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国大文豪-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道尔的作品,会比不过他们的阿加莎。”

    “阿加莎啊……”

    加里安估计重复着着这个名字,桑顿主编抬起头,问道,“嗯?托洛茨基,你知道这个人吗?”

    “不,不太清楚。”

    加里安摇摇头,故意误导桑顿主编猜测的思路,分析说道,“能在短时间内火起来,说明作者也不是新人。很有可能是泰晤士报为了形成竞争力,特地找了之前合作的老作者,让他改个笔名写跟风作品。”

    桑顿主编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泰晤士报是把自己往死里逼啊。

    “嗯,很有可能。你的下一篇作品四签名我想尽早的发表,这次每日电讯报也同样要打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去他的阿加莎!”

    憋了一口气的桑顿主编愤怒的说道,“我柯南道尔才是侦探的正统!”

    为了形成竞争力,每日电讯报开始做出反击,比如在除了泰晤士报的其他报纸上刊登广告大力的宣传柯南道尔的新,试图压下东方列车谋杀案的嚣张势头。甚至还发表了抽奖活动,如果谁能在作者的连载结束之前来信猜出谁是凶手,那么将会得到一份奖品。

    这叫一波猛烈的宣传攻势之下,原本不怎么注意到柯南道尔这个名字的巴黎读者,也开始翻出他之前的那篇血字的研究来品读。

    罗素主编看到每日电讯报如此卖力的宣传托洛茨基的作品,不禁苦笑着摇摇头,只有他知道,“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其实是一对夫妇,作者本人在两边下注,所以无论他们如何争个头破血流,最终夫妻双方都是稳赢的局面。

    “呵呵,现在我连对方的把柄都抓不住,托洛斯基夫妇不愧是从巴黎来的文人,现在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不得不加大宣传力度,谁都当仁不让,结果最终得势的还是他们夫妻俩人,哦不,或许只有托洛茨基阁下一人得势,谁知道这些是不是他夫人的作品呢。”

    伦敦的热闹却衬托着巴黎的清冷,文艺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虽然各大报社想方设法的挖掘出能够媲美加里安的新人,或者新作品,却终究差了火候,读者也不愿意买账。

    虽然加里安离开了巴黎,然而巴黎关于他的传说却只增不减。

    有革命党人开始造谣,说加里安因为触犯了波拿巴王室,其实已经被秘密的处决,不然波拿巴王室大张旗鼓的找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有下落?

    巴黎政府出示了关于加利安的部分信件,证明他们并没有做这种愚蠢的事情。

    还有人听说在敦刻尔克遇到了加里安,他跟一名陌生的女子逃往伦敦,下落不明。甚至还有人猜测他现在就躲在巴黎某座宅邸,冷眼旁观着局势的走向。

    无论如何外界的猜测如何,最希望平息风声的还是巴黎政府,他们可不想背上任何迫害共和派文人的骂名。原本政府和共和派之间紧张的关系开始变得更加糟糕,就没玛蒂尔德公主也感到非常的头疼。

    甚至连政府官方的沙龙也没有兴趣参与,在与福楼拜幽会时,才将自己的苦恼倾诉出来。

    福楼拜叹了一口气,对于加利安的不辞而别,巴黎的文人们也很是震惊。他们相信对方只是逃到国外躲避风头,绝对不会相信他永远的消失了。波德莱尔每次举办沙龙聚会,还未加里安预留了一个空位。

    不知不觉中,这位特立独行的文坛新星,已经成为了众人牵挂的对象。

    福楼拜牵着她的手,沉声说道,“放心吧,亲爱的。加里安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会回来的。巴黎,终究才是欧洲的文艺圣地!”

    马蒂尔德公主靠着福楼拜的肩膀,听着他善意的谎言,叹了一口气,迟疑的问道,“那位象征自由的男人,他还会回来吗?”
………………………………

第一百六十四章 盖茨山庄的访问者

    他们苦苦等待的象征自由的男人此时正在伦敦的幻想乡中无法自拔,虽然通过广告效应和阿加莎的名气,让“柯南道尔”这个笔名开始迅速的为人熟悉起来,但是《东方列车谋杀案》写的的确精彩万分,压了《每日电讯报》一筹,等到大结局之时,《泰晤士报》的销量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弧度。此刻就连加里安也有些后悔,不该把这篇放第一位,将读者的口味给养吊了。

    更麻烦的事,桑顿主编开始不断的催促他写新的稿子,既然无法在质量上碾压对方,起码要在数量上形成优势,因为“阿加莎”实在是太低产了,完结了一个多月之后,依旧没有开新的篇章。罗素主编催促了好几次,然而加里安表示自己把全部的精力都拿来写福尔摩斯系列,分身乏术,哪里有空闲的时间补完其他系列。

    《东方列车谋杀案》带动了推理小说的兴起,不单单吸引了读者的主意,就连隐居在盖茨山庄的狄更斯也留意到了这两个笔名。

    阿加莎夫人。

    柯南道尔。

    在闲暇的时期,他喜欢阅读《东方列车谋杀案》和《血字的研究》,并且对两篇文章的风格做出对比和研究,狄更斯确定两篇风格迥异的小说绝对不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极有可能是《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之前为了争夺小说版块的主动权而展开的激烈交锋。

    不过这一天,狄更斯迎来了一位客人。乘坐着载干草的马车,马车晃晃悠悠的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在一幢白色的田园式风格建筑面前下了车,拍了拍裤管上的稻草碎屑,戴上帽子朝着白杨环绕的小屋走过去。

    “咚咚咚。”

    他轻轻的敲响山庄的门,仆人前来大门,对方礼貌的介绍说道,“麻烦转告狄更斯先生,就说是凡尔纳拜访。”

    狄更斯的“迷弟”,凡尔纳之前游览英格兰他也曾拜访过山庄,不过是匆匆的打了一个照面,而这次却是特地的登门拜访,并且双方展开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作为狄更斯的书迷,1891年,凡尔纳出版的小说《小把戏》风格便是受到了狄更斯的影响,并且他也将这本书题献给了狄更斯。

    经过通报之后,凡尔纳被下人带入了山庄的客厅招待做客。

    坐在凡尔纳面前的是一位地中海中年男人,周围浓密的头发紧紧的环绕在秃谢的顶层四周围,如同某个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稀疏的山羊胡子点缀着他棱角分明的下巴,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客人。

    凡尔纳刚到大不列颠不久,正在介绍着最近看到的见闻,说道,“最近听说伦敦正在准备举行一场作家交流的宴会,时间暂时定下下周末,到时候会有不少的作者出席,哦对了,听说您的朋友安徒生也会出现在宴会场上。”

    听到安徒生这个名字,狄更斯脸上浮现出一抹不愉快的神色,处于礼貌,他很快恢复了平静的神情,将这个话题带了过去。

    “哦,安徒生他也会到场吗?知道了。”

    1847年之时,远在丹麦的安徒生在访文伦敦期间与狄更斯初次见面,即相见恨晚。后来,安徒生还在狄更斯的家中住了五个星期,而他原本计划只住两星期。但从此之后,两人再特地的聚在一起见面,安徒生给狄更斯写信,狄更斯也极少回信,即使回信也止于一般的礼节。

    双方之间发生了什么争执,只有当事人才知晓了。有一种原因是安徒生未跟狄更斯商量,在德国发表了一篇关于他在狄更斯家生活的文章,引起了英国媒体的注意。他把狄更斯太太写得富有魅力,可能触了大忌,因为1858年英国媒体报道这篇文章的时候,狄更斯已经和妻子分居。狄更斯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可能很不舒服。

    不过凡尔纳并没有看出自己崇拜的作者脸上不悦,继续说道,“对了,去年巴黎也出现了一位才惊绝艳的新人作者,虽然他的作品喜欢在违法的边缘试探,以至于经常写到一半被新闻审核部封禁,导致有头无尾,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是近年来巴黎最有潜力的作家之一,只可惜后来他得罪了巴黎政府和保守派势力,现在不知去向。”

    “听某些传闻,他最后出现的地点在敦刻尔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潜逃到英国来了,因为伦敦是法国流亡者的庇护所,连雨果阁下现在也在这里。”

    “他叫什么名字?”

    “加里安。”

    听完凡尔纳的描述,狄更斯也来了兴趣,他靠着沙发,突然想起什么,追问道,“等等,你说的就是那个写《国际歌》的作者?”

    凡尔纳略微惊讶,反问道,“咦?你怎么知道的?”

    想起之前他接济过的一些革命党朋友,说道,“没什么,之前我的朋友曾教过我唱这首歌,据说是一个叫加里安的革命诗人写下的诗歌,甚至没有人敢在伦敦大街高歌这种大胆露骨的歌词,这些流亡的革命家却敢理直气壮的唱出声。听起来这人的确挺有意思的,如果不是他不知去向,下次去巴黎我一定要登门拜访。”

    一直在聊着巴黎的话题,狄更斯也顺带提了一下伦敦最近的趣闻。

    不过最近伦敦也有两位靠写侦探小说而声名鹊起的新人,一个叫柯南道尔,一个被读者称呼为阿加莎夫人。他们以这种最新的题材很快在伦敦的文坛上打响名气,如果他们能够继续保持现在水准,将来很快会在伦敦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位。”

    当然两人并不知晓,其实他们所说的三人其实是同一个人。

    “噢,侦探小说啊。”

    说实话,凡尔纳对于伦敦新人并没有半点兴趣,自从遇见加里安之后,他对创新的题材都不会感到惊讶了。

    “对了。我被邀请参加下周的文学聚会,请问狄更斯阁下会出席这场伦敦的文学聚会吗?”

    凡尔纳说明了来意,是想请狄更斯去参加宴会,他非常期待的问道,“不知道您说的阿加莎夫人和柯南道尔会不会出席。”

    “这种盛大的聚会,他们没有理由会错过。我倒是很想看看两个苦大仇深的作者碰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尖酸刻薄的讽刺还是直接在宴会上大打出手?”

    凡尔纳以为狄更斯出席参加宴会是因为跟安徒生的“塑料兄弟情谊”,但实际上却是他对两位文坛崛起的新人更感兴趣。

    原本他只是想提前拜访一下“柯南道尔”,看现在的情况,他想把期待感推移到下一周,甚至有些恶趣味的准备以宴会上的动静,来为下一篇小说谋取灵感。

    接下来的伦敦文艺界,应该会很热闹吧。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请叫我女王大人

    马车里的男人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详细的地址。在马车摇摇晃晃的前进着,逐渐的接近他所说的目的地。

    当马车的前进戛然而止时,他掀开了车窗,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涌现在面前,圆拱式的门廊面前,看见一位身材曼妙的女人站在门口,戴着一顶粉红色的帽子,上面精心的别着两朵的蔷薇,左手还挽着一个篮子,她准备开门进屋,他连忙走下马车,站在路边问道,“您好夫人,请问一下,托洛茨基阁下在吗?”

    巴兰池听到身后的动静,连忙回过头,看见一位陌生的男人站在面前,她问道,“您好,我是他的妻子,请问您找我丈夫有什么事吗?”

    妻子。

    桑顿主编心中嘀咕了一下,不敢相信“托洛茨基”的妻子居然这么漂亮。

    巴兰池又重复了一遍,她礼貌的问道,“先生,请问有什么事吗?”

    意识到自己短暂的失神,桑顿主编掩饰着尴尬,连忙说道,“我是他的桑顿主编。这里有一封要交给他的邀请函,拜托夫人转交给他。”

    接过对方手中的邀请函,巴兰池夫人点头致意说道,“好的,麻烦您大老远的送过来了,要不进来坐一下吧。”

    “不用了不用了。”

    桑顿摆摆手表示没有关系,事实上他心中有些惊讶,“托洛茨基”的夫人居然如此美貌和高雅,再想想自己家中扭动着水桶腰嗓门粗大的黄脸婆,心里不禁涌现出一丝的嫉妒。

    “那么再见,桑顿主编。”

    “再见,托洛茨基夫人。”

    若有所失的望着消失在面前的女人,桑顿主编有些懊恼的拍了拍脑袋,后悔刚才自己怎么不答应进屋坐一会儿聊聊天。

    等到加里安回到家之后,巴兰池把邀请函递给了他。

    “咦?”

    加里安拆开了信封,才发现这是文学宴会的邀请,希望加里安能够以“柯南道尔”的身份去参加这场盛典,毕竟最近风头最甚,争吵不断的就只有“柯南道尔”和“阿加莎”两人了。

    在报纸的运作和怂恿之下,小说的读者已经迅速的站队两边,一边支持福尔摩斯,一边支持波洛,难解难分。

    “原来是参加文学盛典啊。”

    巴兰池夫人撇撇嘴,叮嘱加里安说道,“别到时候看到貌美如花的女人,就给我转不动眼睛。”

    “好好好,尊敬的夫人,我一定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却对不会瞥其他女人一眼。”

    “也不许跟她们说话。”

    “万一是维多利亚女王要搭讪我呢?”

    “拉倒吧,就你这副样子,维多利亚女王能看得上你?”

    “……”

    被一阵实锤之后,加里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看了洋洋得意的巴兰池一眼,自从和她生活在一起之后,就越来越感觉自己是妻管严了。

    两人正在说话期间,门外又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加里安连忙站起身去开门,看见《泰晤士报》的主编正站在门口。

    加里安半开玩笑说道,“等等,我想罗素主编应该不是来邀请我参加伦敦举办的宴会的吧?”

    “咦?你怎么知道的?”

    “我猜的啊。”

    罗素一愣,因为他公文包中的正好装着一份邀请函,正是为他准备的宴会邀请。他从包里拿出了信封。不过却没有递给加里安,而是递给坐在他身边的巴兰池。

    巴兰池夫人受宠若惊的看着递到面前的信封,眼神疑惑的看着面前的主编。罗素双手放在公文包上,解释说道,“不过这份邀请函是给托洛茨基夫人的,伦敦的文人协会将邀请您参加巴黎举办的宴会,这是一场盛大的沙龙。”

    巴兰池用一种无措的眼神看着加里安,而他却顺其自然的伸出手,接过了邀请函。他抢先一步说道,“当然,我的夫人肯定会参加这场宴会。”

    听到加里安用如此爽快的语气答应对方的要求,巴兰池虽然脸上依旧保持着友善的微笑,暗中却伸出手朝着他的胳膊狠狠的拧了一下。

    “嘶。”

    疼痛险些让加里安叫出声,他瞥了一眼身边的夫人,她正用一种杀人的眼光冷漠的盯着自己。

    “哦对了,托洛茨基阁下,现在《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之间势同水火的关系,整个伦敦都把你们当做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并且期待阿加莎夫人和柯南道尔之间的会面……”

    罗素看了加里安一眼,用一种你懂我懂的暧昧眼神示意了一下,并且嘴角带着会心的微笑。

    “我明白,到时候需要我们配合演一场戏,是么?”

    罗素只是点点头,点到即止,他拿起了帽子,准备离开。

    加里安也连忙起身,将主编送出门。临走之前,罗素还特地意味声长的叮嘱说道,”到时候《每日电讯报》那边,你要好好的扮演好角色。不知道他们知道你和阿加莎夫人的关系,会露出什么表情。“

    加里安平静的问道,”这是要给他们一个惊喜吗?“

    送走了罗素,等到只剩下巴兰池和加里安两人的时候,沉默的女人终于火山爆发了。她瞪着加里安,愤怒的说道,“不是说好只借用我的名字吗?现在你居然要我去参加聚会,疯了吗?”

    巴兰池夫人气的来回踱步,她指着加里安数落道,“你是不是准备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哦,我的上帝,我根本就不懂这些文学作品。你说,你是不是为了报复我!”

    “亲爱的夫人,你实在是太高估这些文人了。”

    加里安拍拍她的肩膀,示意她消消气。他附耳到对方的耳根面前,轻声说道,“你可以这样,这样,保证不会有人能揭穿你的学识。反而会为你的博闻强识而鼓掌。”

    “诶?”

    巴兰池愣了一下,眼神中充满了疑惑,显然是对加里安的方案抱着怀疑,她迟疑的问道,“这么做能行吗?”

    “如果换做是别的男人,恐怕不行,但是对于你,我很放心。”

    巴兰池夫人的气已经消了,但她还是捶了他一拳,小声骂道,“真是油嘴滑舌。”

    加里安挽起她的手,说道,“现在,我们去买一套合适的晚礼服去参加聚会吧,当男人的目光集中在你的美貌上时,他们就已经输了一半了。相信我,那些文人不比你遇到的其他男人要难缠。”

    加里安奉承说道,“您这么美,就算是真的是维多利亚来了,宴会上你才是真正的王后。”

    巴兰吹狠狠瞪了他一眼,纠正说道,“不要叫我王后,请叫我女王大人。”

    加里安连忙讨好的说道,“好的,大王,是的,大王。”
………………………………

第一百六十六章 优雅的黑天鹅

    当“阿加莎”和“柯南道尔”同时宣布将会参加宴会的时候,伦敦的文艺界也开始议论纷纷,谁才会力压对方一筹,夺得桂冠。毕竟两位都是万众瞩目的新人,大家都想在宴会上看到一场精彩的撕逼大戏。

    很快到了宴会举行的日子,一辆马车停在了大楼的门口,从马车上缓缓的走下一个女人,她还没有踏入大门,就已经吸引了周围其他人的目光。

    男人们惊讶的看着她优雅从容的背影,正诧异着为什么会有尤物出现在文学交流会的现场,然后他们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意识到这个就是唯一一个女主角,新崛起的阿加莎夫人。

    原本那些还看不起女性的文人,都纷纷因为她的美貌而被俘获芳心。

    此时文学界的勃朗特三姐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之前的英国文学圈子一直歧视着女性,甚至连大诗人骚塞也直言不讳的说道,“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或许是勃朗特三姐妹的容貌不够出众,以至于大不列颠的读者们只记住了《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斯・格雷》三本文学巨著流传青史的名字,而残忍的忘记了她们的长相。

    然而巴兰池的美貌却不同,出现在宴会场上的阿加莎却牢牢的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以至于原本歧视女性的保守文艺界,也因为巴兰池的出现,而忘记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如同闯入男人堆中的缪斯女神,让他们的内心躁动起来。

    他们都想与面前的阿加莎女神谈笑风生,当然,如果宴会结束之后,能够躺在她的床上就更好了。

    巴兰池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微笑,面前的男士都为他让出一条路,她享受着周围人目光的拥簇,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巴黎宴会上被男人们众星捧月般的岁月。不过她很快就回过神,这次是作为“阿加莎夫人”的身份出席,所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使命。

    在场的所有男人都跃跃欲试,想要跟高贵优雅的阿加莎夫人打招呼,亲吻她的手背,并且展现自己渊博的学识。不过当巴兰池开口跟他们打招呼,说出的第一句话却让在场许多男人愣在了原地。

    “bonjour。”

    “e?”

    这位穿着深红色长裙,举止高雅并且艳压群芳的女人居然是法国人?不少人神色悻悻,已经开始打退堂鼓,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多学一门外语,现在只能望而却步,感叹着果真知识改变命运。

    此时围绕在巴兰池身边的男人只剩下三四个会讲法语的作家,其他人只能遗憾的看着剩下的人跟巴兰池有说有笑,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兼修一门法语,现在连摆在面前的可餐的秀色都没有办法下手了。

    剩下的人也是文艺界的情场高手,他们都以为阿加莎夫人只是初出茅庐的雏儿,毕竟之前都没有听说过阿加莎这个名字,然而真正的展开话题聊天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嫩了。话题的主导权完全被拿捏在对方的手中,然后她还喜欢把话题往奇怪的方向引导。

    “阿加莎夫人最近有在看什么书吗?”

    面前其他人准备好的秀学识陷阱,她非常平静的回答说道,“有呢,最近在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三年前在巴黎短暂的流行过一阵子,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知不知道?”

    巴兰池故意将问题抛了回来,在场的其他人都面面相觑,注视着彼此。《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书名他们听都没有听过,但是为了给面前的优雅女士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也曾读过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非常不错,作者的切入问题的角度也非常的新颖,可惜公众善变的审美风向而迅速的落幕。”

    “对啊,如果仔细的品读,这本书不失为经典之作。”

    巴兰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