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不甘于无功而返,派兵去劫掠盛庸粮草,徐理威胁沧州,骑兵sāo扰盛庸,在多ri的对峙中,寻找破敌的机会。只要抓住对方统帅一次失误,就会给出致命一击,胜利就是建立在自己努力、对方失误的基础上。
天可怜见,今ri苍天佑护,北风突来,携裹黄沙,让朱能有冲破南军的机会,朱能也抓住机会,突袭发难变佯攻为主攻,让南军左翼几乎崩溃,如果南军左翼溃退,那么今ri的追杀形势就会大为不同,燕军就会像追杀李景隆一样,视几十万南军为猪羊。
朱棣绝对不是那个坐在金陵皇宫里的侄子,他历经多次生死之战,他的每一次冲锋陷阵,都会让燕军获取辉煌的胜利,他是燕军战斗的榜样,是燕军信心的源泉。
南军即将崩溃,朱棣要让崩溃加速,让崩溃扩大,所以他带领着数千亲卫,亲自攻击南军,反正南军谁也不敢名目张胆的shè杀皇帝的叔父,只要冲垮南军指挥部,只要盛庸的帅旗被动摇,击败南军就更加容易。
朱棣出发,亲自去终结盛庸,他侄子任命的第三任灭燕总兵官。朱棣设想好开始,设想好过程,可是,没有达到设想的结果。
没有想到盛庸用五千火铳兵护卫帅旗,火铳兵对战无用,可是守卫帅旗对抗数百的骑兵还是绰绰有余,火器伤人还伤马,朱棣攻击徒劳无功。
再没有想到南军左翼,溃而未退,在崩溃的边缘被主将挽救,再次冲杀的朱能只能望阵兴叹。
还没有想到盛庸不顾左翼安全,却让平安、徐凯出兵攻击,以左翼士卒的生命羁绊朵颜三卫,用平安的骑兵,徐凯的步兵攻击燕军步卒,防守反击,实为jing彩。
盛庸,比李景隆强很多!
朱棣冲击盛庸指挥地,被火铳击退,整个战斗过程朱棣亲卫死伤惨重。朱棣冲击无功,只好退却。带着几十个亲卫沿着南军左翼和中军的间隙向北逃窜。
盛庸衔尾追杀,朱棣仓皇北逃,刚甩脱盛庸追杀,若是直线往北,就刚好陷入徐凯的沧州军中,刚离虎穴又要掉进狼窝,朱棣转头往西。绕过徐凯沧州军,平安的骑兵在远处逼近燕军,朱棣只好继续往西绕行。
夜幕降落,战场的喊杀声已经听不到,雪花飞舞飘落,四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暮sè下难辨东西,大雪中不分南北,朱棣迷路了。
带着不到三十名护卫,在白茫茫的平原上无方向的前行。此时的朱棣,狼狈,很狼狈,非常狼狈!
几十个骑人马,人人带伤挂彩,盔斜甲破,雪地泥泞,满身都是血迹和泥水,凛冽的寒风把所有人都冻得缩头耸肩。
幸好,天不亡燕,在天黑的时候,看到一座茅屋。屋主逃避战乱,茅屋空无一人。护卫们弄来干柴升起火堆,让燕王躲避风雪,用头盔融雪烧水,吃一点随身的干粮。马未卸鞍,在院子里啃着发霉的干草,做好随时逃亡的准备。
燕军能不能顶住南军的攻击,即便是失败,张玉和朱能也应该能把伤亡降到最低,带领着燕军北撤。坐在火堆边,朱棣胡思乱想,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选择进攻,靖难战争朱棣只能进攻无法后退。
屋外风依然呜呜的刮,雪依然沙沙的往下落,朱棣靠在墙角,慢慢的入睡。嘴里低低的唠叨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黎明时分,茅屋里火堆已经熄灭,显得异常寒冷,朱棣一晚似睡非睡,朦朦胧胧在严寒的刺激下清醒,他身上盖着一条破烂沾满血渍的斗篷,应该是火真在他睡着之后,给他盖在身上抵御夜寒。而火真确蜷缩在火堆旁,身体一阵一阵的抖动。
朱棣轻轻的活动麻木的腿脚,惊醒两名值守打瞌睡的护卫,他两个一脸羞愧,弯着身,低着头,低声说话:“王爷……”
朱棣没有让这两个护卫说出请罪的话语,一摆手说道:“平安无恙,无须多礼。赶快在找些木柴,把火烧旺。”
两名护卫悄然的走出去,在院子里搬回一下干柴,幸好这茅屋的主人应该是一个勤劳的人,远避战火,就一直把干柴堆在院子里。干柴烧起烈火,茅屋内暖和了很多。
有人走动,把其他都没有睡实的人都惊醒,反正冷的也没法继续睡。众人起来,取雪烧水,喝下热水,身体暖和很多。出恭小解,肚子就咕咕的开始叫。
昨天出战就非常突然,身边都没有带太多的吃食,昨晚每人都吃一点,现在是什么都没有,一个个都是jing壮小伙子,一顿不饱心里发慌。
朱棣让人把受伤最重的战马宰杀,马肉带着血迹,带着热气,架在火上炙烤,有盐没其他佐料,半生不熟的马肉将让众人填饱肚子。
吃下一些东西,众人都感觉不太冷,也感觉有点力气。就护卫者朱棣,动身北返。
屋外,雪依然在下,不过比昨晚小了许多,风也变弱,昨晚一夜大雪,地上的积雪三寸有余。平原之地,四周茫茫,道路田野难以分辨。
朱棣等人依着河流走向,模糊判断,向着北方前行。战马有不少都受伤,昨晚只啃食一些干草,没有细料,一个个没jing打采,有气无力。天气不好道路难行,想快都没有办法,朱棣骑在马上,其他人牵着马,在雪地里艰难前行。
朱棣一行人,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周围的景sè都是一样,如果不是后方的脚印,不是大树上的鸟窝,真的还以为在原地没动。
一路行来,没有见到一个人影,脚下踩着的大地,白雪之下都是干枯的荒草,偶尔经过几个村庄,村里年轻男女不见踪影,或者被征入军,或者藏匿脱逃,偶尔见到人,大多是老弱之辈,没有体力外逃,留在村里苟延残喘,看着这些军人,脸上露出恐惧的表情。
沧州和定州之间,在往北到真定,正是靖难战争爆发以来,主要的交战区域,燕军南军来来往往好几次,正义也罢叛逆也罢,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之际,一切的苦难都是老百姓来承受。
朱棣一路所见,心中多番感慨,此时人少新败,感觉尤为强烈。这大明的天下,大明的子民,不该承受这样的苦难,若是燕王能荣登大宝,一定不会让这样的苦难在重现世间。
一路走,一路打听,不断调整方向,乡下人见识少,也难以知晓北平在哪里,只能大概指出北方所在,朱棣一天下来没有少走冤枉路。下午时分,雪停以后,朱棣一行人困马乏,找一个人少的村庄,好说歹说,从庄户人家哪里买一些大饼豆子,人歇脚马吃料,养好jing神,明天继续赶路。
傍晚时分,在屋里烤火喝水的朱棣,感觉到大地震动,耳边传来战马的嘶鸣声,不由得心里一紧。此时所有的护卫都感觉到意外情况,刀出鞘,护卫朱棣逃出屋子,就向相反的方向退却。
火真选择留在最后,如果是来的南军,火真就用xing命给燕王赢得一点时间,哪怕只能赢得一盏茶的功夫。
朱棣仓皇疾行,战马多少都负伤,在雪地里是在跑不快,身后马蹄轰隆,战马嘶叫的声音越来越近,以声势推测,起码有三千左右的骑兵在接近。
往前逃跑的朱棣,只听得身后几匹战马高速奔来,回头看,夜sè朦胧,距离不近,也分辨不出到底是何方神圣。只是感觉有人在挥手高喊,耳边风声呼啸,听不到那几人在喊什么。
朱棣马没有吃好吃饱,带伤奔跑,速度很不理想,后边追的人越来越近,他们的呼喊声似乎可以辨别,这几人之中就有护卫火真的声音。
“王爷,好消息,是朱荣将军,是自己人!”
“王爷,快停下,小心路滑!”
距离越来越近,喊声也够清晰,朱棣狐疑中勒住战马停在道边,护卫们刀出鞘,围城一圈,把朱棣保护在中间。兵不厌诈,千古皆然,防总比不防要好。
身后追来的三个人,在距离朱棣还有十几仗的距离,就勒住战马,翻身而下,疾步跑到朱棣马前,三人单膝跪地。高声说道:
“臣朱荣参见王爷。”
“臣刘江参见王爷。”
朱棣长出一口气,刚才的紧张消退,急切的问:“朱荣、刘江,你们怎么会到这里?”
朱棣绝对不相信是他们专门寻找他找到这个地方,他们两个人在盛庸刚到沧州之时,就受军令南下办事,在此地突兀的出现,是在让人费解。
“王爷,此处风疾寒冷,不是说话地方,请回到行辕,容末将详细奏报。”朱荣跪在地上说道。
来人是朱棣麾下燕军,朱棣也不在担心,一马当先回到刚才的村庄。不到百户人家的村庄被近三千铁骑团团围住,燕王的仪仗威风此刻显露出来,这些铁骑jing神抖擞,马背上都驮着鼓鼓囊囊的袋子,装的都是人食马料。
走进屋内,炉火燃起,朱荣让人送来牛肉美酒,朱棣和那些护卫饱餐一顿,一个个满嘴带油,红光满面。
吃完饭,奉上热茶,朱棣问朱荣:“当ri本王命尔等南下,怎么突然来到这里?本王之命可曾完成。”
“请王爷恕罪,”朱荣、刘江跪在朱棣面前,低声回禀:“末将未能完成王爷军令,甘愿受罚。”
“起来回话,到底怎么回事?”朱棣自己战败,是在丢脸,更不适合此时处罚下属。
“王爷,当ri我们两人奉命南下,掠夺焚毁南军粮草,可是末将等未能完成王爷军令。”
朱荣面带羞愧把南下之行给朱棣详细奏报。
………………………………
第67章:高煦来援
() 盛庸救援沧州的时候,张玉献计几条,其一就是盛庸驻守德州,粮草依赖运河船运,只要烧毁南军粮草,威胁德州,盛庸就会退兵,到时候燕军对沧州、定州甚至德州,逐一击破,扫清南下障碍。
朱棣亲点朱荣、刘江带三千铁骑,潜行南下,完成这个军事目标。可是朱荣带兵顺利绕过盛庸,潜伏到德州附近的运河渡口,伺机行动。
可是看了几天,才发现张玉的这条计策没法实施。其实张玉估计的很对,德州确实依靠济南运送粮草辎重、兵器军需,也是从运河用大船运来,但是朱荣没有办法实施劫掠和焚毁。
因为南军运送之时化整为零,江面上一艘船和两外一艘的大船相隔一里。每次只有两条船靠岸,运送大约五万石粮食或者草料。这两船东西搬运进德州以后,下一拨的两艘大船才再次靠岸。
朱荣就是烧毁两船,最多就是烧毁两船,对德州没有太大的影响,更不会迫使盛庸南归。朱荣只带着骑兵,没有水军,对河面上的大船就无能为力。其实只要朱荣一动,后边的船只就会发现,升帆南下回归济南,在岸上的燕军根本没有办法。
朱荣等潜伏在岸边几天,看南军一直如此转运物资,实在没有办法,就在两艘大船靠岸时候,发动突袭,劫掠一部分粮草物资,一把大火把两条船烧毁,尔后带着伤亡不大的燕军铁骑,耀武扬威在德州城北炫耀一番,就沿原路返回。
到达沧州时才知道燕军战败,南军正在追击,朱荣和刘江商量以后,如果直行往北,三千骑兵,一旦陷入南军数十万步卒之中,就真的看不到来ri的太阳。
他们也选择往西绕行,绕开南军,依托骑兵速度优势,超过南军前锋,和燕王会军。不曾料到,在绕行的路上碰到狼狈不已的燕王朱棣。
朱荣把南下的行动详细述说一遍,朱棣不时提问,到最后,朱棣甩碎茶杯,在屋里一声怒吼:“徐辉祖,你着实可恨!”
朱棣实在控制不住心中的愤怒,连同这几天来败逃的怨气,都一嗓子发泄出来。此次南下攻击,设想的很好,可是遇到的都是不在原本计划内的事情。
刘真入沧州,让沧州防守力量加强,破坏突袭沧州的计划。兵力调整,让合适的人带合适的兵,让朱棣碰到一个又一个乌龟阵。德州运粮,蚂蚁搬家,不绝于道,既不会影响前线使用,也不怕敌人偷袭,就算敌人偷袭成功,对偌大的大明帝国而言,五万石粮草的损失,九牛一毛绝对可以承受。
这种运粮策略,绝对是徐辉祖命令,书生铁铉还真没有这样的创意。徐辉祖在北方战场,给朱棣布下一个没有弱点的防守格局,让意图进攻的朱棣一次次失望无奈。
没有掀翻乌龟,反而让乌龟咬伤指头,朱棣不生气不发怒才叫怪事。可是生气归生气,该干的事情还是要干。
第二天,三千铁骑护卫,朱棣加快行军速度,用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馆陶和朱能率领的燕军相会。
朱棣把燕军情况了解一番,心痛异常。张玉战死,燕军伤亡几万,唯一幸运的是,朵颜三卫基本没有减员。身后盛庸、平安衔尾而来,随时要给燕军致命一击。
朱棣骑着红鬃马,在大营里四处巡查,他要让燕军兵卒都看到,燕王还在,他还活着,让兵卒再有战斗的勇气,胜利的信心。
天一亮,燕军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北撤,后边的南军依然在追击,双方这样的情形都持续三天,第四天还会是这样吗?
行军到快到中午,南军的速度明显加快,距离燕军的越来越近。朱能向燕王禀报以后,都认为南军居心叵测。
朱能率领着蒙古铁骑,放慢速度,预防南军突然进攻。南军看到朱能断后,速度略慢,时间不长,朱能距离燕军主力大约两里路,距离南军也大约两里路。
突然之间,南军之中,战鼓雷动,平安骑兵和盛庸步卒,向朱能发起进攻。两里地,朱能被动防御,没有足够的距离加速,骑兵的冲击效果大打折扣,步卒骑兵混战在一起。
平安的将旗带领着骑兵,盛庸的帅旗带领着步卒,马步兵同时发动,意图剿灭朱能所部。
刀光凛冽,长枪挥动,呐喊阵阵,杀声震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在雪地里,殷红的鲜血融化白雪。
南军步卒十几个人拿着大盾和长枪,下刺战马,上刺骑士,用杀敌八百自伤一千的惨烈方式,换取燕军的生命。
朱能指挥燕军杀敌,也在组织骑兵尽快脱离步卒的纠缠,可是南军铁了心要缠住朱能,要以短击长,虽然死伤惨重,可是却依然坚持。
朱能感觉不对,南军有yin谋,刚才平安的将旗下,根本就不是平安,而是他麾下的一个将军,平安大旗在,人不在,必定有yin谋。
朱能还没有挣脱南军的纠缠,前方的燕军却受到冲击。原来平安昨晚绕行几十里,埋伏在燕军北行的侧翼,就等燕军经过,给予致命一击。为增加攻击效果,盛庸则用步卒缠住朱能的骑兵。
正在前行的燕军,只觉得大地震动,号角连声,南军骑兵踩着皑皑白雪,高速冲来。燕军没有做侧翼防守的准备,一时间军队大乱,被南军杀死不少兵卒。
平安带领着骑兵,来回冲击,把燕军步卒冲成好几端,尔后在燕军混乱之际,挥刀杀戮,一时间燕军惨叫之声不绝于耳,残肢断臂到处乱飞,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到处乱滚,真的变chéng rén间炼狱地府屠场。
李彬、徐理匆忙中组织军队防御反击,可是饥寒难忍的燕军兵卒,战斗的勇气,战斗的信心,战斗的力气都消失殆尽,此刻的拼杀是一种本能,当心中的恐惧变大以后,溃散败退就会发生。
燕王亲自拼杀,也难以遏制燕军的失败,战斗力最强的朱能,却被盛庸缠住,无法支援,难道上天今ri真的要致燕王于死地不成?
朱棣郁闷,李彬、徐理苦闷,朱能焦急,可是谁也没有好办法改变现在的恶劣局面,努力,用生命去捍卫一个造反者最后的尊严。
北方,一队兵马,打着旗帜,风驰电掣一般向厮杀的战场奔来,天要忘朱棣,平安在前方还有伏兵,朱棣心里真的是万念俱灭,非常沮丧。
那一队骑兵来到战场,挥起手中弯刀,没有砍向燕军,而是砍到南军的身上,援兵,燕王朱棣的援兵。
明太祖设卫所,防御北元余孽,把大明的jing锐骑兵大多数都放在北平、大宁一代,燕王靖难起兵,这些jing锐骑兵都归入燕王麾下,战斗力比南军骑兵高出不是一点半点。
这一支骑兵的加入,虽然没有南军骑兵人多,可是里边有很多悍不畏死的蒙古人,他们眼中发着金光,每砍下一个南军士卒,都会在燕王哪里等到赏赐,彪悍、玩命的杀戮,杀的平安所部节节后退,燕军步卒终于脱离噩梦。
一支骑兵改变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一支突然而至的骑兵成功破坏平安击溃燕军步卒的计划,盛庸以高死亡率缠住朱能就失去意义。
盛庸帅旗下,敲响铜锣,南军步卒、骑兵都快速脱离战场,燕军也不敢恋战,亲兵护卫步卒,快速北撤。
平安功亏一篑,可是再不愿意,面对朱高煦疯狂的攻击,南军骑兵也无能为力,差距实在太大。朱高煦的一万铁骑,就成功击退平安的两万骑兵,燕军铁骑是jing兵,朱高煦也是一员猛将。
燕军脱离战场,把南军甩掉以后,燕王心里非常窝火,短短的一场伏击战,让燕军损失马步兵近万人,南军的损失绝对不比燕军少。所幸他的二儿子,威猛如其父的朱高煦带兵救援,拯救了燕军,也拯救了朱棣。
“孩儿参见父王,”朱高煦给朱棣行礼以后,带着兴奋说道:“孩儿救援来来迟,让父王受惊,请父王降罪。”
杀场立功,年轻的朱高煦没有办法掩饰内心的那份骄傲,虽然此时不和事宜。
“煦儿杀敌有功,何罪之有!快快起来。”朱棣喘着粗气,让朱高煦站起来。接着问道:“煦儿为何突然到来,真是天助为父,让麟儿荣立战功。”
“父王,前几ri你送战情给道衍大师,大师猜着南军定不会让父王平静北归,一定会在路上设伏阻击,而且沧州时我军辎重粮草损失很大,返回北平困难重重。大师和母亲商量以后,派儿臣帅铁骑一万,沿途接应父王。刚好遇到平安那厮阻拦父王,儿臣就先去杀他。可惜的是,没有斩平安于马前。”
“我儿雄心可嘉,本王甚感欣慰。”
“平安那黑头就先寄存在他脖子上,带来ri,儿臣一定生擒平安,以报父王今天之仇。”朱高煦神采飞扬,脸上的痘痘泛着光芒,向父亲描绘他的伟大理想。
“有儿如此,夫复何求!”燕王走到朱高煦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在耳边有低声说一句:“世子身体孱弱,我儿当须自励!”
朱高煦呆呆的站在那里,盯着眼前的燕王,心里激动万分,父亲在耳边的那句话,代表什么?代表他有可能成为燕王世子,如果父亲当上皇帝,那么他就会是太子,就会使未来的皇上。
这个未来太迷人,太震撼,可是重来没有人提及。朱高煦心中想过,梦想过,设想过,可是家里有一个死胖子、死瘸子,挡住他的路,那个死胖瘸子就是现在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燕王长子、朱高煦的大哥。
朱高煦很多次在想,除了早生两年以外,他的那位大哥还有什么优点,一点都没有,没有形象没有本事,走路不稳骑马不会,哪里有他英俊帅气,可是就是那个百无一用的大哥,在大明律令上可以承继父亲的爵位、受到燕王府所有人的尊敬。
朱高煦不服,很是不服。现在父王这样说,这是暗示,这是信号,这是朱高煦飞腾的起点!
………………………………
第68章:幸免于难
() 朱高煦一万铁骑救援,让盛庸、平安功亏一篑,朱棣摆脱困境。他来救援时就多带粮草,现在,追军败退,肚子吃饱,朱棣带着燕军继续北撤。
平安没有伏击成功,依然不死心,率领骑兵遥遥尾随,寻找战机。朱棣也在心中计划,摆脱不了平安等人的纠缠,脸上都不光彩。既然平安不走,那就打的人他怕,让他付出代价。咬朱棣一口的人,不付出代价朱棣饭都吃不下!
燕军往北,一ri以后,即将到达深州,深州往北就基本就是北平的势力范围,朱棣再也不怕南军追杀。深州周边有一些密林矮山,朱棣命朱荣、刘江率领三千铁骑在林中埋伏,只要平安骑兵攻击燕军,就截断平安退路,把平安现在带领的这几万人全部吃下。
为了迷惑平安,还安排一些受伤的燕军兵卒卒倒在路边,诈言燕军极度缺粮,受伤的兵卒已经被燕王抛弃,军中怨言四起,兵卒吃不饱,根本没有力气打仗。
傍晚时分,燕军在旷野中简单的安营扎寨,大营内生起零星的炊烟,燕军缺粮的情况,就这样无遮无拦的显露给平安。
燕军探马往来不断,平安的所有的动作都被送到朱棣大帐。
“禀报王爷,平安骑兵抵达我大军八里外,继续平稳前行。”
“禀报王爷,平安骑兵抵达我大军五里外,正在调整阵型。”
“禀报王爷,平安攻击阵型已经组建完毕,随时发动攻击。”
一个接着一个消息送来,朱棣很有信心。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