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天籁(GL)-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而精,这就是沈宴如挑选这两份合同的原因。因为两家都是国际性的大品牌,知名度和客户粘性都不错,这份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好处。因为是整年的广告,所以就算没有其他的通告,也能够保证安知晓的出镜率,而不至于会被人遗忘。

    而因为安知晓现在已经不怎么去学校上课了,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闭关学习和创作新专辑。

    当然,这一次所谓的“闭关”跟去年那次不同,并不是彻底将自己关在家里不出来。毕竟专辑创作,是很依赖灵感的,尤其沈宴如还希望做出一张精品来,这方面就更是不能够将就。

    “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沈宴如问安知晓。

    虽然是要去工作,不过既然是要激发灵感,自然是要选择一个风景优美适宜居住的地方。撇开寻找灵感这件事不说,这也算是两个人头一次一起出门旅行,自然要选自己喜欢的地点。

    安知晓对这件事十分期待,不过对于地点倒是没什么执着,“姐你挑地方就行了,我去哪里都可以。”

    反正只要是跟沈宴如在一起就行了。

    既然她表明了态度,沈宴如自然也就不再纠结了,权衡一番之后,最后既没有出国,也没有选择国内各大风景旅游区,反而是决定要回安知晓出生并长大的小城去住一段时间。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那个地方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有十分特别的意义。

    并且小城附近也的确风景优美,原汁原味,甚至经常成为影视剧出外景的地方。

    除此之外,当然也是因为小城所在的地方盛产山歌。在那里有许多故老相传遗留下来的乡间民歌,或许能够带给她们不同的灵感。

    沈宴如始终觉得,安知晓有着这样一副得天独厚的嗓音,离不开这生长之地的恩赐。对于她来说,或许最能够发挥自己特色的,还是这些从小听到大的山歌。

    而且正好去年的专辑采用了爵士风格,今年沈宴如也打算做些突破,或许中国风的乡村民谣是个不错的选择。也能够跟她们这一次的目的地有所关联。

    得知沈宴如的选择之后,安知晓略微有些意外。

    “故乡”这两个字,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有着十分独特的意义。即便安知晓本人在这个地方已经没什么能够牵挂的人或物,但对于她来说,小城仍旧是个非常热别的地方,但凡提到,总会生出几分特殊的感慨。

    上辈子离开小城之后,安知晓没有回去过。

    这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只是种种机缘巧合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在最初打拼的阶段,她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这些事情,只知道咬着牙一路往前闯。等到终于做出一点成绩来时,竟陡然生出了几分“近乡情怯”的心思来,于是虽然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却迟迟不能够付诸行动。

    直到她一睁开眼,重新回到了改变命运的那一天。

    而这辈子,能够在小城重新见到沈宴如,并且彻底的扭转自己的命运,小城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故乡了。

    所以能够故地重游,安知晓自然也十分开心。

    “不过姐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本土原滋原味的民歌的话,就不能住在城里了,得到乡下去才行。”安知晓说。

    沈宴如对此早有准备,“我们可以住在村子里,怎么样?”

    她其实想的是住在安知晓家所在的那个村子,因为对于沈宴如来说,安知晓所经历过的那些自己不知道的、来不及参与的生活,全都是她的遗憾所在。如果能够早点认知她,早点知道她的存在,或许安知晓就不用吃那么多的苦了。

    只是她并不确定安知晓会不会愿意回到那里去,因为对她来说,这个地方估计不会有多少美好回忆。

    但安知晓几乎没有犹豫,便点头道,“说起来我们家的老房子应该还在,我走的时候把房子借给邻居家用,让他们帮着修缮和维护,现在应该还可以住人。我回头打个电话问问。”

    和沈宴如的猜测不同,安知晓对于村子其实也并没有多么坏的回忆。

    记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东西,它自带滤镜和美化功能,会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淡化,而将一切好的东西精修,让它变得更美。

    所以或许当初经历的时候会觉得难以忍受,但多年之后再回头去看,安知晓心中早将那时候的艰难忘记得差不多了,倒觉得这种普通人不会有的人生经历,对自己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财富。

    所以她也就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切,对于回到村子里居住,自然不会有什么抗拒的情绪。

    何况当初村子里的人给过她很多帮助,安知晓上辈子虽然没有回来过,但成立过一个小型的助学金计划,匿名援助村子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只是因为自己的问题没有回去过,实际上安知晓还挺想回去看看的。

    所以如今有了机会,自然不会拒绝。

    再者说,虽然村子里现在已经一个亲人都没有了,但是带着沈宴如回自己的老家,对安知晓来说,也仍旧具有一种十分特别的意义。

    影视剧里常常会将“等到xx之后就回老家结婚”这句话当成死亡flag来使用,后来网络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句话衍生出了许多调侃意义,以至于人尽皆知。

    所以安知晓脑海里出现“回老家”这个想法时,后面就自动补充了“结婚”两个字。

    回老家结婚,真是个不错的想法。

    虽然乡村发展不如城市那么迅捷,但手机的普及还是让村民们都用上了手机。安知晓一个电话打回去,邻居大娘知道她要回去,又惊又喜,拍着胸脯保证立刻将房子给她腾出来,尽管回去住。

    地方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收拾行李走人了。

    安知晓和沈宴如在这里没什么需要耽搁的事情,所以做好决定之后,通知了周钰和宣子航一声,就直接出发了。

    两个人到达村子里的时候,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五。距离过年还有五天时间。用沈宴如的话说,正好可以体验一番乡下过年的气氛,据说比城里的年味浓郁得多,也更有趣得多。

    安知晓也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回过村子里,而这几年又偏偏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年,所以这会儿触目所见,只觉得到处都很陌生。两人下了车之后,她甚至有一瞬间忘记了该往哪里走。

    好在村子里大的格局毕竟没有变,就算许多人家都修了新房,也都多半是推倒了老房子重新建的。所以安知晓很快从这满目陌生之中找到了一点点熟悉的痕迹――他们停留的地方,是小时候村子里的人经常聚集的小广场。

    在安知晓的记忆之中,这片地方应该是很大的,但是现在,在林立的建筑之间,却显得如此的狭窄。

    沿着广场往前走上一段距离,就能够看到安知晓家的房子了。

    在一片新建的贴着漂亮瓷砖的水泥房屋之间,安知晓家的木质老房子显得低矮破旧、摇摇欲坠,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它好像被时光遗忘在这里了。这是沈宴如看到这座房子之后,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

    “我小时候这房子看起来很高大的。”安知晓再次生出这样的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以为是庞然大物的东西会变小,而遥不可及的东西可以靠近,一切都在变化着。

    物是人非。

    好在安知晓在这个地方,也实在是没有多少可以感慨的记忆,所以很快从这种情绪之中脱离出来了。

    老房子看上去很旧,但实际上里面的情况却还好。因为房子借给邻居家,一直有人使用,所以破败得也没有那么快,看上去还有些人气。里面显然重新收拾过,看上去倒也干净齐整。除了老式的窗户太小以至于屋里光线昏暗之外,其他都还不错。

    不过,毕竟木板房的使用寿命不高,屋顶盖着的瓦片也有不少已经损毁,虽然几经修葺,但是恐怕这房子也坚持不了几年了。

    邻居大娘建议安知晓可以将房子推翻了重建一座新的,或者如果不需要,将宅基地卖掉也好。

    但沈宴如反倒对这栋老房子十分感兴趣,对安知晓说自己认识做文物修复工作的人,或许可以介绍个建筑队过来,将这栋房子尽量维持原状的进行维护修缮,将之保存下来。

    现在遗留下来的那些古建筑基本上都是这样进行维护保养的,保证修出来的房子跟原来一模一样。当然,因为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所以价钱当然也会贵一点。安知晓的房子其实到不了古董的地步,用这种方法来维修,纯粹是烧钱。

    不过安知晓最后还是放弃了这种打算,倒不是没钱,只是没有必要。

    就算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村民们也能够毫不犹豫将老房子推倒重建,何况是她?安知晓觉得如果舍不得小城的话,大可以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偶尔过来住一阵子,没必要保留村子里的房屋。

    两人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因为马上就要过年,所以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沈宴如和安知晓跟着邻居大娘一家,也好生体验了一番。年夜饭是两个人自己弄出来的,一部分东西是买的,一部分是村里人送的,满满当当做了一大桌子菜。

    老房子里没有电视机,两人用笔记本电脑看春晚。当然,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她们的注意力都不在节目上,而是靠在一起天马行空的开始聊天,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等到累了,就直接闭上眼睛睡觉。

    从大年初一开始,各个村子里都开始举办庙会。在庙会上,能够欣赏到最原滋原味的本地歌舞表演,也是沈宴如最期待的项目之一。毕竟她们不是真的来旅游的,还担负着寻找灵感的重任。

    说是庙会,但实际上并不像是正经的晚会一样,经过专业的排练和安排,反倒绝大部分节目都是现场即兴表演。只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对于歌舞的热衷和喜爱,所以每一场庙会看起来都十分热闹,从不担心会冷场。

    初八轮到村子里举办庙会时,安知晓甚至下场唱了一首山歌,将周围的人都镇住了。

    沈宴如也是第一次听到她唱这种类型的歌曲。她原本就知道安知晓的嗓子音域宽广,音色也十分完美,几乎可以驾驭住任何一种风格。不过直到这时候,才对此有了直观的感受。

    也许她原本的想法没有错,安知晓的嗓子的确是这片土地给与她的恩赐。也只有这样钟灵毓秀的地方,才能生出这样一把好嗓子。

    沈宴如原以为寻找灵感这个过程会最为艰难,却没想到,在安知晓的表演结束之后,她脑海里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来,就没有停止过。她有太多的想法,只需要将之好好整理一番,就能够呈现出许多作品。即便对于她来说,这种流畅的创作,也是几乎没有过的。

    参加庙会的时候总难免分心,不能进行创作,沈宴如就随身携带着小本子,将种种灵感记录下来,等待之后整理。

    对于任何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这种几乎每时每刻都有灵感的火花闪现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到最后沈宴如甚至都有些沉迷其中,直到最后一场庙会结束,整个新年彻底画上句号时,她还有些意犹未尽。

    热闹的新年结束,乡村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安宁。

    这种氛围十分适合沈宴如沉下心来进行创作。每天早上,她起来之后,会跟安知晓一起到附近的山上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回到家里,开始整理创作。

    在这个过程之中,沈宴如会有意识的跟安知晓进行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院生涯之后,安知晓的基本功已经十分扎实了,沈宴如希望她接下来也能够接触歌曲创作。所以在这种时候带上她,让她参与自己的创作,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歌手而言,创作歌曲并不是必要的,大可以一直唱别人写的歌。但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所有超一线能够长红不衰的歌手,几乎都是创作型的。

    因为只有懂得怎么创作歌曲,才能够深入的理解一首歌,从而能够更好的表达它。

    所以有沈宴如在,安知晓可以不写歌,但她却不能不懂。

    如果是以前,沈宴如一定会犹豫要不要这样做。因为假如安知晓连这些都学会了,那么她对安知晓来说,作用就会变得极其有限。因为安知晓自己就能做到这些。对于一直以来都十分缺乏安全感,希望能够尽可能掌控局面的沈宴如来说,这种结果当然不是她所乐意见到的。

    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之后,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如今彼此之间感情越来越深,安知晓又从来不吝于表达她对沈宴如的依赖和信任,所以沈宴如也逐渐放开了心防。

    现在沈宴如希望用尽一切的办法,推着安知晓往前走,走上那荣耀的巅峰之地,自然也不会再有任何保留。

    除了创作之外,乡间生活虽然安静,但其实也有许多趣味。尤其是天气转暖、春天来临之后,每天上山的时候都会碰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景色和惊喜。沈宴如当即决定,将两个人的工作地点从家里转移到山上。

    暖融融的太阳照在身上,触目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身边是挚爱之人与自己携手,用“美满”来形容这样的生活,都丝毫不过分。

    而在这人间至景之中,沈宴如所创作出来的音乐,自然也是最能够打动人的。

    转眼六个月的时间过去,整个专辑的创作工作全部结束,两个人的隐居生活也终于走到了尾声。

    实际上,因为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灵感爆发,所以创作工作可以说是超额完成的。一张专辑十四首歌,而沈宴如最终创作出来的歌曲,却有二十四首之多。

    因为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宽泛,所以在回到上海之后,为了让安知晓正式回到公众眼中,为新专辑造势,沈宴如决定先发行一张数字ep。

    ep总共包括六首歌,选用的都是描写各种乡间景色的曲子。分别是清晨、正午、黄昏和阴天、晴天、雨天的不同景色。

    这张被命名为《流景》的迷你专辑跟安知晓出道时发行的第一张《四季》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内容方面,几乎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实际上,两者的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

    《四季》发行的时候沈宴如对安知晓的了解比较少,所以这张专辑,完完全全就是沈宴如自己的风格。是安知晓的演唱却贴合歌曲,而不是歌曲专为她创作。

    但是现在,这些歌曲却全部都是沈宴如为安知晓量身定做。其中有一部分只有安知晓的嗓子才能将之完美的发挥出来,不客气的说,就连沈宴如自己也唱不出那样的感觉。

    这也是沈宴如最满意的地方。

    乐坛歌手那么多,那些十几年常青的前辈们自不必提,每年还有无数新人涌入这个圈子里,希望能够出人头地。在这么多人之中,凭什么让别人记住你?凭的便是一种独一无二,别人模仿不来的特征。

    这是一个歌手走向经典的必要条件之一,而现在,安知晓正在逐渐展露出这样的特质。

    这种特质在《流景》之中还不算特别明显,在正式的专辑之中则会体现得十分明确。

    这也算是沈宴如耍的一个小花活儿,既然是先行ep,那就是为专辑服务的,从内容到风格都应该从属于专辑。它就像电影预告一样,只需要欲遮还露的将最精彩的部分稍稍透露一些就可以了,不必说得这么明确,这样才能够造成悬念和期待。
………………………………

101。第101章 故乡

    虽说没有为安知晓安排任何通告,但也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透露。毕竟身为明星,就总需要维持人气。

    所以这一次的所谓“闭关”,跟上一次相比,就不那么纯粹了。

    除了事先就放出消息勾出歌迷们的期待之外,这半年多时间里,安知晓和沈宴如都会偶尔更新一下微博,让歌迷们知道自己的近况。这正是网络时代的好处,即使没有任何通告,也能用这种办法维系粉丝。

    换在十几年前,你既然去闭关了,总不好让媒体继续给你发通稿吧?但真的一去半年没消息,回来粉丝早就把你给忘记了。所以只能想方设法“泄露行踪”被媒体拍到,就显得不那么自然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便利,所以《流景》开始筹备之后,粉丝们就已经从微博上得到了消息,知道两人终于出关,而且作品也将很快与大家见面。这样一来,期待度就提升到了最高。

    不过,大概正是因为期待度过高,所以ep真正发行之后的反响,反倒多种多样,并不是如同之前一般一面倒的称赞。

    其中认为这张ep跟《四季》高度重合的评论占了大半。

    甚至有人打出了“沈宴如江郎才尽”和“安知晓不过如此”的论点,认为这是一种音乐上的退步,甚至不排除沈宴如在自我抄袭,因为她写不出新的东西了。否则如何解释这两张专辑如此相似?

    当然,支持她们的人也不是没有。

    实际上只要在音乐上有些造诣,就能够很清楚的听出来这两张专辑的不同之处。虽然表现的内容相似,但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作品。

    至于说沈宴如写不出东西了要自我抄袭,那就更可笑了。就算要抄,她也不至于会抄《四季》。沈宴如自己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四季》的发行时间又那么短,即便要抄也应该挑选那些时间足够久,不会引人注意的歌曲吧?

    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居然又掐起来了。

    以至于原本只是一场小范围的争论,最后反倒将事情闹大,人尽皆知。

    很难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有没有沈宴如的故意为之。毕竟明明余下的歌曲还有那么多,她却偏偏挑了那么六首歌来做ep。要说她自己事先完全没有料到,自然也是骗人的。

    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世上本来没有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完美的人,身为公众明星又是生活在镁光灯和大众的视线之下的,一点点瑕疵都能够被挖掘出来放大,自然也免不了会引起争议。

    安知晓已经红了,实际上之前也曾经被掐过几次,只不过她自己都不在争论的中心,往往会有其他更加吸引火力的人在一旁罢了。

    但是随着她的人气越来越高,这种情况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以后或许她会成为别人拉踩的对象,又或许是单纯的有人看不惯她,总之她会成为这些争议的主角。到那个时候,情况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就不是由自己控制了。

    所以沈宴如认为,如果能够将争议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错。

    而且炒作这种东西为什么始终能够存在?就是因为越是有争议的作品,反而传播得越快,甚至可以变相的对新专辑进行宣传。

    当然,这种办法从来都是双刃剑。用得好了或许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很容易反伤自身。所以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对舆论进行引导。免得连她们自己的粉丝也受到这种说法的影响,产生怀疑或者期待下降。

    因为新专辑如何沈宴如自己心里有数,所以甚至某些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抛出“不信就等新专辑出来了再看”这样的话,完全不必担心会被打脸。

    反对一方自然不甘示弱,同样认为新专辑也必定是换汤不换药,好不到哪里去,最好不要太期待。

    结果就是,最后这一场掐架莫名的演变成了打赌,大家都等着新专辑出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哪一边能赢。也算是变相的提升了关注度和期待度,甚至就连一部分路人也被吸引了过来,表示很想知道结果。

    不过这些事情暂时跟安知晓没什么关系。

    虽说是出关了,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清闲下来,而是每天泡在录音棚里雕琢新专辑。其他一应事务,自然都交给了其他人。所以她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ep所引起的争论有多大。

    七月底,新专辑终于发行。

    因为之前造势足够,所以发行之前安知晓并没有上节目去进行宣传。否则到时候被问到类似的敏感问题,就不好处理了。索性等专辑出来,有了作品再去。

    专辑的销量并没有大爆,但也还算是正常的数字。倒是歌迷们听了歌曲之后,一个个都上网发言,大呼上当了。

    有等着看笑话的网友,立刻开口嘲讽,“早就说过这张专辑名不副实了,就是粉丝们傻,冲着人气就去买。现在受骗上当了吧?你们去官方微博那边留言问问沈宴如工作室愿不愿意退款吧,哈哈!”

    原以为这种挑衅的说法会立刻引起那些粉丝的不满反驳或者同仇敌忾,不管是哪一种反应,都是他们所期望看到的。

    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粉丝们看到这种嘲讽,淡定的吐出一句“傻逼”,然后就悠然自得的到一边交流去了,根本不理会他。

    嘲讽的人傻眼了。这叫怎么回事?明明是你们叫嚣着上当了,我替你们鸣不平,为什么脸一点反应都不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