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墨子在生前从未解释自己的来历,只在临死前对自己的三个弟子说了自己的先知身份。墨子说他后知两千年历史,有感于儒家害国愚民,才收徒讲学,希望留下一点火种,破开枷锁,开启民智。”
“墨子说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来过这个世界,不敢过多干涉历史人物和事件。他说或许一个小人物的因他而死亡,他就会突然消失,他的所作所为也都将不再存在。”
“墨子交给三位弟子一本书,名为《天鉴》,里边记述了他所知道的历史,公子出生以前,两百年间所发生的事皆如书中所说,丝毫不差。”
“公子出生以后的事情,自然不必我多说。”说完之后笑着看目瞪口呆的扶苏。
………………………………
第53章 墨家秘辛
(第二更了,给女朋友做完饭继续码第三更。看评论说不太喜欢墨子穿越者的身份,所以接下来的剧情想先问问大家,韩非救还是不救。也希望大家多提一些建议,我好改进。这一次墨子的身份已经写出四千字了,而且大纲里早就规划的,前面也曾经暗示过,所以不好更改,请各位见谅了,各位书友多担待。)
扶苏觉得唐固的话他好像在哪听过,他记得自己也曾怀疑墨翟是穿越众,只是从没想到,竟然会有人亲口告诉他这是真的。
“这跟今日的刺杀有什么关系?”扶苏冷冷问道。
唐固见扶苏终于开口说话,笑着说:“墨子去世后,他的三个弟子因为对《天鉴》的看法不同,发生争执。其中一人认为应当按照墨子的想法,顺其自然,让墨家的学说自然的扩散;另一人则认为应当积极的参与到各国的政事之中,借助各国的力量推行墨家学说;最后一人则认为,墨子的担心是对的,只要历史稍微改变,就会带来一些更不可知的变化,反而会让墨子的良苦用心付诸东流。”
“他们三人各执己见,谁也无法说服谁,各自带着一批墨者分道扬镳,最终形成了如今墨家三分的局面。顺其自然一派留在了齐鲁一带,以辩论见长,很少参与各国之事,被称为东墨;历史信念派去往南方,以武力见长,偶尔会出现在世人面前,被称为南墨;积极改变派来到西方,以技艺见长,积极参与到秦国的政事之中,推广墨家学说,被称为西墨。”
“三家同出一门,却各自为政,互不认可,日久天长之下反而仇恨渐生,争斗不断。而西墨与南墨的仇恨最为激烈,甚至到了生死大敌的程度。”
“西墨把墨子称为先知,并积极寻找和他一样的人,想要获得他的知识来改变世界;南墨则称除了墨子以外的先知为天毒,以刺杀他们,维护历史正序为己任。而南墨孟胜死难之后,行事更加偏激,专以刺杀为业,越来越不在人前露面。东墨则不再参与南西二派之争,只以完善《墨子》一书为业。”
“今日刺杀公子的应该就是南墨墨者无疑。在公子之前,他们的上一次出手是甘罗。”
扶苏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问道:“南墨用什么来确定刺杀目标,难道就是因为表现的太聪明?”
唐固摇摇头说:“我刚刚提到的《天鉴》,书中记载的是墨子记忆中的两千年历史情况,南墨就是根据《天鉴》所书,凡是有不同于书中记载的人和事,他们都要想办法消除或改正——《天鉴》中没有记载甘罗十二岁为相,甘罗也太聪明太勇敢年龄太小。南墨以极西之地的妖花之毒,让甘罗日日昏迷直到死亡。”
扶苏听了之后觉得匪夷所思,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在一本书中,即使在详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南墨就凭一本书来断定谁是刺杀目标,实在是太草率了吧!
扶苏心中想起那些被历史认为天妒英才,过慧易夭的历史人物,发现还真有不少,甘罗、曹冲、郭嘉、周瑜等等,忍不住升起一股寒意,谁知道他们中谁是被南墨墨者这样的人刺杀的!
唐固好像猜到了扶苏的想法:“西墨墨者也认为南墨行事过于极端,简直是容不得一个聪明的孩子在世,所以对南墨的观点也越来越不认同。”
扶苏听到这里已经是大致相信了唐固,也明白了南墨为什么要刺杀他了。
他这些年来,虽然一直在王宫之中,但也曾经主动改变过历史,第一次就是改变了吕不韦和嬴政母亲的命运,接下来就是《三十六计》和造纸术了,《三十六计》在桓齮的阻挠下并没有传播开来,那么吸引这些南墨的就是纸张的快速传播了。
至于婴儿车、军旗、象棋,这些东西,他不认为在《天鉴》中会有记载,兴许连《三十六计》都没有记载。他不由得对唐固所说的《天鉴》有了好奇。
唐固见扶苏已经慢慢同意他的说法,就问道:“公子可还有什么疑问?”
“你们真的知道我的身份?”
虽然扶苏已经可以确定,所谓的西墨墨者肯定知道一些什么,但是扶苏还是有一丝的侥幸。
唐固听了之后却是笑而不语。
“你们接近我干什么?”
“只为确认公子的身份,另外在下已经说过,西墨有意利用先知的知识,改变世界,以免儒家仍然控制人心。如果公子能够证明身份,我可以代表西墨承诺向公子提供保护。”
扶苏对唐固所说的保护不以为意,作为嬴政最喜爱的儿子,有整个国家的保护,哪里用的着墨者提供保护。
“我自认为所作所为也算是为墨家之学提供了助益,为什么南墨还要杀我?”扶苏不明白自己让纸张提前出线,还发明了很多小玩具,这些东西似有似无的都会让墨家得利,自己也还没有倾向于儒家的言论,为什么南墨还要置他于死地。
“自南墨巨子孟胜死难,南墨行事更加难以琢磨,我们也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唐固回答道。
扶苏知道孟胜,他在楚国为好友守护封地,却被楚王攻打,为了保全墨者的信义孟胜带着一百余墨者死难。
“我能看看《天鉴》吗?”扶苏又问。
“历代以来,只有墨家巨子才能阅览《天鉴》,以防有人利用此书为恶。”唐固没有直接拒绝,仿佛还留有一丝余地。
“你怎么知道《天鉴》的?”扶苏自认为找到了破绽,他可不相信墨家巨子会屈身在他府上做一个工匠。
“家祖乃是西墨巨子唐姑果,此次为了确认公子身份,现任巨子挑选合意人选,在下有幸担此重任,才得以知晓如此秘闻,实则在下也未曾见过《天鉴》其书。”唐固回答道。
扶苏将自己的身体斜靠在后面的墙上,思索良久,半晌之后对唐固说:“我可以证明你们所说的‘先知’身份,但我希望可以与巨子见一面,看一看《天鉴》,不知道行不行?”
“此事我做不了主,但可以将公子的意见转告巨子。”
“好!”说完之后,扶苏再不犹疑,反正都已经被两派墨者断定是穿越者了,藏着掖着也没什么用。
………………………………
第54章 赵国要背黑锅?
(感谢书友望月i飞雪、無訫嗳仩祢的推荐票。终于在零点之前写好第三更,各位兄弟姐妹还有票吗,投了吧,据说不投也浪费。另外这两天收藏没怎么涨啊,是什么情况,大家有什么不满给我说嘛,我肯定认真考虑的。)
扶苏拿起羽毛笔,蘸足了墨水,伏案在一张纸上开始书写,赫然正是一个大大的“汉”字。
等墨迹干了之后,扶苏轻轻的将纸张折叠起来,交给唐固,对唐固说:“如果真有你说的《天鉴》一书,你将这张纸交给你们的巨子,他能断定我的身份。”
唐固郑重的接过来,放在怀内,向扶苏告辞。
“有多少人知道我的身份?”扶苏在唐固起身的时候问了一句。
唐固站在那里说:“据我所知除我之外,西墨中只有巨子对公子的身份有所怀疑,其他人甚至连《天鉴》一书都不知道;据闻东墨担心自己无法护持《天鉴》,早已将他们的存本销毁;至于南墨有多少人知道公子的身份,我就不太清楚了。”
“你们的巨子是谁,不会是张火吧?”
唐固摇头苦笑,却不肯回答扶苏的问题。
“那这次刺杀怎么办?”扶苏又问道。
唐固沉默一会儿,道:“不是我偏袒墨者,主因还是公子之事不宜人尽皆知,所以公子还是另外找个替罪羊吧……”说完不再理会扶苏,径自离开。
扶苏知道了今天遭遇刺杀的原因,可是心里边却更发愁。原本不知道内情的时候,想着把凶手抓到就好了,现在知道了真实原因,却反而希望这些人永远不被抓住,要不然自己要怎么跟嬴政和芈氏解释,难道说其实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是从两千两百年后过来的……
扶苏想想这样的画面就觉得自己的小命要不保了。
扶苏在自己的书房内冥思苦想,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次的危机。
傍晚的时候,嬴政派了新的侍卫过来,一定要接扶苏和嬴虔等公子回王宫,不仅是他自己担心扶苏他们,还有芈氏和嬴虔他们的母亲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嬴政在几个女人的连番攻势下不得不把扶苏他们接回去。
扶苏的公子府随着扶苏、嬴虔和铁鹰卫士的离去而逐渐放松下来,唐固借此机会从后门离开了扶苏府上,在河边乘上一座小舟,漂流而去。
“母亲。”扶苏到了椒房殿,见芈氏眼睛红肿,知道她恐怕这一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不由得有些自责,早知道应该早点回王宫了。
虽然扶苏在这个时空一出生就已经是二十余岁的灵魂,对芈氏这样一个比自己还小的母亲不由得有些抗拒,可是芈氏对他的母爱关怀却是与所有的母亲对自己孩子关怀是一样的,这九年下来,扶苏也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母亲,尽量做到一个孝顺的孩子该做的事情。
“孩儿让母亲担忧了,请母亲恕罪。”扶苏对芈氏说道。
“扶苏儿,可受伤了?”芈氏拉过扶苏,在扶苏身上到处打量。
“一群宵小之徒,难登大雅之堂,孩儿武艺高强,他们怎么能伤得了我!”扶苏豪情万丈的对芈氏说,似乎那个遭遇刺杀在马车里惊魂不定的人并不是他。
“大兄,是哪里来的坏蛋,竟敢行刺秦国公子,让父王灭了他们的国。”这是扶苏的妹妹,秦国的长公主,嬴元曼。
自从扶苏离开王宫开府居住,嬴元曼就成了王宫之中嬴政最宠爱的孩子。在嬴政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便动不动就口称灭国为霸,以前有扶苏为她撑腰,而现在比她年龄大的嬴虔等人也都跟着扶苏出宫居住,元曼就取代扶苏成了这王宫里新的小霸王。
扶苏听了这话却只能报以苦笑,不知道怎么回答。
“元曼说的好。”嬴政从椒房殿外面龙行虎步的进来,听到元曼的话,大加赞赏。
“父王。”扶苏和元曼赶紧过去给嬴政行礼。
“大王,可抓到了贼人?”芈氏也焦急的问道。
嬴政听了芈氏的话,不由得有些气愤,“哼,一群饭桶。中尉军,都尉役丁加上蒙武的黑冰台,竟然连一个刺客都没有抓到。”
扶苏听了嬴政的话,暗暗高兴;竟然没有注意到蒙武才是黑冰台的首领。
而芈氏听了嬴政的话,更加担心,小心的对嬴政说:“那这几日让扶苏在宫中居住吧,等刺客抓到了再回府去。我也好久没有见到他了,一个人在宫外居住都变瘦了。”说着还捏捏扶苏的小脸。扶苏只好再报以苦笑。
嬴政见了芈氏的反应,知道自己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只得稍微收敛,说:“虽然没有抓到刺客,可是还算有些收获。褚玄上报说,河边的尸首上发现了其中一人身上带有赵国的钱币,想来是赵国人是主谋无疑。”
“赵国人刺杀扶苏有何用,他才不到十岁。要杀也是……”芈氏并不是不懂政事,她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只不过在嬴政的光环下,大部分时候都轮不到她发话。
“大王恕罪。”芈氏说到一半就意识到自己的话不妥。
这次轮到嬴政苦笑了,他看了扶苏一眼,道:“扶苏应该是受了池鱼之殃,他们应该是想通过刺杀扶苏还达到陷害韩非的目的。”
扶苏有些诧异,不知道嬴政从哪推出来的结论,但是想到韩非的车夫在刺杀之前那不明不白的话,似乎也有可能,一时搞不明白,嬴政和唐固谁说的是实情。唐固应该不会编出一个穿越者来欺骗自己啊。
“韩非为了保存韩国,一意怂恿寡人先攻打赵国,天下又盛传寡人对韩非之才很是仰慕,想来赵人也是恨韩非入骨,生怕寡人听从了韩非之言,攻打赵国。他们若直接杀了韩非非但不能阻止寡人,反而会让寡人起了爱才之心,导致寡人真的发兵攻打赵国,他们兴许正是因为这些考虑才用了这样的计谋吧。”
嬴政的解释同样合情合理,扶苏觉得自己的脑子快要不够用了,唐固说过的话像是在梦中出现的一样,越来越远,可他实实在在的知道自己下午确实听了唐固一番似乎是真实的说辞……
好在他一向疼爱的妹妹,终止了扶苏继续天人交战的思维风暴,。
“父王,今日陪元曼一起用膳吧,正好让尚食令按照大兄的方法做好吃的。”嬴元曼在宫中似乎也很少见到嬴政,见到了嬴政听不惯他对政事的见解,忍不住向嬴政撒娇。
………………………………
第55章 韩非下狱
(感谢书友陌陌的看着我投出本书第100个推荐票和一直以来的陪伴,感谢书友豆腐真難吃的推荐。多谢各位,继续构思下一章的情节,今天必有二更。)
扶苏的刺杀案发生以后,嬴政下令大索咸阳,咸阳的各处城门都严加检查,扶苏府附近的邻居也都遭受了盘问,除了扶苏路过的小巷两边的住户死了两个奴仆,其余的都没有什么发现。
案件最终是以中尉冯云和咸阳都尉褚玄的降职留用而告终,他们与黑冰台一起忙活了三天,没有抓到一个活着刺客,让嬴政打发雷霆。
不过借着扶苏被刺,中尉军、都尉府,再加上黑冰台,把咸阳和周边的郡县梳理了一遍,倒是发现了不少六国的奸细,也算是小有收获,但却不能让嬴政满意。
但这些都不妨碍,嬴政已经断定是赵国君臣的阴谋,他已经开始与李斯、魏缭等人商量韩非所提出的攻打赵国的建议,一方面是为了为扶苏报仇,另一方面则有着验证韩非建议的想法。
章台宫。
“大王,如果真的要攻打魏国,那么有一个人必须先行处置才行。”在与嬴政讨论攻赵策略的时候,姚贾对嬴政提醒到。
嬴政、李斯都看着姚贾,不知道是谁在攻赵中这么重要。
“大王应当先将韩非处死。”姚贾很平静的说出这句话,可在场的几个人都从姚贾的杀意中感觉到了姚贾的不平静,他还在为韩非揭露他的身份而耿耿于怀。
姚贾却没有在意嬴政等人的反应,郑重其事接着说:“天下都知道大王推崇韩非的学问,有纳之为臣的想法,也肯定会怀疑大王要用韩非攻赵的策略,赵国肯定也知道;大王仍旧将韩非供养在招贤馆,他们肯定会提前有所准备,大秦攻打赵国就失去了先机。”
“如果大王处死韩非,天下人都以为大王没有采纳韩非的策略,又因为韩非的车夫刺杀公子而怪罪于他,反而会使赵国君臣放松警惕,我们这时候攻打赵国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战场是取得先机。”
如果没有韩非攻击姚贾在线,姚贾怀恨韩非在后,这也不失为一条做给赵国看的苦肉计,嬴政想起了扶苏的《三十六计》。
可是在场的人都亲历了韩非与姚贾的交锋,可不会认为姚贾单纯的想要为攻打赵国而想出这一条计策,他明显是借着公事报自己的私仇,可这也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计谋,几乎可以肯定会迷惑住赵王,至于能不能迷惑李牧,那就不好说了。
韩非来秦虽然有私心,但是他以前文章里的话,却让嬴政觉得很合自己的心意,仅仅是为了迷惑赵王而杀掉韩非,嬴政还是有些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照顾为秦国立过功劳的姚贾,让他着实为难。
嬴政将目光转向了魏缭和李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魏缭没有什么表情,冷冷的说:“可。”然后就不再言语。
魏缭和韩非没有什么过节,但对于韩非提出与自己先灭韩不不同意见的攻赵,还是心有芥蒂。韩非来秦之后,嬴政对自己的礼遇都有所变化,正应了自己先前对嬴政“不可久与游”的判断。
李斯却是轻轻一叹,有些无奈。
李斯与韩非作为师兄弟,但交流不多,韩非也看不上平民出身的李斯,但李斯对韩非的才学却很佩服,不然也不会将韩非的著书交给嬴政,为韩非扬名,只是李斯没有想到十多年过去了,韩非的眼界还像以前一样停留在大国争霸的层面上,从来也没有想过秦国要的霸王之名,而是整个天下。
他本来想让扶苏将自己写的一个纸条交给韩非,提醒韩非,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秦国不间断的对外战争,没想到韩非在秦国朝堂上受到打击竟然迷了心窍,更有韩非的车夫参与刺杀扶苏,这次韩非怕是真的不好过了。
只是李斯却莫名想起几年之前,嬴政逐客,扶苏的劝谏,他不同意扶苏的意见,却不免开始统一战争之后,秦国要怎么办。现在的形势与八百年前周朝统一天下已经大大不同,吕尚与周公那一套已经不足以安定天下,谁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治理天下。而在李斯看来,韩非书中的论述让他看到了希望,那是一套全新的没有人实践过的治理方式,合自己的心意,也合嬴政的心意。
想到这里,李斯下定了决心,韩非现在还不能死,但是姚贾作为自己的政治盟友,自己又不得不考虑他的感受。
“臣认为姚贾大人的想法可行,能为秦国攻打赵国提供不少便利,但是没必要杀了韩非。”李斯说着话,转过头去,看着姚贾道“韩非毕竟是韩国使臣,就这样杀了他恐怕会引起非议,但韩非事涉公子被刺,大王也应当有所表示,不如将韩非和韩国使臣下狱,这样就有了将韩国使臣留在秦国的借口,韩国也无话可说。至于韩非杀不杀,不如等攻赵有了结果再论不迟。”
“大王既然有心攻打赵国,那臣就请大王仔细考虑臣在朝会时的提议,由我出使韩国,逼迫韩王向秦。”李斯仍旧坚持出使韩国。
嬴政听了李斯的建议,眼前一亮,既不用杀了韩非,又能迷惑赵国,也照顾了姚贾的感受。只是听到李斯扔由东去韩国之意,却把眉头皱起。
“李卿虽居廷尉之职,实则行的是宰相职权,你去韩国却是太看得起韩安了;更何况朝堂之事也离不开李卿的操持。”
“若不由臣去,怎么显得出大王会盟韩国的诚意?至于朝堂之事,臣行事虽有越权之处,但朝堂之上王绾与昌平君二相俱在,想来是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李斯对嬴政的赞赏很感激,但却清醒的知道,虽然他在嬴政的支持下把控朝堂,但还不足以代替在秦国朝堂之上经营数十年的王绾和昌平君。因此也曾经数次拒绝了嬴政拜他为相的好意。一方面此时秦国朝堂需要老臣来坐镇,另一方面也是李斯想在他和嬴政之间有个缓冲。
“那就这么办吧,韩非暂且关在廷尉狱,攻赵之事结束之后再论。李卿去韩国可需要准备什么皆可由少府调拨。”嬴政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对韩非有了决定。
………………………………
第56章 巨子
(感谢书友無訫嗳仩祢和望月i飞雪的推荐。第二更,今天就这么多了,实在不好意思,今天做饭的时候切辣椒太多,还作死用手指头掐烂两个朝天椒,现在整个手火辣辣的疼,手里一直攥着冰袋缓解疼痛,实在是没办法继续码字了,争取明天三更以示歉意和感谢。)
来秦是风光无限的韩非因为在朝堂上恶了秦王,又事涉公子扶苏被刺杀一案,被关在了同门师兄掌管的廷尉狱中,连韩国使臣都被他牵连同样下狱。在秦国有意的纵容传播下,这一消息迅速的传遍天下。
韩王焦急的等待即将到访韩国的李斯,而原本担心嬴政开始主攻赵国的赵王却是弹冠相庆,日夜笙歌。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与当事人之一的扶苏无关了,刺杀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天,他已经从新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不过嬴虔三人在各自母亲的强力阻挠下,没有跟扶苏一起返回,而是留在宫中。
他回到自己的府中之后,重新开始了抄写书籍的工程,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练武。不说作为秦王长子,他将来会不会领兵作战,冲锋陷阵,只是这一次的刺杀就坚定了他要好好练武的决心,更何况还有一群以刺杀为业的墨者盯上了他,谁知道下一次南墨会用多少人来杀他。
唐固穿过工坊与扶苏用作操场的空地,在操场边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