候,大家还是会抬头仰望。但却不会像几年前那样,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着飞机指指点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