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探芳春-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证据已经十分确凿。

    贾雨村只觉得头上发晕。

    这种东西也能落在旁人手里么?他心里不由得狠狠地埋怨忠顺王爷。

    思之再三,也只得把东西先不造册,急命人备轿,登门去王府,当面请问那位贪王应该如何办理。

    与此同时,忠顺王府后巷里,也有人轻轻巧巧地在巷尾摆了一只小小的包裹。

    里头的东西,却是弹劾北静王勾结地方、窥伺圣踪、邀买人心、图谋不轨的一份慷慨激昂的奏折!

    格式是乱的,抬头就瞎写,可是内容却丝丝入扣、触目惊心,只是,一丁点儿明证都没有。

    忠顺王爷看着那东西就好奇:“这是谁替我写的?我要是有半点儿证据,即刻便找人写这么一份东西呈上去!”

    昔日的军师拿了过去看,若有所思:“这话说得,言之凿凿,看着就是个对北静王狼子野心激愤已久的人写的。”

    翻来覆去地看那几张纸,又道:“这是市卖的,一般有几个钱的人家都不用这等纸张。”放在鼻端闻了闻,“这墨也寻常。笔锋还开着叉。字虽不错,骨头却太过锋利,国子监等地的学生写不来这种字。”

    又拿了那包裹看,捻一捻包布,笑一笑:“穷得很,这布乃是穿过多年的衣裳剪破的,这个位置还磨得快见了光。”

    还给忠顺王爷:“想必是个穷酸,自负有才学。北王一向都以招贤纳士、敬天下英才而人尽其用闻名。这个人,恐怕也去北府打秋风,被轰出来的。你看他里头描述北府奢靡的地方,似乎就是初入北府的人走的那条路,却丝毫未及后头的安得楼。可见连住都没让他住一晚。”

    忠顺王呵呵大笑:“只是这穷酸,可是深知如何骂人的精辟啊!”

    长史正跟着笑。忽然外头人报:“大理寺正卿贾化来请见王爷。”

    忠顺王脸色一沉,看向长史:“不是让他无事不要登门,等咱们去找他么?”

    长史皱眉,伸手去撩那漂亮的三绺长髯:“不如下官先去见见?”

    来报的却正是门房的孙爷。

    孙爷上前半步:“那姓贾的满脸是汗,应该是有急事。属下看见他袖里鼓鼓囊囊的,应该带着什么东西。王爷有空的话,见一见的好。”

    忠顺王不假思索,立即点头:“那就见一见。”

    长史看了孙爷一眼,垂眸不语。

    等孙爷出门,方和软劝道:“虽是旧人,王爷还是”

    忠顺王一挥手打断他:“孙猴儿跟着我出生入死,对我忠心耿耿,府里第二个旧人我也不给他这样面子。他不同。你不要管。”

    长史只得挤个笑出来,点头不语。

    贾雨村进门前,先拿了帕子把脸上脖子上的汗草草擦了,方报名拱手:“大理寺贾某求见王爷!”

    忠顺王在屋里坐着,听他如此恭谨知礼,眉眼先温和了三分:“贾正卿不必客气,请进。”
………………………………

第二百九十五回 商议

    贾雨村哪里敢坐?见旁边坐着的正是往日里跟自己联系的长史,也就不再避讳,抬手把自己收到的包裹举了起来:“王爷请看看这个。”

    长史起身接过来,打开一看就变了脸色,急忙呈给忠顺王:“王爷,怎么还会有这些东西?”

    忠顺王仔细翻检,顿时面露狰狞。

    贾雨村双手高高拱起,眼睛却看着地面,后背一层一层地冒汗,颤声回禀道:“此物乃是今日清晨有人放在大理寺门前的台阶上,衙役开门瞧见,拿了进来。下官一刻不敢耽误便携了过来,这东西还不曾入档。如今请王爷示下,此事该如何应对?”

    忠顺王一听竟是个无头状子,心里先踏实了一半,面色漠然,把那包裹便放在自己手边,问道:“此事还有何人知晓?”

    贾雨村额上冒汗:“唯有那个送包裹进来的衙役。”

    长史和忠顺王换了个眼神,意味深长。

    长史悠悠开口:“既然没人知道,那就休要让人知道,就完了。”

    贾雨村进退两难,想了想自己的身家性命,咬了咬牙,只得实情相告:“这状子,应该是北静王府长史的笔迹”

    忠顺王和长史同时色变!

    北静王?!

    长史忽然别过脸去,看着自己手边案几上的包裹,又慢慢地转向忠顺王:“王爷,这是有人想让咱们跟北静王打一场呢!”

    忠顺王面沉似水,缓缓点头:“不错。此人只当贾正卿乃是北王的人,所以放心地将东西交给了北静王。以北静王对本王的忌惮,自然是忙不迭地将证据送进大理寺。他惯了一边当婊子一边立牌坊,从来又不曾真正招揽过贾正卿,自然是不肯出面,所以才让自己的长史写了状子,以为贾正卿会不由分说地立即请旨审理此案”

    长史把这件事在心里转了一转,笑了起来,捋着自己的长髯,满面春风:“王爷不妨跟贾正卿交错入宫,王爷把这包裹原样奉给皇帝,就说怀疑有人要陷害北王。贾正卿呢,拿着东西也请旨陛见,但却得把这张致命的东西涂改涂改,公事公办,请旨审理。到时候皇帝自然明白是有人要挑动两虎相争。”

    忠顺王皱了眉:“那此事不一样还是落到了皇上的眼中?”

    贾雨村已经明白了过来,笑道:“那却未必。一来,东西是我呈上去的,北王不会怀疑其中有诈即便是皇上诏了他去,那也是在御前,他只说他的事,怎么会自承与此事有关,更当着皇上的面儿去检查证据?到时候,不免吃一个哑巴亏。而皇上也不会仔细研究这些东西,我呢,只说这证据并不确凿,且有伪造嫌疑。皇上一看这幕后之人的目的乃是挑动两王相争,自然会大怒,两般话都不会当真。”

    长史接着他的话尾又笑道:“到时候王爷这件事在皇上跟前挂了号,皇上先入为主,必定认为这整件事从头到尾都是陷害。以后北王再有任何的东西拿出来,皇上也会斥责他居心不良。而绝不会将此事当真!”

    忠顺王听完了,拊掌大笑:“不仅能把这陈年旧账一笔了结,还能顺手让北王在皇上跟前丢个丑,也是好事!”

    当下计议已定,忠顺王即刻装束入宫。

    而贾雨村也迅速回府,一边递牌子说有紧急大事要陛见圣上,一边悄悄地自己将那包裹证据中的证词人名上加减笔画,又在忠顺王的亲笔信件上涂涂抹抹。做好了伪装之后,穿戴整齐,等宫里“准”的消息一到,立即出发。

    御书房里,皇帝正拿着那封奏折狐疑满腹。

    横看竖看,这是一个熟知内情的人写的,里头所说的北王的劣迹,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早已经心知肚明的。

    但为什么不直接通过都察院送上来给自己看,却要投到忠顺王府呢?

    正在瞎琢磨,贾雨村请见牌子便传了进来。

    高弘也不避开忠顺王,直接低头道:“贾正卿说,此事因与忠顺王爷有莫大关联,大理寺自己也不敢做主,想要面见圣上请旨。”

    皇帝心里一跳,令人:“如今天好,御花园里枫树正美,忠顺王也许久不曾入宫了,带他去逛逛。”

    一边命人即刻宣贾雨村觐见。

    待雨村来了,一看那包东西,皇帝心头大怒:这必是冯家那小东西闹出来的事!不然怎么自己刚跟他说完忠顺王贪了人家杯子又要酒壶,这状纸就递了上来?!

    狠狠一拳捶在桌子上,喝命:“给朕把那个”

    忽然想到刚才忠顺王拿进来的奏折,皇帝的火气立时烟消云散。

    不错,自己还跟那小东西说了北静王有了名利还想要更大的权势!

    而且,那个理应写这张状纸的小姑娘,正住在贾妃家里就是自己还说了当了人家妾室就妄想正房的贤德妃!

    皇帝的眼睛眯了起来。

    这小东西可以啊,竟能把这三家子呼啦一下子都绕进来!

    皇帝的手放了下去,坐在御案后沉思片刻,忽然招手叫了高弘,附耳低声命他:“宣北静王即刻来见朕。”

    高弘心领神会,低头应是,转身就疾步走了出去。

    贾雨村躬身候在一边,心里咯噔一下。

    皇帝却温言与他说起了别的:“朕上次跟贾卿单独说话还是去年。王侍郎当时也刚回来,极口夸你。如今看来,果然才干优长。”

    贾雨村不及思索其他,连忙打点起精神来应酬这一场君前奏对。

    说了一会儿,皇帝倒是真的对他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朕前次听宫里的人嚼舌头,说贾卿如今在家乡教养长子的正室夫人,乃是一介丫鬟出身,可有此事?”

    贾雨村的脸上顿时显出一片悲天悯人的神色:“微臣当年出身贫寒,乃是家乡一位仕宦甄老先生,识臣于微末,多加勉励,又助臣上京赶考。谁知臣离开没半个月,他家便遭了火,他年纪大,受了这番惊吓,没多久便去世了。后来臣回去遍访不着,才知道他早已家破人亡。”
………………………………

第二百九十六回 官司

    “臣苦苦追索,知道他家已经没有旁人,唯有老妻带着留下的些许产业回了娘家。臣忙又追去答谢。谁知甄家娘子十分节烈,不肯让臣养老送终,只把贴身的这一个大丫鬟托给了臣。臣本想给她找个好人家,谁知她年纪老大,富户们嫌弃,穷人家又委屈她。臣的原配妻子那时早已下世,臣思来想去,索性便自己娶她为妻。也算是报答甄老先生一片知遇之恩。”

    雨村说着,举袖擦泪。

    皇帝只觉得像听书一样,嗟叹不已,赞道:“贾卿如今也是三品大员了,还能做得到糟糠之妻不下堂,已属难得。何况你那妻子还是个丫鬟出身。贾卿果然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好,极好!只是委屈了贾卿的孩子们。”

    言下之意,颇有些嫌弃那甄家丫鬟出身低微,不会教养后代。

    雨村早就从王子腾那里知道了皇帝的做派,既然刚刚夸了自己“有情有义”,若是此刻自己顺着他的话也说自家夫人的坏话,那刚才的“有情有义”倏忽间便会打了折扣。

    忙陪笑着回奏道:“皇上有所不知。那甄老先生乃是的仕宦世家,家风甚是严谨。甄家娘子也是个知书达理、贤淑贞德的大家女子。拙荆因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甄家娘子,所以也被当做半个女儿教养。倒是十分守礼。在家乡与族人相处时,谦逊温和,教导得孩子们也都能认真、忠孝节义。

    “微臣原贫寒,有如今的地位也是皇恩浩荡,恨不能粉身碎骨以报陛下万一。家里的孩子们,日后倘若有那个福气继续为皇上效力,自然是臣祖上有德。便没那个福气,想来在乡间务农,也能为皇上这一片太平盛世纳上几年粮税,臣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一番话说得皇上跟着摇头晃脑,笑逐颜开:“嗯!贾卿是个忠厚人,很好,朕心甚慰。”

    正在这时,高弘回来了,走进来,若无其事地回奏:“北静王宣到,正在门外侯旨。”

    皇帝心情不错,笑道:“朕把他叫来,是给他和忠顺王两个人分解分解,你去,把忠顺王也请回来。”

    贾雨村连忙做出惊诧的神情。

    按道理,他是既不应该知道忠顺王在宫里,也不知道自己手里的东西跟北静王府有关的。

    皇帝呵呵地笑着一挥袖:“贾卿便在旁边听着吧,此事十分有趣。”

    北静王先进来,从容给皇帝行礼,尚未跪倒便被叫了平身,顺势也就站直了身子。

    贾雨村连忙拱手长揖:“见过北静王爷!”

    北静王上下打量片刻,点了点头:“这是大理寺正卿贾化贾雨村么?远远见过,只是不曾打交道。贾正卿此时在御书房做什么?敢是有什么大案?”

    正说着,忠顺王回来了。

    皇帝呵呵笑着,把两只包裹放在桌案上,道:“三位爱卿请看。”

    三个人看完了两个包裹的东西,贾雨村假作惊诧之后沉思不已,两王则是半真半假地大怒。

    皇帝笑意深深地看着贾雨村:“贾卿,你来说说?”

    贾雨村拱手称是,微微思忖着道:“依臣看来,这竟是有人在背后陷害双王,想要挑动双王在君前相争,他便于后头坐收渔翁之利呢!陛下,忠顺王爷军功卓绝,北静王爷劳苦功高,双王都是陛下的股肱之臣。如今此人构陷设计,意欲挑拨离间,看来似是针对双王,实则乃是要剪除陛下的一双军中重臣!居心何等险恶!陛下不可轻易放过此人!”

    北静王自然知道自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可令他更为愤怒的,乃是他拿给贾雨村的证据,已经被涂改过了!

    这个贾雨村,难道以为自己没有仔细看过这些东西不成?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那就绝对不能放过忠顺王了!

    皇帝此时转过脸去问忠顺王:“爱卿觉得呢?”

    忠顺王看着北静王的脸色便觉得痛快,依着在府里商议好的,假惺惺地说:“臣觉得贾正卿所言十分有理!臣与北王同朝为官也没几年,若说有些个什么摩擦,也不过是些个戏子字画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哪里就到了会空口白话去陷害北王的地步呢?臣拿到这东西就觉得有诈,所以才急匆匆进宫来跟皇上说一声,不是为了要查北王是否有这些欺君罔上的大不敬举止,而是为了替北王叫屈这究竟是什么人,要这样处心积虑地害我二人?”

    皇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舒心畅意,但熟悉的人一看他目光淡然的样子,就知道他其实心里并不高兴。

    北静王也板着脸,等皇帝转向他,还未开口,他就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奏折呈了上去:“陛下,臣不这么看。”

    皇帝眉梢一挑:“哦?”示意高弘拿了北王的折子他看。

    北静王刻板地叙述:“臣认为,贾正卿和忠顺王的话,有一点都不错,那就是此事必定是有人想要挑动我们两王相争。所以臣和忠顺王府,各自都收到了一个小小的包裹。望陛下恕臣隐瞒之罪。臣也是觉得这东西蹊跷,未必是真的,所以才只是令人送去了大理寺,指望着贾正卿秉公直断,详细勘察证物真假。

    “然而陛下,我们两府收到的东西虽然都是包裹,但包裹里的东西却是截然不同的。忠顺王府收到的包裹,没有任何证据,只有一份似是而非的骂我的文章。臣收到的包裹里,却是有状纸、有证词、有证据的完整诉状。

    “陛下如今看到的,跟臣送去大理寺时的东西,并不完全一样。这书信,被涂抹了这证词,被篡改了。

    “陛下,臣本来写了折子弹劾忠顺王爷当年丧心病狂、贪财害命的恶行而已。现在看来,臣应该加上一条:结交大臣,党争害世!”

    他竟然看出来了!

    他竟然就有那么仔细,竟然还记住了细节!

    而且!他竟然还当着皇上的面儿,说出来了!

    事情已经被逼到了这个份儿上,贾雨村咬着牙,不得不完全倒向了忠顺王!

    他噗通跪倒,大哭起来:“圣上明鉴!微臣冤枉!微臣绝没有动过这包裹的一丝手脚!微臣指天发誓!”
………………………………

第二百九十七回 混战

    北静王、忠顺王和贾雨村在御前打了一场混乱的大架。

    皇帝很开心,一会儿帮着这个说两句,一会儿训斥那个无理取闹,一会儿沉思说这个的辩解不无道理,一会儿烦恼这种事情怎么出在自己这一朝。

    终于把北静王逼急了眼,分明打算回头通过旁人抛出来的另一个致命证据:盖着忠顺王大印、题着忠顺王姓名表字的落款、他当年下令掳掠先杭州知府妻女的亲笔书信,被他从自己的怀里摸了出来,直接呈给了皇帝:“臣本来不愿意拿出来,想要给忠顺王爷留上一二分颜面。但既然二位这样抵赖,丝毫没有半分悔过之心,那就请恕本王罔顾同朝为官的这一点情谊了!”

    又直接禀告皇帝:“臣乞请陛下务必请刑部或者内廷司进行勘验,这东西若是进了大理寺,想来过不了今晚,也得成了伪造陷害之物!”

    贾雨村涨红了脸,假作怒气冲冲的样子,却又咬着牙不吭声,低下了头。

    皇帝看了那书信,勃然大怒,一掌拍在桌案上:“竟是视朝廷君父如无物!如此无法无天!”

    看着忠顺王冷笑一声:“朕记得,卿家当年追随先帝,的确颇为骄傲,宫里即便是去你家里宣旨,也得挑那个有品阶、有资历的内宦,否则,不是被你寻衅斥骂,就是爱答不理地伸手拿了圣旨就走。朕如今这大总管高弘当年,可是还在你府里挨过揍呢!”

    忠顺王顿时脸色一变,慌忙跪倒在地:“圣上明断!臣当年年轻,的确轻狂过,但内监无旨意从不许出宫,既至臣家,必定是奉旨前来。臣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圣上有丝毫不敬。何来的羞辱?这必定是有人衔怨报复,污蔑于臣!”

    高弘静静地站在旁边,一言不发。

    皇帝哈地一声大笑,怒喝:“原来还是朕衔了你的怨,污蔑报复你!你算是什么东西?也敢这样顶撞朕!看来这状纸上所说你欺上瞒下、强取豪夺,还是有三分影子的!你给朕滚回你那座忠顺王府,老老实实地在里头呆着,一日案子不了结,你一日不许出门!”

    也不再听他申辩,霍地转向贾雨村,眼光刀子一样刺过去:“朕亲手提拔的大理寺卿,想必不会是北王口中那个徇私枉法、监守自盗的糊涂人。忠顺王这件案子,朕就交给你了。你若是不能给朕审个清楚明白、水落石出,那你就仍旧回你的家乡,去做你的贫寒士子!”

    说着,仍旧把北王呈上来的信件扔给贾雨村,袍袖一摔:“都退下!”

    高弘不等三个人再开口,立即上前一步挡在御案之前,躬身一礼,高声道:“请忠顺王爷、北静王爷和贾正卿回去吧!”

    三个人只得拜一拜出门而去。

    三个人一走,皇帝就又变了脸,笑眯眯地问高弘:“老高,朕替你出了一口当年的恶气,你高不高兴呀?”

    高弘屏息半晌,还是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嘟囔道:“皇上想要教训自己的臣子,拿奴才说的哪门子的事儿?”

    皇帝哈哈大笑:“好你个老东西!朕给你面子,你竟然还敢不接着?”

    高弘一甩塵尾,哼道:“内宦不得干政。您还是别给奴才这个面子的好。奴才还能踏踏实实地安心多活几年。”

    皇帝十分高兴,哼着小调儿站起来:“走,咱们去贾贵妃宫里吃茶听曲儿去!”

    还没等大理寺把书信的真假勘验出来,忠顺王一系的几个御史就各自上书,将北静王历年来与地方上的藩镇武将、与京城里的昔日袍泽后人勾搭成奸图谋不轨的事情都翻了出来,虽没有十分过硬的直接证据,却列了许许多多的旁证来。

    皇帝震怒,命北静王自辨。

    北静王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却对那些真正摆在眼前的证据拿不出强有力的反驳来。

    虽然他也知道这时候把历年搜集的忠顺王的劣迹拿出来并不能给忠顺王造成太大的伤害,但这时自保第一,也只得先命自己一系的官员也跟着上书,弹劾忠顺王贪酷成性、草菅人命,甚至早年间吃空饷、冒领军功等事,直言这等败类,实在是该杀!

    贾雨村一看无人再来关注大理寺,简直是巴不得如此。偃旗息鼓,低调拖延,只等着双王在朝上先决出胜负,自己再视结果而断案。

    不过五七天,京城风云大变,乱成一团。

    贾府自然也都听说了。然一听此事乃是贾雨村引起,北静王和忠顺王都搅了进去,立时便装聋作哑起来。

    一直与北静王联系的二房更是关起了门过日子。王夫人乃是妇道人家,宝玉又一直“病”着,私下里给北王做事的贾琏这时也在王熙凤的劝说下躲在府里不出去。

    “一时半会儿,他们应该顾不上咱们家了。尤其是忠顺王,既然都被圣上软禁了,想必对敬伯父那边的追查,只怕也要告一段落。终于能清净几天了。”

    宝玉松了口气。

    探春一边在棋盘上落子,一边道:“那可未必。北王必定是知道妙玉在咱们家的。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能输给忠顺王,所以一旦双王势均力敌,他一定会想要把妙玉这个活生生的人证弄到皇上跟前。这件事,到时候只怕还是会着落在咱们家头上。区别仅仅在于,他到底会用什么样的法子逼着咱们把妙玉献出去了。”

    黛玉坐在棋盘对面,两道罥烟眉浅浅蹙起:“别的罢了,就怕他逼着娘娘下旨,让大太太二太太带着妙姑进宫诵个经祈个福,咱们连拒绝的借口都没有。”

    三个人刚刚议论着,小蝉脸色大变地闯了进来:“姑娘,听说大老爷亲自去了北静王府!”

    宝玉跳了起来:“你说什么?!”

    探春手里的棋子往棋盘上一扔,冷笑道:“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黛玉莲足轻顿:“正是要避开风波的时候,怎么大舅舅偏就自己送上门去了呢!”
………………………………

第二百九十八回 一波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