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末称雄-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章 上任

    至正十年,九月初的一个下午。

    颍州、th县阳水镇巡检司外,来了五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青年,且这五个青年还人人佩着腰刀,最前面那个青年年约二十,面容英武身材挺拔,还身着一身低级武官的官服,一行人引得周围的路人不时好奇的观望。

    这青年是th县张家的当代嫡长子张世华,张家是th县有名的豪族,早在南宋时张家便是th县有名的大族,也正因为如此,张世华年纪不满二十便出任了这阳水镇的巡检。

    巡检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在元代官署中,巡检司是品秩最低的一种,元朝首创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治安混乱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

    五人还没有到巡检司,一个守门的弓手卒兵看到他们便连忙进司禀报,另一个兵卒则一脸献媚的小跑过来,对最前面那个身着官服的青年低头拜道:大人便是新来上任的巡检大人张大人吧,小的李三给大人您请安了。

    张世华低头对那兵卒道:无须多礼快起来吧。又对转头身后的人道:咱们下马。

    一行人下了马,让李三带路,便走进了这阳水镇巡检司,刚进门就看到院子里站着一群人,这些人一看到自己,就在领头的那两个吏员的带领下对自己行礼下拜道:我等拜见巡检大人,不知大人前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张世华对着众人道:好了不知者无罪,大家都起来吧。谢大人。众人答道。

    好了,你们来几个人把我们的马先牵到马棚里,其他人没什么事就散了吧,二位先留下,小子刚上任还有很多事情要请教二位,张世华对着那两个吏员说道。

    那两人连忙低头说道:大人折煞小人了,大人尽管问小人一定知无不言。

    张世华点了点头说:好,两位哥哥随我进屋我们进屋再谈。

    一行人进了主屋,张世华带来的四人两个人守在门口,另两人个人则和张世华一起进了屋子。

    进了屋子,张世华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座,等张世华坐下后对那两名中年吏员说道:两位无需太过拘束快请坐下。

    那两人谢过了张世华就各自找了一个座位坐下。

    见两人都坐下了张世华就开口说道:在下姓张名世华不知两位高姓大名?

    其中那个年长先的说道:小人姓李木子李名叫重三,另一人也说道:小人姓周名叫四九。

    见两人答完了话就不再多言,张世华就又问道:李书吏不知这巡检司现有书吏弓手几人,兵甲几何。

    李重三恭谨的答道:本司现有书吏两人弓手五十六人,长枪三十杆、弓箭七张、快刀十把、皮甲十副、箭矢两百余。

    张世华听到李重三的答话脸上表情未变,微笑着对两人说道:这些兵甲放在那,我们先去看看。

    两人听到张世华的话面色大变,想对张世华说些什么却又不敢开口,张世华看到他们这个样子就知道那些兵器绝对是有问题的,但并没有点破而是对这两人说道:怎么两位有什么问题吗?

    两人听到张世华的话,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应是,然后就带着张世华一行人出了主屋,向对面的小库房走去,这房间很小,大约也就二十平米房间里不但放着兵器还堆放着一些杂物。

    因为房间太小,张世华就独自一人进了房间。

    看到房间里堆放的那些兵器,张世华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再来库房的之前自己就猜到这些兵器应该不会太好,可却没想到竟然烂到了这种程度。

    那几十杆长矛有些杆子都被白蚁咬烂了,枪头全部都是锈迹斑斑、弓箭的弓弦也因为长时间没有保养而失去了弹性,那几把所谓的快刀,猛一看上去就是几块锈铁片子,那几副皮甲更是又旧又烂,张世华他毫不怀疑就这样的皮甲的防御力还不如身上多穿几层布衣呢。

    在屋子里待了两分钟,张世华就懒得再看这些破烂东西了,出门时张世华阴沉着一张脸,有些愤怒的对李、周两人说道:两位干的还真好,还真是让张某大开眼界啊。

    听到张世华的话,李、周两人一脸惊恐,连忙跪下对张世华说道:大人明鉴,这些兵器之所以成这样,实在不是因为我们贪公肥私,而是因为县中已经好几年没有给本镇的巡检司拨足钱款了,大人也该知道咱们巡检司除了县里的拨款,根本就没有其他收入,所以实在是无力保养这些兵甲。

    张世华听到两人的答话说道:你二人说的可是真话?

    李、周两人答道:我等万万不敢期满大人,大人若不信可以去县中的户房询问,从至正四年黄河水患开始一直到现在,县里给本镇巡检司的钱款就越来越少,这两年拨的钱款更是只够吃饭的,这些兵器都已经好几年没换了。

    张世华听到两人的答话,再看两人的表情张世华也知道李、周两个人说的应该是真话,于是对两人说道:既如此倒是本官错怪你了,好了你们也别再跪着了都起来吧。

    又转身对身后的一个随他一起来的青年道:驴哥明天你去一趟县里找到家父,让家父尽早给我从县里批下一笔钱款来。

    那名叫驴哥的青年听到张世华的话弯腰行礼道:遵命。

    而李、周两人听到张世华的话,也面露喜色,心里暗想道:这张家不愧是th县的豪强,听人说县里的张典吏还是咱们巡检大人的父亲,这回自己一定要抱紧了这位新巡检的大腿,要是能和张家攀上关系,自己就有可能离开这穷地方调入县城了。

    张世华对驴哥说这话的时候,也暗中观察了一眼李、周两人的表情,看到两人脸上露出喜色后把身子躬的更低了,张世华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自己这句话就是为了让两人听到,使两人收心。

    然后张世华又转身对李、周说道:两位来,我们进屋吧,我还要请两位给我谈一谈这阳水镇的具体情况呢。

    听到张世华的话李、周两人连忙低头道:我等一定知无不言。

    等到张世华一行人再次进屋,张世华请两人坐下时,两个人都是小心翼翼的,那样子就和凳子上有钉子一样。

    张世华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暗笑,但是张世华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微笑着对两人说道:两位请讲吧。

    李、周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李重三对张世华答话,回禀大人:阳水镇大约有一千户百姓,共有五姓,李、周两姓是镇子里最大的两姓,光是这两姓就占镇子大约八成的户口,而王,刘,杨三姓人数较少占了剩下的两成户口。

    因为镇子不大、人口也不多所以镇上也没有什么豪强大族,在至正四年的黄河水患前这里还算太平,虽说税赋重一些可是日子倒也勉强过得下去。

    可是自从黄河水灾开始,北边受灾的百姓不断地南逃,流民越来越多阳水镇的治安也就越来越差。

    今年五月黄河再次决口,使归德府遭灾洪水甚至冲入大运河,危及漕运和盐场,而元蒙朝廷又无赈灾之举,使遭灾的流民百姓成为贼寇危害一方。

    这些贼寇虽说大部分都没有出归、德、府,可是还有一小部分向南流窜了,前两个月就有一只贼寇来到了我们汝宁路th县地界,他们差不多有四十人到了咱们这边四处劫掠,因为咱们阳水镇位置处在th县最北边和归德府离得不远,所以这些人时常来此处劫掠。

    哦、那镇中的里正和村中的主首就没有带人抵抗吗?(元d县以下设乡镇,乡镇中有里正、乡镇下设都、都有主首。都实际上就是村社)张世华听到此处不禁问道,虽然说里正和主首也只是民明面上只有催税、催差、劝农之职,可是这三个职权正是和底层百姓关系最大的,可以说是掌握着底层百姓的命运也不为过,可以说绝大多数里正和主首一定都是乡村中最富的人家,也正以为如此盗匪前来劫掠这些人一定是盗匪的主要目标。

    所以说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带百姓抵抗。
………………………………

第二章 盗匪

    怎么可能不抵抗,可是这些盗匪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却个个都心狠手辣,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对付的了得。

    再加上他们每次又都是在晚上出来劫掠,可是到了晚上劫匪能看得见路,可是大部分农户们却看不见路啊,以至于次次都让这些人逃掉。

    而且这些人劫掠时只是图财少有害命,且流窜在汝宁路和归德府之间,以至于县里对这些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搞出大乱子就懒得理会这些劫匪,可是这样却把我们这边各个镇子给害苦了。

    听完李重三的话,张世华心里对这些劫匪也差不多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这些劫匪很不简单张世华心里想到。

    每次都在晚上劫掠且次次都能逃掉,就已经足以证明这些劫匪很难对付,要知道这时候普通百姓普遍营养不良,一到晚上便不能视物,别说普通百姓了,在现在就是正规军也有很多晚上不能视物的。

    且这些劫匪很聪明,他们很懂得如何生存,流窜在汝宁路和归德府之间,也会增加官府剿匪的难度。这些人劫掠时只是图财少有害命,也会让官府减小对他们的仇视。

    于是就造成了现在这样,官府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这些劫匪越是狡猾自己就越要剿灭他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在th县树立起威望,要知道再过不到一年就会爆发元末农民大起义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张世华心里想到。

    于是张世华对李重三说道:我张世华之所以担任此地的巡检就是为了保境安民,我向两位保证定会剿灭这股匪徒还本镇百姓一个太平。

    李、周两人听到张世华这番话,皆是一脸感动的向张世华叩拜道:我等先在此写过大人了。

    两位快请起,这本就是本官应该做的,两位又何须如此。

    对了两位想必也都认识本镇的里正,剿匪之事还需里正的协助,到时两位还要可帮本官引荐一下。

    两人自是点头应是。

    其实这件事也怪张世华自己,本来张世华这个巡检上任,当地的里正肯定是要迎接的,可是张世华上任前根本就没有提前给出通知,也就是说阳水镇只知道上面排下来了一个新巡检,却不知道这个巡检什么时候来。

    其实张世华这样做也是为了打当地一个措手不及,让自己这个巡检能了解到这个巡检司的真实情况。

    不过这件事张世华肯定是不会说的,而李、周两人也不敢提起这件事,于是三人就集体的把这件事遗忘了。

    之后张世华打了一个哈欠李、周二人见此就知趣的告退了。

    等两人离开,张世华便带着驴哥四人,进了这巡检司的后院,这巡检司不大就两进院子。

    前边的院子是用来日常办公的,后面的这个小院子,则是用来居住休息的。巡检毕竟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所以着巡检司的后院并不大,只有四间房一间主屋一间厨房和两间偏房。

    张世华自然是一个人住进了主屋,而驴哥他们四人则是两人一间偏房,虽说这是主屋但是也并不是很大,但是床铺被褥什么的却是一应俱全。

    张世华没有让几个大男人给自己收拾房间的习惯,进了后院,张世华就让驴哥他们四人各自回房间了。

    等到一行人收拾好房间,差不多也快天黑了,虽说巡检司的弓手并不是兵,只是镇中服役的百姓,也没有军饷拿但是饭还是会管的,等到前面的弓手们开饭的时候,一个老伙夫和一个弓手也将张世华他们的饭菜送了进来。

    张世华是巡检饭菜肯定是这里最好的了,可是张世华的饭菜也不过只是一大碗米饭,两盘子青菜罢了,虽然菜中还有几块肥肉,可是对张世华来说还不如没有呢。

    不过看到那个弓手不时咽口水的动作,张世华也知道不能要求太高,这个世道能吃饱就不错了,向张世华这样有菜有肉的一顿饭在现在已经是很好的啦。

    不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世华只是尝了几口菜,就将这两盘子菜让驴哥他们四人端走了。

    看到驴哥他们一个个吃的十分香甜,张世华不禁想到自己才过了这几年就堕落了,就小资了、这可不行自己一定要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

    然后张世华快速的吃完了拿一大碗米饭,心里却又想到或许真该请个厨子了。

    吃完了饭天也黑了,在这个年代有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张世华在自己小院里散了一会步就回房间了。

    仔细想来,自己穿越到现在这个时代差不多也有五年了吧,谁能想到这个怎么看都是地地道道的元朝人,身体里会有一个来自于六百多年后的灵魂。。

    老天爷也是,叫自家穿越过来也不让自己准备准备,张世华以前虽然也是个大学生可却是一个文科生,什么玻璃呀、肥皂呀、张世华是一窍不通。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玻璃是从沙子里烧出来的,肥皂是用油脂做的,至于怎么做的,他怎么知道。

    至于抄几首后世的诗,装一个才子,这可是元朝!马致远、关汉卿有才吧,还不是去写元杂剧去了,在这个时代,一个汉人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出头,那概率估计和后世彩票中头奖差不多。

    不过老天爷还算没把路全给张世华封死,至少让他投了一个好胎,th县张家在南宋时就是当地的大土豪,到了他便宜老爹这一辈,th县张家更是成为了县城最大的豪强,他爹虽然只是一个典吏,论官职他比他爹还高,可是你架不住人家元朝政策好。

    在元朝县中不但有一名县尹,还有一名监县也就是达鲁花赤,且监县的品级还要高于县尹,监县大部分都是蒙古人担任,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色目人担任。

    且在元朝知县辟官、涖政、理财、治军四权不专,上面还有一个监县,可以说元朝的县尹就是一受气包,出了错罪名都是县尹的,有了功大头还是监县的。

    在这样两元制的制度下,县中的大权可以说全部落到了下面的吏员手中,而典吏就是县中诸吏之首,是诸吏六曹的首领官,权势之大可见一斑。

    其实像巡检这样的官员,是不准许本县人在本县担任的,可是在做这个世道所谓的刑法对权势者来说,完全就是一纸空文,张家在th县扎根了一百多年,不但他爹在县中担任典吏,他的二叔也在县中担任着户房主事。

    而且th县城的三班衙役,和赌坊妓院都和他们家有很深的关系,毫不客气的说,在th县城他们张家就是实际上的县尹。

    而张世华又是他爹唯一的一个儿子,这两年在th县过得自然是无比的滋润。

    可张世华还有些自知之明,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张家,要是没有张家他什么都不是,所以自从张世华知道自己在那个时代时,就开始培育自己的势力,并且劝说他的便宜老爹在暗中建立一种只属于他们张家的武装。

    张世华带来的驴哥、鹿哥四人就是张世华自己培育的力量,他们并不是听命于张世华的便宜老爹,而是完全服从张世华的命令。

    而且张世华这两年也在th县暗中培育的一只人马,不过这些人毕竟上不了台面,于是张世华又以锻炼自己为借口,让他老爹发动关系,是他成为了这阳水镇的巡检。

    而这也成为了他向家中展现自己的一个平台,毕竟要是继续在th县城待下去,在他的便宜老爹和家族的庇护下,他是不可能树立起自己的威望的。
………………………………

第三章 买粮

    第二天一早,张世华吃完早饭,就和在就候在这里的李、周二人一起离开了巡检司往里正的家中赶去。

    一行人大约走了有二十多分钟,就看到一个大院子,李、周二人对张世华说道,这就是本镇里正的家了。

    然后李重三就上去叫门,过来开门的是一名下人,那人看到李重三说道:原来是李吏员,不知李吏员找我家老爷有何事,李重三对那人说道:快去通报你家老爷就说巡检大人前来拜访。

    巡检大人、那人听到李重三的话连忙对张世华一行人说道:几位稍等,我这就去向我家老爷通报去。

    几人在门口没有等多大会,就看到一个年级大约五十岁左右的老人,带着两名眉眼和他极为相像中年人,向张世华一行人走来,那老人人还没到便听到他的声音说道:怪不得老朽今天早上就听到喜鹊喳喳的叫,原来是有贵客登门,巡检大人来此可真是令老朽家中蓬荜生辉啊。

    张世华这时也笑着对那老人说道:李里正客气了,您不要怪本官唐突登门便好。

    那李里正听了张世华的话说道:大人您这样说可是羞煞老朽了,您能亲自前来可真是老朽的福分,老朽高兴还来不及呢。

    来大人快请进快请进。

    张世华一行人随着那李里正进了院子,到了主屋中,李里正想让张世华在主坐坐下,可张世华却说道:您是主我是客那有让主人坐在次坐的道理啊。两人又相互推让了两次,最后还是李里正坐主坐张世华坐次坐。

    等到众人都落坐,张世华就直接看门见山的说道:本官听闻数月前此处来了一帮劫匪,四处劫掠无恶不作,是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本官欲剿灭这些劫匪还本镇百姓一个太平,但本官刚上任对此地还算不上熟悉,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今日登门就是想请里正

    为本官在阳水镇招募一些精壮弓手。

    巡检大人能有此心,老朽代阳水镇的百姓谢过了,至于大人所托之事本就是老朽应该做的,大人请放心老朽明日就发告示,为大人招募一些青壮来。

    不过大人老朽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里正您请说,本官自当洗耳恭听。

    大人想必你也知道,这巡检司的弓手不是官兵并没有军饷可拿,平时本镇的巡检司弓手,要么是按照本镇百姓的劳役出,要么就是等到农闲的时候在抽调,现在巡检司中的这些弓手皆是在出本年应担任的劳役,且现在又不是农闲,恐怕就算是老朽发布了告示,估计百姓们也少有愿意在巡检司中坐弓手的。

    其实这些东西不用李里正说张世华也明白,在现在这个年代一个家庭中的青壮劳动力对农民来说是无比重要的,所以就算是家中有劳役要出,一般去出劳役的也都是在家中沦为次要劳动力的四五十岁的老人。

    除非是上面有强制规定或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否则农民家中的青壮一般是不会去出劳役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张世华巡检司中青壮只有那几个,而老人却那么多的原因。

    不过张世华敢向里正提出来这件事,自然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中国的古人早就说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在这件事上让百姓看得到利益,看得到好处,张世华自然不怕招不到人。

    于是张世华对李里正说道:这次我从县里带了了一笔拨款,如今这些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哦!巡检大人难道想以利诱之。

    正是,李里正劳烦您告之本镇百姓,但凡愿意入巡检司成为弓手,巡检司伙食全包并且每月有饷银两百钱。

    在这里要注意了张世华说的是每月两百钱,而不是两百钞,因为蒙元朝廷滥发纸币,现在的宝钞早就臭大街了,甚至有的时候卖东西的商户就不收宝钞。

    而李里正也向张世华问道:大人给的真的是钱而不是宝钞。张世华听到李里正的询问后说道:本官说的是钱就自然是钱。(两百钱在元代并不少了,要知道现在一石米不过也就五十几钱,两百钱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在元代一石大约重一百二十斤,四石米相当于一亩水田的产量了。)

    所以当李里正听到张世华的肯定后,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巡检大人那这次您就放心吧,老朽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听到张世华的保证,李里正也无比肯定的向张世华说道。

    除此之外,本官还有一个事情要劳烦里正了。

    大人请说,只要老朽能做的道,绝不敢推辞。

    不知里正家可有余粮,我想向里正买一些粮食。

    听到张世华要向他买粮食,李里正不动声色的说道,老朽家中到还有一些存粮,可是不知道巡检大人要买多少。

    张世华说道:不用太多一百石就可以了,我本想从th县运粮食过来,可是县城离着足有七十多里实在是不方便,如果里正家有粮食就方便多了。

    李里正听到张世华的话说道:只是一百石的话,老朽到还能拿的出来,巡检大人我明日就让犬子将粮食运过去您看可好。

    既如此,那本官就在这里谢过李里正了。

    张世华又转头对站在自己身后跟自己来的一名矮个子青年道:十三快把银子拿出来。那矮个子青年听到张世华的话从怀中取出来一个约半斤多的银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